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口密度怎么样,第1张

人口:约2312万人

人口密度:113人/km2

灵台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古即有先民生息,商周之际建立古密须国、密国,史有文王伐密筑灵台的记载。灵台因此得名,有上千年的历史。灵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晋代名医皇甫谧,曾开中国针灸医学的先河,以医学宝典《针灸甲乙经》而蜚声古今中外,唐代名臣牛弘、博学多闻、贯通古今,官居吏部尚书。名相牛僧孺,为官清正,著作等身,其《玄怪录》在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自然地理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地处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年平均气温86℃,最高气温358℃,最低气温-232℃。年平均降水量6544mm,降雨分布不均匀,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4℃,全年无霜期159天。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东南与陕西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县毗邻。

政区概况

全县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中台镇、邵寨镇、独店镇、什字镇、朝那镇、新开乡、西屯乡、上良乡、梁原乡、龙门乡、星火乡、百里乡、蒲窝乡;国营万宝川农场。2个居委会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户数61825户,总人口23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30人;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67%,少数民族有回、藏、满、苗、蒙古族等占33%。

历史沿革

灵台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就先后建有密须国、密国。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东汉后期设三水县。东晋南北朝,曾先后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隋大业元年(公元六○五年),分鹑觚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距今一千三百七十多年。同年西部始置良原县,鹑觚、良原、朝那三县均属安定郡。隋大业二年废灵台、阴密入鹑觚,唐武德元年复置灵台县,属麟州,贞观元年废麟州,省灵台入麟游,天宝元年改鹑觚及析麟游为灵台县。元至七年,省灵台入泾川,十一年复置,以良原县省入。清康熙六年分陕西置甘肃省,灵台县遂入甘肃。民国元年灵台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灵台县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原泾原道划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灵台县属之。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灵台县全境解放,成立灵台县人民政府。一九五八年十月撤销灵台县并入泾川县。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恢复灵台县至今。

优势资源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条件看,主要有五大优势:一是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县内土地面积大,特别是可供投资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加之山、川、塬兼有的地貌特点,独特的纬度、海拔和气候,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我们大规模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自然条件。二是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县域内物种丰富,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土特产尤为著名,“中华甲鱼”、“牛心杏”等地方特产和冬花、甘草等中药材远近闻名。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草畜、林果、药材三大主柱产业。三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我县历史悠久,境内文化遗址遍布,人文景观荟萃,是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四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县农村现有63670多名劳动力,大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较强,为今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五是丰富煤炭、油气资源。已初步探明,南部山区煤炭储量在10亿吨以上,油气资源正在勘探之中。

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268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72万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9701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52514万元,增长16%。

历史渊源

灵台县古属雍州。商周时为密须国和密国属地。秦始皇二十七年置鹑觚县,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置阴密县,属安定郡。东汉废阴密,鹑觚改属安定郡。顺帝永建四年于今梁原境内侨置三水县。献帝兴平元年鹑觚县改属新平郡。三国魏复置阴密县,属安定郡。十六国后赵石虎建武十年,于鹑觚县置赵平郡,并领鹑觚县。十六国前秦鹑觚、阴密俱属安定郡。北魏太武帝神三年,鹑觚属泾州赵平郡。西魏文帝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徙朝那县治于今灵台县朝那镇,后置安武郡,析置安武县。大统中期鹑觚县治自故城移至今所。废帝元年阴密改属平凉郡,北周废阴密县。隋开皇三年废安武郡及安武县入朝那县。炀帝大业元年,分安定、鹑觚二县之地置良原县,分鹑觚置灵台县,唐义宁二年,废朝那县,又以安定郡之鹑觚县析置灵台县。唐太宗贞观元年省灵台入麟游县,鹑觚改属泾州。玄宗天宝元年,改鹑觚为灵台县。宋真宗咸平四年,灵台、良原县改属秦凤路。元初,灵台、良原县属泾州;世祖至元七年,灵台县并入泾川县;清顺治九年,灵台县改属平凉府;乾隆四十二年复属直隶泾州。民国初,二十四年隶属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台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地区。1958年底,撤销灵台县置,并入泾川县。1962年1月复置灵台县至今。

古迹文物

灵台县地处泾河渭河之间,达溪河横贯全境,良田沃土遍及山川。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境内富有大量古遗址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荟萃,尤其商周青铜器载誉陇上。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多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经推荐报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7处。近年来,配合国家、省、市发掘调展文物近3000余件。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灵台,原始先民的居住遗址380处,位于中台镇许家沟村的西山遗址,梁原乡横渠地的西堡子山遗址和杜家沟村的阳面岭遗址,什字镇草脉村的草脉殿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丰富的仰韶、齐家文化陶器、磨制石器、骨器等遗物遗迹表明,早在五千年前灵台的先民已迈进了人类文明。在商周,灵台曾建立过密须国。境内与新石器时期并存的周文化遗址近200处,分布于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朝那、梁原、百里、中台、新开13个乡(镇)。西周初期至中叶的共王时期,灵台为姬姓封侯国“密国”,这一时期,灵台东近京地,西拒大戎,既有朝臣采邑,亦是军事要塞。因此,这一时期灵台青铜文化名噪陇上,堪称文物精华。什字境内周文化堆积,遗存40余处,姚家沟出土的乖叔鼎、西屯白草坡_伯、“ 爰伯”墓地所出土的青铜器以及桥子、庙头湾出土的玉器及其墓葬品,均见西周早期文化特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学术研究价值。大量遗址遗物表明,达溪河下游以支流蒲河为中心分布——西山遗址群,在达溪河中上游的狭长川道,以密都百里为辐射区的庞大西周遗址群,其中新集西周墓群中的并伯,据专家考证,为一尊并姓的西周军事长官,系殷纣时比干族属,其发现,对西周早期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墓葬

东周时期的秦国,能在弱肉强食中立于不败之地,且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与秦文化的先进水平是不可分割的,1974年发现的梁原景家庄春秋早期秦墓及出土的文物可见一斑。其次,还有景村砖瓦厂西周墓群出土的铜、陶、蚌器、青铜礼器,新开吴家湾唐墓及其出土文物陶武士俑、马俑、景村古墓群及其出土文物青铜礼器、告王河古墓群出土文物陶器、孙家坡下河古墓群出土文物铁剑、铁釜等,其古墓群内涵丰富,历史跨度从战国、秦到秦汉、唐、宋各代。

