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不喜欢王东岳的学说?这个人怎么样?他的学说有逻辑吗?

为何有些不喜欢王东岳的学说?这个人怎么样?他的学说有逻辑吗?,第1张

我刚开始听到他说人类迁徙的过程的时候,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然后听到他讲金刚经和道德经的时候,觉得他说的错误百出,后来我明白了,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是因为他讲的那部分东西我根本就不理解,根本就没有了解那方面的有关知识。

我觉得他讲的金刚经和道德经错误百出是因为我真的去研究和学习过, 现在很多国人觉得他讲的知识很对很合自己胃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很多国人本身对国学就是一知半解,就是字面上的理解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和学习, 如果深入仔细的去研究过金刚经和佛法中的四圣谛还有道德经的话,然后去对照王东岳讲的佛教,还有道教的知识,然后你就会发现他讲的内容很多都是为了新颖而新颖,完全就是标新立异错误百出,那么为什么没有很多专家学者站出来指出他的错误,说他的学说是歪理邪说呢?

其实,学说,教义,哲学,都是真理脚下的明珠,只是有的污染重点,有的透彻了点。只要是自己用心感悟世界,不是以私心和贪欲为目的人心感悟,或多或少总能折射出一点真理的光芒。对于这些感悟,不要用排拆或谩骂对待,这样对自己探求真理没好处。

认同非洲起源说,即自称文化学者,为啥跟者西方学者“中华外来说",沿弄清各文明的继承关系?唐“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中国为天主出生之国,明“职方外纪"亦认同上古(一万或二十万年前)沿印度西迁徒入中原,旧约考据七千余年前(虞舜)(洪水过后)又西迁如德亚,亚洲为文明肇始之地,圣贤首出之乡,阳玛诺亦考证佛教入华亦因西寻至印度误得“小西“(古印度亦为华夏南下分支),天主教出自波斯分支,世界其它各文明亦是华夏文明西迁之分流。

大道至简,其分析王朝更替亦无条理,每个王朝的终结,皆是即得利益集团固化的必然结果,与制度、理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科学的发展亦没弄清楚,中国是最早总结天象历法的文明古国,埃及希腊皆公元前西传的异化分支,比较各文明都有内在联系,十里不同音,不用怀疑文明差异合理性;中西一元和多元也没弄清楚,孔子和而不同,有教无类等先哲理论高度对未来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世界益处良多,应批判反省孔孟之不同,孟子始追个人“至圣“(脱凡),违孔毋怪力论神,其反“奇器*技"与其后世儒者对“教合一"的积极推进,才是中华落后之根源,所谓的“天人合一",唯心论制约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始人坐而论道,不事凡事,是事而非,死谏于三纲五常。总之王老是新文化运动迷茫的延读,其“哲学”与现实和未来并无裨益。

说实话不喜欢王东岳老师讲的东西。因为曾经受教于一位开悟的老师,他讲的内容完全吸收了,他的课程振频很高,所以再听别人的课都听不进去了,振频太低的,更是只听下开头就够了。当时我接触的优秀的老师可太多了,有些老师振频比王东岳高多了,那也达不到我听的开悟老师的能量高,所以,都听不进去。不过,最近真的听了一位老师讲课非常好,听了还想听,能量场非常舒服。大家可以听听感受感受,查秦东魁老师就好。

王先生善于普遍联系,试图找出关联的实质,这是学问探索的必由之路。专攻某一方面的学者,具有某个分支上的知识完整性,不应依此说王先生的学问有什么问题,人类总是在探索中去验证,在联系的想象中去构建。

难道古人不会错?论语庄子道德经周易等都是对的?我周边的人都好像觉得会点这些很了不起。我不是学者没读过几年书,就是纯粹的问问。我觉得现代人可以借鉴古人思维文化,但还是要有符合现代发展的思维文化,社会才能进步。喜欢是个人情绪,就别再搬出四五条来论证,何况也论的不准确。 1不懂就不能议论,你敢说你议论的都是懂得?有些东西是究其一生都难懂的。 2同上,人家有人家的理解,怎么是歪解?我泱泱中华向来都崇尚君子和而不同? 3大道至简不能用来批评人,你的道德经注释,难道不是把五千字解释成上万字? 4研究国学的人应以谦谦君子应自勉,保持半瓶水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求同存异吧,百家争鸣总好过一家之言,不懂也可以议论,不懂也可以探讨,悟道不悟道跟是不是可以有资格讨论也没有必然联系,建议您可以了制作一些音频视频发布到网上,比纸质出版物受众更多一些,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听到不同的声音才是好的现象。王东岳先生只从哲科思辨的角度谈他自己对于古今中外各种学说之“所以然”的个人见解无可指责。我们只可以说“我们喜欢”或“不喜欢”。如果别人的想法和我们的理解不一样就喷人家什么都不懂,这与从来不知冰雪是何物的夏虫有何区别呢?所悟之道又是何道呢?

