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是哀乐的乐器还是喜乐的乐器。

唢呐是哀乐的乐器还是喜乐的乐器。,第1张

唢呐是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以其灵活的曲调和活泼的表演深受中国民间百姓的喜爱,属于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乐器。唢呐本身不具有代表喜事还是丧事的感情色彩,真正代表感情色彩的是使用唢呐的匠人,他们是从事的工作决定了唢呐吹奏出来的是喜乐还是哀乐。

  不知指的是民乐还是中国传统音乐

  民乐:民族音乐分类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如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民间艺人在一首曲牌反复演奏时,善于用各种演奏技巧对旋律作加花装饰而形成变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礼曲》(唢呐曲)等。“放慢加花”也是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它将“母曲”的结构成倍扩充,同时作加花装饰。如《欢乐歌》(江南丝竹)、《南绣荷包》(二人台牌子曲)、《柳青娘》(潮州弦诗)等乐曲都把“放慢加花”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种变奏手法是采取变化主题的结构,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主题在其后的五次变奏时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扩充和紧缩。而琵琶曲《阳春白雪》中之《铁策板声》则采取结构次序的倒装。这种结构次序的变更在锣鼓段中更为常见。

  20世纪20年代以来,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器乐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一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扩大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

  “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由于我们乐团的唢呐唢呐声部,编制只有两人,是目前各专业团体中最少的。所以人手不足的情况,经常上演。每当新乐曲排练时,新的乐谱一发下来,笔者就很头痛了。有时包括中唢,次中,低唢,管等等,以及各声部还分一二部,加起来可能有六到八个声部,光是要判断在乐曲中,哪一段甚至于是哪一拍,哪个音比较重要,就是一件颇费功夫的事情。或者指挥不瞭解乐器特性,要唢呐兼吹管。结果原本休息的地方,变成没得休息了,相当累人。如果有看过西洋乐器的乐器法的话,可以看看关于双簧管的部份,都会提及作曲加必须给双簧管适度的休息,不能像弦乐那样长时间持续使用。然而编制就这样,只好继续当超人,拼命了。偶而有比较重要的音乐会时,乐团会找兼任的唢呐演奏员加入阵容,这时稍微可以分担一下上述忙不过来的窘境,但是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也就是合作的问题。我所谓的合作,倒不是只工作态度方面的,而是指从合奏为出发点的一些要求如默契、音色、演奏法等等的统一以及融合。

其实现在唢呐演奏的水准普遍提高很多,而在经费充裕、编制比较齐全的乐团,唢呐声部更是人数众多。但是目前看来,人多似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以不久前的新加坡华乐团与北市国联合120人大乐团来看,人数加倍不见得就比较好,反而容易呈现出力量分散的情形。从以往的经验,临时合作通常都比较容易出现一些步调不一的状况,不论是乐团与独奏家的合作,与客席指挥的合作,或者是与兼任团员之间的合作皆然。而由于唢呐声部音量大,个性强,这个问题也就特别显着。所以即使是很优秀的演奏员,临时参与其他乐团,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情况。以前曾听说,早年中广排练,是首席带着组员,一个一个音面对面跟着练,直到练到完全一致为止。这样或许有人会认为丧失了个性,但是以目前国乐合奏来说,个性已经蛮多的了,而共性太少,正需要这样的磨练来使乐团的意志统一起来。

节奏、音准,然后是表情、音色,一步步把所有人纳入规范之中,才能集中力量,显现出群体的能量来。以唢呐组来说,音准的要求当然不可少,只是音色的统一、音量的平衡,才是真正能集中整个声部力量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在演奏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必须透过相当时间的经验累积,才能互相有合作的默契。所以一个知名乐团,往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成熟起来,就是这个道理。目前有些学校社团,也比照专业乐团的模式,采用整组的唢呐。不过唢呐人才不容易培养,要在学校中训练出一批素质整齐的唢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比赛时就可以听到整首乐曲从头到尾相差小二度的两把唢呐齐奏,这样还不如只用一个唢呐来得好些。学校唢呐组的人员,必须考虑到其乐器的特性、困难度、以及破坏力。必须以较高的标准来建置,而不能一味求人数的众多。而专业乐团的唢呐组,则必须有相当时间的合作经验,以及较为统一的演奏法,才比较容易将整组唢呐结合为一体。这时,也才能对于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有更多的贡献。

