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和绘画关系400字

摄影和绘画关系400字,第1张

一、摄影绘画的共性特征

(一)具有相同的美术特征

对于摄影与绘画相同的美术特征,画家兼摄影家胡伯翔在《美术摄影谈》中曾作过精辟的阐述。他指出,摄影“亦为新兴之美术,其发挥美感表现个性,实与其他美术无异。”“昔人称画之佳者,曰惟妙惟肖,予意用此语为美术摄影之释意,尤为切当。”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与绘画大多归为一类:如果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摄影和绘画同属于空间艺术;如果以感知方式为依据,它们同属于视觉艺术;若以创造方式为依据,二者同属于造型艺术;在反映客观现实和表现客观情感的关系上又可把二者同时纳入再现艺术的范畴。另外,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的特点。造型性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等形式在二维空间里塑造三维立体,从而刻画出事物的外部形态;视觉性是指其作品必须有可视形象的存在,以可视形象让读者来读解作品;空间性表明它是在空间里展示出来的,在存在方式上要占有一定的空间;静止性表明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态的;瞬间性说明它只能表现出事物的一个瞬间状态。

(二)具有相同的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

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它们不同于雕塑,而是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造出立体的“幻象”形态。也就是说,摄影和绘画本来是平面的造型,借助光、色、影调、线条和构图节奏的效应,却表现出突兀起伏的立体感。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相似相同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突破对象固有的内涵,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表达出一种历史纵深感。

(三)具有相同的表现生活的瞬间性

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概括地讲,这种典型要通过道德力量和艺术魅力揭示一定的生活真理,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和深度,造成时间连续性的运动感;要求在所描绘对象运动中的一刹那,在一个具有转折性很强的时机里,把过去和正要到来的一些东西,凝定在一瞬之间的一张画面上,从而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所以,它要求作者在创作的全过程中,必须从须事物的发展、时间的流失和生活变化的最富典型意义、最有效的瞬间时机里,选择其具有生动鲜明的个性、深厚生活内涵的特殊细节,把握生活的必然,大胆地淘汰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现象,经过严格的加工改造,注入作者心灵的乳液,塑造出独具生命风采的艺术形象。

(四)具有相同的表现生活的空间并列性

作为二维空间的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得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比如,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一张平面上并列着多重景象:低重的灰色云雾,一群佝偻负重艰难举步的纤夫,中景一艘缓缓前移的庞然船体,远景左侧一叶轻帆,右侧一只浓烟飘渺的火轮。尽管欣赏者需要在笃深思考过后,才能领略隐逸在画面深处的精神内涵,但那纤夫、云雾、帆影却一眼可见,造成极为强烈的可见可感的。

二、摄影与绘画的不同特征

(一)使用物质媒介材料的差异

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摄影工具是一台高精密的光信号采集器,胶片是一张化学特性的光信号存贮器,从产生形象的角度而言,参与摄影创作的,不仅有摄影家,还有照相机。没有照相机就没有摄影,就谈不上摄影艺术。而绘画不同,它所用的媒介材料是颜料、画笔和画布(纸),科技含量低,它主要靠艺术家的“手艺”,靠艺术家的头脑。画家手里的调色盘、画笔是不能与照相机同日而语的,画笔没有直接成像的能力。照相机可以将形象直接摄取下来,而不必经过描绘阶段,原因在于摄影有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作为支撑,而绘画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摄影家与画家在技术内涵上的分别。画家的技术是一种“手艺”,而摄影家的技术则是掌握、控制照相机和暗室处理技术的能力。摄影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照相机、感光材料、化学药剂、放大冲洗机械等等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所以摄影对设备的依赖,归根到底是对科技的依赖,正如安德烈亚斯·法宁格所说:“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综合的结合”。

(二)造型手段的差异

一般而言,绘画和摄影都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造型手段去塑造视觉形象。但从物理本质上看,绘画上的“光”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颜料构成的色彩和以色彩表现出来的“光的幻觉”;摄影的光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光,“是光的物理学、化学感应所造成的影调和色彩”。所以,“光”是摄影艺术造型的最重要的材料。在摄影创作中,与正确感光相联系的,是摄影家如何用光,如果说感光更多地表现出对设备和技术的依赖,那么用“光”则主要是一个艺术问题了。画家只要有了“光”,就可以作画;但对摄影而言,没有“光”就没有“影”。在摄影师眼里,光就是画家手中的颜料。

