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彝族的生活习俗

柏彝族的生活习俗,第1张

1、彝族少女的换裙 换裙,彝语叫“撒拉”,俗称“换童裙”,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换裙时间是根据幼女的发育情况而定,一般15至17岁。换裙多在单岁,据说双岁换裙会多灾多难,终身不吉利。举行换裙仪式时,不允许任何男子在场,只邀女亲戚等妇女参加。仪式开始,妇女们说些逗弄少女的风流话和祝愿词,然后请一个漂亮、能干、相好的妇女给换裙者梳头、带哈帕,将原来梳在脑后的单辫梳结到前边来,正中分开,在耳后梳成双辫,再戴上哈帕。最后换上红、蓝、黑等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长统百褶裙。她走动起来,步履轻盈,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这是最美好的时候,在场的妇女都沉醉于美好的回忆和幸福的向往之中。 换裙的含义。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从此她就可以谈情说爱了。 2、彝族喜欢转转酒 “火木哪觉依,尼木吱基依”是彝族的尔比尔吉(谚语),翻成汉语大意是:“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可见彝家人是多么喜爱饮酒。彝家人饮酒,常常是“有酒便是宴”,还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端着酒杯,依次轮饮,所以彝家又叫饮“转转酒”。 3、彝家烧火塘 烧火塘是彝族青年男女自古以来不受封建礼教和父母包办,男女双方到山上谈情说爱自由婚姻的一种风俗习惯,以对歌方式表达双方的思想感情,也叫唱山歌。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男青年在集镇或婚丧场所上看到别寨的漂亮或中意的姑娘就主动邀约姑娘到山上烧火塘(唱山歌),邀约有的是直言相约,多数是用山歌相约: 男唱:看见阿妹人材生得好,想和阿妹作姊妹,要是阿妹不生嫌,说下日子定下位。 女唱:做姊做妹妹喜欢,说说唱唱妹爱玩,订在哪天请哥说。 男唱:郎订日子妹订位,订在哪里妹开心。 男女双方就这样订好日子和地方,各回寨邀约其他伙伴。 再次,到了男郎所订日子的晚上,男女双方和所邀伙伴来到所订的地方,男青年有的去找柴火烧起火塘,有的折来树木铺在火塘边,这时男唱: 热火烧在风吹丫口上,冷风摆浪热火塘。郎采叶子请妹坐下来,姝家有心切切坐,要是无心不勉强。 男女双方围扰着火塘坐下,小姑娘手捧烟盒请小伙子嚼烟(彝族历来有嚼烟习俗,近年来男女青年已很少嚼或不嚼了,但年长者仍乐于此俗)。唱道: 手拿烟盒请哥吃,阿哥有心请尝尝。 小伙子接过小姑娘手中烟盒,唱道:  双手接过姝家烟,细细嚼来慢慢吐,黄烟吃出黄烟味,黄烟吃出桂花香。  接下去是男女双方唱一些相互之间爱慕的情歌,这样的活动经过多次后,男女双方感情发展到了爱情的境界。  最后,小伙子向姑娘求婚唱道:  郎家什么都不缺,只缺烧火煮饭人。  如果小姑娘不喜欢小伙子,唱道:  甘蔗好吃不得连渣咽,妹妹相好不得做一家。  如果小姑娘喜欢小伙子,就唱:  妹家什么都不缺,只缺犁田踩耙人。 这说明小姑娘已喜欢小伙子了,小伙子可请媒人到自己家说媒订亲。  4、挂红  挂红是彝族小伙子结婚这天,去接亲时由舅爹、舅妈、姑父、姑母、干爹、干妈等对新郎表示祝贺的一种风俗。另一层意思是表示新郎和亲戚们保持永久的往来。挂红者手抬托盘,盘中有五足长的一段红布或绸面、一封鞭炮,掌礼先生宣布:××给x×挂红。新郎向给自己挂红的人行大礼,挂红者放完鞭炮后把红布(绸)挂到新郎肩上念道:  小小花红五尺长,手提花红挂新郎。一挂新郎拜天地,二挂新郎拜爹娘。左边接起龙戏水,右边挂起风朝阳。  然后挂红者又在中堂贺道:  小小花红五尺长,手提花红站中堂。不提花红尤自可,提起花红有根生。棉花出在苏州府,苏州块胶黄土。三头牛,四架耙,四个人工好做活。正月二月撒棉花,三月四月好花草。五月六月采棉花,榨棉花,请个弹匠来弹胎。高梁根,熬成条,十六两算一斤,纺花娘子要操心,四脚平,低头高,我今拿来把手抬,抬得龙来龙显爪,抬得虎来显身,荣华富贵万年生。  5、“打新房”  此活动在晚上进行。先在一个较宽敞的地方放好桌凳,桌上放两个插有花的花瓶:两个高脚碗(分别放有生猪肉和豆腐),点上腊烛,先请新郎首座,然后由新娘能开玩笑的人自愿围座(多为青年人)。“打新房”最主要的是“贺吉利”。贺吉利者说:小小桌子四四方,四条板凳摆四方。  朋友哥弟请坐起,吵闹主人格欢喜。  主人家听到后,表示欢迎,贺道:  小小桌子四四方,四条板凳摆四方。  多谢亲朋来朝贺,要打新房请坐起。  参加“打新房”的人人坐后,主持人手端两个小碗向厨师要菜,贺道.  左脚起,右脚起。脚踏麒麟步步起。

