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听过的凡·高的故事?

谁都没听过的凡·高的故事?,第1张

凡高即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左耳,后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画作收藏

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在报上呼吁:“文化和商业要保持道义上的距离”。

1987年3月30日,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

1998年11月19日,梵·高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

《加谢医生的肖像》(PortraitofDrGachet),1890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该作品是排名世界十大天价画作第二位的名画,仅次于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

《罗纳河上的星夜》(StarryNightOvertheRhone),1888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

《安特卫普的后院》(BackyardsofOldHousesinAntwerpintheSnow),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麦田群鸦》(WheatfieldwithCrows),1890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吃马铃薯的人》(ThePotatoEaters),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鱼船》(FishingBoatsontheBeachatSaintes-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奥维的教堂》(TheChurchatAuvers),1890年,收藏于奥赛美术馆。

《有丝柏的道路》(RoadwithCypressandStar),1890年,收藏于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

《夜间咖啡馆》(TheNightCafeinthePlaceLamartineinArles),1888年,收藏于耶鲁大学美术馆。

《阿尔的吊桥》(TheLangloisBridgeatArleswithWomenWashing),1888年,收藏于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两棵丝柏树》(Cypresses),1889年,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鸢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加州保罗盖茨美术馆。

《在阿尔的卧室》第三版(Vincent`sBedroominArles),1889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

《玫瑰》(Roses),1889年,收于於日该国立西洋美术馆。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TerraceatNight),1888年,收藏于科伦-米勒博物馆。

《向日葵》(VasewithTwelveSunflowers),1888年,收藏于德国慕尼黑美术馆。

《星夜》(TheStarryNight),1889年,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麦田上的鸦群》: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祥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在完成《麦田上的鸦群》之后的两个星期,梵高即举枪自尽。

2、《星月夜》: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 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3、《柏树中的麦田》:本幅画没有鲜明色彩的对比,取而代之的是曲线所构成的扭动形体。油画中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它所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

4、《橄榄树》:画作远处悬于天际的落日和提前升起的圆月,就像两个大小不等的光晕,在飞速地旋转着。它还充满着以蓝色"压"蜜**的浪漫主义情调。蓝色象征云天,它又具有运动之势。可它又是半壁天空,简直是被滤色镜变了色的猛烈火焰,在向大地蔓延。

5、《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座》:该画描绘了一家咖啡馆的外景,零散几个人坐在咖啡馆的露台上,一盏硕大的**的灯,照亮了整个露台。街道上,深蓝或紫罗兰色的楼房在星夜下向远处延伸,在它们前面是一棵绿色的树,宛如朵朵灿烂的灯花。

  1、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2、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梵高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油画家之一,他的 《星夜》 、 《向日葵》 与 《麦田乌鸦》 等都是世界级的精品。

可是,梵高在生前却是孤独落寞的,他的画风不被世人所认可,他的一生充满了失意与贫困。

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

梵高从小就性格孤僻,不善言辞。

梵高小时候总是喜欢自言自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周围的人们对梵高的行为都觉得很奇怪,不明白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以忧愁的。

长大后梵高在早年曾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

可是这些工作梵高都不喜欢,也都做不长。

梵高一直在考虑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才好,到了27岁的时候,梵高下定决心学习绘画,当个有名的画家。

别人对梵高的想法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个男人一定是疯了。

梵高可不管别人的看法,他一旦决定了,就不会回头。

梵高并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绘画基础,他的绘画都是岀于自身的感受和体会。

有时候,梵高画到尽性时,会像发疯似的,不停地往布上涂鸦,这让周围的人们更加奇怪了。

在当时的荷兰,几乎没有人会相信梵高会成为一位大画家。

梵高早期的画风注重写实风格,这是因为他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梵高来到了法国巴黎,在那儿他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巨变。

梵高在法国阿尔期间,他创作出了 《向日葵》 、 《阿尔的吊桥》 、 《开花的果园》 、 《夕阳和播种者》 、 《伽赛医生像》 等经典画作。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梵高讨厌城市的喧嚣,他希望找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可以自由自在地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1888年,梵高离开了喧闹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

来到乡村的梵高立刻被这里的景象所吸引,在那一望无际的金色原野中,自然的色彩竟然这样的绚烂夺目。

梵高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他立即决定长久地留下来。

当地人们对这个外来人客非常的好奇,也非常地不理解。

这个人每天在太阳升起时,就背着一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他从来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埋头画着画。

因此,当人们看到梵高来的时候,都在交头接耳一一

梵高没有听见人们的议论和嘲笑,他只是专心致志地画着油画,其他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在法国的乡村梵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可是他的画风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认可。

