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和绘画——走进2019版电影《小妇人》

服装和绘画——走进2019版电影《小妇人》,第1张

  2019版**《小妇人》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而非“最佳改编剧本”,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好的影视改编并非对于原著小说的全盘接受,而是在致敬经典与“观照现实和当下”中实现权衡,这一点19版各有得失(另文详谈)。

  提到19版**的服装设计师杰奎琳·杜兰(Jacqueline Durran),她并非第一次为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设计服装。《小妇人》之前,还有2005版《傲慢与偏见》和2012版《安娜卡列尼娜》。

  2019版《小妇人》的服装设计参考了19世纪的照片,19世纪美国著名风景画画家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的作品,法国印象派以及拉斐尔前派的画作。代表过去的暖色调和代表现实的冷色调里,人物的服装有很大不同。

  乔前期的服装以红色居多,与其火热的内心相连:热情,热心,性格急躁。红色的斗篷上衣多次出现在冬日的户外活动中,红裙子则出现在与劳里正式结识的舞会和看剧时。

  以红色代表早期的乔,在1949和1994版**中便已体现,与劳里正式相识的舞会上,乔都是穿着一件红色裙子。

  其中1949版**中带领的裙子更符合小说中乔的服装:“Jo in maroon, with a stiff, gentlemanly linen collar”这个男性化的领子使乔的服装有别于传统女性的着装,也体现她不甘于传统家庭领域对于女性的束缚,渴望自由和有一番作为。

  回到2019版**,冬日过后,乔的衣服也以浅色,暖色调居多。 较之其他姐妹服装的颜色和花式,乔的衣服更加简单和随性,符合其不拘小节、自由的天性。较之蕾丝和花边,乔更多的装饰来自于花朵和男性化的领结。

  影版中乔的服装也受到温斯洛·霍默的作品影响(后文继续谈其对**风格的影响)。除了19世纪美国风景画画家这一熟知定义外,温斯洛霍默同样来自波士顿,“其画风常与梭罗、梅尔维尔和惠特曼等文学大师相提并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提到的文学大师也与《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一家有着密切联系,都属于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重要作家,特别是梭罗更是奥尔科特一家在康科德的著名邻居,曾经做过路易莎的老师。

  “劳伦斯营地”中乔的这套衣服便受到霍默作品的影响。

  马奇太太去华盛顿医院照顾马奇先生前,不愿向马奇婶婆借钱的乔卖掉了自己的头发,影版中乔的帽子的灵感来源便是霍默的《野地的花》(“The Flowers of the Field”)。

  劳里向乔表白时,乔穿的这个**外套则受到霍默的《穿过牧草地》(“Crossing the Pasture”)

  虽然小说中没有明确提到服装改革,但从乔的着装中可见一斑,无论前文中后背有烧痕的裙子,还是“劳伦斯营地”中的划船服(boating suit)和一顶随意的大草帽,乔并不在意外界的眼光,而是更看重实用性和自身舒适。在我们的阅读体验中,伊丽莎白班纳特会束腰,简爱会束腰,但乔马奇不会。事实上作者奥尔科特多次反对束腰等对女性身体的束缚,积极推动女性服装改革。影版中,乔与姐妹走在一起,她是唯一没有束腰的。

  乔后期的衣服(以去纽约的寄宿公寓当家庭老师为分界线)则以深蓝、黑为主,多是衬衫和西服之类。

  深色调和外套突显乔愈发成熟、干练的气质,她走出家庭和康科德的小圈子,面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尽管她当时能从事的也不过是在寄宿公寓当家庭教师和通过写迎合当时读者市场的煽情小说赚取远低于男性作者的稿酬。

  但于乔而言,这些稿酬使其承担家庭的开支,分担家庭的责任,享受作为bread-winner的成就感。同时,小说中这段被其誉为“杰克与豆茎”式的煽情小说创作,也使乔告别昔日单纯的认知和经历,经历了道德与金钱的挣扎。

  同时服饰颜色也与人物的心境有很大关系,特别是经历贝思去世,艾米与劳里订婚后,悲伤与孤独使乔逐渐放弃曾经old maid writer的理想,开始憧憬家人、朋友之外的感情与温暖。