    左脚跷,右脚跷,脚踏麒麟步步跷。  双脚踏进厨房门,慰问厨师多辛苦。  白天忙忙不算数,夜里忙忙不安然。  托累厨管师傅出碗菜,朋友哥弟打新房。  自从今晚玩过后,还你高碗又送礼。  厨师听到“吉利”后,回贺道:  天黄黄,地黄黄,想吃生肉高碗多玩玩。  伴郎答贺:  一把钢刀柳叶尖,鸡猪鹅鸭杀万千。  昨晚贺他新郎是一个,今晚贺他新郎是一双。  托累厨管师傅出给高碗,鹅毛细丝生肉盘,新朋哥弟贺新郎。  这时厨师从厨房里抬出几桌酒菜摆在桌子上,伴郎又贺道:  高高山头雾腾腾,跳下菜园一股深。  菜籽开花黄叉黄,结出包包一样长。  榨出油来清又香,高点明灯贺新郎。  紧接着有人贺道:  打新房,贺新郎;一贺新郎买马骑;二贺新郎置田庄;三贺新郎三结义;四贺新郎美女转绣房;五贺新郎五子登科中状元;六贺童子拜观音;七贺七星七姐妹;八贺张郎吕洞宾;九贺金花金如叶;十贺银花银如霜;十一、十二贺完了;十三、十四贺团圆。扫地扫出碎金子,拆墙拆了马蹄金;这边望那边,水冲花银心;这头望那头,盖起走马角楼;左手摇一摇牛马几千条,右手摸一摸牛马几千坡  这时伴郎又贺吉利,请新娘出场斟酒。伴郎贺上几首祝贺新郎新娘的“吉利词”其目的是把新娘从新房申请出来。当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用新毛巾捂着嘴姗姗入场时,“打新房”正式开始。新娘给参与者的礼物为酒、糖果、饼干等,均由新娘双手托盘敬送,每一轮开始,先给新郎(均为双份),新郎不必说什么即可受用,之后由左首开始敬送参与者,但必须贺一首“吉利”词并得到新娘首肯才能受用。如此循环反复,直至新娘准备的礼物迭完,往往通宵达旦。整个过程热闹非凡,席间语言幽默风趣,呈现一派吉庆气氛。  6、“打老房” “打老房”闹的是新郎新娘父母,若父母过世,可闹长兄长嫂。参与活动的一般为同辈人,年龄大小不限。  夜幕降临,小伙子们忙着张罗新房,闹老房的也不甘示弱,有的搬桌登,有的抱柴禾,在院坝中心燃起一堆熊熊大火,然后请来吹打师傅,在欢快的唢呐音调中随乐曲分左三步,右三步,然后单脚起跳,转身跺脚,依次循环。  约莫半个小时,舞者中有人故意大声叫喊,叫主人快传烟敬酒,围观者也随之呐喊助兴。也有围观者道:“你们汗也未出,脚杆也没跳酸,就向主人讨吃也不害羞”于是大家又继续跳舞。约莫过一至二小时,舞者个个已是汗流夹背。气喘吁吁。如果还不见主人露面,便派人分头寻找。这时有知情者有意通风报信,硬是把已“躲”起来的主人找回来,道:“今天侄儿侄女成婚,我们做叔伯的打心里高兴,大伙在这里捧场庆贺,您二老倒省心,一点表示都没有,如何向大家交待,,主人道:“今天托诸位叔伯的福为儿女完婚。俗话说,一年之中挑一月,一月之中挑一日,一日之中才挑一时,今天是大喜,您们做叔伯的理应闹到通宵才是。因日子过得不如伴儿,冷菜寒酒怠慢亲戚。今晚也只有清茶杯招待大家了。”大伙听后,有的说主人小气。有的说主人不欢迎大伙,干脆回家睡觉去,有的说主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和主人理论。最后有人大声提议道:“今晚我们不能白辛苦,既然吃不到喜糖,喝不到喜酒,就‘烤于巴’吃好不好!”只听众人齐声“好”的一声,大家一拥而上,七脚八手地架起主人往大火上“烤”。这时围观者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把个火塘围得水泄不通。整个院坝群身叠起,笑声、叫声、唢呐声融为一体,汇成了一曲美妙动人的婚礼之夜的交响曲。闹房至此已达高潮。主人因经不住熏烤,时儿“求饶”答应条件;时儿耍赖,反复无常。直烤得他们满脸通红,大汗淋漓。经过双方几个回合的交战,最终以主人“妥协”方才罢休,这时,相帮们估计已差不多了,将备好的烟、酒、糖等拿给主人,由主人依次敬散给诸位宾客,同时厨师也端出了热气腾腾的汤圆。闹老房活动至此结束。  7、彝族婚姻、丧葬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可与其它民族通婚。婚礼为三天。即团客、正客、散客。正客天为迎娶日。  约明代以前,彝族曾实行过火葬,后改为棺木土葬。人死后,设灵堂,一般停放三天后下葬。葬后第二天到坟地“复山”(祭献山神)。

