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参观记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参观记,第1张

借着到新乡出差开会的机会,最后一天离会还有半日时间,我和两位师妹计划到安阳殷墟遗址参观。

这些年来,亲自到过一些小时候课本中出现过的地方或描述过的东西。比如,敦煌莫高窟,每每在书中看到,都觉得是多么神圣的地方;再如,鸣沙山月牙泉,不仅仅是书本上,好多影视剧中都有出现,那一弯泉水,既觉得浪漫也觉得神秘;还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过“马踏飞燕”藏品,小学课本中那一篇《马踏飞燕》,对于这尊东汉出土的青铜珍品形态的描写非常生动,哪怕不记得原文,也能隐约回忆起当时上课时的情形……

但这些从小到大就听过、读过的地方,当亲眼所见之后,既兴奋,但转念一想,原来并没有那种遥不可及的神秘。看的书多了,走过的地方地方,反而对人或事有着更多的平常心,很多盲目的崇拜或兴奋都会慢慢散去。甚至对于旅行的意义,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体会,尽管我去的地方并不多,也从未走出过国门。但是,很多时候听朋友眉飞色舞地讲述某某地方多么好玩、多么值得一去,心中似乎很难被激起欲望。一次开心的旅行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与风景并无太多关系。

殷墟”也是从小到大在无数书籍、影视、文献资料等中出现过的名词,另外还有“安阳小屯村”这个地名,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这里是看似与我的家乡非常相似的乡村地区。难以想象,这样看似平乏、普通的土地上,在3000多年前是显赫的王朝都城。

14日清晨,我们乘坐8:02的高铁,从新乡到达安阳站,直接打车到殷墟历史景区。从安阳东站到市区大概十五公里的路程,经过安阳老城区时有点塞车,大概半小时左右到达景区门口。

殷墟位于安阳小屯村,下车后,一眼就看到了红色木制栅栏型的大门。殷墟景区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主要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和殷墟博物馆三部分。其中,王陵遗址位于宫殿宗庙遗址五公里的地方,需乘坐景区交通车。

检票进去后,显示看到一块立式的石头,上面写着“甲骨文发现地”。再往后是写着“殷墟博物苑”的红色牌坊,牌坊后是一座不算高,但严格按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宫殿,门窗都是大红色。殷商时期的房屋建筑主要采用夯土,所以不像后来的一些王朝宫殿那样的高大。景区内的一些石头标牌,都以甲骨文的形式呈现,当然还会翻译成现代汉字。

我们先去看了妇好墓。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将军。她是商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她去世时大概33岁左右。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妇好墓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组红色的甲骨文,“女将、母亲、王后”,有一尊妇好的人性雕塑,身披铠甲,手持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五官中透着飒爽英姿,令人肃然起敬。妇好墓在底下一层,需下楼梯。据景区内资料介绍:妇好墓中的随葬品总数为1928件。墓内殉人16个,其中4人在椁顶上部的填土中,2人在东壁龛中,1人在西壁龛中,1人在腰坑中,8人在椁内棺外。墓内展示有各种随葬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

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廊壁上展示的是“牛元英甲骨文写意书法展”,非常有趣。深深为古人的智慧所惊叹,每一个字的发明都是农耕社会时期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写照。

接着来到祭祀坑,这组祭祀坑位于户外,为殷朝大型宗庙祭祀场所,共发现49座祭祀坑(含5座车马坑),201具殉人,多数是砍首而埋的“人牲”,少数坑有随葬品及羊、犬等牺牲。在这祭祀坑中走过,真是觉得相当惊悚,奴隶社会残忍的制度,人与人不平等的地位,底层奴隶的生命就如同这些羊犬一样,随时都有身首异处的可能。看到这些,就觉得我们现在自由呼吸着的空气,自由行走的脚步,多么珍贵。文明多么可贵!

