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信怎么写

求婚信怎么写,第1张

有的时候面对你的爱的人,即使想好了一些话,也办法说出口。这不是你害羞或者是不愿意说,只能说情到深处自然浓。当你向你爱的人求婚时,你没办法亲自 用言语表达时,求婚信就派上用场了。那么求婚信怎么写呢?

求婚信范文一:

①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你相遇相知相恋,深感幸福。能够娶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梦想,让我将我的梦想实现,让我将你的影子深深的刻画在我的心中,直到永远。

②如果你愿意,请不要对我存有怀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好好疼你,好好爱你,让天地为鉴,时间为证,用我最真挚的爱,温暖你的一生。

③我们笑的都很甜,就像我们浪漫的誓言。明明分开一瞬间却又开始想念,没有流星的花园,我们就坐在街道边,因为只要和你在一起,就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求婚信范文二:

新郎感人 求婚词 :

我发誓要好好照顾你,我发誓要娶你做老婆,因为我想占有你一世。

许多要说的我早就与你说了,但我还是想利用点点空间,向全世界宣布:我要娶你!

你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除了你,再也没有人能走进我的生命了!

相信有缘,就应该承认有份,有时间,就应该有距离,所以,嫁给我吧!我们的爱是没有时空界的缘份!

当你看到这条短信息时,你已经中了猛烈无比的爱毒,唯一的解药就是嫁给我,不用考虑了,咱们结婚吧。

嫁给我吧!我平生第一次因你而心动,与你在一起,我慢慢体会到了幸福,依恋的感觉。嫁给我吧,不要让整个世界后悔!

我愿意爱你、照顾你、保护你,一生一世。

求婚信范文三: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在每个夜晚轻轻拥你入睡,能在每个清晨拥着你醒来。你愿意帮我实现这个梦想吗

我把誓言轻轻戴在你的手指,一生一世,纵然一生平平淡淡,同尝甘与苦我只愿为你挡风遮雨共度朝与暮。嫁给我吧,好吗

我不要你的全部,只要你的无名指;我不能给你我的全部,只有一个结婚戒指。你,愿意嫁给我吗

爱你的理由我用一生来找寻,在我们携手步入天堂时,我一一告诉你。嫁给我!

一生的追求就在于你的相识;爱我吧亲爱的宝贝;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你如阳光般洒进了我的世界,我的生命因你而精彩!亲爱的你,请陪我走到海枯石烂,好吗

你愿意挽着我的手在我臂弯越过天涯海角,走进一个名字叫做家的温暖地方吗

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你总会上我的当,到时你亲手为我煲汤,穿上绝美的新装,做我幸福的新娘。

求婚信范文四:

如果你想要一个可爱的baby,如果你还为这事犹豫,那我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嫁给我吧!!

你什么都不会…………我不娶你谁娶你你没有理由也不能拒绝哦!

亲爱的,你能嫁给我吗我嫁给你也行!

昨晚梦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身着纯白婚纱,就是你,你愿意将梦境变为现实吗

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嫁给我,要么我娶你!

我爱你!我不管不顾就是要娶你!做你唯一的男人。无论生老病死,贫富苦乐;都爱你,照顾你;至死不渝!

我偷听到你对上帝说你非我不嫁,所以我不想你背叛上帝嘛!

求婚信范文五:

我向你求婚。做好被你嘲笑文笔简陋的准备,做好我被人当疯子的准备,做好我用十二万分的真心写成的信笺被你撕成碎片、弃之风中的准备。

我向你求婚。我神情严肃,有点紧张有点语无伦次。我梦想中的未来因为有你而无比完美,幸福被我含在嘴边犹豫不决,我不知道应该先说出哪一个才好。

我向你求婚。因为我想在春天里亲手为你种植一棵樱桃树,然后等待它在夏天里长出殷红般小巧的果实;想在秋天里和你一起看银杏树叶落满我们的院子,也想在冬天里戴上你编织的温暖围巾抵挡风雪。

我向你求婚。若我献出童年的奖状和心爱的玩具,少年时的日记和木吉他,成年后积累的银行卡和棋牌秘诀,全部加在一起,还是那样单薄,那,加上我全部的真诚和一生的梦想,够不够呢

