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哪些奇葩风俗?

越南有哪些奇葩风俗?,第1张

作为中国南边的领居,越南渐渐的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旅游目的地。一般来说,去一个地方旅游就要先了解这些地方的风俗。而越南就有很多奇异的风俗,特别是越南北部的某些地方,有些风俗简直有些变态。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男人头上绿帽戴,在长期的战争中,越南男人都喜欢戴这种既能伪装又能遮雨的绿色头盔。并没有中国人“戴绿帽”的忌讳。如今越南人骑摩托车出门把它当成了安全帽。

先入赘,后结婚婚俗。越南贡族的婚俗也很特别。他们的婚姻最主要的特点是,先入赘,后娶亲。首先由男方父母,兄弟,族长和走来的新郎一起到女方去提亲,带上一包盐,一包茶叶,一捆用来织编的麻绳,一筒酒,晚上到姑娘家。他们一边抽烟,一边喝酒,一边商量儿女的婚事。如果女方同意,先商定男子入赘女方的年限,以前上门是8至12年,现在大致缩短为3至4年。商定妥当,第二天新郎就要带上被子,枕头和一把刀入赘女家,姑娘的发式也开始改变,把长发盘于头顶,表示己经成家了。

旗袍开叉到腰带,越南旗袍是越南妇女的传统服装,上装胸,紧收腰,两侧开叉至腰部,下装为宽松裤子,走路骑车都方便。显得越南女性身段苗条,端庄优雅而又婀娜多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越南人喜欢穿拖鞋。不管是雨天晴天、走路骑车、上班赴宴,他们都喜欢穿拖鞋。没有正式场合穿正装的习惯。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当村寨门口挂有绿色树枝时,这时候你应该掉头就走。因为这是禁止进入的意思。

越南人的风俗习惯有:

越南菜肴既美味,雅观,而且营养丰富。在南方,人们可常吃到调味品浓厚的菜肴,而北方的食谱却带有中国清雅的风味。越南人主食米饭,此外,牛肉或鸡肉粉条也是越南人民的主要食品。由于海岸线长,越南的海产既多又新鲜,而且价格相当便宜。

越服形制类似中国的汉服。越南苗族、瑶族的服饰与中国苗、瑶族大体相似。进入寺庙或参加重要的仪式时不应穿着西装短裤、短衣。

苗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宗教习俗]

[编辑本段]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新中国建立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复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民族历法]

[编辑本段]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发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体系。

据中国著名天文学专家陈久金教授考证:苗族有古历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他人能够推算、编写出苗族古历,笔者欲予尝试。

据笔者考证:中国苗族古历体系属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

苗族古历以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36525日,阳历平岁365日,闰岁366日。

每岁分为动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个月为月长日,每月31日;动月、偏月、2、4、6、8、10月等7个月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属中国历法“子正人统”。

一岁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两个年节,“冬至”前一日为苗历大年。

一岁分冷季、温季、热季三季,分上半岁和下半岁,每半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两个月,一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4个月。

上半岁由“冷渐热”,下半岁由“热渐冷”,岁岁循环往复。4岁1闰,附加值为1日,闰在动月,亦即岁首,闰月31日。

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动月的第一个子日、丑日、寅日分别为天岁节、地岁节、人岁节。因此,有“岁首初日不出门”的苗习。

苗历除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

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分12个月,一日分12个时辰,岁、月、日、时固定不变,日按十二生肖相记,循环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环使用。

二十七宿与苗族九卦有关。

苗族先民还用所住房屋的相应方位与十二生肖辅助记时、日、月、岁,将一日分为夜、晨、昼、昏4个时段,与十二生肖相配记为“大门口、堂屋、左屋、屋后、右屋、屋顶”,观测日出日落。阴历从月圆到下一轮月圆为1 个月,每月分27宿。阴历平岁358日,闰岁387日。动月、偏月为月短日;1—10月为月长日。月长日30日,月短日29日,闰月29日。苗族古历不论阳历或阴历均在岁鼠、岁辰、岁申置闰,每4岁一闰,闰动月。苗族古历体现了“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苗族生成哲学观和“九卦”立体思维观(即前后、左右、上下、表里、中或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星”,视三光为纯洁之至。