馆藏文物

博物馆文物藏量6573件,其中国家一级品44件,二级品441件,典型器物有铜鬲、四孔一穿铜刀、蚌壳嵌件、重室陶仓。鎏金铜卧鹿镇、簋、鼎等,均为国家一、二级品。秦汉时期,是中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融汇通,汉文化发展成熟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灵台文物颇丰,其中,外文铅饼专家确认汉代波斯货币,其发现再现当时灵台作为丝绸之路北道重要支道的繁荣,反映为晋至汤,中国佛教铜、石造像及隋唐佛教文物数十件,举其要,有纪年观音铜造像、鎏金铜造像;中国瓷器起源很早,而以宋瓷为最,乃百里宋金瓷器窑藏出土的耀州窑和定窑瓷器精品。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蕴藏丰富,人文景观荟萃,人民自古就有崇文尚武之传统。新中国建立后,百废俱兴,各级党政组织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自1995年来,先后投资1千多万元,在县城新建荆山公园和东和阳门、牌坊门、古灵台周苑门和荆山之巅北城门和民俗展馆,以及“朝晖”、“夕照”、“灵沼”、“灵囿”,等新景观,辅之以博物馆、文化馆、文庙、形成5处古建筑群,城外延伸隐形山志公祠、离山牛僧孺祠及虎山药王洞,“一城两园三门四线八景区”的旅游基地初具规模。

古灵台

素有“陇上明珠”之称的古灵台,位于县城中心,坐落在文化馆院内。其名取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 “灵台”为县名,始于隋大业元年。“灵台”历经沧桑,至晚清,因遭兵燹,仅存残垣。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县长张东野主持修复“灵台”,并柬请中央及各地党政要人林森、孙科、李宗仁、杨虎城、傅作义、朱绍良等题词勒碑,使之拥有大观气象,至新中国成立后仍见古迹风貌。1966年,“灵台”被视为“四旧”拆除。八十年代,中共灵台县委、灵台县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全县人民精神,在原址兴工修建“灵台”,1985年12月竣工落成。台通高36米,基围96米,上建楼亭,内奉文王塑像,外嵌林森等人原题碑石,千秋古迹重现风姿。灵台县以有“灵台”而得名且闻名。

碑林

“灵台”两侧建有靠山亭两层,并牌坊门一座,历经设计、施工、镌石、镶嵌、彩绘,形成以灵台为主体,辅道两侧,台、亭、廊、坊谐对,上下左右贯通,脊兽明柱,要人名家碑碣荟萃的游览名胜。碑林总面积548平方米,镶石碑200余方,有领袖人物书选,各级党政领导题词,当代名家墨宝,历代名碑复制,民国政要旧碑,零碎碣碑荟萃。

文庙

位于县城一中院内,初建于明洪武年间。1987年维修,保存了原有风貌,横排7间。纵深5间,檐角四挑,斗横繁复。院内有古柏4棵,为唐代所植。其中1棵在主干分枝上自生桑树一棵,本固枝荣,别具风采,俗称“柏抱桑”。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疙瘩庙

在县东20华里外的新开乡寨坡村,山包突兀而起,酷似疙瘩,院周树木葱茏,院内庙字甚多,此山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其中有观音殿一座,系明嘉靖元年(1506年)所建,檐栋间所绘图案,亦系明代风格。院内一棵木瓜树依房而生,直径尺余,古朴苍然,其龄几百年,躯干老态龙钟,树顶枝叶茂盛,自一瓦室出。据证比疙瘩庙还早。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此不远处有蛟城庙一座,庙内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数尊,明代殿堂一座。

皇甫谧陵墓

坐落在县城东北15华里的独店镇张鳌坡村,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甫谧中年后,患风痹症,遂潜心钻研针灸医术,试治自身,十余载不已,民亲身体会完善了针灸经验,撰成举世闻名的《针灸甲乙经》,流传于世,对针灸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此著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基础教材,皇甫谧也被拥为世界文化名人,针灸医学的鼻祖。皇甫谧生于朝那三里,故于独店张鳌坡,其陵墓于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5年以来,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维修墓葬,建成陵园。如今,重新修葺扩建的皇甫谧陵园占地400平方米,陵园以皇甫谧墓冢为中心,混凝土砌级,冢前树立“皇甫谧陵园”字样的墓碑。

牛弘墓

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弘历阅西魏、北齐、北周、隋四朝,隋时任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曾应召删修刑律,撰《大业律》18篇500条,并参与修定音律,正定新乐。

牛僧孺墓

位于新开乡牛村。牛僧孺,字思黯,唐代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7年,经唐德宗至宣宗八代,幼年丧父,机敏博学,及第进士。穆宗时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文宗时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此两任宰相前后,曾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大兴。牛僧孺生于灵台新开,殁后葬于老乡牛村,现存陵尚在,晚年生活的离山寺洼遗址被民国年间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即“别墅烟云”。

历史名人

灵台历史久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晋代针灸鼻祖皇甫谧,研精覃思,所著《针灸甲乙经》,声名远播国内外;唐朝著名宰相牛僧孺,彪炳史册,所著《玄怪录》开创我国传奇小说之先河;隋代牛弘会写了光照千秋的不朽乐章;唐时皇甫松、牛峤的诗文在我国诗歌史上享有声誉;素有:“天下春秋第一人”的明代杨重以其优秀的作品流芳百世。

皇甫规(公元104~174年),安定朝那(今灵台人),世代武官之后,喜读好文,有著述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一生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尽力国事,不计私利,在朝野享誉很高。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肃朝那)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我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幼年丧母,境遇艰难。成年后,奋志于学,博通典籍,文史著述多,屡诏不仕,专以著述为务,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述颇丰。尤以《针灸甲乙经》享誉海内外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牛 弘(公元545~610年)。安定鹑觚(今灵台人)好学博文,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享年66岁。一生为抢救历史典籍、制礼作乐、完善刑律贡献甚巨。

牛僧孺(公元779~847年),字思黯,安定鹑觚(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官至宰相,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大兴。一生酷好文学,仕宦期间,好交名人文士,颇嗜“传奇志怪”,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至今。这些志怪作品,继承发扬了汉魏六朝以来志怪艺文的特长,对唐以后小说创作有较深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皇甫松 唐代诗人,陆州人,唐工部郎中皇甫 之子。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田园、渔村的风情,纯朴、真实感人。传说他死后葬于灵台西屯塬上,其弟皇甫竹,也是诗人,死后同兄并葬一个墓地。其墓俗称“双堠子”。

杨 重 明代灵台上良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任为肃政大夫,汉南道监察御史。曾与南京才子比诗文,倒背《春秋》一字不差,令人折服,号称“天下春秋第一人”。

