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有什么特点

脊椎有什么特点,第1张

脊柱特点: 一柱撑天,三曲回旋,四个接头,三个力点,底座一盘,筋骨相连。

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是内脏的支持和保护器,是负重、运动、吸收震荡和平衡身体的主要结构。

  脊柱是由33个脊椎构成的,具有一定伸屈活动的支柱。成年人有5个骶椎,融合为骶骨;4个尾椎,形成尾骨,因此在人体中能运动的脊椎骨只有24个: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除第一、二颈椎的构造形状比较特殊外,其余各椎体都有共同相似点,都包括椎体、椎体附件、椎弓根、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

  脊柱由上而下逐渐增大,颈椎细小,腰椎粗大而坚固。脊柱有四个生理弧度: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和骶椎向后凸,弧形交界处最易发生骨折。

  从解剖功能来看,脊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部分。

  1 椎体和椎间盘

  椎体形如短柱状,上下两端平坦,它主要由松质骨构成,两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软骨板),这一部分的功能是负重,为躯干的支柱。椎间盘还具有吸收震荡的弹簧作用。

  2 神经弓与小关节突

  神经弓是椎弓根与椎板合抱融合而形成的弧形结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神经。在椎弓根与椎板融合处,有小关节突,与邻近椎体的上下关节突互相紧密结合形成小关节,它们的关节面方向不一致,在颈椎呈上下面接触,胸椎呈前后面接触,腰椎呈左右面接触,这种结构可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柱脱位。

  3 棘突与横突

  棘突起于椎板融合处向后下,有防止脊柱过伸的作用,棘突上有棘上韧带、棘突间韧带附着,有防止脊柱过屈的作用。横突起于椎弓根与椎板的融合处,并向外侧突出,其上有稳定脊柱的肌肉附着点。

  4 韧带

  主要有三条。前面为前纵韧带,后面有后纵韧带、黄韧带。

  这三条韧带从枕骨到骶骨纵贯全长,尤其是前纵韧带,异常坚固,可承受15公斤的拉力不致断裂,对防止脊柱过伸有重要作用。

  5 椎管

  椎弓根与椎体相互合抱串连一起,形成一椎形管腔叫椎管。椎管始于枕骨大孔,止于尾骨,其内有脊髓神经通过,椎管大小不一致,一般颈椎较宽,胸椎较窄,腰椎最宽。

  6 椎间孔

  两椎体之间,左右各形成一孔,即椎间孔,脊神经由此穿出。

  7 脊髓神经

  脊髓始于枕骨大孔下缘,止于第一腰椎下缘,以下为马尾神经,共31对脊神经,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胚胎期脊髓与椎管等长,三个月后由于脊柱生长快而脊髓生长慢,故到成人时,脊髓末端居于第一腰椎下缘,故第二腰椎以下发生骨折脱位时常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而第二腰椎以上则合并脊神经损伤。

  另外,脊髓有2个扩张部,即颈膨大,在颈3~7之间,腰膨大在胸10~腰1之间,腰膨大为膀胱自主排尿中枢。

胸椎位于脊柱胸段,共12个。

第1胸椎的椎体的横径较矢状径大二倍,第2胸椎以下椎体横径变小,矢状径增长。横突自上而下逐渐变短。第5至第8胸椎棘突最长。第1胸椎体侧有一个圆形上肋凹和半圆形下肋凹;第9、10胸椎椎体常只有一个上肋凹;第11、12胸椎椎体只有一个圆形的肋凹,横突短而无横突肋凹。

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这与负重有关。胸椎参与支持肋和构成胸廓的作用。胸椎有12个椎体承受压缩载荷,椎弓主要承受拉伸载荷,椎板短而宽呈迭瓦状,可防止胸椎过伸活动。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呈冠状位,因此允许胸椎有一定范围的轴向旋转活动,并对向前的移位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扩展资料

整个胸部脊柱略有后突,构成胸曲。各胸椎椎体呈长方形,有时也现双边影,双边影系左右两缘的分别显影。一般椎体之前缘较平直,有的人其中部稍凹陷,使其上、下两端略向前突。12块胸椎排列整齐正直或稍向右屈。

每个胸椎椎体都呈方形,上位椎体较小,向下体积逐渐加大。椎体上下两缘致密平坦,有时出现双影。双影是椎体前后缘分别显影的结果。胸脊神经,脊髓胸段发出的胸神经共12对,在同序胸椎下缘穿出,都有前支和后支。

胸椎的稳定性明显高于胸腰段等其他脊柱区域,这主要归功于胸廓环的存在。在前方由肋软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在后方则由肋骨头与相应椎体、椎间盘及横突形成关节。

参考资料:

_胸椎

颈椎一共有七个。从上往下,分别是寰椎,枢椎,第三颈椎,第四颈椎,第五颈椎,第六颈椎,第七颈椎。除了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颈椎被夹在另一个椎间盘中间,再加上第七颈椎和胸椎椎间盘之间,颈椎有六个椎间盘。除了1、2颈椎的结构外,颈、胸、腰椎的其他部分大致相似,由椎体、椎弓、突出物(包括横突、关节和脊柱)组成,如基本结构。椎体在前面,椎弓在后面,两个圆在一起形成脊椎孔。所有的椎孔都连接起来形成脊柱管,它支撑着脊髓。

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颈椎需要有一种巨大且敏感的活动,如向前弯曲、侧屈、左向右旋转,以及上述运动的结合。这都需要颈椎具有灵活性。

