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那个“金镶玉”传国玉玺的故事及下落?

谁知道那个“金镶玉”传国玉玺的故事及下落?,第1张

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这就是金镶玉的由来。

之后经过不断的改朝换代,玉玺被各方诸侯争来夺去,玉玺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扩展资料:

传国玉玺的前身,就是是著名的和氏璧。公元前689年,有位叫卞和的楚国人,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珍贵的玉石,他知道这是无价之宝,就把它献给楚厉王。不想楚厉王认为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山石,看都没看,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脚。

武王即位后,卞和又带着那块玉石前来进献,武王大怒又带着以前的破石头来欺君,二话不说砍掉了他的右脚。文王即位后,又来了,文王就觉得比较奇怪,暗叹这人这么执着,可能真是宝物,于是下令切开看看,刚切开一角,就发现里面异光闪烁,果然是稀世珍宝。

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和氏璧,也成了“天下所共宝”,一直被收藏于楚国宫中。

三百年后和氏璧莫名其妙地流入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但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时,秦昭襄王却食言;于是有了“完璧归赵”的典故!

后来,秦始皇横扫天下,一统六合,和氏璧自然归于秦宫。秦始皇登基后,为显示皇权和空前的功绩,将和氏璧打造成了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表示自己当皇帝是受命于天!而玉玺也作为皇帝的象征,将一代代传下去!

秦始皇死后,秦朝爆发了大泽乡起义,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传国玉玺自此传给汉朝。这方传国玺自此后就成了承天受命的象征,得之者欣喜若狂,以为“天命在朕躬”,就洋洋得意地宣称自己是名正言顺的正宗皇帝。

自称皇帝而没有得到它,就会自惭形秽,心里发虚,甚至被认为是冒牌货,充其量也只是“白板天子”。“传国玉玺”还有另一面,在创业者手里,被视为得天命的神圣之物,而到了末代子孙那里却又无一例外地成了国亡身死的不祥之物。

它的辗转流传,易手换主,甚至成了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标志。据《汉书·元后传》记载,王莽撺汉,向汉孝元太后索要时,汉孝元太后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国宝被摔得缺了一个角。后来用黄金镶补着,但自此留下瑕痕。

再后来,大家熟知的三国故事中,长沙太守孙坚征讨董卓时。在洛阳城南甄官并中找到了这枚传国玺。最后落入曹操手中,而后曹氏魏国没落归于晋。从这以后传国玺不断易主。

一直到唐代,唐高祖李渊得到传国玺后,把玺改称为宝。传国玺最终在历史上失踪是在五代。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而最后一个掌握传国玉玺的皇帝就是李从珂。公元936年,当李从珂和后妃登玄武楼积薪自焚后,神秘的传国玉玺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从此之后,无论是宋朝,元朝,明朝,都不曾放弃对传国玉玺的寻找。传国玉玺作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也成为无数人寻找的目标,堪称华夏第一国宝。

拥有传国玉玺,则意味着是正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否则,就不能大张旗鼓的自称正统。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

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认为玉玺是伪造。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在街市叫卖,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后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皇太极灭了蒙古林丹汗,其后裔献出所谓元朝“传国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极之“传国玉玺”。

而乾隆时,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后来清末,此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历经千年,传国玉玺经历风雨无数,伴随着封建皇朝的灭亡,玉玺也随之消失了。

——玉玺

金镶玉”是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所采用的式样,喻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体现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褒奖。它的设计方案,创意十分新颖,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奖牌设计单一材质的传统,又融入了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奖牌设计中标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和具有丰富造币经验和精良设备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组成了修改完善小组。中央美术学院按照要求对方案做进一步的细化完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从造币工艺技术上予以配合,以解决奖牌的最终成型工艺。

别具一格

夏季奥运会的惯例,奖牌材质除金银铜外,一般不作突破。而北京奥运会奖牌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复合”而成。修改完善小组对玉石在牌面所占的比例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尝试,最终将奖牌背面金属边缘的宽度由35毫米增加到6毫米,突出了奖牌的金属质感,增加了奖牌的识别性。

往届奥运会上,出现过个别运动员获得奖牌后,过于兴奋,将奖牌抛向空中而导致损坏的现象。北京奥运会奖牌镶嵌了“玉”,更需增大安全系数。修改完善小组对奖牌金属和玉结合的工艺技术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了多次技术测试。最终,他们在保证奖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了技术攻关,找到了确保奖牌安全性的方法。以“金镶玉”为创意的北京奥运会奖牌,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交相辉映,就此成为中国灿烂文化与奥林匹克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金镶玉”,已然成为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奥运会理念,展现中国文化艺术特色设计和制作水平的载体,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份独特的遗产。

在3月27日这个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特殊日子里,北京奥组委选择了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发布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采用金镶玉,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与奖牌同时发布的奖牌包装盒、丝带,也均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趣,凸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北京奥运会奖牌包装盒为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木制漆盒,四方造型,天地盖四边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满之意。丝带由机织而成,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获得肯定

2007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同年2月8日,北京奥运会奖牌实物样品被送到了国际奥委会,在罗格主席主持的执委会上,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批准了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方案。在他们发来的确认函中称赞道:“北京奥运会奖牌将被证明是一件艺术品。它们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表示祝贺!”

