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婚庚帖? 合婚庚帖的作用介绍

什么是合婚庚帖? 合婚庚帖的作用介绍,第1张

  古代的婚约都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过去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相亲”当然不是两人之间面对面交谈,而是要通过合婚庚帖来传递两人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合婚庚帖合婚庚帖还有什么作用

 合婚庚帖的作用介绍

 说道合婚庚帖,电视剧中甄嬛传中曾有略微提到,而多数人知晓有合婚庚帖这一说也是从电视剧上看到的,剧中果郡王允礼和废妃甄嬛相好,果郡王便写此庚帖向甄嬛表面心意,愿与此长相厮守,结为夫妻,而当时庚帖上所写为终生所约 永结为好 愿琴瑟在御 岁月静好。

 合婚庚帖是什么

 旧时候,受封建思想的约束,男女婚配不会直接见面,而是由父母由媒人代为挑选,相亲后,如双方都同意,便会交换庚帖,旧时婚俗习惯就是这样,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这份庚帖就相当于一个婚姻保鲜一样,证明男愿娶,女愿嫁。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

 合婚庚帖在古代也被称为是八字庚帖,嫁娶必做之事就是合婚,而庚帖上将双方将子女出生的年、月、 日、时采用干支的八个字,俗叫 “生辰八字”,标明得一清二楚。而在当时交换庚帖还有一些风俗讲究,如男方要用钗、钏、果表明诚意。而女方则要礼貌性的用笔墨纸砚作为答谢。而这种风俗习惯在古代盛行,现代社会已经少有人还在沿用这种方式了。

 合婚庚帖有什么用处

 而在古代,合婚庚帖的交换一来是做为一个凭证,二来庚帖上有写上双方的命理八字、可作为合婚算命之用。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 古代人对命理很是看重,婚配在成亲前是必做的,会把二人的属相、八字、家庭情况都了解清楚,然后进行合婚,看二人是否相克,能否在一起,而合婚包括“问神 祖”和“合八字”两个部分。

 现在的人自由恋爱,不听媒妁之言,也不受父母干扰,看似选择性强、更加自由,却也存在着多种不稳定因素,因为现在的小年轻少有人会用双方八字进行合婚配对。有些人虽然在性格上相合,但是命理上不一定相配。所以婚后也许就会出现问题,而古代婚前交换合婚庚帖,合过八字,利用双方八字中夫妻宫、配偶星、属相、日主之间相互关系、大运、流年、八字中组合特点加以过运算分析,得以良配,就等同为爱情投保。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一共有三拜。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

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2、问名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3、纳吉

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4、纳征

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5、请期

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6、亲迎

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恋爱中选择“非求婚”结婚,即不通过男方正式求婚的方式,而是双方自行商议并决定结婚。虽然这种做法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不同意见。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男方求婚是传统的婚姻仪式,其背后有着严格的规矩和礼仪。在中国传统婚姻文化中,男方向女方提出求婚是一种尊重和礼节的体现,也是一种感情表达和承诺。因此,在传统文化中,不求婚就结婚可能会被认为是对传统婚姻文化的不尊重和违背。

其次,从女性角度来看,女性可能会更希望男方通过正式的求婚仪式来表达对自己的爱意和承诺。通过求婚,男方可以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决心,并通过一些浪漫和感人的方式来打动女方的心。如果男方不求婚就直接结婚,女方可能会感到缺少一些浪漫和激情,也可能会觉得缺少男方对自己的承诺和决心。

最后,从婚姻自由和平等的角度来看,不求婚就结婚是一种新的婚姻形式,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婚姻形式中,男女双方是平等的,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结婚,也可以通过商议和协商确定结婚时间和方式。因此,在一些现代人眼中,不求婚就结婚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只要双方都认同并自愿选择,就可以达到婚姻的目的。

总的来说,男方不求婚就结婚是一种新兴的婚姻形式,其争议和讨论主要集中在文化、心理和婚姻观念等方面。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婚姻的关键在于双方相爱、尊重和支持,通过沟通和协商建立健康的婚姻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旧时农村看家风,除看人家的土地、房屋、谷占三大件外,还注重家中的三缸三钵,即米缸、水缸、厕缸,饭钵、磨钵、拌果钵。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

开聘要有12版红贴,并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

这12版式分别是“开门贴”、“总贴”、“呈新娘贴”、“呈新家贴”、“呈族长辈贴”、“呈祖父贴”、“呈叔伯贴”、“呈岳亲贴”、“呈姻兄弟巾”、“女回亲家贴”、“伴贴”(二个)

  潮汕旧时的婚姻礼俗,各县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大同小异。通常的程序是:

  