苗族先民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原生物质为雷、龙、夔三种(意译为水、火、气),记为“三专”;“五行”分别依次为光、气、水、土、石。大尧(亦称鬼谷先生)归顺黄帝(自称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给黄帝为妻后,大尧为讨黄帝之好改九卦为八卦(汉书称伏羲制八卦,有误),改一分为三(阳、阴、不阳不阴)为一分为二(阳、阴),改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将十干支与十二生肖结合创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汉书有此记载)。改27宿为二十八宿。将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产之物改为金、水、木、火、土(西、北、东、南、中),同时与金、水、木、火、土星、日、月相配创七曜历。《七曜历日》乃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

中国苗族古历与古埃及历同属太阳历,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历还要早3800多年,每岁365日,4年一闰;不同的是古埃及历闰年的附加日为6天,苗族古历闰岁的附加值为1日。苗族古历与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为1460岁,准确率高。

中国苗族古历对远古苗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民间亦曾应用于择吉。(详见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

中国苗族古历的使用时限,上溯至少可达一万年,下限是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据《永绥直隶志》记载:“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清•杨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鸿勋撰,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古丈坪厅志》也有同样的记载。根据珍藏于北京博物馆《乾隆六十年苗匪档》内的原始奏折和被捕苗族首领的“供单”以及当年参予镇压起义的人士编著的史书或地方志记载:商定凤凰、乾州、永绥、松桃四厅起义日期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农历)。据吴添半在“供单”中解释说,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历阴历年),把起义日子定为这一日,取去旧还新之意。后因泄密,提前于正月十八日(农历)起义。这是史书记载与苗族古历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苗族古历与联合国公布的“未来日历方案”(详见于《资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来的日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主办)有异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历比现行公历、阴历每月的日数单一,且闰法简单,易于掌握和运用。

中国苗族古历体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历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产生于中国,后传入巴比仑、印度等国。由此可见:中国苗族古历是中国历法之母,也是世界历法之母。

苗历的月份与节气对应见下表:

苗历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表月份

生肖 建制 节气 季节 动月

鼠 子 冬至、小寒 冷季 偏月

牛 丑 大寒、立春 冷季 1月

虎 寅 雨水、惊蛰 温季 2月

兔 卯 春分、清明 温季 3月

龙 辰 谷雨、立夏 热季 4月

蛇 巳 小满、芒种 热季 5月

马 午 夏至、小暑 热季 6月

羊 未 大暑、立秋 热季 7月

猴 申 处暑、白露 温季 8月

鸡 酉 秋分、寒露 温季 9月

狗 戌 霜降、立冬 冷季 10月

猪 亥 小雪、大雪 冷季

[民族节日]

[编辑本段]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饮食习惯]

[编辑本段]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婚丧习俗]

[编辑本段]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服饰特色]

<IMG style="WIDTH: 118px; HEIGHT: 152px" height=140 src="http://t10baiducom/it/u=490143739,2859947321&fm=3&gp=11jpg" width=234 name=pn161>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 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苗族族称的起源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盘瓠蛮说、武陵蛮说等。

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总之,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苗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

[编辑本段]

根据专家的研究,苗族历史上五次大迁徙的情况如下:

第一次大迁徙,是苗族先民以其发源地今四川的雅龙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带,沿长江向东迁徙到长江中游的南北两岸:南岸的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定居下来;北岸的达到江汉平原。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改善,人口增多,科技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是苗族首次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大迁徙的原因是远古羌人南人,迫使苗族先民向东迁徙,时间约在若干万年以前(原始初民社会)。

第二次大迁徙,是苗族先人在长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后,人多势大,号称“九黎”,与南方的炎帝族发生矛盾,打败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达黄河北岸。在这里又经过了很多年,九黎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这时诞生的蚩尤,聪明好学,勇敢善战,后来成了九黎族的首领,制造多种兵器,军事力量强大,与来其黄河上游的黄帝族发生武装冲突。起初黄帝九战九败,后来联合炎帝族等,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结果蚩尤战败被杀,身首异冢。从此九黎族的各部虽与黄帝族斗争了很长时期,但终因群龙无首屡战屡败。这次由南向北的迁徙,时间约在4300—4600年之前(远古到黄帝)。