2007年3月27日,奥运奖牌式样在首都博物馆首次问世。其学名为“瑞”,因背面镶嵌着玉璧而被称作“金镶玉”。金镶玉的设计,让玉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堪称中国符号的特殊物品,一下子由“温润”变得耀眼,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奖牌背面镶嵌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典故

“有眼不识金镶玉”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人们常用其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可是如果仔细琢磨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俗语颇令人费解。

“金镶玉”本来是指一种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艺(即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玉石),有时也指用这种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金、玉器物。如:《金瓶梅》第二十回:“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第七十二回:“林氏又早戴着满头珠翠,身穿大红通袖袍儿,腰系金镶碧玉带,下着玄锦百花裙。”这种“金镶玉”器物原本是极易识别的,人们怎么会“有眼不识”呢?

其实,寻根溯源,“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乃是由“有眼不识荆山玉”谐音讹传而来。而“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则典出《韩非子·和氏》: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落在荆山(位于今湖北南漳县境内)的一块青石上。由于当时的人们皆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便将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命玉工辨识,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识,玉工仍然说那只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卞和答:“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了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楚文王听后便命玉工剖开璞玉,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之宝玉。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如三国·曹植《与杨祖德书》中即有句云:“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由于卞和献玉的故事在后世流传很广,“有眼不识荆山玉”也就随故事的流传而成为一句广为人知的俗语典故。如《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知你之良言,辜负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

至明代以后,或许是因为人们觉得“荆山玉”之说不够通俗、其所牵涉的典故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的缘故,这一俗语中的“荆山玉”一词在口语中渐渐地被发音相近的“金镶玉”所代替,“有眼不识金镶玉”一语就这样在民间以讹传讹地流传开来。

制作工艺

“金镶玉”又称镀金锡镶工艺,即在玉石、陶瓷、紫砂、琉璃等工艺品表面镶锡包金的工艺称谓。

据介绍,“金镶玉”在琢玉工艺上的学名叫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它的历史与和氏璧颇有渊源。传说王莽篡位后,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摔在地上,崩掉一角。后来王莽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了缺角,被称为“金镶玉玺”,“金镶玉”便由此得名。“金镶玉”的工艺就在一个“镶”字上,要靠连续不断的敲击,把金丝或金片镶嵌到图案中。

金镶玉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到中原,清末渐渐失传。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俱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就有几件金镶玉。看着这些莹薄如纸,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玻璃的器皿,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当即做出了一项决定: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宫中的玉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结合乾隆工的宫廷技艺,终于创造出了象征皇家的金镶玉玉器。乾隆还写了很多诗赞美其精致的做工。

清代末期,皇族没落,大批的宫廷技艺就在这个时期失传了,乾隆工金镶玉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40年代,玉器界“四怪”之一的潘秉衡大师曾经恢复了金镶玉的制作方法,但是,潘秉衡不愿把手艺外传,1978年前后,金镶玉的制作再次失传。目前有琢玉大师花费3年时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金镶玉器物。一串108颗镂空金镶玉佛珠估价为1600万。

几经风雨,沉寂数百年的金镶玉。在2003年再现世间。这种具有“乾隆工”技艺的玉器珍品,不仅再现了宫廷艺术,而且其工艺水平已经比几百年前有了巨大的提高。金镶玉首次脱离了器皿运用在了工艺水平要求更高的首饰上。这些金镶玉首饰正是数百年前的皇帝梦寐以求的工艺精品。

这次北京奥运奖牌使用的“金镶玉”技术,在近年来的玉器首饰加工中比较常见,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镶玉”产品,其中的“金”多为18K黄金或铂金,而“玉”则多为翡翠。金玉相嵌,寓意“金玉满堂”,象征着财富和才学。由于技术原因,现在市场上主要的“金镶玉”产品是以玉为主,价格决定因素在于翡翠本身的质地。

