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她们对那个时代有什么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她们对那个时代有什么影响?,第1张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还先后平定杨应龙、奢崇明等土司叛乱。后又多次于夔门等地击退张献忠等农民军的进攻。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永历皇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中诸贼。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 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 ,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江门五邑婚嫁习俗

  建国前有早婚习俗,男女十五、十六岁就结婚。男婚女嫁,皆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婚姻自由。民国2年(1913年)10月,且知事沈秉仁布告;严禁男女自由结婚,认为"灭绝礼义廉耻者,莫甚于自由结婚一事"。婚嫁顺序,是从大到小,先兄姊一套新衣服。在男方,有的还把新裤子挂在新娘房门口或家门口,新娘进门,要从裤子底下钻过。结婚要明媒正娶,"三茶六礼"("三茶"指下茶;"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项仪式),花轿过门,否则,便是"无媒苟合"。如发现男女私通,就认为是伤风败俗,或驱逐出村,或游街示众,或装入猪笼抛落河里淹死。"三茶六礼"礼仪繁杂,到了清末,略有简省,一般采用的,一是"问名",即送"年庚贴",用红纸写上求婚者的出生年、月、日时,交给媒人转给对方,男女双方家长把"年庚贴",交给占卜者排算,看有无相克。然后托亲戚朋友查问对方三代,送"三代贴"。双方都把自己的曾父母、祖父母、父母的名字籍贯用红贴写好,俗称"三代贴"调查有没有麻疯病及其它遗传病,调查对方人品才能、经济状况,看是否门当户对。二是"请期",即是送"礼贴"。由男方把婚礼日期用红贴写好,通知女方。女方接"礼贴"后,再回复男方。三是"纳征",即男家派人向女家送聘礼。先由男方把聘礼将"三代贴"送到女方,也叫"做礼"。女方收礼后,又将女方"三代贴"送到男方。四是"亲迎",按双方商定吉期,用花轿迎娶。民国中期,社会上才有男女双方相约会见,俗称"相睇"。一般都由媒人引线,男女双方同意后交换信物,是为定婚。信物多为金戒指、金项链,但穷苦人家,仅是一包"红包"。定婚后,再商定吉期,用车、轿迎娶,正式结婚。建国前的婚礼,男方有"上头"、"迎亲"、"闹新房",婚后"三朝回门"等繁琐礼仪。女方出嫁上轿前有哭唱嫁女歌等习俗,内容多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姊妹互助互爱之情。沦陷期间,有的还在哭唱嫁女歌中控诉日军侵华罪行。结婚后,女子要从一而终,丈夫死后,要"守节",任何情况都不能改嫁。凡改嫁的叫"失节",备受上歧视。相反,有权势、有钱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妻子死后,可以续娶。此外,女了还有"嫁生鸡"、"嫁神主牌"等陋俗。所谓"嫁生鸡",多是华侨在国外谋生,不能回来成婚,由男女双方父母包办,用一只生鸡代替新郎拜天地、祖先,举行婚礼。富裕人家为夭折的儿子娶媳妇,新娘过门后,收个养子,以续后嗣。这种"守生"式婚姻,称为"嫁神主牌"。建国后,上述两种陋习均已废除。提倡婚姻自由,婚礼从俭从简。"花轿迎娶"早在1952年土地改革期间已被废除,新娘过门都是步行或坐单车。摆酒大排筵席的风气也大大减少。进入80年代,婚礼进排场、闹阔气又有所抬头,富裕人家普遍用小汽车迎娶(与有坐摩托车),有的出动10多部小车,形成车队,沿途鸣放鞭炮,结婚摆酒多达100多席。新会市沙田区村民和渔民的婚礼是以船代轿,男女双方谈恋爱用咸水歌对唱,互表倾慕之情。

  恩平烧饼与婚嫁习俗

  恩平城乡男婚女嫁有一个传统习俗:男方必须向女方送恩平烧饼作为礼饼。这一习俗始于明朝,至今仍颇为盛行。恩平烧饼,俗称“恩平烧”,为恩平特产,以其制作精巧、风味独特而驰名。

  恩平烧饼创制于明代,距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始创烧饼的师傅是恩平的一名青年教书先生。他原来凭自己的志向办了一间私塾,让穷家的孩子入学。