  一、求婚。一般由媒人说合或亲朋介绍。

  

  二、合婚。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生辰请星家合婚。如经先生推测,双

方生辰八字不会“相冲”,便将庚贴陈于“灶神”前,三天内家庭各事如意,便可确认为可结合。如遇不顺心

的事,就被认为是“不合”,便将女方的庚贴送回。

  

  三、开聘。双方合婚相合,便可相亲,“看家风”,若无异议,便可开聘。开聘要在12版红帖上开列男方

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客俗旧时聘礼称“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一等叫“食

楹”,二等叫“食些箩”,三等叫“食箩”,四等叫“箩格”,五等叫“鸡公酒”。鸡公酒是最低等的,穷人

花不起这个钱,就由男方送女方两只公鸡,两斤猪肉,两壶酒,几对鸡蛋;而女方父母给的嫁妆也很少。客属

聘金的尾数一般要两个“九”的数码,取长长久久的好兆头。聘单红贴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后,若女方认可,男

方便可送聘定亲。

  

  四、定亲。送聘定亲,也叫“纳采”。男方择吉日把议定的聘金送到女方家,女方交点后回送男方两个糖

包并插上石榴花,称为“受聘”。

  

  据普宁市陈壁初、王史风先生介绍,旧时普宁县洪阳的习俗是,女方受聘后,除回敬男方糖点外,还要送

上大吉四对,谓之吉吉利利;春草两丛,谓之“草头结发”;猪心、猪肺一副,谓之肺腑连心;五样种子:早

粟(即夏收的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油麻,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

  

  送聘、受聘后,男女双方各包糖包分送亲戚朋友,谓之“食甜”。亲朋回礼以贺,送给女方的为布料、花

粉等礼物,谓之“添箱”。

  

  旧时在“纳采”前,男女双方是不能打听对方的姓名的,即使是定婚后,男女双方也不能互致问候,互通

信函。所以,在旧社会,除血统婚外,男女双方在揭红布盖头前,是互不相识的。女婿未“上厅”前,也不能

到妻家。

  

  “上厅”,实际就是一种宴请新女婿的礼节。旧时揭阳在女儿出嫁之后,女方父母必须择一吉日良辰,或

乘乡里游神赛会演戏热闹等机会,备酒席宴请女婿,女婿必须穿“长衫”,赴宴坐席,叫做“食红桌”。以后

女婿方能与岳家正常来往;如岳家有丧事,女婿方能前往奔丧,吃“白事桌”。若新女婿未吃过“红桌”,而

遇岳家出了丧事,则必须先办“红桌”,才可吃“白桌”,奔丧。

  

  五、出嫁。男方择定迎娶日期,用红帖写明,送女方家,叫做“报日”。女子出嫁前要请老年妇女“挽面”

。这个“挽面婆”,一般都是乡里较有威望的老年妇女,比较“好命”,子孙多,讲卫生。

  挽面时,挽面婆首先在女子的脸上抹粉,作润滑之用。然后,双手拉开一条结成圆圈的纱线,另一头用牙

咬着,交叉在女子的脸上“绞”,清除脸上的污垢,也等于按摩、整容。出嫁前的姑娘还要邀同寅姐妹食厚合

甜菜,睡于下垫稻草的灶前,寄意出嫁后合人,人缘好,生活甜甜美美。

  

  揭阳县旧时姑娘出嫁前一夜睡草铺,其形式如同行刑前的囚犯。

  黄光启先生称,此俗源于昔年一个狠毒的后母娘。这个后母娘为羞辱前人遗下的女儿,在其出嫁时,将喜

事办成送死囚般。不料此女出嫁后,发家致富,子孙昌盛。自此以后,人们便相仿效而相沿成俗。

  

  六、迎娶。女子出嫁时,男方备结彩花轿一辆,鼓乐以导,亲友备盛服陪新郎至女家迎娶。

  

  潮俗女子出嫁、男方迎娶的程序是这样

  男方结彩花轿到达后,新娘父亲或族老以碗水泼于轿顶说吉祥语:“碗水泼过轿,女儿变做夫人样。”新

娘登上花轿前,要先和父母叩揖辞别,并呜呜啜泣,表示对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母依依惜别之情,也留点眼

泪给母家做“家伙”(家财),古时谓之“韵兴”。

  

  伴娘及同寅姐妹伴新娘进轿并随同前往。

  

  阿舅(新娘的弟弟)“掼油瓶”,陪姐姐出嫁。

  

  客属还由伴嫁娘挑红布袋在后“压轿”。花轿抬到男方家门口,由另一男孩拜轿门,然后新郎用纸扇在轿

前扣三下,新娘头盖红布,由一“好命婆”牵出轿门入屋。

  