  乔就女主人公的结局与编辑产生争执,这段改编基于作者奥尔科特的经历。奥尔科特希望乔像自己一样保持单身,出版商则认为“女性不结婚,在当时没有市场。”但奥尔科特不愿屈从于读者意愿,“让乔与劳里结婚”,于是便做出了妥协,“给乔安排了一个有趣的配对”——即小说后期出现的巴尔教授。

  19版乔早期与劳里的马甲像是情侣款式,值得注意的是,乔开玩笑向劳里求婚时,劳里穿的**马甲,与之后劳里向乔求婚时,乔外套里面穿的马甲一样。杜兰表示通过这一细节体现乔与劳里之间的默契。

  后期乔则与巴尔教授在服装上呈现相似的喜好,即衬衫,黑色马甲以及黑色外套。从劳里到巴尔教授,从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灵魂伴侣的最后契合。

  小说中乔最后继承了婶婆留给她的桃园,与巴尔教授结了婚,办了一所家庭式学校,并生了两个儿子罗布(Rob)和特迪(Teddy),他们的故事一直延续到《小男人》和《乔的男孩们》中。但在19版中,乔与巴尔教授的关系则改为开放式,“雨中定情”变为乔受编辑要求写的大团圆结局。

  除了乔之外,其他三个姐妹的服装也与自身性格相关。梅格是贤妻良母型的女孩,其服装以结婚前后为界,多是温柔色调的。

  **中省略,但小说中梅格十分看重的,便是手套,“a tender point with her”(Alcott 28)。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手套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它你无法跳舞”(27)。

  梅格作为家中长姐,美丽优雅得体,最先出席社交,最先目睹了成人世界的诱惑和虚伪。未去莫法特家前,梅格厌恶和渴望摆脱贫穷,艳羡上流社会的奢靡享受;而这番名利场的经历,则为梅格的转变和之后的婚姻选择打下重要基础。

  出席莫法特家舞会的梅格被莫法特家的**Belle打扮成华丽,但失去自我的洋娃娃Daisy。

  劳伦斯营地,是小说中梅格和约翰布鲁克感情发展的重要阶段,影版给予二人交谈甚欢的镜头。

  梅格婚礼上,梅格及其妹妹们头戴花环的造型让人想到拉斐尔前派的绘画作品。这场美术改革运动兴起于1848年,以英国画家亨特、罗塞蒂和米莱斯为代表。

  梅格与约翰的婚事曾遭到马奇婶婆(小说中改为马奇姑姑)的反对,梅格没有像婶婆期望的那样,嫁个有钱人,帮助改善全家人的经济状况,而是认清真心,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选择了贫穷但正直善良的约翰。

  梅格婚后的日常服装中,依然可见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如亨特的《范妮的画像》。盘起的头发,披肩,以及服饰上的花纹、刺绣增添了梅格作为成熟妇人的韵味。

  婚后的梅格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的苦恼,也会出于虚荣心和在有钱朋友面前的自尊心,而买下家里难以负担的昂贵衣料。

  但她最终认清和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体恤丈夫和家庭。小说中梅格买布料发生在婚后不久,影版则改为有孩子之后,对丈夫的感情,家庭责任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使其克服了虚荣心,明白了什么最为珍贵。

  **时长的限制未过多展开梅格与约翰的婚后生活,小说中则有几章描述梅格如何变为合格的妻子和母亲,她和约翰在金钱,家庭职责和育儿上亦产生矛盾与冲突,但他们最终依旧相濡以沫,幸福生活在一起。

  贝思的前期服装以棕色和紫色为主,且多娃娃领,偏甜美和家居,与其温柔恬静,善良童真,内向害羞的性格特征相连。较之其他姐妹外出工作学习,贝思在家自学和承担家务。她最具有母性精神,即便对于残破不缺的娃娃,养的鹦鹉和猫,都付出极大的爱与耐心。

