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如果你回到古代你想对陶渊明说什么?

归园田居如果你回到古代你想对陶渊明说什么?,第1张

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自然、恬静、安逸,无论是《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还是《饮酒》、《五柳先生传》,字字都散发出那样一种淡远清新、平实淳厚、意韵悠长的独特风韵,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仿佛未经雕琢,却自然地流露着他特有的古朴之风,他的文风,他的处世哲学,都好似夹杂在那久远的魏晋之风中一丝淡淡的菊香,细若游丝,而又绵远悠长。

1描写中国古代历史亘古千年的诗词

中华世纪坛序 作者:朱相远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烽火硝烟,江山激昂。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立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

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

一九九九年十月

2相爱穿梭千年公明写古诗词

绝笔作书,赠与卿卿。

念念不忘,亦慰我心。你我隔世,不可寄托鸿鹄。

片言往来,他日白首,不知记忆几何,信简安在。日月渺兮,湘子降兮。

相思之苦,若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卿邂逅,若非天意,何为天意。

生死契阔,纵空许约,亦不敢忘。犹记往昔,其中种种,如梦如露,举大义而舍身,虽百矬而犹坚。

然生不见卿,寤寐难求,此生已矣。世事纷乱,郁郁累累。

来如春梦,逝如朝露。与卿相知,何其有幸,只待执子偕老。

岂知,道阻且长。与卿相隔,千岁万里,远如遥月,重如冥洋。

即见卿卿,云胡不喜。不见卿卿,生死何异。

若有来日,卿卿见字,情愿卿卿,懵懂不知。从今往后,勿复相思,努力加餐,百岁无忧。

卿卿恕我,含恨无用,我负卿卿,虚度一生。无缘相守,何劳相望。

东风作恶,使同心而离居。吾亦何忍,令忧伤以终老。

若有来世,与卿成说,至死方休。若无来世,吾独念卿,至死方休。

3求歌名穿越千年,红颜泪问为谁

时间真快,今天的我已经不想用重重的浮华文字遮掩,好累。每次写些句子都不得安,怕,怕人看出掩藏其中的情绪,惶惶不可终日,一股无奈之感,让人为之厌烦。一些往事已成往事,悠悠往日尘封了往日,淡去的便让他淡去吧,我已无心去纠结,去理会。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活过的,只觉得为何这般狼狈,这般让人生累。也罢,这一切的一切,将在白天黑夜中 化作梦魇,我犹睡。

穿越千年,红颜泪问谁?辗转百世轮回,何去何从?誓言不忘曾相守,沧桑天地变,碣石望归舟,亦许就在这一刻,万世轮回只待。

穿越千年,究竟为谁?何去何从,难道只为千年不变的爱?历史的改变,曾经的难忘岁月,只是等待着你,亦许就在这一刻,我们会再相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黄日雨消风起,轻衫湿透。酒热杯空女儿红,怎敌他,风寒渐重。雁南飞,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思愁欲把宵度,昏灯照,思君不归何伴读。帘卷西风,那堪昔栏遥望。梧桐更兼细雨,数情思,点点滴滴。再一杯,怎一个相思了得。 ( 这首词是仿李青照的,惆怅诉情,送给相思的人 )

才话别已深秋,只一眼就花落,落寞妆台前,清愁叹剪影

这是原文,超级书童第209章和描写李易安中也写了后面的诗(可能作者略微改动,记得不太清),209章名字是千年泪,借“穿越千年,红颜泪问谁?辗转百世轮回,何去何从?誓言不忘曾相守,沧桑天地变,碣石望归舟,亦许就在这一刻,万世轮回只待。”以古代才有的诗歌来唱出来,其实是没有这首歌的,后面男主接唱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是《千年泪》也好听,是有的,所以,你这段是文章的一部分,而没有现成的歌曲。

4转眼千年的诗句

1、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 (金)

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3、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佚名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6、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窦娥冤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9、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白居易

10、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

1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

1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13、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14、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明·文嘉

15、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

16、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1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

18、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

1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 文嘉

5在优酷里有一首歌,歌词是在梦里穿越千年的时间

千年回响

词曲:蒙面哥演唱:蒙面哥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 惟恐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轻轻叹

谁在菩提下 轻轻唱一曲

烟雨中更忧伤

在梦里穿越千年的时间

凭唐诗把我带到你身边

再重听我们曾经许下的诺言

眼泪已化作白雪一片片

飘满了整个孤单的冬天

只因今生无法与你共婵娟

啊~~~~啊~~~~啊~~~~啊~~~~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夜来风雨声 流水不停歇