梵高性情暴躁,又不善交际,路越走越窄。

梵高一生都不敢把自己称作画家,他的知音唯有自己的弟弟提奥。

提奥是梵高一直相信哥哥的绘画天赋,他是生活上的唯一资助过梵高的人。

提奥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认为哥哥的作品,终有一天会扬名世界的。

尽管有自己弟弟提奥的支持与信任,但梵高的一生还是孤寂与失落的。

表面上看梵高的性格冷漠孤僻,其实他的内心异常渴望温暖。

梵高的一生曾经有过三段恋情,可到最后还是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不久被晋升派到英国伦敦工作。

在英国伦敦工作期间,梵高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倾心。

原本梵高生性怪僻,不解风情,不爱交际。

但是自从认识了尤金妮亚之后,他就陷入了爱的漩涡之中,幻想着自己能过上平凡的生活。

梵高常常在公开场合,承认他对尤金妮亚的爱情,并且发誓一定要娶她做妻子。

然而,梵高充满热情地追求,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尤金妮亚对这个疯狂的追求者十分地讨厌,因此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坚决地拒绝了。

梵高弄不懂自己的一片热诚为何换来了透心凉,他发疯似的大哭大闹,不知所措。

其实尤金妮亚从来没有爱过梵高,这场恋情只是梵高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但是固执的梵高依然不肯放手,他相信终有一天,尤金妮亚会回心转意的。

于是,一个疯狂地追求,一个拼命地逃避。

后来,梵高又一次向尤金妮亚求婚了,他希望这一次心爱的女人能答应自己。

可是现实又一次给了梵高重重地打击,尤金妮亚直接告诉梵高,她早在1879年就已经订婚了。

梵高听了尤金妮亚的话,如五雷轰顶,几近绝望。

不甘失败的梵高梦想着尤金妮亚能接受自己,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看到尤金妮亚与一个瘦男人在一起拥抱接吻。

这一回,梵高彻底死心了,他知道一切无法挽回,伤心地离开了伦敦,去了法国巴黎。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的时候,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刚失去丈夫的凯表姐。

凯表姐是一个热情大方的女人,她美丽的容颜使梵高重燃爱火。

凯是一个典型的荷兰女性,她头发是深栗色的,她眼珠子是蓝色的,闪动着迷人的光彩,而丰满的嘴唇如鲜艳的樱桃。

梵高决定一定要追求自己的表姐,可是在当时19世纪的荷兰,表亲是不能结为夫妻的。

从来我行我素的梵高,不管什么社会禁忌,他发疯一样地追求表姐凯。

可惜这次又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凯表姐压根不爱他。

偏执地梵高直接去了叔叔家,他想向凯表姐当面表白心意。

叔叔看到梵高后,连大门都不开,直接下了逐客令。

狂燥地梵高做出了一个非常疯狂地举动,他竟然拿来一盏煤油灯,将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灯的火苗上一一

大惊失色的叔叔迅速将灯吹灭,并将梵高带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将他彻底地灌醉。

喝醉酒的梵高仍然没有见到凯表姐,他只得到了叔叔更加强硬的回答。

又失去爱人的梵高比以前更加努力地画画,他梦想着自己的绘画有一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可是,任凭梵高再怎么努力,除了他弟弟提奥以外,再也没人会肯定梵高的绘画风格。

贫穷,失业,落魄,疯狂……

常处于困境中的梵高不得不,一而再而三地向弟弟写信,请求提奥在经济上给予自己资助。

提奥也毫不犹豫地拿出血汗钱,资助贫穷而执着的哥哥梵高。

周围人的误解与嘲讽,强烈刺激了梵高的精神。

他不愿为了迎合大众而改变自己的画风,他宁愿贫苦也要选择自己的绘画风格。

梵高已经不再奢望爱情了,可爱情悄悄地来找他了。

有一次,梵高在画素描时,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

他们俩你来我往,感觉很是投机。

从此以后,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给梵高当模特儿,有时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

梵高又一次体会到家的温暖,由此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不过结婚需要钱,梵高没有什么钱。

梵高与克里斯蒂娜同居了,他们俩人约定好了,只要梵高每月赚到150法朗,就结婚一起过日子。

周围的人对梵高与妓女同居十分不满,他们总是对这对恋人指指点点。

梵高对别人的指责毫不介意,他从来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但是,长期从妓生涯让克里斯蒂娜身体虚弱,她希望梵高能赚到钱,给自己买些营养品补身体。

