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容易被人控制吗?

心理学: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容易被人控制吗?,第1张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这个繁花盛开的世界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出现,他们在面对人和事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而这当中,总是有的人活得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却有点苟且偷生,甚至生不如死!

我们最怕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在生活的哪个方面似乎总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耳根子软,容易被说服。在工作上也是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教育。

你是不是也是不懂拒绝的人呢?

这种人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甚至被人牵制的。因为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自己总是不懂得回绝。即使这件事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也会想尽办法完成别人的要求。因为觉得如果随便的拒绝别人似乎对人际关系不是特别有利。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随便的答应别人的各种请求或者要求,你没有办法顺利完成的时候,别人会怎么想你,倒不如坦诚的回绝别人提出的无理或者过分的要求,实事求是的告诉对方这项任务自己是无法胜任的。有可能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更容易迎来友好的人际关系。

你是不是喜欢讨好别人,委屈自己?

这样的人真是不懂得好好爱自己,你总是将别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存在理由。似乎只有满足了别人,自己才是有价值的。你这样真的很容易被人所利用,并且趁机操控着你。因为时间久了别人都会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们提供的帮助其实就是一种低端的讨好。别人根本就不会把你当回事,你的卑微就是造成你生命悲剧的开始。而正因为你的这种卑微造就了别人的高高在上。

什么是精神控制?

精神控制又称为心灵控制或者是心智控制,通常指的是团体或者个人用一些非道德的操纵手段来说服某人按照操纵者的愿望改变自己。

这种改变通常给操控者带来损害,操控者会产生一种无能感和恐惧感,开始怀疑自我本身的价值。

女性为何更易被操控?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女性更容易被操控,而男人则为主要的控制者。

01、天生的感性和认知能力

女人大多数容易多愁善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粘液体质”型的人格特点。

在一段感情中,这类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容易患得患失,容易不知所措。

男性之所以能够轻易的去操控女人,利用的就是女性敏感的特性。

男性在这方面更加的理智,所以也就能够轻易的去操控女人。

女人的感性会导致她特别容易情绪化,而这个时候,男人就可以轻易的影响女人。

因为女人的判断力会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变低,所以男人只需要去在思想上诱导女人就可能影响她。

02、依赖性心理的副作用

男人之所以能够去操控男人,是因为女人本身的依赖性更强。当男人长期给予女人一定的需求满足的时候,他就可以进一步地去操控女人,所以我们发现,那些陷入一段情感关系里的女人,更容易无法自拔。

之所以一些女人无法轻易的摆脱男人的控制,是由于她们无法摆脱这种依赖性。短时间内离开了男人,放弃了这段感情,她们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痛苦,所以为了避免痛苦,女人就会继续选择再次进入这段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提到人质情结,又称为“斯德哥尔摩效应。指的是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人质会对被害人产生好感,并且由于长期的精神操控,开始被洗脑,甘愿为加害人服务。

爱情本应当是一件相互之间坦诚,付出彼此感情的事,一旦产生了一方控制一方的心理,那么这段情感就会走向畸形。

女人该如何摆脱男人的精神控制?

类似于男人采用精神控制女人的行为一直存在,包丽无疑选择了最为愚蠢的方式。那么女人作为受害者,如何通过自我去摆脱对方的控制呢?

首先,女人应当足够独立,那么就必须要试图摆脱对于另一方的依赖。只有摆脱了对于他的情感依赖,那么自然就可以离开。

第二,女人应当去寻找别人的帮助,积极的谋求更多的关系,听从别人的劝告,而不是拘泥在二人的世界里。

一旦我们发现被对方进行无意识的精神操控,就应当尽早地离开。他们会给你设置恢宏的希望蓝图,更会给你无限的希望,但是却总是让你感觉到自我价值被一点点地贬低。

他们就像是“神”一样的存在,去拯救你,凌驾于你之上。这样的关系不是爱,而是一种为了满足自我的自私。他们从操控你中获得满足感,却忽视了你。

如何避免关系中的「情感操纵」这些行为不是爱,是情感霸凌

一、什么是情感操纵

情感操纵者一般都有自己的认知缺陷,他们无法理解和容忍别人对他们观点的质疑。所以,当他(操纵者)自己产生了一些困扰,产生了一些难受的体验,而他又接受不了,不愿面对这样的体验,就会把它投射到你(被操纵者)身上去,让你相信,是你有了这样的困扰,让你相信你是愚蠢的,而我是权威。

