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宝日龙梅主动侍寝,为何康熙却说“不合规矩”?

康熙王朝中,宝日龙梅主动侍寝,为何康熙却说“不合规矩”?,第1张

宝日龙梅是蒙古喀尔喀公主,土谢图汗的掌上明珠。因准噶尔首领葛尔丹派兵侵占喀尔喀领土,掠夺牛羊,残杀部民,土谢图汗临终前把女儿献给康熙,期盼大清皇帝能够出兵剿灭葛尔丹,夺回喀尔喀草原。宝日龙梅在部属的拼死掩护下逃出生天,流落到京城,误打误撞进入了大阿哥胤禔的府邸。大阿哥对宝日龙梅一见倾心,可宝公主身负血海深仇,一心只想着报仇雪恨,根本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宝日龙梅向康熙提出借兵复仇,康熙好言抚慰,表示早晚一定会消灭葛尔丹,但现在不合时宜,因为朝廷要先收复台湾,后平定西北。为了麻痹和安抚葛尔丹,康熙把最喜欢的蓝齐格格下嫁给他,以使朝廷全力收复台湾。康熙并不是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宝日龙梅,而是不想被人所利用。

朕有那么多的亲人,却仍然是雨中芭蕉,夜雨秋风

收复台湾后,康熙御驾亲征,虽没能剿灭葛尔丹,却也重挫其锋芒。宝日龙梅从苏麻喇姑口中了解到康熙少年时期的诸多往事,内心十分钦佩,不知不觉中心生爱慕之情。御驾亲征时,康熙染上寒热重症,病情十分危急,却听闻留守京城的太子和索额图蠢蠢欲动,甚至采办皇冠、龙袍,准备提前登基。返京之后,康熙在畅春园听着宝日龙梅弹奏的《蕉窗夜雨》,一时百感交集,叹息亲情冷漠。

宝日龙梅敏锐地察觉到康熙内心的孤寂,于是趁太监李德全请皇上翻牌子时,取下头上别着的发钗,放进装满妃嫔名册的木盘中。康熙居然留下了发钗,宝日龙梅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前去侍寝。不料,康熙只是亲手将发钗戴回到她头上,并满含歉意地表示一定会替她报仇雪恨,并无丝毫让她侍寝的意思。当宝日龙梅向康熙表白爱慕之情时,康熙用一句“不合规矩”狠狠的伤了这位蒙古公主的心。所谓的“不合规矩”完全就是一个不太高明的借口,虽然宝日龙梅不是选秀入宫的女子,但天子富有四海,皇帝可以随时临幸宫中女子,因此“不合规矩”的借口根本站不住脚。康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并没有剿灭葛尔丹,实现当初许下的承诺,有趁人之危的嫌疑。

宝日啊,你可是强暴了朕,是死罪

剿灭葛尔丹后,康熙终于实现了承诺,替宝日龙梅和喀尔喀部报仇雪恨,再也不用遮遮掩掩,担心遭人非议。庆功宴上,康熙和宝日龙梅在大营外嬉笑追逐,趁兴野合。事毕后,心满意足的康熙出言调侃,准备封她为宝贵妃。不料,宝日龙梅却提出要回喀尔喀草原,与她的子民们生活在一起。康熙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康熙没有看到,当他和宝日龙梅翻云覆雨时,最痛苦之人莫过于大阿哥,不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成为父亲的女人,而且还亲自牵起黄绸封堵缺口,以保护二人隐私。

宝日龙梅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喀尔喀公主,剧中扮演宝日龙梅的是演员王也天。

《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是由导演陈家林、刘大印执导,陈道明、斯琴高娃 、 茹萍、李建群、高兰村等主演。

电视形象

绰号“草原月光”的喀尔喀公主宝日龙梅家人被杀,国家被准噶尔可汗噶尔丹夺走,千里逃到北京借兵复仇。但当时康熙还没下决心和噶尔丹翻脸,于是一直把她甩在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府里晾着她。以至于大阿哥看上她美貌,却被她拒绝。

宝公主到处找机会想说动康熙出兵帮她复国策棱简介,跑的多了就见到了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其实一直喜欢康熙,日常闲谈时总在宝公主面前说康熙这也好那也好,说来说去,宝日动心了!

