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敢动十三爷

为什么没人敢动十三爷,第1张

没人敢动十三爷是因为十三爷是皇帝的亲信,非常有权势。没人敢动十三爷是因为十三爷是皇帝的亲信,非常有权势。在雍正最困难的时候,十三爷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局面,成功地帮助雍正克服了八王议政的问题,可以说雍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雍正对十三爷的绝对信任。

十三爷虽然病得很重,但他为雍正控制着军权。十三爷拥有军事权力,他的权力可以辗轧八爷和众多旗主王爷。虽然八爷收买了隆科多,虽然隆科多是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大臣,但他手中也有一些兵马。除了关外几位旗主带来的兵马,可以说八爷认为自己有权夺取政权。然而与八爷手中的兵马相比,胤祥所控制的丰台营和西山健锐营的兵马在战斗力和数量上都比八爷强大。

年羹尧在雍正的手中的把柄

年羹尧迫切希望建立功勋,提高权力地位,他有欲望就有弱点,可以被雍正控制在手中,要权力就给年羹尧权力。其次,年羹尧的军事能力非常强,不逊色于十三爷,常年出任川陕总督对西北地形非常熟悉的掌握,打仗是把好手。

雍正皇帝与之共患难易,同享乐难。对知道自己太多秘密的老臣雍正都心怀忌惮,年羹尧为人处事不够让雍正放心,雍正此举也是“捧杀”的意思,先把年羹尧送到高位,待他犯错再伺机消灭,果然年羹尧也是恃才放旷的人,落得赐死的下场,其实归根结底雍正用年羹尧的原因,就是这四个字:鸟尽弓藏。

这其实是由于他非常懂得去隐藏个人现在的这一种状况,所以说在他后来受到雍正的注视的时候,他也并没有表现出像年羹尧或者是龙科多一样比较嚣张的气焰。那他这个人其实可以说一直都比较的低调,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低调,才使得他在后来的时候能够获得雍正皇帝非常多的信任。

其实除了他之外,那隆科多和当时的年羹尧都受到了雍正的重视,这是由于他们三个人其实对于雍正最后能够当上皇帝,在这其中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的,所以说后来雍正他当上皇帝之后对于他们三个人也非常的信任。

再加上用地他当时所处的那样一种比较尴尬,他为了当上这样的一个皇帝他就对自己的兄弟下了狠手。那么在当上皇位之后就处在一种势单力薄的状态之中,在朝廷之中根本就没有可以去信任的人,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曾经那三个帮助他登上皇帝这个位置的人就受到了他的重视。

那相比于其他两个人来说,其实他相对于来说的话更加的低调一些,那么他知道自己虽然说帮助雍正坐上了这样的一个位置,但是他却并没有因为自己为雍正做出的这些贡献而自视功高,并且变得非常的膨胀。因为他个人一直都非常的低调,所以说最后的结局相对来说也是更好一些的。

十三爷势力大。

因剧情需要,为丰富剧情内容,导演设置为十三爷势力比隆科多大。

隆科多,是雍正王朝电视剧中的角色作为康熙临终的顾命大臣,手掌京城禁卫,手握京城兵权。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作为朝中重臣的佟国维,对于当时还没有任何地位的侄子隆科多态度十分不好,隆科多先后好几次请求叔叔佟国维为他安排差事,佟国维各种理由拒绝了隆科多,后来隆科多又来佟国维这里请求叔叔佟国维给他安排差事,佟国维看隆科多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状态,最终给他安排了一个理藩院守监的差事,后来在十三爷胤祥被关押进理藩院后,隆科多得到上面的指派,去服侍十三爷胤祥,这个指派的人正是佟国维。

佟国维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在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后,他加入到支持者众多的八爷党中,不过他不能把宝都压到八爷胤禩这里,在安排侄子隆科多去理藩院守监,安排他与十三爷胤祥,其目的就是让隆科多与四爷党交好,目前康熙皇帝态度不明,两边都有宝押,结局不至于太惨。