  彝族民间传说故事之一“灵宝山”圣水的传说

  灵宝山,位于腰街彝族乡东部,距政府驻地三公里处,是全乡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虽说无谓挺拔威武,却也有它独特的秀气,更可贵的是,山上一股清澈的山泉,世代流传着一段美丽神奇的美好传说。

  此泉发源于山顶约三十米处,不仅水质清澈、甘甜可口,传说还有相当的灵气,人们只要喝了此水,就会洗去往日的不幸,给自己带来好运。相传很久以前,当地居住着一户人家,多年披星戴月,辛勤劳苦,指望通过辛勤劳动有朝一日能过上好日子,可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家中一就一贫如洗,且多灾多难,多年营谋不利,久而久之,使他对未来散失了信心,心中忧郁不爽,无心耕作。

  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这天,此人到山上放羊,不知不觉跟随羊群来到灵宝山(如今打歌场上),突然间,山边一株映山红吸引了他的视线,他精神为之一振,走到近处一看,一股清凉泉水正好解渴,并附下身子一口气喝了个够,说来也怪,从此以后,浑身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又有心有绪地经营起家计来。这年农活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营谋顺利。到年底,家中的几之母羊只只都下双胞台,使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来年正月十三日,他带上全家人来到山顶,用泉水杀鸡煮肉,敬献此水,并逢人便说,山顶有棵神树,树下有股“圣水”,只要在正月十三这天喝了灵宝圣水,就会消灾免难,心想事成,久而久之,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自然而然地把此山称为灵宝山,把此水称之为灵宝圣水,从此把灵宝山敬若神明,每逢正月十三日,人们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云集此处朝山聚会,饮一口清凉的泉水,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表达新春年的祝愿,打歌、跳舞、扭秧歌、山歌、山贩、谈情人,应有尽有,一股股人流,逐渐形成彝族山寨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彝族民间故事之二“女王山”的传说

