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写意人物作品

国画写意人物作品,第1张

国画写意人物作品:

冯远,著名中国画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其许多画作被国内外美术馆和藏家购藏,是当今大写意人物画坛当之无愧的国画大家。  冯远,祖籍江苏无锡,1952年生于上海,幼时即喜爱绘画。

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1987年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曾获优秀教师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继而担任国家文化部艺术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冯远的中国画创作以现实主义具象写实风格为主,兼及其它。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谨严传神,画风追求拙朴浑厚,笔墨苍涩酉劲。偏爱历史题材创作,善于营造组织浩大场面。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力求传达出宏大精神的写照,同时也关注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颖、精致。

亦作简单、抽象绘画,意在博采兼蓄。

李世南、祖籍浙江绍兴,1940年生于上海。曾先后师从何海霞、石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当代大写意人物画代表性画家。  曾用斋号:半壁斋、一叶庐、钵庐、无住斋、仰山堂、鹿池山房、双柿草堂。1962年,师从何海霞先生学习山水画,1971年师从石鲁。他是当代大写意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表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自古以来,中国画家们通过笔墨和色彩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风貌。在中国画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它能够传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画中的人物情感表现通常通过表情、姿态、动作、服饰等方面来展现。例如,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来表达情感,通过人物的姿态和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中国画中,人物的服饰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服饰和饰品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中国画中的人物情感表现,不仅仅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是展现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这些都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到体现。例如,唐代的花鸟画和宋代的山水画,在人物的情感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

总之,中国画中的人物情感表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它不仅仅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是展现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情感的表现,中国画家们能够传达出自己对社会、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创造出深具内涵和意义的艺术作品。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桑榆(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曼玉(曼妙身材,婷婷玉立)

歆瑶( 歆:心悦,欢愉 瑶:美玉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婳祎 (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祎: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 (檀:植物 雅:正规 )

若翾 (翾:飞翔 )

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纹的云彩)

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

静璇 (聪明文静)

婕珍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沐卉 (卉:草的总称 沐:如雨般湿润 )

琪涵(有美玉一般内涵的女孩)

佳琦 (琦,是玉的意思,佳琦意思是犹如上好美玉一样白璧无暇!)

名字:花开富贵、迤逦春风、洛阳之春、国色天香。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

牡丹图:

《宋扇面画牡丹图》是宋代画家所创作的一副中国古画。该作的创作属宋代的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北宋前期的花鸟画主要继承五代传统,画法多宗徐熙、黄筌二体,而黄体“钩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富贵风格更为世所尚。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其大力倡导。

  梅兰竹菊水墨画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评价

  梅兰竹菊四君子,我偏爱竹子的气节和品格!

  以下是我找的

  春华秋实当下时 怎奈心中翰墨情

  ——初识刘百素写意花鸟画

  ◆文/中国书画收藏鉴定章协会秘书长 马芳亭

  我与刘百素先生相识并不长,此前,对他的绘画和为人不甚了解。去年年底他因故来京,在我处小聚,匆忙中谈了诸多与绘画相关的事情。初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坦诚、直率、属典型的山东汉子。后来我便开始留心他的作品,时常被他那种大气质朴的画面风韵所感动。真是画如其人也!

  对传统的中国绘画,刘百素先生有着几十年的苦心孤诣和深厚沉淀。但他却不唯传统之命而是从,时常将在写生过程中发现的现代绘画元素融入其中。如果说刘百素视绘画如生命,那么,绘画写生和艺术创新便是他笔墨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讲,一个不从事绘画写生的画家,是走不出前人樊篱的,是不可能与时俱进的。“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这是刘百素的心声。可要做到这些凭的不仅仅是句大话,它需要实施具体步骤和努力,绝非一般胆略和才情。为获取艺术的真谛经过多年努力刘百素于2002年考入中央美院进修班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人中央美院高研班。在这座艺术的殿堂里他如饥似谒,奋发进取,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刘百素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自己非常苛刻,时常将不尽人意的作品随垃圾一同处理,即便是已经送给友人的,一经发现,也会用幅好的作品换取回来。有人惊问其故他说早年的作品尚不过关与其留存社会不如及时废弃。刘百素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仅是对艺术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具体写照,也是他在写生过程中对艺术真实和客观真实的醒悟。也许正是这一缘故他对创作和写生才有了自己的执着。

