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种类

煤的种类,第1张

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由植物经过数百万到数亿年的沉积、聚积与变质形成

根据其性质和产地的不同,可以将煤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下面是常见的几种煤及其特点:

1、烟煤(Anthracite coal):烟煤是最坚硬、密度最大、且水分、灰分都很少的煤种。其燃烧时间较长,不易熄灭。烟煤通常用于炼钢、发电和供暖等领域。

2、热力煤(Bituminous coal):热力煤是黑色或褐色煤种,含水分约为10-20%,灰分约为5-20%。它有较强的燃烧性能,热值高,燃烧后会产生比较大的烟雾。热力煤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供暖领域。

3、褐煤(Lignite coal):褐煤是一种含水量很高的煤种,通常含水分在20%以上。它的灰分较高,热值较低,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尘埃较多。褐煤通常用于发电和供暖等领域。

4、煤泥(Coal slurry):煤泥是一种含有大量水分的煤浆,其煤质特点是灰分低、挥发分高。它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热电联产等领域。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煤种,还有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煤种,如无烟煤、半焦煤、煤油和焦炭等。这些煤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能源选择。

先说分类:(动力煤在下面)...比较多,慢慢看.

一、 煤的种类(按炭化程度分)

1 泥煤(草煤、泥炭)8380~10500kJ/kg

2 褐煤10500~16700kJ/kg

3 烟煤21000~29400kJ/kg

4 无烟煤(白煤)21000~25200kJ/kg

无烟煤:高固定碳含量,高着火点(约360~420℃),高真相对密度(135~190),低挥发分产量和低氢含量。除了发电外,无烟煤主要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气化发生炉)用于合成氨、民用燃料及型煤的生产等。一些低灰低硫高HGI的无烟煤也用于高炉喷吹的原料。

贫煤:煤烟中煤级最高的煤,它的特征是:较高的着火点(350—360℃),高发热量,弱粘结性或不粘结。贫煤主要用于发电和电站锅炉燃料。使用贫煤时,将其与其他一些高挥发分煤配合使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贫瘦煤:挥发分低,粘结性较差,可以单独用来炼焦。当与其他适合炼焦的煤种混合时,贫瘦煤的掺入将使焦炭产品的块度增大。贫瘦煤也可用于发电、电站锅炉和民用燃料等方面。典型的贫瘦煤产于山西省西山煤电公司。

瘦煤:中度的挥发分和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在炼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胶质物,胶质层的厚度为6—10mm。由瘦煤单独炼焦产生的焦炭,机械强度较高但耐磨强度相对较差。除了那部分高灰高硫的瘦煤,瘦煤经常与其他煤种混合炼焦。

焦煤:有很强的炼焦性,中等的挥发分(约16%—28%),焦煤是国内主要用于炼焦的煤种。由焦煤炼成的焦炭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质,焦煤主要产于山西省和河北省。

肥煤:中等或较高的挥发分(约25%—35%)和很强的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一些高灰高硫的肥煤用来发电)。与其他煤级的煤相比,肥煤一般具有较高的硫含量。

1/3焦煤:介于焦煤、气煤和肥煤之间,具有较高的挥发分(类似于气煤),较强的粘结性(类似于肥煤)和很好的炼焦性(类似于焦煤),这也是它被称为1/3焦煤的原因。1/3焦煤由于其产量高而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

气肥煤:高挥发分(接近于气煤)和强的粘结性(接近于肥煤),它适用于焦化作用产生的城市燃气和与其他煤种混合炼焦以增加煤气、焦油等副产品的产量。气肥煤的显微组成与其他煤种有很大的差异,壳质组的含量相对较高。

气煤:很高的挥发分和中度的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典型的气煤产于辽宁省。

1/2中粘煤:过度煤级的煤,在中国它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其特征与一些气煤和弱粘煤类似。

弱粘煤:煤化程度较低或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其粘结性很差,不能单独用于炼焦。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弱粘煤具有较高的惰性组含量。典型的弱粘煤产于山西省大同市。