  在腰街灵宝山下,谰沧江畔,有一座奇形怪状,巨石林立,长草少长树,成“凸”字形的山,这就是女王山。

  女王山名字的由来,在当地人们的心中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许多年以前,当地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寡妇,每到冬季,常到江边半山腰去割茅草,有一回不小心割破了手,血滴在树叶上,血珠在上面点成了“女王”二字。慢慢地她染病身亡,那片树叶也被刮进山洞里,久而久之,这尸首变成了女妖,自封为“女王”。

  这女王也象《西游记》里的百骨精一样,神通广大,善使妖法,她摄小孩为食,还枪了几个漂亮的农家姑娘作为她的使唤丫头。

  其人高大无比,坐在”女王”山上,脚可伸进谰沧洗脚,头发很长,超过脚后跟,泡进谰沧江水里,做早饭煮下米可到大理街买菜,返回来米水还未开,她无恶不作,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因之充满恐惧,又无法对付,只好联名告官府,请府上派兵捉妖,为民除害.

  官府上听禀,并招派了一个能治妖,会卜卦算命得先生前往查看,这先生前往查看,这先生观看山势,再翻翻《治妖经》段日“欲擒女王,必先断其山脉,后用兵擒拿”。官府从各地派了些民兵,来挖山脉,切断女王退路。一天上千人从早挖到晚,挖到了一块石板,无法往下挖了,只好停息等到第二天,山又恢复了原样,象没有挖过一样,日复几日都如此。人们商议,留几个人悄悄守在这里探个究竟,这天深夜,万籁俱寂,忽听到一阵阴风吹来,使人毛骨然,不寒二栗,风过后,女王出现,只见她立于山顶,手指被挖断之处,口中念念有词,“千挖万挖吾不怕,只怕铜钉铁钉来钉头”这样一念山就恢复了。

  官府知这一消息,就从各地搬来一些铁匠,打造了许多铜铁钉,果然挖山成功了。现在这里的山脉七零八乱,各不相连,传说就是那时所挖。尽管挖断了山脉,但次日府兵赶到女王住处,女王更闻风而走,逃之遥遥。

  后来,府兵从她的使唤丫头口中探知,欲擒女王,必须是她梳头之日,原来这女王的头发有丈来长,一个月才梳一次,需要一个早晨,用三张八仙桌相叠,坐于其上,头发还拖到地面,丫头告诉府兵说:“每逢月初,就是女王梳头之日,女王梳头的头晚上,你们就埋伏在附近,待天明她梳妆之时,是我喂猪的时候,那时我吆猪声为号。

  次日初夜,府兵照计划埋伏在女王住宅周围。天明,听到一声来勒——来勒的吆喝声,伏兵一涌而上,女王梳着头,猛见府兵冲来,慌忙挽起头发,在把乱的头发打个结,跳下桌子往后门逃去,府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女王跑着跑着,头发跑散了,在一条河边,长发缠住了脚,才被追兵抓到在这一条河边,府兵砍了女王一刀,未能将其砍死,这条河就是现在的头道河,府兵押着女王往回走,到一条河边,又砍了女王一刀,但女王还是不死,这条河就是现在的二刀河,押着女王又到了一条河边,人们请那位能治妖的先生,只见他手握烧得通红的铁棍口中念念有词,在女王胸前一阵猛烙,这女王才呜呼哀哉,这条河就是烙心河。