噶尔丹越来越无法无天,最后竟要进逼北京,康熙终于决定要对付他,于是就肯见宝公主了。

宝公主竟因为仰慕康熙而把自己的头钗放在康熙的侍寝盘子里,要得到康熙。

康熙也是吓了一跳,认为不合适就没同意。

后来胜利,两人出行,宝日就霸王硬上弓……

但宝日并不想当康熙妃子关在他那个笼子里,她就是想要从康熙这里得到一个儿子,将来继承喀尔喀大汗的位置——只要她从康熙这里得到一个儿子策棱简介,儿子的父亲就会永远保护喀尔喀。

这就是宝日的目的。荣华富贵毫无兴趣,不喜欢大阿哥就直接拒绝;不是康熙的后宫也不打算当——她的胜利就是回到家乡自己做大汗,将来把汗位给康熙与她自己的儿子继承。

在《康熙王朝》里,宝日龙梅的扮演者为王也天。剧中原型为胤祥生母,敏妃(敬敏皇贵妃)。

背景

清康熙十五年,噶尔丹俘获其叔父楚琥布乌巴什,次年击败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

十八年, 喇嘛赠噶尔丹以博硕克图汗(意为“持教受命王”)称号,正式宣布准噶尔汗国的建立。

二十七年,噶尔丹利用喀尔喀蒙古内斗的时机,一举击溃喀尔喀蒙古四部之首——土谢图汗部,从而得到东界车臣汗部,南界绥远及察哈尔,西界三音诺颜部,西北界唐努乌梁海,北界据俄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

噶尔丹乘胜追击,继而进军内蒙古乌珠穆沁地区,威逼北京。

终于打到了康熙面前。

康熙为此曾3次亲征。

二十九年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

三十五年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宗英德)之战,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部众叛离。

三十六年三月,噶尔丹卒。

喀尔喀各部在康熙三十一年正式来降,为首的是六公主额驸策棱及其祖母、弟弟

不得不吐槽,《康熙王朝》作为一部老少皆宜、一家人可以嗑瓜子同看的正经电视剧,这段不正经的滚草原桥段不知成了多少网友们的童年阴影,成为“和父母看电视必换台系列”。康熙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皇帝想要一个女人,即便是在大草原上也可以随时拉上围墙,没有什么人敢多说一句废话,就连亲儿子也得充当背景墙。

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尚且看不下去,大阿哥胤禔当然疼啊,可是他疼有什么用?他难道要去拦康熙:“父皇,这是儿臣心爱的女人,您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吧。”康熙不但不会理他,还会治他大罪,况且宝日龙梅认定的人也不是他,不值得他去拼命。不过他也会痛定思痛,知道想要得到什么必须要有地位,宝日龙梅这件事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和太子争夺皇位。

那个年代的电视剧告诉我们,俊男美女必须是要在一起的。大阿哥和宝日公主门当户对,两人年龄相仿,也有共同话题,按照主流故事走向应该是要在一起的。但是宝日公主并非常人,她带着杀父杀兄灭族的仇恨找到了康熙,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大阿哥钟情宝日公主,他被日本俄罗斯使臣羞辱之后,只能从宝日龙梅的笛声之中找到心灵安慰。他迫不及待地对宝日公主说出了“我爱你”三个字,甚至跪下来请求宝日龙梅接受他。他甚至愿意放下王子身份,和宝日龙梅回到草原,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天听着宝日龙梅的笛声足矣。

的确,看惯了大家闺秀的大阿哥,对宝日龙梅这样风一样的异族女子十分神往。但是宝日龙梅想的却不同,她心中深深镌刻着“复仇”二字,这厢大阿哥刚刚表白完,她已经跑到康熙面前请求康熙纳她为妃子。康熙年纪大了,对宝日龙梅发起的第一轮攻势婉言谢绝了,劝她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归宿。

宝日龙梅是个很有目的性的姑娘,她知道她想要的大阿哥绝对给不了她,只有康熙才能为她报仇。所以对于大阿哥,宝日龙梅一方面感激,一方面也是看不上的,提不上什么爱不爱。看大阿哥表白的那一段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遇到困难一味躲避的人,绝对无法帮助宝日公主完成她的复仇大计。所以宝日公主即便失败了一次,她还是要向康熙发起攻势,直到拿下康熙为止。