  与乔一样,影版中贝思早期的服装也受到霍默的影响,特别是《正餐号角》(“The Dinner Horn”)。

  贝思后期的衣服则以暗色调为主,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死亡。她因帮助贫穷的德国移民赫梅尔一家而不幸染猩红热,几年后去世。

  小说中贝思对乔的临终嘱托是:“替代我的位置,乔,当我走后成为父母的一切。他们将依靠你,不要让他们失望。如果独自承担很难的话,记住我不会忘记你。你这样做,将比写了许多很棒的书或是环游世界更幸福;因为爱是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唯一可以带走的,也使得我们的离开更容易。”(327)小说中,乔回归家庭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贝思的影响。像有研究中提到的:“贝思死后,原来的乔也死了,剩下的只有约瑟芬。”

  **中贝思则希望于乔不要放弃写作理想,可以成为伟大的作家。

  艾米的服装则以去欧洲前后为分界。具有艺术才能的她从小讲究穿着举止,小说中12岁的她便对颜色搭配十分敏感,不愿穿亲戚给她的,质量好但颜色不搭配的衣服:“艾米的艺术眼光受到了很大折磨,特别是这个冬天,她上学穿的裙子是沉闷的紫色,上面有**的点,没有装饰。”(Alcott 40)

  影版中艾米上学时穿的衣服颜色沉闷,象征当时女校压抑的环境对其天性的束缚。而离开体罚自己的学校后,艾米的衣服光鲜了许多,多是象征着青春活力和少女气息的粉色和天蓝色。

  值得注意的是,艾米在马奇婶婆(**中为姑姑)家的衣服则与其在家很不相同。中规中矩的格子连衣裙,做着婶婆眼中规矩得体的女孩。马奇婶婆后期青睐艾米,胜于之前工作多年的乔,在于艾米对其的顺从。艾米与乔最大的不同在于乔追求自由,自诩为“改革派”,艾米则十分看重规则,认为“必须迎合现世规则,否则便会受到惩罚。”最终马奇婶婆选择了艾米陪同自己去欧洲。

  到欧洲后的艾米在婶婆的资助下,服装有了很大的提升,既有着自身的艺术品位,又颇具名媛风范。不同于乔没有束腰的服装,艾米在欧洲的服饰都有束腰。

  艾米在欧洲从事的绘画亦是印象派艺术,影版中艾米的着装则受到莫奈的作品,诸如《草地上的午餐》、《花园里的女人们》的影响。

  艾米到欧洲后很快放弃了绘画理想,转而希望嫁一个有钱人,发挥自己的社交才能,并以此为目标。久别重逢的新印象,异国他乡的互相取暖使得艾米与劳里逐渐走在一起。影版改为艾米从小暗恋劳里,最终劳里选择了爱自己的艾米而不是乔。

  艾米也如愿实现了自己的爱情和贵妇人理想,实现了经济地位的提升。在欧洲以及婚后艾米的服装以蓝色为主,无论是日常还是外出。艾米戴的帽子,则让人想起《追忆似水年华》中马赛尔回忆的“那些低得就像花环的小巧女帽”。

  除了服装设计参考和借鉴了19世纪大量绘画作品外,导演格雷塔葛韦格(Greta Gerwig)拍摄亦如此。霍默有许多女性人物与窗户的作品,影版拍摄人物时,亦常以窗户取景。窗户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象征,局限于家庭中的女性渴望自由和摆脱束缚。

  除此之外,霍默的“海景”系列对**产生重要影响,体现在对小说中“劳伦斯营地”(“Camp Laurence”)和“贝思的心事”(“Beth's Secret”)这两章的处理上。

  小说中《劳伦斯营地》一章是在劳里家对岸的长草地(Longmeadow)中:“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绿地,中间有三棵枝叶繁茂的橡树,和一片可用作球场的草坪。”(Alcott 104)**则将其改至海滩。