国乐班里可以学到二胡、笛子、三弦、唢呐、箫等乐器。

1、二胡: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听松》《赛马》《葡萄熟了》等。

2、笛子: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

3、三弦:三弦的音色干涩,音量大。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经肖剑声的改革,音色变为厚亮,大型的三弦音域多于3个八度。

4、唢呐:高音唢呐发音穿透力、感染力强,过去多在民间的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改良,已发展为传统唢呐与加键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

5、箫: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现在古风音乐特别火,中国民族乐器也倍受追捧,民乐音色优美、曲调悠扬、意境深远,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民乐中古筝、二胡、唢呐都有以一敌百的国乐之美。

古筝。古筝是中国独特的、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一时,据今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据说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当做棍子抡起来打人的,后来加上琴弦,拨动越来声音特别好听,就发展成乐器了。古筝根据地域的不同产生了很多演奏技巧风格各异的流派,比如陕西筝演奏风格细腻,委婉悲怨、慷慨激越;河南筝浑厚淳朴、深沉内在;浙江筝明朗轻快、绮丽幽雅。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特别擅长演奏古诗词歌赋,最能表达作品的内涵意蕴。

二胡。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胡的表现力很强,音域范围广,是一种独奏乐器,特别是在戏曲演奏中是最为主要的乐器。二胡曲可以表达各种情感,无论是萧瑟还是飞扬或是深沉、悲凄,亦或是气势壮观,二胡都能演奏出情境。二胡还特别擅长模仿各种声音,二胡曲《空山鸟语》模仿出百鸟鸣声,让人仿佛置身于深山幽谷中,耳边听到群鸟欢鸣,却看不到鸟在哪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唢呐。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特别大,吹奏起来声音仿佛直入云霄。因为声音尖锐响亮,早在明代戚继光就曾把它作为军乐用于军队中。唢呐擅长表现场景,比如《抬花轿》,曲调喜庆欢快,听着就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好像能看见轿夫抬着花轿一路走来。一曲唢呐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有喜有悲,喜悦时欢快诙谐,悲伤时低吟悠长,最适合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大喜大悲的情绪,民间婚丧嫁娶都少不了它。

唢呐循环换气怎么练

 唢呐循环换气怎么练,唢呐这件乐器作为我国的风华国乐之一,唢呐的整体结构给人很简单的感觉,但是往往在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直接的关系。以下分享唢呐循环换气怎么练?

唢呐循环换气怎么练1

 1、唢呐循环换气,大家一定会想到唢呐。当然,这项技巧原本是唢呐所独有的,并且也是演奏时的一项风格。但是时至今日,这项技巧已经应用到其他的乐器上面了。除了笛子以外,也已经运用在西洋长笛,甚至于萨克斯风上面了。

 2、循环换气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预先把气息储存在口腔中,然后在吸气的瞬间,将口腔中的气息以口舌等将之排出,然后才接续到正常的呼气排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呼吸的周期。

 3、唢呐上面的循环换气最早出现,因为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比起其他管乐器要来得简单些。因为唢呐有气牌辅助,可以鼓腮存气吹奏(目前也有不鼓腮以维持形象的),而且哨口的实际出气量很小。

 4、由于上面这几个原因,所以循环换气这个技巧,在唢呐上面已经是运用的极为广泛了。民间艺人唢呐的演奏,有许多时候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使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演奏到底的。以我目前教学的经验,在我的唢呐学生之中,国中生资质较好的就可以练起来了。

  二、

  关于唢呐

 1、唢呐,是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2、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3、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唢呐循环换气怎么练2

 1、用小腹的力量控制呼吸,吸气用鼻,呼气用口。鼻子吸气时两肋鼓起,小腹往里收缩,使气息向上运行,也就是用小腹的压力把气息送到口腔内;然后根据需要量把两腮里的气息逐渐往外排出,随着吐气,小腹肌肉也逐渐放松。

 2、呼吸时,全身与呼吸无关的部分都要放松。气息要控制好,根据需要使用气量,一般说,吸气要多要快;吐气要少要慢。

 3、要保持呼气与吸气的连贯性,不要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完后才开始吸第二口气,而应该在第一口气未完全呼尽之前就开始吸第二口气,这样才能连贯不断地进行下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

 唢呐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在演奏中常常两者结合运用,其中有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和垫音等,还可以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

