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通膀胱经呢?

怎么打通膀胱经呢?,第1张

膀胱经能防止疾病入侵,能把人体的毒素排出去,所以膀胱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膀胱经的通畅很重要,那膀胱经上的穴位最多,有67个,而且,膀胱经的主要部分都在人体的后部――后背和腿后侧。古人把膀胱经比喻成人身体的藩篱,说它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而风寒之邪通常从后背侵入人体,膀胱经就是人体在后背的一个大栅栏,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时,膀胱经又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刺激膀胱经,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我们一定要打通膀胱经,所谓打通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谁给膀胱经供给能量呢,主要是靠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只是个通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毒的功能,所以您加强了膀胱经的需求,也就激发了肾脏的供应潜能。那其实很简单,方法很多,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臀法(如果膀胱经不通,敲臀就会很痛)都可以用,还可用掌根从颈椎一直揉到尾骨,肉太厚的话也可用肘来揉。要注意,膀胱经在腿上的部分也很重要,同样可以刮痧、拔罐、点揉、敲打,甚至用手大把攥,只要能充分刺激它就行。还可两腿绷直,俯腰两手摸地,向后仰身弯腰以及仰卧起坐,还有许多瑜伽上的动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那就全可采用。

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起于眼部睛明穴,止于足背小趾外侧端,人体五脏六腑穴位均在其筋络上,可见其重要性。如果人体的此条经络因受外邪或外力造成淤阻,或人体于某种内外科疾病时,慢慢的此条经络就会出现筋缩现象,这时我们利用膀胱经松筋凳使人体自身能掌握的能使膀胱经松解、放松、拉长的体位和一定的力量就能得到松筋的目的,使淤堵、结节、萎缩的膀胱经变畅通起来,这个过程稍微比较长一点,就是贵在要坚持,但是可以从根本上去消除膀胱经所带来的一些痛症和病症,前期拉的话会有点痛,慢慢的筋拉开了就会轻松很多了。

1 膀胱经的作用和淤堵后的后果 膀胱经的作用

膀胱经最大的作用就是排毒,人体排毒一般是通过排尿、排便、排汗等方面进行,而膀胱经有排尿、排汗两个排毒通道,因此能发挥“下水道”般的作用,可以将身体多余的水分以及毒素通过膀胱经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体内毒素的堆积。

膀胱经淤堵后的后果

膀胱经整条经络几乎贯通全身,因此对于经络所经过的头、项、目、背、腰、下肢部位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以及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都有重要关联,如果膀胱经淤堵不通,那么淤堵后果一般会反映在上述膀胱经经过处。

2 膀胱经不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膀胱经出现堵塞不通,首先考虑膀胱经是因血滞、血瘀的情况引起堵塞,这类原因可能是受外伤引起。其次考虑膀胱结石,结石堵在膀胱口引起膀胱经堵塞,或者膀胱肿瘤体积过大造成膀胱堵塞。

此外还可考虑因人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侵袭,机体出现感冒、发热、风湿病导致膀胱经堵塞,若是出现膀胱经堵塞,为了避免病情加重导致肾脏疾病或者尿路疾病的发生,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3 膀胱经堵塞有什么办法

针灸按摩。

如果膀胱经经络所经过的地方有堵塞不通的情况,通过针灸按摩来改善疏通是比较理想的方式,针灸和按摩产生的刺激能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从而较快缓解堵塞引起的疼痛、发胀等不适感。除了针灸按摩外,拔罐、推拿等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4 膀胱经什么时候疏通最好

下午3-5点较合适。

中医将认为一天的十二时辰对应着人体的十二经络,在各个时辰里有相应的经络当令,在下午3-5点时是膀胱经当令,这时膀胱经气血最旺,通过对经络上穴位进行刺激按摩,会比其它时间段所带来的效果要好一些。

症状一: 膀胱经不通的症状是小便很少,但次数又较多,可能是气滞血瘀痰凝经脉。

症状二:膀胱经不通畅会出现小便少时人就有点肿,头经常疼,颈椎那边也很酸,就连喉咙那也好像堵塞了一样,人整天就昏昏沉沉一点力都没有。肾阳虚所致,膀胱借肾脏的阳气来温运水液,阳气虚则不能气化水液,故每次小便少,甚至出现水肿。