  原小说中提到的划船、少男少女们一起打槌球等场景虽在影版中被省略,但与奥尔科特同时期霍默的作品中有许多这种主题的画,便于我们了解小说中的场景。

  19版**里暖色调的回忆和冷色调的现实交叉进行,打破原小说的叙事顺序,进行重新的编排。“劳伦斯营地”之后,**衔接的是“贝思的心事”这一章(小说中这两章分别是第十二章和第三十六章)。乔带病重的贝思去海边疗养,此时贝思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乔,这就像潮水一样,当它来的时候,它慢慢地,但却无法被阻止。”(Alcott 294)

  影片结尾,马奇太太生日,一大家人集聚乔创办的梅园学校,画面再次变为暖色调。像原小说中虽不乏“阴影”与“必然落下的雨”,终落幕于对爱的歌颂,对于美好生活的感恩与希望。已经嫁作人妇(**里将其改为迎合编辑的结局)的乔的服装颜色变得柔和起来,不再是少女时期的火红,也不再是深蓝与黑色的成熟,而增添了几分女人和母亲的温柔,实现了从假小子—乔到巴尔妈妈—约瑟芬的转变。乔的服饰依旧不是传统女性的束腰和裙摆,而更加简单轻便,带有自身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将内容庞杂的小说浓缩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是一次筛选,也是一次再创作。

  如果说小说用文字勾勒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则通过人物服装,镜头语言(光线、色彩、构图,镜头运用等)为我们勾勒了一个视觉化的呈现——那个美国19世纪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小镇平凡但温馨的一家,那四个个性鲜明,沿着各自的“天路历程”寻找人生价值和爱与温暖的女孩。

  影视改编永远无法替代对原小说的阅读和分析,不同时期的改编在遵循原文主旨的前提下,也融入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审美和价值标准。试图还原小说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也试图接近当下,引起更多的共鸣。

 

  《少校求婚》油画艺术作品,是俄国十九世纪初杰出的风俗画家、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巴·安·费多托夫讽刺性风俗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这位以绘画风俗画和讽刺画而著名的画家,用手中的画笔不停地揭露批判着封建统治阶级的阴暗面的丑陋,只可惜英年早逝终年四十七岁。

 《婚》画是他在一八四八年三十三岁创作的油画作品,时值画家艺术水平之顶峰时期。构思围绕攀高谒贵少廉寡耻的求婚场景,三组人物绘画的惟妙惟肖表情幽默风趣生动。故事梗概:门外站着身穿军服腰佩军刀一脸傲气年近六旬的少校,他高昂着头颅捋着八字胡等待着媒婆的通报。第一组人物媒婆和商人:媒婆匆忙奔人入客厅,手指门外向商人通报少校已到,老商人带着谄媚阿谀的笑容,急忙边扣衣服边往外走,他要迎接这位未来的姑爷。从他那似乎低头弯腰的奴相,不难看出商人想依附权贵的奸猾嘴脸。第二组人物商人太太和**:**去迎接少校看到的是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她大概是反悔或者害羞了,或者是不愿意做交易牺牲品,转身想奔回自己的房间 ,太太一把拉住了她,母女俩在客厅中央相互拉扯成了一团。第三组人物仆人:三个仆人在客厅的最后面,一个女仆端着菜正在摆着家宴,但是她被拉扯的母女俩惊呆了。另外绘画的两个女仆更为生动,一个女仆可能是做饭的,她听到客厅吵吵闹闹知道是少校到来了,急忙探出头来向另外一个打听着什么,可能是议论着这桩极不相配的婚姻。更可爱是是人物前面的小花猫,客厅的吵闹声并没有打扰到它的快乐,大概商人家经常发生吵闹,它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画面采用的是平行透视构图,八个人物头部都统一在了视频线上,使看客如若身在商人之客厅,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极佳。画面颜色后暗前明,再加上**的白粉色连衣裙占了较大画面,使看客不由自主把目光集中在了中心人物**身上,同情无奈地看着她内心的挣扎、反抗与悲愤。画面人物刻画细腻,使人过目不忘难以忘怀。

亲切的金子是导演朴赞郁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不同于《我要复仇》和《老男孩》的阳刚气质与暴力冲动,《亲切的金子》是阴柔的,是自我赎罪,寻找宽恕与渴望被救赎的。