  练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手指不要动,完全靠小臂的动作去带动手指。

 2、手指不能抬离音孔过高,只要稍稍离开一点即可。

 3、手指、手腕、小臂三者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唢呐循环换气怎么练3

  学吹唢呐技巧

  (一)持法:

 唢呐的八个音孔都需要用手指按满,如果音孔不严实,吹时容易出噪音或者出音不准。怎样才能把八个音孔都按严实呢正确的持法是:两手手指自然伸直按满八个音孔

 上把四指是前三后一(一般用左手),小指不按音孔,即用大拇指按后面一孔(即第七孔),其它三指依次按第八、六、五三个孔;下把四指(一般用右手)拇指不按音孔,其它四指依次将第四、三、二、一音孔按满。

  (二)口形:

 吹唢呐最讲究口形,它对音准的控制,音量的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口形不对,不但音色不美还会影响音准。正确的口形应是:在未吹奏时口腔满实,毫无间隙,唇肌和颊肌处于松弛状态。

 吹奏时,唇肌以哨片为中心收缩、靠拢,此时口腔内空呈椭圆形,但嘴不可太往前撅,也就是说上下唇自然、松弛、美观地搭于哨片之上,含哨位置应于双唇正中,基本不接触气盘,唇边与哨座相齐,两唇对哨片的控制力度应与吹气的流量控制配合

 并根据音高、音量、音色以及某种技巧的不同要求,决定唇控力度的大小和吹气流量的多少。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每个音的发音音头对音质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呼吸法:

 掌握好呼吸是吹管乐的基本功。一般常说:“气足音满”,这就是说足够的气息是“音满”的基础。比较好的呼吸方法是“丹田呼吸法”

 即“胸腹式呼吸法”,在吸气时,小腹向里收缩,胸部和肋骨向外扩张;呼气时,不是像平时只用肺部的呼气那样动作,而基本上是用小腹的动作来控制呼气的急缓。

  练习呼吸要注意三点:

 1、呼吸时,全身与呼吸无关的部分都要放松,吸气要多要快;吐气要少要慢。

 2、要保持呼气与吸气的连贯性,不要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完后才开始吸第二口气,而应在第一口气未完全呼尽之前就开始吸第二口气,这样才能连贯不断地进行下去。

 3、一般情况都用鼻子吸气,只有在抢气或者用鼻子吸气还不够时,才用口、鼻同吸。

  (四)口风:

 口风就是通过哨口的气流。唢呐发音强弱主要通过口风来控制:口风急,出音就强;口风缓,出音就弱。吹奏高低不同的音时,口风也有所不同。吹高音,口风要急些;吹低音,口风要缓些。

 口风对音准有很大影响,口风的急缓掌握不好,能使出音偏离正确的音高,如偏高、偏低半音甚至达一个全音。所以口风很重要,它是吹唢呐的基本功之一。长时期的训练,方能达到能强能弱,能柔能刚。

  (五)换气法:

 换气法有两种,即“自然换气法”和“循环换气法”(也称鼓腮换气法)。自然换气法这种方法好比说话、唱歌时一句结束或中间停顿需要换口气时所用的自然的换气一样。

 不过吹唢呐用气要多,因为没有足够的气就吹不出声音,尤其是吹高音时耗气更多,所以吸气要足。根据乐曲的需要有时要在短促的间隙中换气,这叫做“抢气”。只有多吹多练,才会熟练地掌握。

  (六)全音和半音的吹法:

 唢呐将八孔都按住,吹出来的是筒音,筒音=5,放开第一孔(即最下端的一个孔),吹出的音比简音高一个全音6音。再放开第二孔,吹出的音又会升高一个全音7音。如果再将第三孔也放开,所得的音却只能升高半音l音。

 这是因为按照规格制成的唢呐A个音孔之间的距离不是均等的,第二、第三孔和第六、七孔之间的距离比较小些(相当于半音),按上述顺序连续地吹出一系列音时,正符合大音阶所需要的音程关系,排列起来就是大音阶中的567123456这九个音。除此之外还有气息控制的方法。

 如加力或减力吹都可以使音升高或降低半音。在快速吹甚至根本来不及时,就只能靠气息控制了。

  (七)平吹与超吹:

 口风缓些,吹较低的音,这种吹法叫“平吹”;口风急些,吹较高的音,通常最易吹出的是比它高八度的音,这样吹法叫做“超吹”。如果超吹和平时吹出的音相隔小八度就叫做“借孔吹”,这只是偶尔需要特殊效果时才用的指法,一般不多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366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