二、情感操纵和正常的批评有什么不同

1目的。

好的批评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而坏的批评是为了摧毁你的自我。如果一个人的批评让你深感焦虑和倍受打击,那你要做的就是停止这场对话。

2当事人的态度。

非操纵者可能会批评,但他不会强迫你必须认同他的观点。而操纵者会不断指责你,直到你认同他的观点为止。因为他不允许你的观点跟他不同,那样会让他陷入极度的焦虑。

三、情感操纵的3个阶段

情感操纵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人自我认知逐渐瓦解的过程。

1你希望得到操纵者的认可,但如果实现不了,你也可以接受。这个时候当人们产生分歧的时候,你还能够看到对方是在扭曲事实,你最多被对方埋下怀疑的种子。

2你非常渴望获得操纵者的认可,这几乎成了你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这个时候当你们出现分歧,你会优先从他的立场出发,你已经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并陷在他指责你的那个细节里,跟他争论。

3你开始在他人和自己面前维护这位操纵者了。这个时候你几乎没有机会和其他朋友、家人共度时光,你甚至会躲避一切涉及这段关系的对话,这样就不用解释自己的处境了。

四、人们为什么容易被情感操纵

1现代女性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但在观念迭代上又还没有真正地跟上男性,希望依靠一个强大的男性,给自己提供指引和帮助。他们很容易在伴侣面前调回到“小鸟依人”模式,以获得对方的认可。

2个人主义的兴起。

社交网络的发达看似让人们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但其实每个人比之前更孤独。人们在线下的紧密关系减少,增加了对伴侣的依赖。

3对情感爆炸的“末日”恐惧。

当操纵者对被操纵者大吼大叫,甚至人格贬损和侮辱、冷战、抛弃等行为时,这种伤害让被操纵者感到痛不欲生。为了避免这种“末日”的来临,被操纵者通常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开它。

4渴望趋同的心理。

这些人一般对操纵者理想化,并迫切需要获得他的认可。好像有了这份肯定,你才是真正的有价值。

五、如何摆脱情感操纵

被操纵者下定决心,发自内心地想要离开和结束这段操纵关系,这是一切行动的基础。

下面介绍5种方法:

1分清真相和曲解。

当你在一段关系或一个事件中觉察到一点不对劲,不要轻易放过去,也不要听他人的一面之词,而要跟着自己的内心去找真相。

2及时退出无效沟通。

无效沟通,指的是你们俩陷入了一种争夺谁是谁非的沟通,而不是解决问题。而有效的沟通,是两个人会真正用心聆听对方的话,并顾及对方的感受。

3识别触发情感操纵的行为。

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更容易触发操纵行为,及时提醒自己,也提醒这段关系。

4关注你的感受。

如果你感到困惑、沮丧、委屈、害怕,那就一定是有问题了。

5切记,我们无法控制任何人的意见。

操纵者他永远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且要你认同他。所以只有我们放弃说服他,才会不被陷入怀疑、辩论、认同的死循环里。

六、帮助你远离煤气灯的长期建议

1倾听你内心的声音。

2写日记。

3坚持和你信任的朋友聊天。

4如果你很想投入一段煤气灯式的关系,先想想你信任的导师或行为榜样会说什么。

5问问你自己:这位男士对我的女儿、姐妹、母亲足够好吗

6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诚实地告诉自己,你有哪些好的、令人钦佩的特质。

7通过和精神层面的连接滋养自己。留出时间冥想,和心灵深处的自我重新连接。

8召回你的价值观,用你推崇的方式对待他人。

9和肯定你精神层面的人共度时光。

10相信“不”已经是一句完整的话,多多使用它。

11参加某种体育运动,让你变得有力量。

12只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感到矛盾,就说“不你会感受到坚定信念的力量。

想要摆脱操纵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自我认同。你要相信即便没有人认可你,你依然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南方周末的一篇《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自发文后,就惊爆了朋友圈,引发了新一波的婚恋恐慌。

许多女孩发现,遇人不淑,原来不仅伤心,还有可能要命。

其实,不是爱情会伤人,而是有太多以爱为名的人渣们,利用女性的善,人性的弱,操纵感情,玩弄女人,抽筋剥皮,谋求私利。

所以,想要爱情之路走的平顺,认出这群披着羊皮的狼,看穿他们常玩的技俩,非常重要。

首先,理解什么是操纵?