第三次大迁徙,蚩尤战斗失败很久以后,九黎族的各部属,一部分在北方建立了黎国;一部分被俘成了奴隶,后来融合到汉族中去了;一大部分经过长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间,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这是由北向南的迁徙,时间约4200—4100年之前(黄帝到唐尧)。

第四次大迁徙,苗族先人在洞庭、彭蠡之间辛勤耕耘,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又经过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渐渐强大起来。唐尧很惧怕三苗、共工、欢兜(即“驩兜”)等,故到舜即位,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从此分化瓦解。有部分人还逃到了东海,这支苗族的先人也保存了一个独立的群体。只有被流窜到三危的一支,斗争不止,直到夏禹时期才初步归顺,在三危山一带居住下来。这次是分途迁徙,迁徙的方向各不相同,如三苗是由南向西北迁徙;其中部分是向东迁徙;欢兜是基本未动,即从洞庭、彭蠡之间转移到今湖南西部。时间大约在4100年之前(虞舜——夏禹时期)。

第五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是分途回归。如:被逐到三危的一支(三苗),是原来力量最强的一支。他们整体逃迁中屡遭武装掠夺,一次次抵抗,一次次战败,一次次逃迁,从三危山出来,经过大雪山、渡过浑水河(黄河),朝着南风吹来的方向一步步迁移,过甘肃、青海,经产牦牛、骆驼的“藏彝走廊”,沿金沙江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这支苗人的迁徙方向是由北向南。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欢兜),都是近距离的迁移,即由崇山往东,曾达到今湖南常德一带,又沿水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后来周王朝视为隐患,宣王“乃命方叔南伐蛮方”。到战国时吴起发武力“南并蛮、越”,占有洞庭、苍梧等蛮、越之地。这支苗人被迫逃进武陵山区,刚发展强大一点,又遭到东汉王朝的一再进剿,又被迫“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逃迁,最后达到今湘西、黔东北、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这支苗人迁徙的方向是先向东、后向西。往东逃迁的一支(三苗中的部分有苗),也没有在东海岸边长久定居,而是慢慢离开海边,逐步往西归迁。他们中间有的人(约在四千年前后)可能渡海去了日本。今天日本有的地方有许多与中国黔东苗族相似,甚至相同的文化现象。从黔东苗族《跋山涉水》的迁徙歌中可以看出,这支苗人的迁徙是没有械斗的和平转移,他们从“就在海边边”的地方,由东向西,逐步回到原三苗部落联盟的住地,经过一段时间,为了“寻找好地方”,又由洞庭湖溯沅水迁移到五溪地区,再沿巫水进入南岭走廊,经越城岭北麓到今广西融水(大苗山),再往北达到今黔东南地区。这支苗人的迁徙方向,大体是由东向西。上述三支苗人的这次迁徙时间,大约在1200年以前(约从周到宋时期)。

除以上几次大迁徙外,还有很多小迁徙,但宋代前后,绝大部分苗人都先后到现在的居住地域定居。但元、明、清各代的统治者仍不断“进剿”,湘西、黔东南等地的苗民四处迁逃,但都不离开湘西、黔东南和川黔滇地域。

总之,历史上苗族的迁徙,经历了很多地方,历尽了千辛万苦,直到十九世纪(近百年)才定居下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才过上民族平等、安居乐业的生活。

  越南婚礼习俗:居住在越南北部的莱州省的芒族(Mang),属于高棉语族的一个分支。芒族人口并不多,只有大约2300人。芒族人成年后,可以自由恋爱结婚,而不是由父母包办定亲,这种习俗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多见。在结婚时,女方家长并不向男方索要聘礼,而是两家把各自的猪,鸡,酒,粮食等凑到一起,邀请全村的人来举行一个婚礼庆典聚会。

  结婚后,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离开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新娘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带走自己的孩子,必须把孩子留给丈夫家的人抚养。

  康族(Khang)人与芒族相距不远,但是风俗却大为迥异。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孩家提亲时要给女方带两只小鸡,一只肥猪和一篮子大米作为见面礼。此后,这个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其中包括50公斤猪肉,4只小鸡,5公斤盐,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钱。女方的父母必须把女儿送到新郎家中,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