事情的发展程度也向着佟国维所考虑的方向发展,康熙皇帝在后来传召佟国维一同进晚膳,中间谈到佟国维年事已高,早晚要给年轻人发展的机会,还问到佟国维的家族中,有谁能够堪当大任,佟国维借此机会推荐了隆科多,随后康熙皇帝将隆科多封为九门提督,后来康熙皇帝命朝臣举荐新太子,朝中的多数大臣举荐了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康熙皇帝在看到此情况后,十分生气,为了让朝中大臣不会再有非分之想,康熙皇帝便拿佟国维开刀,夺去了佟国维的所有官职,命他回到家中养老,此事也因为佟国维被夺去官职而结束。

这是雍正王朝中佟国维的结局,影视剧跟历史上真实的事情都是有差距的,那么历史上的佟国维在后来结局如何呢?

佟国维是顺治皇帝的妃子佟佳氏最小的弟弟,佟佳氏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继位后,将母亲佟佳氏追封为皇后,史称孝康章皇后,不光如此佟国维的女儿还嫁给入宫中康熙皇帝,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贵妃,在她去世后,被康熙皇帝追封为皇后,史称孝懿仁皇后,因为这一层的关系,使得佟国维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佟国维还曾经跟随康熙皇帝两次出征准噶尔均都取得了胜利,使得之后,康熙皇帝对佟国维更加的重用,朝中的很多大事,康熙皇帝都与佟国维商议,而且都听取佟国维的意见,很多事情也都会交给佟国维进行处理。

公元1708年,也是康熙皇帝执政的第四十七个年头,康熙皇帝在这一年的七月,因为康熙皇帝之前与太子胤礽种种的事情使得二人的矛盾不断加深,同时也因为在当时太子胤礽的试图谋逆的行为使得康熙皇帝最终下决心废掉太子。

随后康熙皇帝当着众位朝臣的面宣布废掉太子胤礽,没废除太子胤礽之前,因为太子胤礽名分已定,加上康熙皇帝对于太子胤礽的宠爱,有夺嫡之心的皇子们不敢太过张扬,在康熙皇帝废掉太子胤礽,使得阿哥们对于皇位开始进行觊觎,有些势力开始高调的运作,这其中就包括八爷党。

康熙皇帝对于八爷党的一些行为自然是看在眼里,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隐忍不发的状态,八阿哥胤禩因为礼贤下士和亲切随和,在朝中有贤的美誉,因此支持者众多,佟国维也是八爷党的支持者之一,因为佟国维在朝中的地位,正是八阿哥胤禩所需要的,见佟国维支持自己,八阿哥胤禩自然十分高兴,八阿哥胤禩经常前往佟国维府中拜访,佟国维也经常去八阿哥胤禩府中拜访,二人之间相互往来十分频繁,这些康熙皇帝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公元1709年,这一年是康熙皇帝执政的第四十八个年头,康熙皇帝命大臣们推举新太子的人选,佟国维和马齐等朝中多位大臣推举了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康熙皇帝本来对于八阿哥胤禩种种谋夺储位的行为十分反感,如今看朝中的多数大臣都站到了把阿哥胤禩那一边自然十分生气,康熙皇帝生气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第一个原因是,大臣们选拔的太子人选,并不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康熙皇帝想要复立太子胤礽,只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康熙皇帝觉得这些大臣应该是能读懂他的心思的,可以最终的结果,却让康熙皇帝失望了,失望之下的康熙皇帝,自然十分生气,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康熙皇帝认为八阿哥胤禩拉拢朝臣的行为,威胁到了他的权利,加上本来就不太喜欢八阿哥胤禩,对于朝臣选八阿哥胤禩为太子,自然十分生气,当众对佟国维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并罢了佟国维的官,命他回家闭门思过。

自此以后的十年间,佟国维一直在家中闭门思过,直到公元1719年病逝,佟国维去世时,享年七十六岁。佟国维去世后,康熙命人厚葬佟国维,康熙皇帝更是为佟国维亲自书写碑文,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皇帝继位,追封佟国维为太傅,赐予端纯的谥号,历史上的佟国维最后是善终的结局。