  新娘到家后,新郎、新娘先拜祖先,后拜父母及叔伯上辈,然后夫妻互拜,鞭炮鼓乐声喧,礼成后,新娘

入洞房。

  

  中午,新郎家宴亲朋,新郎、新娘共进午餐,夫妻交杯换盏,谓之“合卺酒”。

  

  午宴结束后,由新娘向家族中的上辈、亲属及姻亲、来宾,由外到内,从长辈到晚辈,依次敬茶。敬茶时,

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要双手扶起新娘并饮茶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谓之“赏面钱”。

  

  七、闹新房。婚礼当晚,亲戚、朋友看新娘,闹新房,做“四句”。最后,由“青娘母”(媒婆)牵被角,

说一番吉利的话,如有的“青娘母”唱道:

  

  头角被角绣牡丹,

  夫妻相敬心相和。

  

  有告有量(潮语音:娘)人钦敬,孝敬大家(潮语意为:家婆)共大官(家翁)。

  

  再牵被角绣芝兰,

  夫妻相敬心相同。

  

  有钱有银耕作得,

  女来纺纱男种田。

  

  说罢,夫妻双双上床,婚礼就算结束了。

  

  惠来县旧时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将两株从娘家带来的“草头香”(莎草)和两株良蕉(美人蕉)种在夫家的

菜园里。据王永宜先生考证,此俗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南宋少帝赵呙兵败到潮州时,在惠来县北约十里的一个叫“千秋镇”的地方,与元兵展开激烈争斗。少帝

赵昺已走得精疲力竭,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元兵已跑光了,而他睡的地方却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

这种草当地叫“莎草”。少帝对着莎草地说:“朕赐你们千子万孙。”微风轻抚,小草起伏,点头谢恩。少帝

欣喜,便命手下挖几株作个纪念,当他接过莎草时,一股幽香从草根溢出,少帝脱口而出:“真是草头香啊尸

自此,人们用“草头香”来称莎草,并把它当成吉祥物。“结发夫妻”也称“草头夫妻”。

  

  潮汕旧时婚姻还有一个“头返厝”的风俗。姑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叫“头返厝”。头返厝一般不过夜,

二返厝住一两天,三返厝住十二日至一个月,但住的天数一般要双数。现在,民间也还保留“返厝”的风俗,

但一般都在女子出嫁若干天后返厝。头返厝到达娘家后,又出来转两转,就算二返厝、三返厝了,行一个程式

罢了,一切从简。有的也不从此俗了。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对于是否要求婚这个问题,应该由双方自行协商决定。

在《中国婚礼——好事成双季》节目中,汉族小伙领证后补给爱人求婚仪式,引发了讨论。在这个问题上,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

1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对于是否要求婚这个问题,应该由双方自行协商决定。因此,如果双方都认为不需要求婚就可以结婚,那么这也是可以接受的。在婚姻中,双方都应该尊重彼此的意愿和决定。如果一方认为需要求婚仪式来证明对方的爱意,而另一方则认为这只是形式主义,那么双方需要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共识。如果最终双方都认为不需要求婚就可以结婚,那么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2 求婚仪式在婚姻中的作用并不是必须的。因此,如果双方都不太在意求婚仪式,那么男方在领证后补给爱人求婚仪式也是可以接受的。求婚仪式在婚姻中的作用并不是必须的。有些人认为求婚是一种浪漫的仪式,有些人则认为求婚只是形式主义。因此,如果双方都不太在意求婚仪式,那么男方在领证后补给爱人求婚仪式也可以接受。这样做可以表达男方对爱人的爱意,也可以增加婚姻的仪式感和浪漫气息。

3 一个人是否愿意求婚,和他是否爱对方、是否认真对待婚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应该将求婚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结婚的标准。一个人是否愿意求婚,并不能代表他是否真正爱对方,或者是否认真对待婚姻。有些人可能对求婚仪式不太在意,或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因此,不应该将求婚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适合结婚的标准。

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婚姻中应该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共同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作为现代女性,我可以接受不求婚直接领证结婚。但如果对方在婚前就与我充分沟通,并知道我其实比较渴望一个浪漫的求婚仪式,那么婚后再补给爱人求婚仪式的话,我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做作,亦或是情绪上略感遗憾。这还是需要对彼此的理解,在婚姻中过于在乎形式会让生活的真谛略失色彩。我更看重在生活中体现的浪漫,而不只是婚礼上做作的浪漫。

因此,如果男方能够在婚前与女方充分沟通,了解女方对求婚仪式的期待,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适的决定,那么婚姻会更加美满和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71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