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是哪天?

中国情人节是哪天?,第1张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西方情人节是2月14号

其实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此为例证。

王子午鼎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青铜器。

王子午鼎宽体、束腰、平底、斜立式耳,口部有一周厚边,器身周围有六个浮雕夔龙作攀附状,兽口咬着鼎的口沿,足抓着鼎的腰箍,使鼎在香烟缭绕中有升腾的感觉。鼎盖作平顶微弧, 有圜形钮。盖、颈、腹内壁均铸铭文,腹铭84字,记述王子午作器的用途和歌颂自己的功德。 王子午鼎系分铸后焊接而成,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构思,技艺之高超,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第一流的水平。 王子午鼎具独特的楚式风格,造型呈平底束腰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楚王好细腰”的故事。环绕鼎腹的六条立体怪兽,各由两条夔龙蜷曲盘绕而成,是采用失蜡法分别铸出,然后焊接于鼎身的,显示了很高的铸造水准。在细部装饰上采用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技术。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纹饰、浪漫奇诡的题材,正是楚国文化艺术的突出特征。长篇铭文表达了对先祖的追思,叙说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须以此为准则。全文语词流畅押韵,是楚国青铜器上不多见的长篇美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铭文用鸟篆书写,有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之誉。王子午鼎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青铜器,墓中出土了一组共七件铜鼎,鼎上铭刻有“王子午”字样,七鼎由大到小排列,称为列鼎,此器是其中最大的一件。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 :“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 、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在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 。“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 ”,应是一个静谧的所在,黄鹂或许正在树上栖息。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在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 ,极富于形象性。“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在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 ),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 》)。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 ,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 。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在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在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 。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

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州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死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 、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1好事近梦中作哪句是描写天空云彩变幻莫测的诗句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

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

“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黄鹂或许正树上栖息。

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

“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

它象征着词人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

别调集》)。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

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

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秦少游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

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2好事近梦中作哪句是描写天空云彩变幻莫测的诗句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

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

“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黄鹂或许正树上栖息。

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

“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

它象征着词人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

别调集》)。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

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

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秦少游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

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3描写云雾变幻莫测的成语

波谲云诡 宾客如云 蔽日干云 白云苍狗 白云孤飞 拨云见日 拨云撩雨 白云亲舍 不知所云 楚梦云雨 春树暮云 愁云惨雾 穿云裂石 彩云易散 叱咤风云 大旱望云霓 大旱云霓 冬日夏云 堕云雾中 风从虎,云从龙 富贵浮云 风虎云龙 风卷残云 风流云散 风起云涌 风起云蒸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风云变幻 浮云蔽日 风云变态 飞云掣电 浮云富贵 覆雨翻云 翻云覆雨 风云际会 风云人物 风云突变 风云月露 浮云朝露 风云之志 高步云衢 高唱入云 冠盖如云 高耸入云 干霄凌云 干云蔽日 高义薄云 孤云野鹤 过眼烟云 观者如云 黑云压城城欲摧 海立云垂 烘云托月 九霄云外 开云见日 裂石穿云 镂月裁云 凌云之志 密云不雨 暮云春树 袂云汗雨 拿云握雾 平步青云 判若云泥 青云直上 人云亦云 如坐云雾 耸入云霄 胜友如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腾云驾雾 停云落月 彤云密布 吞云吐雾 雾鬓云鬟 望断白云 巫山云雨 望云之情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星落云散 野鹤闲云 云谲波诡 行云流水 闲云野鹤 义薄云天 云程发轫 月地云阶 云过天空 云合景从 云鬟雾鬓 雨迹云踪 云开见日 云龙风虎 月露风云 云龙井蛙 云泥殊路 云泥之别 云霓之望 云起龙骧 愁云惨雾 堕云雾中 风鬟雾鬓 开雾睹天 拿云握雾 如堕五里雾中 如坐云雾 腾云驾雾 吞云吐雾 雾鬓风鬟 雾鬓云鬟 雾里看花 五里雾 云鬟雾鬓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云消雾散。

4古诗中写云的诗句有什么呢

描写云的诗有: 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春云 唐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咏云 唐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云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云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云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云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云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云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

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齐梁晴云 唐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

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

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咏云 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

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赋得含峰云 唐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非得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咏云 唐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春云 唐李中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

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 夏云 唐李中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云 唐李中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观云篇 唐刘禹锡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山出云 唐陆畅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

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

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 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

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咏浮云。

《先秦散文·庄子·齐物论(节选)》原文鉴赏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③。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⑥,今者吾丧我⑦,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⑧,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⑨!”