而康熙呢?他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宝日公主,为何还要在儿子面前和宝日公主行云雨之事呢?其实很简单,康熙是个男人,他刚开始以为宝日龙梅和大阿哥两情相悦,也给了他们机会,但是宝日龙梅一次次接近热情似火,康熙也招架不住。

再者,宝日龙梅是什么样的人,康熙心中最清楚不过了。如果真的让大阿哥收复她,不知她会煽动大阿哥做出什么样出格的事情来。大阿哥招架不住,就老子上吧。所以康熙和宝日公主滚草原收了这个野心的女子,既是一时兴起也是深思熟虑之下的决定

宝日龙梅在本剧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雍正王朝》里的十三爷,就是宝日龙梅的儿子。宝日龙梅一共有三个特殊的身份,第一,她是科尔沁草原上的公主,是科尔沁王公的女儿。

第二,大阿哥喜欢胤褆。第三,宝日龙梅最后成为康熙帝的女人。那我们来看看宝日龙梅她是怎么想的。宝日龙梅他们的部落被葛尔丹所灭,而她的父亲被葛尔丹所杀,她来到大清,是想找康熙主持公道的,替父,替自己的部落报仇的。

在这样国恨家仇的情况下,她根本是无暇顾及大阿哥的情感的,即使她知道,她也不能理由,也就是所谓的大仇未报,不敢谈及儿女之情。如果不是葛尔丹的原因,那么她做为蒙古王公的女儿,可能与大清和亲,可能会嫁给大阿哥。

但是,此时,她这个身份也是虚的,是需要大清击退葛尔丹,然后让她重新成为科尔沁草原的主人,而能够帮助她实现这个目标的,并不是大阿哥,而是康熙帝。

而康熙帝此时又是怎么想的呢?他当然对葛尔丹是不满的,因为葛尔丹想成为北方草原的主人,然后跟大清分庭抗礼。但是康熙必须忍住,因为东南方向的郑经的问题没有解决,他不能两线作战,那么对于大清王朝来说,那会很危险的。

所以他必须先解决东南方面的问题,而为了稳住葛尔丹,他不得不将自己最喜欢的妇儿蓝齐儿嫁给葛尔丹,他当然知道蓝齐儿并不能解决两边的问题,但是可以争取时间。

康熙当然知道大阿哥喜欢宝日龙梅,但是他不能让宝日龙梅嫁给大阿哥,那个就是公开表态,大清要为宝日龙梅,去对付葛尔丹,所以康熙必须制止这个问题。

那为什么后来康熙让宝日龙梅成为自己的女人呢?而且还是大阿哥在场的情况下?原因是大清与科尔沁部落需要联姻,那为什么不是大阿哥,而是自己呢?这里面有两层原因,第一,宝日龙梅对大阿哥只是感激,她更喜欢的是康熙,然后也是有目的。

第二,康熙在提防大阿哥,大阿哥有夺嫡的实力,如果让他娶宝日龙梅,那就意味着大阿哥有科尔沁大草原的支持,这个是康熙所不愿意看到的。

宝日龙梅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一个虚拟的人物,仅仅出现了几集,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充满心机的人,她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性的,她知道大阿哥喜欢她,所以利用大阿哥见到了康熙,后来还主动变成了康熙的女人,因为这样她在草原上就没有人敢惹,还希望怀上康熙的孩子,最可怜的就是大阿哥了。

一、宝日龙梅不喜欢康熙,她只是想找人帮她复仇

宝日龙梅孤身一人来到北京,身上肩负了整个家族的使命,但是复仇对于她这个手无寸鸡的小女子来说太难了,所以她遇见了大阿哥,其实以她的身份嫁给大阿哥算是可以了,但大阿哥不是她的理想夫君,她想找一个最强的人为家人报仇,那这个人就是康熙。所以从一开始她的目的就非常明确,大阿哥和她表白她不接受,除了皇帝,她谁都不爱。

二、她的目的达成

宝日龙梅虽然很有心机,但是她也是一个很可怜的女人,整个家族都被外敌入侵,自己一心只有复仇,但是她确实辜负了大阿哥这个救命恩人,大阿哥沦为宝日龙梅的跳板,为了接近康熙,不管是有意无意,她都伤害了大阿哥,但是康熙在这个投怀送抱的女人面前还有了几分君子样子,因为他现在不能为宝日龙梅报仇,但是后来彻底平定准噶尔之后才来到宝日龙梅面前,以胜利者的姿态拥有了宝日龙梅。

