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第1张

1泰国 人乡随俗,到泰国有必要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1.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4越南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欢庆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说,4月30日对越南南方的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临近的时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鲜艳的国旗,走在大街上红旗飘飘;各单位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也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很容易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民族风情园,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是越南的一个缩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别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盘上,身穿有标志的服装,他们便是“棋子”。由在场外的“统帅”指挥“棋子”进攻的路线,走棋的方法和中国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对垒时,两方都尽全力对抗,互相打斗,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盘棋让人的感觉就是“活”的。

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一个传统的节目,据越南朋友介绍,每次庙会都少不了的。

秋千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秋千的绳子外面套着的是长长的竹竿,所以荡起来时,绳子不会弯,而且弧度也大。一般秋千上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可以想象———身穿飘逸传统服装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秋千被高高的荡起时,像飞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烟花飞起,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往前挤一看,原来是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艺百花园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戏的艺术家们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在一阵阵爆竹声、锣鼓声、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塑造,涂上生漆金粉和各种色彩,显得质朴可爱。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保留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金龟喷水,仙女随着“神曲”起舞的那种充满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传统的戏曲,有改良戏等。表演的人身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曲子,跳着有节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走到哪都会有这韵味十足的曲子萦绕在耳边。

民族风情园里,也有品种众多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里参观,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

2.泰国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之意。

3.泰国人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着时,也不允许将脚尖对着别人,此举被视为不礼貌的做法。抚摸对方头颅或挥手越过别人头顶,被视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动作。

4.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亲手送赠,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因为僧侣是不允许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庙的人,衣着必须端庄整洁,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或其他不适宜的衣服。在寺庙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时,必须脱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毁,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失敬的动作。

6.尊重王室。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币、纸币、日历牌、挂图等,由此可见对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例如在公共场合有皇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7.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触犯法律,但是违背了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饮食

泰国人主食是大米,喜欢吃酸辣食物,由于常年炎热,习惯饮用冰茶。泰国菜式通常选用新鲜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且调味料花样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虾酱、椰奶等等。泰国菜多数由淡素的食品组成,包括鱼、蔬菜和饭,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酱汁。但无论饭餐是否丰富,都必有餐汤,与我国的粤菜风格相似。

51、穿花格裙的苏格兰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见,苏格兰男人就是其中一例。头戴小黑呢帽,身着花格裙及短袜,手上拿着管风笛,这是苏格兰男人引以为傲的打扮。苏格兰人爱穿花格裙,是因为不同图案的花格布代表着不同的氏族,每一个氏族都为自己设计一种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缘关系的花格布裙。当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时穿出了他们族人的骄傲、责任与忠诚。

2、民俗礼仪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国人倾向于接受熟悉的事物,对于新奇或者外来的东西总是持怀疑的态度。英国人比较谦虚,自夸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英国人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幽默感。英国式幽默的出发点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自夸之词。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等。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色花》选自《新月集》,由郑振铎翻译的。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遣责封建主义和种族制度,批判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专横,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回答者: ο妖月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26 08:16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色花》选自《新月集》,由郑振铎翻译的。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遣责封建主义和种族制度,批判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专横,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回答者: hb5233991 - 初入江湖 二级 11-26 08:34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编辑本段]泰戈尔生平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8岁就写诗,并展露出非凡的天才,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时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这位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其中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戏剧剧本。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1岁。

泰戈尔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许多批评家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善良。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 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

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并且知道真相爱。著“泰戈尔哲学”SRadhakrishnan说:泰戈尔著作之流行,之能引起全世

界人们的兴趣,一半在于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一半在于他作品中的文学的庄严与美丽。泰戈尔是印度孟加拉(Bengal)地方的人。印度是一个“诗的国”。诗就是印度人是常

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诗之国”里,产生了这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自然是没有什么奇怪的。泰戈尔的文学活动,开始的极早。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即开始写剧本了,他的著作,

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写的;凡是说孟加拉文的地方,没有人不日日歌诵他的诗歌。后来他自己和他的朋友陆续译了许多种成英文,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爱者之礼物”、与“岐道”;剧本有:“牺牲及其他”、“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论文集有:“生之实现”、“人格”、杂著有:我的回忆”、“饿石及其他”、“家庭与世界”等。 在孟加拉文里,据印度人说:他的诗较英文写的尤为美丽的是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