  刘百素生于山东临朐,属著名的沂蒙山区。通观他的美术作品,大多为芭蕉、竹、梅、松、鹰和石榴尽管这些物象近于平凡,但他却从长期的写生中为它们找到了灵性使之升华出生命的炽热。

  从他人那里获知,刘百素先生为了画好芭蕉,每年他都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到西双版纳写生,他说那里的景色非常丽,奇花异草覆盖着重叠的山峦和每片土地随处可见的芭蕉园,葱葱郁郁,生机昂然,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南国独有的风情。然而,当地的环境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空气潮湿,雨水不断,往往是一张写生稿刚刚落笔,就会有急雨袭来。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收起画稿,雨过之后再重操画笔。与此同时写生时还要提防飞虫叮咬和毒蛇袭击。但为了缔造艺术的真实,他从来没将这些困难视为写生的障碍。《春雨蒙蒙》等以芭蕉为物象的作品,就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人生酷短,艺术无暇,倾其才情,偶有一得,艺术与人生,二者不可怠慢。刘百素认为作为一名画家,必须深入生活,从事大量写生。因为,由写生而来的作品不仅不易重复和雷同还能让人产生诸多联想。以芭蕉为例如何用写意的手法予以表现,画家只有在写生中才能悟得。中国的传统画技法是墨分五色,浓淡干湿。有的人画芭蕉层次不分一片墨黑。而他在写生中却真正的感悟到现实中的芭蕉和艺术中的芭蕉是有很大段距离的。现实中芭蕉的叶子很密,创作中必须加以科学地删节,对一些干枯或不全的叶子可以从另外一棵芭蕉树上借过几片。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既有艺术的完美,又有客观的真实。

  从事国画创作的人甚知,作为写意花鸟画画家,创作时需要营造一个写“意”状态。所谓的“写意状态”实际是画家作画过程中的一种意念幻觉,是高度自由的艺术上忘我的精神境界。

  “写意”一词,曾出现在先秦典籍《战国策赵二》里面。书中说“忠可以写意”。这里把“写意”和“人品”连在一起,它指的是人的一种品格和气质。后来人们对“写意”予以更多的内涵但都与心态、情感、情趣的表达有关。在国画创作中,这种写意是以笔墨为媒介来完成的。古人论画,把超然物的画称为“逸品”。其实逸品就是那种完全“写意状态”下画出来的画。如刘百素先生创作的《大寿》、《志在云天》、《松鹤延年》、《潇潇秋风雨》等作品就很好地体现出了“写意的状态可谓逸品。正如清李佐贤《书画鉴影》所评“墨笔写意,驱墨如云,运笔如风,”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里说:“ 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役,则心受劳。”“我则物随物蔽,尘随尘交,则心不劳,心不劳则有画矣。”这是一切听其自然的“写意状态”,让艺术的想象力始终处于高度自由的创作境地。而刘百素先生的这种自由则来自于他大量的写生积累和对民族艺术的不倦追求。

