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庄周梦蝶的诗句并赏析

关于庄周梦蝶的诗句并赏析,第1张

1 关于庄周梦蝶的爱情诗句(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2 有关于庄周梦蝶的诗句

关于庄周梦蝶的爱情诗句(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1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梁简文帝萧纲的《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看“庄周梦蝶”,后面有提到很多。

2关于蝴蝶的爱情诗句

李白在《长干行》的诗中,也有一句:“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

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人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分别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飞舞和黄粉蝶喜在**的油菜花中飞舞的情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骄儿诗》 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写少年活泼飞奔追蝴蝶抓柳絮) 《杂诗之八》 (晋)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胡马愿度燕。

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和主薄季哲怨情》 (南朝)谢眺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春感诗》 (唐)李白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古意二首》(之二) (南朝)梁武帝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伴莫相违。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 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希望王师北定思念故乡) 《青陵台》 (唐)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李义山诗集》 《咏蝴蝶》 (北宋)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 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 相逐卖花人过桥。

(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号谢胡蝶,《豫章诗话》 )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清)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双双蝴蝶又飞来。

宁波梁祝墓上,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常有蝶聚,当地设“双蝶节”于农历三月一日 (祝英台生日) 《江行》 (唐朝)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 鹦鹉洲前万户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 梦为蝴蝶也寻花。

后二句,极言江上春色迷人,虽在梦寐之中,亦觉情思摇漾。空灵隽妙,传神语外。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

《咏蛱蝶》 梁简文帝 复此从凤蝶, 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 同心终莫违。 咏英台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 花开想玉颜。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商隐四首 其一 孤蝶小绯徊, 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 频近雪中来。 其二 叶叶复翻翻, 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 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 来别败兰荪。 其三 初来小苑中, 稍与琐围通。

远恐芳尘断, 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灏露, 不觉送尖风。

回首双飞燕, 乘时入绮栊。 其四 飞来绣户阴, 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 轻涂汉殿金。 相兼唯柳絮, 所提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 邀为子夜吟? 转尾连环诗 清·佚名 古代回文诗是一种诗歌体裁,以奇趣著称,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两首与蝴蝶相关的回文诗。

转尾连环 清·佚名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注:[津:渡口] [柳媚:柳树婀娜多姿的妩媚样子] “转尾连环”是回文诗体的一种,由十六字首尾连成环形,可左右旋读各得七绝一首。读法:第一句从“春”字起左旋,后三句均从前一句的第四字读起。

右旋读法同左旋读法,至左旋读法第一字止。

3望帝啼鹃和庄生梦蝶在古诗词中各包含什么感情

一、解“望帝啼鹃”其意: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例句: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诗:“望帝传应实,昭王问不回。”这里是借蜀地传说,以古蜀国之望帝比拟李隆基,感叹太上皇李隆基之死。

二、解“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语出:《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其意有三:

一是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二是“蝴蝶梦”也常寄托着文人才子们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身陷异国他乡的庾信首先借用蝴蝶梦来抒写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独在异乡的哀愁。

三是一部分诗人他们或隐居山林,或身在田园,过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劳作之余手捧《南华》,与庄蝶共舞,尽情陶醉于大自然中。在他们笔下,庄周梦蝶则脱去了上述忧伤的调子,透露着生活的恬淡与惬意。蝴蝶梦抒写着诗人们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总之,“庄周梦蝶”的故事以其深刻的意蕴,为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因此诗人们的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借其表达了出来。在历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文学意象不断充实和完善,其魅力也越来越迷人。

诗人如何引用“庄周梦蝶”:

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终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

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疑梦二首》)是蝴蝶化为庄周呢,还是庄周化为蝴蝶,谁又能分得清楚?纵然现在不是活在梦中,但又与梦有什么区别?人生真是一场梦。

宋人梅尧臣对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因此诗人陆游在晚年告诫人们说:“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睡觉作》)在诗人们的笔下,庄周的蝴蝶梦充满了消极与迷离的色彩。