所谓操纵, 是指一个控制欲强的人,试图通过间接策略,改变另一个人的感觉,信仰和行为,用欺骗、胁迫甚至伤害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操纵与许多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包括边缘性人格障碍、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成瘾、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自恋等。

但并不是所有操纵者,都是源于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一个操纵者,最终的目的是谋求财富,那他就是故意操纵者,而如果控制欲只限于情侣之间的变态互动,不涉及利益诈骗,那么这只能表明操纵者本身,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

研究心理操控的咨询师,乔治·西蒙博士认为: 心理操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男人会利用感情,女人会利用情感。

也就是说,男人通过玩弄感情来达到目的,所以,他们会看到女人对羞耻的敏感,这种羞耻包含,被视为一个不好的人,对伴侣不忠的女人,不再圣洁的女性。男人利用女人在这方面的羞耻敏感,作为控制女人的武器。

这些特性,在包丽的案例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渣男仅仅抓住她不是处女这一点,就能动用心理催眠和耻辱暗示,让她经受羞耻心的折磨,自觉低人一等。

而女人们,她们通常利用情感,用受伤或示弱的方式,试图软化和动摇伴侣,唤起男性的关注和呵护,以达到控制自己处境,掌握伴侣行动的目的。

因此,一定程度上来看,心理操纵,无论男女都有可能会用,只是利用方式不同,动机不同而已。

对于那些无意操纵者而言,他们的操纵行为,是一种内心投射 ,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是如此认为的,所以,他们会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并通过过分的防御性机制,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转移问题的焦点,造成对伴侣的情感伤害。

在这样的操纵者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如履薄冰,没有任何安全感,但这种操纵者本身,可能并不是完全出于恶意,而是因为深层次的情绪失调,加之应对亲密关系的技能不足,导致他们通过攻击,而不是拥抱,通过指责而不是认同,通过伤害而不是呵护,来将自身的不满和困惑,投射在另一半身边。

比如包丽的男友,他对女友的伤害,不是源于对利益的追逐和骗取,而是自身人格缺陷施于的。

遇到这样的男人,他会将内心的不满足,永远投射在女孩身上,让对方不堪重负,直至抑郁自杀。

雷尼·希尔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对这种操纵者的憎恶和同情:

其实,无论是无意操纵,还是有意操纵,对于被害者而言,差别都不太大,要么伤心,要么伤钱,要么伤心又伤钱。

如果你担心自己被操纵,检查一下对方使用的策略,通过观察对方的手段和作为,就能简单判断对方是否在操纵你。

操纵的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负面操纵: 操纵者通过持续的批评、诋毁、羞辱、社会排斥、敌对威胁等手段,对被操纵者进行心理操控。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那些深陷家暴漩涡中,而无法逃离和自救的女人们,她们即便身体自由,心灵却被家暴者禁锢和控制,因为她们无论做什么,都被视为不合格,总是被批评,久而久之,这种洗脑会内化为自我认知,使得她们自觉远离人群,自认为被打是合理的。

积极操纵: 操纵者通过虚假的友谊,虚伪的奉承,以及无法兑现的承诺,满足被操纵者的虚荣心,实现对操控对象的掌控。

这一点在家庭关系中,很常见,比如日剧《坡道上的家》,丈夫不断通过积极暗示,让妻子以为自己很擅长处理家务活,又通过消极暗示,迫使妻子远离工作,长此以往,妻子只能被丈夫束缚于家庭之内,而无法实现个人追求。