不粘煤:早期煤化阶段曾被氧化过,因此它具有低发热量的特点。主要用于发电、气化和民用燃料等。不粘煤主要产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

长焰煤:煤化程度是所有烟煤中最低的。由于其燃烧时火焰较长而被称为长焰煤。主要用于发电、电站锅炉燃料等。辽宁省的长焰煤储量是全国最大的。

褐煤:所有煤中最低级的煤,其特征是高水分,高氧含量(约15%—30%),并含有一些腐植酸。主要用于发电和气化。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火电厂用的煤炭质量对锅炉设计和生产过程都是重要的基本依据。燃料煤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煤特性,二是灰特性。煤特性指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含量(碳、氢、氧、氮、硫)、发热量、着火温度、可磨性、粒度等。这些指标与燃烧、加工(例如磨成煤粉)、输送和储存有直接关系。灰特性指煤灰的化学成分、高温下的特性、以及比电阻等。这些特性对燃烧后的清洁程度,对钢材的腐蚀性以及煤灰的清除等有很大的影响。

动力用煤就类别来说,主要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贫煤;气煤以及少量的无烟煤。从商品煤来说,主要有洗混煤、洗中煤、粉煤、末煤等。劣质煤主要指对锅炉运行不利的多灰分(大于40%)低热值(小于15。73兆焦/千克)的烟煤、低挥发分(小于10%)的无烟煤、水分高热值低的褐煤以及高硫(大于2%)煤等。燃用劣质煤是火电厂对社会的一项贡献。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1429和133。

煤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阔的化石能资源,主要分为烟煤和无烟煤、次烟煤和褐煤等四类。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苏联加盟共和国(23%)和中国(12%)。

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 个国家共占29%,上述7国或地区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石油储量的63倍以上,世界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煤炭的主要生产国。

根据国家科委推荐的《中国煤炭分类方案》,我国煤炭分为十大类,一般将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结、不粘结、长焰煤等统称为烟煤;贫煤称为半无烟煤;挥发分大于40%的称为褐煤。无烟煤可用于制造煤气或直接用作燃料,烟煤用于炼焦、配煤、动力锅炉和气化工业;褐煤一般用于气化、液化工业、动力锅炉等。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

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扩展资料:

国标把煤分为三大类,即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共29个小类。无烟煤分为3个小类,数码为01、02、03,数码中的“0”表示无烟煤,个位数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高。

烟煤分为12个煤炭类别,24个小类,数码中的十位数(1~4)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高;个位数(1~6)表示粘结性,数字大表示粘结性强;褐煤分为2个小类,数码为51、52,数码中的“5”表示褐煤,个位数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低。

在各类煤的数码编号中,十位数字代表挥发分的大小,如无烟煤的挥发分最小,十位数字为0,褐煤的挥发分最大,十位数字为5,烟煤的十位数字介于1~4之间,个位数字对烟煤类来说,是表征其粘结性或结焦性好坏,如个位数字越大,表征其粘结性越强。

如个位数字为6的烟煤类,都是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大于25mm的肥煤或气肥煤类,个位数为1的烟煤类,都是一些没有粘结性的煤,如贫煤、不粘煤和长烟煤。个位数字为2~5的烟煤,他们的粘结性随着数码的增大而增强。

参考资料:

-煤炭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煤都”之称已数易其主。最早的煤都是辽宁抚顺,随后是河北开滦;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新煤都又在山西大同崛起。2003年,蒙古鄂尔多斯市以8103万吨的产煤量跃居全国地级产煤大市之首,超过老牌的“中国煤都”山西省大同市。

中国目前没有铁都这个称号,有钢都辽宁省鞍山市。

所谓钢都,是政治地位的体现,也是经济地位的体现。解放前,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半年后,鞍钢开工。东北作为当时重要的经济基地为国家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50年代初,鞍山等辽宁几个大城市被直辖中央管理,可见一斑。

