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能帮我找到关于哲学家斯诺莎宾的传记,这对我非常重要,拜托了!

请问谁能帮我找到关于哲学家斯诺莎宾的传记,这对我非常重要,拜托了!,第1张

  你说的是斯宾诺莎

  个人生平
  (Baruch Spinoza ,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荷兰哲学家。后改名为贝内迪特·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他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从西班牙逃往荷兰的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母亲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生,生活颇为宽裕,斯宾诺莎也因此得以进入当地的犹太神学校,学习希伯来文、犹太法典以及中世纪的犹太哲学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语的训练,而正是凭借着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尔等人的著作。他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1656年因反对犹太教教义而被开除教籍。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1670年移居海牙,斯宾诺莎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不过斯宾诺莎婉拒。他在45岁时就去世。

  哲学思想
  哲学上,斯宾诺莎是一名一元论者或泛神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他的这个结论是基于一组定义和公理,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斯宾诺莎的上帝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了精神世界。他认为人的智慧是上帝智慧的组成部分。斯宾诺莎还认为上帝是每件事的“内在因”,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只有上帝是拥有完全自由的,而人虽可以试图去除外在的束缚,却永远无法获得自由意志。如果我们能够将事情看作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愈容易与上帝合为一体。因此,斯宾诺莎提出我们应该“在永恒的相下”(sub specie aeternitatis)看事情。
  斯宾诺莎提出以实体、属性与样式为中心的自音论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观点,并披上泛神论的外衣,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强调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主张“必然性的认识”就是自由。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只有通过理性的直觉与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是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伦理学上,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制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斯宾诺莎还主张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对于死亡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他的一生也彻底地实践了这句格言,对死亡一直十分平静面对。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对之后17世纪的科学运动的意义在于其决定论的解释,为此后的科学一体化提供了蓝图。他对后来的哲学家,例如谢林、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都有过影响。

  主要著作

  斯宾诺莎的著作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几何伦理学》(Ethica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简称《伦理学》),该著作一直到斯宾诺莎死后才得以发表。该书是以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方式来书写的,一开始就给出一组公理以及各种公式,从中产生命题、证明、推论以及解释。他的其他重要的作品包括了《神学政治论》(TractatusTheologico-Politicus)、《政治论》(Tracta Atus Politicus')、《哲学原理》、《理智改进论》等。《神学政治论》的主题是圣经批评与政治理论,而后者则只谈政治理论。

  纪念文章

  附:《西方思想巨人(一):斯宾诺莎》
  作者:佚名
  在纪念他两百周年忌日的时候,人们开始募捐为他建一尊全身像,捐款来自世界各地受过教育的人。从来没有哪一座纪念碑是建造在如此宽广的爱的底座上!
  在西班牙的摩尔人被斐迪南地于1492年占领格林纳达后,离开伊比例亚半岛,西班牙实行驱赶异教徒地政策,在西班牙地犹太人又开始了一次从圣殿被毁以来的民族大迁徙。这些人在宽宏大量的荷兰找到了居所。这些人中有一个来自葡萄牙的家庭,主人叫 埃· 斯宾诺莎 。
  1598年,犹太人在阿姆斯特丹建起了第一个犹太教堂。75年后,他们又建立了欧洲最宏伟的教堂。当时他们的基督教邻居还在帮助他们。 乌列阿科斯塔 ,一个满腔热情的小伙子,受文艺复兴时期怀疑一切的影响,写了一篇论文,猛烈攻击来世的信仰。这并不一定违背了古老的犹太教义,但犹太教会却强迫他当中否定自己的观点,以免引起当地基督教会的反感。悔过的方式是要求这位高傲的年轻人横卧在犹太教堂门口,让集会的教众依次从他身上跨过。 乌列回家写了封谴责他的迫害者的遗书,然后举枪自杀了。
  这件事发生在1640年,当时 巴鲁克·斯宾诺莎 ―――-近代“最伟大的犹太人”和最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个八岁的儿童,也是犹太教众当中惹人喜爱的学生。
  巴鲁克·斯宾诺莎的父亲是经营有道的商人,但 巴鲁克·斯宾诺莎喜欢在犹太教堂里度过他的时光,学习本民族的宗教和历史。长者们一致认为他是新的士师:弥赛亚!
  摩西的上帝和宇宙同一的观念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克雷斯卡斯也相信,物质的宇宙就是上帝的形体。阿维罗伊认为永恒不具有人格。斯宾诺莎读书越多,想的越多,他单纯的确信就变成了越来越多的疑惑。
  他的好奇心促使他去阅读基督教的思想家们关于上地和人类命运的著作。他开始跟一名叫凡·丹·恩德 的荷兰学者学习拉丁文。他的新老师有个美丽的女儿,他从拉丁文那里夺走了斯宾诺莎的感情;在这么漂亮女子的诱惑下,现在的大学生也会不为艰难地学习拉丁文。但是这位妙龄女郎爱钱财甚于爱情。当另一位求婚者带着昂贵的礼物到来时,她便对斯宾诺莎失去了兴趣。毫无疑问,斯宾诺莎就在那一刻成了哲学家。
  当时,哲学上的“三百年战争”已经开始,笛卡尔、莱布尼茨、休谟、康德先后加入,这场战争既促进又践踏了近代哲学。笛卡尔认为,在上帝给了最初的推动后,天文地理以及所有的非精神进程,都可以用一种最初以分散形式(犹如拉普拉斯和康德的“星云假说”)存在的均质实体来解释;并且,各种生物的运动,都是一种机械运动。整个世界,以及每个躯体都是一部机器。但是,在世界之外还有上帝,躯体里还有灵魂。