有那么几个少数人的存在意义就是帮你打开一扇窗,至于看到什么,领悟什么完全看你自己有没有独立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无所谓对与错,人类对世界乃至宇宙的认知是在不断前进的,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应该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包容别人的,丰富自己的。

王东岳不过是一个玩弄名词词汇量的背书机式的人物,让没有真正花功夫去体悟的茫茫大众望而生畏,继而放弃自我智慧之火的盲从,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阳谋,因为现代人急功近利,不愿意去用几年的时间去实证而开启传统文化的诸多门径,流于表面的草草了事,让我华夏文明的魂魄难以被继承。

自私自利的人都不喜欢王先生的学说?也就是说:不喜欢王先生的学说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人。我这样理解不会断章取义吧?如果我这样理解你的字意没错的话?那并不完全理解王先生的学说的人,而不喜王先生的学说,你说:这算什么?你说这句话又想干什么?。你最后又来一句:他的学说不涉及当代政治,不喜欢者不听就是。请问?我们到底听还是不听?要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回你说了算,给个明示。

一个玩弄名词词汇量的背书机式的人物,让没有真正花功夫去体悟的茫茫大众望而生畏,继而放弃自我智慧之火的盲从,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阳谋,因为现代人急功近利,不愿意去用几年的时间去实证而开启传统文化的诸多门径,流于表面的草草了事,让我华夏文明的魂魄难以被继承。

王先生的课刚一听像很在理,再认真一听又觉得有点撇扭,王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严谨的但问题是有时的所列举例证缺泛代表性,往往以偏概全。他的思想看似严谨,但是经不起推敲的,所听认真听起总觉得撇扭的原因。

他对于佛学的缘起性空理论解释为大空就是一个谬论。 先不说佛学的空论是否正确,但想要解释空论或者评判空论,首先要按照正确的佛学理论来解释,然后再去用自我的认知和理论来阐述和解释佛学的正确与否。 而王先生的大空实在是连佛学的门槛都未进就妄言学贯古今。 只是说王先生解释的有误,而佛学有误还要强行解释,那其他,就真的不好说了。

中国近三四百年落后是事实,为何还抱着传统农业文明裹脚布不放呢,任何以前人为傲的习惯注定被历史淘汰,反思是理性选择,是人类走出困境唯一希望。王东岳纵贯人类发展,用深邃理性剖析人类发展史,哲学的真实是超越人的直观感受,凡人从物质的动物性,演变为引领时代凑象思想理性。所谓三季人不可言冰,无知者何以论道。

王东岳肚子里有点货,但不全面,对于他自己了解不深的领域,他面对大众解读时显得那样的无知、浅显和幼稚,让真正懂行的人对他很不懈,当然,他也有自已的长处,就是对西方哲学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是西方哲学的资深学者,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西方哲学理论的那一套对中国适不适合还有很大疑问,我们听他的演讲只能作为知识面不足的补充及另类的见解,切不能盲目崇拜,认为他讲的都是对的,都是有哲理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思维,都有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王东岳的理论能否自圆其说,能否被人们认可都留待时间的检验吧?我们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无疑问,近几百年,我们口中的西方的确主导了整个世界的进程,这其中因由,三言两语,难以言明。所谓全面和片面,不过是50步之余100步。要知道在宇宙面前,人类又能算什么?有谁不是盲人摸象呢?王东岳先生提出的是一个新的思维逻辑、思维模式,思想不是用来喜欢的,是用来碰撞产生火花的,如果你也有思想,不论是什么都会给你启迪与灵感,对新思想要批判性的学习,但不要批判,王先生的思想目前讲是创新性的。

看了不少他的视频,有不少观点较为新颖、独特,知识面很宽,思考问题角度也给人眼前一亮之感,但由于内容涉猎过于广泛,不可能各个方面都研究透彻,所以有些论点过于牵强,甚至因果关系对立、逻辑推理混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建议是尽量不要谈论自己并不拿手的内容,不然错误太多,以往较为准确观点的也会被否定了。

迷上王东岳不是因为被他的理论吸引,而是感叹于他的知识面之广,学识之庞杂。对于虽然毕业于985/211却被传统应试教育戕害读书甚少的我来说,王东岳简直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的索引,虽然我没读过逻辑学哲学,但我却可以轻松在王东岳的演讲中发现体系性的关键字,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找相关的内容来读。那些批判王东岳的人,大概都是某方面的专家教授吧,所以容易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找到他学说中的纰漏。但我认为对于民间的启蒙和科普来说,非常需要王东岳这样的奇才。

王东岳说的,大多数人不见得不知道。只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自然规律不允许人类开倒车,万物要发展,有利必有弊。王东岳说得越对,讨厌他的人越多。人类不知真相还好,一旦知道真相,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就会变本加厉。反正地球会灭亡,还不如更放肆一些。就像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样,还管什么忌讳?

首先要肯定东岳老师是抛弃了世俗的饱学之士,比那些大多数所谓的专家强太多;另外就是东岳老师的理论以及学术观点新颖独特,尚不为人接受,还须理解以及时间证明;再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希望能有更多的东岳老师出现,盼望引领一代思想科学诸子百家争鸣一样的时代来临,为中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发与华夏中国的哲科先进文化崛起。

东岳老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语言用词精到准确,是近现代以来少有的传统型师尊。他的理论愚而没有学懂,但其师表风范令愚起敬。为贤为圣由后人评说,我辈少辜惘论吧。

应该说,学院派面对王东岳,除了羞愧自叹不如外,根本就达不到人家的高度和造意。王东岳的哲科成就,可以让愚昧、贪婪的人惊心动魄。

如果以韩俞的师说传道授业解惑也来评价王东岳先生在中国历上完全拥有他的一席之地。

我觉得王东岳先生是把狭义哲学讲得最清楚的中国第一人!也是实现哲学“接着讲”近代第一人!