(三)表现瞬间性的差异

摄影一旦选择了对象,那么对象就会按它本来的样子摄入镜头,留在感光胶片上,而这一“咔嚓”的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摄影是用镜头去看,用“光”去捕捉“真实”,是真正抓住了瞬间的艺术。绘画也是去表现生活的瞬间,而这种瞬间与摄影意义上的瞬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绘画的瞬间是用眼睛去抓取的,留存在大脑中,再用笔去表现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带有很大的漂移性,与其说是“瞬间”,倒不如说是“印象”。

被摄者在阴影中,常常表现的调子较暗,立体感也不好,我们可以从有阳光的地方,用反光板将阳光反射到被摄者面部和身上,改善他们的受光情况,使照明光线有利于人物的造型。

(四)表现方法及工艺流程上的差异

摄影截取生活“瞬间”的速度,迅速而敏捷,而绘画却迟缓。一个画家将留存于大脑的印象再现出来,往往需要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乃至更长。在表现方法上,绘画灵活多变,可具象、可抽象、可现实、可浪漫;而摄影却不同,照相机只能纪实性地抓取生活中的瞬间景象。但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总是松散和偶然的,要使互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或者从一大堆偶然联系的事物中找出必然的联系,让无序成为有序,这就要求摄影家有选择的拍摄。而摄影瞬间的不可重复性,就决定了摄影家要去捕捉、去发现、去等待符合自己审美思想的光线,寻找符合自己意图的角度。这种选择性也决定了摄影家对光线、对现实瞬间、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的很好把握。

三摄影与绘画相互交融的关系

当代艺术的进程事实告诉我们,当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被人们长期欣赏而感到乏味的时候,往往需要多样化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与之适应,因而艺术便不断进行创新或抛开程式化的技术规范和固有的审美模式,或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作为一种补充、更新,从而建构起新的样式和新的审美视象,以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要。尤其是在艺术观念与审美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横向渗透、吸收,越来越成为创新的一种途径,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地,摄影和绘画也不例外

在当代造型艺术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同步发展过程中,摄影与绘画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相互撞击、交叉中表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交融,从一些意境深邃的作品,可以看出它们的互补因素和特征。如摄影家林森的《水乡怀想))(获第九届国际影展金牌奖),朱丁甲的《苗家责任田》(见《全国第十三届摄影艺术作品集》),其画面影像就凝结着国画的笔墨韵味、版画的刀痕雕迹;孙凤初的《季香》,显现着油画粗犷笔触肌里的特点;美国摄影家迈克尔的《风光》、《静物》,渗透着印象派绘画色彩的对比与彩色并列而产生的混合效果。又如国画家程十发的《竹》,美国画家秋阳的《入流》、宋陵的《作品12号一无意义的选择》、王怀庆的《走向世界的人》等美术作品,均程度不同地吸收、融合了摄影的表现形式。

此外,从人类艺术发展史来看,古往今来任何一门艺术的表现媒介、语言、手段和技巧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就贯穿着不同艺术之间在相互撞击、交叉中所进行的吸收、借鉴、改造、创新。特别是“现代的艺术都明显地具有吸收、借用、综合其他艺术门类特点的倾向,使其本身具有更大的包孕力”( 朱羽君语)。摄影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大量的艺术实践证明,它横向地兼收并蓄他种艺术之长,尤其是绘画之优点,吸取精华,取长补短,通过充分调动摄影艺术表现手段去多方位地反映复杂多样的现实事物的形态,已成为创作中的新因素,其目的就在于使其自身获得更大的包容性与多义性。

那么,艺术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互为渗透,是否就会失去自身艺术的特征呢事实并非这样。众所周知,绘画是摄影的姊妹艺术。摄影术诞生以后就受到绘画的熏染。绘画的很多基本功,如对明暗的把握、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构图的选择等等,摄者无不用之。有绘画基础的人进入摄影行业可在很多方面轻车熟路,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摄影过程中、后期暗房处理摄影影像时,会因对绘画种类特性的善长或偏爱而将画技溶入拍摄和影像之中,产生的影像作品给摄影带来了很多画意的感觉,给暗房技术许多新的突破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除此之外,摄影还从文学、戏剧、音乐、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吸取了自己所需的东西。然而,它既没有被绘画或其他艺术所同化,也没有失去自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更没有产生什么危机相反这些吸收对于增强摄影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丰富和扩充它的艺术手段以及发展它的表现形态,无不产生了有益的作用。绘画受到摄影的影响,但并没有消亡,反而促使自己重新去探索艺术目标。摄影与绘画并存互补,彼此渗透,并不等于泯灭或削弱自身艺术的特征和品质,而且有助于丰富它的美学形态结构。