胤祥与阿兰相识于江夏镇,彼时胤禛与胤祥仗义救了阿兰一家,却也在江夏镇被刘八女挫了锐气。本应此后就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为张五哥一件冤案而又有了新的发展。

可以说当时在江夏镇十三阿哥胤祥侠义心肠英雄豪气就已经使阿兰心里留下了影子,一直到张五哥出事阿兰想到的能帮她救张五哥也会帮的第一个就是这个侠王,所以阿兰找到了胤祥。

果不其然,张五哥平安无事,更是成了康熙的御前带刀侍卫,而阿兰应该也就留到了十三爷府中。

再来看看隆科多送阿兰到胤祥跟前是什么时候呢?当时因为太子一事胤祥被圈禁,整日只能与蛐蛐虫子花鸟为乐。而这件事正在隆科多在佟国维处要到了差事不久之后。

佟国维要的是权力布局,家族长盛不衰,隆科多此时应该也觉察到了一点,所以他第一时间向胤祥表了忠心,继而将阿兰送到了胤祥旁边。这背后暴露出的也不是什么阴谋,只是站队而已,十三爷是四爷的得力助手,跟着十三爷也就是跟着四爷。

此时太子已废,四爷也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之一,所以更直接的目的就是站队。而且我认为应该是阿兰主动找到隆科多要到十三爷身边,所以隆科多应该就是利用手中权力做了个人情。

小说中阿兰也是九爷安插到十三爷身边的眼线,但是在接触中被十三爷的英雄侠义所折服,最后与乔姐为了替十三爷除掉对方中毒而死。

电视剧中对阿兰的描写更倾向于十三爷的红粉佳人,但是也有不少细节表现出阿兰的身份也是比较神秘的。比如当时在江夏镇四爷和十三爷并没有表露身份,但是张五哥出事阿兰就能直接找到十三爷府上等细节。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胤禛最后能够登基称帝,十三爷胤祥一路上帮了不少忙。而且要不是有十三爷在背后支持雍正,可能他的皇位都做不了多久。雍正有二十多位兄弟,为什么就和十三爷胤祥关系最好呢?实际上这份感情也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他们虽然是异母兄弟,但关系却比同母的更好。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雍正皇帝和十三爷的情谊,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一日(公历11月16日),胤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 盛京谒陵后,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难得的人材。

雍正胤禛与胤祥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 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 形影相依 。当康熙帝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诗作收在诗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数作品得以传世。

但允祥的最大功劳还是在于雍正即位之初,政局动荡之时,其在稳定权力过渡时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雍正曾对此说:辅政之初,阿其那(满语,狗,这里指康熙皇帝第八子胤禩)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才没有让奸党得逞。这里便指的是雍正即位过程中发生激烈的兄弟斗争,怡亲王允祥坚定地选择了与雍正保持队形站在了一起。

在政务方面,允祥非常擅长财政管理。面对康熙晚年财政乱象丛生,国库空虚,允祥通过大力整顿,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雍正对此非常满意,还给他写了一首诗: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意思就是理财得力,发展有效。

不仅如此,雍正还格外赋予他一些权重,让他传旨给地方督抚,代替他发布最高旨意,可见对他的重用信任程度。

雍正在管理官吏问题上,最看重的是是否存在结党问题,却独独希望一些大臣向允祥靠近。如在河道总督的奏折中批示说:知道你同怡亲王没有往来,今令你同他接交,因这是朕的主意,不用害怕,保于尔有益无损也。为了让这个河道总督彻底相信自己不是玩权术试探他,进一步告诉他对怡亲王允祥的信任程度:王公廉忠诚,为当代诸王大臣中第一人,尔其知之。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中间环节,在推行摊丁入亩这样的重要政策时,雍正急切地要求一些官员迅速向怡亲王靠拢,说他爱惜人才,而且有些对自己不方便说的话可以去跟怡亲王说,这种绝对信任,在雍正王朝的大臣中绝无仅有。