★“望帝啼鹃”和“庄生梦蝶”共用在一首诗中的当说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作者当时在蜀。这里用望帝事以蜀地,借杜鹃哀鸣“不知归去”寄托自己思念家室的情思。

4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表达相同能押韵的句子

终是项羽斩了缘,你是依偎也是缘。

终是红颜白了发,你是长恨也是欢。

终是韩信放了枪,你是宿命也是伤。

终是大乔沉了海,你是梦境也是水。

终是木兰弃了剑,你是相思也是恋。

终是悟空闹了天,你是自由也是难。

终是关羽失荆州,你是仁义也是忠。

终是孟婆流了泪,才知悲伤也是情。

终是帝王忘了伤,才知难过也是痛。

终是白浅忘了情,你是墨渊也不行。

终是李白醉了酒,你是孤独也是愁。

若无李白这一醉,亦无孤独亦无愁。

终是凤九断了尾,帝君也没落下泪。

终是荆轲刺了秦,一代帝王一代臣。

终是婆娑断了弦,心中痛处谁能懂。

终是妲己祸了国,万里江山岁蹉跎。

终是后羿断了箭,此生注定难相恋。

终是宫本断了刀,不问曾经忆沧桑。

终是弈星断了棋,一步生死一迷离。

终是悟空成了佛,我一坠落便成魔。

终是玉环停了曲,无人再懂琵琶语。

终是小乔收了扇,周郎已去谁人叹。

终是魔凯弃了刀,一身伤痕不再提。

终是阿狸离了情,红叶秋风落了地。

终是孙策驻了舟,此世江东不复留。

终是貂蝉从了布,不知妾身心里苦。

终是鲁班弃了身,一代宗师终了结。

终是蝴蝶扑了火,既是亡也是新生。

终是凯皇解了魔,也是难忘离人愁。

终是嫦娥奔了月,后羿终日守人愁。

终是公瑾尽了爱,分身碎骨也无憾。

终是德玛弃了剑,为爱放下大宝剑。

终是张良放了书,还是不懂儿女心。

终是尚香动了情,众叛亲离只为你。

终是吕布动了心,三姓家奴只爱你。

终是昭君断了情,远嫁塞外再无你。

终是人海太拥挤,梦醒时分再无你。

终是东皇碎了钟,亦是世间少了你。

终是我还爱着你,却没办法留住你。

终是世隐算天地,却未算中命无你。

终是露娜输了情,再无缘份再无你。

终是霸王别了姬,弃了江山负了你。

终是汉水困蛟龙,亦是霸王别了姬。

终是虞姬随风泣,霸王去兮妾无已。

终是武皇称女帝,大唐江山我来守。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若无庄周这一梦,亦无恩赐亦无劫。

奈何庄周梦了蝶,即是缘分亦是劫。

庄周有了梦中蝶,吾也有了命中劫。

庄周唤醒梦中蝶,我亦想渡命中劫。

庄周梦里并无蝶,我却难渡命中劫。

庄周梦醒蝶消散,吾却梦醒断了劫。

不梦庄周不梦蝶,无你无欢无命劫。

庄周入梦化那蝶,吾沉梦中寻那劫。

庄周一生梦一蝶,吾用一生度一劫。

5(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望帝啼娟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

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望帝啼娟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原文及简介如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6关于庄公梦蝶的句子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

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7庄周梦蝶表达了什么感情

庄周梦蝶表达了众生平等,人与物合。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在夜里的时候,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生动逼真的蝴蝶,庄周为此感到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8求与白马非马或与庄周梦蝶相关的古诗词

年代:宋 作者: 张道洽

《梅花》

数花疏疏静处芳,便成佳景不荒凉。

暖回穷谷春常早,影落寒溪水也得。

自倚风流高格调,唯消质素淡衣裳。

满天霜月花边宿,无复庄周蝶梦狂。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年代:元 作者: 丘处机

《满庭芳 述怀》

漂泊形骸,颠狂踪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小园竹间得梅一枝》

若耶溪边鹤发叟,流落一生端坐口。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岭头羁旅万里愁,江上凄凉一杯酒。

