温岭坞根有什么旅游景点?

温岭坞根有什么旅游景点?,第1张

红色旅游景区

红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烈士陵园坐落在温岭市坞根镇。

坞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其据可守、进可攻、退可避的地缘特色,被当时的温岭县委和台州中心县委所倚重。早在1928 年就建立了4个党支部,1930年初成立坞根游击大队,同年扩编为红二师,形成以坞根为根据地的温岭、玉环、乐清三边武装割据局面的鼎盛时期。红二师从开始活动直至余部斗争停止,前后经历了五十余次战斗,其中规模较大的反“围剿”战斗就有五次。在长达十年的艰苦斗争中,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红二师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浙南反动政权及封建势力,为以后浙南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厚的基础,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播下了革命火种。

1985年兴建了占地25余亩的烈士陵园,陵园近山巅的平台上高耸着烈士纪念碑,碑高15米,碑正面镌刻着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题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纪念碑”。碑基座是温岭市委、市政府的碑记,碑下迁葬着红二师***柳苦民、赵胜等20位革命烈士的遗骨。1999年际纪念温岭解放50周年,投入100多万元在陵园建造了占地250平方米,高二层,总面积483平方米的红二师纪念馆,当时的省政协主席刘枫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一楼有文史资料室、休息讲解厅,厅内有当年活动区域的模拟沙盘和全套音影设备,二楼为展览厅,厅内布置着80多幅(件)仿真及烈士遗物。整座陵园由纪念碑、红军亭、仰英亭、纪念馆,还有健身路径、管理房等组成,配有较为完备的服务设施,设有参观导游图、标志牌、领导题词签名处、观众意见簿等,参观游览环境优良,常年保持庄重肃穆、整洁优美,处处彰显着革命文化的独特氛围。

坞根烈士陵园1991年被确定为温岭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台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被温岭市委评为基层优秀宣传点,2001年围绕基地开展的系列专题活动在省委宣传部开展的“继承革命传统,再创世纪伟业”活动中荣获组织奖。2003年成功承办了台州市纪念建党82周年活动。2004年被评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评定为台州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烈士陵园兴建以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历史遗存挖掘整集工作,收到了很大的效果。民间文人童士元搜集、撰写、出版了《悲壮的历程》和《红十三军二师烈士传》两本专著,填补了地方党史教材的空白。

在实施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贴近实际,分层别类,精心设计载体,科学安排内容。用“艰苦奋斗的硬气、自强不息的志气、坚韧不拔的锐气” 的老区精神来打造高素质的镇村干部、教育广大群众。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特定阶段的教育主题,组织参观、瞻仰、祭扫,利用基地开展党团、妇代会、少先队活动,开展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仪式,开展成人仪式;组织现场报告会,请老党员、老干部和老革命代表回顾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和征文、书画、演讲等活动。并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把利用基地开展教育与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一切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实现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又重视创新,使教育具时代特征。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

大岩头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位于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蒋山村与白璧村交界处大岩头山上,这里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红色故事、乡土风情的山里人家,书院、寺庙、果林、高山、奇峰,还有宁静的小山村,是一个放松度假的好去处。您可以追寻红十三军在这里留下的足迹,您可以领略大岩头峰雄伟、壮丽的景观,您可以享受满山遍野的水果、花草。景区内奇峰怪石林立,青松苍劲挺拔,云雾变幻无穷,果林浩瀚无边。景区不仅自然风光秀丽,同时也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灿烂的儒教、佛教文化景观,其壮丽的风景更有百里画廊的美誉。

大岩头是坞根的标志,山顶海拔高度210米。景区在原沙山乡与坞根乡交界的老县级公路旁,交通十分方便。农庄骑山峰,俯瞰乐清湾粼粼波光、片片船帆,远眺玉环、乐清、洞头和温黄平原。整个农庄占地面积500亩,拥有以桃、杨梅、桔子为主的水果观光采摘区,番薯、山药为主的蔬菜认养种植区,温岭草鸡为主的家禽野放区。建有3个鱼塘,1个游泳池,1幢烧烤屋,十多处观景食宿小木屋。在这里你可以钓钓鱼、打打野兽,享受久违的童趣。农庄内设标准客房26套,其中单人套间2套,三人标间3套,双人标准套间21套,总床位达55张。农庄设有停车场、卡拉OK、棋牌、垂钓等。山庄内餐饮大厅、包厢可同时容纳120人就餐,吃的农家菜有:土鸡煲、野山鱼、鲜笋、野菜、野味等无公害绿色高山蔬菜及农家菜。不同的菜肴,让您品尝到不同的风味,使您有家的感觉。

今天早上通过大街,看见一群学生擎着个大花圈,前面吹着号子,后面跟着老师,猛然间想起,今天是清明节。无疑,这些学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扫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校组织学生为英雄的先辈们扫墓。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的是为司马光和在解放运城牺牲的两个烈士扫墓,那个时候的司马光墓,荒芜,凄凉,远没有现在的气派和吵闹,更没有远道而来的人为他时时祭扫,这大概就是他的不朽罢。

今天我是来重新写扫墓的。那个时候,老师在大家扫墓归来,都会布置这么一篇《扫墓》的作文,作文里的话也几乎千篇一律:我们的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我觉得那时候每当我写到这里,都会激动地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将来有用的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扫墓归来写什么,而每当问的时候,往往会说我吃了苹果,我喝了饮料,鸡蛋面包给扔了,心里往往不是滋味。我认为,我们现在仍然要看重这种形式,而且绝对不能丢掉这种形式,每当新的生命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靖国神社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11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