当一个人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那他就会用自己的标准定义社会现象的好坏。正因为有独特性,会有人反对,因为思想基础体系不同。但是,对于我国古代的理论不应该完全的照搬和全部接受。因为如果古代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我国近代落后与西方了呢?

我们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应该学习他们的具有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完全接受结果。最近我们出现了很多研究易经和道德经的高手,他们用古代的标准定义现代的对错。这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说王东岳是个传播正能量的人,他把自己涉身事物外剖析,很多是依哲学角度论事。虽很多事物不如专科人员那么精细,但他那独到、跳越的思维把很多事物的危机亮于世人,不避讳权威,给人类敲响警钟。他是个通才的雏形,以后孩子们大智慧者就应该博学多才,底蕴雄厚,最终孕育出中国真正的新时代的发明家。

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精通,能够把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观点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形成一套自己的物演通论,也许有点地方他讲的不全面,但是他的这种系统思维方式、理论风格还是不错的。

王先生讲“递弱代偿”的视频看过几次。并且在视频下写过评论,表示对这个理论可以接受。我的想法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度词义熟阶级,之后进入逐渐衰退是合符自然规律的。 此刻读到先生专论“递弱代偿”,也正好有时间谈谈我的完整想法。请不须误解我要挑刺,只是想与同好者切磋探讨,共同繁荣学术而已。

 我的想法是,当然也是东岳先生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体自身的生成、发育、成熟、衰退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如果谈人体自身的生成发育、成熟衰退我们会发现,人体并不是从出生就处在“递弱代偿”的衰退中,而是从出生到成熟这个过程中,发育占据主导地位,代偿处于次要。当人体度过成熟期后,发育减缓递弱衰退才会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大学那么多大牌教授学者,如果说水平,应该有不少比王先生更高,但是听不到他们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我钦佩他的是,他探索的精神和勇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可称为其中的一家! 这样的学者,现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一个人要去讲课首先得要个平台吧,王东岳也不例外。他自己没有平台,资本运作提供他一个平台有何非议。资本这东西广泛来看,比国家出现的都早,你为何如此对它存在偏见。资本应是中性的,操作它的人因其目的使然,使结果对社会,对其它人有好有坏。

我认为王先生的水平高不高先不说,但是他的确知识很渊博,而且功底也很扎实。听了他的断断续续的一些讲座,我觉得他讲的也在理,但是就不知道他的理论有什么作用。比如他说到人的自然寿命与科技寿命,他认为自然寿命才是与人类生命进化相匹配的,现代科技抬高人的寿命是与亲代抢资源,是违反生命进化规律的,那么,人到底是应该追求自然寿命还是应该追求科技寿命呢,却不得而知,诸如这样的理论即使千真万确,又有什么用呢?

每个人看他的视频理解和认识到的东西不一样,可以对他的整个体系提出质疑,这样才能进步,但不可否认王先生在普及哲思等方面的贡献,他的确读了大部分人没能读过的书,先仔细听完人家要表达的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驳倒,这样就更进一步了。

王东岳不是科学家技术员或老农民吧!因为理科要劳动要实践要唯物主义。文科不要实践,只要能自圆其说或能写小说就出精神产品。文科生不以唯心主义指导自己,不看人脸色办事,是不能出文艺产品的。

那些说王东岳如何如何的人,要不你也来一个,超过他比他讲的更好。我看过王的讲座视频,并不是胡说八到,而是很有见解和道理的,而且王也是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的,不是信口开河和凭空想象而发,也是读了古今中外很多书籍才能有此水平。

东岳先生每提出自已的观点,必有其佐证,虽然其佐证和结论不一定正确,但确是一个学者做学问的严谨态度。你有高见可以拿出来辨论,但以打棍子,扣帽子的方式攻击对方,却显得自己格局太小。

王东岳先生客观讲是有一定水平的。切不说其观点正确与否(观点本身无对错)起码有自己的观点。我虽对其所谓"递弱代尝"理论不敢苟同,但围绕这个理论博引东西古今可见是有一定文化素养!我们可以对他的观点和"学说"进行发表意见,但不应对一个学者之见解进行人身功击。

从不同角度、不同看法去评说会给中华民族文化进步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我认为,王东岳先生是一个学者毫无疑问的。

官方没有给出籍贯。

王东岳,自由学者,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曾做过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东方文化客座教授,出版过《物演通论》等著作。

王东岳,笔名“子非鱼”,自由学者。

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无固定职业,亦无确定职称,曾为医学硕士,但研究生毕业后即脱离医界;也曾做过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东方文化客座教授,聊以谋生。