再说经济地位,中国铁矿方面是贫矿国,铁的地质储量低,含量低,而鞍山的铁矿石地质储量占全国储量近四分之一。

扩展资料

1901年,抚顺开始了煤炭开采。从那时起,抚顺就成了世人瞩目之地。抚顺煤炭以产量高、质量好著称,黑黑的“乌金”给抚顺带来了财富与辉煌,仅建国以后就为国家贡献煤炭10亿吨。

抚顺是中国最早告别农业社会的地区之一,“煤都”之美誉曾叫响全国乃至全世界。抚顺的煤炭资源已濒临枯竭,煤矿在抚顺GDP所占比重正逐年减少,有人说“煤都”早已名不副实,但抚顺作为唯一一个国家命名的煤都的事实不变。

地理知识里,“抚顺”永远是“煤都”的标准答案。“而钢都是硬的,煤都是黑的”这一笑话,在慨叹共和国长子威名不再的同时,也是对鞍山、抚顺等经典重工业城市的历史地位的肯定。

抚顺盆地位于华北陆块辽东隆起西缘,依兰-舒兰断裂带与敦化-密山断裂带的交汇部,盆地基底为太古宇鞍山群变质岩系,侏罗、白垩纪形成断陷盆地,第三纪含煤岩系不整合其上,形成叠置型断陷盆地。

印支期辽东隆起处于隆升阶段,侏罗纪始形成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沉积较为发育,晚白垩世沉积分布零星。抚顺第三纪沉积盆地发育在白垩纪断陷盆地基础上,自下而上为:古新统老虎台组紫红色砂页岩夹煤层、玄武岩,厚270 m。栗子沟组凝灰质砂岩、页岩夹煤层、凝灰岩,厚96 m。始新统古城子组厚层夹薄层页岩、细砂岩,含主煤层,厚150 m。计军屯组褐色中薄层油页岩,厚119 m。西露天组、耿家街组为灰绿色细砂岩、页岩、泥岩夹泥灰岩及砂砾岩,厚290 m。缺失渐新统及上第三系,上覆第四系沉积物20 m。

依兰—舒兰断裂带与敦化—密山断裂带均归属于北北东向郯庐断裂系,抚顺盆地位于两条断裂交接处,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形成断陷盆地,但又有别于断裂带挟持下的地堑式断陷盆地。下白垩统龙凤坎组沉积后,盆地隆升,沉积间断,直至古新世盆地又裂陷下拗,开始了第三纪含煤、油页岩沉积,始新世末再次抬升沉积中断,并被发育在北翼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所推覆,南翼翘起形成近东西向的沉积构造盆地。

从盆地发育状况分析,第三纪盆地经历了三个阶段:古新世时期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沉积凹地,构造活动强烈,伴随玄武岩浆喷发,在间歇期有细碎屑岩和不稳定煤层沉积。始新世早期为聚煤期,构造活动缓和,火山活动微弱,河湖相、沼泽相发育,形成巨厚煤层。始新世中期盆地水体加深,深水湖泊相沉积发育,形成巨厚层油页岩。始新世末盆地隆升沉积中断,其后北东东向断裂逆冲推覆和北西西向断裂切割形成近东西走向不完整的向斜构造。

抚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说明,老第三纪区域性古气候适宜,物源丰盛,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物质保存,盆地成生过程中形成了较好的含煤岩系和油页岩,油页岩层覆于煤层之上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火山喷发岩多发生于早期,因此早期的含煤岩层不稳定,始新世是盆地稳定发展时期,是成煤有利时期,渐新世后盆地隆升剥蚀,对含煤盆地深埋保存和有机质演化成煤、成烃都不很有利。同时,始新世后构造活动强化,盆地北翼发育的北东东向逆掩推覆断裂和北西西走向的断裂使盆地变形复杂化,对煤层气保存也很不利。