梵高没有任何稳定的收入,就算偶尔有了钱,也都拿走去买绘画用品了。

克里斯蒂娜与梵高矛盾加剧,梵高也始终没有赚到150法朗。

克里斯蒂娜对梵高渐渐地失望了,她觉得这个男人不适合做丈夫,她最后决定离开梵高,结束恋情。

三段恋情都落空了,梵高再也不想结婚了。

没有了妻子,可以有朋友。

孤独的梵高想要有一个好朋友,这时候一个叫高更男人出现了。

高更也是一名油画家,他与梵高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梵高十分开心自己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高更也是一个失意的画家,他无法照顾自己家人,他在痛苦与无助中度日如年。

两个同样失落的人成了知音,他们决定搬到一起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度余生。

两位艺术家惺惺相惜,相互交换了自画像。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写信中写道一一

在等待高更的这段时间内,梵高的灵感如泉涌,他在极短的时间内留下了 《向日葵》 、 《星夜》 、 《夜间咖啡馆》 、 《梵高的卧室》 等杰作。

油画 《房间》 是梵高的名作之一,在这副画中有一间新房,是梵高用来庆祝新生活的开始。

在 《房间》 这副作品中明亮的暖色调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

1888年10月24日,高更终于来到阿尔。

高更一下火车,咖啡店老板就立刻认出了他。

那是因为梵高早就拿着高更的画像到处宣传了,所以高更人还没有到,就已经成为了镇子上的名人。

高更走进了梵高为他精心准备的房间,看到墙上为他画的 《向日葵》 不觉感动万分。

高更也给梵高画了一幅 《画向日葵的人》 以表谢意。

刚开始的日子,两人共同散步,共同作画,描绘共同题材。

在画艺上梵高与高更互相学习,互为借鉴,迸射出了许多艺术的火花。

《阿尔的舞厅》 就是这一时期二人合作的经典之作。

在这副作品上画得是俩人经常光顾舞厅的节日之夜。

画中那晃眼的金**块,诡异的靛蓝色块,使得作品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

可惜好景不长,这段友谊只维持了62天就结束了。

这是高更在12月写给画家贝纳的信中,谈到自己与梵高在画风上发生的冲突。

高更与梵高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高更注重于现实生活中的质量,而梵高则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每次高更面对梵高竭斯底里的叫嚷,他都想要离开这个疯子。

高更不止一次地迁就梵高,可他心中的不满在增加。

梵高知道高更时刻都想要离开他,巨大的恐惧让他变得越来越古怪。

哄骗、叫嚷、哀求,咒骂,监视……

梵高为了留住高更,他用尽了一切手段。

梵高的内心实在是太孤独了,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地想留住唯一的朋友高更。

可是梵高又不肯改变自己的脾气,这让高更感到既愤怒又害怕。

在共同相处了62天之后,1888年12月的寒冬,高更独自外出散步。

这时候,高更忽然听到后面传来细碎急促的脚步声,他刚刚转过身去,就看到梵高在后面一言不发,手里拿着一把剃刀,冲着自己人扔了过来。

高更的心中万分地恐惧,当天晚上他不敢回家,而是住在了旅馆。

第二天高更回到画室时,他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梵高用剃须刀割了自己的耳朵。满身是血地裹在被子里,高更看到后,再也无法忍受,他决定立即离开这个疯子。

高更在给梵高的弟弟提奥写完这封信后,像逃难似的快步离开了梵高的住宅。

高更最终还是离开了梵高,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失去朋友的梵高更加孤独寂寞,他时不时的古怪举动,让周围的邻居都感到非常的恐惧。

于是,邻居们发起了请愿书,梵高被警察抓进了主宫医院。

后来,梵高的医生菲利克斯·雷替他办理了主宫医院的出院手续。

1890年4月末,梵高要求入住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他的弟弟提奥写信告诉院长,哥哥的精神状况没有什么问题,让他住院只是为了调养身体,免得让他旧病复发。

在精神病院的梵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伤痛,他把伤痛用于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在这一期间,梵高画了 《大地》 、 《麦田》 、 《阳光》 、 《草野》 、 《星空》 等作品。

后来,梵高在奥维尔小城居住了下来,他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乎有了好转。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梵高的精神已处于崩溃……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麦田里开枪自杀。

第二天早上,弟弟提奥在看守里送走了梵高,这一年梵高只有37岁。

这是在梵高去世后,从他的衣服的口袋里,发现的一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

绘画才天梵高就这样孤独地走了,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因为那时的梵高是个小人物,是个怪物,是个疯子。

这是梵高生前最大一个愿望,他渴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绘画风格。

梵高在去世一百年之后,他的画作开始被人欣赏,被人研究。

随后,梵高的作品被称为世界绘画史上的精品。

欧洲各国争相为梵高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美术馆,梵高的绘画最终走上人类世界的艺术顶峰。

夜空上闪烁着一颗孤独而耀眼的星星,他正偷偷地看着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颗星星悄悄地探出了头,他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31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