  后来,人们就把女王居住过的这座山称为女王山。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阿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彝族插花节传说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洪水连天,淹没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两兄妹,他们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也不知漂到什么地方。有一天,洪水开始退了,露出了山头,树梢。这个葫芦落到一棵大树丫杈上。老鹰在山头飞翔,它听到葫芦里的声音,那是人种在里面啊!老鹰把葫芦抓了起来,把它放在山顶上。现在葫芦细着腰,那是当年老鹰抓成的。耗子从地下钻出来,他听到葫芦里的声音,这是人种在里面。耗子啃着蜡,把蜡啃通了,葫芦里出现一股光芒。兄妹俩顺着光爬了出来。在荒凉的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了。

  金龟老人来到兄妹面前说:“为了传人种,只有你们结为夫妻了。”兄妹俩回答说:“一个父母生的,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吩咐说:“人种只有你们两人,你们一定要成亲。”兄妹二人很为难,哥哥想了一个注意,说:“我们俩各在一方烧一炷香,问问天公地神,如果香烟升起来绕在一起,我们才能成亲。”结果,香烟升起来,真的绕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坚持不肯成亲,哥哥又说:“我们两人各在山头滚磨,如果两盘磨拢在一起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亲。”他们又按照这样办了,结果两盘磨不偏不倚合拢在一起。那是,妹妹仍旧不肯成亲。妹妹说:“我们在滚一次簸箕,如果两个簸箕不偏不歪,面对面合在一起,才能成亲。”结果两个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龟老人说:“你们还有什么可说,就成亲吧。”妹妹再试也没有用,又说道:“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 为证,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回答说:“这阵人烟已经灭绝,那里找人?你看那棵松树就是你的父亲,那棵万年青就是你的母亲,那边那棵梅树就是你们的媒人。你们就成亲吧。”兄妹俩再也坚持不住,为了传下人种,他们终于结成了夫妻。 过了十二个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个肉团。怎么办?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龟老人。这时金龟老人又出现了,他笑嘻嘻地前来向兄妹俩贺喜:“你们已经产下人种了。”说罢,抽出宝剑,一剑劈开肉团,出现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那一张包着人种的肉皮还流着血呢,金龟老人用剑一挑,甩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从此这棵树就开出了红彤彤的马缨花。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八。 五十个童男童女出生以后,妹妹一个人怎么哺育这些孩子呢?这时,飞禽走兽都来帮忙,它们把孩子一个个都领走了。我们彝族就是野马奶喂大的,所以我们彝族现在不吃马肉。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汉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几十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是同一个父母的后代。 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齐出发寻找。 他们遇到的第一件东西是土蜂,他们问道:“土蜂弟弟,你

  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土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不理睬人,有一个人用树枝把它打下来,腰也断了。另一个人又把它拾起来,用马尾系好让它飞去。从此,土蜂成了细腰杆,见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树,他们问道:“松树爷爷,我们的爹娘那里去了?”松树不耐烦地回答:“我没有看见,什么爹娘,我肩膀倒下来就把他们压死了。”人们说:“好,等人丁兴旺起来,你长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树。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树。人们问道:“棕树哥哥,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棕树回答:“没看见,要是看见,就剥了他们的皮。”人们说:“哼,有一天人多起来,肯定要剥你的皮。”所以,现在每年都要剥一层棕树的皮。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棵罗汉杉,人们问道:“罗汉杉大哥,可见我们的爹娘?”罗汉杉回答说:“刚才还在这里乘凉呢!”人们高兴起来,爹娘找到了,人们感谢罗汉杉说:“谢谢你,将来你断了枝,被砍倒了,根还会再发起来。”因此,现在即使罗汉杉只剩下一点仍旧会再发芽。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个小蜜蜂,人们问道:“小蜜蜂,你可看见我们的爹娘?”蜜蜂说:“刚从那个丫口过去。”人们高兴地说:“好心的蜜蜂,今后人们繁衍起来,你就同人们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说:“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还要给人上一点粮呢。”所以,现在每年人们要割一次蜂蜜。 人们追到水塘边,遇到一棵杨柳,问道:“杨柳姐姐,可见到我们的爹娘?”杨柳回答:“看见了,刚才还吃水。”人们兴奋地说:“好心的杨柳,你一定会有好结果,处处生根发芽。”从此,杨柳树十分好栽,怎么插都能活。 人们又不停脚的往前赶,可惜始终没有遇见他们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见了遍山红彤彤的马缨花,他们就在开满马缨花的地方定居下来。 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的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一齐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这就是马缨花节的来历。