欺骗和阴谋: 操纵者擅长撒谎,谙熟人性,用欺骗的方式,制造借口,指责和逃避自己的责任,以达到压榨控制另一方的目的。

莎士比亚在著作《奥赛罗》中,将这种心理操纵术,运用到了极致。里面的坏人,通过含沙射影和巧妙的环境安排,诱使奥赛罗产生怀疑,然后相信妻子的不忠。同时,操纵者也利用奥赛罗天性里的不安全感,让他陷入非理性的嫉妒和愤怒,如此,不用自己动手,就完成了一场杀戮。

战略无助: 操纵者扮演弱者,利用人性的善良,引诱对方释放同情心,做出让步,进而走进操纵者的陷进,实现长期情感操控。

这可以说是PUV高手们,常常会用的一种套路,打造一个弱者的人设,制造一个痛苦的过往,扮演一个深沉的角色,激发女人的同情心和母性,让女人自愿为他沉沦,奉献,掏心掏肺。

敌意和虐待: 操纵者以欺凌,恐吓,身体和精神,以及情感的虐待,实现对被操纵对象身心的碾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典型的例子是,那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们,她们在经历极度的恐怖,遭受严重的身心虐待之后,开始认同虐待者,并自愿受其驱使,无怨无悔。

这种操纵的心理学原理是:操纵者先给对方制造极大的压力和焦虑,然后突然释放这种压力,经历了突然的情绪波动之后,被操纵者痛苦解除,个人的防御机制也随之崩塌,因此容易做出不理性的举动。

在人类操纵历史上,煤气灯效应,是心理操纵的极致运用。

这个词,源于1944年的**《煤气灯》,在这部**中,一个丈夫为了彻底击溃妻子,试图让她质疑所眼见的现实,从而相信自己疯了。

煤气灯效应, 是一种持续操纵和洗脑的形式,会导致受害者怀疑自己,最终失去自己的感知、身份和自我价值感

因为操控者,通过持续的诽谤性陈述和指控,公然的谎言或夸大事实,让受害者质疑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自我感觉、对现实的感知以及情感的有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煤气点燃会导致受害者,失去信任自己记忆、经历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失去理智。

比如电视剧《辣妈正传》中,杂志社的领导李木子,在发现丈夫和一个女人暧昧不清时,通过偷偷转移东西和篡改事实,让丈夫对自己的记忆产生怀疑,从而身心俱疲,而她当初就是通过这一招,击溃竞争对手的。

在我们这个充斥着虚假信息、另类事实、分裂和自恋的当代社会,煤气灯效应,经常被用在商业、政治、媒体、工作场所和个人关系中。

煤气灯是一种心理暴力。

它遵循的准则是:如果你经常重复一个谎言,它就会被接受为真理。

所以,操纵者最初需要构建一个慢性谎言,通过持续输出,来洗脑、攻击、贬低、和剥夺受害者的权力。

煤气灯效应中的操纵者,被称为是打火机。

打火机所发出的一切指控,不是建立在事实、证据、客观性的基础上,而是恶意的诽谤,但是日久天长,这种诽谤会内化为受害者的自我认知。

比如北大女孩包丽,最初面对男友关于非处女的攻击,还会反驳,为自己辩解,时间一长,男友每天将非处女,作为女性不洁的象征时,会让她因为自我内化,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煤气灯效应,是一种长久心理战,在这场战役中,打火机会压制受害者的异议,引发受害者的不安全情结,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自我价值感,产生困惑,焦虑,羞愧。

比如一个出生农村的女孩,在一种普遍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她一直认为自己比弟弟差很多,哪怕她遭受了很多来自父母的情感虐待,也依然陷入一种对家人的负罪情绪中,直到多年后逃离家庭,才慢慢恢复自信。

而且,除了持久,煤气灯效应的关键策略是,打火机会时刻保持攻击状态,一旦受害者有所反驳,就会招致加倍的控诉,以绝对的控制权,主宰着受害者。

部分运用煤气灯效应的操纵者,还会在战略上,将受害者从亲朋身边孤立出来,运用煽动性的策略,如[我们对他们]、[分而治之]、[孤立和控制]、[敌人无处不在]和[我是你唯一的希望]等,将受害者永久攥着手心里。

