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那么他有浪漫主义作品吗?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那么他有浪漫主义作品吗?,第1张

有的,你可以看看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就介绍了杜甫浪漫主义的诗篇和诗句。 浅析杜甫浪漫主义的一面 作者好像是:薛国荣 [摘要]从杜甫人生及其诗作分析了他浪漫主义的一面。 众所周知,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杜甫也有浪漫主义的一面。 一、杜甫人生的浪漫色彩 杜甫出身于官僚家庭,少时曾漫游吴越齐鲁。23岁时应进士不第,后又因李林甫的把持而终身未取进士。天宝14年(741年)29岁时拒受河西尉,后改任率府参军。35岁时(747年)到长安后本想施展自己宏大的政治抱负,但是很不得志。安史乱起,他一度困于长安,后逃出赴行在,朝见肃宗,拜官左拾遗。又因营救房琯而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年)弃官而去,经秦州、同谷入蜀。依靠严武等人的帮助,在成都营建草堂。宝应元年(762年)蜀中军阀混战,杜甫流亡梓州、阆州。代宗广德二年(764)回成都,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但不久辞去。765年离成都南下,次年至蘷州。768年携家出川,在岳州、潭州、衡州一带漂泊。大历五年(770年)在湘水的船上患病,不久去世,享年59岁。如果杜甫在生活中是一个讲求现实者,那他就会居官自保,偏安一隅,为何还会拒受官职,后又因营救他人而被贬,甚至先后弃官、辞官而去。曾在秦州西枝村寻置草堂地,欲过恬静的田园生活。他时刻不忘忧国忧民,并在诗作中一以贯之,直至绝笔。杜甫现存诗1450多首,在陇右半年内的诗流传下来的约有120首,其中寓居秦州的三个月,平均每日一首。可见他时时有激情,处处有灵感,一路漂泊一路歌。他曾自豪地对他的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纵观杜甫的一生,他饱经忧患,但从未稍减高度的爱国热情,从未放弃宏大的政治抱负,从未改变高尚的生活态度,从未磨钝盛年的创作锋芒。“面对当时苦难的现实,没有一刻停止过坚定的歌唱”。[1] 由此说来,他的一生不是那么安于现状的,而是在不断追求理想。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他衷心希望的真实写照! 二、杜甫诗篇的浪漫色彩 (一)梦李白二首。这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积思成梦而作。他因“三夜频梦君”,在欣慰之余,却又有着不祥的念头,疑是友人已亡。第一首中“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是说友人之所以来入梦,是因为知道他在深深地思念他。“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他料友已仙去,是飞魂在往返于遥远的彼此之间。魂来魂返二句是设想魂往返时的沿途情况。后二句是说李白神魂回去,必须经过江湖,故默祝他平安而归,并提醒他不要落在恶人手里。第二首“……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前二句续写梦中情景,说告假归来,时间匆促,来得真不易。后二句亦写梦中李白所言。李杜二人于744年杜甫32岁、李白43岁时初逢于东都洛阳,渐成至情至性的深交,曾“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推算起来,他们从相识到李白逝世,二人同在的时段仅有18年。而且李杜自745年在兖州城东分手后的17年中一南一北,因李白被囚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后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在巫山途中遇赦得释,最后病亡当涂(今属安徽);而杜甫离东都洛阳后去长安,后弃官经秦州、同谷而入蜀,未能再谋面。但从杜甫梦李白二首可以看出他对友人情深义笃,足见杜甫追求真正的友情,而非“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的薄情寡义。尤其在友人落难、生死未卜时,操念与日俱增。其实当时李白并未死,但此后他们真如隔世,两大诗人再未能相见,令人遗憾之至!(二)写妻一首——《月夜》。至德元年(765)秋,在沦陷的长安,杜甫想象在月夜里远方的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而成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写道:当时在鄜州(今陕西鄜县)的家里,妻子独自望月。小儿女不懂得母亲思念长安丈夫的心情。遥知妻子久立月下,带有香味的雾气打湿了她蓬松如云的发鬟。皎洁的月光照在玉臂上交相辉映,透着寒意。何时斜倚着薄得透明的帘帷,让月光共照两人,从此不再有相思的泪痕。“由于两人共经艰苦的流亡生活,每逢分离,常有怀念之诗”,[2] 如《客夜》等。从这首诗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杜甫生平可以看出,杜妻(司农少卿杨怡之女)跟随丈夫历经磨难,以致幼子被饿死,两人一往情深,相濡以沫。常言道:“米面夫妻,酒肉朋友”,杜甫夫妇的情义实在难能可贵,在严酷的现实中有着浓墨重彩的浪漫一笔!联想到鲁迅《伤逝》中的男女主人公,开始虽很浪漫,颇有勇气,但因靠稿费不能养家糊口而致高跟鞋的铛铛声不再由远而近,“子君”不再回来,两人终于分手。而杜甫夫妇却不然,可敬可佩!此外,还有《天河》、《初月》、《归燕》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浪漫之作。 三、杜甫诗句的浪漫色彩 杜甫的绝大多数诗句朴实无华,其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达到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但也有不少诗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诸如:(一)《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对李白诗作备加赞赏,并预言必将登峰造极。有道是“文人相轻”,况李杜诗作风格迥异,然杜对李推崇之至,也足见杜甫的胸襟何其宽广,眼光何其深远!(二)《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说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没,眼眶几乎都要睁裂了。这是相当夸张的描写。又说一旦登上最高峰,就会对周围群山一揽无余,有 “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这里只是了望并未登顶,但想象丰富又合理。“这些都是他30岁前的作品,却已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创作锋芒。”[2] (三)《万丈潭》中“青溪含冥冥,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属神话想象、托物言情之作。(四)《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知,晓得;潜,悄悄地,似通人情。(五)《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言其身世飘忽无定,犹如天地间一只渺小的沙鸥。