谁在菩提下 轻轻弹一曲

烟雨中空悲切

在梦里穿越千年的时间

凭唐诗把我带到你身边

再重听我们曾经许下的诺言

眼泪已化作白雪一片片

飘满了整个孤单的冬天

只因今生无法与你共婵娟

啊~~~~啊~~~~啊~~~~啊~~~~

6描写中国古代历史亘古千年的诗词

中华世纪坛序 作者:朱相远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

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

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

烽火硝烟,江山激昂。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

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

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继往开来,浩浩荡荡。

立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

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一九九九年十月。

7相爱穿梭千年古诗真的假的

是真的,有图为准绝笔作书,赠与卿卿。

念念不忘,亦慰我心。你我隔世,不可寄托鸿鹄。

片言往来,他日白首,不知记忆几何,信简安在。日月渺兮,湘子降兮。

相思之苦,若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卿邂逅,若非天意,何为天意。

生死契阔,纵空许约,亦不敢忘。犹记往昔,其中种种,如梦如露,举大义而舍身,虽百矬而犹坚。

然生不见卿,寤寐难求,此生已矣。世事纷乱,郁郁累累。

来如春梦,逝如朝露。与卿相知,何其有幸,只待执子偕老。

岂知,道阻且长。与卿相隔,千岁万里,远如遥月,重如冥洋。

即见卿卿,云胡不喜。不见卿卿,生死何异。

若有来日,卿卿见字,情愿卿卿,懵懂不知。从今往后,勿复相思,努力加餐,百岁无忧。

卿卿恕我,含恨无用,我负卿卿,虚度一生。无缘相守,何劳相望。

东风作恶,使同心而离居。吾亦何忍,令忧伤以终老。

若有来世,与卿成说,至死方休。若无来世,吾独念卿,至死方休。

8描写中国古代历史“亘古千年”的诗词有哪些

1、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2、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

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

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烽火硝烟,江山激昂。

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

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立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

5、惜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9欢乐喜剧人千年之恋诗词

竹林的灯火岛国的沙漠

七色的国度不断飘逸风中

有一种神秘灰色的漩涡

将我卷入了迷雾中

看不清的双手

一朵花传来谁经过的温柔

穿越千年的伤痛

只为求一个结果

你留下的轮廓指引我

黑夜中不寂寞

穿越千年的哀愁

是你在尽头等我

最美丽的感动会值得

用一生守候

竹林的灯火岛国的沙漠

七色的国度不断飘逸风中

有一种神秘灰色的漩涡

将我卷入了迷雾中

看不清的双手

一朵花传来谁经过的温柔

穿越千年的伤痛

只为求一个结果

你留下的轮廓指引我

黑夜中不寂寞

穿越千年的哀愁

是你在尽头等我

最美丽的感动会值得

用一生守候

穿越千年的伤痛

只为求一个结果

你留下的轮廓指引我

黑夜中不寂寞

穿越千年的哀愁

是你在尽头等我

最美丽的感动会值得

用一生守候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诗人陶渊明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人陶渊明简介1

一、生平简介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kǎn)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二、相关事迹

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初次做官: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可能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现在我们心目中的陶渊明往往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

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第二,与亲老家贫有关。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 第二次做官: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出仕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桓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占据长江中上游,对晋室虎视眈眈,图谋篡夺。陶渊明至江州后,可能看到桓玄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对于他企图篡弑的丑剧也很憎恶,于是又产生了归隐之念,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任建威参军时所作的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恰好在他三十七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逝,按古代丁忧规矩,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守丧三年。

第三次出仕:在四十岁时,他出仕先任镇将军刘裕的参军。但是他的心情仍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有幻想与希望,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很可能他与刘裕仍然合不来,所以第二年改官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同年八年,他又以“耕植不足以自给”,求任彭泽令。但到了十一月,不过八十多天,就以“不愿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从此以后,陶渊明再未出仕,从四十一岁起辞官至去逝,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大概情况。

三、主要作品

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这些文章质朴自然,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陶渊明虽栖身田园,却仍未忘怀现实,也未消沉颓废,这种执著于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陶诗的另一种

风格:豪放旷达的“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等诗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愤雄壮的风格。

四、名家评论

梁 钟嵘: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诗品》)

宋 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 宋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

近代 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陶渊明)笑。”“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

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现代 鲁迅:陶潜、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头等人物。

现当代 朱光潜: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思其为艺术。

五、重要名句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

这样我们就较完整地掌握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可以自由地、从容地选择我们需要的材料。

六、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二)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三)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四)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五)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

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六)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七)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九)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诗人陶渊明简介2

简介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原文再现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素材评析

从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适用话题

陶渊明远离尘世,视功名如粪土,宁可穷困潦倒,住破烂的房子,也坚持只读书自娱自乐,而绝不为了温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适用话题“高洁”、“荣辱”、“谈意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诗人陶渊明简介3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927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