  刘百素画松有别于中国历代画家。如何用中国水墨表现出松的苍劲、老辣,是当今画家仍在探讨的课题。潘天寿画松树用指头画,给人以声势感,当代人延用这条路肯定不行。松树的传统画法枝干为鱼鳞状,吴昌硕、李苦禅等大家在这一领域都做到了极至。历代绘画大家都是从继承和创新中走出来的智者,应该说,前辈们为当代画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前人精神的鼓舞下,刘百素先生的创新意识日渐强烈。他对中国画和相关的传统文化作了大量研析后,深切感悟到,绘画作品最终追求的是画面效果,而不是创作过程中的工具。所以他用自制的毛笔,自己的墨法,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以松为物象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人们喜欢他画面上营造的那种“声势”,更喜欢他作品所呈现出的那种水墨效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似乎找到了表现松树这一物象的真谛,从而也逾越了前人设在这一领域的那层无形而高大的“篱笆”。刘百素先生时常说艺术创新不是一句空话要靠画家长期的文化探究和艺术实践才能获得。为了表现松树这一物象,他多次去黄山写生,在那里一呆就是几十天,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矿泉水。通过对松树的长期观察和临摹,他终于找到了用自己的技法去表现松树那种历经沧桑而昂然挺拔的精神感觉。他带着这种激情,将松树的形象用大幅水墨画表现出来,其精神和情感均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从他的《黄山松韵》、《旭日》、《黄山松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不难看出,他的作品的确是将写生过程中所孕育的全部思想情感,借松树这一媒介尽情的挥洒了出来。细观他的作品幅幅都彰显出宏伟、凝重、老辣的艺术效果,放眼望去,其画面豪放纵逸,气象万千。纵观其艺术手法,看似随意涂抹,行笔性情,但激越中藏有章法,浪漫中不失雄浑,这不能不令观者大为感叹。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支配下的绘画语言和审美需求的综合体现,它是历代画家在表述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个情点。刘百素先生在创作中紧紧把握这一要旨,从而使他的作品在笔墨语言的表述中,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的表现上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写意状态”的审美要素。他善于借助自然物象的本身特点,以艺术的手法去表现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情怀。在刘百素的绘画作品中很多是以梅为物象的作品。从中国古代到今天这类作品并不少见各朝各代均有其代表人物。明代文学家徐渭在他的一首《题画梅》中曾作过精辟的诠释:“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由此可以看出,千百年来梅花这一物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因此,这类作品的庞繁也就不足为奇了。刘百素先生甚知,深厚的学养是观察事物的基础,它能使人在寻常的事物中获取不寻常的感受。同样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同学养的画家就会有不同的感悟,表现在绘画作品上就会有天壤之别。纯粹的绘画理论很难打造出真正意义的画家,要使自己的艺术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其它相关学科中寻找绘画灵感。刘百素先生的许多作品是自己借助物象,达到诗的意境,使诗意得到完美的传达,最终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画面很好的表现了出来,使作品倍显厚重,寓意也随之深远起来。

  传统的中国绘画,是承载传统文化的媒介。但是没有深厚的绘画功力,画家是无法承担这一责任的。为了艺术的真实,他在学习传统文化和研读前人绘画理论的同时,每年他总是拿出大量的时间外出写生,通过写生观察,了解物象在不同季节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春天他去写异彩纷呈、千变万化的花朵,夏秋,他去写劲硕挺拔、婀娜多彩的丛林和花枝。冬天他则去写迎风傲雪、盘曲错落的雪梅。《铁骨报春》、《铁骨傲雪》等以梅为题材的系列作品就是他通过多年写生揣摩而创作的。

  作品以古梅实物为蓝本,以特写手法和丰富多变的中锋焦墨线条描绘古梅的千姿百态。气势雄强,意境深邃,苍劲中含蕴藉,繁密中见空灵,树干道劲有力,枝与花繁而不乱。梅的形象真实而生动,其坚贞而高洁的形象给人以诸多遐想。刘百素先生喜欢画大幅雪梅和红梅,喜欢营造那种白茫茫、红点点的阵势,凸显人的精神。

  绘画之至者是风格。风格是画家人品和气质的体现。刘百素先生热情拥抱生活,以全副的身心扑向大自然,领略花木禽乌各种生灵的千姿百态和它们在风雨雪霜中的无限生机从而直接获得视觉、嗅觉上的丰富感受,在深情的眷恋中唤起自己对自然界的感情和意绪,通过心智的营造,转换成强烈的艺术语言,以真切动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情感明朗清新的格调和纵横有度的笔墨淋漓尽数地表现出了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创作出拨动观者心弦的艺术作品。“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以明代画家徐渭的这段高论来观赏刘百素先生的画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示。他的画无论是鸿幅巨制,还是盈尺小品都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其扎实的传统功力和恣意挥洒的艺术之光,感受到笔墨的丰富性和画面构成上的独具匠心。他的许多作品均为巨制,画面开阔,气度恢弘,用笔讲究,应物象形,随墨赋彩。在体现自然秉性的同时.也充分张扬出画家的个性。不难看出刘百素先生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更有对现代意识的追求。在他的笔下,作品的时代感已经成为他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精神追求的自然流露。他多次说,只有突破守旧的传统模式和思想束缚,注重作品对自然表象原始功力的潜心刻画,才能以强烈的抒情写意性,使写意花鸟画创作保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使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在挥毫泼墨间得以实现。