殷墟博物馆也有很多亮点。我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在殷墟博物馆看到的是复制品,真品曾经在国家博物馆也看到过。还有一片明星甲骨,多次在各种纪录片、书籍中出镜。殷墟博物馆进出的通道非常独特,路沿地砖上标注着各朝代的名字和年代,往里走,慢慢带着游客进入殷商时期;往外走,又一步步回到现代。

参观完殷墟博物馆,我们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到纪念品商店逛了一会,买了书签、图章等纪念品。接着就踩着点到景区门口乘坐摆渡车前往殷墟王陵遗址。进去后,同样看到一座石碑,上面写着“司母戊鼎出土地”,远方有一尊大大的鼎。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

殷墟王陵遗址可供参观的一共有三个陈列馆。首先是车马坑陈列馆,相较宫庙遗址所见的车马坑,这里的要更大。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那个时候就能制造出双轮的车马,用作交通和作战,令人钦佩。同样的,车马坑中殉葬的人和牲畜,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其次是王陵墓葬展览馆,从1934年迄今,这里共发掘出13座大墓、少数陪葬墓和2000多座祭祀坑。

第三个展馆是M260墓室。这个墓室于1984年9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发掘,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坑。这个墓室坡状的形态,与我们看到的其他平面的都不一样,初进去看到的第一眼还是非常壮观的。在墓室坑的中心,放有一尊与司母戊鼎类似的大鼎。我们走到墓室两端,分别从不同角度都拍了照片。

至此,殷墟的参观就算结束了,我们接着乘坐摆渡车回到宫殿遗址出,取出行李,接着打车至安阳东站。

有个小插曲是,我们三人乘坐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小年轻,一开始不想打表,后又同意打表。三人上车后,他便语音和他朋友说,接了三个姑娘。我坐在副驾驶,从坐下那一刻就觉得十分恐慌,后悔不该上这辆车。中途,他的朋友给了他一包橙色的糖,用透明袋子装着,不多,也就二十颗左右吧。他问我们要不要吃糖,说这是只有安阳才有的一种糖,可是我们问他这糖叫什么名字,他说不上来,前后问了我们好几次要不要尝尝,我们都果断拒绝了。

关键是行驶路线和我们来的时候还不一样,于是心里更加害怕了,开始上演各种内心戏。这糖会不会是一种迷药或者毒品?他会不会想绑架我们?如果真的被绑架了,该怎么求救?越想越害怕,一路上给魏先生发信息、发定位,还偷拍了司机的驾驶信息,以防不测。

小鹿乱撞了半小时,最终安然到达了安阳东站,下车后三人长舒一口气。文文师妹还小,一路懵懂地过来,刷手机刷得开心,居然还说想吃那个糖。我和思瑶则是一路捧着导航,生怕偏离路线。出门在外,多一些危机意识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好啦,河南之行就此结束。我们从安阳东站到新乡东站,再坐上回南京的高铁,晚上8点多到达南京南站。累了几天,也开心了几天,忐忑了几天,也涨了不少知识和见识,此行足矣。

2018年5月18日

11956年郭沫若在安阳留下了千古名句

访安阳殷墟郭沫若偶来洹水忆帝辛,统一神州肇此人。

百克东夷身致殒,千秋公案与谁论。观圆形殉葬坑郭沫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雨中踏寻王裕口,殉葬惊看有众奴。殉者为男均少壮,少者年仅十三余。

全躯二十骷髅五,纵横狼籍如羊猪。宝贝三堆难计数,十贝为朋不模糊。

铜卤铜鼎铜戈兵,有丝成线粟已枯。此当尚在殷辛前,观此胜于读古书。

勿谓殷辛太暴虐,奴隶解放实前驱。东夷渐居淮岱土,殷辛克之祸始除。

百克无后非战罪,前途倒戈乃众俘。武王克殷实侥幸,万恶朝宗集纣躯。

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鸩居。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

南方因之渐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亘历西周四百载,南北并进殊其途。

然而文化本同源,同伦同轨复同书。再历春秋迄战国,秦楚争霸力相如。

楚人腐化秦奋励,始成一统之版图。秦始皇帝收其功,其功宏伟古无侔。

谁如溯流探其源,实由殷辛开其初。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

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固当厚今而薄古,亦莫反白而为污,非徒好辩实有以,古为今用没虚无。

