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第1张

问题一:美国文学中属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有哪些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曼、霍桑、华盛顿・欧文等

人物及代表作

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纽约外史》《见闻札记》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论自然》《论自助》《论美国学者》

纳撒尼尔・霍桑:《红字》《小伙子布朗》

华尔特・惠特曼:《草叶集》《听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

赫尔曼・麦尔维尔:《玛地》《雷得本》《白外衣》,后期作品《皮埃尔》《骗子的化装表演》《比利伯德》

爱伦坡: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问题二:美国浪漫主义的代表 人物 代表作 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 《纽约外史》《见闻札记》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 《论自然》《论自助》《论美国学者》 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小伙子布朗》 华尔特・惠特曼 《草叶集》《听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 赫尔曼・麦尔维尔 《玛地》《雷得本》《白外衣》,后期作品《皮埃尔》《骗子的化装表演》《比利伯德》 爱伦坡 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问题三:美国浪漫主义的介绍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是指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这一段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注重艺术效果。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曼、霍桑、华盛顿・欧文等

问题四:美国浪漫主义的影响 外国的,尤其是英国的文学大师对美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作家由于秉承了与英国一样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同英国一样的浪漫主义风格。欧文 (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弗伦诺(Freneau)和布雷恩特(Bryant)一一反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思潮, 开创了较新的小说和诗歌形式。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美国作家特别注意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作品中的主人公富有敏感激动的特质。注重表现个人和普通人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强烈倾向,几乎成了美国的信仰。富雷诺、布雷思特和库柏等人的作品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富雷诺在帝国的废墟主题中对过去情景的描写绘声绘色,布雷恩特对北美五大湖区的史前印第安人描述引人入胜,欧文对哈德逊河传说的巧加利用炉火纯青,库柏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入细致。总的来说,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上接英国文学传统,下开美国文学之风。虽然美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但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表现的却是富有美国色彩的浪漫主义思想。西部开拓就是一个说明美国作家表现自己国家的恰好的例子。他们大量描述了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原始的森林、广袤的平原、无际的草原、沧茫的大海、不一而足。这些自然景物成为人们品格的象征,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离开尘世,心向自然的传统。这些传统在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梭罗的《沃尔顿》 (Walden)以及后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表现。随着美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在小说、诗歌中美国人物都越来越明显地操本地方言,作品多表现农民、穷人、儿童以及没有文化的人,还有那些虽然没文化但心地高尚的红种人和白种人。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迹。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比起欧洲文学, 美国文学的道德倾向十分浓厚。在霍桑(Hawthorne)、梅尔维尔(Melville)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中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的先验主义俱乐部。本来,这个超验主义只是对新英格兰人提出来的。它是针对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的冷淡古板的理性主义而提的。而后来逐渐影响到全国,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学界人士当中影响颇大。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son)和梭罗(Henry Davd Thoreau),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爱默生曾说: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作家,著名的有富雷诺(Philip Freneau〉、布雷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郎费罗 (Henry Wads worth longfellow)、娄威尔(James Rassel Lowell)、惠特 (John Greenleaf whitter〉、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诗歌。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有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

问题五: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要素是怎样在作品中起作用的 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内,由于人们受经济和社会变革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潮流,也是人们心理结构的体现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文学传统的影响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及思想解放相结合的产物: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形成时期的外在影响因素,尤其是欧洲政治哲学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政治哲学基础;美国超验主义作为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之后的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则催生了美国本土的哲学,成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内在因素内因与外因合力,使浪漫主义文学在美国落地开花,并于19世纪上半叶创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辉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对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问题六:浪漫主义可以分为哪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 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 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英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决定了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人,他们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个性解放、艺术>>

李斯特被誉为“钢琴之王”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弘毅大师,通常被称为李叔同,是一个浪漫的天才。年轻时入了名门,后半生做了空门和尚。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他戏剧性的人生轨迹被世人奉为传奇。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最奇怪的人,也是留下来的最独立的人。”

张爱玲:“不要以为我是一个骄傲的人。我从未去过那里。至少在弘毅法师庙的墙外,我是如此的卑微。”

弘毅大师李叔同是中国百年文化发展史上公认的通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第一个把西方的油画、钢琴、戏剧介绍到中国,并以擅长书法、作诗、学丹青、达音律、精石、表演艺术而闻名。