枝横澹月影在地,蕊插乌巾香馥手。

交情岁晚金石坚,孤操凛然真耐久。

荒山野水终自得,银烛金壶亦何有?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晚来画角动高城,起舞聊为放翁寿。

这些都是与庄周梦蝶有关的,希望有用

9求庄周的梦蝶,还有一首诗

庄周的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卜算子

——北宋词人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

相思意。

10庄周梦蝶的现代诗

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蝶非梦,梦非蝶,蝶亦是蝶,梦亦是梦,蝶本无梦,梦本无蝶……

有关于庄周梦蝶的诗句 1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梁简文帝萧纲的《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看“庄周梦蝶”,后面有提到很多。

2求与白马非马或与庄周梦蝶相关的古诗词

年代:宋 作者: 张道洽

《梅花》

数花疏疏静处芳,便成佳景不荒凉。

暖回穷谷春常早,影落寒溪水也得。

自倚风流高格调,唯消质素淡衣裳。

满天霜月花边宿,无复庄周蝶梦狂。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年代:元 作者: 丘处机

《满庭芳 述怀》

漂泊形骸,颠狂踪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小园竹间得梅一枝》

若耶溪边鹤发叟,流落一生端坐口。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岭头羁旅万里愁,江上凄凉一杯酒。

枝横澹月影在地,蕊插乌巾香馥手。

交情岁晚金石坚,孤操凛然真耐久。

荒山野水终自得,银烛金壶亦何有?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晚来画角动高城,起舞聊为放翁寿。

这些都是与庄周梦蝶有关的,希望有用

3庄子逍遥游中用庄周梦蝶的句子是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又称《周公梦蝶》《庄生晓梦》。

喻:通“愉”,愉快。

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觉(jué):醒来。

蘧(qú渠)蘧然:惊动的样子。一说僵直的样子。

分:区分、区别。

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庄周梦蝶

4终是周公梦了蝶

全句: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出自:《蝶》

全文: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若无庄周梦中蝶,亦无恩赐亦无劫; 奈何庄周梦了蝶,即是缘分亦是劫; 庄周有了梦中蝶,吾也有了命中劫。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

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

参考资料:

庄周梦蝶-

5庄周梦蝶的现代诗

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蝶非梦,梦非蝶,蝶亦是蝶,梦亦是梦,蝶本无梦,梦本无蝶……

6求庄周的梦蝶,还有一首诗

庄周的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卜算子

——北宋词人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

相思意。

7请问谁能告诉我关于"庄周梦蝶"的古文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解读: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8关于庄公梦蝶的句子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1 关于东字开头的诗句

关于东字开头的诗句 1 东字开头的诗句,要优美点的,7个字的

又是一个寒夜

又是一次飘雪

轻柔的雪花在晚风中悄悄绽放

虽然清冷

虽然无声

却依稀是着暖暖的温情

从我的指尖

涌向你的心间

孤飞一片雪。 百里见秋毫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作者是岑参,出自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冬来三度雪,农者欢岁稔。

我麦根已濡,各得在仓廪。

天寒未能起,孺子惊人寝。

云有山客来,篮中见冬蕈。

烧柴为温酒,煮鳜为作 。

客亦爱杯樽,思君共杯饮。

所嗟山路闲,时节寒又甚。

不能苦相邀,兴尽还就枕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陌路上,北风凛冽。孤旅途,不敢稍歇。大地旷野,瑟瑟败草枯枝,香魂灭。唯剩麦垅,整整齐齐排列。飘飘翻飞雪,应是九天,琼花凋谢。举目望山川,尽著素妆,披盖茫茫一色,渐厚重,层层叠叠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寒江近户漫游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涯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碾冰澈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已讶衾枕寒,时闻折竹声。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去年今日无人语,今宵人语问何年?