方今人民已作主,权衡公正无偏诬。谁如有功于民族,推翻旧案莫踟躇。

注:1959年8月,郭沫若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他冒雨踏访小屯、王裕口等村,他对陪同的人说;将来要在这里兴建世界东方博物馆!在安阳期间,他即兴挥毫,写下了关于殷墟的两组诗(据《考古学报》1960年第一期) 在安阳期间,郭沫若先生还视察了已易为博物馆的袁世凯墓,并留诗一首:登袁世凯墓郭沫若麦收已过我方来,遍野棉苗花待开。窃国大奸今扫地,为寻风景上三台。

(原文载《安阳史话》〕。

2孟浩然《登安阳城楼》的名句点评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诸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晓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孟浩然,今湖北襄阳人,生于唐代武后永昌年号的公元689年,逝于玄宗李隆基的开元末期740年,51岁谢世。他生活在唐玄宗执政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繁荣时代。这个时期不只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也产生了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杰出的和优秀的各有独创艺术风格的诗人。一时群星映照,光辉灿烂,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盛唐诸家中,孟浩然以山水田园风光的描绘著名,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仕进”与“退隐”这个封建社会士大夫常有的矛盾,也曾给孟浩然带来烦闷,最后,他终于抛弃了“忠欲事明主”的希望,在徜徉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是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过得相当平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现存孟浩然的诗歌260多首,五言诗居多,反映了他的隐遁生活和对旅途景物风光的摹写。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载,孟浩然40岁时(729年)曾去北方旅游,到长安谋取功名。《新唐书》本传说唐玄宗接见了他,当他朗诵到自己的《岁暮归南山》五言诗“此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时,引起玄宗不悦,遭到斥责。这个传说也许不可靠,但诗中表现他的愤激心情却很合乎真实。孟浩然命运不济,求仕彻底失望了,于是离开长安,从旧子午道顺直水来到古安阳城(今阮家坝),准备乘船沿汉江返回襄阳。当时安阳县名虽己废,但故城仍在,人们习惯叫它安阳城,江南对岸便是安康县城(今汉阳坪)。他登临安阳城楼,被眼前的胜景所陶醉,忘却了在长安的不愉快,便写下了著名的七言诗《登安阳城楼》。

《登安阳城楼》第一句“县城南面汉江流”,是说古安阳县城的位置在汉江北岸,南面流着汉江。第二句“江嶂开成南雍州”,是指汉江将古安阳城与安康县城隔开,登上安阳城可南望安康。当时,人们把长安称北雍州,将安康誉为南雍州。此诗中的南雍州,便指的安康。第三句“才子乘春来骋望”,是说地方文士当春放眼眺望。第四句“诸公暇日坐销忧”,是指地方长官乘暇日消遣忧烦。第五句“楼台晚映青山廓”,是说站在楼台上能看见处在青山之中的城郭,指唐时安康城。第六句“罗绮晴娇绿水洲”,是指士女们的华美衣裙服饰使晴和的绿水芳洲更加妩媚。第七句“向夕波摇明月动”,是说傍晚汉江的粼粼水波照得明月随之而动。第八句“更疑神女弄珠游”,是指水波中流动的明月像神女在弄珠(神女弄珠的传说发生在作者家乡襄阳西万山之麓,诗人在这里联想起了神女弄珠的故事)。孟浩然此诗历来受到文人大家的高度评价。金圣叹在《唐才子诗》中评曰:“登城楼,临汉江,望南雍州,看他何等眼界,何等胸襟。”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孟浩然县城南面之篇,不作奇事丽语,以平调行之,却是一喟三叹。”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也称其“轻俊”而“不凉俭”,诗写得气概豪迈,风格绮丽。写眺望中的春景,楼台历历,士女熙熙,衬托着青山绿水的可爱;夕波动月,神女弄珠,更增添了美丽的浪漫色彩。