  所以,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显得生机昂然,意境深远。他的画风既有写意画斟酌物象、形神兼备的特点,又有花鸟竹石方面兼注重书写、运笔疏朗的大写意的特色;既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又在精神的内涵中透露出妩媚的韵致,他笔下的一幅幅作品,无不在阳光下闪烁着欣欣向荣的娇艳,在风霜间流溢出高洁醉人的清香,在春晖里演示着风姿绰约的曼舞,在雨露中坚守着恣肆忘情的绽放。他通过以表写神、借物达内的手法,用笔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内心世界的灵感及情趣从而在画面上营造一种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的神韵和意境。这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演示,同时也体现了画家的高尚情操。

  从刘百素先生的写意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逐步走向成功的艺术家。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他在不断地丰富着“写意状态”的时代含义。刘百素先生明白“写” 和“意”是中国花鸟画的两个重要特征。天地合一的中国哲学观念是中国写意画几千年来所贯穿的一条主线,已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特有的文化元素。所谓“意”就是通过花鸟题材的选取,立画家精神之操守;所谓“写”就是通过个性化的笔墨去阐释程式化的传统题材,让那些重复的文化符号转换为含有画家文化个性的艺术形象。

  20世纪的写意花鸟画肇始于海派的赵之谦、吴昌硕、王一亭等,海派花鸟画以碑学入画,为传统写意花鸟画带来浑厚、古朴、雄健的画风,一改晚清花鸟画柔媚纤丽之姿。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等,皆从吴昌硕变出由此形成20世纪海派与京派写意花鸟画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上个世纪50年代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传统花鸟画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开始注重对乡土题材的表现,郭味蕖、王雪涛等兼工带写的画风增添了花鸟画的现实感与生活气息。这是写意花乌画从“承传”酝酿“新变”的 —个转折期。70年代后写意花鸟画转向对自然与生命状态环境的表现,缤纷多彩、争奇斗艳的热带雨林成为人类观照自然生命生存环境的对象。刘百素先生对这些绘画大师的作品推崇倍至,但他并不想使自己的画风成为历代大家的影子。他认为每个画家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之下也应拥有自己所处地域的独特文化。大的文化是共有的,而地域文化是特有的,反应到艺术创作中,就容易形成画家的艺术个性。齐鲁大地到处弥漫着“孔孟”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孔孟”文化已变成了山东的一种民风。所以从刘百素先生的写意花鸟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承载的文化具有道家和儒家所共有的气息,这些已成为他绘画艺术特有的鲜明印记。

  刘百素先生认为从事写意花鸟画创作传统文化底蕴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讲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法拥有真正的写意状态。黄宾虹90岁时在“目生内障,字近涂鸦”的情况下,艺术和思想奇迹般地臻于化境。他此时的画已不再是用手画,而是用心在画。在目力不济的昏暗中以他80年的笔墨功底,挥写着自己的心境。看似无法,却法自心动,可谓乱而不乱,不齐而齐,不似而似,使艺术选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所以黄宾虹后期的创作完全是自己心灵的写照与升