他的原因了。他有着大胡子。

[编辑本段]泰戈尔的创作

一 主要作品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2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六个哥哥也均献身于社会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泰戈尔自幼厌恶正规学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学度过少年时代,1878年去英国学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1875)发表时,年仅14岁。1880年,19岁的泰戈尔便成为职业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1883),还有戏剧和小说等作品。这些早期伤品的特点是梦幻多于现实,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期,诗集《心中的向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诗篇《两亩地》(1894)的发表,标志着泰戈尔从宗教神秘主义走向深刻的人道主义。这一时期的诗作还有《金帆船》(1894)、《缤纷集》(1896)第5部抒情诗集和一部《故事诗集》(1900)。此外,他还创作了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的《素芭》(1893)、《摩诃摩耶》(1892)、《最后活着,还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杰作之林。

1901年,泰戈尔为改造社会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1912年,这所学校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由于英国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和8部英文诗集,其中《吉檀迦利》为诗人赢得世界性声誉。这一时期重要的诗集还有《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飞鸟集》(1916)等。1910年,泰戈尔又发表了史诗性长篇小说《戈拉》和象征剧《国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寻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发表了许多著名演讲。这时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诗,分别收在《非洲集》(1937)、《边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余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画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1941年4月,这位旷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写下最后的遗言《文明的危机》。同年8月7日,泰戈尔于加尔各答祖宅去世。

[编辑本段]代表作

诗集:诗集《暮歌》、《晨歌》、《心中的向往》、《两亩地》、《金帆船》、《缤纷集》、《故事诗集》、《素芭》、《摩诃摩耶》、《最后活着,还是死了?》<<园丁集>> <<飞鸟集>><< 草叶集>>等等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泰戈尔多才多艺,才华超人。既是作品浩繁的文学艺术大师、学识渊博的哲人、成就卓著的社会活动家,也是锐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贡献,不但在印度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泰戈尔在印度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他最突出的天才的表现,恐怕就是他惊人的创作量了。他12岁开始写诗,在60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诗歌上千首,歌词1200余首,并为其中大多数歌词谱了曲; 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200多篇,戏剧38部,还有许多有关哲学、文学、政治的论文及回忆录、书简、游记等;此外还创作了2700余幅画。他给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处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漫长的55年后,日本的川端康成长又一次夺取这一桂冠。泰戈尔因此而蜚声世界。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西孟加拉的加尔各答,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诞生在那里。泰戈尔世家和拉比的童年泰戈尔家庭原姓塔克尔(孟加拉人的尊称,意为“圣”),泰戈尔是它的英文变称。罗宾德拉纳特的祖父德瓦卡纳特“王子”。同时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流,当时许多进步人士的改革运动都得

《诺丁山》的男主角事休·格兰特。

格兰特,1960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

1982年,参演个人首部**《牛津之爱》,从而进入演艺圈。1987年,凭借剧情片《莫里斯》获得第44届威尼斯国际**节最佳男演员。

1992年,主演剧情片《苦月亮》。1994年,因主演爱情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而被观众所熟知。1995年,其出演的爱情片《理智与情感》上映。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994年,出演由约翰·杜根执导的剧情片《相约在今生》,在片中饰演英国教会工作人员安东尼;3月,与安迪·麦克道尔共同主演的爱情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上映,在片中饰演内心恐惧婚姻的单身青年查尔斯。