  库哈族的婚礼

  在越南的中部地区(广平,广治,承天-顺化省)居住着孟-高棉语族的另一个分支,库哈族(Khua),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当男孩子和女孩子双方同意结婚后,他们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征求意见。如果双方都没有反对意见,就准备举办婚礼了。结婚庆典分为两个阶段,举办两次宴会。

  首先是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新郎交往的一些小伙子到新娘家,把满面羞红的新娘子带到未婚夫家中。第二天早上,男方派两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诉她的父母新娘已经在新郎家了。他们还要带一把剑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的前屋,并被犒赏一顿午餐。

  第三天,新娘的家人被邀请到新郎家参加婚宴。然后,新郎和新娘一起带着四只鸡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的父母和亲戚朋友宣布他们结婚的消息。而且新郎必须在新娘家住3天。

  以上是婚礼的第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双方家庭的内部事务。第二阶段是请全村人参加的婚宴,由双方家庭共同准备。但是如果男方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他们也可以推迟举行全村的婚宴。

  抢新娘

  在越南北部山区居住的娄娄族(Lo Lo)举行婚礼只能在阴历每个月的第10天到第15天期间举行。娄娄族的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孩子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他说:“我非常爱你,我将向你敞开我的心扉。如果你也爱我,我就把你带回家做我的妻子。”

  如果女孩也对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难道不知道我已经爱上你很久了吗?但是,你要记住,你的爱不应该仅仅表现为甜言蜜语。”

  这样男孩就明白那个女孩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应该去准备迎娶心爱的姑娘了。

  然后过一些时候,女孩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这都是提前计划好了的—她的意中人伙同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孩子家中,然后他们再到女孩家把情况通知她父母。

  五天以后,男方的家长到女孩家里提亲。如果女孩的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们就要接受罚款。

  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女方要派两名代表到到新郎家中,并赠送一篮子黏米饭和一只煮熟的大公鸡。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这两名代表,并一起吃他们送来的米饭和鸡肉。

  在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礼风俗都有各自的特点。

  越南过年习俗:越南的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廿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按越南民间传说,腊月廿三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灵都要回天上去报告这一年的情况,灶王爷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汇报这家一年的情况。灶王爷一走,就没有神在家看管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洒扫庭除,改建家里一些不敢动的地方,准备过年了。这一天也称之为入除。这与中国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显然同源。为了好好送灶王爷上路,让灶王爷汇报的时候高抬贵手,人们都要去放生鲤鱼———灶王爷的坐骑。

  入除后就得准备年货。从“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这句民谣里可以看出传统的年货内容。现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买很多肉以备过年还是必需的。生活再怎么好,这腌制的荞头还是留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成为过年的传统符号。对联尽管还有人买,但由于汉字已不具备官方文字地位,已经不那么盛行了。蕃杆是免除灾祸的东西,不能少。至于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纸命令,废止了这个传统的过年方式。为了保留过年的气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组织施放礼花活动。年粽则是用于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只有1公斤左右,取天圆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里,春节期间有3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运的象征。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于气候原因,没有桃花,一般以黄梅花代之。作为一种装饰,不但家里有,商店里有,连各机关单位也都会摆放。与此同时,各单位都会在门口挂上迎接新年的横幅,就是庙宇等场所,也不例外,因为庙宇是越南人过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各文艺单位也会于除夕晚上,在街头组织演出,以营造过年气氛。作为法定节日,越南春节放假3天。家家都会在家里插上国旗,楼房住户就把国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种,在越南语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愿年年有余,丰衣足食,有钱使不完。

  过年了,越南人会不远千里万里往家赶,就为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在旧年将过、新年来临之际,摆上香案,迎接新年,称为“年发”。除夕夜,越南人还有“求禄”的风俗。一般有两种:一种称为“采禄”,通常从寺庙祭祖返回时,随手采摘一根带有绿叶的树枝回家,寓意为采集天地神灵赐给的福禄。这根树枝拿回去后,插在家里的神龛前,直到树叶枯残为止。另一种是带一些果品回来,也称之为“禄”,可以分发给朋友亲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红烧鱼、包肉团、炙肉、腌荞头、牛肉等。供拜完毕,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们则要给他们压岁钱。早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冲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个到自己家拜年的人。这个人被称作“冲年喜”之人。许多家庭年前都会托一个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来“冲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活动:唱歌跳舞、表演戏剧、舞龙舞狮,最具特色的活动是下人棋。将中国象棋的棋盘画在地面上,手执木牌(木牌上刻有与棋子对应的车、马、炮等)的人充当棋子坐在场中。对弈时,由棋手调遣,旁人以鼓声催行,颇似金戈铁马的沙场,有较强的真实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