三、宝日龙梅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宝日龙梅在康熙王朝里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女人,一方面她绝顶聪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另一方面她确实很有心机,理性的分析之后还是投向了康熙的怀抱。她的喜欢示好总是带着目的性。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都会发现里面有一个特别狗血的情节,讲的是康熙在收复准格尔之后,在草原上跟宝日龙梅滚床单了。更为关键的是还是当着大阿哥的面,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哥是喜欢宝日龙梅的,那么康熙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先讲一下他的背景吧,当时准格尔把宝日龙梅的部落给侵占了,而宝日龙梅作为部落的公主,没有办法只能逃到京城去,找康熙皇帝帮忙,希望康熙皇帝能够帮助他说服自己的部落。但是当时康熙皇帝还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他需要时间去等待,就先把公主放在了大阿哥的府上。

但是没想到公主和大哥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特别是大阿哥对宝日龙梅的感情越来越深,他希望康熙皇帝能够为他们赐婚。但是公主却并不愿意这样,尽管公主也喜欢他,但是他为了复仇大业,只能和康熙皇帝在一起,毕竟只有康熙皇帝才能够帮助他报仇。

后来康熙讨伐准格尔,最后成功的把准格尔收复了,而在战争过后,宝日龙梅是注定要回到自己的蒙古部落里面去,毕竟他是部落的公主。那么为什么公主要再走的前夕要跟康熙皇帝发生关系呢。因为我们能够看到在整个过程中,其实是公主自己的意愿。

因为康熙虽然打败了准格尔,但是公主回到自己的部落,想要把自己的部落重新壮大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有康熙皇帝的帮忙,这个事情就变得简单的多了。而这一切是大阿哥并不能够帮助他的。

不是十三阿哥。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十三阿哥是《康熙王朝》里宝日龙梅和康熙在一起后生下的呢?为什么又说不是呢?这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说。

其一: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十三阿哥身份背景的暗示来看,很像是宝日龙梅的孩子。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选择大将军王时,雍正曾经提到,十三阿哥的外公就是蒙古大汗,为了避嫌不适合带兵。

后来胤祥被康熙皇帝圈禁时,是在专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而不是专管皇家子弟的宗人府。

从这两点来推断,很多人认为十三阿哥是《康熙王朝》里宝日龙梅和康熙在一起后生下的孩子。

不过,正史上十三阿哥并没有少数民族的背景,他的母亲是满洲镶黄旗,而不是蒙古大汗的女儿。

其二:宝日龙梅生下孩子也不会让他返回康熙身边,也就不可能是十三阿哥了。

在《康熙王朝》里,宝日龙梅接近康熙,除了从苏麻喇姑那里听说了康熙的好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父亲报仇。

当时还不到对葛尔丹开战的时期,康熙也就拒绝了宝日龙梅的以身相许。宝日龙梅在大阿哥府中不接受大阿哥的追求,也是怀有自己为父报仇的目的,大阿哥满足不了,自然不会选择他。

后来,在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时,宝日龙梅随驾,并且找回了不少原来的部众,为康熙大军补充粮草和提供兵员。

这时候,宝日龙梅再次向康熙投怀送抱,康熙就没有拒绝。对于宝日龙梅而言,自己家族成员战死,只剩自己一人,如果得到康熙的宠幸怀孕生子,就可以成功的继承汗位,并凭借和皇帝的这层关系,震慑部族并得到清朝中央的庇护;对于康熙而言,除了能享受肉体上的快乐,还可以让蒙古更加的臣服,毕竟有了这层血缘关系。

宝日龙梅这次投怀送抱,并不是要做深锁康熙后宫的妃子,只是借助康熙服众,生下孩子也是为了让他继承汗位,而不是送回朝廷当阿哥。所以,即使宝日龙梅生下康熙的孩子也不会让他回去,也就不可能是十三阿哥了。

其三:从十三阿哥的出生日期来看,不可能是宝日龙梅和康熙的孩子。

康熙的十三阿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公元1686年11月16日),而康熙和宝日龙梅在一起时是康熙第二次亲征期间,也就是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