在一次采访中,导演提到“如果《我要复仇》是在讨论社会论题,《老男孩》是杜撰的神话,那么《亲切的金子》就是童话。”

**开篇是便是穿着圣诞老人服装的唱诗班高唱赞歌迎接金子出狱,牧师端上的象征纯洁的豆腐被金子打翻,牧师露出诧异的目光,说了一句“金子你变了”,这一句话贯穿了几乎整部影片。这一句话代表着金子复仇的开始。

狱中:金子是亲切还是巫婆

十九岁的金子为救被胁迫的女儿,替杀害男童宏穆的白老师顶罪,在监狱中度过十三年。出狱的那一天,天空中飘着雪花,她却穿着十九岁时自首入狱的波点裙子,或许是独属于金子自己的仪式感,在结束监狱生活的最后一刻,也是即将开始实施复仇的那一刻,纪念曾经的自己,祭奠即将逝去的“好心的金子”。

牧师希望用赞歌和豆腐给金子带来赎罪和放下过去的仪式感,却从不知道金子内心所需要的救赎是什么。

**中金子的亲切让人难辨真假,在开始的很长时间中,我无法判断这种亲切是真的,还是如同大多数人所说是为复仇的伪装。

直到金子说自己用红色眼影的原因是为了不再看起来“亲切”,当怀孕的金子高兴又兴奋的找到钦慕的老师帮助的时候,我才开始相信,她有绝对真诚亲切的一面,她也有着20岁姑娘所有的古灵精怪,只可惜这一切出现在监狱里。

她用香皂让欺负人的狱霸在浴室摔倒,利用拐角出的视线差向盒饭中加入漂白水,她顺应着朝鲜女间谍的话,说着“生存就是为了战斗,生存就是和死亡战斗”,她能做出最好看的蛋糕,她也知道怎样的演说最能打动人。

这是她在最可爱的年纪中做出的最为可爱的事情,她内心有仇恨,但是眼神中却始终有着一种“上课讲话老师唯独没有发现我并且还叫我做纪律委员”的小得意,这种古灵精怪的样子是几乎每一个走过青春的姑娘都有过的,金子也是一样,她并不例外。

如果挑男朋友的眼光很好,如果没有怀孕,如果没有遇见这位老师,如果不在监狱,如果她愿意,漂亮的金子或许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人人都喜欢的学生,因为她懂得人心又明白自己。她可以用精彩的发言打动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到朋友,手段或许并不光明正大,但是在青春时代,暗搓搓的小动作才会被记得更久。很巧,这些金子都尤为擅长。

出狱后的金子,剪短了头发、抽着香烟,穿着黑色的皮衣、红色的靴子,加上红色的眼影,她用造型告诉别人她不再是“亲切的金子”,她是要复仇的金子,但是作为一个漂亮的女人,即使复仇她也需要漂漂亮亮的枪,要漂漂亮亮的。

出狱:红黑白的交错

红色的眼影、红色的蜡烛、红色的血,黑色的皮衣、黑色的枪、黑色的夜,白色的豆腐、白色的蛋糕、白色的雪、白色的纱布,导演用红、黑、白昭示着赎罪、复仇和纯洁,但是在一次采访中,导演朴赞郁却说道,如果用这种方式解释**会把它搞的很低级庸俗。

**中大量的出现这三种颜色,在金子与女儿Jenny的对话过程中,背景以黑色为主色调,其中又会出现红色的光晕,再变为全黑;颜色与金子的内心一同变化,当女儿抱住金子问她,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是否快乐,背景颜色消失,变成正常的环境。

或许金子心中的一切波动起伏只有女儿能够打破,因为这是她心心念念牵挂的人,是她的天使。

“在法国,每当谈话这样中断时,就是有天使经过”,每一个参与谈话的人都抬起头望着红烛装饰的吊灯,不知道是否看到天使,得到内心的救赎与慰藉,但很显然金子没有。

完成复仇,擦掉眼影,退去一身“生人勿进”的气息,在她的幻想中见到了长大的宏穆,宏穆却没有给她开口道歉和解释的机会,她紧张无措,暴力下的复仇结束了白老师的性命,却无法真正的赎罪得到心灵的平静。