抚顺盆地含煤地层为下第三系抚顺群,由细碎屑岩、巨厚煤层及火山岩组成,厚342~1687 m,均厚925 m,分5个岩性组,主煤层位于古城子组,煤层少,单层厚度大,栗子沟组和老虎台组煤层厚度小,变化大。古城子组厚149~785 m,均厚150 m,含煤率达50%以上。古城子组为山间静水湖相沉积,早期为深水泥炭沼泽与浅湖沉积,后为深水湖相沉积,沉积厚度由盆地边缘向内增加,在长条状的盆地内形成数个沉积中心,也是聚煤中心,厚度达150~200 m。主煤层厚达130 m,均厚50 m,最薄为2 m。煤层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变薄,主煤层由盆地中部向边缘分叉、减薄或尖灭。煤炭探明储量137×108 t,保有储量75×108 t。

古城子组主煤层煤岩以光亮煤、半亮煤为主,含量达90%以上,半暗、暗淡煤10%左右。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含量达9037%,壳质组609%,惰质组353%。主煤层为低硫、低磷、低灰分烟煤。挥发分为4283%~4674%,水分为247%~852%,东部低、西部高。灰分为394%~1079%,东部高、西部低。抚顺盆地主煤层煤阶Ro为054%~065%,为长焰煤和气煤,盆地西缘为长焰煤,中、东部为气煤,盆地东部北翼煤层埋深400 m以上为长焰煤,以下为气煤,反映盆地东部和南部变质程度高于北部和西部。抚顺盆地下第三系含煤岩系煤岩变质程度高于以褐煤为主的周邻第三纪含煤盆地,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盆地东部和南部辉绿岩体发育,与东部、南部煤阶高密切相关。其二认为地温梯度为36~457℃/100 m,高于25~3℃/100 m正常地温梯度,上覆热导性能差的油页岩、页岩形成隔热盖层,位于中间热容量大的主煤层为聚热层,下部岩层为较好的热导层,形成三者良好的配置,是煤岩变质程度高的主因。除此之外从盆地发展演化角度分析,始新世末沉积间断,上部缺失地层有两种可能,一是盆地隆升后地层缺失,二是后期沉积地层被剥蚀。盆地主煤层沉积盖层总厚149~785 m,均厚409 m,主煤层埋深尚达不到生烃门限,既或是在异常地温条件下亦达不到长焰煤阶,远达不到气煤阶,因此沉积岩层遭后期剥蚀也不无可能。从煤层气评价角度分析,无论对煤岩变质程度如何判断,煤阶演化为长焰煤、气煤对生烃都是有利的。

采用解吸法测试煤层含气量,煤层深度5608~680 m井段平均含气量555~936 m3/t。煤层埋深554~571 m井段含气量964 m3/t,591~621 m井段为1129 m3/t,而676~687 m井段为800 m3/t。煤层含气量随深度增大而增加,但在向斜轴部含气量却有减少。抚顺盆地主煤层等温吸附测试,华北石油局测试4个样品,兰氏体积为1719~2347m3/t,平均1918m3/t;兰氏压力为263~406 MPa,平均322 MPa。抚顺矿务局测试5个样品,兰氏体积为2107~2720m3/t,平均2446m3/t;兰氏压力为530~732 MPa,平均641 MPa。探2井于850m井深主煤层DST测试,地层温度为30℃,地层压力为605 MPa。探2井12个样品含气量测定最大值为1045 m3/t,最小值为403 m3/t,平均727 m3/t。科挖1井实测含气量为1514 m3/t。利用等温吸附曲线计算含气量,华北石油局测试4个样品,煤层压力4 MPa,含气量为970~1169 m3/t,煤层压力,85 MPa含气量为1278~1593 m3/t。抚顺矿务局测试5个样品,煤层压力4 MPa,含气量为849~1130m3/t;煤层压力85 MPa,含气量为1244~1619 m3/t。测试气体成分,甲烷含气量大于94%。煤层埋藏大于测试资料取样井深,认为含气量取值10~14m3/t,均值10m3/t为宜。