(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其一家即可还乡时,以酒伴歌,欢喜欲狂的心境,让人深受感染。(七)《秋兴八首》其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言波浪滔天,风云漫地,大气磅礴!(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形容山脉连互,势若奔赴。“环佩空归月夜魂”,说王昭君被遣和番,只有她的魂魄月夜归来。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喻武侯之人品高不可及。(九)《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此皆战骑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形容得曹墨迹直觉颜面生辉。其所画之马可以一敌万,只见风沙漠漠中有骏马在奔驰。其余七匹也与众不同,远远望去,就像寒空下烟和雪在飘舞。(十)《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一洗万古凡马空”,称赞曹霸所画的马比一切马都好。(十一)《寄韩谏议注》中“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说众仙人骑麒麟跨凤凰而聚集。(十二)《秦州杂诗》之五中写“闻说真龙种”的“天马”残老后仍“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同上之十六中写“不与众峰群”的“东柯好崖谷”“落日邀双鸟”,一个“邀”字使自然界的景物通了灵性。同上之十七中“山云低度墙”,言山间云彩极低。又“鸬鹚窥浅井”,“窥”字则将鸬鹚人性化了。(十三)《遣兴三首》之三“烟尘阻长河”,烟尘弥漫却说阻挡、阻碍、阻隔,似“有意”为之,亦为拟人化了。(十四)《遣兴五首》之一“老鹤万里心”,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之三“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言其超脱之意。(十五)又一《遣兴五首》之一“北里富熏天”,富得熏天可谓夸张生动。(十六)《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之一,“惆怅老大藤,沉吟屈蟠树”这是拟人又是自喻。之二“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顶”,言寻幽探胜、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远方有诸多顶峰可供攀登!(十七)《太平寺泉眼》“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泉眼即海眼,又誉为“水府”,萦绕在天畔。说泉中“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如丝气或上,烂漫为云雨。”并誉泉水“香美胜牛乳”,且当此水“馀润通药圃”,可“一食生毛羽”!(十八)《空囊》中说当囊中羞涩时“明霞高可餐”。(十九)《病马》中说老病马“物微意不浅”。(二十)《蕃剑》中写此剑“为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二十一)《秦州……凡三十韵》中“妖氛忽杳冥”,“宇宙一膻腥”,“群公若会星”,“朝回叹聚萤”,妖氛,宇宙膻腥,群官若会星、聚流萤等,皆为夸张讽喻。(二十二)《寄彭州高三十五……三十韵》中“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肉瘦怯豺狼”,“岂异神仙宅”,均为形象夸张之笔。(二十三)《寄岳州……五十韵》“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厩马解登仙”,“城凝碧树烟”,“且将棋度日,应用酒为年”分别为用典夸张、想象、超脱之笔(按老杜为人所言超脱,只为解嘲,实不可能)。“凝”字将动写静,乃为诗眼。(二十四)《石龛》中“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极言道路险恶!(二十五)《泥功山》“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谓道路艰辛,白马被青泥浆成了黑马,但仍强壮,小儿累成了老翁,亦为形象夸张。(二十六)《凤凰台》中“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前为想象、希望,后为形象夸张,皆为高尚情怀。(二十七)《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一“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极言悲哀。(二十八)《别赞上人》“马嘶思故枥”,他是马的知音,知道它象人一样,嘶鸣是思念着什么。(二十九)《青阳峡》“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俯恐坤轴弱。魑魅啸有风……”将石自然滚落疑感向我“奋怒”,“有意”为之。此为心境所致。坤轴为想象,恐弱如“杞人忧天”。魑魅句则写臆想、感觉。(三十)《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意谓大厦如果倾倒原要栋梁支持,可是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搬去,只能回头停步。(三十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言舞剑者令人山人海的观众大惊失色,天地为之感动,火光如后羿射日,飞举矫捷如东方诸天神驾龙飞翔。鼓声起如雷霆滚过尚留其响,使人屏息,收如江海顿失滔滔。又“五十年间如反掌”,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数十年象手掌一反。(三十二)《丽人行》“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还实要津”,言丽人行声势浩大,揭露杨家兄妹之骄奢。“……炙手可热势绝伦”写杨国忠的权势气焰热得汤手,无可伦比。(三十三)《哀江头》中“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喻杨贵妃的宠极一时和悲惨结局。(三十四)《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表达了希望获得胜利,结束战争的强烈愿望。(三十五)《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言在战争年代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何其珍贵!(三十六)《秋兴八首》(其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向西遥望,可见西王母从瑶池徐徐下降,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传来,知有圣人将出关。(三十七《漫兴》“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以江边暮春景象借讽趋炎附势的小人。(三十八)《新秋》“蝉声断续悲残月”,断续的蝉叫声仿佛是因月残而悲鸣。(三十九)《玉台关》“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说玉台观的殿宇好象海上仙境通往五方的天帝,人们传说时时有仙人吹箫骑鹤,飞过玉台观北面的山头。