金镶玉月饼纪念章

由北京奥组委授权批准,百年奥运与中国中秋文化相结合的《奥运花形金玉、金银纪念章》全国首发。

——“银镶金奥运月饼”同步上市,包装形式新颖独特深受欢迎。

奥运火炬即将点燃,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2007年中秋佳节的到来,备战奥运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为此,北京奥组委适时授权发行了《奥运花形金玉、金银纪念章》(又称“奥运月饼”),不仅为中华千年中秋文化再添异彩,而且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上一份厚礼。收藏界公认它既可收藏又可“礼尚往来”的多重功能,发行后发将掀起新一轮的“奥运与中秋”的奥运与中国文化的讨论热潮。

《奥运花形金玉、金银纪念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中秋文化和奥运文化,是两种文化的艺术结晶。采用现代“金镶玉”和“银镶金”的工艺,贵金属的多重组合,加上奥运文化元素,使得“奥运花形金玉、金银纪念章”,具有双重升值空间。其中一款《奥运花形金玉纪念章》为“金镶玉”藏品。正面印有中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的彩金造型,采用顶级翡材质打造一轮满月。背面是北京奥运会会徽标志。含999纯金8克。另外一款《奥运花形金银纪念章》为“银镶玉”藏品。正面印中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的彩银造型,采用纯金打造一轮满月。背面是北京奥运会会徽标志。含999纯金03克,纯银12克。两款藏品的“嫦娥奔月”画面,创意美纱绝仑,令人睱想。

据了解,《奥运花形金玉纪念章》全球限量发行3400套,《奥运花形金银纪念章》全球限量发16680枚,分多种包装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收藏和中秋送礼的需求,《奥运花形金玉、金银纪念章》组合套装全球发行3400套,极其稀缺珍贵。

奥运收藏专家认为,《奥运花形金玉、金银纪念章》是一款难得的人文奥运藏品。从意义上讲,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团结, 2008年奥运,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是中国的一件盛事,《奥运花形金玉、金银纪念章》凝聚了中秋文化和奥运文化,同时凸现了“圆梦”美好的愿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绝对比自身的价值更可贵,可以称得上是奥运收藏中的“龙头股”。更重要的是,它将一改千百年来中国人中秋礼仪的常规,让中国人民过一个真正的 “奥运中秋”。

设计团队

奖牌设计中标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和具有丰富造币经验和精良的设备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组成了修改完美小组。中央美术学院按照要求对方案做进一步的细化完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从造币工艺技术上予已配合,以解决奖牌的最终成型工艺。

设计者:

1、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院长 王敏 教授

2、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副院长 许平 教授

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二工作室导师 王沂蓬 副教授

4、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七工作室导师 肖勇 副教授

5、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杭海 副教授

6、中央美术学院 薛梅

7、中央美术学院 刘洋

主材质就是金和玉,就是玉外面包金。

资金来源是北京奥组委,北京奥组委的资金来自于奥委会、赞助商、播放版权出售、门票等等

一块奖牌具体的价格并未公布。其物质成本并不高,一块昆仑玉(实际上是新疆区政府捐赠,没要钱),8克黄金,本身价值不会超过3000块人民币。但是因为其本身已经成为艺术品,加上加工工艺非常高超,就此两点价值可能已经突破十万,加上奥运会本身的纪念价值,本届奥运会的金牌如果拍卖,价格可能会超过千万元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冠军获得的是一枚银质奖章和一个橄榄枝做的花冠,亚军获得的是一枚铜质奖章和一顶桂冠。此奖章是由法国艺术家儒勒·夏普朗精心设计的。

第二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竞赛规程规定要颁发“特别富有艺术意义”的奖品,结果取消了奖章,而给每个奥运会参加者发了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图案是勇士手执橄榄枝。

随后几届奥运会,各自的奖章图案设计各具风格,没有形成固定的样式。

直到1928年,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奖章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里教授设计,图案是象征友爱、和睦、团结的手抱橄榄枝的女塑像。这枚奖章不仅授予运动员,也授予与奥运会同时举行的艺术竞赛的优胜者。自此,以后各届奥运会奖章正面的图案保持不变,只把举办地名与届数作相应的变更。

1956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奖章上要标明运动项目。国际奥委会对奖章的大小、图案没有专门规定,但最后也需得到它的通过。国际奥委会还规定,冬季奥运会的奖章和奖状应同夏季奥运会有所区别,但是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每届奥运会,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奖章的设计方案都必须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首肯。

2004年,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以来,奖牌正面的设计首次修改,以反映希腊特色。从此以后,所有奥林匹克奖牌都将反映希腊特色,因为它是奥运会的起源和复兴之地。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颁给运动员的奖牌上刻的都是胜利女神奈基的坐像。而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奖牌上的奈基站了起来,而且插上翅膀,飞向体育场,把胜利带给最优秀的运动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6792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