可见,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早在康熙和宝日龙梅在一起的前10年就出生了,不可能是他们的孩子。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清史稿》,《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细说康乾盛世》,《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等。

历史上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此时已经统一了当时整个新疆地区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将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诸部,作为了自己的又一个进攻目标。他趁着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交战之际,率兵率兵越过杭爱山,直接攻打土谢图汗部,进而将整个喀尔喀收归自己手中,不愿臣服于噶尔丹的漠北蒙古部众也都南逃到了长城以南的地区。

至此,噶尔丹与他的准噶尔汗国来到了版图最为辽阔,实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并且其兵锋距离大清王朝的“心脏”——北京已经不足千里,这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与挑战。

于是,为了彻底消灭噶尔丹,康熙皇帝先后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御驾亲征,最终将噶尔丹的势力彻底铲除,噶尔丹本人也在众叛亲离中服毒自尽。

而在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的过程中,一些来自于噶尔丹“占领区”的蒙古部落贵族,可以说给予康熙皇帝以极大的帮助。之所以如此,其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噶尔丹在建立准噶尔汗国并统一新疆地区,以及后来占领喀尔喀蒙古全部领土的过程中,杀伐甚重,没有处理好内部的矛盾与关系,这也为他最终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与之相对应的是,康熙皇帝则很好的推行了怀柔政策,在从准噶尔内部进行分化、瓦解的同时,积极拉拢一切反抗噶尔丹的势力,使其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不仅彻底消灭了噶尔丹的势力,并且赢得蒙古部众的拥护,就此将整个喀尔喀蒙古就此纳入大清王朝的版图之中。

关于噶尔丹对于喀尔喀蒙古部落贵族的“赶尽杀绝”,以及康熙皇帝对其极力的安抚与拉拢,在《康熙王朝》的相关剧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特别是在对待土谢图汗之女、有着“草原月光”之称的宝日龙梅的问题上,康熙皇帝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最终使得宝日龙梅不仅在康熙征讨噶尔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是让其将自己作为“礼物”进献给康熙皇帝,在征服了其人的同时,也征服了其心。

然而,对于一直钟情爱慕着宝日龙梅的大阿哥胤褆来说,康熙将宝日龙梅“占为己有”的行为,无异于是在“横刀夺爱”,对于的打击也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让胤褆所不知道的是,康熙不让其得到并且拥有宝日龙梅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在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宝日龙梅过于特殊的身份所致,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为了朝局的稳定与各方势力的平衡,也必须要让胤褆吞下这颗内心的“苦果”。

宝日龙梅的梦想太“大”了,这是胤褆所无法企及的。

当宝日龙梅来到北京向康熙进行求助的时候,其状态完全可以用“一无所有”、“落魄至极”来形容。

就在康熙皇帝热河秋闱,照会蒙古王公的时候,噶尔丹加紧了对于土谢图汗部的进攻。战斗中,土谢图汗本人及其家人几乎全部战死,只有他的女儿宝日龙梅侥幸从战场逃了出来,之后又历经了“九死一生”,这才到达了北京城中,并且借由大阿哥胤褆的帮助,最终保全了自己性命。

此时的宝日龙梅,除了土谢图汗女儿的身份以及全族上下渴望复仇噶尔丹、重夺喀尔喀草原的嘱托外,剩下的也仅仅是关于她“草原月光”的美丽传说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宝日龙梅依旧表现了出了极为坚强的一面,她秉承着的是整个土谢图汗的希望,并且将其作为了人生的目标予以了坚持,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康熙皇帝请求派兵帮助其夺回喀尔喀草原。

而也正是因为宝日龙梅的坚毅品质与坚强性格,再加上其冠绝草原蒙古诸部的美貌,就此让大阿哥胤褆倾心不已,进而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

然而,这仅仅是胤褆的一厢情愿,从两人所处位置的角度来看,胤褆的这份爱慕之情,终是难有结果的。

一方面,尽管胤褆贵为皇长子,但是其并不在宝日龙梅的考虑范围之内。

宝日龙梅一心只想要向噶尔丹复仇,并且要重新夺回家园,而想要完成这样的理想与目标,只能依靠康熙皇帝派兵征讨噶尔丹,她本人是没有这个能力与实力的。换句话说,宝日龙梅现在的想法和状态,就和“空手套白狼”没有区别。

