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浪漫主义色彩,第1张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 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2、《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并非作品的主旨,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

 3、庄周宁可贫穷,也不愿去做官,认为那会丧失本性和自由。庄周又不主张遁入山林,主张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超脱的境界。他鄙视名利,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及其差别都没有意义。

 以上三点都可以看出,庄子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同之处:他们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时代;同样接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都崇尚人格美的倾向;

 不同之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善于自我安顿,他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庄子是消极的浪漫主义风格;

 而屈原身出贵族,他的作品始终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屈原是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

《逍遥游》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吸收神话的创作精神,其中大量采用并虚构的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都是通过这些故事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 《庄子》散文善用譬喻  战国时代的文章一般都有这个特点,而《庄子》则几乎任何情况、任何事物都用譬喻。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活,这在先秦散文中也是最突出的。 《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寓言的性质本来就用作譬喻的。如《逍遥游》将要论证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先从大鹏说起,认为那么大的鸟,要想从北海飞向南海,非借大风之力不可,所以没有绝对自由。 然后说到蜩与学鸠等等,并通过“小之笑大”,说明鲲鹏、蜩与学鸠所游虽有不同,但不能“无待”则是一样的。 下文又从自然界讲到人类社会。从庸人的追求名位,到宋荣子的“不累于俗”,列子的“御风而行”,也是都有所待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最后才说出自己的“逍遥游”的境界:“若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全篇主旨到此才显露,从开篇的鲲鹏展翅说起,一系列的事物都是比喻,都是为了衬托游于无穷的至人神人而已。  《庄子》散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中多用韵,声调铿锵,节奏和谐。 总之,《庄子》一书,特别是内篇,有时象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象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先秦的理论文中,即在后世的古典散文中亦罕有伦比。

同意楼上,庄子和屈原两位都富浪漫主义。庄子为哲学家、散文家,持有遁世思想,知北游,逍遥游等文章极富想象力;屈原为诗人、散文家,思想为积极入世,但不能,因此而悲愤写下很多楚辞诗歌如九歌,天问等。二者的文章被后世合称“庄骚”,清朝时期为金圣叹所推崇,列入六大才子书。

《浪漫洒脱的庄子与《庄子》·至乐无乐》注释|译文

至①乐无乐,至誉无誉②。(《庄子·至乐》)

注释 ①至:最。②誉:名誉。

译文 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评说 这个语句,从形式上看包含着矛盾。“最快乐”怎么又是“不快乐”“最大的名誉”怎么又是“没有名誉”呢但是这种极端矛盾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下确又有同一性,可以联结在一个判断之中。“至乐”与“不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比如乐极生悲;“至誉”与“无誉”换一个角度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比如物极必反,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名誉,其实就是最大的不名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22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