寒冬何故多心事?壹线飞牵大洋边。 春回几度花落去,夏过秋来音。

冬霜

寒日西斜映树黄,天涯陌旅尽残霜。

无风怎去浮身土,浴雪方知俗世凉

2 求“东”、“升”字开头的诗句

1 以”东“开头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品。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2 以”升“开头的诗句: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出自《送友人入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

原文: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译文: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3 带有东字的诗句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 刘禹锡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陶渊明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杜甫6“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千秋岁引》王安石7花开花落应有时,总赖“东”君主《卜算子》严蕊)8“东”风花外小红楼,南浦山横眉黛愁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 李商隐 10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 李商隐。

4 东字开头的词语

东字开头的词语 :

东风、

东西、

东面、

东吴、

东胡、

东洋、

东汉、

东边、

东家、

东宫、

东道、

东经、

东郭、

东床、

东门、

东晋、

东兵、

东君、

东阁、

东向、

东闾、

东嵎、

东墅、

东岱、

东事、

东鄙、

东波、

东下、

东田、

东班、

东牀、

东垧、

东序、

东皇、

东幸、

东山、

东司、

东轩、

东厂、

东户

5 含有东字的诗句

1“东”风夜放花bai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du》刘禹锡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春日zhi忆李白》杜甫6“东”归燕从海dao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千秋岁引》王安石7花开花落应有时,总赖“东”君主。

《卜算版子》严蕊)8“东”风花外小红楼,南浦山横眉黛愁。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李商隐权10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李商隐。

6 “东”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东奔西走 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东窗事发 比喻阴谋已败露。

东床快婿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东床坦腹 指女婿。

东倒西歪 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东道之谊 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东方千骑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东风浩荡 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东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东风人面 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东风压倒西风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东观续史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东海捞针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东海扬尘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东箭南金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东劳西燕 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7 东字开头的成语

东开头的成语 :

东市朝衣、

东驰西击、

东床择对、

东荡西驰、

东窗事发、

东拦西阻、

东海扬尘、

东流西上、

东逃西窜、

东风入律、

东投西窜、

东抄西袭、

东歪西倒、

东山再起、

东南之宝、

东施效颦、

东播西流、

东捱西问、

东郭先生、

东挪西撮、

东奔西向、

东家西舍、

东南之秀、

东游西逛、

东扭西捏、

东闯西踱、

东瞧西望、

东西南朔、

东量西折、

东道主人

8 东字打头的成语

东字打头的成语 :

东山再起、

东张西望、

东拉西扯、

东施效颦、

东窗事发、

东拼西凑、

东倒西歪、

东西南北、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东风压倒西风、

东床择对、

东海扬尘、

东零西碎、

东流西上、

东冲西突、

东躲西逃、

东征西讨、

东南之宝、

东诓西骗、

东门种瓜、

东郭先生、

东躲西跑、

东征西怨、

东抄西转、

东扯西拽、

东家西舍、

东阳销瘦、

东怒西怨、

东驰西击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以“楚辞”体写成的一批诗作的集子,其中可以确定为屈原所作的诗歌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卜居》、《渔父》诸篇。这些作品都是屈原卓越的艺术才能与浪漫、神秘、丰富多彩的楚文化尤其是楚民间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具有“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特点。

屈原是楚国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他曾滋兰树蕙培养人才,举贤授能追求美政,同时致力于楚歌的改造和再创作。在屈原青春浪漫的早期,《九歌》诞生了。《九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展示了这样一个奇特、瑰丽、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同于北方黄河流域那种古朴浑厚的风格,这里有庄严的东皇太一、威武的东君、变幻不定的云中君、缠绵哀怨的湘夫人、严肃的大司命、温柔的少司命、热情奔放的河伯、凄幽妖媚的山鬼、勇武刚强的国士魂;奇幻迷离的鬼神与幽峭朦胧的山水相交融,人对神的崇拜、景仰、眷恋与诸神之间的思慕、追求、渴望相映发,深沉的痛苦与淡淡的哀怨、绰约的身形与惆怅的心态相交织,这一切在屈原笔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忽起忽伏,忽断忽续,感伤婉约的调子弥漫其中,这使得《九歌》成为楚辞中最细腻、最动人性情、最耐人用心细品的一组作品。