扩展资料

王东岳迄有著作三卷两册:三卷《物演通论》合为一部;一册随笔集《知鱼之乐》;一册汇编本《人类的没落》。

《物演通论》是2009年1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东岳。该书糅合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的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

-物演通论

西安交通大学-王东岳

 p3e9 

《八仙过海》

导演: 李忠

编剧: 冯富贵、辰函坤、王一粟

主演: 王东岳、谭薇、李熙萌、八哥、小虎、大鱼、小兔、小喵

类型: 儿童、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9(中国大陆)

季数: 1

集数: 10

单集片长: 18分钟

动画片《八仙过海》是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第二批“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重点动画片项目,全片长10集,共180分钟,由湖南金鹰卡通负责制作。 

《八仙过海》系列动画片改编自中国民间八仙系列传说,以中国传统道教神话体系为主要世界观背景,以《东游记》等相关话本小说中主要故事线路作为依托,同时结合当下拼搏奋进的时代精神加以创新,将《山海经》、《子不语》、《说文解字》、《酉阳杂俎》、《阅微草堂笔记》等古籍中较为经典有特色的妖怪形象进行融合,设置为新的“燃向”关卡。 整个系列从人物本身出发,让观众看到起初作为普通人的八仙,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坚守人生信念,秉承传统美德的同时靠智慧解决问题。

如下:

王东岳算不上学者,就其所谓的理论,显然符合民哲的标准。

王东岳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范围之内,是罗振宇的功劳,当然这和哲学无关,更和真理无关。

所谓的民哲,即民间哲学家,他们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却总有与之不相称的雄心壮志,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天生的具有一种执着精神,且不可避免的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外在表象。

其实对王东岳的及其所谓的理论在知乎上已经有不少答案,但我们很难理解像王东岳这样不学无术的人会被称作哲学家,娱乐大众和哗众取宠显然不是一个搞哲学的人应有的品质。

学界虽然有许多有名的论战,但他们的展开总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的观点而展开,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从中沉淀以变化气质。

王东岳本人的执着已经有所爆料,少年时代的哲学梦以及自费印了三本的《物演通论》,但这并不能全面的概论王东岳,民哲的特点在本质上是依靠独立思考以颠覆共同知识。

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对个人智力的自信,他们从来不甚关注学院派的研究,在这些民哲看来,学院派只是官方或者保守的代称,因此,他们也自创词汇,翻看王东岳的书,到处是这些没有划定边界,更没有严格定义的新词汇,这一点显而易见。

就王东岳的理论而言,并不能说这个理论本身是错误的。但这个理论本身和哲学并没有什么关系。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还是社会哲学,不管哪种哲学都需要几十年的的研究,才能在这个领域内有发言权。

而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方法论与专用词汇,各个领域内都有经典作家,要将不同的类型体现呈现在一个系统中,显然需要一个万能的方法论,而这实际上不可能。

王东岳号称成功糅合了三者,完全是一个狂妄的半瓶醋,学界一直呼喊打通中西马,而实际的情况是搞西哲的看不上马哲,搞中哲的看不上西哲,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中国。

而《通论》中的并不少见,尤其是对存在的讨论,本质上还没有超越2400年前的巴门尼德,更别说对海德格尔的存在的理解,而关于存在的讨论,显然是西方哲学的核心。

而在王东岳的《通论》中,也是由存在开端,这样,《通论》就被罗振宇以及其教徒当做是一本哲学大作,即使看不懂,所以才是大作,如果能看懂,这显然不符合王东岳的哲学家身份了。

除了这些错误之外,王东岳的《通论》就是一堆没有来源的材料,与其称其为哲学著作,不如称之为宇宙论、生物学之科普,显然,没有这么难读的科普。但就王东岳最后的结论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足之处,但这和哲学并没有什么关系。

世间万物从创生到灭亡,都有一个过程,会经历初期的发生,繁荣,衰败,灭亡,在王东岳这个上亿年的时间跨度中,像人类这样短暂的生命根本不值一提。

而对我们而言,几十年的人生经历都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人的生命对于宇宙的漫长历史而言,根本毫无意义可言,而人的一生基本上就是眨眼间的功夫,而一眨眼的功夫却是我们的一生。

正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太大,才会有人恍然大悟的认为王东岳本人掌握了最终真理,实际上,他只是在描述了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万物都有生灭,就像人都有生死一样,在最初的原因和最后的结果上,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而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经历繁荣以及其衰败的过程。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物生必蒙,故受之以需。王东岳的迭代递偿就是这个意思,就像王东岳小时候只要吃饱饭就不会哭,长大后光吃饱饭还不行,还要娶媳妇一样。

并没有什么新鲜感,而那些将此学说惊为神人语的信奉者,他们忽略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过去不在意地球是不是圆的,尽管他们知道地球是圆的。

最后王东岳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还说,你看,我用你们的日常生活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尽管最初我们打算给北方去,但我们应该向南边走,你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所以,地球是圆的。

至此应该明白了,王东岳想说的其实是世间万物最终都会灭亡,就像我们都会死一样,宇宙的死亡与诞生我们都不可能想象,因为我们要早死,我们为死而生,在上亿年的时间跨度中,人类很不幸,生命没有意义!