  年初一的禁忌也颇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讲粗话、不能借东西、不能讨债;还有不能干农活,否则会惊动土地神,庄稼会遭殃;初一还不能扫地,即使扫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后能动土时再倒。初二、初三两天,已成家立户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敬赠礼品;若父母已去世,则要带上供品,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初四,人们烧化纸钱、纸衣,以祭送祖先。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顿团圆饭。正月期间,越南民间常有许多活动,统称为“赏春”。有赏水仙花、闹花灯、唱戏、民歌对唱、礼拜寺庙、游览名胜古迹等。

  越南各少数民族有各自的过节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习惯以齐放猎枪代替鞭炮,先到溪边烧香祭礼后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饭;吃年夜饭前要祭祖,饭后不能喝汤,认为喝汤会使庄稼受淹;春节期间,全村或几个村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赛歌、跳民族舞、抛绣球等活动。

  越南居住习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越族人住房一般为土平房或砖瓦平房,住房直接建在地上,房顶是人字架。房屋布局,中为堂屋,两侧为耳房。房后常挖有池塘。房前大多建有院落,有水井、洗澡间和厕所等设施。房檐下常置有一排水瓮或修有储水池,用以接储饮用的雨水。房前屋后常有几棵槟榔树。屋内正房中央的墙壁设有供台,供奉祖先的牌位。

  农村住土房或竹屋很普遍,上边覆盖稻草,墙用稻草和泥抹成。房屋正面一般开一扇窗,用油纸糊上,厨房一般紧连着畜舍。泰族、岱依族、侬族、芒族等少数民族,一般住竹木结构的高脚屋,楼上住人,楼下为厨房和家禽畜栏。

  越族人的基本居住单位为村,几十户以至上百户组成一个自然村,竹丛和椰林又成为大多村庄的标志。多数村庄建有祠堂或宗庙,是村民平日闲聚和节曰举行庆祝活动的场所。竹丛、椰林、槟榔树和祠堂构成了越族人的村庄特征。

每个人在觉得自己有一定的高度时候,往往会否决低于自己的,但是外貌并不代表一切,不能永远和你度过你的下半生,和你在一起的只有你的能力,你有很多追求者,让你觉得自己很优秀,人的欲望无止尽,你会想我会遇到下一个更好的,但是无形中就失去了一次机会,我觉得和自己在一起的人不一定要多漂亮,但是一定是要爱自己的,相信自己的因为这样的女生才是值得你拥有的,爱你的而不是你爱的! 加油

有什么事是你去越南之后才知道。去越南你带上身份证在东兴市可办理护照、当地公安机关收你230元半小时就办好凭祥也一样、自己随团过去坐车你要玩那有大巴小面的排队上车、到达目地的商场不要买东西那边很贵乱来、回广西一样货价钱相差几百、大街小港没人搞环卫大小便转身随便拉、吃饭住宿大都中国人掌柜、也过春节中秋大部分年轻女孩都在广西卖义乌式小商品、我去二次没有海关向我要钱、回来也想找一个越南女孩爱爱、在异国他乡连想都不敢。

我是2009年,一行5人结伴从友谊关进入越南的,自由行,回想起来遇到了很多不知道的事情。

一、首先是人民币换成越南盾,2000元人民币换了400多万越南盾,哇塞,我瞬间成为了百万富翁,这么多的0怎么识别,好办,点后面的0不计,前面的数字大体相当于人民币的面值一半。

二、友人提醒,入关要在护照里夹有10元人民币作为通关小费,免得麻烦。

三、通关后喝的第一杯茶,1万元越南盾,后来知道被宰了。

四、包了一辆韩国现代车,54万元,挺破的,直达越南首都河内。

五、道路很好,很直,道路两边稻田里坟墓鳞次栉比,不明白坟墓怎么会埋在稻田里?

