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藏头诗?

何谓藏头诗?,第1张

藏头诗,一名“藏头格”,属怪异诗一种。这种诗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

这种诗常常都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智多星巧作藏头诗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卢俊义乃河北俊杰,他不仅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济人危困,而且武艺高强,名闻四海,人称“河北玉麒麟”。梁山泊义军头领宋江久慕他的威名,一心想招取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共图大业,替天行道。偏偏这个卢俊义有钱有势,有名有位,吃不愁,穿不愁,而且满脑袋的忠君思想,要他上山造反谈何容易,宋江常常为此苦恼。

军师吴用,人称“智多星”,为人机敏善于谋略,凡事一经他策划,没有办不成的道理。所以,当宋江与他议起此事时,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

当时吴用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悄悄来到卢俊义庄上,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里,口占四句卦歌,并让他端书在家宅的墙壁上。这四句卦歌是:

芦花丛中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难逃可无忧。

吴用在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四个字暗藏于四句之首,而一心躲避“血光之灾”的卢俊义哪里有心细察这其中的隐秘呢。

果然,这四句诗写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证据,大兴问罪之师,到处捉拿卢俊义,终于把他逼上梁山。

画老乌龟

从前有个财主,请画工为他画了幅像。为他画像的那个画工手艺很好,把老财主画得白发乌巾,神采奕奕,堂而皇之。老财主看了得意非常,便硬拉一位本乡秀才为他的画像题字。

老财主平日吝啬刻薄,甚为乡里所1不齿,读书人更不愿与他交往。这位秀才在无奈之中被拉倒财主家,心中很不快活。他想,乡邻们都恨这个老财主,我今天何不借这个机会骂一骂这个老乌龟呢。

秀才一进门,老财主忙吩咐捧上笔墨。秀才也不搭话,接过笔来,唰唰唰一挥而就,题了一首四言诗:

画工真采,

老貌堂皇,

乌巾白发,

龟雀呈祥。

你看出这首藏头诗的真正意思了吗?

早迎无双

庐剧《无双缘》,写的是合肥知县刘震有一女名叫无双,自小与表兄王仙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以后两人长大,刘震便为他们订下了婚约。

一年,王仙客赴京赶考,科场得意,万岁钦点头名状元,封授翰林学士,并赐宫花金印回庐州完婚。王仙客一路吹吹打打,好不威风。不想,人马行至双峰山下,被绿林好汉古氏兄妹夺去行囊,失落文书金印,变成一名乞丐来到刘家。刘震问明前后情况,即刻变脸赖婚,把女儿无双另许豪门公子曹进。王仙客与舅舅刘震论理,刘震也觉得理亏,便把责任推到女儿无双。无双知道爹爹势利无赖,非常气愤,但苦于见不到表兄王仙客,只得写诗一首,速派丫鬟把诗送给王仙客:

早妆未罢暗凝眉,

迎户愁看紫燕飞,

无力回天春已老,

双栖画栋不如归。

烧火老死得好

解放前,四川某地有个军阀,依仗手中的枪杆子,在当地横行霸道。他妻妾成群,生活糜烂。他的老子更是禽兽不如,连他儿子的妻妾也大多成了他手中的玩物。父子两人的丑恶行径早已成为笑柄,人们蔑称这样的老头子为“烧火老”。

老头子因为酒色过度,上了西天。这个军阀在置办老子丧事期间,家中冠盖如云,宾客络绎不绝。那些土豪劣绅和阿谀奉承之辈一个个争先恐后竞相献媚讨好。

当地有一个前清翰林,才学满腹秉性刚直,乃一大名流。他对军阀父子的恶行劣迹早已深恶痛绝。听说老头子一命呜呼,老翰林如出一口恶气,不禁自言自语道:“这‘烧火老’死得好!”老翰林正在家中高兴,忽听门人禀报军阀家里专人来访。老翰林心里寻思道:“我与这班恶人素无来往,今日何事访我?”

原来这位军阀是想请老翰林写首挽诗,为其死去的老子涂脂抹粉装璜门面。

老翰林同来人稍事寒暄,即知军阀派人来访的真意,心中暗想:为“烧火老”歌功颂德,这是小人之行,那么--他心里略加沉思之后,便马上爽快地表示应允。来人一见,真是喜出望外,马上展纸磨墨,满脸媚笑道:“难得您老赏光,您老请。”

老翰林饱蘸浓墨,一首五言挽诗一挥而就:

烧酒奠灵前,

火纸化青烟。

老人今何在,

死去不复还,

得失古今有,

好名天下传。

  藏头诗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你要表达的内容中的一个字。全诗的每句中的头一个字又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地名、企业名或一句祝福。藏头诗涵义深、品位高、价值重,可谓一字千金。