而此时已然是“一无所有”的宝日龙梅,她所能够献上的只有她自己而已,这是她唯一的“资本”与“筹码”,这也使得宝日龙梅有且只有一次选择“押宝”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作为国家的控制者与***,掌握着绝对的决策权的帝王,必然是宝日龙梅的首选。而即便是康熙皇帝不愿接受她,宝日龙梅也必然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此时已经成为王朝储君的太子胤礽,如果真的如此,至少宝日龙梅保有着对于未来的希望,况且太子在朝堂上的地位仅次于帝王,也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也是为宝日龙梅所接受的。

相比之下,大阿哥胤褆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皇子,不仅当下要服从康熙的安排,就是未来也无法掌握绝对的权势,所以,宝日龙梅不能就此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位“臣子”身上,这对于其来说是万万输不起的。

所以,胤褆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宝日龙梅的考虑范围之内,而其也不可能愿意“屈身”与胤褆在一起。

另一方面,两人未来处境,也会让人颇有顾虑。

假设康熙皇帝真的出兵赶走了噶尔丹,帮助宝日龙梅重新夺回了喀尔喀草原,那么这个时候的宝日龙梅是继续呆在北京,还是回到漠北的部落之中。

要知道宝日龙梅是土谢图汗唯一的血脉,如果其不在草原坐镇的话,相当于整个喀尔喀没有了“主心骨”,将非常的难以管理,况且宝日龙梅对于草原也是心心念念,不可能放弃她们世代居住的土地,同时这其中还有一份家族的荣耀与寄托因素,让其更加无法释怀。而如果宝日龙梅回到了草原,胤褆贵为“皇长子”,又不可能跟随其前往做“上门女婿”,所以必然会留下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个人的结合并不实际,也更加的不现实,更为重要的是,胤褆是不会为宝日龙梅所“看上”的,这也就使得胤褆对于宝日龙梅再怎样的倾心与爱慕,都只是徒劳而已。

由康熙亲自“占有”了宝日龙梅,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与安排。

实际上,康熙皇帝没有让大阿哥胤褆迎娶宝日龙梅,除了前文中所说的宝日龙梅的抗拒以及两人所处位置不同所导致的不合适外,从康熙的角度来说,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一,在康熙看来,胤褆是无法“驾驭”宝日龙梅的。

尽管胤褆贵为皇长子,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年龄最大的,也是最早开始建功立业的,但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几乎完全是在依靠其生母惠妃以及他的舅舅权臣明珠的指导与提点,从其自身来说,除了满腔的热情外,并没有政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胤褆与自幼生产在草原,生活条件艰苦,如今又遭遇了人生变故的宝日龙梅相比,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特别是宝日龙梅的坚韧与隐忍,更是胤褆所无法企及的。

因此,如果让那个胤褆迎娶了宝日龙梅,那么其也必然会为宝日龙梅所把持与控制,甚至会完全失去自我,这对于想要借由宝日龙梅实现对喀尔喀控制的康熙皇帝来说,无异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会被宝日龙梅所牵制,所以康熙皇帝断然不会让此事发生。

其二,就是康熙皇帝断然不会打破当前皇子间与朝堂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局面。

说到这里还是不得不提,宝日龙梅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换句话说,谁得到了宝日龙梅,谁就相当于得到了整个喀尔喀蒙古的拥戴与支持。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此时他心中的接班人选有且只有一位,那就是太子胤礽,所以康熙皇帝不会让胤褆得到喀尔喀蒙古的支持,进而对于胤礽的储君之位产生威胁。与此同时,康熙也不会让喀尔喀蒙古的势力介入索额图与明珠之间的朝堂争斗,使两人实力的天平发生倾斜,这样对于朝局的稳定也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乎,不仅是宝日龙梅愿意主动将自己献给康熙皇帝,就连康熙本人也自认为能够拿下宝日龙梅的非他莫属。只不过,康熙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将这样的态度表现出来,而是一步步让宝日龙梅主动“投怀送抱”,这样一来,康熙此后所想要的一系列政治目的才能够真正达成。