  后因办学经费接济不上,私塾被迫停办,教书先生为了谋生,只好做烧饼来卖。教书先生以他教书的胆识来创新,做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软饼。这种饼香甜可口,风味独特,放置多日也能保持新鲜,因而十分畅销。

  当时的肇庆知府很有经济头脑,他为了繁荣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便搞了一个做饼大比赛,要选出精品加以推广。

  恩平知县自从吃了教书先生做的饼后,大加赞赏。这次极力推荐教书先生到肇庆府参赛。比赛之日,各路做饼名师使出浑身解数,均想脱颖而出。知府大人出身于做饼世家,要得到他的认可并非易事。当知府大人品尝到恩平烧饼时,越嚼越有味道,竟连吃了三个,赞不绝口:“软滑鲜美,香而不俗,甜而不腻,好饼�”结果,恩平烧饼一举夺魁。

  其实,恩平知县举荐教书先生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要趁机挑个乘龙快婿。教书先生果然不负所望,一举夺魁,成为街知巷闻的名人,知县决定把教书先生选为佳婿。当他把他的打算告诉女儿时,女儿死活不从,她认为做饼的没有出息。后来,教书先生卖烧饼发了财,遂重新开办私塾,让穷家孩子继读读书,一时传为佳话。教书先生除了教书,放学后还卖烧饼,以此积累来维持办学。他得知知县父女都喜欢食他的饼,为表敬意,他每卖出一百斤烧饼就留下一斤,以便日后作为礼饼。后来,知县的千金见教书先生既有知识,又勤劳,又有爱心,终于动了芳心。当礼饼累积到一百斤时,知县的千金便它们领了回去,表示接受了教书先生的爱情。

  此后,求婚送烧饼就慢慢演变成了一种礼仪,恩平男婚女嫁必以烧饼作为礼饼。当地女子出阁不叫出嫁而叫“领饼”,即表示接受了对方的爱情。时至今天,恩平人问青年姑娘是否出嫁了,不是问:“你嫁了没有?”而是问:“你领了饼没有?”这个有趣的婚嫁习俗就起源于教书先生这个烧饼故事,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恩平烧饼是怎样制作的呢?它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粉,有黄糖和白糖两种,配以冰肉及芝麻;还有一种以豆沙或莲蓉为馅料,这些材料一定要精细加工。饼坯制成后,置于平底的圆铁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就这样,烧饼具有入口软滑的特点,夹着烧猪肉吃,更有甘香滋润之味,令人百吃不厌。

  每到结婚旺季到来,恩平市城乡随处可见制作恩平烧饼的摊档,炉火熊熊,香飘数里,各具特色的恩平烧饼,成为恩平一大美食文化景观。

  台山是风光不错,没有找到其婚嫁的特色,有鹤山客家女婚嫁风俗。

  鹤山市的客家人,大都是在建县后(1732年),从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区迁徙来的。集中居住在鹤城地区(原县城),来时的语言和婚嫁风俗当然有所差异。解放前养育成人的女子,在媒人的周旋下,如果门当户对就互换年庚喜帖,时辰八字,没有相克就选择良辰吉日,筹办婚事,在出嫁时需例行几项风俗。

  一、叫夜谱

  (“叫”称“哭”实意“唱”)

  婚前两晚,女子的闺房中有一群女伴作陪衬活动,俗称“就妹仔”。出嫁女通过传统的哭唱,向女伴通报自己喜事将临,深感依依不舍。有的人很早就学会传统的唱词,不会唱的就由中年妇女领教,直至自己背诵识唱为止,不唱就是不尊重陪人,或者不吉利。这种习俗在解放后就渐渐消失了,今天只有80岁左右的妇女,还可以唱出来。

  哭唱和唱山歌有所不同,哭唱是喜中有闷,唱起来没有延长腔。下面摘录一首唱词:

  金鸡开口五更啼,自己开声羞笑涯(我);

  大树斩开还有生,远离父母还有两晚。

  二、迎接娶亲队

  娶亲队由男方组成,四个儿童举着彩旗先行,接着媒人带路,两个抬轿老、酒担、六个六音吹鼓手,抬嫁妆若干人。酒担由好命的人肩挑,两个箩中有一坛酒、猪肉、鸡蛋、大乌咸鱼和槟榔等食品,还有一个圆型红色的酒托盆,装着两枝柏叶和两封利市。吹鼓手路过村庄要奏乐,向人通报以示兴意。进入女家作一定时间演奏,接着新娘就哭唱:

  扫净上厅接酒担,扫净下厅接媒人;

  扫净门坪放花轿,扫净屋檐绷彩旗。

  三、拜别祖宗

  拜别祖宗前还有一场闹剧,那称“拖妹仔”(新娘)。房门外由中年妇女组成,强行进入嫁女房中请她出来上轿,但陪女们坚持不准进入,互相发生推拉的嬉戏,甚至用口喷酒来防患。为了不耽误新娘回男家的时间,最后由老陪娘扯着新娘出来拜别祖宗,后拜父母亲就哭唱。

  四、开伞出门

  开伞是由新娘的亲兄弟开的,无亲兄弟的由其他亲属代替。开伞者站在大门口左边,打开伞后,由陪娘拉上新娘从伞底下穿过。走到轿门前新娘有点假意不愿进去,还流泪哭唱,甚至用脚踢轿门,陪娘就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者回去早生贵子的吉利话劝她上轿。从拜别祖宗和上轿两段时间,是真正的哭唱,因为10多年生活在父母的身边,突然离开深感依依不舍,怎不令她流泪而唱:

  往日担伞去趁圩,今日开伞送妹行;

  妹嫁开哥唔好哭,好好照顾父母亲。

  五、送轿

  送轿是由村中的男女老少送的,送的里程一般是一华里左右,但中途要停三次轿,以示依依不舍离开亲人。新娘并在轿中撒些利市红包,谁拾归谁。第三次起轿后一直回到男家,也不再哭唱。最后两句:

  阿哥送轿到河边,回去持家要揾钱;

  细佬送轿到路中,回去创业早成家。

  六、到夫家

  到夫家门前时,由男方的老陪娘在轿门前说些“白发齐眉、三年抱两”等吉利话。事前门口放上一个面盆,盛上小量水,放上一把菜刀、一把尺、小扎茅草和桃叶,意思是驱神赶鬼,同时用一小扎干草点着火,意思是干干净净回夫家。新娘在陪娘牵引下,用米筛遮挡在新娘的头上,先跨过面盆,后跨小火堆进入新房。晚饭后,新郎邀请村中的男中青年看新娘,俗称“闹新娘”,一直闹到深夜送走他们后,双双进入洞房。第二天早晨新娘由陪娘牵引,向祖先、老爷、奶奶敬茶后,向新娘赠送手饰和利市。

  七、探七朝

  回到夫家七朝后,女方组织十余位中年妇女,到男家去所谓“探七朝”。新郎如结婚那天一样,头戴毡帽,身穿长衫礼服,向岳母敬酒。又过三朝,男方由一中年妇女陪新娘回娘家,携带简便手信,两棵有头有叶的青皮蔗,意思两亲家如糖甜,节节胜意。

  在娘家住满三朝后,女方的母亲送新娘回夫家,敲开新亲家门的第一次来往,以后再不受各种清规戒律约束了。

  开平民歌与婚嫁习俗

  七八十年以前,开平民歌颇为流行,当时一般妇孺喜以唱歌形式反映生活,表达感情。逢婚嫁喜庆,往往以歌唱祝贺,有上头歌、祝福歌、乱房歌等等。如梳头就有《一梳梳到眉,白发齐眉;二梳梳到尾,有头有尾;三梳梳落地,儿孙满地》之类。字词各地虽有不同,也是大同小异。又如对自己婚姻不满的出嫁女,发出(年嫩女罗,年嫩去做奴)的哀冤之歌。甚至连殡丧白事,也以哭歌形式表示哀思。

  另附:http://cdleaderspeoplecomcn/GB/channel79311/79593/79605/200504/30/23686html

1、亚里士多德倾听了,缜密地思考之后,发出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至理名言;但丁思考了,倾听了,反复地求索之后高喊:“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公安人员经过缜密的侦查,找到了破案的线索。