盛唐土壤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诗歌也不例外。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与盛唐的土壤密不可分的。换言之,唐朝的政治、经济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特定的时**育着特定的气象——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博大包容,使得大唐帝国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李白就是生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所谓 “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正是李白得以成长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的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写照。风格是时代的产物,可以说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象的反映。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与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有着必然的深刻的联系。繁荣昌盛的社会带来了文学百花齐放的美景,造就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歌中不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领域的发展、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种广阔的文化空间和自由的文化氛围对盛唐诗人的心理和气质上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李白重传统,更勇于创新,善于吸取诸家精华,这不仅对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他诗歌的语言风格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如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文学改革就对李白影响极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正是陈子昂文学革新的深化。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一朵最绚丽的浪漫主义文学奇葩,适时地开放在盛唐肥沃的土地上。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人民最热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和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传诵。他出神入化的诗歌艺术,他傲岸不屈、蔑视权贵、 鄙夷庸俗,渴望自由的精神,使他的人格充满了魅力。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

1、豪放 李白继承和发展了庄子的豪放性格。他以情抒豪,如如江河如海,奔腾不羁;似野马脱缰,驰骋万里;若雷霆震怒,撼天动地;像银河落天,飞流直下。他以景兴豪,“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他以酒助豪,“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他以月咏豪,“娥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以剑挥豪,“抚剑夜长啸,雄心日千里”,“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他以仙赋豪,“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摇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2、飘逸 李白的诗歌洒脱、自然、与众不同,带有超凡脱俗的神仙面貌。也正因为如此,其飘逸、潇洒、富于想象成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又一大特点。李白诗歌中飘逸的风格是鲜明的、独特的、突出的。他以高歌祖国壮丽河山为主,从高耸云天的奇山异岭中;从梦幻迷离的洞天星月中;从天工之巧、幽景之媚、怪石之险、山水之秀,驰骋想象,天马行空,创造出一幅幅虚无缥缈的仙界神话。

李白飘逸的诗风毫不做作,一切写得那么的纵逸与自然,夸张而真实。“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人自倒非人推”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流畅,那么自然。挥毫泼墨,逸思横出。古往今来,问天下谁人能敌。

3、能从浪漫之后回归现实,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李白的诗作飘逸豪放,极具浪漫主义且又能借物言志,回归现实,表达自己远大政治志向及处世态度。“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兮守四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等等无不体现了他济苍生、安社稷之宏伟抱负及其远大志向。

李白其人是人中之龙;李白其诗是诗中之魁。其一生留下的名篇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亮丽瑰宝、艺术珍品。我们敬仰其人,歌其蔑视权贵,笑傲江湖;我们咏吟其诗,赞其雄浑豪放,浪漫潇洒。了解其人,继续其风,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他本是浪漫主义的诗人,因此他的绝大多数的诗都可以体现出他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此刻我看到这个题目脑子中首先蹦出的是《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而在这首诗中我觉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两句有最能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33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