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的建筑艺术之旅,一起看浪漫主义色彩的灵魂城市

巴塞罗那的建筑艺术之旅,一起看浪漫主义色彩的灵魂城市,第1张

作词人方文山曾经写过“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如果我们以建筑论城市那么巴塞罗那无疑是其中卓尔不群的一个。毕竟,这世界上的城市千万真正有气质和灵魂的,却不是那么多。

而西班牙的建筑更是变化多端,巴塞罗那更是以独特的建筑艺术为荣,被称为“ 艺术家的殿堂 ”。

在巴塞罗那,建筑比西班牙女郎还要美哦!

提到巴塞罗那的建筑一首先就要提到 高迪 ,没有一个城市像巴塞罗那和高迪这样密不可分。

从巴塞罗那街道上的路灯和椅子,到十九世纪西班牙上等级的礼拜堂和私家府邸,随处都可见高迪留下的印记。曾有人说:达芬奇、梵高、毕加索,都在巴塞罗那留下了踪迹,都停留在平面的纸张上;唯有高迪以一座座美轮美奂、鬼斧神工的建筑,让巴塞罗那给人以惊艳的感觉,根本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

圣家族大教堂——一个城市的生命

这个华丽丽的诡异大教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巴塞罗那的地标—— 圣家族大教堂 ,始建于1882年,至今尚未竣工,这跟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一砖一瓦垒得很整齐的教堂完全不同,他的建筑倾向于魔幻风/童话风,标准来说是“新哥特主义、现代主义、自然主义”。

这个技术宅风格诡异不随大流的天才高迪,有人说圣家族大教堂是巴塞罗那的象征,此言不虚。无论你在巴塞罗那的哪个角落,圣家族大教堂都扑面而来。

高耸的尖塔、看似凌乱的布局、鬼魅的装饰、阳光下冷色的石头……看一眼你就无法再忘记它,以至于它总会回到你的梦里,与你再次约会。

圣家族大教堂在1926年高迪出事故去世后由他的学生主持,至今仍未完工, 每日,数以万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恐怕这世上不会有另外一个建筑工地会享有如此殊荣。

米拉之家——上帝的财富

米拉之家 (CASA MILà)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她是 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 。坐落在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扩建区、格拉西亚街上。是富豪米拉先生慕名而来请高迪设计的为了和妻子结婚的住宅。

米拉之家是高迪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中的其中之一,1986年,米拉之家被Caixa de Catalunya银行买下,耗巨资整修。现在的米拉之家,一楼是银行的基金会举办展览的场地,六楼、顶楼与屋顶阳台则对外开放。

漫步在格拉西亚大道,远眺十字街头,一栋米色建筑吸引着旅者的眼球。外墙弯弯曲曲,一个个阳台忽而藏匿阴影中,忽而暴露在阳光下。深色的金属阳台护栏有如黑魔法一般,好像哈利波特中摄魂怪的尾迹,多了几分神秘。让人感觉只要吹口气立马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桂尔公园——童话般的梦幻王国

桂尔公园 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巴塞罗那格拉西亚区的厄尔卡梅尔山上,也是这位名叫高迪的鬼才建筑师设计的,建于1900年到19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桂尔公园可以俯瞰大海与城市大部分区域,绝对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景色,这里的石柱全部由石块堆砌而成,高迪的建筑完全是模仿自然的,一切模拟自然界不规则的样子,每棵石柱都好像自然生长的树木。

最开始迎接我们的是有顶端有十字造型的尖塔,用石块砌成的黄棕色塔身造型怪异富有肌理美感,这也代表着欢迎来到高迪的魔法世界。

坐在这里,犹如背靠一幅巨画。

细看,脊梁依着的地方也是画。

脖子后面还是画。

屁股底下仍然是画。

除了高迪的建筑之外,也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建筑。

巴塞罗那大教堂——上帝的建筑

巴塞罗那大教堂 建于13-15世纪,哥特风格。它是哥特区的一座哥特式建筑,是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在这里可以饱览巴塞罗那老城风光,里面风格独特的座椅、宗教壁画、雕塑和各式各样的金银器具华美夺目,随便拍一张连滤镜都不用加。

毕加索博物馆——欣赏看不懂的艺术

世界上有三座 毕加索博物馆,一座在巴黎,一座在马拉加,另一座就在巴塞罗那, 这里收集了毕加索的许多画作及雕刻作品,包括油画、素描、版画等。它有着幽静的庭院、华丽的墙壁和窗棂。

这座著名的艺术博物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巷子深处的小院子。它没有醒目的标牌,装修也称不上华丽,但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巴塞罗那是如此的大胆

热情又傲慢

五彩缤纷而与众不同

我相信

去过的一定会爱上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了反映。浪漫主义一方面倡导“回到中世纪”,在建筑领域与哥特式建筑相联系,因此,浪漫主义思潮又称之为哥特复兴思潮。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了反映。

浪漫主义一方面倡导“回到中世纪”,在建筑领域与哥特式建筑相联系,因此,浪漫主义思潮又称之为哥特复兴思潮。哥特复兴大致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建筑学家L本奈沃格说,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建筑思想中出现了模仿哥特式建筑的可能性,而不是古典形式,其现象出现在整个新古典主义圈子的边缘部分,时隐时现,含蓄地确定了选择新古典主义所惯用的特征。在18世纪,哥特式形式的运用似乎是追求异国情调的一部分,而且具有强烈的文学意味。1742年,兰利(Langley)发表了一篇题为《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和改进》的探索性论文,文章试图从中世纪的形式中推出一套新的法式,但他的尝试没有产生影响。德布雷(Debret)在1842年的《现代百科全书》中赞美了哥特风格。不过他把它视作一种“强烈的而疯狂的想象,这种想象似乎已经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对哥特式建筑非常爱好。维克多·雨果在1831年写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第二年再版时又增加了三章。这本书被认为是“天主教式的民族信条和修复(如果不是复兴的话)哥特式建筑的宣言”。他要激起的是对民族建筑的感情。

特威克纳姆的草莓山住宅

圣吉尔斯大教堂(St Giles’Cathedral)原建于1120年,是爱丁堡最高等级的教堂,它的塔像一顶皇冠,予人印象深刻。教堂内有一座20世纪增建的苏格兰骑士团的礼拜堂,新歌德式的天花板与饰壁上的雕刻极为精美华丽。

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先浪漫主义时期模仿中世纪寨堡的典型例子。

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

先浪漫主义时期模仿哥特教堂的典型例子。

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先浪漫主义时期模仿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典型例子,具有异国情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604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