假如你生病了,你愿意找一个自称是神医的人看病,还是会去医院?你肯定会选择去医院,因为你有脑子。身体有病,可以去医院,如果思想生病了,又该去哪里医治呢?

最后说一句,知乎上有好多喜欢声称自己观点中立的人,他们答题的数目都多的惊人,涉及范围之广,堪比达芬奇、莱布尼茨,我想说你们都是王东岳么?

不知道是谁从哪截取了这位王东岳“学者”演讲的一段视频放到朋友圈上, 貌似蛮多人开始转发,然后我爸又转来给我看,但我并不愿意完全接受这位王东岳“学者”(以后简称“学者”)的观念。我坚持认为这个视频只是通过一段“科普”加上一点点人们因心里对目前医疗情况的怀疑而激起的共鸣便熬成了这锅汤。

抛开“学者”是个怎样的人,不管别人对他在哲学方面的见解有何褒贬,我只想简简单单分析朋友圈里这个视频中说的内容。为了省去大家看视频的时间也为了方便分析视频内容,于是我花半个小时一句一句地听了这个五分钟视频的所有内容并码到电脑上:

而且小医院还不去,全挤到大医院去,寻求尽可能强大的医疗干预。但是大家要知道,医疗干预是非常危险的,现代医疗系统请你记住,它是一个商业系统。医疗系统是商业系统,你不能责怪它,你也是商业系统中的一员,你干任何事都得挣钱,你怎么能要求医院和医生不挣钱呢?难道让他们全饿死?但是商业系统它的目标就会发生偏移。所以大病你到医院寻求大治,信息又不对称,你可能受到某种你意识不到的严重伤害。我举一个例子:现在有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方式,叫心脏支架手术。就是冠状动脉狭窄了——所谓冠状动脉就是营养心肌的营养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狭窄,你轻微有一点心脏不适,你就跑医院去了。你到医院去医生给你做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让你自己看。你躺在床上,屏幕就摆在你眼前。(医生)告诉你:你看,你这个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你一听了得,百分之七十五都阻塞了。然后他说下支架,你连床都下不去,他就开始给你塞支架了,而且一塞塞得很多,尽可能多塞。因为一个支架的成本两三百,卖给你是两三万。大家要知道我们所有人,从四岁开始血管就逐步硬化,到你五六十岁没有人不是血管硬化,没有人不出现血管局部狭窄。血管内膜是非常光滑的,大家知道血液是一个液体流态,但是血液又随时可以变成固态,比如你受伤了,血液在这个地方凝固,从液态变成固态,阻挡血流,阻挡失血,为什么?因为血液中有一套凝血机制,分十二步,正反馈循环,快速把液态血液变成固态的血液凝块。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比如受伤,血流到这个地方立即碰撞,于是血小板释放因子,血液十二环因子一层一层运转,立即让血液凝固,因此血管壁光滑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血管壁的光滑本身受到损伤,血液立即会发生凝固态反应。请想想你下一个支架——异物进去,人工做的再光滑也不可能有血管内皮的那个光滑程度,何况它还是个异物,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排异反应,所以它会造成非常大的危险。所以一旦下支架,正常情况下,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人会发生排异反应,从而造成这一支血管完全报废。就算你不在这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群中,你终生服药,服抗凝剂,也就是让血液的凝固过程被干扰。你终生得服这个药,否则非常危险。而你要知道你从四岁就开始血管硬化。古人三十九岁玩完了,所以感觉不到这个东西。今天你把命折腾得老长,所有人都逃不掉。由于它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老化过程,所以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下游脏器和肌肉也不会发生缺血和缺氧。它要进展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九十你才开始逐步出现症状;而它要进展到这一步大约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才会进展到那一步。而你不懂这一点,75%他就已经把你吓慌了,然后支架就放进去。本来你这个支架可以放二十年以后再放,你提前二十年钱交给医院了,麻烦留给自己了。所以看病,大病不大治,尽量取保守疗法,尽量对医疗介入保持警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很容易看出,整个视频的中心观点就如两句粗体所标,总结起来为:大病不大治而应采取保守疗法,否则你可能受到某种你意识不到的严重伤害。接着,“学者”以“心脏支架手术”的事例进行了举例论证。整体逻辑是:因为医疗系统属于商业系统,所以医院和医生的目标不仅有救死扶伤还有赚钱,那么我们在面对大病时应尽量舍医疗干预、医疗介入,取保守疗法。

“学者”非常谨慎且娴熟地在表明观点的关键语句中用“尽量”“尽可能”“可能”等词汇,让人一看觉得他说的十分有道理。

正文:我查了一下资料,并做出如下讨论

1冠状动脉狭窄百分之七十五和血管硬化:

知网的百科是这样这样解释冠状动脉狭窄的:

来自中国知网百科《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

那百分之七十五这个数值又算什么呢?