然而,美好的事物往往很短暂。屈原固守着自己的美好理想,不断向楚怀王提出通过改革来谋求国富民强的主张,极强烈地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深沉的忧患意识、主动的使命感和坚定执著的精神,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仅有这些还不够,怀王的昏庸、奸臣的诋毁、小人的构怨使政治经验上略显单纯的屈原渐渐由中心被推到边缘。屈原忧心如焚,但却无能为力,这就决定了屈原的悲剧命运,他的理想、人格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是无法解决的。从此他将在这种矛盾的重压下走上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记载这条长路上屈原行迹心迹的就是《离骚》、《九章》、《天问》等作品。

楚国一天天接近沦亡的境地,楚怀王客死秦国,秦将白起攻陷了楚国首都,早已与屈原势不两立的楚顷襄王即位后只能让屈原在流放的路上走得更远。孤独的屈原来到了楚国先王之庙,看见墙壁上前人留下的天地山川历代兴亡的壁画,他的思索与激情相交织,向总括万物的“天”提出了质问,创作出了举世罕见的奇文《天问》。《天问》是一篇奇特而深邃的哲理诗,以“曰”字开头,通篇采用问难的形式,一连串提出172个问题,从天地开辟、山川自然问到夏商周三代的兴亡,一直问到楚国和他自己。这么多的疑问寄寓着屈原的思索:如果天有道,道是公平的,那么自己的命运为什么坎坷多艰?如果天无道,不公是常理,那么自己存在和奋斗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屈原的自我煎熬与痛楚渐深了:作为知识分子,作为楚国贵族,奉献自己的全部才华与能力报效祖国振兴国家是屈原必然的选择,然而在两代昏庸君王统治下,耿介高洁的屈原四处碰壁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做出妥协与群小党人同流合污,也许政治事业上能显达,但这与屈原的高洁人格相悖;效法各国奔走的游说之士,另择他国,这又完全抛弃了自己的爱国兴国理想;那么保持自己的品格,正道直行,眼前又几乎无路可走。屈原真的到了“穷途”,可是“诗必穷而后工”,屈原的诗篇也渐渐被磨砺得沉郁浓重了,这一路上断断续续的矛盾、犹豫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就是《九章》,《九章》无疑是作铺垫、补充来呼唤《离骚》的。

知识分子的独善情怀、高洁品格,政治家的用世激情,爱国者的依依乡恋与残酷、无奈、失意的现状交织在一起,化作悲剧性诗的火焰,在屈原心中灼烧。诗人快要自焚了,这时的屈原已近乎癫狂状态了:他以峨冠博带、与日月争光的形象自诩,但行吟在汨罗江畔的他却是形容枯槁、脸色憔悴、披头散发落魄极了。他要以诗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他只能以诗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伟大而孤独的诗人在重重困境中以命中注定的悲剧方式坚守了自己的心灵与理想,汨罗江的浪花永远吟唱着屈大夫最雄伟壮丽的诗篇——《离骚》。这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平、理想、情感、斗争的艺术性诉说,我们从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对于民族故国一往而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山河破碎,黍稷离离,屈原的心与之一起破碎;我们也看到了屈原执著的人生追求:他举贤授能,追求美好,为实现理想九死不悔,他从现实走到幻想走到问卜,寻求出路矢志不渝;我们更看到了屈原自我完善的高洁人格:他不与群小苟合取安,即使周流天下,幻境毁灭时,他仍未退让半步,当他既不可去,又不可留,矛盾无法解决时,他以死来殉自己高洁的人格与心中的理想。

从一篇篇屈原诗篇中,我们看到了《诗经》中所没有和少有的特质:深婉细腻的情致和无处不在的“我”。《诗经》的情大多典雅冲和,可到了《楚辞》中,感情则变得炽烈、激越、昂扬或缠绵、细腻、深沉了;同时诗中有了“我”,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有了个性,诗的生命也就充满了内质与魅力,直指向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带来感动、眼泪、欢喜、惆怅。屈原的笔有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将充满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寓言神话引来了,他将楚人的俗词鄙语、*祀巫风引来了,它们化作神秘的气氛、浪漫的情调、优雅的韵致、绮丽的色彩、迷狂的激情点染着《楚辞》;他又引来天地万物驱遣比兴,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这一切的特色,专家们往往称之为浪漫主义。(佚名)