  彝族咪依鲁的故事

  很久以前,昙华山出了个名叫咪依鲁的姑娘,她长得像鲜花一样美丽,她会唱很多彝家调子,她绣的花草鸟兽都活灵活现的。一天,她在山上放羊遇到了恶狼,幸得青年猎人查列若及时赶到,打死了恶狼,救了羊群。咪依鲁感激他的救助,便摘下一朵白色的马缨花送给查列若。猎人接花后,又把这朵花插在咪依鲁头上。他们两人从此相爱了。

  且说当时昙华山住着一个残暴的土司,他早对咪依鲁垂涎三尺,意欲霸占她,但遭到姑娘的拒绝。当他得知咪依鲁和查列若相爱后,更是气急败坏。于是、他设下毒计,让人修建了一座“天仙园”谎称请来仙女教姑娘们织布绣花。实际上,姑娘一进入“天仙园”就会被他糟踏摧残。就在咪依鲁和查列若订亲这天,土司派人告诉她母亲:“天仙园”选中了咪依鲁,必须在三天之内送去。

  咪依鲁知道后,她不愿出逃,连累父母亲。第三天——农历二月初八,她打定了主意,含泪告别了父母,从山上采来一朵白花戴在头上,便只身一人上“天仙园”去了。

  到了“天仙园”,她悄悄摘下头上的白花,泡进酒杯里,然后端着酒杯对土司说:“老爷,为了你我恩爱到底,咱俩就一同喝干这碗花酒吧!”说完,咪依鲁自己先喝了两口,土司一听,高兴得骨头都酥了,乐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不一会,两人都被毒死了。原来,这种花含有剧毒。聪明的咪依鲁为了除掉残暴的土司,保护彝家姐妹不再被糟踏,她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查列若从山上打猎回来,听说咪依鲁进了“天仙园”,怒火难按。他在自己身上绑了七把快刀,手持弓箭,朝“天仙园”冲去。土司的家丁见状吓得东躲西藏。查列若终于找到了死去的咪依鲁,他悲愤欲绝抱着她走出“天仙园”,来到昙华山。他边走边哭边呼唤着咪依鲁的名字。他哭干了泪水,两眼流出鲜血,鲜血一滴滴地把昙华山上的马缨花染红了。从此,昙华山春天开放的马缨花变成了血红色。

  彝族月琴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和动物一样,都不会说话,都愚味无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动不动就互相争斗残杀,整个世界一片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把人和动物分开。把聪慧和愚笨分开,天神便在四川凉山的最高峰上,放了四只碗:金碗、银碗、铜碗、木碗。里面分别盛满蠢水、恶水、善水、智水。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得去喝,但只能喝其中一种水。至于哪个碗里装的是什么水,谁也不知道,但大家都想喝智水。

  四川凉山一带有个彝族孤儿,听说邛海湖里有只神蛙,知道那几碗水的秘密。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向邛海湖走去。说来也巧,孤儿刚跑到邛海湖边,正遇见一只黑老鸦在欺负那只神蛙。他急忙赶上前去,撵走黑老鸦,救起受伤的神蛙。孤儿向神蛙说明来意,求它指教。神蛙忍着伤痛,小声地说:“你来的正好。刚才就是因为我不愿把水的秘密告诉黑老鸦,所以发生了战斗。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把秘密告诉你。木碗里装的是智水,喝了它你就会变成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那水还能治病救伤,请你给我带一口回来。”“我背着你去,先把你的伤治好,我再喝。”“不行,那样黑老鸦会发现的。你快去吧,我在这里等着你。”