按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决定患者是否行介入治疗。CAG(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程度在40%-70%或者50%-70%的病变属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那么冠状动脉狭窄百分之七十五已经属于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还必然会低估病变的狭窄程度。

管腔狭窄的程度可用四级表示,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管 腔狭窄在26~50%;Ⅲ级:管腔狭窄在51~75%;Ⅳ级: 管腔狭窄在75%以上。

来自《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知网百科《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

在《临床执业医师手册》中:

由此可见,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经检查冠脉管腔狭窄75%后已经可以确诊心绞痛了。

好了,面对于这样的冠状动脉病变,“学者”是这样说的:

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下游脏器和肌肉也不会发生缺血和缺氧。它要进展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九十你才开始逐步出现症状;而它要进展到这一步大约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才会进展到那一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引起心肌问题于是发展为了冠心病。冠心病又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个大分类。“学者”没说事例中的人是哪种情况。

于是我继续分别在(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的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的)《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上查了这两种情况的下属分型: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下分三类代表病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下分三类代表病种

咦,看起来“学者”所说的好像是《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的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下分的隐匿型冠心病。

那就再看看《临床执业医师手册》中是怎么说的:

好嘛,那要真的是隐匿性心脏病该怎么办呢?《临床执业医师手册》中大致写了防治措施:

隐匿型冠心病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容易迅速转化成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或者发生心肌梗死、猝死,所以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具体治疗方案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吧;可绝不是能拖个二三十年、等到狭窄百分之八九十才逐步有症状的疾病。

“学者”还说过:

而你要知道你从四岁就开始血管硬化。古人三十九岁玩完了,所以感觉不到这个东西。今天你把命折腾得老长,所有人都逃不掉。由于它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老化过程,所以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

“从四岁就开始血管硬化”,我不知道这个“四岁”是从哪来的,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老化的现象——退行性病变是真的有:

对于血管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有人是这么说的:

随着年龄变大,血管硬化是对的,也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可以不用治疗,但,老化现象是“所有人都逃不掉”,因这种老化现象而患病(冠心病)并不是“所有人都逃不掉”,“学者”在模糊之中悄悄建立起了等式:老化现象=生病,显然它是不成立的。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老化的快慢,你生活习惯好保持得好那么老化十分之慢你也不会有什么症状;如果到了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的地步并且已经感到不适、需要去医院就诊,那这就不叫“没有任何症状”,需要接受治疗,

不应被引导出“反正早晚都要老,横竖都是病,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算什么,治与不治没区别,只要没大事,能拖就拖”的想法来

2抗凝剂和支架:

(1)什么是凝血反应?“学者”在视频里是这么说的:

血管内膜是非常光滑的,大家知道血液是一个液体流态,但是血液又随时可以变成固态,比如你受伤了,血液在这个地方凝固,从液态变成固态,阻挡血流,阻挡失血,为什么?因为血液中有一套凝血机制,分十二步,正反馈循环,快速把液态血液变成固态的血液凝块。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比如受伤,血流到这个地方立即碰撞,于是血小板释放因子,血液十二环因子一层一层运转,立即让血液凝固……

总结起来就是:“因为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所以血液凝固”

中国知网百科里是这么解释的:

嗯,是血管壁破裂导致凝血。但又貌似可以理解为“学者”只是将“血管壁破裂”这个概念用“血管壁不光滑”的通俗方式表达出来,于是接着往下查资料:

(2)那么冠心病需要用到“抗凝药物”吗?临床情况比较复杂,还是凑合看《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上的说法吧:

冠心病用药分为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三大类,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被分为冠心病用药中的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3)那为什么要服用“抗凝药物”呢?

视频里是这么说的:

血管内膜是非常光滑的,大家知道血液是一个液体流态,但是血液又随时可以变成固态,比如你受伤了,血液在这个地方凝固,从液态变成固态,阻挡血流,阻挡失血,为什么?因为血液中有一套凝血机制,分十二步,正反馈循环,快速把液态血液变成固态的血液凝块。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比如受伤,血流到这个地方立即碰撞,于是血小板释放因子,血液十二环因子一层一层运转,立即让血液凝固,因此血管壁光滑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血管壁的光滑本身受到损伤,血液立即会发生凝固态反应。请想想你下一个支架——异物进去,人工做的再光滑也不可能有血管内皮的那个光滑程度,何况它还是个异物,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排异反应,所以它会造成非常大的危险。所以一旦下支架,正常情况下,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人会发生排异反应,从而造成这一支血管完全报废。就算你不在这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群中,你终生服药,服抗凝剂,也就是让血液的凝固过程被干扰。

总结起来是:“因为支架不够光滑会导致血液就会凝固,所以需要服用抗凝剂”;但貌似事实并不支持他的说法: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血栓是什么:

心脏或血管内发生血液凝结形成血块为血栓。

关于血栓形成的原因、条件,不同的书籍各有解释:

《临床药物大典》对血栓形成的解释

《新编老年学词典》里写得更加清楚:

可见血栓的形成作为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形成条件包括但不仅仅是心血管壁的损伤,和“学者”所说的“……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一旦血管壁的光滑本身受到损伤,血液立即会发生凝固态反应……”不能划等号吧,但“学者”因此牵扯到的“抗凝药物”“抗凝剂”又与血栓脱不开关系。

我们需要预防血栓在血管内发生堵塞栓塞,于是我们就用到了抗血栓药:

其中有抗血小板药、抗凝药:

对于抗血小板药,《现代医学辞典》是这么解释的:

《临床用药便携指南》里列出了几种抗血小板药,我们来看它们的适应证:

对于抗凝血药,《心脏病学词典》是这么解释的:

抗凝药在抗凝血疗法中的使用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岂是会随便让人“吃一辈子”:

“学者”说的抗凝剂其实指的应该是抗栓药物,服用这些药物是为了减小血栓的形成和动脉栓塞发生的可能,减低心肌再梗死、猝死的概率。或者说血栓有动脉硬化导致凝血、血小板活化聚集都可能形成血栓,为了避免血栓堵塞血管管腔、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需要服用药物。

简单点,这些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跟支架光不光滑没直接联系

于是我猜“学者”将抗凝剂和支架联系起来可能想说的其实是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

支架植入后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等情况会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搭了支架后还可能发生支架内血栓,确实需要吃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来防治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但不像“学者”所说,这和支架本身光不光滑没关系;

至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概率,在这里我想引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葛均波、杨巍两位在2006年写的《冠状动脉内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认识及防治》一文中的内容:

近20年间,经过广大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再狭窄的防治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冠心病介入治疗早期单纯球囊扩张的再狭窄发生率为50%,金属裸支架应用使再狭窄率下降20%~30%,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使再狭窄率进一步下降到5%~10%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再狭窄率会进一步下降,局部血栓形成减少,使众多的患者受益。

所以“学者”口中的数据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4)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多久时间呢?

回顾一下视频内容:

就算你不在这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群中,你终生服药,服抗凝剂,也就是让血液的凝固过程被干扰。你终生得服这个药,否则非常危险。

让我们回归《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还记得冠心病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个大分类吗?《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里分别给出了治疗策略:

首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

(其中: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所采用的一类方法的总称)

其中关于的抗栓治疗方案有:

然后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其中关于的抗栓治疗方案有:

这里再放大以便看清:处理策略中无论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还是单纯药物治疗,都要吃A(阿司匹林)、C(氯吡格雷)、P(普拉格雷)、T(替格瑞洛)这些抗凝抗栓药物,短则至少一个月多则至少一年

最后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其中关于的抗栓治疗方案有:

咦?这里出现了“应终生服用阿司匹林”,《现代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里也有:

阿司匹林大家熟悉吧?

《临床常用药物》里对阿司匹林的描述《全科医生药物手册》里对阿司匹林的描述《实用药物手册》里对阿司匹林的描述

但请注意阿司匹林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不是抗凝药物,跟“人工做的再光滑也不可能有血管内皮的那个光滑程度”没有关系。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在“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下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中有一段对阿司匹林的描述:

《医药康复指南》中写了阿司匹林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贡献:

冠心病的治疗本应是长期持续的,服药是为了对抗血栓,并不是因为支架植入才需要长期服药的,即便是没有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也需要长期吃药并坚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在围术期要额外吃一段时间的抗凝药物:

(5)具体什么情况下要搭支架呢?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学者”口中的医生是怎么做的:

你到医院去医生给你做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让你自己看。你躺在床上,屏幕就摆在你眼前。(医生)告诉你:你看,你这个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你一听了得,百分之七十五都阻塞了。然后他说下支架,你连床都下不去,他就开始给你塞支架了,而且一塞塞得很多,尽可能多塞。

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冠心病》中有明确地讨论:

“学者”举例中的医生首先给做造影并没有错误,果然发现了患者冠脉管腔狭窄的问题;然后需不需搭支架的问题只能留给大家自己评判了:

如果说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那么撇开个人具体状况谈治疗方案可以说是脱裤子裸奔

(6)搭支架会引起排异反应吗?

看看“学者”怎么说的:

一旦下支架,正常情况下,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人会发生排异反应,从而造成这一支血管完全报废。

排异反应是器官移植里的概念吧……喵?喵?喵?要说支架是一个器官那我也没办法╭(╯^╰)╮

不过……突然报废一支血管也太狠了吧,“学者”是个狼人了

(7)搭支架有哪些并发症呢?

既然算是“大治”,必然有风险。《微创高血压外科》中讨论了一些PCI的并发症,其中与视频内容有联系的有支架内血栓:

(8)搭支架和药物治疗哪个好?

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学》中也提及了这个问题:

每个人情况不同,针对于不同情况,搭支架和药物治疗各有利弊。每个人也有选择接受何种治疗方式的权利。

“学者”真的是挺能说的,先将凝血的原因是血管壁破裂换成“血管壁光滑度”的概念,再把“不够光滑”的帽子扣在支架头上,于是乎支架就背上了“终生服用抗凝剂”之罪魁祸首的锅。“学者”又从搭支架的后果中选取了支架内再狭窄这个点进行放大,且说冠状动脉狭窄75%的隐匿型心脏病进行介入治疗是没事找事,最终将矛头指向那些医院和医生,由此完成举例论证。

当然,我不是临床专业的学生,我只能找到这些理论资料供大家自己辨别对错,临床上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医生也不可能仅仅靠翻阅手册和指南给人治病。“是否介入治疗”这个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情况各异,人生而不同总不能一概而论吧?