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 是李白

附:

一、时代、家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w

公元701年生于西域碎叶的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其浪漫主义诗风既与家世有关,更与这一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联

李白是五胡十六国之一凉国创建人李暠的九世孙,其祖先因罪或其它原因流亡到西域的碎叶,隐姓易名流寓了五世,直到唐中宗神龙元年,其父李客才携家族重返内地西蜀绵州的昌隆(今四川江油),同时恢复李姓唐朝皇帝也是李暠的后裔,李白长大后在社交中常常与唐宗室子弟联系,以兄弟、叔侄或祖孙相称李白父亲李客从西域带回了一个很大的家族李客不仅是一个富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在昌隆定居后,李白在父亲的督责下,开始接受文化教育李白天才俊逸,又非常勤奋好学,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又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据记载,开元八年,当时散文名家,礼部尚书苏颋到益州任职大都督府长史,李白就带着自己的诗文作品在半路上拜谒,苏颋对同僚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后来苏颋向朝廷荐举西蜀人才,还提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作为皇室后裔与富家子弟,这种显贵的身世不仅赋予了李白与生俱来的社会优越感,使他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来看待社会,追求理想,而且这种家世也让李白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为尔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在优越环境下成长,少年即负文章声名的李白,不可能不意气风发,也不可能不对事业前途充满美好的遐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种豪迈、无视任何困难的壮志,其实已在李白的身上烙下了浪漫主义的印记w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翻开唐诗,我们不难看见,包括李白在内的一大批风格各异的杰出的盛唐诗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诗歌,基调都是健康明朗、清析自然而富有生气的他们的诗歌情调,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些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这一时代的诗歌之所以具有这些鲜明的时代特色,首先是,唐初时,由于统治集团注意吸取隋、梁、陈各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其次,唐承隋后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由于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加上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尚武的习气被吸纳到社会生活中来,这就使得人们偏于高估自身价值,强调个性张扬,推崇人格独立,蔑视现存秩序和礼法传统的束缚,在唐代诗人,尤其是在盛唐诗人身上,普遍存在一种重义轻财,好勇尚武的侠士风度,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

二、漫游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

为了求仙访道结交豪雄和在社会上树立声誉,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成年后的李白,一生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李白的漫游大致有这么几次,一是在他及第后的几年,游历了蜀地的不少名胜古迹二是在李白二十六岁时,他漫游了祖国的东部地区三是公元728年,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后,与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这期间李白仍是过着到处漫游的生活,直到应征翰林入驻长安李白的最后一次漫游,是公元744年到755年的十年间,这次则以梁园为中心,游历广泛,不过不少地方是旧地重游此后,李白因安史之乱与永王璘事件,基本是在战乱与流放中渡过,直到病死当涂

将李白的诗歌创作与漫游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李白的漫游,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是李白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一步而跃居卿相的高位,去建立赫赫功业但在求仙访道中(其本意也是通过这些社会活动树立声誉),通过与司马承祯等著名道士的交往,他又深受道家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蔑视王侯富贵和世俗平庸在儒家与道家的共同影响下,李白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功成、名遂、身退”的特殊生活道路,他在诗中也反复强调:“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然而这条路在现实中却走不通李白为了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必然在创作上要选择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三是在漫游中,特别在江陵、金陵一带,李白认真地向产生于当地的乐府民歌学习,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从李白现存诗歌看,他最擅长贡献也最大的是七言歌行(多数是乐府诗),他的许多代表作几乎都是用这种形式创作的因为歌行的篇幅大,容量也大,句式长短错落,形式自由灵活,又可换韵,便于表达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塑造雄伟壮阔的艺术形象,像《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浪漫主义的名作,确实是非行歌而不能容纳再就是,在漫游中,李白广泛接触了劳动人民,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诗人也看到了不少黑暗腐朽的政治现实,并对此予以了无情的揭露与尖锐的批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63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