子游曰:“敢问其方⑩。”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1),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2),作则万窍怒呺(13)。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4)山林之畏佳(15),大木百围之窍穴(16),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7),似圈(18),似臼(19),似洼者(20),似污者(21);激者(22),謞者(23),叱者(24),吸者(25),叫者(26),嚎者(27),穾者(28),咬者(29),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30),泠风则小和(31),飘风则大和(32),厉风济则众窍为虚(33)。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34)”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己,人籁则比竹是已(35),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6),而使其自已也(37),咸其自取(38),怒者其谁邪(39)”

注释 ①南郭子綦:楚昭王的庶弟,楚庄王的司马,因住在城郭南端,故称南郭子綦;隐机,凭几;隐,凭,倚靠;机,一本作几,案,古人用以倚靠身体。 ②嘘:缓缓地吐气。 ③答焉:形与神相离的样子;丧,犹忘;耦,亦作偶,匹,指与精神相对的形体。 ④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谥成,字子游:侍,侍奉。 ⑤居(ji音机):故,缘故。 ⑥而:尔,你。 ⑦今者:犹现在;吾,指精神;我,指形体,与前文“答焉似丧其耦”呼应,“耦”与“我”同义,俱指形体。 ⑧女:汝;籁,箫;人籁,指人吹箫而发出的音响;地籁,指风吹万窍而发出的音响; ⑨天籁:指万物不受外界作用而出于自然的音响。 ⑩方:道理。 (11)大块:大地;一说大朴;噫气,吐气,这里形容大块的呼吸。 (12)是:此,指风;作,发作。 (13)窍:洞穴;呺,吼,呼啸。 (14)而:你; 翏翏,长风之声。 (15)畏佳(wei cui音为崔):形容山林在大风中摇动的样子。 (16)围: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粗细如两手之间的合拱。 (17)枅(ji音机,又读(jian音坚):柱子上的横木,这里指孔如柱上模木。 (18)圈:曲木制成的盂。 (19)臼:舂臼,舂米的工具。 (20)洼:深池。 (21)污:本指停止不流的积水,这里指小池。 (22)激:急流激石之声。 (23)謞(xiao音笑):羽箭飞行之声。 (24)叱:叱咤之声。 (25)吸:吸气之声。 (26)叫:高叫之声。 (27)嚎:嚎笑之声。 (28)穾(yao音夭):风吹深谷所发深沉之声。 (29)咬:哀切之声。 (30)前者:指风;于、喁(yu音余),形容风吹树动、风与窍前后相随、相互应和的声音;随者,指窍穴。 (31)泠风:小风;和,呼应,和声。 (32)飘风:大风。 (33)厉风:大风,烈风;济,停止;虚,没有声音。 (34)而:尔,你;调调、刀刀,树摇动的样子。刀刀,一作刁刁。 (35)比竹:古代的一种排箫,许多竹管并为一排而吹之;比,并;竹,箫管之类的乐器。 (36)万:指万窍。 (37)自已:自行停止;已,止。(38)咸:皆,都;自取,自得。 (39)怒者:使万窍发声者。

今译 南郭子綦倚靠着几案坐着,仰着头向天缓缓吐气,似乎神与形相离,进入了忘我的境界。颜成子游侍立在跟前,问道:“这是什么缘故呢形体固然能够使它像干枯的树枝,难道心灵也能够使它像死灰一样吗你今天凭案而坐,与往昔凭案而坐的神情怎么不一样呢”南郭子綦回答说:“偃,你问得真好!现在我已经能够忘掉自己的形骸了,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而没有听说过‘地籁’,你听说过‘地籁’,而没有听说过‘天籁’。”

