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怎么做有题吗?

植树问题怎么做有题吗?,第1张

植树问题

为使其更直观,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植树问题公式

单边植树(两端都植) :距离÷间隔长 +1=棵数

间析上图“两端要栽”的+1法多栽了一树,其实两端是2个半棵树;想用“两端不栽”和“一端不栽”

单边植树(只植一端) :距离÷间隔长=棵数

单边植树(两端都不植) :距离÷间隔长-1=棵数

双边植树(两端都植):( 距离÷间隔长+1)×2=棵数

双边植树(只植一端):( 距离÷间隔长)×2=棵数

双边植树(两端都不植):( 距离÷间隔长-1)×2=棵数

循环植树: 距离÷间隔数=棵数

解释: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植树问题公式:

(两端都植) :距离÷间隔长 +1=棵数。

(只植一端) :距离÷间隔长=棵数。

(两端都不植) :距离÷间隔长-1=棵数。

在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棵数=间隔数+1。

2、如果植树的线路只有一端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和要分的段数相等,即:棵数=间隔数。

3、如果植树的线路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分的段数少1,即:棵数=间隔数-1。

扩展资料:

实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最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任何数加0仍得原数。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加法中满几十就向高一位进几;减法中不够减时,就从高一位退1当10和本数位相加后再减。

随着一年一度的具有重要性的节日即植树节的到来,这个节日陪伴着我们走过许多的春夏秋冬,在这天无论是在上班的人还是在读书的人们都是会去当地的公园义务植树的,那么为什么到这天是要植树的,这其中是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植树节的来历

我们都知道,春季和秋季是造林季,其中,春季是植树造林最好的时间点。因为,这时气温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多、树木开始从冬季的“休眠”状态复苏,容易成活。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的以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通过 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之后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通过设立这一节日的目的,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

这天有什么意义

设立植树节既可以让大家参与其中明白植树意义,也可以起到给小朋友的示范功能。种树是非常重要的保护生态的方法,可以加速绿化,保护水土,土壤得到有效保护。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能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能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的推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植树节告诉我们,植树对环境,对人身体都有益。林木可以改善清除空气污染,树木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能放出氧气。提供给我们大量氧气,是我们的使者。所以设立植树节意义深远。

3月12日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总之,3月12日植树节的由来是经过时代的变化演变而来。各国植树节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月21日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

1、填写日期

除夕:农历年底最后一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元旦:公历元月一日;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清明: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或六日;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2、填空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前一天的节日叫(寒食节)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护送重耳,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诗句(不少于3句)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有关清明耕种的谚语(不少于10句)

1“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 莫迟延” (长江南)

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黄河流域)

3“三月清明麦勿秀,二月清明麦秀齐”。(江淮)

4“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花正当时”。(江淮)

5“清明晴,谷雨淋,黄梅旱”。(江淮)

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江淮)

7“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闽南)

8“懵懵懂懂,清明下种”(南粤)

9“檐前插柳青,农夫体望晴”,(中原)

10“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中原)

11“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河北、山东)

12“清明长长节,做到端午歇” (浙江)

具体内容如下:

1出去吃饭时,自带一双筷子;我国每年要砍掉2500万棵树来做一次性筷子,而照这样浪费资源的话,20年后我国将砍完所有森林。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与植树同样有意义。

2自带手帕,少用纸巾;纸张的大量消耗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我们可能并没有直接参与植树造林森林,然而,我们减少纸张的消耗,也等于种下了一颗环保树。

3给办公室舔一点绿;一盆小小的绿植,放在办公室里,效用可不可忽视。不仅能够调节办公室气氛,还可以吸附灰尘,静华空气,增加室内氧气含量,是不是也是庆祝植树节的一种好方式呢?

4节约办公用纸,无纸办公,重复利用;数据表明,每使用3000张A4纸,就相当于用掉了一颗12岁的大树。每节约3000张纸,你就成功节约了一颗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6587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