3医院和医生:视频中关于医院和医生的描述有这些:

现代医疗系统请你记住,它是一个商业系统但是商业系统它的目标就会发生偏移信息又不对称你轻微有一点心脏不适,你就跑医院去了他说下支架,你连床都下不去,他就开始给你塞支架了,而且一塞塞得很多,尽可能多塞一个支架的成本两三百,卖给你是两三万而你不懂这一点,75%他就已经把你吓慌了,然后支架就放进去你提前二十年钱交给医院了,麻烦留给自己了

把这些短句从视频中多带带拎出来之后,能明显感到一些“仇医”或者“疑医”的情绪在里面:从医院角度来说,因为现代医疗系统是商业系统,所以它想赚钱,比如它会通过“信息不对称”欺负你们不懂医学来吓唬你做手术赚钱;从患者角度来说,是患者因“信息不对称”被区区75%吓慌了然后乖乖交给了医院钱。

这样的言语让我想到了格林德沃是如何煽动别人成为他的教徒的。

别的我不说,一个支架成本是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支架植入费用难道不是包括了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X线透视机器等医院固定设备,各部门医生手术费,支架及其建立输送轨道的辅助材料(导引导管、导引钢丝、球囊)的费用和抗凝剂、麻醉药等药物的费用吗?就这么一句“支架成本两三百、卖你两三万”是不是忽略了其他人、物所创造的价值?是不是一种为达自己说话的目的而故意遮蔽的不负责任的说法呢?

4最后,

在这段视频里的“学者”真是个机灵鬼,机智地将中心观点表达成“大病采取保守疗法”,这里把大病理解为危及生命的疾病,把保守疗法理解为低风险且效果稳定的治疗方法,乍一看确实没啥毛病,毕竟这也算是他个人对医疗的独到见解。“乱搭支架”的现象可能有或者出现过,但他在表述这个“心脏支架手术”的例子时还是留下了不少漏洞,不难看出他为了更好地论证而故意忽略或遮蔽了一些事实。仔细推敲他的逻辑“因为医疗系统属于商业系统,所以医院和医生的目标不仅有救死扶伤还有赚钱,那么我们在面对大病时应尽量舍医疗干预、医疗介入,取保守疗法”,和因为觉得医院想赚我钱所以能不让他从我身上赚到就不让他赚的心理可以产生高度共鸣。这样的说法就很容易让没了解过的人深信不疑。

最难辨别的便是真与假交织、纠缠的语言,最难反驳的便是不绝对的、不完全肯定或否认的说法,

视频是整篇一起听的,文章是全文一起看的,总不能说他的中心观点好像有些道理,那他所有的说法、所有的论证过程都是对的吧?

假如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段是想赞美《三国演义》中关羽身上的品质,于是写道“关羽讲义气、重情义。比如为了帮他的被绿的兄弟贾宝玉报仇,他拿上自己的金箍棒与西门庆大战三百回合后杀死了那对奸夫*妇。”然后该如何评论这段话呢?有人只读了第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也能从这段话中了解到关羽有“义”的品质,没毛病;但倘若让我谈感受:关羽讲义气、重情义这是没错的,但举的例子也错得太离谱了吧,①首先一定要给举的这个例子扣分,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②接着发现这个作者以前学过四大名著,居然还能写出这种例子,可见写文章前都没有做足功课,也没有要对自己写的东西负责的样子,对作者的印象减分,③最后再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如果说不知道这例子是错的吧,那应该只是纯粹想说明关羽的品质,如果说知道这个例子是错的还这么写,那他到底图什么呢?

“学者”的视频就是将对的和错的或者不完全的给弄一起混淆视听,所以我不会说他说的完全没道理。但如果是要说医疗系统的问题,多给那些正处于或者能影响医疗系统的人探讨一下不好吗?偏偏“学者”视频的观众是老百姓,就想问现在“要反复斟酌医生的话,手术治疗应谨慎选择”之类的观念不都很普遍了吗,为什么“学者”还要变着法来强调这个问题?像这样在大家耳旁重复“商业”和“医疗”挂钩,除了会挑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外,对社会还有什么益处呢?更少人被医生“骗”走钱吗?还是说能靠大家一起推翻医院制度重塑“理想的”医疗体制呢?不,他一哲学家肯定不会想得这么简单。

回答提问:如何看待王东岳的讲的血管支架论?

“血管支架论”的正确与否我不敢妄加评判,不知道整个讲座说点什么所以也不好评论;但视频中的“血管支架例”存在明显漏洞,只能希望以后少些看过该视频的人拿王东岳的“血管支架例”来说明医疗系统抱有商业目的的问题。

从“学者”身上说,他不是什么济世菩萨,他搞这样的讲座是有目的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也是商业系统中的一员,既然是商业系统那他的目标就会发生偏移,他讲的让人觉得很有道理、有共鸣,他就能收获粉丝,那么接下来他会有什么“商业”动作就不得而知了。

在观众角度看,在讲座中有所收获才最重要,能从这个视频里汲取到什么也因人而异,反正我看着视频后,感觉去他的糟粕后除了“面对大病选择动手术时要谨慎”之外其它什么都没得到。不小心码完这些字后就更后悔了,这视频,不值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30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