子游说:“请问其中蕴含着的道理。”子綦说:“大地吐出来的气,名字叫作‘风’。这风不发作则已,一发作则万种不同形状的大孔 都会怒吼起来。你难道没有听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中的树林在大风中摇来荡去,正围大树上的窍穴,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张开的口,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柱子上的横木之孔,有的像曲木制成的盂,有的像捣米的舂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洼;(它们在长风中所发出的)有的像急流激石的声音,有的像羽箭飞行的声音,有的像叱咤的声音,有的像呼吸的声音,有的像高声叫喊的声音,有的像嚎哭的声音,有的像深谷中深沉的声音,有的像哀切悲叹的声音。风声在前面呜呜地唱着,窍穴在后面紧跟着呼呼地和着。 小风,相和的声音就小,大风,相和的声音就大,烈风一停,各种各样的窍穴就都寂静无声了。你难道看不见风虽止而草木尚在摇摇摆摆吗”

子游说:“‘地籁’是自然的各种窍穴,‘人籁’是人工所制作的萧管,请问‘天籁’是什么”子綦说:“风吹千窍万穴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而又使它们自己停止下来,这都是各种窍穴的,形态所致,那么,使它们能够发出声音的是谁呢”

集评 宋·刘辰翁《评点庄子》:“调调、刁刁,又画中之远景,形容之所不尽也。”

又:“‘于’、‘喁’一语映带,前后皆活。”

明·释德清《庄子内篇注》:“此长风众窍,只是个譬喻。”

明·杨慎《庄子解》:“庄子地籁一段,笔端能画风。掩卷而坐,犹觉翏翏之在耳。然《七月》之诗‘觱发’二字,简妙含蓄,又庄子画风之祖。”

明·王宗沐《南华经别编》:“只是形容风字,而用字奇怪不常,此庄子笔力处。”

明·方以智《药地炮庄》:“此是一篇天风赋。”

清·宣颖《南华经解》:“写地籁忽而杂奏,忽而寂收,乃只是风作风济之故。”

又:“以闻起,以见收,不是置闻说风,只是写闻,忽化为乌有。借眼色为耳根衬尾,妙笔,妙笔。”

又;“初读之拉杂奔腾,如万马奔趋,洪涛汹涌;既读之希微杳冥,如秋空夜静,四顾悄然。”

又:“写天籁更不须另说,止就地籁上提醒一笔,便陡地豁然。”

又:“看他四句中寓意无限,意思转折,又极净、极圆、极透、极脱,文之圣也。……写地籁如彼铺排,写天籁如此冷峭。”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于风一边下‘唱’字,窍一边下‘和’字,用字各各奇特。”

又:“拉杂并至,势若飘风骤雨,不可端倪,却喜从对面着笔,故不落赋体。”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子游承上三者而问,主意本在天籁一边,子綦却止就地籁极力摹写。地籁莫妙于风,不作则音响全无,作则众窍怒呺。窍之应风也,先绘其形,继绘其声,千奇百态,涌现毫端。形之所在,声即随之,然后落到‘前者唱于’六句,回风舞雪,机趣环生。唱以风而和以窍,怒则呺而济则虚,皆天籁之自为起伏而已。由是以推之人籁,乃其显而易知者,不必更着一解,故子游迳问天籁。文法之善于剪裁处,乃子游方问天籁,而子綦不答天籁,仍只就地籁之忽起忽止,提在空中盘旋摩荡,隐隐敲击天籁,却含蓄不露,神妙欲到秋毫巅矣。”

总案 齐物论包含有“齐同物论”与“齐物之论”两个方面。所谓“齐同物论”指齐同当时诸子百家对万物是非、差异的争论;而所谓“齐物之论”,则是对万事万物归根结底都是齐一的、不存在根本区别的论述。但作者并没有将“齐同物论”与“齐物”之论分开来谈,而是通过齐物之论阐发齐同物论的观点,两者相辅相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本节以子綦为子游解释“三籁”,说明“齐同物论”的观点。庄子认为,物论是非的争执,是人们囿于一孔之见,不懂万物皆由“道”作主宰所致。只要人们泯灭是非之心,抛却成见,进入“吾丧我”的境界,是非之争便会自然平息了。