孟浩然登安阳城楼,眺望的是汉江和对岸的安康县城,实际上讴歌的安康。《登安阳城楼》生动描绘了古安阳城和安康城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折射出了盛唐开元之时的安康经济社会面貌。在孟浩然笔下,当时的安康城有相当规模,城美、水美、山美,人更美,才有“楼台晓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的佳句。虽然此事至2007年己过去了1278年,安阳故城早在唐中后期就被洪水摧毁,安康故城在宋皇佑4年遭水患邑署漂没,至和元年城始完,但今天读诗抚昔,方知汉阴前身古安康的繁荣

3安阳家乡风俗的诗句有哪些

1《中秋》唐 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八月十五夜玩月》唐 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水调歌头》宋 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生查子·元夕》宋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上元夜》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9《诗曰》宋 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10《节令门端阳》清 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供参考。 32。

4带云柯“两字”两字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标云柯而不扶疏

“云柯”寓意:“云柯”一词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标云柯而不扶疏”。

意为又高又直的大树。词典中的解释为“凌云的高枝,比喻人品风格高尚”。

云柯,现代诗人。

云柯,原名杨天增,河南省安阳市人,现在安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工作,诗人。与石破天、邺水朱华、老猎人、水上人间、周涛、老字等同为安阳市诗坛自由写作者。

他初以新诗发表于部分报刊,后专在网上交流,现为《中国诗人论坛》版主。作品见于《时代诗歌网》、《中国诗人论坛》、《诗先锋》、《中国诗歌论坛》、《非主流诗歌论坛》《大河上下》等,并建立有新浪博客《云柯:林地边缘》。其中《有关殷墟》、《韩陵山》、《朝歌之歌》、《从史书上撕下的散页》等组诗较有影响。

河南安阳,六朝古都。老城内文保古建随处可见,一棵树,一块砖,都承载着千年的 历史 文化。

站在文峰南路上很远就可以看到一座雄伟巍峨,气势轩昂的阁楼—— 高阁寺 。早年间,没有开通文峰大道时,老城众多的小街小巷把高阁寺围了个严严实实。

高阁寺原名叫做大士阁,其准确的位置应是马号街。当初因为是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才被叫做高阁寺。说是寺,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寺庙,并没有和尚尼姑,也不敬佛祖菩萨, 只是王府中的一座大殿,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戏言这是一座“金銮殿”。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提赵王府。赵王指的是明成祖的第三子朱高燧,他的封地就是彰德(今安阳),赵王府就是为他所建。史书记载,赵王府东西宽30余米,南北长60余米。明洪熙元年(公元1412年),赵王朱高燧来到彰德后,一纸令下,府署迁往东大街,将原来的府署改建为赵王府。赵王府的大门也改建为左中右三个,府内设有宗庙、读书楼、粉妆楼、端礼宫、体仁宫等大大小小数十处宫殿。

其实赵王府改建之前的规模已经不小了。据《安阳县志》记载,宋朝韩质赟治相州时,这里曾做过州廨。宋仁宗至和年间,魏公韩琦治相州时,又进行了扩建,改为亭堂圆池,当时的规模已较为宏大,颇为壮观。金朝时,彰德知府丰玉珣再次改建,命名为燕申堂。朱高燧的这次改建,让这里的规模达到了巅峰。

民国时期,赵王府内的建筑纷纷倾圮,只剩下一座大士阁,据说这是赵王召见下属的宫殿。现存的大士阁是明成化六年(公元1425年)重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了。如今,这座大士阁被我们称作高阁寺,孤零零的立在老城当中。

雨已渐渐的小了,路上的行人已经纷纷脱下雨衣。我也打开车门,走进高阁寺,近距离观察这座阁楼。高阁寺建在梯形的方台基之上,通高20余米,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面南背北,重檐九脊,歇山顶式,琉璃瓦顶。台基高约8米,长宽各为13米,平面为正方形,南侧中部为石质阶梯,其余全用青砖垒砌。