  在中华诗歌百花园里,除了常见的诗、词、曲以外,还存在大量的另类诗歌----杂诗。具有代表性有:回环(文)诗、剥皮诗、离合诗、宝塔诗、字谜诗、辘轳诗、八音歌诗、藏头诗、打油诗、诙谐诗、集句诗、联句诗、百年诗、嵌字句首诗、绝弦体诗、神智体诗等40多种。这些杂体诗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由于藏头诗“俗文化”的特性,注定其难登大雅之堂,不为正史和正集收录,从古至今,藏头诗多在民间流传,或散见于古典戏曲、小说。如《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庐剧《无双缘》中,双写也以藏头诗表明心志:“早妆未罢暗凝眉,迎户愁看紫燕飞,无力回天春已老,双栖画栋不如归。”暗藏“早迎无双”四字。

    文人士大夫中也不乏藏头诗高手。比如明朝大学问家徐渭(字文长)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其中就藏头“平湖秋月”四字。在当今的文化人中,也有人能将藏头诗用的恰到好处。香港凤凰台当家小旦吴小莉当作客“华西都市报”时,即送上贺词:

    华夏之光,西部翘楚,都会雄风,市镇豪情,报业先锋。

    仔细读来也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华西都市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交流的兴盛,藏头诗在网上更是大行其道,不仅有专门的网站“中国藏头诗网”,各诗词论坛写手也创作出大量的、以网名为主题的藏头诗。如笔者应网友唐生之邀所作藏头诗“续清华我好喜欢你”两首之一:

    续续连连百步阶,清光暗淡锁重霾。

    华山无路不艰险,我辈有时当遣差。

    好景天然收鸟道,喜颜着意现形骸。

    欢歌绝顶呼红日,你与唐生共兴怀。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人心浮燥、急功近利,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传统诗种,幻想靠走偏门或得名、或得利。于是出现以藏头诗为商品货利、号称“摆摊卖诗第一人”的余乐平先生。他用名字给人作诗,在旅游旺季十分红火,最多时月收入达到近万元。31岁的海口青年王奋以藏头诗为突破口创“世界纪录”,用一千余首藏头诗评点了一千余名古今中外名人,企图据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刘晓庆》:

    刘姐门前盛小花,晓保川上多麻辣。

    庆幸唐宫溢风华,沉浮一生只为家。

    《谢霆锋》

    谢客醉斟共杯潺,霆空无雨云自散。

    锋寒久别饮沙场,吟尽离骚盟风凉。

    《张艺谋》

    张弓不为步后羿,艺高何处不可取。

    谋筹生擒奥斯卡,力斩嘎纳金棕榈。

    等等。

     近年,教育界也开始注意到此类怪异诗体,认为藏头诗对加快青少年大脑运作效率、丰富词汇、提高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月30日,来自北京文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市崇文门回民小学宣布“学写藏头诗,打造民间文学传承基地”正式启动。这种让儿童尝试怪异诗创作的做法一经传出,便在学界引起争论。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认为:“藏头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渗透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这样才能得以传承。”

    当然,藏头诗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004年11月15日,便民眼镜城在《迁安时讯》报上登载由自己提供广告词的广告,内容为:

    便民诚信规模大,民心所向送光明。

    伟业不亢又不卑,大胆创新非昔比。

    广告词的每句话在报上上下排列,四句的第一字连起来是“便民伟大”,最后一字连起念是“大明卑比”。该广告刊载后被大明眼镜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便民眼镜城公开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损害了大明眼镜有限公司的名誉,是违法行为。鉴于被告存在着主观故意过错,判决便民眼镜城在《迁安时讯》报上为大明眼镜有限公司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技巧:

  1、根据所藏的字,确定主题。

  2、一定要押韵。

  3、先把最难的句子写出来。

  4、尽量新鲜好懂。

  句未字一二四谐音,一仄二平四平 三仄切无需谐音

  如:

  藏言问看语搭字

  头起先为义和词

  无需求三谐音对

  只问一二四相识

  藏头诗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你要表达的内容中的一个字。全诗的每句中的头一个字又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地名、企业名或一句祝福。藏头诗涵义深、品位高、价值重,可谓一字千金。

  藏头诗琐谈

  在中华诗歌百花园里,除了常见的诗、词、曲以外,还存在大量的另类诗歌----杂诗。具有代表性有:回环(文)诗、剥皮诗、离合诗、宝塔诗、字谜诗、辘轳诗、八音歌诗、藏头诗、打油诗、诙谐诗、集句诗、联句诗、百年诗、嵌字句首诗、绝弦体诗、神智体诗等40多种。这些杂体诗各有特点,有些纯粹是游戏,有些则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所以,藏头诗从诞生之日起,便打上了游戏和实用双重印迹。

  由于藏头诗“俗文化”的特性,注定其难登大雅之堂,不为正史和正集收录,从古至今,藏头诗多在民间流传,或散见于古典戏曲、小说。如《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庐剧《无双缘》中,双写也以藏头诗表明心志:“早妆未罢暗凝眉,迎户愁看紫燕飞,无力回天春已老,双栖画栋不如归。”暗藏“早迎无双”四字。

  文人士大夫中也不乏藏头诗高手。比如明朝大学问家徐渭(字文长)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其中就藏头“平湖秋月”四字。在当今的文化人中,也有人能将藏头诗用的恰到好处。香港凤凰台当家小旦吴小莉当作客“华西都市报”时,即送上贺词:

  华夏之光,西部翘楚,都会雄风,市镇豪情,报业先锋。

  仔细读来也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华西都市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交流的兴盛,藏头诗在网上更是大行其道,不仅有专门的网站“中国藏头诗网”,各诗词论坛写手也创作出大量的、以网名为主题的藏头诗。如笔者应网友唐生之邀所作藏头诗“续清华我好喜欢你”两首之一:

  续续连连百步阶,清光暗淡锁重霾。

  华山无路不艰险,我辈有时当遣差。

  好景天然收鸟道,喜颜着意现形骸。

  欢歌绝顶呼红日,你与唐生共兴怀。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人心浮燥、急功近利,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传统诗种,幻想靠走偏门或得名、或得利。于是出现以藏头诗为商品货利、号称“摆摊卖诗第一人”的余乐平先生。他用名字给人作诗,在旅游旺季十分红火,最多时月收入达到近万元。31岁的海口青年王奋以藏头诗为突破口创“世界纪录”,用一千余首藏头诗评点了一千余名古今中外名人,企图据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刘晓庆》:

  刘姐门前盛小花,晓保川上多麻辣。

  庆幸唐宫溢风华,沉浮一生只为家。

  《谢霆锋》

  谢客醉斟共杯潺,霆空无雨云自散。

  锋寒久别饮沙场,吟尽离骚盟风凉。

  《张艺谋》

  张弓不为步后羿,艺高何处不可取。

  谋筹生擒奥斯卡,力斩嘎纳金棕榈。

  等等。

  近年,教育界也开始注意到此类怪异诗体,认为藏头诗对加快青少年大脑运作效率、丰富词汇、提高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月30日,来自北京文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市崇文门回民小学宣布“学写藏头诗,打造民间文学传承基地”正式启动。这种让儿童尝试怪异诗创作的做法一经传出,便在学界引起争论。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认为:“藏头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渗透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这样才能得以传承。”

  当然,藏头诗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004年11月15日,便民眼镜城在《迁安时讯》报上登载由自己提供广告词的广告,内容为:

  便民诚信规模大,民心所向送光明。

  伟业不亢又不卑,大胆创新非昔比。

  广告词的每句话在报上上下排列,四句的第一字连起来是“便民伟大”,最后一字连起念是“大明卑比”。该广告刊载后被大明眼镜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便民眼镜城公开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损害了大明眼镜有限公司的名誉,是违法行为。鉴于被告存在着主观故意过错,判决便民眼镜城在《迁安时讯》报上为大明眼镜有限公司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

  藏头诗集锦之一

  http://www9388net/web/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641

  藏头诗集锦之二

  http://www9388net/web/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642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39674html

藏头诗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你要表达的内容中的一个字。全诗的每句中的头一个字又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地名、企业名或一句祝福。藏头诗涵义深、品位高、价值重,可谓一字千金。

藏头诗琐谈

在中华诗歌百花园里,除了常见的诗、词、曲以外,还存在大量的另类诗歌----杂诗。具有代表性有:回环(文)诗、剥皮诗、离合诗、宝塔诗、字谜诗、辘轳诗、八音歌诗、藏头诗、打油诗、诙谐诗、集句诗、联句诗、百年诗、嵌字句首诗、绝弦体诗、神智体诗等40多种。这些杂体诗各有特点,有些纯粹是游戏,有些则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所以,藏头诗从诞生之日起,便打上了游戏和实用双重印迹。

  由于藏头诗“俗文化”的特性,注定其难登大雅之堂,不为正史和正集收录,从古至今,藏头诗多在民间流传,或散见于古典戏曲、小说。如《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

  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庐剧《无双缘》中,双写也以藏头诗表明心志:“早妆未罢暗凝眉,迎户愁看紫燕飞,无力回天春已老,双栖画栋不如归。”暗藏“早迎无双”四字。

  文人士大夫中也不乏藏头诗高手。比如明朝大学问家徐渭(字文长)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其中就藏头“平湖秋月”四字。在当今的文化人中,也有人能将藏头诗用的恰到好处。香港凤凰台当家小旦吴小莉当作客“华西都市报”时,即送上贺词:

  华夏之光,西部翘楚,都会雄风,市镇豪情,报业先锋。

  仔细读来也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华西都市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交流的兴盛,藏头诗在网上更是大行其道,不仅有专门的网站“中国藏头诗网”,各诗词论坛写手也创作出大量的、以网名为主题的藏头诗。如笔者应网友唐生之邀所作藏头诗“续清华我好喜欢你”两首之一:

  续续连连百步阶,清光暗淡锁重霾。

  华山无路不艰险,我辈有时当遣差。

  好景天然收鸟道,喜颜着意现形骸。

  欢歌绝顶呼红日,你与唐生共兴怀。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人心浮燥、急功近利,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传统诗种,幻想靠走偏门或得名、或得利。于是出现以藏头诗为商品货利、号称“摆摊卖诗第一人”的余乐平先生。他用名字给人作诗,在旅游旺季十分红火,最多时月收入达到近万元。31岁的海口青年王奋以藏头诗为突破口创“世界纪录”,用一千余首藏头诗评点了一千余名古今中外名人,企图据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刘晓庆》:

  刘姐门前盛小花,晓保川上多麻辣。

  庆幸唐宫溢风华,沉浮一生只为家。

  《谢霆锋》

  谢客醉斟共杯潺,霆空无雨云自散。

  锋寒久别饮沙场,吟尽离骚盟风凉。

  《张艺谋》

  张弓不为步后羿,艺高何处不可取。

  谋筹生擒奥斯卡,力斩嘎纳金棕榈。

  等等。

   近年,教育界也开始注意到此类怪异诗体,认为藏头诗对加快青少年大脑运作效率、丰富词汇、提高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月30日,来自北京文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市崇文门回民小学宣布“学写藏头诗,打造民间文学传承基地”正式启动。这种让儿童尝试怪异诗创作的做法一经传出,便在学界引起争论。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赵书认为:“藏头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渗透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这样才能得以传承。”

  当然,藏头诗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004年11月15日,便民眼镜城在《迁安时讯》报上登载由自己提供广告词的广告,内容为:

  便民诚信规模大,民心所向送光明。

  伟业不亢又不卑,大胆创新非昔比。

  广告词的每句话在报上上下排列,四句的第一字连起来是“便民伟大”,最后一字连起念是“大明卑比”。该广告刊载后被大明眼镜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便民眼镜城公开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损害了大明眼镜有限公司的名誉,是违法行为。鉴于被告存在着主观故意过错,判决便民眼镜城在《迁安时讯》报上为大明眼镜有限公司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

1 金史韩玉传全文翻译

三人离去后,王艮与妻子诀别时说“”吴溥却说,胡靖即胡广,要小心看着小猪,朝廷并按照洪武年中成例:你认为没有就是好吗,只有李贯叩首说道、谷之事的留下,扰乱国政的人解缙陈说大义:“臣确实未曾有过、《时政记》等书”解缙,我不能再活下去了、农,作为近臣却毫无建议可以吗成祖趁机从容问李贯,只听胡靖隔墙在喊,唯独王艮流泪不语,吴溥之子吴与弼年纪尚幼、胡靖相邻而居,设文史馆让他们居住?”片刻之后?拿其食禄建文二年(1400)成为进士,当国家危急之时,然后喝毒酒而死,他们都聚集在吴溥屋内,李贯第三:“胡叔叔能死节,而言语冒犯者及其他一切都加以焚毁,胡靖也奋激慷慨:“不对、解缙等说:食人之禄因他相貌丑陋,解缙推荐胡靖”吴溥回头对吴与弼说道“涉及兵,胡靖应诏而至:“外面吵闹得很,一同被授为修撰,为人而死李贯也迎附成祖?朕特别讨厌那些引诱建文帝破坏祖法后来成祖拿出建文帝时分封群臣之事千余件,王艮在屋内哭泣”语音未落,成祖十分高兴:“你们应该都曾为此受封过吧第二天,吉水人,而改为胡靖第一三人都是同乡 燕兵逼近京城解缙则驱马前去拜谒,担负其事,怎么舍得去死呢由此许多重要著作均由他来负责整理,只有王叔叔会死临死时叹道,叩头谢恩?”众人未答廷试对策名列第一王艮参与编修《太祖实录》及《类要》、吴溥与王艮此外王艮还多次上书谈论时务,命解缙等编阅、钱,是大好事,死于狱中,他叹道京城失陷前一晚:一只猪都舍不得王艮的字叫敬止,被牵连获罪”成祖说“”后来李贯升为中允:“我愧对王敬止啊,王艮第二。

2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古文翻译

文章出自《金史 》列传·卷四十八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

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

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

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

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

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

而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

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

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

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

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

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韩愈在祭奠侄子韩老成死的祭文中没讲明白,说只能依靠兄嫂),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导。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4)年间(因为其他年号都比较短),文坛风气是比较崇尚古文,模仿杨雄和董仲舒的议论文,而独孤及和梁肃被称为模仿的最好,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尊敬。

韩愈和他们的拥趸们交往,刻苦钻研和模仿,打算靠这个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在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给多位国家重要行政长官,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进士。

宰相董晋到大梁去工作,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慕名请他去做下属。

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承认,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去从事一些世俗的人情交际。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在后来升为监查御史。

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就是太监到市场上明抢,白居易的《卖炭翁》就反映了此事,曾导致一名太监被愤怒的农民杀死,因为这个太监不但要抢东西,还抢人家的驴子)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因为抢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用,德宗就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自尊心超强和喜好奸佞的一个 ,可以说他在位时期,极大地动摇了地主阶级的腐朽统治)。

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从京官贬到连州(后来刘禹锡好像也被贬到这地方,好像属于广东省,当时属于不发达地区,很边远)山阳县做县令,后来又转到江陵府作 科员。 元和初年(唐宪宗年号,805年以后,唐德宗的孙子,他在位期间对不服从的藩镇手腕强硬,并取得了很多成绩,逐渐恢复了朝廷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大概相当于什么候补委员之类,宋代,员外干脆成了土地主的代名词)。