2001年4月,与蕾妮·齐薇格、科林·费尔斯合作拍摄的爱情片《BJ单身日记》上映,在片中饰演用情不专一的花花公子丹尼尔·克里弗。

2007年,与德鲁·巴里摩尔搭档,共同主演爱情片《K歌情人》,在片中饰演过气的歌手阿莱克斯。

2009年,与莎拉·杰西卡·帕克合作拍摄的喜剧片《蒸发的摩根夫妇》上映,在片中饰演职场女性梅丽尔的丈夫保罗。

-休·格兰特

泰戈尔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泰戈尔的诗歌吉 檀 迦 利

泰戈尔著 冰 心译

1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

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

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

余量待充满。

2

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着骄傲而炸裂,我仰望着你的脸,眼泪涌

上我的眶里。

我生命中一切的凝涩与矛盾融化成一片甜柔的谐音——

我的赞颂像一只欢乐的鸟,振翼飞越海洋。

我知道你欢喜我的歌唱。我知道只因为我是个歌者,才能走到你的面前。

我用我的歌曲的远伸的翅梢,触到了你的双脚,那是我从来不敢想望触到的。

在歌唱中的陶醉,我忘了自己,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

3

我不知道你怎样地唱,我的主人!我总在惊奇地静听。

你的音乐的光辉照亮了世界。你的音乐的气息透彻诸天。

你的音乐的圣泉冲过一切阻挡的岩石,向前奔涌。

我的心渴望和你合唱,而挣扎不出一点声音。我想说话,但是言语不成歌曲,我叫

不出来。呵,你使我的心变成了你的音乐的漫天大网中的俘虏,我的主人!

4

我生命的生命,我要保持我的躯体永远纯洁,因为我知道你的生命的摩抚,接触着

我的四肢。

我要永远从我的思想中屏除虚伪,因为我知道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

理。

我要从我心中驱走一切的丑恶,使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的心宫深处安设

了座位。

我要努力在我的行为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

5

请容我懈怠一会儿,来坐在你的身旁。我手边的工作等一下子再去完成。

不在你的面前,我的心就不知道什么是安逸和休息,我的工作变成了无边的劳役海

中的无尽的劳役。

今天,炎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

这正是应该静坐的时光,和你相对,在这静寂和无边的闲暇里唱出生命的献歌。

6

摘下这朵花来,拿了去罢,不要迟延!我怕它会萎谢了,掉在尘土里。

它也许配不上你的花冠,但请你采折它,以你手采折的痛苦来给它光宠。我怕在我

警觉之先,日光已逝,供献的时间过了。

虽然它颜色不深,香气很淡,请仍用这花来礼拜,趁着还有时间,就采折罢。7

我的歌曲把她的妆饰卸掉。她没有了衣饰的骄奢。妆饰会成为我们合一之玷:它们

会横阻在我们之间,它们丁当的声音会掩没了你的细语。

我的诗人的虚荣心,在你的容光中羞死。呵,诗圣,我已经拜倒在你的脚前。只让

我的生命简单正直像一枝苇笛,让你来吹出音乐。

8

那穿起王子的衣袍和挂起珠宝项链的孩子,在游戏中他失去了一切的快乐;他的衣

服绊着他的步履。

为怕衣饰的破裂和污损,他不敢走进世界,甚至于不敢挪动。

母亲,这是毫无好处的,如你的华美的约束,使人和大地健康的尘土隔断,把人进

入日常生活的盛大集会的权利剥夺去了。

9

呵,傻子,想把自己背在肩上!呵,乞人,来到你自己门口求乞!

把你的负担卸在那双能担当一切的手中罢,永远不要惋惜地回顾。

你的欲望的气息,会立刻把它接触到的灯火吹灭。它是不圣洁的——不要从它不洁

的手中接受礼物。只领受神圣的爱所付予的东西。

10

这是你的脚凳,你在最贫最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

我想向你鞠躬,我的敬礼不能达到你歇足地方的深处——那最贫最最失所的人群

中。

你穿着破敝的衣服,在最贫最最失所的人群中行走,骄傲永远不能走近这个地方。

你和那最没有朋友的最贫最最失所的人们作伴,我的心永远找不到那个地方。

11

把礼赞和数珠撇在一边罢!你在门窗紧闭幽暗孤寂的殿角里,向谁礼拜呢?睁开眼

你看,上帝不在你的面前!

他是在锄着枯地的农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里。太阳下,阴雨里,他和他们

同在,衣袍上蒙着尘土。脱掉你的圣袍,甚至像他一样地下到泥土里去罢!

超脱吗?从哪里找超脱呢?我们的主已经高高兴兴地把创造的锁链带起:他和我们

大家永远连系在一起。

从静坐里走出来罢,丢开供养的香花!你的衣服污损了又何妨呢?去迎接他,在劳

动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罢。

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

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

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13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

路上走过。

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火还未点上,我不能请他进来。

我生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没有来到。

14

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

悲已经紧密地交织在我的生命里。

你使我一天一天地更配领受你自动的简单伟大的赐予——这天空和光明,这躯体和

生命与心灵——把我从极欲的危险中拯救了出来。

有时候我懈怠地捱延,有时候我急忙警觉寻找我的路向;