  孤儿离别了神蛙,马不停蹄地跑到凉山最高峰上,见各种动物和人混杂在一起,黑压压一大片,正围着那四只水碗看来看去,可是谁也不敢贸然先喝。那只凶残的黑老鸦,在低空盘旋,窥测动静,时刻预备俯冲下来抢智水喝。孤儿抬头看了一眼黑老鸦,迫不急待地从人缝中挤进去,端起木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啊,我聪明啦!”孤儿欣喜若狂,激动得跳起来,放声高呼。可当他意识到手中的空木碗时,一下子呆住了。愣了一阵,他把木碗翻去复来地拍打,希望能拍出神水来给神蛙治伤。可拍打了半天,除了木碗发出的“咯咯”声外,一滴水也倒不出来。

  天啊,神蛙还在等着我带智水给它敷伤,这可怎么办呢?孤儿十分悲痛,他抽泣着,捧着空木碗,一步一滴泪,沉痛地向邛海湖走去。还没走到一半,泪水装满了木碗,溢了出来。啊,多么清沏的泪水呀!都说眼泪是从心灵里流出来的,是最珍贵的水,也许能治好神蛙的创伤吧。孤儿怀着一线希望,怀着补过的心情,加快了脚下的步子。孤儿赶到邛海湖边时,天已黄昏,找遍了整个湖滩,也不见神蛙的影子。忽然,头上传来乌鸦的啄食声。他抬头看去,身旁一棵枯树上,那只黑老鸦正在残害撕扯可怜的神蛙。孤儿惊愕了痴呆地张着嘴,不知该怎么办。忽然,他灵机一动,顺手把木碗朝树上砸去。木碗中的泪水,像火焰喷在黑老鸦身上,霎时,黑老鸦浑身着火,像一团火球,飞离枯树,在空中扑闪了几下,“呼”的一声,掉进了邛海湖里。这时,木碗和神蛙,同时落在孤儿的怀中。低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神蛙的五脏六腑。已经被黑老鸦掏吃了,只剩一张碧绿的神蛙皮。“天神呵,你救救神蛙吧!”孤儿手捧着神蛙皮,泪如雨下,像撕肝裂胆一样的痛哭着。

  原来黑老鸦见孤儿抢喝了智水,知道是神蛙的指点。于是,它便飞到邛海湖边,拿神蛙出气。神蛙因为早就负了重伤、没有反抗能力,轻易地成了黑老鸦的口中食。为了悼念神蛙,孤儿把神蛙皮蒙在木碗上,做成一把月亮似的二弦琴,取名“俄吧月琴”。(俄吧—一彝语意为神蛙)以后,每当他思念神蛙时,就抱起俄吧月琴,用力拨动琴弦,诉说心中的痛苦、悔恨和忧伤。

  直到现在,彝族小伙子弹奏月琴,弹到激烈处,那拨弄琴弦的手式、姿态与琴音节奏,和人痛苦悔恨时,捶胸拍膛,撕肝扯胆的动作一个样。所以,有人又把月琴叫作忧伤的琴。

节日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主要的节庆有:

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此外,黔西、滇东彝族在农历的三月三要过祭山节;云南石屏、元阳、巍山一带的彝族每年要过两次祭龙节,第一次在夏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称“赔龙”,意为感谢龙王爷的雨露之恩;云南楚雄的彝族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要举行插花节,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的彝族在农历四月要举办跳弓节,农历三月三为广西隆林彝族的护林节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具有代表性,富有特色

张黎是中国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雨花镇的著名山歌手。她以其独具特色的嘹亮音色和悲壮的歌词风格而备受瞩目。而张黎的丈夫是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制片厂的**导演吴天明。

吴天明是张黎的资深影迷,两人在**节认识,经过多次接触,双方才发展成恋人,最后结为夫妻。吴天明曾多次给张黎拍摄过音乐MV,两人的合作也让不少人为之称赞。现在,张黎和吴天明已经结婚多年,婚姻生活非常和睦,还育有一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090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