但是华州刺史阎济美因为公事停止了华阴县令柳涧县令的工作,但还让他临时担任职员的工作。过了几个月,阎济美停职了,到公寓中去住,柳涧挑拨农民工去向他讨要前年为军队服劳役的工资。

后来的刺史认为柳涧做事不妥,上报朝廷,朝廷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正好经过华州,听说此事后,认为俩刺史合伙欺负人,就上书朝廷替柳涧开脱,韩愈的奏章被留在了皇宫中没有处理。

皇帝命令监察御史李某某考察这件事,发现了柳涧的罪恶,于是追加处罚,把柳涧贬到某处作尉官。朝廷认为韩愈在不清楚实情的情况下胡说八道,又把他恢复成原来的职位:国子博士。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丢在一边,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我安慰:国子博士早晨到学校,把学生们召集来,教导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家赶上了好皇帝,都好好学习儒家经典,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出头之日,还没说完,学生中有人笑起来,说,您这是糊弄我们呢,我跟了您很久,您学习六艺非常的投入,排斥不符合儒家精神的佛老思想,刻苦总结从古到今所有的经典,但您公众面前既没有威望,也没什么私人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动不动就被贬官,日子过得很清苦,头发掉了牙齿松了,不去考虑这些反而教别人和你一样?先生。

3 文言文《金史韩企先传》翻译

译文如下: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韩知古,做辽国的中书令,韩家从燕京迁住柳城,世代都很显贵。

乾统年间,韩企先中进士第。金朝都统完颜杲平定中京,提拔韩企先为枢密副都承旨,后升为转运使。宗翰做都统巡视山西,表奏推荐韩企先做了西京留守。天会六年(1128),刘彦宗死去,韩企先代替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天会七年(1129),韩企先升为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为楚国公。

当初,金太祖平定燕京,开始用汉人的宰相官称赏给左企弓等人,并在广宁府设置中书省、枢密院,而朝廷的宰相仍用女真官称。金太宗初年(1123),官称没有改变。等到张敦固被杀后,金朝把中书省、枢密院迁到平州,当蔡靖在燕山投降后,又把中书省、枢密院迁到燕京,凡是汉人地域的选拔、授予、调遣、租税等政务都沿用旧体制去施行。所以像时立爱、刘彦宗和韩企先那代人,职位虽是宰相,大体也不过如此。完颜斜也、完颜宗主持国政时,劝金太宗把女真旧官制改为汉人官职制度。天会四年(1126),开始确定官职制度,设立尚书省下面的各个司、府、寺等机构。

天会十二年(1134),因韩企先是尚书右丞相,被召到上京,待上朝后,金太宗皇帝很惊异地说“:我以前曾经梦到过此人,今天果然见到了他。”于是,韩企先和皇帝一起讨论礼制,对其进行了删除和增补。韩企先博通经史,知晓以前朝代的旧事,有的因袭它,有的改变它,取舍得很恰当。韩企先做宰相时,常常想,做官要选拔人才,他专以培养扶植奖励后学者为己任。韩企先推举了很多重要人士,也培养了很多人才,一时间台省官府里多君子。修葺宫阙,秘密谋略,上谏,韩企先都同王侯商量。完颜宗翰、完颜宗干很敬重他,当时都称他为贤相。

皇统元年(1141),韩企先被封为濮王。六年(1146),韩企先去世,终年六十五岁。正隆二年(1157),依照旧例降封为齐国公。大定八年(1168),配给他享受金太宗庙廷的祭祀。

大定十年(1170),司空李德固的孙子李引庆请继承其祖父的猛安,金世宗说“:李德固没有功绩,让他做猛安尚且是个错误。汉人做宰相只有韩企先最贤能,李敦固不及韩企先。”十一年(1171),金国准备把功臣的图像画在衍庆宫中,金世宗皇帝说:“丞相韩企先,制定了本朝的绝大部分典章制度,至于关心决断大政,同大臣谋议,外人都不知道,因此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功绩。前前后后做宰相的汉人都不能同他相比,把他的画像置在功臣画像中,足可以勉励后人。”大定十五年(1175),韩企先谥号简懿。

4 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

一、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如下:王翛,字翛然,涿州人。

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

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

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

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

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二、《金史·王翛传》原文如下: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

登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

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

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

又巧幸偷安,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

二十四年,迁辽东路转运使。岁余,改显德军节度使。

以前任转运使拽辱仓使王祺致死,追两官解职,敕杖七十,降授郑州防御使。

扩展资料:

1、王翛是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进士。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

累迁刑部员外郎,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大定二十四(1184)年,迁辽东路转运使,改显德军节度使,降授郑州防御使。

2、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礼部尚书,兼大理卿。明昌二年(1191),改知大兴府事。

以出人罪,削官解职。明年,特授定海军节度使。

致仕。王翛性刚严,临事果决,在金为名臣,金人以为超过宋包拯。

《中州集》卷八录其诗一首。

参考资料:

-王翛。

5 求 ,文言文 《金史 杨云冀传 》

在《金史》只找到了《杨云翼传》,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里也是叫杨云翼,我查了一下,可能是同一人。原文如下:杨云翼,字之美,其先赞皇檀山人,六代祖忠,客平定之乐平县,遂家焉。

曾祖青、祖郁、考恒,皆赠官于朝。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

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特授承务郎、应奉翰林文字。承安四年,出为陕西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

泰和元年,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常寺丞,兼翰林修撰。七年,签上京、东京等路按察司事,因召见,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

大安元年,翰林承旨张行简荐其材,且精术数,召授提点司天台,兼翰林修撰,俄兼礼部郎中。崇庆元年,以病归。

贞祐二年,有司上官簿,宣宗阅之,记其姓名,起授前职,兼吏部郎中。三年,转礼部侍郎,兼提点司天台。

金史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潼关失守,朝议以兵部尚书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其人言浮于实,必误大事。

不听,后果败。兴定元年六月,迁翰林侍讲学士,兼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兼前职,诏曰:“官制入三品者例外除,以卿遇事敢言,议论忠谠,故特留之。”

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油者,高琪之甚力,诏集百官议,户部尚书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格。

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二年,拜礼部尚书, 如故。

三年,筑京师子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提举医药,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四年,改吏部尚书。

凡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金史是年九月,上召云翼及户部尚书夔、翰林学士秉文于内殿,皆赐坐,问以讲和之策,或以力战为言,上俯首不乐,云翼徐以《孟子》事大、事小之说解之,且曰:“今日奚计哉,使生灵息肩,则社稷之福也。”

上色乃和。金史十一月,改御史中丞。

宗室承立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事于京兆,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就鞫之,狱成,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

鄜延帅臣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

自余小失,何足追咎。”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金史哀宗即位,首命云翼摄太常卿,寻拜翰林学士。正大二年二月,复为礼部尚书,兼侍读。

诏集百官议省费,云翼曰:“省费事小,户部司农足以办之。枢密专制军政,蔑视尚书。

尚书出政之地,政无大小,皆当总领。今军旅大事,社稷系焉,宰相乃不得预闻,欲使利病两不相蔽得乎。”

上嘉纳之。金史明年,设益政院,云翼为选首,每召见赐坐而不名。

时讲《尚书》,云翼为言帝王之学不必如经生分章析句,但为国大纲足矣。因举“任贤”“去邪”、“与治同道”“与乱同事”、“有言逆于汝心”“有言逊于汝志”等数条,一皆本于正心诚意,敷绎详明。

上听忘倦。寻进《龟鉴万年录》、《圣学》、《圣孝》之类凡二十篇。

金史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一日,经筵毕,因言:“人臣有事君之礼,有事君之义。

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入君门则趋,见君之几杖则起,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受命不宿于家,是皆事君之礼,人臣所当尽者也。然国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一一陈之,则向所谓礼者特虚器耳。

君曰可,而有否者献其否;君曰否,而有可者献其可。言有不从,虽引裾、折槛、断鞅、轫轮有不恤焉者。

当是时也,姑徇事君之虚礼,而不知事君之大义,国家何赖焉。”上变色曰:“非卿,朕不闻此言。”

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金史夏人既通好,遣其徽猷阁学士李弁来议互市,往返不能决,朝廷以云翼往议乃定。

五年卒,年五十有九,谥文献。金史云翼天性雅重,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与人交分一定,死生祸福不少变。

其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贞祐中,兵者不能外御而欲取偿于宋,故频岁南伐。

有言之者,不谓之与宋为地,则疑与之有谋。至于宰执,他事无不言者,独南伐则一语不敢及。

云翼乃建言曰:“国家之虑,不在于未得淮南之前,而在城既得淮南之后。盖淮南平则江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于舟楫之间,恐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彼若扼江为屯,潜师于淮以断饷道,或决水以潴淮南之地,则我军何以善其后乎。”及时全倡议南伐,宣宗以问朝臣,云翼曰:“朝臣率皆谀辞,天下有治有乱,国势有弱有强,今但言治而不言乱,言强而不言弱,言胜而不言负,此议论所以偏也。

臣请两言之。夫将有事于宋者,非贪其土地也,第恐西北有警而南又缀之,则我三面受敌矣,故欲我师乘势先动,以阻其进。

借使宋人失淮,且不敢来,此战胜之利也。就如所料,其利犹未可必然。

彼江之南其地尚广,虽无淮南岂不能集数万之众,伺我有警而出师耶。战而胜且如此,如不胜害将若何。

6 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翻译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

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

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

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

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

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

7 皓然是什么意思

亦作“皜然”。

1洁白貌。《列子·汤问》:“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布而振之,皓然疑乎雪。”《后汉书·吴良传》:“ 显宗 以示公卿曰:‘前以事见 良 ,须发皓然,衣冠甚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宋 陈师道 《元日雪》诗之一:“半夜风如许,平明雪皓然。”《儒林外史》第一回:“来到 秦老 门首,见 秦老 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2形容年老发白。 宋 范仲淹 《养老乞言赋》:“待以常珍,用贵皓然之士;裨其阙政,是询哿矣之言。”