张文明(~1930年),山东省临清市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1930年9月4日,奉命署理灵台县县长。到任后,遍观人民饥困、灾荒及土匪侵扰,采取了减轻财税负担,组织地方武装自卫,安定社会秩序,兴教助农,救治饥馑,民深感戴。时中央军驻陇东十三师旅旅长杨抱诚强行摊派灵台额外服装费银币一万元,几经上下周旋,张断然拒绝,至10月11日晚,驻军施行暴力对其吊拷毒打,张公虽遍体鳞伤,仍怒叱咤,次日凌晨,被绑架,诈称解平凉,至东门外,惨遭枪杀。人民自发制棺木,收遗体,设灵于东岳庙中,民间致丧吊唁者络绎不绝。次年春,其子扶柩还乡,人民集资相助,后县长张东野树立“为民流血之碑”以彰功勋,永怀纪念。张公被害后不久,杨抱诚亦死,当时盛传“杨贼杀害张县长后,每一合眼便见张公执杖追打,夺了他的贼命。”这自然是人民口诛心伐杨贼的一种表现形式。

杨子恒(1898~1961年),灵台县上良杨家庄人,名渠统以字引。民国陆军将领,历任排、连、营、旅长,陇东绥靖司令、军长。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民盟甘肃支部委员,民盟西北总支委员、中央委员,甘肃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赴朝鲜慰问团二分团副团长,1954年当选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对修复灵台、兴办地方文化事业颇有贡献。

高永祥(1915~1945年),灵台县星火王家庄村人,原名高苍贵。自幼聪慧精敏,少怀壮志,抱负远大,1931年背瞒父兄投奔国民军,1932年随部于宁都其一,后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英勇有为,身经百战,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历任连、营长,绥晋军三十六团团长职务,1945年牺牲于神池,时年31岁,遗体安葬于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

灵台民俗

灵台县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也极为丰厚,独特的有民间戏剧:木偶戏,制作精美、初具规模的民间工艺品:宫灯、剪纸、根雕、泥塑、刺绣、香包、麦秆画、皮影,还有灵台碑林、民间社火等;木偶戏参加省上汇演,剪纸、香包、泥塑获甘肃省民间艺术节艺术品展览二等奖。

灵台宫灯

灵台宫灯起源于明代,初流传民间富豪人家,正月元宵节悬挂于大门楼厅。宫灯起初由民间艺人制作,造型比较单一,明清后,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造型也独具特色。主架结构除木材外,出现了用竹子熏烤成多种动物形状,如十二生肖宫灯,在民进盛行。解放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铁丝为主要制作材料,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周边地区开始流传。灵台宫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远销省内外,很受欢迎。中台镇康家沟宋效斌、新开乡张积灵、左相、张培育制作的宫灯造型精美,内涵丰富,观赏性强,名扬省内外。

灵台香包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称的灵台县,其香包刺绣名噪陇上,源远流长。灵台香包,古称香囊,其意蕴,如什字塬黄土般身后,其源流,同端阳节一样悠长。小小香包,寄托着灵台人民心灵深处的美好夙愿:为老人求寿、男女求婚、儿女求福、家庭求吉、旅途求顺、病者求愈、五谷求丰、生意求利,无不赋予以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更具率真而拙巧,古朴而传神,原始而有崭新的“陇绣”艺术特色。近年来,灵台香包走入市场,以其独具魅力的观赏装饰价值和民间工艺美术价值赢得声誉,销往西安、宝鸡、兰州各地,独店、中台、新开三乡镇产销初具规模。

灵台剪纸

剪纸,是灵台县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乡里,历史悠久,年节庆典,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刺绣花样无不即兴而做,民间十分普及。其造型生动、掘朴,灵活、夸张,情趣四溢,内容丰富,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世象万物不一而足,充分显示出灵台人民的智慧、情怀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欣赏、装饰与收藏价值。新开乡寨坡村已故83岁老人李爱英,人称“一剪花”,生前授徒甚众,李派剪纸名扬县内。

灵台泥塑

灵台泥塑历史悠久,源于民间陶艺流行乡村农舍,初为玩具,后赋以祈祥,艺人代为传承,至今形成具有关中风格的工艺模式。制作中采用灵台“板板土”,经过砸泥、制坯、塑型、精抛、酚洗、勾线,妆色等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完成。制作的泥塑充分运用夸张造型、线描形体、勾填绘彩等艺术表现手法、熔奇异、热烈、大气、朴拙、有趣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视角冲击力和装饰性。彩绘饱和喧嚣,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和西部人粗犷豪爽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劳动者的生命内涵与纯朴感。近年来经过抢救、扶持、引导,灵台泥塑代有传人,尤以新开乡左相、张培弦、姚拴玉、独店镇冯兴业的作品精到传神。

灵台皮影

皮影不仅是独特剧种,亦是我国民间工艺之精粹,由于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极高,倍受收藏界青睐。灵台皮影流传久远,演出和制作艺人代代相传;灵台皮影古称“灯影”,以上好牛、驴皮为最佳材质,皮子加工、剪刻造像、着色妆彩工艺考究,手法繁复,流派与特色为“关中道”。灵台独特剧种“灯盏头”即为皮影戏,其已故传人上良乡杨班主即为名盛千、陇、灵、崇地区的皮影制作大家。

灵台麦秆画

灵台麦秆画起源于清代,由乡间农村妇女编织草帽引发。始初,将麦秆用水浸泡,待有柔性,民间妇女可即编成小动物之类的工艺品。此后出现了用麦秆蘸骨胶水粘贴书法对联,悬于中堂,继之,又用麦秆粘贴图案,花、鸟、虫、鱼及人物,染色或烫色,观赏价值极高。一直流传至今,久盛不衰。我县艺人宋效斌、张积灵、左相、杨登华、王怀珍制作的麦秆画融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倍受欢迎。

灵台碑林墨迹

《灵台碑林墨迹》成书于二○○二年,本书收编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央政府、各省军政要员、地方各界名流为重修古灵台落成题赠碑匾共200余幅,墨迹、题词注解与人物简历相辉相映,堪称我国民国时期文化史一大景观之汇编展示,资料价值甚高。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古籍出版社承印,一套三卷,仿线装古版,装饰精美,十分典雅,具有收藏价值。

工业经济

2005年,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县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152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较好。原煤生产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110%;中成药生产166吨,比上年增长38%;化学原料药生产量172吨,比上年增长24%;瓦楞纸生产11660吨,比上年增长432%;机砖生产量2537万块,比上年增长16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743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利税10225万元,比上年增长361%。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863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全县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700万元,实现税金121万元,施工房屋面积28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34万平方米。

交通通讯

2005年,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年末营运汽车拥有量450辆,其中出租车78辆,完成客运周转量298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货物周转量43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9%。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406万元,比上年下降201%。年末固定电话总容量达到10769门,移动电话20002部,比上年增长148 %,电话普及率达到132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99户。