此节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为充分显示风的磅礴和奔突,庄子为风安排了一个寥阔的背景,再以各种窍穴在风中发出的声响加以烘托,进一步渲染大风主宰万物的力量,从而把无形的风,写得具体可感,写出不同物体在大风中所呈现的千恣百态。其气势,如万马奔腾,洪涛汹涌,体现了雄奇的浪漫主义风格。

大知闲闲①,小知间间②;大言炎炎③,小言詹詹④。其寐也魂交⑤,其觉也形开⑥,与接为构⑦,日以心斗。缦者⑧,窖者⑨,密者⑩。小恐惴惴(11),大恐缦缦(12)。其发若机栝(13),其司是非之谓也(14);其留如诅盟(15),其守胜之谓也(16);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17);其溺之所为之(18),不可使复之也(19);其厌也如缄(20),以言其老洫也(21);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22)。喜怒哀乐,虑叹变慹(23),姚佚启态(24)。乐出虚(25),蒸成菌(26)。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27)。已乎(28), 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29)

注释 ①知:通智;大知、小知以及下文之大言、小言、大恐、小恐等均指论辩是非之人;闲闲、间间以及下文之炎炎、詹詹、惴惴、缦缦等皆形容论辩者在论辩时的样子。闲闲,形容不能容忍别人的意见;一说为广博,一说为防范,似都不妥。 ②间间:执着于末节。 ③炎炎:气焰压人。 ④詹詹(zhan音沾):说话烦琐,喋喋不休。 ⑤魂交:神魂交错。 ⑥形开:形体不安。 ⑦接:指与外界交接;构,图谋,这里指勾心斗角。 ⑧缦:借为幔,引申为迟缓,这里形容漫不经心,蔑视一切的样子。 ⑨窖(jiao音叫):设下套圈。 ⑩密:谨密。 (11)惴惴:忧惧不安的样子。 (12)缦缦:惊魂失魄的样子。 (13)发:指辩论时的发言;机,古代箭弩上的发动机关;栝,箭栝,箭末扣弦处。(14)司,通伺,伺察。 (15)留:留守,指藏于心内;诅盟,誓约。 (16)守胜:以守取胜。 (17)日消:日益消衰。 (18)溺之:溺于;所为之,指辩论者所从事的各种争论。 (19)复之:指恢复生机。 (20)厌(ya音压):闭藏,封闭。缄,扎柬器物的绳。 (21)老洫(xu音绪):老朽枯竭;洫,败坏,这里指枯竭。 (22)复阳:恢复生机。 (23)虑:忧虑;叹,感叹;变,变化无常;慹(zhe音折),因恐惧而不敢动。 (24)姚:浮躁;佚,通逸,放纵;启,狂放;态,作态。 (25)乐:音乐声;虚,指中间空虚的箫管类乐器。 (26)蒸:指地上湿气蒸发。 (27)其:指道;萌,萌生。(28)已乎:犹言算了吧,已,止。 (29)由:原因,缘故。

今译 有大智慧的人不能容忍别人的看法,小有才分的人则执善于细枝末节;善于论辩者,势如烈焰,盛气凌人;不善辩论者,则喋喋不休,废话连篇。他们睡着时,心烦神乱,醒来对,四肢不安,一旦相互接触,则彼此勾心斗角。论辩者们有的表现为漫不经心,蔑视一切,有的善设圈套,有的谨慎严密。心怀小的恐惧则提心吊胆,心怀大的恐惧则神魂不宁。他们出口如同飞箭,善于窥伺、抓住别人的是非发难。他们不发言时,守口如同发过誓,这就叫以守为胜;这种勾心斗角对人的摧残,就像秋冬二季的肃杀一洋,使论辩者们一天天衰败下去。他们沉溺于是非争论中已经很深,不可能使他们恢复生机了;他们的心灵闭塞僵化,如同受缄藤的束缚,心力日见老朽枯竭。他们的心已临近死亡,再也无法使之恢复生气了;他们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悲衰,时而快乐,时而忧虑,时而感叹,时而变化无常,时而忍惧,时而浮躁,时而放纵,时而狂放,时而娇柔造作;这种种争沦、情态,如同乐声由乐器中发出,地上湿气蒸发生出菌类一样。自然万物在人们眼前日夜不停地交替出现,而不知它们是怎么产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万物产生、变比的道理,就可以明白它们之所以产生,是由于道的缘故。