1918年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找遍了杭州所有的寺庙,终于在一个叫虎豹的寺庙找到了她出家的丈夫。38岁,在西湖对面的浙江第一师范当老师。他最近辞去了教师的工作,离开了学校,成为了一名僧侣。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遇到了他的妻子。从那以后,他经历了许多次重逢和分离,但这一次是最后的告别。她的丈夫决定离开这个繁华的世界,皈依佛教。

几个人在月寺前的湖心斋吃了一顿相对安静的素餐。丈夫把手表送给妻子作为告别纪念品,并安慰她说,你技术很好,回到日本不会失业的。岸上的人们看着渐渐远去的船,不禁潸然泪下。船上的人没有回头看一眼。

这是1957年3月7日《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我也想谈谈李叔同老师》。作者黄炎培老师是童叔叔的老朋友,现代教育家。他写了一个场景,他看到他的朋友和妻子说再见。

五年前,李叔同写了一首诗《永别了》。歌词很有意境,令人钦佩。但没想到这些话在五年后还是先知性的,是李叔同离开妻子和朋友最合适的注脚。他现在是弘毅大师。

永别了。

亭外,古道旁,绿草如茵。

晚风吹柳笛,斜阳落山外。

天之限,地之角,挚友散。

一瓶不干净的酒会使它变得最好。今晚不要去梦寒。

亭外,古道旁,绿草如茵。

晚风吹柳笛,斜阳落山外。

这位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艺术大师,正等着从他的脚下走出来。年轻时在杭州虎豹寺默默出家。那一年,他破门而入的决定震惊了中国整个知识界。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三岔口附近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生于年,他父亲的第五个妃子,王,有一个独特的绰号和学名。

成家后,李叔同与母亲、妻子和孩子定居上海。凭借诗歌和书籍的天赋,李叔同戴着他那顶虚弱的皇冠,很快成为了海滩上的名人。他浪漫不羁,与艺妓昆凌关系密切。他被称为“天涯五友”。

多年以后,回首那段浪漫的岁月,李叔同写下了这两句话:“二十条风雨飘摇,终究是空谈。”这两句话写于1905年,这是李叔同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独自生活在上海的母亲的去世对李叔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李叔同下定决心,决定去日本学习。作为第一批艺术专业的留学生,李叔同在东京上野的东京艺术学校学习了六年。

后来,李叔同创造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许多第一。他第一次把西洋画介绍到中国,第一次用五线谱教音乐,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剧社。1907年2月,为了缓解徐淮水灾,李叔同和剧社的学生们计划举行一次慈善演出。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上演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李叔同在《茶花女》中扮演主角,最终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

由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李叔同被邀请到浙江第一师范当音乐艺术老师。李叔同换上了留学生服、长袍、马褂和布鞋。她既严肃又单纯,完全像个教育家。

李叔同的性格非常非常特别。当夏丐尊因为宿舍被盗而问他怎么办时,建议他用自杀来影响学生,应该说是极端的极端。当然,夏丐尊没有这样做。上课的时候,他会很认真的给学生鞠躬。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他会让他们留下来,也就是用很低的声音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吐槽。然后,当他讲完后,他会再次向学生鞠躬。你现在可以走了。那么他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这完全是证明。作为老师,他以人格为背景,就像佛菩萨有“余辉”一样。

在李叔同的主持下,学校的艺术教育氛围非常浓厚,他开创了中国人体模特的艺术教学。

教师李叔同以其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从民国初年到民国二十年,中国南方几乎所有的音乐家都是由李叔同支付报酬的,无论是他的学生还是他的学生。

1918年农历7月13日,李叔同最后一次以世俗中人的身份走在通往学校大门的林荫大道上。他离开了这里,结束了世俗生活,逃入佛门,以佛门之名奏天籁之音,称之为弘毅。李老师突然出家,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对于出家,李叔同没有给出正面的解释。在叔叔的密友和他的日本妻子看来,这种变化有点“不可预测”。在不同的意见中,丰子恺的解释比较中肯。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有些人在生活中是认真的。满足“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是不够的,还要探索现实生活。

弘毅结束了苦行僧的生活。他选择了佛教最严格的戒律,——南山佛法,700多年前失传,刻苦修行。

20世纪,在中国佛教界,四大宗师的名字一起闪耀。分别是虚云、弘毅、太虚、英光。弘毅法师最终成为南山佛法的第十一个法师。李叔同是个非常正派的人,像个全能演员。他看起来像老学生,看起来像小众,看起来像大脸,这一切都源于他性格的一大特点,“认真”。