症状三:可能是肾阳虚所致,膀胱借肾脏的阳气来温运水液,阳气虚则不能气化水液,故每次小便少,甚至出现水肿。治疗可服用金匮肾气丸。

1 膀胱经不通的症状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通过剌激膀胱经,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不通,那么依据《黄帝内经》上的说法是,如果膀胱经有问题的人会发冷,穿厚衣服也觉得寒冷,而且流鼻涕,头痛,项背疼痛僵硬;眼珠疼痛得好像要掉出来,颈项好像被人拉拔一样难受,腰疼痛得好像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小腿肚也疼得像撕裂一样,股关节屈伸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发作了;而膀胱经所经过的部位都会疼痛。

2 膀胱经在哪里

膀胱经在人体身上一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其具体穴位如下: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3 自己怎么打通膀胱经

打通膀胱经的方法有:捏脊法、刮痧法、拔罐法、敲打法、按摩、针灸、艾灸、拉伸等方法,但一般若是自己疏通的话,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实用:

1、敲打法

可用手握成空心拳状,轻轻敲打在上肢、臀部以及下肢的膀胱经穴位位置,类似于敲肝经、胆经的方法,力度不宜过大,时间在5分钟为宜,以免伤及身体。

2、拉伸法

拉伸身体的某些部位,不仅可以运动后的缓解酸痛,还能刺激到膀胱经,如:

(1)先以坐姿,伸直双腿,吸气双手高举头顶,呼气,双手臂带动上半身向前向下,手可以碰触到脚趾,保持5个呼吸,然后吸气双手带动上半身向上还原,可重复做。

(2)摇篮式,先身体平躺,弯曲双腿,双手抱住小腿,前后摇摆。

还有许多瑜伽上的动作,只要能刺激腰椎以及大腿后侧的膀胱经的拉伸动作几乎都有一定的作用。

3、双掌擦颈

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后颈部,以双手掌根提捏或摩擦颈肌至发热为度,颈部是膀胱经的上部枢纽,通畅这里不仅可以疏通气血,清除头部和面部的毒素,防治头痛、颈椎病、头昏眼花、视力下降等问题,还能增强记忆力,使人头脑变轻松。

4 膀胱经什么时候打通最好

15—17点。

根据中医二十小时经络运行当令时间来看,膀胱经在下午3—5点的时候当令,此时按摩或拔罐等方法刺激膀胱经,可更好的疏通经络,排出毒素,气血通畅。注意刺激膀胱经后要多喝水,加速尿的排泄,避免空腹或过饱的状态下刺激膀胱经,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1 膀胱经在哪里

膀胱经在身体的两侧,一侧有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为睛明穴,末穴至阴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2 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

3 膀胱经穴位分布位置及功效

1、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2、攒竹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3、眉冲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4、曲差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主治: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5、五处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6、承光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7、通天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8、络却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9、玉枕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10、天柱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11、大杼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11、风门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13、肺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14、厥阴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心痛,胸闷,呕吐。

15、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

16、督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17、膈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18、肝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19、胆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20、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21、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22、三焦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23、肾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4、气海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25、大肠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26、关元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

27、小肠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28、膀胱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29、中膂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主治: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30、白环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主治: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31、上髎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萎,腰痛。

32、次髎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33、中髎

定位: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34、下髎定位:在骶部,当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35、会阳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主治: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36、承扶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37、殷门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38、浮郄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39、委阳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40、委中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41、附分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42、魄户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43、膏肓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44、神堂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45、譩譆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46、膈关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47、魂门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48、阳纲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49、意舍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50、胃仓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51、肓门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52、志室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遗精,阳萎,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53、胞肓

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54、秩边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55、合阳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56、承筋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主治: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57、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58、飞扬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59、跗阳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60、昆仑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61、仆参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62、申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

63、金门

定位: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主治:头痛,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64、京骨

定位: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65、束骨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66、足通谷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67、至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4 女性膀胱经不通的危害

膀胱经是身体中最大的一条排毒通道,它起到排除毒素、美容养生的作用,如果女性膀胱经不通可有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等症状,建议平时有条件可拔罐、艾灸、按摩、针灸、敲击以上膀胱经位置,打通膀胱经,让气血舒畅,身体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6229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