3、人具上资而意理疏莽,即上资无用;人具中才而心思缜密,即中才有用;能通几何之学,缜密甚矣。故率天下之人而归于实用者,是或其所由之道也。

4、在泥土下面,黑暗的地方,才能发现金刚钻;在深入缜密的思维中,才能发现真理。雨果 

5、赵先生对民俗学研究多年,他的发言大有见地,且具缜密的逻辑,很有说服力。

6、为打赢官司获得征地补偿款不惜编造村委证明,心细缜密的法官明察秋毫,查明事实真相,依法驳回诉讼请求。

7、今天128(你爱发),财神老爷把你夸:心思缜密有脑瓜,金砖银砖抱回家。善财童子巴结你,吹来金钱风、宝石雨,大财小财送给你,发迹就从今日起。

8、在思想缜密性中,记忆力发达的修女比那些有病症者得分高出百分之二十,但在语法分数中,这两者却没有差别。

9、这份呈文是经由缜密调查后才写成的,以是应该是可靠的。

10、物理定律的缜密性在社会问题上似乎不大适用。

11、查理缜密计划了如何召集庞大的军队并保证供给线。

12、没有那个候选人应当在没有缜密的评价和发言的机会的情况下傻等着。我期望的不多。

13、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既有深入翔实的考证

细致缜密的分析

更有前人未道的大胆新颖的学术创见。

14、玉质细腻温润

质地缜密

油润亮泽

15、认为晚清 的救荒政策,尽管表面上缜密细致,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吏治的腐败,亦不免纰漏百出。

16、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旅游也会成为烦恼之行;没有坚强的毅力,短暂的路程也会变成艰难的跋涉;没有缜密的思考,简单的问题也会成为难解之谜;没有正确的思路,再好的机遇也会付诸流水。

17、我就喜欢演单纯的人。对我来说,演单纯的人不费劲,让我演那种心思缜密、特别复杂的,要靠我的演技。但是得挑战自己嘛,也许下次我会找一个深沉一点的角色。

18、最伟大的人不是轻视日常小事的人,而是对这些事情予以缜密的注意并加以改进的人。

19、七月七日是小暑,朋友给你送祝福,工作轻松不吃苦,工资翻倍不胜数,事业顺利不失误,心态健康不嫉妒,心思缜密不迷糊,天天开心真幸福。

20、求婚宝典:第一式葵花点穴手,用你不懈的行动让她被你感动,第二式天马流星拳,集合你的浪漫,缜密的心思,让她感到温馨。第三式如来神掌,一掌定乾坤,用你的真心融化她的心,走向。

21、11要爱日,送你一张“爱情护照”:鸳鸯戏水是主题图标,背景照片是爱情桃花岛,你的唇印是入境的签证,去往爱的梦里不会路遥。情话是长长的条形码,经得起时光机缜密地扫描,快乐是一生平安的旅行,幸福是永久贴身的保镖。

22、无欲望的人生一身轻松,无渴望的人生不会头蒙,无远望的人生飘在空中,心思缜密转念头空,一切纷扰随吹来的西北风。

23、七月七日是小暑,朋友给你送祝福,工作轻松不吃苦,工资翻倍不胜数,事业顺利不失误,心态健康不嫉妒,心思缜密不迷糊,天天开心真幸福。祝:小暑快乐!

24、你是细心的侦察兵,全家的健康都有你探听!你是美丽的文艺兵,全家的快乐都有你圈定!你是缜密的通讯兵,全家的幸福都有你传递!三八妇女节,谢谢你,辛苦了!

25、然而当温格有兴趣把他带到伦敦时,法布雷加斯误将法国人的缜密当作踟躇,但最后,还是温格极力促成了这笔交易。

26、当然,麦卡锡先生提出这个生死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可以有更多缜密、清晰的方式去表达这些问题。

27、然而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是一个精细而又复杂的过程,测量方法的科学性及缜密性对测量结果往往有直接的影响。

28、自中学时代起,数学和物理都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他们严谨逻辑性和缜密性深深的吸引了我。

28、lishixinzhi原创和收集优质句子

使您在造句的同时

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29、作为侯选省石之一、采自侨乡恩平深山中的恩州石头质地柔韧、缜密、温润、细腻,纹理、色泽多姿多彩。

30、情感是最难缠的蠕虫病毒,于无形中蚕食心智的内存空间,再缜密坚实的理性程序,也渐渐乱了章法散了框架,迟滞、减效乃至死机,接踵而至。黄昱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491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