六、火车是窄轨的,窗户没有玻璃,铁丝网,火车跑的比 汽车 慢,友人说个笑话,在越南坐火车要是赶上火车上坡,跳下来,尿一泼尿,跑几步还能跳上去。

六、入住的宾馆叫前进宾馆,法式建筑,特点是窗比较窄,但特别高,房间空间的高度估计有五六米高。

七、路上到处都是摩托车,基本上是日本产的,像蝗虫一般, 汽车 在市面上比较少,男的清一色的戴绿帽子,女的大多蒙着丝巾。

八、吃得米和泰国差不多,长长的俗称籼米,任何菜都放入干草,叫不上名字,不知为什么?不过龟苓膏好吃,越南的咖啡还是很好喝的。

九、河内住一晚,次日去下龙湾,路不太宽但比较平坦,一路上,很多家的房子都有一个储水罐,估计是冲凉用的。

十、到了下龙湾,参观了一个溶洞,很大的,出来阳光刺激,眼前都是白的,差点摔了一跤。包了一艘船,50万元越南盾。下龙湾的山惊奇,广西桂林的山是长在陆地上,下龙湾的山是长在海里的,风景不错,很好。坐着船欣赏美景,不过遇上海上划船要饭的,划的很快,神奇吧?沿途遇到一个水产品养殖场,黑,很黑的,专宰游客,问他们多少钱?他们说相当于越南钱50元,付钱时却说是人民币的50元,整整翻了一番,这些人能说中国话,也能听懂,就是装糊涂,吵了一架。

十一、买的海产品在船上做的,船老大做的,还是很新鲜很好吃的,美哉,越南下龙湾。

十二、从下龙湾到了海防,海防的海水太好了,温温的,泡在海水里比温泉水可好的太多了。

十三、从海防到芒街,坐的是一辆现代中巴,这司机驾驶技术真是太好了,好的是胆战心惊,心惊肉跳的,一路山路,路很窄,但开的飞快,关键是与对向会车,司机不踩刹车,不减速,就是左打右打方向就驶过去了,开始我坐在副驾驶位,几次会车,心脏受不了,坐到后面了,一路上看见会车,我心就紧张,说不害怕是假的,吓死了。到了目的地,我握着司机的手,给他了10元,说了一句话,你他妈的车开的太好了,吓死我了。

十四、到了芒街已经很晚了,在华侨开的宾馆住了一晚,还不错,第二天早上又美美的喝了咖啡,太好喝了。

十五、次日返回了东兴市,算了一下换了2000元,400多万越南盾剩下了很多,没有花完,去了越南真实的感受到了百万富翁游越南,结束了越南旅行。

这张就是下龙湾,游船的返回处,我们包租的船也是在这里折返,过了这个像鸡头的礁石,再往前就是大海了。

我现在就在越南工作,每次签证过越南海关的时候都要在护照里面放20元人民币,不放就很麻烦。越南有54个民族,9千多万人口,有好多少数民族和中国一样,比如苗族、瑶族、傣族等,这些少数民族讲的语言也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样的,越南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京族,相当于中国的汉族。

在越南吃饭好多人都和韩国人、日本人一样席地而坐,吃的东西也好奇葩,生鸭血生羊血拿来做的血冻就那样生吃。好多人都喜欢喝米酒,米酒都是老百姓自己家做的,两个人喝酒如果碰杯干杯了就要握手。

这边苗族的男孩子找老婆可以在苗族的相亲大会的时候去抢自己喜欢的苗族女孩子当老婆。

越南的女孩子在重要的节日或者活动的时候都要穿奥黛,和中国的旗袍差不多。

这里是摩托车的王国一点都不夸张,上下班的高峰期在河内的大街上只看见黑压压的全部都是摩托车。

这里有一样东西是中国男人不会要的,那就是绿帽子,在越南好多人都戴这种帽子,在越南戴绿帽象征着高贵。

越南你去过了才知道(独家感受开篇)

1:瞬间变百万富翁1:3500左右的汇率,随便换点钱就变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646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