  华而非取悦他人,是画家完全处于了“写意状态”。

  一幅作品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这中间既有艺术的必然也有艺术的偶然。但是作为写意画成功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画家是否驾驭了自己的“写意状态”。就作品而言画家对物象的表现并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再现而是画面所呈现的那种艺术气息的文化归属以及画面所承载的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精神态度。至于作者的精神气度、情感因素、文化沉淀和绘画功力等诸多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在画面中得以体现。因此,画家的“写意状态”是与本人的人格和精神状态密不可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刘百素先生在创作实践中已深刻的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他对自然万物的探究、对传统文化的研习,都是为了增加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内力,企图以此获得艺术的突破。表现在对传统物象竹子的创作上就不难看出他在这个方面的进取。如《潇湘风雨》、《春雨》等作品,从作品立意到具体墨法,都与传统技法拉开了较大的距离。应该说当代以竹为绘画对象的画家大多受郑板桥技法的影响,而郑板桥的竹子大多为风中之“竹”整个作品似乎都在承载着他那句名言,即:千磨万击还坚劲,因尔东南西北风。而雨中的竹子该如何表现?郑板桥的作品中尚无诠释,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刘百素先生感觉到郑板桥的竹子固然好,但与写生时的竹子相差甚远,再说,郑板桥的竹子已被世人所熟知,在这个基础上很难创作出富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历史上以竹子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大多是文人士大夫式的作品,他们只是通过竹子这一载体,体现自己的志趣,与当代人的写生创作没有太多联系,所以,他相信自己的写生。南国竹林、北方竹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长期的写生创作使他从中悟出了很多道理,因此,他在这类物象中充分张扬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他创作的《潇湘风雨》在2006年全国水墨画大展中获得了金奖。

  刘百素先生的绘画,总是用最自然的心态选取天地间最为朴实的形象,然后再强化自己赋予画面的性情趣尚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所以,他的画面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首师大美术学院艺术系主任 韩振刚

  在技法的表现方面,刘百素先生的“墨骨”与前人有所不同,在墨线勾勒上,简洁而变化多端,有浓淡,虚实,干湿,黑白对比,用笔来自实体,有质感,画面结构转折起伏略做峻染,笔触很少。通观刘百素先生的作品,其显画家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独到的艺术风格。

  —————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协会副主席 吴明光〈吴昌硕之孙〉

  写意花鸟画发展到近代,和其他艺术一样,发生了深刻变化,获得了重大成就。作为一个画家“行万里路”,饱游阅览,固然是重要的,但更可贵的是怀有对生活诚挚深厚的爱和深入独到的观察认识。刘百素在这个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成绩可佳可贺。

李洪波,现居北京,青年女画家,策展人。现任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胡乐平画院院长、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自幼受家人熏陶,从小学习艺术,又经过数年的历练学习,陶冶情操,练习作画。师承著名国画画家胡乐平先生,学习齐派风格和技法,掌握了齐派用笔用墨的各种变化和技巧。主攻花鸟,刻苦钻研、勤奋好学、锲而不舍、博览群书、寒暑不怠,积淀了深厚的书画功底。在创作中广泛吸收西方审美元素,受到书画界的关注,曾多次出访英、美等国家进行参展,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被誉为中美文化艺术使者。

由于近年来李洪波在世界各地展览、参访、交流和游览,使得万千风水已刻心中,同时造就了她独特的认知方式,也令她有机会不断的汲取养分,充实和壮大自己的心灵。正是这个原因,李洪波对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更具独到的见解。她的绘画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外形的酷似,而着重表现物象内在的“气韵”、“神韵”。李洪波用线条和独具特色的女性色彩把自己多年来对艺术的理解和情感通过作品展示出来,同时用绘画的形式令观赏者亦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最终引起共鸣。

李洪波曾多次策划并出席国内外各大书画艺术展,并引起北京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英中时报》、《欧洲时报》、《环球时报》、《侨报》、《华商报》、《美中时报》等海内外百余媒体进行报道。

2015年11月,李洪波应邀赴美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中书画艺术画展;

2016年5月28日,其策划的“著名画家胡乐平先生赴英国个人画展新闻发布会暨国内预展”在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北京分院举办;

2016年6月10日,在英国伦敦查宁阁图书馆与玉兰画法创始人胡乐平先生共同举办画展;

2016年6月16日,其策划主办的胡乐平“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讲座在剑桥大学举行;

2016年10月15日,其策划主办的“著名国画家胡乐平师生公益慈善捐赠展”在北京国墨今典美术馆成功举办;

2017年3月1日,其策划主办的“祝贺八一学校七十周年校庆暨《不忘初心春如意》胡乐平书画作品展”在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开物苑隆重开幕;

2017年4月15日下午,策划并主办的“《玉兰时节又逢君》胡乐平玉兰作品展”在北京市八一学校隆重开幕;

2017年5月24日,策划的“胡乐平先生赴英画展”在英国谢菲尔德取得圆满成功;

2017年5月29日,受邀拜访曼彻斯特市总领馆孙大立总领事馆官邸,并与总领事、副总领事商讨中英文化交流合作;