集评 清·周拱辰《南华真经影史》:“前写种种风声,皆是非错出影子;此节画出是非种种变态,恰与风声相似。‘司是非’之谓,指出是非源头。人只为是非源头不清,所以愈起愈乱,愈禁愈多,而莫之止也。‘大知’、‘小知’、‘大言’、‘小言”,总是非国中人。”

清·林三铭《庄子因》:“文中字句新奇,若怪石异峰,非樊篱中物也。”

清·宣颖《南华经解》:“此节是与地籁节相配文字。‘大知’、 ‘小知’以下,点次物态三十余种,与众窍怒呺一段配读之,又一样拉杂崩腾,如万马奔趋,洪涛汹涌。‘乐出虚’二句,与风济窍虚一段配读之,又一样希微杳冥,如秋空夜静,四顾悄然,皆天机浩荡之文。”

清·陆树芝《庄子雪》:“叠作十喻,一喻毒似一喻。嬉笑怒骂,痛快尽致。”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前写地籁,不过随物赋形;此处便觉夹夹杂杂,筋节骨肉,毛孔精神,颠笔落纸,无不 精绝,造化已辟,安得无此种奇笔。”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一段将‘地籁’、 ‘人籁’、‘天籁’一齐撇开,陡接入自己口气,不必粘定人籁,而种种物态,无异众窍之怒呺,则人籁已包括在内。亦不必揭出天籁,而层层推勘,归重无形之真宰,则天籁已著纸有声。大匠炉锤,其妙处全在融化无迹,脱卸无痕也。‘大知闲闲’以下,拉杂纷来,势若飘风骤雨,特特与上段文法相配,而此段更推勘入微,其间智虑精神,声容笑貌,外感于物,内蕴于心,纷纭繁变,万有不齐。‘寐也魂交’,神明通于呼吸;‘觉也形开’,官骸疲于应酬,皆属惊心动魄之文。‘与接为构’,紧承上句:‘日以心斗’,紧逼下文。接连用七个‘其’字,亲切指点,俱从上文‘其寐也’、‘其觉也’两‘其’字印证而出,如水鸣峡,如骥奔泉,如土委地,字字须搜寻实义,直凑单微,发之于外。……此段文心奥折,笔足以绘难显之情,与上段‘咸其自取’二句,消息相通,彼聆天籁于无声,此窥‘真宰’于无形也。”

总案 前一段以写大风“作则万窍怒呺,”暗写百家争鸣;这一段则以正面描写、具体刻画辩士们的种种情态。辩士们日夜汲汲于是非,劳形伤神,以致精神枯竭,到了近死之心的地步,这是因为他们不懂是非所致。庄子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产生于道,最后又归于道,既然如此,是与非也就不存在分辩的必要了。这反映了庄子齐物与齐同物论思想的统一。

此段文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字句的变化尤其出色。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等交互使用,错综参差,并且多处使用叠字、韵语,富有音乐的旋律,形成了极为铺张扬厉的特点,堪与“地籁”一段相媲美。

既使我与若辩矣①,若胜我,我不若胜②,若果是也③,我果非也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④其或是也⑤,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⑥,其俱非也邪⑦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⑧,吾谁使正之⑨!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⑩

注释 ①若:你。 ②不若胜:即不胜若,不胜你。 ③果:一定;是,对。 ④而:尔,你。 ⑤或:指辩论中的一方。⑥俱是:指辩论的双方都对。 ⑦俱非:指辩论的双方都不对。 ⑧黮闇(tan an音坦暗):不明的样子。 ⑨恶(wu音乌);怎,如何。⑩彼,指“道”。

今译 假使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一定就对,我一定就不对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一定就对,你一定就不对吗是我们两人有一人对,有一人不对吗还是我们两人都对,或者都不对我和你都不知道,还是我们两人本劳都受到蒙蔽而弄不明白,我请谁来评判是非呢假使请和你意见相同的人来评判,他已经和你相同了,又怎么能够评判呢假使请和我意见相同的人来评判,已经和我相同了,又怎么能够评判呢假使请意见和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评判,他已经和你我相同了,又怎么能够评判呢那么,我与你和其他人都不知道究竟谁是谁非,还等待谁呢