我向你求婚。求婚书已经写好。已经投进了邮箱。已经被邮差送到了你的手中。已经展开在你的眼前。你可以把我的求婚书看作是风吹来的祈祷文,看作是前世的因缘今生的轮回,看作是来世相逢一笑不肯相忘的证据。

我向你求婚。因为我爱你。我向你求婚,如果你笑了,那么我也笑;如果你认真,那么我感激;如果你犹豫,那么我等待;如果你应允,那么太好了我们举行婚礼;如果你离去,那么我忘记。

1合婚庚帖是什么

旧时候,受封建思想的约束,男女婚配不会直接见面,而是由父母由媒人代为挑选,相亲后,如双方都同意,便会交换庚帖,旧时婚俗习惯就是这样,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姓名的红色柬帖。

这份庚帖就相当于一个婚姻保鲜一样,证明男愿娶,女愿嫁。双方庚帖互换以表示向其求婚或定婚。

合婚庚帖在古代也被称为是八字庚帖,嫁娶必做之事就是合婚,而庚帖上将双方将子女出生的年、月、日、时采用干支的八个字,俗叫 “生辰八字”,标明得一清二楚。而在当时交换庚帖还有一些风俗讲究,如男方要用钗、钏、果表明诚意。

女方则要礼貌性的用笔墨纸砚作为答谢。而这种风俗习惯在古代盛行,现代社会已经少有人还在沿用这种方式了。

2女方庚帖格式怎么写

庚帖用词非常讲究,抬头、结尾部分通常都有“百世芝兰”、“天作之合”等吉祥祝福用语。对促成男女双方婚姻的媒人,用语也很文雅,称之为“冰人”、“大月老”,显得很文明。其格式一般为: 天作之合

男(女)命庚帖

谨将小儿(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

曾祖,祖父,父亲,儿(女)名,行,属相,年月日生。

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姻眷弟顿首

冰人

同押

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

有时为了制造喜庆气氛,男方除填写生辰八字外,还故意在庚帖上出上联,送到女方家让对下联。这种对联都是老对联,大家都很熟悉,马上就能对出,若是男方即兴编的上联,女方接到庚帖后,还得搜肠刮肚对下联,不免怨嗔未婚夫多此一举。

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有的人迷信,收到庚帖后,会将其压在灶神龛香炉下放三天三夜,其间未见不祥之兆,方可认同此桩婚姻。

1 嫁娶投门贴是怎么样写

传统的喜贴,一般都是以男方父母家长的名义发给亲朋好友的。

现在,也有部分新人选择自己出面出资筹办婚事,或者双方家庭合办,所以喜贴上的名字也越来越丰富。大家在写喜贴时常常会有疑问。

下面我按照邀请人分类,收集了一些喜贴文字,供新人们参考。 1、家长出面 1)文言体——男方 谨择X年X月X时为小儿XX授室寅备喜酌 敬候 X府XX阁下 玉趾 恕套 XXX鞠躬 2)文言体——女方 谨定X年X月X时小女XX与XX君结婚治筵 敬请 X府XX阁下 玉赐 恕套 XXX鞠躬 3)传统体——男方 XXX先生/女士: 小儿XXX与XXX**结婚,谨订于X月X日X时喜酌 候教 XXX暨男XXX鞠躬 席设XX饭店XX厅 恕不介催 4)传统体——女方 XXX先生/女士: 小女XXX将于X月X日于归,谨订于X月X日X时谈酌 候教 XXX暨女XXX鞠躬 席设XX饭店XX厅 恕不介催 5)现代体——单方面 亲爱的XXX先生/女士: X月X日X时是我们的儿子(女儿)XXX与XXX**(先生)举行婚礼的时刻,我们热情地邀请您和家人,与我们在XX饭店XX厅共同庆祝他们的结合。

您的出席将是我们的荣幸。 敬请 光临 男方(女方)家长XXX XXX 6)现代体——两家共同出面 谨订于XXXX年X月X日X时为我们的孩子 XXX与XXX举行婚礼 席设XX饭店XX厅 恭请阖府出席 新郎家长:XXX,XXX 新娘家长:XXX,XXX 7)西文体 XXX先生与XXX女士 邀请您大驾光临 他们的女儿(儿子) XXX**(先生) 与 XXX先生(**) 的婚礼 XXXX年X月X日 X时 XX地点观礼 并于 X时 于XX饭店XX厅设宴。

