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歌与成就

陶渊明的诗歌与成就,第1张

 陶渊明诗歌,从内容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独树一帜的。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

  田园诗是陶渊明的独创,这是他在中国诗歌创作领域所开辟的一个新园地。他因此有“田园诗人”之称,是田园诗的开派者。陶渊明不像一般隐士那样遁入山林,与鸟兽为伍,而是“结庐在人境”,选择了田园。他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梁启超《陶渊明》),是一位“半农半读”(朱光潜《陶渊明》)的劳动者。在陶渊明笔下,田园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灵性。他在这里种豆、锄草、灌园、获稻、摘蔬、饮酒、出游、交友、读书、弹琴、赋诗,感到乐在其中。秋菊、孤松、榆柳、桃源、良苗、新葵、桑麻、飞鸟、游鱼、狗吠、鸡鸣、南窗、荆扇、东篱、南山、平畴、远村、墟烟,又让他悠然自得。耕田与为官、田园与官场形成对立,在这对立中,陶渊明寻到了理想人生的座标,也寻到了抒写人生的载体,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这些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当然,这境界的得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是诗人对社会、人生苦苦求思而又不乏理想成分的结晶。梁启超说:“‘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这两句话,可算得他老先生自画‘行乐图’……他的快乐不是从安逸得来,完全从勤劳得来。”又说:“渊明是'农村美'的化身,所以他写农村生活,真是入妙。”(《陶渊明》)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

  (二)、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基本风格。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自然的心情决定的。同时,又与诗人在表现这些内容时所运用的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密切相关。诗人自称:“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传》)“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饮酒》序)这是他创作的态度与目的。写诗既然是为了“自娱”而非娱人,就会写自己喜爱的生活内容,就用不着雕饰,所以陶渊明写诗与其做人一样“忘怀得失”。宋人严羽说:“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沧浪诗话》)“质而自然”,就是平淡自然。梁启超也说陶渊明的“文艺只是‘自然’的体现”(《陶渊明》)。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日暮天无云”,“春秋多佳日”,“采菊东篱下”,“草屋八九间”等,都是为人熟知的内容和明白如话的“田家语”(钟嵘《诗品》),自然天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美学角度看,平淡自然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不易达到的美。明人许学夷讲自己学陶的体会时说:“靖节诗甚不易学,不失之浅易,则伤于过巧。予少时初学靖节,终岁得百余篇,率浅易,无足采录。今间一为之,又不免类白、苏矣。因遂绝笔,不复为也。”(《诗源辨体》)至于陶诗不易学的原因,唐顺之说:“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答茅鹿门知县》)

  (三)、平淡自然中的情趣与理趣

  陶渊明诗歌重在写心境,从众人常经之事、常见之物中发掘不易体悟的人情事理。他写田园、写禾木,但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他描写的景物上,做到“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同时,他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更不像谢灵运那样重在客观的描绘,只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写出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诗歌于平淡自然中充满了情趣与理趣。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中“倾耳无希音,在目皓已洁”二句,从声、色两方面勾勒了雪落无声、满目皓洁的景象,诗人似乎是用心与自然交流。《归园田居》其五中“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六句,写诗人从山涧归来,杀鸡备酒,邀请邻居一起通宵宴饮,很有田家风味。《饮酒》其九中“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二句,写诗人清晨听到有人敲门,因急着开门,把上衣下裳都穿颠倒了,形神毕肖,心情可知。陶渊明是“心处闲逸,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元人陈绎曾《诗谱》)。他以真情真意对待世间一切。陶渊明对宇宙、历史和人生有自己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又常常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就使他的诗拥有了理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同上)这些诗句,意味深长。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元好问也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十三首》)。陶渊明是诗人,也是思想家,又是个很重视涵养的诗人与思想家。他以思想家的头脑思考社会与人生、历史与现实,以“平民诗人”(胡适《白话文学史》)的身份来作诗。