虽然操纵很可怕,但心理操纵却无所不在。

我们所热爱的权谋剧,宫斗剧,那些胜利者们,往往就是通过对人性的洞察,实现心理操纵,完成谋害和杀戮。

而在当今商业时代,心理操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营销。

营销是基于人性洞察,所延展的具有欺骗性,蛊惑性和操纵性的商业行为,这种认知已经达成共识,但是高级的营销,总是巧妙的让人心甘情愿被算计。

所以,当营销避无可避时,营销界有个新的理论出现: 消费者有责任自我教育,他们有责任做出更好的购买决定。

这种情况,像极了我们当下的现状。

当PUV大行其道时,很多人希望法律可以有效制裁,但遗憾的是,除非涉及金钱诈骗,大部分心理操纵者们,给受害者带来的身心伤害,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法律惩罚。

比如包丽案中,即便她的男友对她实施了,显而易见的煤气灯操纵,但她的自杀行为都是自发的,法律如果制裁,才会显得不合法,因为没有可以贯彻执行的具体标准,就会让法律丧失权威和公平性,且显得没有正常边界。

所以,就像营销具有合法性一样,法律无法界定的心理操纵,情感虐待,也需要来自当事人的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拯救。

因为,心理操纵无处不在。

有一句名言是,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会如何利用你,看看那些离你最近的人。

你最亲密的朋友,家人,孩子,都有可能是操纵者。

你的父母,会利用你的孝心和负疚心,操纵你的情感和生活,甚至事业选择。

你的孩子,会利用你的责任心和对她深切的爱,通过哭闹,自我伤害,不断逼迫你就范。

可以说,操纵是一种生存机制,以应对充满挑战或竞争的环境,尤其是当一个人缺乏相对权力和控制力时,病理性的操纵,就会经常在家庭和两性关系中出现。

而且,我们的整个社会规范,都是鼓励狡猾、诡计多端、讨价还价、利用人类弱点、倡导马基雅维利式的自私,崇拜权谋胜利者的,这种情况下,心理操纵无处不在,个人避无可避。

只是,有原则的人,将它变成了自我保护的竞争本能,无原则的人,将它变成了一种病态的剥削和压榨,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心理操纵变成了精神虐待,情感伤害。

所以,比起谴责,你最实际的做法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强大却不会操纵他人,伤害他人的人。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被操纵,但操纵者们在实施心理操纵之前,其实是有选择性的。

心理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擅长心理操纵的人,通常会把目标对准,具有某些特定人格特质的人,比如:

讨好型人格,极度渴望被喜欢被认可

自卑型人格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依赖性人格的人,即便痛苦也害怕分离

天真,无知,幼稚,缺乏社会经验的人

害怕愤怒,悲伤和其他负面情绪的人

从小在父母严格管控中长大的孩子

极度孤独,以至于缺乏警惕性的人

冲动,贪婪,唯物主义或追求财富声名的人

当遭遇操控者时,我们一方面需要识别对方的操纵策略,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努力,走出心理操纵。

因为,你越早察觉,越早逃离,就越容易逃出去。

具体来说,受害者可以坚持以下策略:

1识别问题。无论操纵者说什么,做什么,你都需要识别出,对方真正想要什么;

2从歪曲中找出真相。这很困难,但是当你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写日记,以及和第三者聊天的方式,更加客观中立的去看待处境。

3进行精神锻炼,鼓励思维方式的拓展。当遭遇不公时,不妨跳出来,和自己保持距离,客观看待眼前问题,分析处境。

4给自己放弃的权利,允许自己糟糕。他们说你不好,你不一定非要证明自己,以求得到认可,你可以选择放弃,达不到某个人的标准,并不一定是你的问题。

5允许自己感受所有的感受,同时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所有感受。当你产生不适情绪时,你可以追踪自己的情绪,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比如说,既然这段关系让我不开心,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又有什么重要呢,反正不开心的关系,我不要。

最后,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大致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往往伤害别人;

一类是以别人为中心的人,他们往往被伤害;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做一个,不主动伤害别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百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857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