但是你却忍心地躲藏起来。

你不断地拒绝我,从软弱动摇的欲望的危险中拯救了我,使我一天一天地更配得你

完全的接纳。

15

我来为你唱歌。在你的厅堂中,我坐在屋角。

在你的世界中我无事可做;我无用的生命只能放出无目的的歌声。

在你黑暗的殿中,夜半敲起默祷的钟声的时候,命令我罢,我的主人,来站在你面

前歌唱。

当金琴在晨光中调好的时候,宠赐我罢,命令我来到你的面前。

16

我接到这世界节日的请柬,我的生命受了祝福。我的眼睛看见了美丽的景象,我的

耳朵也听见了醉人的音乐。

在这宴会中,我的任务是奏乐,我也尽力演奏了。

现在,我问,那时间终于来到了吗,我可以进去瞻仰你的容颜,并献上我静默的敬

礼吗?

17

我只在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这是我迟误的原因,我对这延误负咎。

他们要用法律和规章,来紧紧地约束我;但是我总是躲着他们,因为我只等候着爱,

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

人们责备我,说我不理会人;我也知道他们的责备是有道理的。

市集已过,忙人的工作都已完毕。叫我不应的人都已含怒回去。我只等候着爱,要

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

18

云霾堆积,黑暗渐深。呵,爱,你为什么让我独在门外等候?

在中午工作最忙的时候,我和大家在一起,但在这黑暗寂寞的日子,我只企望着你。

若是你不容我见面,若是你完全把我抛弃,真不知将如何度过这悠长的雨天。

我不住地凝望遥远的阴空,我的心和不宁的风一同彷徨悲叹。

19

若是你不说话,我就含忍着,以你的沉默来填满我的心。

我要沉静地等候,像黑夜在星光中无眠,忍耐地低首。

清晨一定会来,黑暗也要消隐,你的声音将划破天空从金泉中下注。

那时你的话语,要在我的每一鸟巢中生翼发声,你的音乐,要在我林丛繁花中盛开

怒放。

20

莲花开放的那天,唉,我不自觉地在心魂飘荡。我的花篮空着,花儿我也没有去理

睬。

不时地有一段的幽愁来袭击我,我从梦中惊起,觉得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踪。

这迷茫的温馨,使我想望得心痛,我觉得这仿佛是夏天渴望的气息,寻求圆满。

我那时不晓得它离我是那么近,而且是我的,这完美的温馨,还是在我自己心灵的

深处开放。

21

我必须撑出我的船去。时光都在岸边捱延消磨了——不堪的我呵!

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遍地,我却等待而又留连。

潮声渐喧,河岸的荫滩上黄叶飘落。

你凝望着的是何等的空虚!你不觉得有一阵惊喜和对岸遥远的歌声从天空中一同飘

来吗?

22

在七月*雨的浓阴中,你用秘密的脚步行走,夜一般的轻悄,躲过一切的守望的人。

今天,清晨闭上眼,不理连连呼喊的狂啸的东风,一张厚厚的纱幕遮住永远清醒的

碧空。

林野住了歌声,家家闭户。在这冷寂的街上,你是孤独的行人。呵,我唯一的朋友,

我最爱的人,我的家门是开着的——不要梦一般地走过罢。

23

在这暴风雨的夜晚你还在外面作爱的旅行吗,我的朋友?

天空像失望者在哀号。

我今夜无眠。我不断地开门向黑暗中了望,我的朋友!

我什么都看不见。我不知道你要走哪一条路!

是从墨黑的河岸上,是从远远的愁惨的树林边,是穿过昏暗迂回的曲径,你摸索着

来到我这里吗,我的朋友?

24

假如一天已经过去了,鸟儿也不歌唱,假如风也吹倦了,那就用黑暗的厚幕把我盖

上罢,如同你在黄昏时节用睡眠的衾被裹上大地,又轻柔地将睡莲的花瓣合上。

旅客的行程未达,粮袋已空,衣裳破裂污损,而又筋疲力尽,你解除了他的羞涩与

困窘,使他的生命像花朵一样在仁慈的夜幕下苏醒。

25

在这困倦的夜里,让我帖服地把自己交给睡眠,把信赖托付给你。

让我不去勉强我的萎靡的精神,来准备一个对你敷衍的礼拜。

是你拉上夜幕盖上白日的倦眼,使这眼神在醒觉的清新喜悦中,更新了起来。

26

他来坐在我的身边,而我没有醒起。多么可恨的睡眠,唉,不幸的我呵!