著名立体派艺术家洛特早在第一次世界摄影展中就写道:“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调色板、色彩、灵巧、习惯、耐心、锐利的目光、笔触、颜料、透明色、诀窍、立体感、精工、逼真。”(0l32一133)当代摄影家康诗纬在他的专著《摄影版画》中也谈到,摄影的写实纪录和版画的刀法肌里构成了摄影版画的双重审美趣味。由此可见,摄影家所采取的摄影与绘画交叉融合、写实与写意溶为一体,不仅表现了他们新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趣味,而且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矫正它的偏差,从而掌握新的手法和方法,显露出多样的审美品味。

美国艺术家、摄影师曼·雷(1890一1976)曾经就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作了这样经典的阐释:“我拍摄不想绘制的东西,绘制我拍摄不出来的东西。”这一信条深刻地揭示出绘画与摄影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曼·雷兼具画家和摄影师的双重身份也从实践上印证了绘画与摄影之间的亲密姻缘。

文艺理论家钟本康曾在论述小说的“艺术综合”中提到,凡艺术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它总是根据艺术家所感受到、体验到、认识到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因此各门艺术之间的相互启示、渗透、综合、融化是合乎艺术内在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

事实上,经过艺术交融的作品所显示出来的新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技巧,不仅反映艺术家们对于美的探索的勇气、锐意创新的精神,而且包含了创作主体创造力、想像力和艰难复杂的艺术转化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摄影与绘画在视觉语言、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交融中,从整体上补充、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艺术形态。拓宽了画面视觉元素多样组合,审美意象自由物化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创作主体更深刻地创造艺术图像,表达丰富的艺术内涵。例如,摄影大师郎静山的《湖山揽胜》,为了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采取集锦技法,将不同时空的雾山、村舍、亭台、渔舟、苍石、丛树等景物,有序地组合在同一幅照片上,参差俯仰,疏密有致,恰似一幅水墨山水长卷画尤其是散点透视、画面题跋,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民族特色,而且整个画面有一种空灵美,蕴藏着雅洁淡逸的意境。而姜彪拍摄的《宇宙与人生系列》,从画面结构分析,作者同样吸纳、融化了现代绘画新空间组合方式与透视关系。新有的结构、变调的色彩增强了作品的形式感,加深了画面的艺术底蕴,构成一种强劲的艺术张力。因而这组具有探索性的照片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给人以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在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的今天,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者的交融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影画创作中的一种明显的趋势,并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 写实性绘画的使命

(一) 关于超现实主义写实性绘画的定义及特征

达达主义之后,法国产生了一个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巨大的画派——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正是达达主义画派的衍生,并且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深远。1920年——1930年间在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盛行。西方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产生是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对人们的梦境做出了比较科学且认真的分析和回答,使人们认识到了梦境与人们的潜意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艺术的创作表现就是人们的潜意识超越了现实的逻辑而存在的表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超现实主义流派在达达派内部出现了,主要反映了在戏剧和文学上。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旗手——诗人安德烈·布雷东——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超现实主义观念注释的权威。他给“超现实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 此定义在西方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中具有指导性作用。

超现实主义对美术界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着重解决的是“画什么”的问题,同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或者表现形式问题,即“怎样画”的问题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在“怎样画”的问题基础上,却是相当自然主义。所以,像达利、安德鲁怀斯、米罗等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一种相当真实的“荒诞”艺术,是超现实主义绘画者精神世界的再现。

(二) 写实性绘画的艺术价值

所谓写实性绘画,其实就是写实性绘画在艺术形态方面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绘画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再加上对外部事物的仔细观察和描摹,再现和复制出外界的景象,这种艺术绘画作品比较符合观众的视觉感受和景象的自然的真实的特点,为观众提供愉悦的审美心情。