一般认为,抚顺盆地主煤层之上有110 m厚的油页岩层,形成良好的封盖层是煤层含气量较高的主要因素。抚顺盆地尚无钻井测试煤层渗透率的资料,主要依据透气性系数参照数据,从盆地西部至东部透气系数为0310~0504 m2/atm2·d、0434 m2/atm2·d、14~15m2/atm2·d,渗透率为(0775~098)×10-3μm2、1085×10-3μm2、(350~375)×10-3μm2,呈自西向东增高的趋势,与正断层发育程度和煤岩变质程度自西向东增高的趋势相应。探2井DST测试煤层渗透率为20×10-3μm2。对主煤层渗透率尚有三种认识,一是煤孔隙度较高,压汞测试孔隙度为310%~1183%,平均56%,大于1000 nm的孔隙体积占670%~796%,孔隙度高,连通性好,渗透率高。二是主煤层煤体原生结构比例大、成块率高,粉煤不具一定层位,对煤层渗透率和成块率影响小。三是后期形成了断距较大的张性或张扭性正断层,穿透煤层可使煤层渗透性变好。

现今的抚顺盆地是一个不对称向斜构造,原型沉积盆地被后期构造运动改造,使向斜南部翘起而北翼被断层逆冲错断,盆地西部和南部出露地表或埋深变浅,烃类气体逸散,煤层气体散失率加快,对煤层气保存不利,但东部向斜核部煤层埋深达1300 m,煤层气体可能保存较好。抚顺盆地主煤层之上110 m厚的油页岩层,是盆地得天独厚的良好封闭性盖层,由于低孔隙结构具有隔水、隔气的封闭作用,油页岩又是良好的烃源岩,对主煤层中的吸附气具有浓度封闭作用,一些中、小型断层未穿透油页岩,减少了煤层中烃类气体的逸散。

抚顺盆地古城子组主煤层位于计军屯组油页岩层之下,一般无水或有少量裂隙水,煤层无径流水通过,层间水对煤层气散失作用微弱,水压封闭也不大。盆地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第四纪冲积砂层、西露天组泥灰岩、栗子沟组凝灰岩、白垩系砂砾岩中,其中除第四系砂砾石为强含水层外,其它均为弱含水层。

1975年抚顺煤矿施钻4口试验井,1981年老虎台施钻煤层气试验井—科控1井,井深821 m,主煤层深7582~7952 m,煤层厚29 m,筛管完井未压裂,排采292天产气255×104m3,日均产气873 m3。1998年又施钻了探2井,井深924 m,煤层厚7447 m。煤层气资源量测算面积928 km2,煤层气资源量2868×108m3,资源丰度31×108m3/km2。

对抚顺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煤炭资源丰富,煤阶为长焰煤和气煤,煤岩挥发分高,灰分低,煤层含气量555~936m3/t,煤层赋存深度适中,厚度大,主煤层达130 m,均厚50 m左右,煤储层与封盖层匹配有利。但盆地狭小,煤炭资源已采掘多年,可进行煤层气勘探的面积较小。

参见《中国煤层气盆地图集》“抚顺盆地地质图”、“抚顺盆地地层柱状图”、“抚顺盆地下第三系古城子组主煤层厚度图”、“抚顺盆地古城子组主煤层煤岩变质程度图”、“抚顺盆地煤层含气量数据表”、“抚顺盆地主煤层等温吸附曲线”。

煤炭产品按其用途、加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划分为五大类和29个品种[《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8-2006)]。具体分类及品种如下:

(1)精煤

1-1 冶炼用炼焦精煤、1-2 其他用炼焦精煤、1-3 喷吹用精煤。

(2)洗选煤

2-1 洗原煤、2-2 洗混煤、2-3 洗末煤、2-4 洗粉煤、2-5洗特大块、2-6 洗大块、2-7 洗中块、2-8 洗混中块、2-9 洗混块、2-10 洗混小块、2-11 洗粒煤。

(3)筛选煤

3-1 混煤、3-2 末煤、3-3 粉煤、3-4 特大块、3-5 大块、3-6 中块、3-7 混块、3-8 混中块、3-9 小块、3-10 混小块、3-11 粒煤。

(4)原煤

4-1 原煤,水采原煤。

(5)低质煤

5-1 原煤、5-2 煤泥,水采煤泥。

根据煤化程度,将所有的煤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三大类,然后再细分为无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长焰煤、褐煤14个小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1084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