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民间小调,为什么可以吸引这么多观众呢?

安徽的民间小调,为什么可以吸引这么多观众呢?,第1张

这种小调不仅流传于皖北,准确的说,是流行在苏鲁豫皖交界。而内容多半描摹乡野艳情*事,主题又特别集中在姐夫小姨子、公公儿媳、弟弟嫂子、寡妇偷汉等“**”方面:是不是很辣眼睛!!

为什么这种小调普遍集中于苏鲁豫皖交界,而不是别的地方,我个人有个不成熟的观点,这是这片中原淮海地区,长期以来社会贫困化、流民化以致最后伦理失序的结果。

淮海地区在古代,长期遭受战乱和水患,宗族破碎、人口流离、家园倾覆,使得此地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农业生产环境,土地也因为水患带来的盐碱化而无法正常耕种,这造成整体社会的贫困化。由于人口变动流离极大,

所以稳定强大的宗族组织无法维持下去,人们不断迁移、逃离,个体陷入原子化成为流民;加上经济贫困,文教不兴,也根本没有较为品性优良的族长、士绅来维持地方秩序。

宗族组织乃至其上的地方政治文化权威的缺位,导致原有的用于调整宗族内部长幼尊卑秩序的儒家伦理已经无法延续,整个社会就呈现了伦理失序的局面,于是姐夫小姨子、公公小姨子等事实上在儒家层面是家族关系中忤逆不道的段子就堂而皇之流传开来,成为民间曲艺的主题,也成为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贫苦乡民百无聊赖的精神消遣之一。

当然,这不是说其他地区没有这类曲艺,但其他地方因为士绅阶层的存在,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纯化与雅化,而在淮海地区是不可能的。

我甚至认为,至今流传在这一带的婚礼葬礼脱衣舞等低俗表演,也是这种伦理失序的结果。因为儒家传统中,婚礼、葬礼都极为严肃,婚丧嫁娶皆是涉及家族变动的大事件,岂可大肆亵渎?若还记得祖先,岂非是对先人之大不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547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