金子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和她非常相像又理解她的天使——她的女儿。**的结尾处,金子的女儿穿着米色的连衣裙,赤脚从洁白的雪地中向她走来。

如同每一个爱孩子的母亲都会对孩子有所期许,金子也一样,她希望女儿可以活的洁白。她送给女儿离开的礼物是洁白的蛋糕,用笨拙的英语说着“be white, live white, like this”。女儿吃着蛋糕,笑着仰头尝试吃到飘下的雪花,并说到“more white”。

这一刻,无法得到内心救赎的金子将头埋进了自己亲手做的白色蛋糕中,第一次主动接近洁白,却也明白自己此生都无法洁白,不可否认,在这十几年中,金子利用别人达成自己的愿望,也正因如此她始终得不到内心渴望的救赎,这是一个无法破壁的死循环,从选择进入的那一天,就注定了结局只能是达到目的——手刃仇人。

金子打翻豆腐,却比任何人都更希望洁白的活下去;育树胆小简单,却从未怕过金子也真心爱着她;白老师心狠手辣,却信守承诺给Jenny送到了一个良好的寄养家庭;每一位父母都心疼孩子,却都更关注赎金的下落并要拿回曾经的赎金。

这世上没有完人,也没有固定的救赎模式,一块豆腐、一片雪花都无法救赎人心,仪式感本应存在于每一次的人生大事件中,但是很遗憾,唯独在寻求内心救赎之时,仪式感的洁白显得虚假。

人们可以用星空下的求婚,记住爱情最甜美的一刻;可以看着到手的录取通知书,记住自己曾经的努力;甚至可以在朋友圈互相大骂,记录下好友变仇人的时间。

唯独活的洁白无法具象化,因为洁白只在人心。

贝克汉姆的长子布鲁克林出生于1999年。他今年刚满21岁。本月11日,他正式向美国女演员尼古拉·佩尔茨求婚。7月28日,布鲁克林和尼古拉·佩尔茨公开了他们求婚的照片。大布在身家数百亿的岳父面前单膝下跪。场景超级浪漫。今年3月初,布鲁克林在英国庆祝完21岁生日后,和女友去了美国,在那里被隔离了近5个月。期间有两人订婚的好消息。我不太看好布鲁克林和尼古拉的婚姻。

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对婚姻的看法和我们很不一样。婚姻不会成为他们的羁绊。再加上布鲁克林和尼古拉都不老,更重要的是人们不信任布鲁克林的品行。直到现在,布鲁克林还没有一份正经的职业,女方的家庭背景也比布鲁克林好很多。全网都不看好他们的婚姻。甚至有网友评论等待他们离婚的消息,主要是因为布鲁克林给人的感觉是真的不靠谱。

贝克汉姆的大儿子布鲁克林和妮可拉的婚礼被登上热搜后,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布鲁克林和尼古拉的婚礼非常豪华,整个婚礼费用都由尼古拉的父亲承担,他是当地的亿万富翁,也是他最宠爱的孩子之一。因此,他不仅为布鲁克林和尼古拉的婚礼提供了婚礼场地,还支付了所有费用。这场世纪豪华婚礼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大家似乎都不太看好这场婚姻,也没有多少人祝福他们的爱情。

是布鲁克林的大卫·贝克汉姆的长子。如果不是贝克汉姆,没人会关注布鲁克林。人们之所以不喜欢他们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布鲁克林。布鲁克林年龄很小,还没有稳定正当的职业。此外,他的感情生活非常丰富。大家也担心布鲁克林这么早结婚容易产生离婚的想法。这一次,首先,尼古拉·佩尔茨(nicola peltz)分享了两人在她美国豪宅户外求婚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布鲁克林,你是我的整个世界。我非常非常爱你。布鲁克林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单膝下跪,表情充满虔诚。尼古拉·佩尔茨(Nicola peltz)穿着碎花连衣裙,披着金色披肩,看起来十分陶醉,画面浪漫得不能再浪漫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480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