集评 宋·刘辰翁《评点庄子》:“妙在‘而待彼也邪’五字,有冷悟。”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如珠走盘,如蛇赴壑,文境转变无穷。‘而待彼也’句,答还他起首闻诸夫子语意,文法极为周密。”

总案 针对辩论者们的是非之争,庄子论说了齐同物论的方法。他认为,认识只能是主观的,认识不能作为衡量认识的标准。因此说,是与非的问题,就无从评判,而只能将其归之于“道”。这就使文中涉及的衡量认识标准这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滑向了不可知论。庄子在这一段,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利用变化的句法,设问,反问,一气贯下,写得酣畅淋漓,很有气势。

罔两问景曰①:“睘子行②,今子止;睘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③”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邓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邓吾待蛇蚹蜩冀邪④恶识所以然⑤恶识所以不然。”

注释 ①罔两:影子的微影;景,影的古字。 ②曩:昔,以前;子,你,指影子。 ③特操:独特的意志。 ④蛇蚹:蛇腹下的鳞皮。 ⑤识:知道。

今译 影子的微影问影子说:“刚才你行走,现在你又停止不动;刚才你坐着,现在你又站起来;你为什么这样没有独立的意志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凭藉才这样的吗我所凭藉的东西又是有所凭藉才这样的吗我凭籍的是像蛇凭藉腹下的鳞皮、蝉凭籍翅膀那样的吗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又怎么知道为什么不会是这样!”

集评 清·宣颖《南华经解》:“设喻之妙,沁入至微。除是天仙,断不能奇想到此。”

总案 庄子认为,无论是影子,还是影子的影子,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体现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而,也就无须考究其所以然与其所以不然。这则寓言将抽象的论述寓于罔两与影的对话,把无生命的东西设想为有生命,表现出庄子想象的奇幻莫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①。自喻适志与②!不知周也③。俄然觉④,则蘧蘧然周也⑤。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⑧。此之谓物化⑦。

注释 ①栩栩然:欣然自得、轻快舒畅的样子。 ②喻:觉得;适志,合乎心意,得意;与,通欤。 ③不知:指忘记。 ④俄然:顷刻间,一会儿;觉,醒。 ⑤蘧蘧然:惊疑的样子。形容一觉醒来,想到自己还是庄周,不禁又惊又疑。 ⑥分:区分。 ⑦物化:指物与我的界限消解,万物化而为一。

今译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是一只欣然自得、轻快舒畅的蝴蝶,觉得很是惬意,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一会儿醒了过来,十分惊疑自己是庄周。不知道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所分别的,这就叫作“物化”。

集评 宋·欧阳修:“庄子文字快活,似其为人。不在深思曲说,但通大意,自是开发无限。”(转引自《百大家评庄》)

明·杨慎《庄子解》:“内篇之文,繁而美者,《齐物论》;简而美者,《养生主》。”

明·归有光《南华真经评注》:“梦幻泡影。”

明·袁宏道《广庄》:“梦中之荣悴,醒时不相续;醒中之悲喜,梦时亦不相续。空中之花,可以道无,亦可以道有。”

明·王宗沐《南华经别编》:“此篇长体。本以齐物论为主,却借风起后入题,四大柱入结,中多颠倒纡散之语。”

清·林云铭《庄子因》:“文中意中出意,言外立言,层层相生,段段回顾,倏而羊肠鸟道,倏而叠嶂重峦。”

清·宣颖《南华经解》:“上面若干文,推倒物论者十居二、三,连自己齐物论一并推倒者,十居七、八。至末忽现身一譬,乃见己原是绝无我相, 人。意愈超脱,文愈缥缈。”

又:“将‘物化’收煞《齐物论》,真红炉一点雪也。”