文|阿楠文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思维也非常跳跃不定,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时期的士人,如果在仕途上没有什么成就的话,就会隐居田园或者寄情山水,比如当时或者现在都很有名的魏晋风流的一些名士们,他们在仕途上看不惯那些统治者的行为,就用自己超脱世俗的行为和态度来度过余生,而在这期间,有一位也非常像这些风流名士一样的人,他就是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本来像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一样,对仕途有非常大的抱负,但是后来陶渊明发现自己的真正的人生理想,虽然在官场上也做过一些事情,但是最终还是对仕途有所失望,在最后一次任职的时候,没多久就辞官了,这样几经辗转,陶渊明在诗歌上便开始了一段辉煌的旅程。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的这个选择无疑让他功成名就,在历史上这位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就这样横空出世了,陶渊明在诗歌上的作为不仅让后人们对他称赞不已,而且人们还都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这些作品,向往他诗歌中的清新意境和美好的人生理想。陶渊明的一生是贫苦的,在年轻的时候家境就不是很好,但是他能够凭借自己的精神家园为自己打造出另一番天地,实在是令人敬佩。经过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不喜欢官场生活的,他在做官的时候仍然留恋田园生活,即使自己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辞官归隐,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小生活。 陶渊明田园生活画像 陶渊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心灵境界是非常高的,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有抒发对人生感慨,不屑于与别人同流合污的愤世嫉俗之情,对社会纷乱的忧心,还有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比如他的著名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九日闲居》等作品,他的田园生活题材内容的诗歌非常之多,在咏怀诗、饮酒诗之外,陶渊明最多的诗歌作品就是山水田园诗了,而且他的作品内容清新雅致,充满乡村气息,没有对仕途上的过分感慨,也没有对人生失意的消极思想。陶渊明用自己的乐观思想在清苦的生活中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而且自己在这种田园生活中更是悠然自得,袁行霈先生说过: 「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出自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问风俗的醇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平实而快乐的,耕地、采菊、作诗、饮酒,自食其力自得其乐,在恬静的生活中感谢大自然的给予,周围的众多物象都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生活因这些平凡的美好充满乐趣。 陶渊明恬静生活画像 陶渊明追求理想主义 陶渊明的思想和心灵境界他的心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他对人生的思考正像伟大的思想家那样,用思想心灵上的超凡脱俗,不断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我,当然,陶渊明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诗人,他的诗歌中不但有描写民生疾苦,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让陶渊明对百姓们深感同情,他既是一个慷慨大义的诗人,也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在一些诗歌之中都毫不吝啬的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向往之情。陶渊明思想中有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在遭遇了官场沉浮之后,对人生有了深深的感慨,在经历了仕途上的遭遇之后,他知道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终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归属,他知道了自己应该要什么,从此辞官回乡,在山水田园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陶渊明吟诗画像 陶渊明志趣高洁 陶渊明是一个高洁、清新脱俗的田园诗人,他对周围的现实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是他不能作出什么改变,不能为动荡的时局作出努力,于是陶渊明就远离官场,去过自己向往的生活,有人可能会说陶渊明的这种思想有些消极避世的因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事实上在当时的环境之下,陶渊明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拯救了自己,他喜欢喝酒,喜欢过着惬意的田园生活,这里没有官场的争斗,也没有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随性,自在的文人。他不但率真而且是一个努力追求人生自由和浪漫的人,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想做但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陶渊明能够舍弃现实生活中的世俗名利,这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而且陶渊明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证明了,没有丰富物质也必须要有高尚的精神和心灵。 陶渊明清新脱俗田园生活画像 结语 毫无疑问,陶渊明的这种情感和对自由、闲适人生的勇敢追求,令我们为之神往,他的诗歌成就也影响了众多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豁然的人生态度将人生境界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诗歌作品中的潇洒风格不但影响了后来很多文人,而且他的人生态度和方式也令人向往。 参考文献: 罗宗强 《魏晋文学思想史》 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咏荆轲》怀古诗

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

2、《饮酒 其九》

魏晋·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

3、《杂诗 其二》

魏晋·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1],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2]。风来

4、《杂诗 其一》

魏晋·陶渊明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日没星与昂,势翳

5、《杂诗 其二》

魏晋·陶渊明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沈阴拟薰麝,寒气

6、《杂诗 其三》

魏晋·陶渊明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

7、《杂诗 其四》

魏晋·陶渊明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

8、《归园田居 其一》田园诗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

9、《归园田居 其二》田园诗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

10、《归园田居 其三》田园诗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

11、《归园田居 其四》田园诗

魏晋·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

12、《归园田居 其五》田园诗

魏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

13、《杂诗 其一》惜时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

14、《杂诗 其三》

魏晋·陶渊明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严霜结野草,枯悴

15、《杂诗 其四》

魏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

16、《杂诗 其五》

魏晋·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

17、《杂诗 其六》

魏晋·陶渊明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求我盛年欢,一毫

18、《杂诗 其八》

魏晋·陶渊明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

19、《饮酒 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

20、《饮酒 其二》

魏晋·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

21、《饮酒 其三》

魏晋·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

22、《饮酒 其四》描写菊花

魏晋·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

23、《饮酒 其五》山水诗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

24、《饮酒 其六》

魏晋·陶渊明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

25、《饮酒 其七》描写菊花

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

26、《饮酒 其八》

魏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

27、《饮酒 其十》

魏晋·陶渊明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

28、《饮酒 十一》

魏晋·陶渊明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後名,一生

29、《饮酒 十二》

魏晋·陶渊明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

30、《饮酒 十三》

魏晋·陶渊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

31、《饮酒 十四》

魏晋·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

32、《饮酒 十五》

魏晋·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宇宙一何悠,人生

33、《饮酒 十六》

魏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

34、《饮酒 十七》

魏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

35、《饮酒 十八》

魏晋·陶渊明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

36、《饮酒 十九》

魏晋·陶渊明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

37、《饮酒 二十》

魏晋·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

38、《拟古 其一》

魏晋·陶渊明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

39、《拟古 其九》

魏晋·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

40、《桃花源诗》

魏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50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