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万人,比上年87%,旅游业总收入25万元,比上年增长87%。

科技教育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灵台县位列第368名。

2020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灵台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6年2月16日,灵台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10日,灵台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赫连勃勃

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曾祖武,刘聪世以宗室封楼烦公,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据肆卢川。为代王猗卢所败,遂出塞表。祖豹子招集种落,复为诸部之雄,石季龙遣使就拜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父卫辰入居塞内,苻坚以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虏,屯于代来城。及坚国乱,遂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万八千。后魏师伐之,辰令其子力俟提距战,为魏所败。魏人乘胜济河,克代来,执辰杀之。勃勃乃奔于叱干部。叱干他斗伏送勃勃于魏。他斗伏兄子阿利先戍大洛川。闻将送勃勃,驰谏曰:“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他斗伏惧为魏所责,弗从。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送于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奕于以女妻之。

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兴见而奇之,深加礼敬,拜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常参军国大议,宠遇逾于勋旧。兴弟邕言于兴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乃以勃勃为安远将军,封阳川侯,使助没奕于镇高平,以三城、朔方杂夷及卫辰部众三万配之,使为伐魏侦候。姚邕固谏以为不可。兴曰:“卿何以知其性气?”邕曰:“勃勃奉上慢,御众残,贪暴无亲,轻为去就,宠之逾分,终为边害。”兴乃止。顷之,以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时河西鲜卑杜崘献马八千匹于姚兴,济河,至大城,勃勃留之,召其众三万余人伪猎高平川,袭杀没奕于而并其众,众至数万

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以其长兄右地代为丞相、代公,次兄力俟提为大将军、魏公,叱干阿利为御史大夫、梁公,弟阿利罗引为征南将军、司隶校尉,若门为尚书令,叱以鞬为征西将军、尚书左仆射,乙斗为征北将军、尚书右仆射,自余以次授任

其年,讨鲜卑薛干等三部,破之,降众万数千。进讨姚兴三城已北诸戍,斩其将杨丕、姚石生等。诸将谏固险,不从,又复言于勃勃曰:“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勃勃曰:“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儿,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于是侵掠岭北,岭北诸城门不昼启。兴叹曰:“吾不用黄儿之言,以至于此!”黄儿,姚邕小字也

勃勃初僭号,求婚于秃发傉檀,傉檀弗许。勃勃怒,率骑二万伐之,自杨非至于支阳三百余里,杀伤万余人,驱掠二万七千口、牛马羊数十万而还。亻辱檀率众追之,其将焦朗谓傉檀曰:“勃勃天姿雄骜,御军齐肃,未可轻也。今因抄掠之资,率思归之士,人自为战,难与争锋。不如从温围北渡,趣万斛堆,阻水结营,制其咽喉,百战百胜之术也。”傉檀将贺连怒曰:“勃勃以死亡之余,率乌合之众,犯顺结祸,幸有大功。今牛羊塞路,财宝若山,窘弊之余,人怀贪竞,不能督厉士众以抗我也。我以大军临之,必土崩鱼溃。今引军避之,示敌以弱。我众气锐,宜在速追。”傉檀曰:“吾追计决矣,敢谏者斩!”勃勃闻而大喜,乃于阳武下陕凿凌埋车以塞路。傉檀遣善射者射之,中勃勃左臂。勃勃乃勒众逆击,大败之,追奔八十余里,杀伤万计,斩其大将十余人,以为京观,号“髑髅台”,还于岭北

勃勃与姚兴将张佛生战于青石原,又败之,俘斩五千七百人。兴遣将齐难率众二万来伐,勃勃退如河曲。难以去勃勃既远,纵兵掠野,勃勃潜军覆之,俘获七千余人,收其戎马兵杖。难引军而退,勃勃复追击于木城,拔之,擒难,俘其将士万有三千,戎马万匹。岭北夷夏降附者数万计,勃勃于是拜置守宰以抚之。勃勃又率骑二万入高冈,及于五井,掠平凉杂胡七千余户以配后军,进屯依力川

姚兴来伐,至三城,勃勃候兴诸军未集,率骑击之。兴大惧,遣其将姚文宗距战,勃勃伪退,设伏以待之。兴遣其将姚榆生等追之,伏兵夹击,皆擒之。兴将王奚聚羌胡三千余户于敕奇堡,勃勃进攻之。奚骁悍有膂力,短兵接战,勃勃之众多为所伤。于是堰断其水,堡人窘迫,执奚出降。勃勃谓奚曰:“卿忠臣也!朕方与卿共平天下。”奚曰:“若蒙大恩,速死为惠。”乃与所亲数十人自刎而死。勃勃又攻兴将金洛生于黄石固,弥姐豪地于我罗城,皆拔之,徙七千余家于大城,以其丞相右地代领幽州牧以镇之

遣其尚书金纂率骑一万攻平凉,姚兴来救,纂为兴所败,死之。勃勃兄子左将军罗提率步骑一万攻兴将姚广都于定阳,克之,坑将士四千余人,以女弱为军赏。拜广都为太常。勃勃又攻兴将姚寿都于清水城,寿都奔上邽,徙其人万六千家于大城。是岁,齐难、姚广都谋叛,皆诛之

姚兴将姚详弃三城,南奔大苏。勃勃遣其将平东鹿奕于要击之,执详,尽俘其众。详至,勃勃数而斩之

其年,勃勃率骑三万攻安定,与姚兴将杨佛嵩战于青石北原,败之,降其众四万五千,获戎马二万匹。进攻姚兴将党智隆于东乡,降之,署智隆光禄勋,徙其三千余户于贰城。姚兴镇北参军王买德来奔。勃勃谓买德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祖宗重晖,常与汉、魏为敌国。中世不竞,受制于人。逮朕不肖,不能绍隆先构,国破家亡,流离漂虏。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卿以为何如?”买德曰:“自皇晋失统,神器南移,群雄岳峙,人怀问鼎,况陛下奕叶载德,重光朔野,神武超于汉皇,圣略迈于魏祖,而不于天启之机建成大业乎!今秦政虽衰,籓镇犹固,深愿蓄力待时,详而后举。”勃勃善之,拜军师中郎将

乃赦其境内,改元为凤翔,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勃勃以为忠,故委以营缮之任。又造五兵之器,精锐尤甚。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又造百练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甚珍之。复铸铜为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之属,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凡杀工匠数千,以是器物莫不精丽