1942年10月13日,他写下“悲喜”二字,成为遗言。随便写在一张用过的纸上,小而简单,没有雕刻。“悲喜”和“见经”旁边还有三个略小的字。

三天后,弘毅法师沐浴更衣,诵经时保持吉祥的卧姿,留下了五百多件舍利子。

弘毅法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63年的飞天,39年的世俗,24年的佛学,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极其华丽而又平淡的典型人物。赵朴初老师对他的评价是:

的深悲早现,

胜利者可能最终成为一名苦行僧,

世人眼中的无尽宝藏,

满月照耀着天空的中心。

籍里柯(1791年—1824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省鲁昂城的一个中等资产阶级之家。1808年,刚刚17岁的籍里柯就离开家乡到了欧洲的美术中心巴黎。他先在卡尔·维尔诺的画室学习,两年之后又转到比埃尔·拉尔西斯·凯拉的画室学习。在这个画室里,籍里柯与比他小七岁的德拉克罗瓦同学。凯拉画室里因出了这两个浪漫主义美术大师而名留世界美术史。籍里柯和德拉克罗瓦同在这个画室内接受的古典主义的训练。但他们却都成了浪漫主义的大师,与他们老师的教导背道而驰。结束了在凯拉画室的学业以后,籍里柯开始了独自的创作生涯。

1812年,年仅21岁的籍里柯第一次在沙龙展出了作品《近卫骑兵队的军官》。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急驰奔腾的马上坐着全身戎装,手持圆月刀的英俊军官,整个构图以马的动态构成大胆的对角线,军官的回身转首则形成了运动着的画面中心。大胆的色块、阔大的笔触和激越的动态,体现了这位青年艺术家大胆的革新精神。

1814年,他又创作了著名的代表作《负伤的胸甲兵》。在这幅作品中,他成功地利用了人和马之间那种悲剧性的激情,突出地表现了战场的气氛,显得十分动人,从而基本形成了籍里柯的浪漫主义风格。

1816年9—10月,籍里柯奔赴意大利,深入研究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并决心效法他的风格,人们把他叫做“法国的米开朗基罗”。

《梅杜萨之筏》籍里柯法国1818—1819年间,籍里柯创作了他的不朽名作《梅杜萨之筏》,1819年在沙龙展出时。引起巨大轰动,争论异常激烈。这一作品一贯被认为是向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公开挑战,和浪漫主义美术的突破口。

《梅杜萨之筏》的题材来自当时的现实生活。1816年夏天,法国的巡洋舰“梅杜萨号”开向美国申尼卡,由于法国政府的过失,在靠非洲海岸的阿里贡碰上了暗礁,因此而覆没。这是外行的贵族船长肖马雷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而且自己首先逃生,扔下140多个船员不管,仅靠一木筏,在海上漂了13天,最后只有15人生还。而法国统治阶级,为了保全船长,严禁声张。在人民有冤难伸的情况下,当年仅26岁的籍里柯得知后,以极大的勇气创作了这幅巨作,震动了整个法国。

在这幅作品中,籍里柯突破了古典主义水平的垂直线的构图,采用金字塔形构图,画面上突出两个形成对抗的三角形——即人群是向前倾的三角形,桅帆是向后倒的三角形,造成一种紧张感。上升的金宇塔形的一组人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热情激动的人们的复杂感情,都集中在作为金字塔形顶点的红巾上。画家在这幅画中,一反古典主义中柔和均匀的光线为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得人物的形体突出,肌肉隆起,再加之众多人物的排列,黑白交错而构成有力的节奏,增强了起伏动荡的效果,使画面有一种紧张和恐怖气氛。在这一画中,构图,光线、色彩、人的动态表情,都表现了画家丰富的想像力。画家通过这幅作品,通过它的触目惊心的悲剧画面揭露了当时波旁王朝的腐败和堕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梅杜萨之筏》作为一幅不朽的艺术作品,它的特色是瞬间情节选取的成功,充满整个画面的悲剧性力量,宏大的构图,感人的人物形象,以及森严沉郁的色调和光影的强烈对比。

1820年,籍里柯到了英国,从康斯太勃尔和波宁顿等英国画家的作品中获益匪浅,他可以说是第一个受英国绘画影响的法国画家。1822年回到巴黎,创作了像《奴隶市场》和《希腊起义的一个场面》等涉及社会重大题材的画稿。1824年1月,年仅33岁的伟大艺术家不幸因坠马而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22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