雍正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多次对地方大臣推荐的官员进行考核,但对于怡亲王推荐的往往不加考核便予以使用,认为怡亲王会识人,为国荐贤之处甚多。哪怕是雍正正在严厉处罚的人也能在怡亲王的推荐下得以翻身。康熙第十七子允礼被雍正认定参与了当时的高层权力斗争,此时正被罚往守陵寝。允祥却大胆向雍正推荐说:允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遂认同允祥意见,对允礼从惩罚转向重用,此后成了为数不多掌握权力的亲王。

不光如此,雍正后来最宠信的大臣李卫之所以能当上大官也完全是依靠允祥的推荐。在李卫成了其心腹大臣后,一次聊天中,雍正对李卫说,你之所以能得到我的信任,完全是怡亲王在朕前极力保荐,谓才品俱优,可当大任,所以才屡加擢用,使之位至总督。

因为绝对信任,雍正放手让允祥大胆处理各项政务,允祥所主持的政务内容越来越广泛,从负责雍正近卫安全,到管理内务府,再到处理皇子们的事情,乃至大清最重要的陵寝管理都归其管理。雍正对此说:总理事务,王夙夜不休……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最后总结时说:无不精详妥协,符合朕心。无不二字体现了雍正对其工作能力的高度满意。

雍正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雍正帝、允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除了对这些表面工作认可外,雍正更在乎的是允祥非常懂得如何处理好皇权与臣权的关系。伴君如伴虎,作为宫中长大的允祥完全洞悉高处不胜寒这一道理,如果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膨胀或者打皇权擦边球地弄权,随时都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身败名裂。幸好,怡亲王允祥在高层的政治生活中早已饱览波澜,把栏杆拍遍,心底没有一丝让雍正防备的欲望。

本质上来看,允祥能力出众,既是长处又是风险,没有任何欲望私心才是雍正最满意的地方。允祥封王后,雍正要按照自己当初被封王时赏银23万两的惯例赐给,但允祥坚决辞谢,不与雍正有任何待遇相同之处,最后只接受了13万两。雍正又按照惯例给他6件物品,允祥也坚决不受,雍正不得已,只能选择给他配备更多侍卫和亲军。

颇具戏剧性的是,允祥越谦卑,雍正就越觉得应该给他更多好处,甚至要他从自己的儿子中选出一个封王,允祥再次拒绝。不得已雍正只好给他增加工资一万两。

允祥的政治智慧就在于能够处理好亲情、权力之间的关系,位置越高,权重越大,就越需谨慎,其表现出来的稳重低调与一个中年男人血气方刚的状态完全不相称。

雍正四年(1726),雍正亲自给允祥写了一个匾额,上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并解释允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给了允祥极高评价。在与臣下沟通臣道时,雍正多次拿允祥作为榜样,认为能够做到忠勤慎明的人不少,但是做到敬诚直廉的则很少,这些都要向怡亲王学习。

雍正这段话可谓交心之论,在古往今来的权臣中间,有能力有重大贡献的人并不少见,但一直能敬重皇权毫无私心欲望的人却十分难得,也许在雍正眼里这个怡亲王难得就在于他的谨慎低调;在于没有一丝欲望;在于随时都能确保他只是雍正处理政务的一双手,却不染指任何真正的权力。

所以在怡亲王去世后,雍正给予了破格礼遇,给予他所能够给予的一切,并持续照顾允祥的后代,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如同其父一般感恩向上之念果诚,将来可望成立。这也是给了做出重大贡献的弟弟最高规格的安慰。

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他的几位儿子为了争夺皇位,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最终,皇四子胤夺得皇位,成为了雍正皇帝。不过,雍正在登基后,对待几位兄弟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

大哥胤、二哥胤(废太子)在康熙年间就被圈禁,雍正继位后下令继续严加看管;三哥胤祉被罚去为先皇守陵,后来又削去爵位,终身幽禁于景山永安亭;八弟胤、九弟胤在雍正四年被削爵圈禁,不久便离奇死去了;十四弟胤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雍正对他也毫不客气,先罚去守陵,后被革去封号,幽禁于北京景山寿皇殿内。

而和这些倒霉的兄弟相比,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却完全是另一种待遇。雍正继位后,马上就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清朝历史上的第九位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同时还任命他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

为什么雍正对自己的同母兄弟胤如此苛刻,却对十三弟胤祥信任有加呢?