于是议讨乞伏炽磐。王买德谏曰:“明王之行师也,轨物以德,不以暴。且炽磐我之与国,新遭大丧,今若伐之,岂所谓乘理而动,上感灵和之义乎!苟恃众力,因人丧难,匹夫犹耻为之,而况万乘哉!”勃勃曰:“甚善。微卿,朕安闻此言

其年,下书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刘。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或以因生为氏,或以王父之名。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铁伐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立其妻梁氏为王后,子璝为太子,封子延阳平公,昌太原公,伦酒泉公,定平原公,满河南公,安中山公

又攻姚兴将姚逵于杏城,二旬,克之,执逵及其将姚大用、姚安和、姚利仆、尹敌等,坑战士二万人。

遣其御史中丞乌洛孤盟于沮渠蒙逊曰:“自金晋数终,祸缠九服,赵、魏为长蛇之墟,秦、陇为豺狼之穴,二都神京,鞠为茂草,蠢尔群生,罔知凭赖。上天悔祸,运属二家,封疆密迩,道会义亲,宜敦和好,弘康世难。爰自终古,有国有家,非盟誓无以昭神只之心,非断金无以定终始之好。然晋、楚之成,吴、蜀之约,咸口血未乾,而寻背之。今我二家,契殊曩日,言未发而有笃爱之心,音一交而怀倾盖之顾,息风尘之警,同克济之诚,戮力一心,共济六合。若天下有事,则双振义旗;区域既清,则并敦鲁、卫。夷险相赴,交易有无,爰及子孙,永崇斯好。”蒙逊遣其将沮渠汉平来盟。

勃勃闻姚泓将姚嵩与氐王杨盛相持,率骑四万袭上邽,未至而嵩为盛所杀。勃勃攻上邽,二旬克之,杀泓秦州剌史姚平都及将士五千人,毁城而去。进攻阴密,又杀兴将姚良子及将士万余人。以其子昌为使持节、前将军、雍州刺史,镇阴密。泓将姚恢弃安定,奔于长安,安定人胡俨、华韬率户五万据安定,降于勃勃。以俨为侍中,韬为尚书,留镇东羊苟儿镇之,配以鲜卑五千。进攻泓将姚谌于雍城,谌奔长安。勃勃进师次郿城,泓遣其将姚绍来距,勃勃退如安定。胡俨等袭杀苟儿,以城降泓。勃勃引归杏城,笑谓群臣曰:“刘裕伐秦,水陆兼进,且裕有高世之略,姚泓岂能自固!吾验以天时人事,必当克之。又其兄弟内叛,安可以距人!裕既克长安,利在速返,正可留子弟及诸将守关中。待裕发轸,吾取之若拾芥耳,不足复劳吾士马。”于是秣马厉兵,休养士卒。寻进据安定,姚泓岭北镇戍郡县悉降,勃勃于是尽有岭北之地

俄而刘裕灭泓,入于长安,遣使遗勃勃书,请通和好,约为兄弟。勃勃命其中书侍郎皇甫徽为文而阴诵之,召裕使前,口授舍人为书,封以答裕。裕览其文而奇之,使者又言勃勃容仪瑰伟,英武绝人。裕叹曰:“吾所不如也!”既而勃勃还统万,裕留子义真镇长安而还。勃勃闻之,大悦,谓王买德曰:“朕将进图长安,卿试言取之方略。”买德曰:“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于中原。陛下以顺伐逆,义贯幽显,百姓以君命望陛下义旗之至,以日为岁矣。青泥、上洛,南师之冲要,宜置游兵断其去来之路。然后杜潼关,塞崤、陕,绝其水陆之道。陛下声檄长安,申布恩泽,三辅父老皆壶浆以迎王师矣。义真独坐空城,逃窜无所,一旬之间必面缚麾下,所谓兵不血刃,不战而自定也。”勃勃善之,以子璝都督前锋诸军事,领抚军大将军,率骑二万南伐长安,前将军赫连昌屯兵潼关,以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南断青泥,勃勃率大军继发。璝至渭阳,降者属路。义真遣龙骧将军沈田子率众逆战,不利而退,屯刘回堡。田子与义真司马王镇恶不平,因镇恶出城,遂杀之。义真又杀田子。于是悉召外军入于城中,闭门距守。关中郡县悉降。璝夜袭长安,不克。勃勃进据咸阳,长安樵采路绝。刘裕闻之,大惧,乃召义真东镇洛阳,以朱龄石为雍州刺史,守长安。义真大掠而东,至于灞上,百姓遂逐龄石,而迎勃勃入于长安。璝率众三万追击义真,王师败绩,义真单马而遁。买德获晋宁朔将军傅弘之、辅国将军蒯恩、义真司马毛修之于青泥,积人头以为京观。于是勃勃大飨将士于长安,举觞谓王买德曰:“卿往日之言,一周而果效,可谓算无遗策矣。虽宗庙社稷之灵,亦卿谋献之力也。此觞所集,非卿而谁!”于是拜买德都官尚书,加冠军将军,封河阳侯

赫连昌攻龄石及龙骧将军王敬于潼关之曹公故垒,克之,执龄石及敬送于长安。群臣乃劝进,勃勃曰:“朕无拨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不知何以谢责当年,垂之来叶!将明扬仄陋,以王位让之,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卒岁。皇帝之号,岂薄德所膺!”群臣固请,乃许之。于是为坛于灞上,僭即皇帝位,赦其境内,改元为昌武。遣其将叱奴侯提率步骑二万攻晋并州刺史毛德祖于蒲坂,德祖奔于洛阳。以侯提为并州刺史,镇蒲坂

勃勃归于长安,征隐士京兆韦祖思。既至而恭惧过礼,勃勃怒曰:“吾以国士征汝,柰何以非类处吾!汝昔不拜姚兴,何独拜我?我今未死,汝犹不以我为帝王,吾死之后,汝辈弄笔,当置吾何地!”遂杀之。<

群臣劝都长安,勃勃曰:“朕岂不知长安累帝旧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荆、吴僻远,势不能为人之患。东魏与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数百余里,若都长安,北京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诸卿适未见此耳!”其下咸曰:“非所及也。”乃于长安置南台,以璝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