首先,康熙皇帝将宝日龙梅安置在了胤褆的府上,实际上,这就是现将宝日龙梅“晾”在了一边。

此时的康熙确实无暇顾及宝日龙梅,也没有办法现在就帮助其出兵报仇。一方面,南方的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康熙皇帝还要与噶尔丹保持“和平”状态,以争取时间与精力先将台湾收复。而另一方面,康熙皇帝不能够过度的表现出对于宝日龙梅的重视,也不能显露其攻伐噶尔丹的心思,这样反而会为宝日龙梅所利用,将康熙皇帝自身置于不利的局面。

而与此同时,这也是在间接性的消耗宝日龙梅的耐心与傲气,使其对于康熙会变得更加的恭敬与屈服。

其次,康熙将宝日龙梅纳入后宫之中,却没有将其占有,相反,却对其礼敬如宾。

从康熙皇帝内心而言,他本就对宝日龙梅没有感情而言,将其迎纳,更多的还是宝日龙梅的一厢情愿。而康熙的这一手可谓是“将计就计”,让宝日龙梅不知所措的同时,更是为了不给其以任何的“筹码”与“把柄”,也不对其有任何的“亏欠”。这样一来,康熙就能在与宝日龙梅的博弈中时刻占有着主动权。

再次,康熙在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将宝日龙梅带在了身边。

康熙皇帝此举,除了宝日龙梅熟悉草原环境以及噶尔丹的军队信息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宝日龙梅亲眼看到自己的雄才大略,更是要让宝日龙梅亲自体验到大胜噶尔丹,为其家族报仇的那份喜悦,这样会使得宝日龙梅对其更加的感恩戴德。

(来源于网络)

最后,当一切水到渠成之后,康熙这才“占有”了宝日龙梅,并且是宝日龙梅主动而为之。

而此时的宝日龙梅心中,对于康熙带有深深感激的同时,也带有着的是无比的崇拜,这也让宝日龙梅更加倾向于得到大清王朝以及康熙皇帝的庇佑与保护。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对于喀尔喀的统治与控制才会无比的稳固,特别是如果真的是让康熙与宝日龙梅的孩子继承并且管理喀尔喀,那么这份影响力也将更加会持久而又深远。

除此之外,当康熙与宝日龙梅在一起的时候,还将大阿哥胤褆安排在了身边,目睹了一切的发生,这并不是康熙的一种“炫耀”,而是实实在在的对于胤褆的一次教育。

他希望胤褆就此明白,尽管他贵为皇子,但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一切都只能是由他的皇帝父亲给予或者赐予,得不到的他也不能去争,去抢,而是要学会接受现实。

与此同时,康熙也是在告诫胤褆,不管他对于宝日龙梅是出于真心也好,还是觊觎其背后的整个喀尔喀蒙古的支持也罢,都要就此死心。康熙是不会允许有人挑战他的皇权威严,并且也不允许有人去撼动太子胤礽的储君位置,至于胤褆,则是需要安安静静的接受现状。

而尽管这样的结果对于胤褆来说太过于残忍,但是为人子、为人臣,也只能在内心的苦涩中,默默接受了这样的结局。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皇帝,为了维护太子胤礽储君之位的稳固,平衡朝局势力的稳定,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对待大阿哥胤褆与宝日龙梅的问题上,不惜用牺牲胤褆感情的方式,来力保胤礽。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历史上的康熙却在子女的婚姻安排以及皇子间势力平衡的处理上,做的并不是那么的尽善尽美,最终也为“九子夺嫡”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康熙让出身非常卑微的八阿哥胤禩,迎娶了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进而将整个安亲王家族推到了胤禩阵营,极大的扩充的胤禩的势力与朝堂影响力。他又让九阿哥胤禟与明珠之子纳兰揆叙结为了儿女亲家,相当于是进一步巩固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与“八爷党”的联合关系,进而牵涉到了整个朝局势力分布的走向。与此同时,也正是康熙将年遐龄之女、年羹尧的妹妹的年氏指婚给了雍正,也让雍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坚定支持力量,进而有了与其他皇子一较高下的重要资本。

这些皇子与外臣间的“联姻”,无一例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康熙皇帝对于“九子夺嫡”的发生确实是“难辞其咎”。

相比之下,《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对于皇子婚姻与势力平衡的关系处理上,则明显更彰显出了一份远见与大智慧。这虽是影视作品的演绎,但也同样值得反思与回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617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