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婚姻法收多少彩礼犯法?

2023新婚姻法收多少彩礼犯法?,第1张

新婚姻法收多少彩礼都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因为我们国家法律当中并没有对于彩礼的金额作出明确的限制性的规定。但是关于彩礼的退还的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说双方当事人没有结婚的,是可以退还的。

一、新婚姻法收多少彩礼犯法

      新婚姻法收多少彩礼都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结婚彩礼有以下法律规定: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2、3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办理结婚证需要什么手续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

      办理结婚证需要手续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一代二代均可)、无配偶证明、照片。

      (一)、办理结婚证的条件

      1、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结婚(自主把握)。

      2、结婚年龄: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3、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4、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自主提示)。

      (二)、办理结婚证需要的证件

      1、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一代二代均可)。

      2、本人无配偶。

      3、当事人提交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可当场拍照)。

      以上来自《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第二十八条。

      在现在的社会,有一些地方还是存在着彩礼的这样一种习俗的,对于这样的一种习俗,我们国家法律当中并没有作出禁止性的规定,支付彩礼是属于当事人自愿的一种表示,并不会对此进行限制性规定。

一、结婚彩礼返还规定是如何的

      1、结婚彩礼返还的情况是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彩礼应当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退还彩礼有哪些注意问题

      1、解决彩礼纠纷时应遵循的原则。决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一些特殊情形除外);按照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的,解除同居时彩礼原则上不予返还。

      2、结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给付的,不予支持,因为此时夫妻尚作为一个共同体,遵循夫妻法定财产共有制。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

      3、必须是当地确实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一般来说,彩礼问题主要大量存在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们迎亲嫁娶,多是按民风、习俗形成的惯例。如果当地没有此种风俗存在,就谈不上给付彩礼的问题。对于不能认定为彩礼的、属于男女交往间所为的给付财物如何处理,要视其具体情况及性质,由法院依法作出处理。

      4、要区别彩礼给付时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一般来讲,彩礼的给付往往迫于当地行情及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给,完全自愿给付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属于一般赠与行为,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通常不予支持返还彩礼的请求。

      5、给付彩礼后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双方并未真正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要求返还彩礼的,应予以支持。双方登记结婚后,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实质意义上真正的共同生活还没有开始。

      6、对于彩礼的给付、接受主体应当作宽泛解释。实践中,给付彩礼并不单纯的是男女双方之间的事情,常常涉及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往来。对于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应作广义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本人,应包括各自的亲属。现实生活中,彩礼往往是给付了女方的娘家,真正用于男女结婚的很少;许多时候,彩礼是全家用共同财产给付的,甚至是全家共同举债所为。考虑到这些具体的情况,如果将给付人的主体和收受人的主体都作限制性解释的话,不利于这类纠纷的妥善解决。

      7、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这属于彩礼返还的特殊情形。生活困难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困难是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相对困难由于给付彩礼造成了生活前后相差较悬殊,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来说,变得困难了。司法解释的本意,是在前一种意义上,即绝对困难进行规定的。

      8、彩礼返还适用的诉讼时效问题。彩礼的返还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即两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权利受到侵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开始。因此,此类纠纷的起算,有以下几种情形:如果双方没有缔结婚姻关系的,给付人应当及时履行自己的权利,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对方拒不返还的,诉讼时效开始起算;如果双方登记结婚的,自其解除婚姻关系之日起,给付人就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近年来,男女方通过相亲或者网络结识闪婚的人不在少数,因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感情破裂,但是已见过双方家长且给与彩礼或者嫁妆,双方想要回自己的财产而不得的情况下,发生争执的事件很多,所以,在确定婚姻关系前应仔细的考虑并了解双方的情况,以免为日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法律主观:

2022年民法典关于彩礼的新规定是:彩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依据习俗向对方(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给付的钱物。法律上允许结婚给付彩礼的行为,但是禁止以结婚的名义索取彩礼。

一方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向对方支付彩礼,在分手或离婚时,具备以下三种情形可以要求返还:

(一)双方只有结婚约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彩礼在性质上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目的落空,与给付时的本意明显背离。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

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虽已成立,但实质意义上没有真正共同生活,没有夫妻之间相互协助、共同生活的经历。

(三)一方因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无法维持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缔结婚姻关系失败,并由于给付彩礼,生活陷于困境。

对彩礼返还的额度规定,一般视同居时间长短、是否生育子女、一方或双方过错程度、彩礼在同居期间共同消费情况等确定返还比例,具体如下:

1、因男方导致婚约解除的,女方返还彩礼的数额可根据其过错程度、双方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酌情减少。

2、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共同生活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男方请求女方返还彩礼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30%。共同生活一年以内三个月以上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50%。共同生活不满三个月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70%。因男方导致同居关系解除的以及在共同生活期间女方怀孕或者流产的,一般可在以上基础上减少5%至2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37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