勃勃还统万,以宫殿大成,于是赦其境内,又改元曰真兴。刻石都南,颂其功德,曰:夫庸大德盛者,必建不刊之业;道积庆隆者,必享无穷之祚。昔在陶唐,数钟厄运,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当经纶之会,凿龙门面辟伊阙,疏三江而决九河,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沈溺,鸿绩侔于天地,神功迈于造化,故二仪降祉,三灵叶赞,揖让受终,光启有夏。传世二十,历载四百,贤辟相承,哲王继轨,徽猷冠于玄古,高范焕乎畴昔。而道无常夷,数或屯险,王桀不纲,网漏殷氏,用使金晖绝于中天,神辔辍于促路。然纯曜未渝,庆绵万祀,龙飞漠南,凤峙朔北。长辔远驭,则西罩昆山之外;密网遐张,则东亘沧海之表。爰始逮今,二千余载,虽三统迭制于崤、函,五德革运于伊、洛,秦、雍成篡杀之墟,周、豫为争夺之薮,而幽朔谧尔,主有常尊于上;海代晏然,物无异望于下。故能控弦之众百有余万,跃马长驱,鼓行秦、赵,使中原疲于奔命,诸夏不得高枕,为日久矣。是以偏师暂拟,泾阳摧隆周之锋;赫斯一奋,平阳挫汉祖之锐。虽霸王继踪,犹朝日之升扶桑;英豪接踵,若夕月之登蒙汜。自开辟已来,未始闻也。非夫卜世与乾坤比长,鸿基与山岳齐固,孰能本枝于千叶,重光于万祀,履寒霜而逾荣,蒙重氛而弥耀者哉!

于是玄符告征,大猷有会,我皇诞命世之期,应天纵之运,仰协时来,俯顺时望。龙升北京,则义风盖于九区;凤翔天域,则威声格于八表。属奸雄鼎峙之秋,群凶岳立之际,昧旦临朝,日旰忘膳,运筹命将,举无遗策。亲御六戎,则有征无战。故伪秦以三世之资,丧魂于关、陇;河源望旗而委质,北虏钦风而纳款。德音著于柔服,威刑彰于伐叛,文教与武功并宣,俎豆与干戈俱运。五稔之间,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乃远惟周文,启经始之基;近详山川,究形胜之地,遂营起都城,开建京邑。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其为独守之形,险绝之状,固以远迈于咸阳,超美于周洛,若乃广五郊之义,尊七庙之制,崇左社之规,建右稷之礼,御太一以缮明堂,模帝坐而营路寝,阊阖披霄而山亭,象魏排虚而岳峙,华林灵沼,崇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可以阴映万邦,光覆四海,莫不郁然并建,森然毕备,若紫微之带皇穹,阆风之跨后土。然宰司鼎臣,群黎士庶,佥以为重威之式,有阙前王。于是延王尔之奇工,命班输之妙匠,搜文梓于邓林,采绣石于恒岳,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瑰宝,亲运神奇,参制规矩,营离宫于露寝之南,起别殿于永安之北。高构千寻,崇基万仞。玄栋镂榥,若腾虹之扬眉;飞檐舒咢,似翔鹏之矫翼。二序启矣,而五时之坐开;四隅陈设,而一御之位建。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隋珠,綷以金镜,虽曦望互升于表,而中无昼夜之殊;阴阳迭更于外,而内无寒暑之别。故善目者不能为其名,博辩者不能究其称,斯盖神明之所规模,非人工之所经制。若乃寻名以求类,踪状以效真,据质以究名,形疑妙出,虽如来、须弥之宝塔,帝释、忉利之神宫,尚未足以喻其丽,方其饰矣。<

昔周宣考室而咏于诗人,閟宫有侐而颂声是作。况乃太微肇制,清都启建,轨一文昌,旧章唯始,咸秩百神,宾享万国,群生开其耳目,天下咏其来苏,亦何得不播之管弦,刊之金石哉!乃树铭都邑,敷赞硕美,俾皇风振于来叶,圣庸垂乎不朽。其辞曰:<

于赫灵祚,配乾比隆。巍巍大禹,堂堂圣功。仁被苍生,德格玄穹。帝锡玄珪,揖让受终。哲王继轨,光阐徽风。道无常夷,数或不竞。金精南迈,天辉北映。灵祉逾昌,世叶弥盛。惟祖惟父,克广休命。如彼日月,连光接镜。玄符瑞德,乾运有归。诞钟我后,应图龙飞。落落神武,恢恢圣姿。名教内敷,群妖外夷。化光四表,威截九围。封畿之制,王者常经。乃延输、尔,肇建帝京。土苞上壤,地跨胜形。庶人子来,不日而成。崇台霄峙,秀阙云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晃若晨曦,昭若列星。离宫既作,别宇云施。爰构崇明,仰准乾仪。悬薨风阅,飞轩云垂。温室嵯峨,层城参差。楹雕虬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称因褒著,名由实扬。伟哉皇室,盛矣厥章!义高灵台,美隆未央。迈轨三五,贻则霸王。永世垂节,亿载弥光

其秘书监胡义周之辞也。名其南门曰朝宋门,东门曰招魏门,西门曰服凉门,北门曰平朔门。追尊其高祖训儿曰元皇帝,曾祖武曰景皇帝,祖豹子曰宣皇帝,父卫辰曰桓皇帝,庙号太祖,母苻氏曰桓文皇后

勃勃性凶暴好杀,无顺守之规。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忿,便手自杀之,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在位十三年而宋受禅,以宋元嘉二年死。子昌嗣伪位,寻为魏所擒。弟定僭号于平凉,遂为魏所灭。自勃勃至定,凡二十有六载而亡

史臣曰:赫连勃勃犭熏丑种类,入居边宇,属中壤分崩,缘间肆慝,控弦鸣镝,据有朔方。遂乃法玄象以开宫,拟神京而建社,窃先王之徽号,备中国之礼容,驱驾英贤,窥窬天下。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岂阴山之韫异气,不然何以致斯乎!虽雄略过人,而凶残未革,饰非距谏,酷害朝臣,部内嚣然,忠良卷舌。灭亡之祸,宜在厥身,犹及其嗣,非不幸也

赞曰:淳维远裔,名王之余。啸群龙漠,乘衅侵渔。爰创宫宇,易彼毡庐。虽弄神器,犹曰凶渠。

1 三国志魏书李典翻译

《三国志 魏书 李典传》的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李典的伯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初平(汉献帝年号)时期,带领众人跟随太祖(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起义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吕布叛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吕布的别驾(官职名)薛兰、治中(官职名)李封招降李乾,打算一起叛变,李乾不听从他们,他们于是把李乾杀了。太祖(曹操)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将领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李典因为跟随平定兖州的各县有功,升迁为青州刺史(官职名)。李整死后,李典改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官职名),统领李整的部队,《魏书》说:李典从小爱好文学,不喜欢读兵法,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太祖认为他不错,让他试着管理百姓。升迁为离狐太守(官职名)。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两军对抗,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袁绍被打败以后,任命李典裨将军(官职名),在安民(地名)屯兵驻扎。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都是袁绍之子),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太祖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思,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在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大胜,水路终于畅通。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县,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敦抵抗刘备。刘备一天早晨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敦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夏侯敦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敦等人果然中了敌人的埋伏,战况对他们不利,李典带兵去救援,刘备望见夏侯敦的救兵到了,于是撤退了。跟随太祖围攻邺县,邺县平定以后,会同乐进在壶关(地名)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评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太祖赞扬他,加封为破虏将军。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孙权指挥大军围攻合肥,张辽打算按照命令出城交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同意,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好,(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指挥部队与张辽打败赶走了孙权。加封赏地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魏文帝(曹丕)即位,追思感念李典在合肥时的功劳,加封李祯封地住户一百户,赏赐李典另一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封地住户一百户;李典的谥号叫做愍侯。