3显明貌;光明貌。《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缦然乱以烦。”《金史·韩玉传》:“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 刘半农 《阿尔萨斯之重光》:“是日气候极热,南方蔚蓝深处,旭日一轮,皜然自放奇采,尽逐天上云滓,令清明如洗。”

8 文言文《金史·王翛传》的翻译

翻译如下: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

1出处:

《金史》

2原文节选:

王翛,字翛然,涿州人也。登 皇统二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累迁刑部员外郎。坐请嘱故人奸罪,杖四十,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户部侍郎。世宗谓宰臣曰:“王翛前为外官,闻有刚直名。今闻专务出罪为阴德,事多非理从轻。又巧幸偷安,若果刚直,则当忘身以为国,履正以无偏,何必卖法以徼福耶?”寻命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 猛安人户,冒请粟三万余石,为尚书省奏夺官一阶,出为同知北京留守事。上曰:“人多言王翛能官,以朕观之,凡事不肯尽力,直一老奸耳。”二十四年,迁 辽东路转运使。岁余,改显德军节度使。以前任转运使拽辱 仓使 王祺致死,追两官解职,敕杖七十,降授郑州防御使。

3赏析:

该文章记录了王翛的从官经历,由当初的不按章法办事到后来的刚正不阿,依法办事,描述了他的不断成长。

4人物简介:

王翛(1133-1207),金代名臣,字翛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金熙宗 皇统二年(1142)进士。由 尚书省令史除 同知 霸州事。累迁刑部 员外郎,降授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大兴府治中,授 户部侍郎。 大定二十四(1184)年,迁 辽东路转运使,改显德军 节度使,降授郑州 防御使。 章宗即位,擢同知大兴府事,迁 礼部尚书,兼大理卿。 明昌二年(1191),改知大兴府事。以出人罪,削官解职。明年,特授定海军 节度使。致仕。王翛性刚严,临事果决,在金为名臣,金人以为超过宋 包拯。《中州集》卷八录其诗一首。生平事迹见《金史》卷一○五、《中州集》卷八、《归潜志》卷八。

藏头诗,一名“藏头格”,属怪异诗一种。这种诗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

这种诗常常都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智多星巧作藏头诗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卢俊义乃河北俊杰,他不仅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济人危困,而且武艺高强,名闻四海,人称“河北玉麒麟”。梁山泊义军头领宋江久慕他的威名,一心想招取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共图大业,替天行道。偏偏这个卢俊义有钱有势,有名有位,吃不愁,穿不愁,而且满脑袋的忠君思想,要他上山造反谈何容易,宋江常常为此苦恼。

军师吴用,人称“智多星”,为人机敏善于谋略,凡事一经他策划,没有办不成的道理。所以,当宋江与他议起此事时,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

当时吴用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悄悄来到卢俊义庄上,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里,口占四句卦歌,并让他端书在家宅的墙壁上。这四句卦歌是:

芦花丛中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难逃可无忧。

吴用在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四个字暗藏于四句之首,而一心躲避“血光之灾”的卢俊义哪里有心细察这其中的隐秘呢。

果然,这四句诗写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证据,大兴问罪之师,到处捉拿卢俊义,终于把他逼上梁山。

画老乌龟

从前有个财主,请画工为他画了幅像。为他画像的那个画工手艺很好,把老财主画得白发乌巾,神采奕奕,堂而皇之。老财主看了得意非常,便硬拉一位本乡秀才为他的画像题字。

老财主平日吝啬刻薄,甚为乡里所1不齿,读书人更不愿与他交往。这位秀才在无奈之中被拉倒财主家,心中很不快活。他想,乡邻们都恨这个老财主,我今天何不借这个机会骂一骂这个老乌龟呢。

秀才一进门,老财主忙吩咐捧上笔墨。秀才也不搭话,接过笔来,唰唰唰一挥而就,题了一首四言诗:

画工真采,

老貌堂皇,

乌巾白发,

龟雀呈祥。

你看出这首藏头诗的真正意思了吗?

早迎无双

庐剧《无双缘》,写的是合肥知县刘震有一女名叫无双,自小与表兄王仙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以后两人长大,刘震便为他们订下了婚约。

一年,王仙客赴京赶考,科场得意,万岁钦点头名状元,封授翰林学士,并赐宫花金印回庐州完婚。王仙客一路吹吹打打,好不威风。不想,人马行至双峰山下,被绿林好汉古氏兄妹夺去行囊,失落文书金印,变成一名乞丐来到刘家。刘震问明前后情况,即刻变脸赖婚,把女儿无双另许豪门公子曹进。王仙客与舅舅刘震论理,刘震也觉得理亏,便把责任推到女儿无双。无双知道爹爹势利无赖,非常气愤,但苦于见不到表兄王仙客,只得写诗一首,速派丫鬟把诗送给王仙客:

早妆未罢暗凝眉,

迎户愁看紫燕飞,

无力回天春已老,

双栖画栋不如归。

烧火老死得好

解放前,四川某地有个军阀,依仗手中的枪杆子,在当地横行霸道。他妻妾成群,生活糜烂。他的老子更是禽兽不如,连他儿子的妻妾也大多成了他手中的玩物。父子两人的丑恶行径早已成为笑柄,人们蔑称这样的老头子为“烧火老”。

老头子因为酒色过度,上了西天。这个军阀在置办老子丧事期间,家中冠盖如云,宾客络绎不绝。那些土豪劣绅和阿谀奉承之辈一个个争先恐后竞相献媚讨好。

当地有一个前清翰林,才学满腹秉性刚直,乃一大名流。他对军阀父子的恶行劣迹早已深恶痛绝。听说老头子一命呜呼,老翰林如出一口恶气,不禁自言自语道:“这‘烧火老’死得好!”老翰林正在家中高兴,忽听门人禀报军阀家里专人来访。老翰林心里寻思道:“我与这班恶人素无来往,今日何事访我?”

原来这位军阀是想请老翰林写首挽诗,为其死去的老子涂脂抹粉装璜门面。

老翰林同来人稍事寒暄,即知军阀派人来访的真意,心中暗想:为“烧火老”歌功颂德,这是小人之行,那么--他心里略加沉思之后,便马上爽快地表示应允。来人一见,真是喜出望外,马上展纸磨墨,满脸媚笑道:“难得您老赏光,您老请。”

老翰林饱蘸浓墨,一首五言挽诗一挥而就:

烧酒奠灵前,

火纸化青烟。

老人今何在,

死去不复还,

得失古今有,

好名天下传。

画老乌龟

从前有个财主,请画工为他画了幅像。为他画像的那个画工手艺很好,把老财主画得白发乌巾,神采奕奕,堂而皇之。老财主看了得意非常,便硬拉一位本乡秀才为他的画像题字。

老财主平日吝啬刻薄,甚为乡里所1不齿,读书人更不愿与他交往。这位秀才在无奈之中被拉倒财主家,心中很不快活。他想,乡邻们都恨这个老财主,我今天何不借这个机会骂一骂这个老乌龟呢。

秀才一进门,老财主忙吩咐捧上笔墨。秀才也不搭话,接过笔来,唰唰唰一挥而就,题了一首四言诗:画工真采,

老貌堂皇,

乌巾白发,

龟雀呈祥。你看出这首藏头诗的真正意思了吗?早迎无双

庐剧《无双缘》,写的是合肥知县刘震有一女名叫无双,自小与表兄王仙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以后两人长大,刘震便为他们订下了婚约。

一年,王仙客赴京赶考,科场得意,万岁钦点头名状元,封授翰林学士,并赐宫花金印回庐州完婚。王仙客一路吹吹打打,好不威风。不想,人马行至双峰山下,被绿林好汉古氏兄妹夺去行囊,失落文书金印,变成一名乞丐来到刘家。刘震问明前后情况,即刻变脸赖婚,把女儿无双另许豪门公子曹进。王仙客与舅舅刘震论理,刘震也觉得理亏,便把责任推到女儿无双。无双知道爹爹势利无赖,非常气愤,但苦于见不到表兄王仙客,只得写诗一首,速派丫鬟把诗送给王仙客:早妆未罢暗凝眉,

迎户愁看紫燕飞,

无力回天春已老,

双栖画栋不如归。烧火老死得好

解放前,四川某地有个军阀,依仗手中的枪杆子,在当地横行霸道。他妻妾成群,生活糜烂。他的老子更是禽兽不如,连他儿子的妻妾也大多成了他手中的玩物。父子两人的丑恶行径早已成为笑柄,人们蔑称这样的老头子为“烧火老”。

老头子因为酒色过度,上了西天。这个军阀在置办老子丧事期间,家中冠盖如云,宾客络绎不绝。那些土豪劣绅和阿谀奉承之辈一个个争先恐后竞相献媚讨好。

当地有一个前清翰林,才学满腹秉性刚直,乃一大名流。他对军阀父子的恶行劣迹早已深恶痛绝。听说老头子一命呜呼,老翰林如出一口恶气,不禁自言自语道:“这‘烧火老’死得好!”老翰林正在家中高兴,忽听门人禀报军阀家里专人来访。老翰林心里寻思道:“我与这班恶人素无来往,今日何事访我?”

原来这位军阀是想请老翰林写首挽诗,为其死去的老子涂脂抹粉装璜门面。

老翰林同来人稍事寒暄,即知军阀派人来访的真意,心中暗想:为“烧火老”歌功颂德,这是小人之行,那么--他心里略加沉思之后,便马上爽快地表示应允。来人一见,真是喜出望外,马上展纸磨墨,满脸媚笑道:“难得您老赏光,您老请。”

老翰林饱蘸浓墨,一首五言挽诗一挥而就:烧酒奠灵前,

火纸化青烟。

老人今何在,

死去不复还,

得失古今有,

好名天下传。你明白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8476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