2017年6月3日,策划“中国知名画家胡乐平画展”及“大写意中国画艺术”讲座在牛津大学成功举办;

2017年6月6日,应邀到访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拜访潘新春总领事,共同探讨中英合作交流活动;

2017年6月24日,受邀在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北京分院进行中德文化艺术交流;

2017 年7月8日,应邀到江苏昆山参加“清华大学国际华商”论坛;

2017年7月22日,其主办的中国当代书画家联展,在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北京分院隆重举行;

2017年9月2日,受邀拜访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就中英如何开展深层次文化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2017年9月5日,应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邀请,出席著名画家胡乐平教授在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举办的“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讲座;

2017年11月25日,其策划主办的“2017年胡乐平画院师生迎新画展”在北京胡乐平画院隆重举行;

2017年12月9日,其主办的“瞬影沧海·丹青无疆”岁末摄影绘画联合艺术展在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北京分院开幕;

2017年12月24日,其参与策划的,以“水墨绘新”为题的“丁酉岁末晚会”在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北京分院举行;

2018年2月2日, 参与由英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胡乐平画院及同程(北京)科贸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习酒金典·醉美书画感恩会”活动;

2018年2月12日,参与策划的“胡乐平教授迎春画展”在中国驻曼城总领事孙大立官邸举行的“2018年华侨华人新春招待会”上隆重召开;

2018年7月28日,其主办的“庆八一·胡乐平师生作品展”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开物苑隆重开幕;

2018年9月3日,应邀出席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欧华联会)第二十届大会;

2018年9月26日,参与策划的“胡乐平教授画展”在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举行的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国庆招待会上隆重召开;

2018年12月25日,其主办的以“墨玉兰香,桃李满园”为主题的胡乐平画院师生作品展,在北京胡乐平画院举行;

2019年3月10日,应邀出席英国一带一路协进会成立大会庆典。

作品欣赏:

观瀑图》、《峡江云霁图》、《帆影秀峰图》、《万山红遍图》、《寒山幽居图》、《碧山秋水图》、《春山放棹图》、《洁秋图》、《峡江图》、《云岭秋韵图》、《千峰竞秀图》、《秋山访友图》、《碧山云霁图》、《寒溪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早春图》、《飞瀑图》、《溪山行旅图》、《黄山步云图》、《携琴会友图》、《庐山高岭图》、《恒岳深秋图》……

千里江山图,很有气势吧

山水画起名字是应该根据画的意境来添名啊,看不到画,随便把名加上去,弄不好会驴唇不对马嘴的,影响画意,只有作画者本人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什么来起名,才应该准确些。

这只是一幅普通水墨山水画,并不是名家大师的名作,所以猜不了名字!这好比茫茫人海中我随便指一个人问你他(她)叫什么名字一样,你答得出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这幅画是你画的,那么你请大家帮你起名就更没意思了!因为作为作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表现和表达什么,那么观众岂不是更迷惘?实在没有太强烈的表现主题索性就不要名字,无题也很好,让观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岂不更好!

家住山水间

苍山碧水可居仙

山乡秋(春)色

山水画名字_ : 《观瀑图》、《峡江云霁图》、《帆影秀峰抄图》、《万山红遍图》、《寒山幽居图》、《碧山袭秋水图》、《春山放棹图》、《洁秋图》、《峡江图》、《云岭秋韵2113图》、《千峰竞秀图》、《秋山5261访友图》、《碧山云霁图》、《寒溪山居图》、《富春山居图》、4102《早春图》、《飞瀑图》、《溪山行旅图》、《黄山步云图》、《携琴会友图》、《庐山高岭图》、《恒岳深秋图1653》……

国画山水作品名称怎么取_ : 这要根据画的内容,比如山高水长,重峦叠嶂,鸟语花香也可以以画的内容为开头,后面加个“图”字,比如画春天的山,就可以叫“春山图”

写生山水画通常起什么名称_ :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永远不容怀疑的真理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心源,即画家的思想、意念、情感等造化于外,心源为内,内外相融,发之于心,行之于笔,立之于象黄宾虹先生说:“作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84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