2 请问谁有《三国志 魏书 李典传》的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

李典的伯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初平(汉献帝年号)时期,带领众人跟随太祖(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起义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吕布叛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吕布的别驾(官职名)薛兰、治中(官职名)李封招降李乾,打算一起叛变,李乾不听从他们,他们于是把李乾杀了。

太祖(曹操)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将领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李典因为跟随平定兖州的各县有功,升迁为青州刺史(官职名)。

李整死后,李典改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官职名),统领李整的部队,《魏书》说:李典从小爱好文学,不喜欢读兵法,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太祖认为他不错,让他试着管理百姓。

升迁为离狐太守(官职名)。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两军对抗,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袁绍被打败以后,任命李典裨将军(官职名),在安民(地名)屯兵驻扎。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都是袁绍之子),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

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太祖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思,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

在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

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大胜,水路终于畅通。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县,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敦抵抗刘备。

刘备一天早晨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敦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

夏侯敦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敦等人果然中了敌人的埋伏,战况对他们不利,李典带兵去救援,刘备望见夏侯敦的救兵到了,于是撤退了。

跟随太祖围攻邺县,邺县平定以后,会同乐进在壶关(地名)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

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评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

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太祖赞扬他,加封为破虏将军。

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孙权指挥大军围攻合肥,张辽打算按照命令出城交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同意,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好,(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指挥部队与张辽打败赶走了孙权。

加封赏地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

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即位,追思感念李典在合肥时的功劳,加封李祯封地住户一百户,赏赐李典另一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封地住户一百户;李典的谥号叫做愍侯。

3 后汉书、卢坦传文言文翻译

卢坦字保衡,是河南洛阳人做官当河南县尉当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尹,长官),叫来卢坦站在堂下,说"某家儿子与恶人交往,丧失了全部财产,你怎么不调查此事呢 "卢坦说:"凡是当官廉洁,即使高官也没有厚的积蓄,那些能积聚钱财的一定搜刮下民来得到钱财如果他们的子孙善于守住钱财,这是上天使不道义的家富足,不如放纵他们的子孙做不道义的事,把钱财归还给人民"杜黄裳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从此对待他更加优厚李复任郑滑节度使,上奏章推荐卢坦做判官(判官,地方长官的属官)监军(朝廷所派监督军队的官)薛盈珍多次干预政事,卢坦每次据理拒绝他有个擅长吹笛的人,大将等人喜欢他,大将等人到李复那里请求让他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怎么办,卢坦笑着说:"大将长久在军队中,积累功劳多次升迁,才到尊高官职,怎么能自己轻视自己,想要和吹笛子少年一同任官呢 "各位将领听到这话很惭愧,急忙出来到卢坦面前道歉李复去世,卢坦就跟随李复的丧事回东都(洛阳),后来任寿安县令河南郡征收赋税期限已到,县里百姓诉说机上丝绸织品没织完,到郡府中请求延期十天,郡府不批准,卢坦告诉县里百姓只管缴纳织品,不要考虑期限,违背期限不过是罚县令俸而已因此卢坦知名卢坦多次升官任刑部郎中,兼任侍御史主管多种事务赤县(县治设在京师内的移赤县,此指长安,万年县)县尉被朝廷官署审查,京兆尹秘密救他,皇帝派宦官去释放这个县尉卢坦告诉中丞(御史中丞)要求审察核实手续,宦官跑回来告知皇帝,皇帝说:"我本来应该先命令主管官员"皇帝于是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尉过了几个月,卢坦提升为丞起初,几个道(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道)罢免凋回的长官,拿本道的钱作进献皇帝的物品,皇帝于是发布命令一律禁止,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反诏令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奏告,柳晟,阎济美免去官职等待治罪皇帝告诉卢坦说:"这两个人进献的是家财,我已经答应原谅他们,我不能失信"卢坦说:"用来公布大信用的是赦令现在这两个大臣违反诏令,陛下怎么能因小信用失去大信用呢:"皇帝说:"我已经接受了钱财,怎么办 "卢坦说:"把钱财拿出来归还主管官员,来显示陛下的道德"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4 文言文 赵仲卿传翻译

赵仲卿传

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礼之。从击齐,攻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等五城,尽平之。又击齐将段孝先于姚襄城,苦战连日,破之。平齐之役,以功迁上仪同,兼赵郡太守。

王谦作乱,仲卿使在利州,即与总管豆卢绩发兵拒守。为谦所攻,仲卿督兵出战,前后一十七阵。及谦平,进位大将军,封长垣县公,邑千户。

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

迁兖州刺史,未之官,拜朔州总管。于时塞北盛兴屯田,仲卿总管统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

十七年,启民窘迫,与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其年,从高颎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朝廷虑达头掩袭启民,令仲卿屯兵二万以备之,代州总管韩洪、永康公李药王、蔚州刺史刘隆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虏首千余级。

明年,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正,为下所恶。”赐物五百段。仲卿益恣,由是免官。

炀帝嗣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其年,卒,时年六十四。谥曰肃。

翻译,没找到

5 文言文李姬传翻译

原文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 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 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予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面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译文李姬悄悄地对侯生说:“我小时跟着养母认识了阳羡君陈贞慧,那个人有高尚道义,我听说吴应箕尤其有骨气,超过一般人,现在他们都与公子友善,怎么能因阮大钺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呢?况且凭公子的家世名望,怎么能为阮大铖办事?公子读万卷书,见解难道在我这个卑贱妇人之后吗?”侯生大声称赞说得好,饮酒醉而卧。王将军很没趣儿,于是告辞离开,不再来往。不久,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在桃叶渡安排酒席,歌唱《琵琶词》来送别,说道:“公子才能名声,优美的文章向来不比蔡中郎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现在《琵琶记》所流传时故事本来虚妄,然而蔡中郎曾经亲近董卓,这错误是不能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又不得意,这次离开,相聚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啊,我也不再唱了。”