他在静夜中来到;手里拿着琴,我的梦魂和他的音乐起了共鸣。

唉,为什么每夜就这样地虚度了?呵,他的气息接触了我的睡眠,为什么我总看不

见他的面?

27

灯火,灯火在哪里呢?用熊熊的渴望之火把它点上罢!

灯在这里,却没有一丝火焰,——这是你的命运吗,我的心呵!

你还不如死了好!

悲哀在你门上敲着,她传话说你的主醒着呢,他叫你在夜的黑暗中奔赴爱的约会。

云雾遮满天空,雨也不停地下。我不知道我心里有什么在动荡,——我不懂得它的

意义。

一霎的电光,在我的视线上抛下一道更深的黑暗,我的心摸索着寻找那夜的音乐对

我呼唤的径路。

灯火,灯火在哪里呢?用熊熊的渴望之火把它点上罢!雷声在响,狂风怒吼着穿过

天空。夜像黑岩一般的黑。不要让时间在黑暗中度过罢。用你的生命把爱的灯点上罢。

28

罗网是坚韧的,但是要撕破它的时候我又心痛。

我只要自由,为希望自由我却觉得羞愧。

我确知那无价之宝是在你那里,而且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我却舍不得清除我满屋

的俗物。

我身上披的是尘灰与死亡之衣;我恨它,却又热爱地把它抱紧。

我的债务很多,我的失败很大,我的耻辱秘密而又深重;但当我来求福的时候,我

又战栗,唯恐我的祈求得了允诺。

29

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

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黑影遮断不见了。

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把它抹严,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罅隙,我煞费

了苦心,我也看不见了真我。

30

我独自去赴幽会。是谁在暗寂中跟着我呢?

我走开躲他,但是我逃不掉。

他昂首阔步,使地上尘土飞扬;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喊叫。

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

  一、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三、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四、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

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著诗集有《故事诗集》(1900)《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3)《采果集》《边缘集》(1938)《飞鸟集》(1916)《吉檀迦利》(1910)《爱者之礼物》《流萤集》(1928)《岐道》《生辰集》(1941);剧本有《牺牲及其他》《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论文集有《生之实现》《人格》;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在孟加拉文里,据印度人说:他的诗较英文写的尤为美丽,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其中印度的国歌就是《人民的意志》,孟加拉国的国歌是《金色的孟加拉》。 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新月集》中的《对岸》、《职业》,也入选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的课本中。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中文名: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外文名: Tagore,Rabindranath 

国籍: 印度 

出生地: 印度加尔各答市 

出生日期: 1861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41年8月7日 

职业: 作家,诗人 

主要成就: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吉檀迦利》,《戈拉》 

 

目录

简介 

大事记 

个人创作 

一 主要作品 

二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相关作品 

《泰戈尔传》 

代表作《飞鸟集》 

《园丁集》 

《新月集》 

《游思集》 

《吉檀迦利》 

《采果集》 

《爱者之殆》 

《渡口》 

《随想集》 

《再次集》 

《最后的星期集》 

《叶盘集》

家族 

个人名句 

高寿秘诀 

综述 

〔排遣法〕 

[超脱法]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的爱情故事简介 

大事记 

个人创作 

一 主要作品 

二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相关作品 

《泰戈尔传》 

代表作《飞鸟集》 

《园丁集》 

《新月集》 

《游思集》 

《吉檀迦利》 

《采果集》 

《爱者之殆》 

《渡口》 

《随想集》 

《再次集》 

《最后的星期集》 

《叶盘集》

家族 

个人名句 

高寿秘诀 

综述 

〔排遣法〕 

[超脱法]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的爱情故事

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    

  

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著诗集有《故事诗集》(1900)《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3)《采果集》《边缘集》(1938)《飞鸟集》(1916)《吉檀迦利》(1910)《爱者之礼物》《流萤集》(1928)《岐道》《生辰集》(1941);剧本有《牺牲及其他》《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论文集有《生之实现》《人格》;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在孟加拉文里,据印度人说:他的诗较英文写的尤为美丽,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其中印度的国歌就是《人民的意志》,孟加拉国的国歌是《金色的孟加拉》。 

  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新月集》中的《对岸》、《职业》,也入选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的课本中。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436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