写实性绘画最早出现在西方,并发展于西方,例如,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就是以写实性为主的绘画作品,写实性绘画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壮大,经历了几百的历史并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绘画大师和巨匠,还有一些不朽的著名画作。写实性绘画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与自然,再现生活与自然的基础上,艺术绘画者们从认识到表现,形成了一种科学并且合理的审美标准和造型的原则,所以以此来衡量艺术绘画作品的价值的高与低,换句话说,就是艺术作品的价值的高与低主要取决于艺术绘画作品是否能够再现生活和自然,并且再现的程度如何。然而,在1839年摄影技术被人类发明之后,也就是所谓的“摄影术”和“照相机”出现的时候,不得不对写实性油画的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吃力的去画一幅写实性油画,为的就是一个惟妙惟肖,还不如一架“照相机”几秒钟的功夫吗?所以,当时的人们有些迷茫了,但是写实性绘画者们却丝毫没有动摇,依然坚持认为,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必定会冲击旧事物,这就是矛盾所在,“照相机”冲击了传统的写实性绘画艺术。当照相技术可以很客观的表现和记录物象的时候,甚至会比艺术绘画作品还要客观和逼真,但是绘画作品却加入了艺术绘画者们对待画以及物象的个人的情感,仅仅这一点就是摄影技术和照相机所永远无法达到的。正因如此,许多艺术家们更加注重了对情感的投入,反而扩大了写实性绘画的艺术内涵,使得写实性绘画获得了更多的创新的发展。

萨尔瓦多·达利,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位长寿的并且多产的绘画艺术家。他有着天马行空、独树一帜的想象力和惊世骇俗的表现力。达利将他自己的潜意识与绘画结合,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21岁前就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格,即超现实主义画派的著名艺术家。这幅《记忆永恒的钟》是达利超现实主义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达利的作品让人赞叹:这也许就是超现实主义写实性绘画的真实写照和魅力所在。

二、 写实性绘画与影像艺术的语言比较

(一) 影像技术的诞生引发视觉艺术的重大革命

法兰西科学院在1839年8月19日向全世界宣布,摄影技术被发明,这就是世界著名的达盖尔摄影术。

路易斯·达盖尔——摄影技术的发明者,他是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美术家,病热衷于创作性绘画将它作为舞台的背景。为了使作品更加栩栩如生,他常常用一种叫“黑匣子”的东西来观察和记录自然物象。“黑匣子”其原理就是“小孔成像”。达盖尔想,是否能把黑匣子里的影像记录下来呢?还有自己是否能够用画笔将自然的物象再现出来呢?于是,达盖尔与另一个当时发明了沥青感光板技术的法国化学家尼埃普斯一起,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合作,正当摄影技术日渐成熟的时候,1833年尼埃普斯突然离世。终于在1839年8月19日 摄影技术被发明。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领悟到,第一代摄影师,大部分都是从美术家,画家变成摄影家,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摄影与绘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将绘画中的构图原则运用在摄影中,将会是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其次,早期的照相机只是在文具店销售,虽然现在已经有专门的商店销售照相器材,但是,摄影器材一类还是属于文化产业的。因此无论是在生产销售照相器材方面,还是在使用照相器材方面,人们都还要强调文化的品位,往往相机的广告,是突出表现文化的意境,并加以绘画的感知。这个时候的摄影技术逐渐形成,照相机商店随处可见。其实摄影与绘画都是以视觉的形式形象公诸于大众,是在平面上将自然物象的再现并且都反映了物象静止状态。

摄影,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艺术方面,它都是一种新鲜的,年轻的东西。自它被发明之日起,就受到了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东西所熏染,那就是绘画艺术。早期,著名画家吴冠中曾经说过:“美术和摄影不仅是同院邻居,而且现在是结成新的亲家了。超现实主义绘画大量吸收了摄影的手法,你吸取我的,我吸取你的。” 当时,印象派绘画与摄影技术几乎同时出现并处于同一个时期。可见,从某种角度上说,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是在同一条道路上发展,所以这就是重新建立了图像的新的视觉冲击,摄影技术的诞生引发了视觉艺术的一场重大革命。

