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第1张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诗的后半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

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扬口瀑布是坚强勇敢、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是中国人不可轻侮、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2 如:每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在品读壶口之后,会从中得到启悟,增强日后战胜困难的决心;每一个正经历着人生磨难的游客,在汲取了母亲河的乳汁之后,会变得勇敢、坚强起来,觉得胸中平添了一股大丈夫气;每一个从苦难中站立起来的人,赏读壶口之后,会更加欣慰、澹定。此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则紧承上文,是上文设问的答案;二则言壶口瀑布内涵丰厚,不同经历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感触;三则为文章增添了气势,更显文章的汹涌之气概。

3 作者通过对壶口瀑布的真切描绘,表达出了自己对祖国开创者的无上赞美、对“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中华魂的热情讴歌的炽热情感。

1 温州中考语文文言文2000到2011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三)(11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2 求近三年温州语文中考试卷的课内文言文

1)

05年题目《出师表》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8题至第25题。

(一)(13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8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 。(1分)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恐托付不效 ▲ (3)以伤先帝之明 ▲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2)06年题目《马说》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 。(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3)07年题目《曹刿论战》

(二)(12分)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 (2)公将鼓之 ▲ (3)遂逐齐师 ▲ (4)望其旗靡 ▲

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3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词从那些课文里选啊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 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处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数百年。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 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

4 高中语文要背的古诗文(文言文,诗,曲等等都要),我是浙江温

一、古文(9篇) 1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2过秦论(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3屈原列传(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4陈情表-李密 5滕王阁序(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6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7六国论-苏洵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9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1氓 《诗经》 2离骚(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3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4短歌行 -曹操 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6山居秋暝 -王维 7蜀道难 -李白 8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9将进酒 -李白 10蜀相 -杜甫 11登高 -杜甫 12登岳阳楼 -杜甫 13琵琶行 -白居易 14李凭箜篌引 -李贺 15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牧 16锦瑟 李商隐 1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8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19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20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21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22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 23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24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25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5 《鲍君》的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鲍君(温州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附答案和翻译)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补充注释:罝:泛指捕鸟兽的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不敢持归---- (2)问其故---- (3)怪之以为神----2找出与例句只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例句:有行人窃取之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录毕,走送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3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附答案:1(1)拿着 (2)原因 (3)以……为怪或对……感到奇怪2C3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附录翻译:从前有个人(在田野里)设网用来捕捉獐子,(一次)抓了一头獐子而(本主)却没发觉有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他想想这样做不仁,于是就用鲍鱼放在网里离开了本主来后,在网中得到了鲍鱼,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家于是(人们)造屋建祠庙,称为"鲍君"神后来有很多来祭拜的人,偶尔有生病的人来(求鲍神后)症愈的,就称真的有神灵七八年后,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他们原因,人们详细地告诉了他这人就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从此人们才停止敬奉"鲍君"。

6 2011年温州中考语文的文言文,古诗文鉴赏,作文题目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言文,古诗文鉴赏,作文题目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

(5)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6)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 ,

”。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二)(14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四、写作(60分)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以“ 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美丽的”“爸爸的”“啊!”等;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小题:(1 )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

(“既”、“就”、“颖”各1分,句意通畅1分)(2)这些人都放纵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咸”、“让”、“惮”各1分)(3)把这个沟渠打通,如果从风水来看,科举考试应当高中。

(“通”、“若”、“第”各1分) 小题:“贽”为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小题:①人们对文征明的称赞主要是因为他的书画;③说明文征明的聪慧;④说的是学士大夫)小题:文征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小题:附译文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

而学士大夫自己假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征明。不久用字表示排行,改字征仲。

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妨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

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

十六岁时,温州公告诉他生病的消息,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了。(文先生)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

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

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纵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

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与他们在一起。中丞俞谏,是先生叔父的同年。

念文先生贫寒而认为文先生有才能,想要送钱给他,对他说:“你天天不感到苦吗?”文先生说:“早晚的厚粥都有。”俞公特意指着先生的蓝衫说:“衣服破旧到这个样子吗?”先生假装不懂,说:“雨暂时把我的衣服弄破旧了。”

俞公最终不忍心说送钱的事情。一天,经过先生的房屋,门前(因为沟渠不通而)低湿,俞公回头说:“把这个沟渠打通,如果从风水来看,科举考试应当高中。”

先生谢绝说:“您还是不要想这个渠的事情,渠打通了,会损坏旁边的民房。”后来有一天,俞公自己后悔说:“我要为文生打通那个渠,为什么要先说呢?我终究不能被文生感激啊。”

先生的学业更加精通,名声更加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41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