侯生离开后,先前的督抚田仰用三百两银子请李姬相见二次。李姬坚决拒绝了他。田仰羞愧又发怒,而且用一些手段造谣污蔑李姬。李姬感叹说:“田仰难道不同于阮大铖吗?我先前告诉侯公子的话说的是什么呢?现在竟为了得到他的银子就到他那里去;这是我对不起侯公子的。”她终究不去。

李姬悄悄地对侯生说:“我小时跟着养母认识了阳羡君陈贞慧,那个人有高尚道义,我听说吴应箕尤其有骨气,超过一般人,现在他们都与公子友善,怎么能因阮大钺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呢?况且凭公子的家世名望,怎么能为阮大铖办事?公子读万卷书,见解难道在我这个卑贱妇人之后吗?”侯生大声称赞说得好,饮酒醉而卧。王将军很没趣儿,于是告辞离开,不再来往。不久,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在桃叶渡安排酒席,歌唱《琵琶词》来送别,说道:“公子才能名声,优美的文章向来不比蔡中郎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现在《琵琶记》所流传时故事本来虚妄,然而蔡中郎曾经亲近董卓,这错误是不能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又不得意,这次离开,相聚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啊,我也不再唱了。”

侯生离开后,先前的督抚田仰用三百两银子请李姬相见二次。李姬坚决拒绝了他。田仰羞愧又发怒,而且用一些手段造谣污蔑李姬。李姬感叹说:“田仰难道不同于阮大铖吗?我先前告诉侯公子的话说的是什么呢?现在竟为了得到他的银子就到他那里去;这是我对不起侯公子的。”她终究不去。

6 文言文毕士安传的翻译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宋太祖乾德四年中进士。太宗雍熙二年,皇子们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做藩王,太宗谨慎地为他们选择所属官吏,毕士安调任左拾遗兼任冀王府的记室参军。太宗下诏说:“皇子门生在宫廷中长在宫廷中,不了解外面的事情,年龄渐近成人,一定要借助贤良的人辅佐引导,使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希望各位努力。”端拱年间,太宗下诏命王府的属官各自呈献自己撰写的文章。太宗阅览多日,问身边的臣子们说:“他们的才能已经展现出来了,他们的品行谁更优秀呢?”有人拿毕士安来对答。皇上说:“正符合我的心意。”不久以本官的身份兼任知制诰(为起草诏令画行),淳化二年,被召入作翰林学士。有大臣向皇帝推荐张洎,太宗说:“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的远了。”

李沆卒,毕士安被提拔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毕士安上朝谢恩,真宗说:“还没有结束,即将任命你为相。”毕士安叩头。真宗说:“我倚仗你来辅佐,哪只从今日开始。但现在正有很多事,寻找一个和你一起引荐的人,大概谁能胜任?”毕士安回答说:“做宰相的人,一定要具备这样的才能,才能够担当这样的职位,我才能低下,实在不能胜任。寇准兼而具备忠义,长于理断大事,这才是宰相的才能。”真宗说:“听说他喜欢强硬,意气用事。”毕士安又回答说:“寇准正直无私,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具有高风亮节,盼望为国牺牲,操持正道憎恨奸邪,这是一向长期养成的,在朝的大臣很少有超过他的,只是不受世俗欢迎。现在天下的老百姓虽然承蒙皇上的美好恩德,滋润养育安闲逸乐,但西北强横的西夏是边境上的祸患,像寇准这样的人正是应该任用的人才。”真宗说:“既然这样,应当借你这样年老而有德望的人来压服他。”没过一个月,毕士安以本官身份和寇准一同受官为平章事。毕士安兼监管修撰本朝历史,官位在寇准之上。寇准做了宰相,坚守正道,憎恨邪恶,阴险小人天天想排挤他。有平民向宗古告寇准结交安王元杰,寇准惶恐不安,不知该如何表明自己。毕士安竭力辩明这里的诬陷,把宗古交法官审讯,详细获知奸邪的行为,斩杀,寇准才安心了。

毕士安方正沉静高雅,对人对事有很高的见识,含蓄宽容,外貌漂亮有风采,善于谈吐,所到之处,以严厉和正直著称。

7 文言文李姬传翻译

李姬悄悄地对侯生说:“我小时跟着养母认识了阳羡君陈贞慧,那个人有高尚道义,我听说吴应箕尤其有骨气,超过一般人,现在他们都与公子友善,怎么能因阮大钺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呢?况且凭公子的家世名望,怎么能为阮大铖办事?公子读万卷书,见解难道在我这个卑贱妇人之后吗?”侯生大声称赞说得好,饮酒醉而卧。王将军很没趣儿,于是告辞离开,不再来往。不久,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在桃叶渡安排酒席,歌唱《琵琶词》来送别,说道:“公子才能名声,优美的文章向来不比蔡中郎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现在《琵琶记》所流传时故事本来虚妄,然而蔡中郎曾经亲近董卓,这错误是不能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又不得意,这次离开,相聚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啊,我也不再唱了。”

侯生离开后,先前的督抚田仰用三百两银子请李姬相见二次。李姬坚决拒绝了他。田仰羞愧又发怒,而且用一些手段造谣污蔑李姬。李姬感叹说:“田仰难道不同于阮大铖吗?我先前告诉侯公子的话说的是什么呢?现在竟为了得到他的银子就到他那里去;这是我对不起侯公子的。”她终究不去。

李姬悄悄地对侯生说:“我小时跟着养母认识了阳羡君陈贞慧,那个人有高尚道义,我听说吴应箕尤其有骨气,超过一般人,现在他们都与公子友善,怎么能因阮大钺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呢?况且凭公子的家世名望,怎么能为阮大铖办事?公子读万卷书,见解难道在我这个卑贱妇人之后吗?”侯生大声称赞说得好,饮酒醉而卧。王将军很没趣儿,于是告辞离开,不再来往。不久,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在桃叶渡安排酒席,歌唱《琵琶词》来送别,说道:“公子才能名声,优美的文章向来不比蔡中郎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现在《琵琶记》所流传时故事本来虚妄,然而蔡中郎曾经亲近董卓,这错误是不能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又不得意,这次离开,相聚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啊,我也不再唱了。”

侯生离开后,先前的督抚田仰用三百两银子请李姬相见二次。李姬坚决拒绝了他。田仰羞愧又发怒,而且用一些手段造谣污蔑李姬。李姬感叹说:“田仰难道不同于阮大铖吗?我先前告诉侯公子的话说的是什么呢?现在竟为了得到他的银子就到他那里去;这是我对不起侯公子的。”她终究不去。

8 吕大忠传 文言文 翻译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 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 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 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 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 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 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557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