石质阶梯共有32层,两侧为汉白玉扶栏,扶栏上雕有石狮,情态各异,栩栩如生。阶梯前横有一条铁丝挡道,其实这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拾阶而上,发现阶梯均已破损,大概是年久失修、风吹雨打之故吧。台基上的外围也圈有汉白玉的扶栏,同样雕有石狮,而在底基上约有1米高的石浮雕装饰,每面8条龙,相互对称。阁楼外壁有石雕游龙25尾,个个形象逼真,其上还刻有印度梵文,尽管久经风雨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辨。阁的正面置有阁扇门,阁内进深、面阔各三间,皆为9米。明间和次间共用4根圆木通柱,直达阁顶梁下,构成一座完整的大框架。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异常坚实,怪不得如此之高的阁楼历经数百年仍然没有坍塌。

可惜的是阁门紧锁,无法进入阁内。顺着两扇门的缝隙向内张望,我隐约看到阁内壁上的丹青书画,色彩斑斓,惟妙惟肖,倒也堪称一绝。

高阁寺是赵王府内原胜孝祠中的一座,也是500多年前的赵王朱高燧留在安阳的唯一纪念。

朱高燧封王彰德与当时明朝的宫廷斗争是紧密相连的。《安阳通史》记载,朱高燧从小养尊处优,经常违法乱纪。明成祖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皇帝宝位后,立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这引起了朱高燧的嫉妒,他联合被封为汉王的二哥朱高熙一起争夺皇位继承权,常在明成祖面前挑拨是非,恶意诽谤太子。

其实朱高燧是想让太子和汉王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明成祖终于知道了朱高燧的种种不法行为,不禁大怒,下旨“诛其长史顾晟,褫高燧官服”。幸而太子朱高炽宽宏大量,极力在明成祖面前劝解,以父子之情、兄弟之谊陈言,朱高燧才得以幸免。

此事之后,朱高燧并没有吸取教训,有所收敛,反而认为太子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在心底更加仇视朱高炽,并且对父皇朱棣也怀恨在心。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明成祖得了一场大病。负责皇宫护卫的指挥孟贤与钦天监官王射成及皇宫内侍多人勾结,准备毒死明成祖,并且伪造了诏书,只等皇帝驾崩后另立赵王朱高燧。可惜举事不密,半途事败,一干人等全被缉拿归案。孟贤等相继被施以极刑,伪诏也被搜查出来。明成祖亲自提审朱高燧,让他自己解释清楚,“高燧大惧不能言。”此时又是太子朱高炽出面解围,向父皇进言道:“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在太子的极力护佑下,朱高燧又一次幸免于难。此后,朱高燧终于有所醒悟,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

第二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为明仁宗。即位之初,明仁宗就给朱高燧增加俸禄二万石,随后让高燧回封地彰德。仁宗在位仅一年就去世了,传位于其子朱瞻基,为明宣宗。宣宗即位后又赐予朱高燧田园80顷,对高燧可谓仁至义尽。

宣宗在位时,汉王朱高熙欲效仿其父的作风,废掉侄儿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岂料功败垂成,自己也被生擒活捉。尚书陈山上奏宣宗:“赵王朱高燧与朱高熙共同策划反叛,朝廷应派兵到彰德擒拿高燧归案,不然以后赵王还会反叛,造成更坏的后果。”正在宣宗对此事犹豫不决之时,大臣杨士奇又上了一道表章,说此时治罪赵王不合适,宣宗便以“反形未著”作罢。

汉王朱高熙被押解到京城后,在审讯中供认曾经派人到彰德与朱高燧商议谋反之事。户部主事李仪等人又一次主张惩治朱高燧,向宣宗上书说:“即使不缉拿归监,也应削减其势力。”宣宗经过慎重考虑,遂派都尉广平侯袁容将朱高熙的供词和大臣们的奏章送到彰德给朱高燧看。看了供词和奏章后,朱高燧心惊胆战,急忙上书认罪伏法,情愿削减势力,老死封地,永不反叛。

明朝初期,兄弟反目、叔侄相戈之事屡有发生,赵王朱高燧只是其中的一例。虽然在宫廷权力斗争中朱高燧属于战败者,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彰德的统治,从朱高燧开始,他的子孙在此统治了200余年,前后共11代,直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方才结束。