(二) 超现实主义写实性绘画和摄影艺术的互补性

摄影艺术的脚步一直在前进没有停止过,写实性绘画艺术也在摄影技术中看到其先进的一面,加以改进。绘画自身既没有被绘画或者其他的艺术所同化,也没有失去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本质与特征。摄影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有利于其发展的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的特征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些吸收有益于丰富和扩充其艺术手段与表现形式。

在艺术流派上,摄影与绘画相互对应。二者都是以视觉感官公诸于众,都是以静止的形式再现与平面,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和交流,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创造出更多的艺术表现风格。同时,它们又相互吸收、补充和借鉴,在做到强化艺术的表现力的同时,又丰富了形式的结构,拓宽了观者的审美视野并加深了作品的艺术内涵,这是极其重要的文化所代表的形式和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做到摄影与绘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我们着重介绍绘画对摄影的影响。绘画与摄影都属于视觉的艺术,都是二度空间的视觉表现。一、形状,是人类的眼睛所把握的物体基本特征之一,因此没有形状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绘画在表现形的同时普遍都是利用简化的原则。二、绘画的构图原则对摄影艺术的影响也相当大,即简化构图原则。这种构图原则如果没有可以暗示它自己的东西,则没有 人会理解这幅作品的含义。 绘画的构图有两种

形式:一种是创作的形式,而另一种则是以现实的形式构成。从艺术创作方面来讲,就算现实事物的形式的构图再优秀,也会降低自己的审美价值。由于照相机取景框的结构更接近于西方绘画作品的构图,但是各民族的审美各不相同和民族趣味的趋势,一些摄影家独具匠心。不过无论怎么样,摄影的构图原则远远没有超过自己的一个体系,而且完全没有能甩开绘画艺术的影响。

结 论

综上所述,写实性油画的造型语言与摄影技术的运用,无论是古典主义下的写实性绘画作品还是当代新写实油画,都是以绘画造型基础作为骨架来表达摄影的的精神内涵和特征,既通过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又使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得到释怀和真实写照,并融入到作品当中。造型语言与摄影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现实主义写实性绘画作品中的充分运用,真实的表现了写实性绘画作品的背景及其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因此写实性油画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一个崭新的开始。

关于摄影和绘画到底哪个更美,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绘画带了很多绘画者主观的思想,不同的画家笔下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而摄影讲究的是最真实的画面,摄影师用相机把最美、最真实的瞬间捕捉下来。所以摄影和绘画向来都是一对冤家,好的画作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而好的摄影作品也会让你感到震撼,只能说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不能说哪个就更好。

绘画的历史可是要比摄影早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绘画是人对于一些事物的描摹,这描摹不一定是和现实事物一样的,有些画家画出来的画作和现实中的非常的像,但是这类画作很多人看了之后只惊叹于绘画者画的像,没有其他的震撼之处。但是有些画家能够凭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技艺,将所画之物画活,明明是一幅画,看起来却比真的还真,像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就是如此。所以绘画夹杂了画家的主观思想之后,画作就被赋予了灵魂。

而摄像其实也是一门比较深奥的美学,有些人觉得画家很厉害,但是摄影家却没有什么灵魂。他们觉得摄影家只不过是用相机记录一些瞬间而已,并没有夹杂什么自我的情感,觉得摄影很简单。但其实摄影也是一门技术,你得找到好的取景地点,好的角度,好的光线……一张好的摄影作品背后还是有着很多摄影师的辛苦在里面的。所以摄影其实也挺困难的,摄影师的作品也融入了很多他们自己的情感。

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我本人都是非常喜欢的,他们都作为艺术的一个部分,我觉得是没有办法分出高下的,同一个领域,不同的人的造诣都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审美也不同,所以你没办法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完美的评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更喜欢哪一个就看你自己喽,如果非要让我选,我觉得我会选择绘画。

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都是属于摄影的范畴,是摄影的一个分科。

新闻摄影要求忠实于客观事实,真实的表达原貌,一般和新闻报道相结合出现。

艺术摄影则注重美感的表达,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特定的场景和人物进行夸张甚至虚拟的效果处理。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和随意性。

摄影和绘画的区别其实在于不同的材料和过程方法,相同的是最初的绘画和初期的摄影都是以记录为目的,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从而走向了多元化。绘画延伸出各种分科而摄影也不仅仅是照像这么单一,就像你所知道的有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一样。

但本质而言两者都是属于艺术,都可以传达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634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