首先,十四弟胤和雍正虽然是同个母亲的亲兄弟,可是两人的交集却很少。雍正从小是被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胤则是由他们自己的母亲德妃乌雅氏抚养长大。因此,两人虽然在血缘上最为接近,但实际关系和其他皇子并没有什么区别。

其次,胤是雍正争夺帝位时的最大对手。康熙帝在世的时候,对胤非常宠爱,不但经常给他一些特殊待遇,还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带兵去平定占据西藏的准噶尔部。如果胤能够在康熙去世前,彻底打败准噶尔部,或许大清皇帝的宝座就没雍正什么事了。所以,当康熙帝突然去世后,当时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继承皇位的会是雍正而不是皇十四子胤。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雍正抢走胤皇位的说法。

因此,对于雍正而言,胤是他最大的政治对手。而且两人平时也很少往来,关系自然就不和谐。

雍正对待十三弟胤祥信任有加,首先是因为两人从小有很深的交集。康熙帝带他们一起出巡时,兄弟俩“形影相依”。胤祥小时候的算学还是雍正亲自教授的。

除了个人关系亲密外,雍正和胤祥志趣相投,在政见上也是高度一致。后来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胤祥全力相助。因此,雍正成为皇帝后,自然对其投桃报李。

此外,雍正对待胤和胤祥的态度,跟他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雍正是个爱憎分明的皇帝。他对自己宠信的人,往往巴不得将其捧到天上去,比如他的十三弟胤祥、他的心腹大臣隆科多(雍正四年前)、年羹尧(雍正四年前)、张廷玉。而对于自己信不过的人,雍正对他们打击起来也是毫不留情,比如他那些倒霉的兄弟们、以及隆科多(雍正四年后)、年羹尧(雍正四年后)。雍正在给大臣的朱批中,也谈及了自己的这种性格:“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隆科多之所以会惧怕十三爷,主要是因为隆科多虽然手上有一定的兵权。但是这点兵权并不能抵御得住十三爷,因此隆科多是怕十三爷的。当隆科多看到十三爷的时候,就知道败局已定,所以打都没打就退出了战场。当隆科多退出战场之后,八爷也知道自己是没有希望夺取政权了。

一、隆科多为什么从宠臣变成了雍正的“眼中钉”

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为雍正成功的坐上皇位有着很大帮助,尤其是在雍正刚刚登基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会问隆科多。因此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雍正将隆科多作为自己的心腹对待。但是,随着时间长久,隆科多也从雍正的心腹变成了雍正的眼中钉,最后的下场是被折磨而死的。

隆科多之所以会成为雍正的眼中钉,主要原因是隆科多在朝廷中结党营私,仗着皇亲国戚,肆意宣扬手握大军。这些话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使雍正极其不满。在一次官员派向中,隆科多对此予以干涉,更是让雍正不满。之后,隆科多在与沙俄谈判的时候被召回京城,身负四十多条罪名,第二年就死在圈地。

二、隆科多的结局是什么

隆科多作为清朝的大臣,在雍正继位的时候表现的十分出色。等到雍正成功继位后,隆科多因功被封为一等功,同时还享受许多其他大臣没有的特权。在朝政方面,由于雍正登基时隆科多的贡献最大,而且还是雍正的亲舅舅,所以雍正有许多朝政事务都会咨询隆科多,询问隆科多的意见。

所谓站得高,摔得狠。隆科多认为自身权利居多,无论对谁都不放在眼里。就连果郡王入宫,隆科多也只是站着打个招呼,并没有行礼。虽然隆科多是礼部尚书,但是在很多官位的任免上,独断专行。因此雍正对隆科多忍无可忍,便给隆科多安了四十多项罪名,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7302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