朱高燧的后代继承了他的王位后也被称为赵王,只不过加以后缀表明不同,如他的儿子朱瞻塙继承了王位后,被称作赵惠王,他的孙子朱祈镃被称作赵悼王。朱高燧家族在安阳统治期间,最具盛名的是朱高燧的第五代后人朱厚煜。

朱厚煜在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被册封为世子,四年之后,其父去世,他顺利继承了王位,被称为赵康王。他自小聪明伶俐,好学善问,喜欢读书。史料记载,康王嗜书,积聚充栋,尤躭易理,自号枕易道人。幼年时,赵康王是由其祖母杨妃抚养,后来杨妃患病,他曾亲自在旁伺候,端茶倒水,煎煮汤药,一刻不敢擅离。为了照顾祖母,赵康王又给杨妃建造了一座楼,命名为“思训楼”,以纪念祖母对自己的养育教诲之恩。

和他的几个父辈相比,朱厚煜实可称得上一方明君。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彰德时逢大灾,庄稼颗粒无收,平民百姓度日如年,眼看就要饿死,纷纷出外讨饭。当地政府对此毫无办法,还是赵康王上书明世宗,请求拿出自己的俸禄1000石赈济灾民,方才一解燃眉之急。

在百姓心中朱厚煜赢得了好名声,可他和彰德地方政府相处的却不好,时有摩擦发生。赵康王鄙视地方政府贪腐无能,地方政府又常常“以事裁抑诸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赵王府数十名府役向当地政府索要俸禄,时任通判田时雨以宗室殴打府官上报知府傅汝砺。这位知府也是糊涂之极,竟然将王府的人全都予以逮捕,投入大牢。朱厚煜闻听此事,怨恨不已,一时愤而上吊自杀。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朱厚煜的儿子疏闻于朝,嘉靖皇帝听说后亲自过问,要求严办当地政府,结果通判田时雨被处以极刑,知府傅汝砺也被充军边境。可惜朱厚煜一生爱国护民,最后竟落了个如此下场。

朱厚煜死后被葬在安阳县西北寿安山南麓,后人称之为康王坟,并在此建了一所寺院,纪念赵康王。可惜抗日战争期间寺院被毁,只剩下一座锣鼓桥,两通碑刻及一些石雕。如今,在康王坟的周围还形成了一个村落,就被称作康王坟村。

寿安山堂是赵王府修建的香火祠,据说这是赵王府内的一个内官所为。赵康王不幸去世后,其子也因积劳成疾无法继承王位,直到一年多后,才由康王的曾孙继位。王府的内官周顺精明能干,亲眼看到这一系列的不幸,为了扭转时运,他请求建造香火祠,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

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在安阳城西北75公里处的洹河渡口北岸上,香火祠正式动工修建。祠堂坐西朝东,围墙有红河卵石砌成,东西长约100米,南北约50米,大门上楣镶有“赵府”、“寿安山堂”两行楷体黑字。十年之后,又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石桥。尽管修建了香火祠,可赵王府的衰落仍然没有得到遏制,此后的境遇越来越差,伴随着李自成的起义,彰德赵王府也成为了 历史 。

寿安山堂最为耀眼的是补刻的经卷,共计678函。从万历年间开始,这些经卷完整保存了数百年,可惜在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被僧人私自贩卖出售给附近的村民,后来袁世凯闻听此事后,又派人强行将经卷搜刮一空。

听说寿安山堂曾经还被改造为学堂,不知是真是假。即使有过这段 历史 ,恐怕也无法和城内的赵王府相比。虽说如今的高阁寺小学已不复存在,可在原址上又兴建了一所高中。校园整洁干净,绿树成荫,静谧的环境造就了这片学习的好地方。当我从高阁上下来步行穿过弄堂时,还能听到细微的读书声。

唐朝诗人李商隐曾说:“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可我们的高阁寺虽然也是人去楼空,留下的却是片片书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520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