  笛卡尔停在了这里;斯宾诺莎满怀渴望的向前走去。
  1656年,他被指控又异端言论而被召唤到犹太教会的长老们面前。长老们许诺给他提供500英镑的年金,要他保证起码在外表上忠诚于他的教会和宗教。他拒绝了这个条件,1656年7月27日他被按照希伯来仪式中的一整套阴森的程序开除了教籍。
  斯宾诺莎平静的接受了现实,他的父亲催促他离开家庭,他的姐姐想从他的手里骗走那点少的可怜的继承权。一些急切表现自己虔诚的教徒企图杀死他。他搬到了阿姆斯特丹外奥特德克鲁的一个幽暗的阁楼,起初他在范·登·恩德的学校里教书谋生。后来改行打磨光学镜片。5年后他搬到莱顿附近的莱茵斯堡,现在那条街以哲学家的名字命名。他在那过着简朴的生活,一刻不停的进行思考。有多次在房间一呆就是两三天,不见任何人。
  在莱茵斯堡的5年间,斯宾诺莎写出了《知性改进论》、《用几何方法证明的伦理学》。在他死后十年《伦理学》才得以面世。同时还有他的《政治论》和《论虹》。
  斯宾诺莎生前发表的只有《笛卡尔哲学原理》和《神学政治伦》,刚一问世就被列为禁书,但是人们把它伪装成医学书和历史故事。有很多人写出长篇巨著来批驳他, 克来诺斯还提到过一本批驳他的书,说是“永不磨灭的无价之宝”―――但是现在就剩下这句评语。
  巴鲁克· 斯宾诺莎一直受到公开的指责和收到大捆的批评信。但是也有好消息:惠更斯、莱布尼茨、奥顿博格、谢恩豪斯这些知识界的精英向他表示敬意,一个富商坚持把财产遗赠给他,法皇路易十四要送给他一笔年金,荷兰的执政官给他一笔50磅的年金。
  在1665年在新朋友的要求下,巴鲁克·斯宾诺莎搬到了海牙附近的沃尔堡。他跟荷兰的首席执政官德·维特结下了深厚德友谊。1672年法国入侵,法军统帅孔代亲王邀请斯宾诺莎到他的军帐里做客,斯宾诺莎认为到敌人的营帐里没什么了不起,回来后单纯的哲学家被认为是卖国贼。看来卖国贼是很容易当的。
  1677年 巴鲁克·斯宾诺莎去世,那年44岁。很多人哀悼他的去世,就像精英敬佩他的智慧,朴实的民众喜欢他的温和。哲学家和政府官员加入送葬的人群,不同信仰的人聚集到这个异教徒的墓旁,这个叛国贼得到了安宁。

  尼采说:最后一个基督徒已在十字架上死去了!可他忘记了斯宾诺莎!

  呵呵,没关系,希望也能帮到你。

  我记得英国人罗斯曾经写过他的传记,名字就叫做《斯宾诺莎》,你可以去找找纸质书。网上这种书不太会有,因为太专业,不符合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2184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