颈椎一共有七个。从上往下,分别是寰椎,枢椎,第三颈椎,第四颈椎,第五颈椎,第六颈椎,第七颈椎。

第一节的特征: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里面中部的齿状是与第二颈椎的关节。中段的前结节是双侧颈肌的附着。后弓很长,后面有一个结节,然后是凸起的结节,后面是腹直肌的附着。在后面的弓上,两边各有一个缺口,叫做脊椎动脉管。椎动脉沿横向穿孔,绕过侧块,穿过这条沟,穿过枕骨的大洞进入颅腔。在侧块的上端,有椭圆凹陷的关节面,枕部髁构成枕骨关节。侧块的下半部分有一个扁平的关节面。侧块的外侧有横向的过程,它可以是旋转运动的支点,它比其他颈椎的横向过程更长、更大。

第二节的特性:

第二个颈椎被称为枢椎。它类似于一般的颈椎,但位于椎体上部的称为齿状体,它可以被看作是地图集的椎体。牙根部的后方,横向韧带,但这条韧带更小,有一个关节表面和齿状图的前弓。第二颈椎位于前弓关节后部,与颈椎和椎间关节的位置不同。第二颈椎的椎板较厚,它的棘突比下一个大。脊柱的横突是小的,方向是向下的,只有一个明显的后结节。

第三节的特性:

支撑头部,协助脑部供血作用。在第三颈椎出现问题时候,人体会感觉到眩晕、头昏沉,同时会出现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粉刺、痘疹、湿疹、牙痛、张口不能­等各种症状。

第四节的特征:

这个是这样的,你要先找到第七颈椎,第七颈椎在你低头时脖后,最高隆起处,找到第七颈椎后再向上摸三个隆起就是第四颈椎。第四颈椎出现问题时候,人体会出现头昏、恶心、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第五节、六节的特征:

第五节、六节颈椎也是支撑头部,协助脑部供血作用。比较容易发病的是第四颈椎、第五颈椎和第六颈椎这三节颈椎,这三节颈椎都属于下颈椎,下颈椎在人抬头低头、扭转颈部的过程中承担着主要的运转作用,本身承受的压力就大,如果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话,压力过于集中,颈椎过于疲劳,四颈椎、第五颈椎和第六颈椎这三节颈椎劳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导致退行性改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重要前兆。

第七节的特性:

第七颈椎,除了它延伸到后方,很长,其余的结构和正常的颈椎是一样的。因为它的棘突很长,末端不是分叉的,它与颈部旋转有密切连接。当我们向下看时,我们会看到并触摸到颈部最突出的部分,第七颈椎,这是第七颈椎的生理特征。

颈椎病发生变化,或出现头晕、失眠、局部手臂麻木、头部和颈部肌肉僵硬,活动不灵活。应选择适当的、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是关键,中医医生认为,颈椎病是由于寒冷的引起,治疗颈椎病需要活血化淤,驱寒散湿,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去除医学疼痛,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平时照顾颈椎,建议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以有颈部理疗按摩和热敷,可以做颈部涂抹扶他林霜治疗,避免颈部状态失稳等。

人类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支持和保护功能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cm处,相当于髋关节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头颅,胸部与肋骨结成胸廓。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脊柱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具有很大的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人在立正姿势时,通过身体所引的垂直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处通过椎体,经胸椎之前下降,再于胸腰结合部越过椎体,经腰椎后方并穿过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经骶骨前方、骶髂关节而传至下肢。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脊柱背侧主要为肌肉,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发动和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背阔肌、下后锯肌,深层包括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间接作用于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侧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你好,椎体成形术的特点如下:① 经皮穿刺无需开放手术,创伤小,将穿刺针插入椎体即可;②安全性高,我科每年约开展200例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无其余严重并发症发生;③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即刻或几天内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并且疗效可长期维持。椎体成形术对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导致的腰背痛,疗效显著,能够尽早恢复老年人活动能力,一般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因此,我们认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由于上述的一些特点,它尤其适合于内科并发症多、不宜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经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双侧髂前上棘(即身体两侧皮带下方的2个突出骨头)连线与脊柱的交界处就是腰5骶1,往上2个椎间盘就是腰4-5。

腰椎一共有5个,每一个椎体基本上都由椎体、椎弓及从椎弓上发出的突起(包括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等)组成。

第1~第3腰椎的横突逐渐增长,以第3腰椎最长,第4、5腰椎的则逐渐变短。第5腰椎椎体特别大,椎体前面特别高,当第5腰椎与骶骨相接时,构成向前凸的岬。

扩展资料

腰椎骨、骶骨和两侧的髂骨共同构成了人体腰部的骨骼,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腰椎,它上接胸椎,下连骶椎,共同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线,成为人体的支柱。同时,腰椎还肩负着支持骻部和下肢的重任,对身体有缓震、运动、平衡的作用。

椎间盘和后关节是人体脊柱运动的基础,之中的任何部分受损,都可以导致疼痛症状的出现。所谓椎间盘,就是腰椎每两个椎体之间夹有的那层与椎体紧密结合的纤维软骨垫,它连接着椎体和前、后纵韧带,在脊柱中起着缓冲垫的作用。

除了椎间盘之外,还有两个后关节突关节联系着相邻的两个腰椎。此外,脊柱的每个椎骨之间都有很多韧带相联系。

腰可以说是人体活动的重要枢纽,但它周围没有其他骨骼的保护,只有腰椎本身及其周围附属的软组织,所以这个部位的关节比全身任何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和负荷都要大,同时关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肌肉的参与,因此,稳定、保护腰椎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归于腰部的软组织。

--腰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5698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4
下一篇2023-09-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