清·陆树芝《庄子雪》:“末段比通篇更进一层,而实一线穿去,特文境幽异。解者不得其绪,则此段竟如赘旒矣。”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末段推到物之化而为一,无可齐也。借罔两之问,引起庄周之梦,以类相从,幻出一片化境。罔两为影外之影,行坐起止,其理轻微而可征妙道。胡蝶为身外之身,梦境变化,其道融合而全无滞机,归重在‘物化’一句。胡蝶与庄周,意境两不相同。当其觉也,各适其适,固不得谓之无所分。而当其梦为胡蝶之时,则不知蝶之为周,周之为蝶,蝶与周合而为一。……末句如红炉点雪,手法绝高。”

又:“此与‘濠梁观鱼’一段,文心同为超妙。但彼是一片机锋,全身解数;此是深沦元气,参透化机。虽同一语妙,而其泄天地之奥,则《齐物论》末段,独臻上乘也。”

又:“其用笔忽纵忽擒,忽起忽落,节节凌空,层层放活,能使不待齐、不必齐、不可齐、不能齐之意,如珠走盘,如水泻瓶,如砖抛地,乃为发挥尽致也。末幅撰出罔两问景一层,骤读之,不知从何处落想;细玩之,分明是‘吾丧我’三字。顶上圆光,空中变相,眼光直射题巅,而真宰已了然言下矣。随借庄周梦为蝴蝶现身说法,齐而不齐,不齐而齐,而以‘物化’一句,结住通篇,更从何处拟议分辨。仙乎!仙乎!非庄生无此妙境也。其中如畏佳殊态,窍穴殊形,刁、调殊象,模写洪纤,天地尽泄其奥。……读《南华》胜读《国策》, 《国策》亦工比喻,无此运化之精也。读《南华》胜读《尔雅》,《尔雅》能析物情,无此陶熔之妙也。”

总案 庄子梦为蝴蝶,表明了他忘我、忘物,物我两忘的思想。万物分明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庄子却从“道”的观念出发,认为万物皆互相转化。物可以化为我,我可以化为物,在这一点上,它们都是齐一的,都是“道”的体现。这种抹煞事物之间的矛盾,以“道”齐同一切的认识论,显然荒诞不经。但正是这种齐生死、齐梦觉、齐是非、齐大小、齐物我的齐物思想,能够使庄子的想像得以在宇宙万物间自由驰骋,形成了其浪漫奇诡的文学风格的认识论基础。

**:《追影》

英文名:Tracing Shadow/Zhui Ying

出品公司:华谊兄弟

出品人:王中磊/王中军

影片类型:武侠/喜剧

导演:吴镇宇/麦子善

编剧:魏海军/邢鹤涛/邵庆明

武术指导:马玉成

音乐:刘乐

摄影:邝庭和

剪辑:林安儿

主演:吴镇宇 饰 叶赫长弓

吴佩慈 饰 明月心(明云心)

谢娜 饰 唐薇

房祖名 饰 许三官

贺刚 饰 洪佳良(大内高手)

党淏瀚 饰 古月金

上映日期:2009年7月30日

片长;90分钟

剧组宣传活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 中央电视台《爱秀**》

主题曲《追影》

歌手:丛浩楠

插曲:《Freestyle》

歌手:吴镇宇 谢郡

片尾曲:《大英雄》

演唱者:吴镇宇

词:二水

曲:刘乐

票房成绩:500万

剧情简介

明末,天下大乱,黑白两道武林高手锦衣卫、镖头、贼头等为争夺太祖开国秘宝藏宝图齐聚京城,而关外第一高手叶赫长弓(吴镇宇饰)和来自琉球的忍者明月心(吴佩慈饰)各有目的来到京城。众高手为抢藏宝图一路从皇宫明争暗斗到边城小镇,藏宝图突然失踪。为了隐藏身份方便寻找藏宝图,叶赫长弓和明月心扮作夫妻做客栈老板,其他高手亦各自开店。但镇上地主少爷许三官(房祖名饰)不知天高地厚,经常欺负众高手催租逼债……

影片将以章回体展开叙事,融入五大名导经典公式,每一回题目都是一部**片名:《第一回:残缺》——张彻盘肠大战、《第二回:迎春阁风波》——胡金铨客栈斗法、《第三回:鬼打鬼》——洪金宝僵尸斗鬼、《第四回:地狱无门》——徐克乱世笑骂、《第五回:明月刀雪夜歼仇》——楚原浪漫奇诡。主要角色则包括:叶赫长弓、古月金、徐侠客、洪佳良、楚千万、纳兰汉降,但凡熟悉港片的影迷,都应该能从主要角色中窥出玄机。

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_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在,黄鹂或许正树上栖息。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_,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秦少游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死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火并》是楚原签约邵氏后的第一部作品,对楚原本人、影迷和邵氏公司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因为楚原带来了武侠**另外一种可能:故事浪漫奇诡,形式唯美精致。这之前,楚原痴迷于粤语文艺片的氛围里,以为一定能在里面钻研出值得自己一辈子寄寓的东西,殊不知随着电懋、长城、凤凰等片厂的衰落,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老派的粤语片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市场。搞文艺行不通,只好尝试新题材。拍摄《火并》之前,1970年楚原就已在国泰执导过一部叫《龙沐香》的新式武侠片,初步显露了他独特的武侠**映画观念。

想起来,我第一次看到《火并》是在1994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那一天,是我们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镇上会举行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就在前一年我和妹妹在猜谜语等环节答对了50多题,奖得了50多支铅笔,因此,对这种活动不是太感冒了。那天,天气晴朗心情也别好,就约了几个玩伴去看录像厅闲逛,第一场不记得了,第二场放的就是《火并》。只觉得这个故事格局不大,却逻辑严谨一波三折,武打招式刚烈柔美,场面暴力血腥,整体感觉惊心动魄,太诡秘了,相比当时电视里正热播的《白眉大侠》之类的武侠片,完全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东西。

《火并》的故事并不算复杂,讲的是几股强盗来钱庄打劫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怪事,妙就妙在人物正邪莫辨,没有谁是真正的好人,都是为贪婪和欲望而来,护银的、抢劫的心怀鬼胎,貌似各自独行,又有微妙交叉,勾心斗角杀机暗藏,情节没有按你想象的方向反展,节外生枝的东西纷至沓来,防不胜防,越到最后,快要接近谜底,节奏越发紧张。罗烈扮演的独脚大盗,阴骘乖戾,性情颇为古怪,而凌波、汪萍两位两位美女花旦,一身白衣劲装,看上去颇为正义,但是神色里微澜重重,让人不禁疑窦顿生。如果说香港武侠**里,谁能拍出希区柯克那种感觉,这个头衔和荣誉非前文艺导演楚原莫属。

《火并》的编剧由邵氏名编剧倪匡完成,一流的文化才子,加上想象力丰富的导演,好得很。不过,我对倪匡时好时坏的编剧水准一直有些疑问,前两天问了港片同好本来老六同学,他说,倪匡的剧本时好时坏,并不是这个才子自身的问题,而是斯时因为市场需要,很多**他只是落了一个名字,实际上**和他没关系,编剧本多半是导演完成,很多张彻张老爷子的**就是这样。作为声名在外的名编剧,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招牌,公司认可,观众买帐,很多人就好他这一口,而他本人并非三头六臂,没时间去完成那么多的作品,为了好卖,有些**就说成是他的编剧了。

楚原离开古龙,同样可以操作像《火并》、《爱奴》等这样很不错的**,可是古龙的剧本离开楚原,给别人执导,味道就变了。典型的反面教材是,1976年,由导演罗维的公司投资,古龙编剧,罗维本人导演,王羽、成龙主演的《风雨双流星》,一出炉就大赔了。这个片子不是古龙的剧本出了问题,故事堪称奇幻绝妙,但是导演对剧本的领悟不足,导致节奏缓慢罗里八索,叙事详略不当等等,还有演员的僵化的表演都是很大的败笔。换了楚原来导演估计是另外一种氛围和味道。可惜了。古龙一直不服气只在**界当个小编剧,跑去开**公司,还自己当导演,叵耐隔行如隔山,差点赔了半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看完《火并》那一天,录像厅散场、农历六月二十四的活动散场,高原上蓝天白云鲜亮。我一个人走上乡村公路,穿过夏天里一片片碧绿挺拔的玉米地,漫不经心的往家里赶,满脑子还是关于《火并》这个片子的奇思怪想。那一天,早上出门之前,我洗头用的是苹果味道的洗发香波,微风一吹,很好闻,把自己都陶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63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