2 结婚迎亲日贴怎么写

亲家台启:

贵府千金,温婉贤淑、文静绝俗、清秀高雅、天生丽质、实乃人中之凤。能与爱子百相亲相爱、意洽情投、赤绳牢系,实乃天作之合、吾子之福。度

恰逢吉日故派遣吾子于年月日(农历年月日)率迎亲队伍前往贵府迎娶贵府千金。择良辰时分由迎亲嘉宾一十七位,携迎回亲礼品和迎亲车辆部、摄像车一部从地发车,途径路--路……前往,于时答分到达贵府。发嫁后经路--路……,于时分到达新居。择良辰时分举行结婚典礼。时分举行婚宴庆典。

妥否,请示下。

3 结婚怎样写婚单

你好! 结婚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

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现在也叫礼单,没有固定格式,一般是用附图从右到左写,礼品从大到小详细填写! 国婚嫁习俗中,男女订婚或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财物就叫作聘礼,也称彩礼、聘财、财礼。

但古人一般也把彩礼称为“花红”,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又《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红羊酒鼓乐,送到他家。”

但是,彩礼为什么又称花红呢? 先来说说我国古代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

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六礼”即六个礼法,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

俗谚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另《梦梁录卷二十》∶“婚娶之神,先凭媒氏。”

因此,媒人是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纳采俗称“定亲”,就是当儿女婚嫁时,由男方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提亲。

男方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近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方;女方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也称“生庚”,俗称“八字”。

女方同意男方提亲后,女方家长将女儿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等,书写在红帖子(庚帖)上,给男方带回。男方收到后请算命先生“合八字”问卜吉凶,决定双方八字是否适合无冲煞,或将女方“八字”放在灶君前,若太平无事的就是八字相合。

合者择日期送求婚帖子,否则须将“庚帖”退还女方。 纳吉又称“过文定”,在《仪礼士昏礼》上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

即男方问名后,若是结果是吉兆,双方八字没有相互冲克,同时要向女方报喜,婚事就算初步议定了,就是俗称的“订盟”、“订婚”。 纳征又称“纳币”,是六礼中最关键的一项。

《仪礼士昏礼》载有∶“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就由媒人给女方纳送聘礼、聘金、礼金以成婚礼,所以俗称为“完聘”、“大聘”或“过大礼”,此时女方需回礼。

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请期又称“乞日”,就是男方择定结婚良辰吉日,并征求女方同意,俗称“提日子”或“送日头”。

亲迎或迎亲,是古代婚嫁仪式中最复杂、重要的仪节,是女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民间俗称为“迎娶”。

结婚当日,新郎依礼先往女方家。女方家长在门外迎接,进入女方庙堂之后,拜祖先,接着新娘出房门,新郎偕同新娘一起载往男方的家里。

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后世在谈论婚嫁时,常常把六礼和三书一起搭配沿用,三书分别是“聘书”、“礼书”、“迎书”。

“三书”的作用应是古人为保障婚姻所立的有效文字记录,但“三书”并非周制昏礼。 聘书是订亲的文书,在纳吉(过文定)时用,男方交给女方的书柬;礼书则是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就是礼物清单,详细列记礼物的种类和数量;迎书是迎娶新娘时用的文书,就是在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的。

其实这种古礼早已被化繁为简了。到南宋时,六礼被并为三礼,依序为纳采、纳征、迎亲。

到了清代又再简化为二礼,只留了纳征与迎亲。而在现代婚礼习俗中,三书六礼的纳征是被保留比较完整和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了。

在三书六礼的繁杂婚嫁礼节中,送礼和回礼是所有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所有的礼物都要插金花、披红绸,而簪花挂红则象征着喜庆吉事,所以习称彩礼为“花红”。 从古代的婚礼仪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是十分重视婚姻的,反观现代人对婚姻采取的却是“合则来,不合即分。”

的轻率不负责态度,对婚姻不够重视,因此往往造成了许多家庭悲剧,这不也是道德的败坏吗? 。

4 宿迁倒门贴怎么写

婚礼当天的礼仪 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 。第一关便是“入门”。

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女方父母。

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4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5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

6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7婚礼:到酒店举行仪式,有司仪会主持仪式。

8敬客:酒宴开始之后等到上鱼的时候,新娘换上传统的龙凤褂给客人敬茶。 9入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开始去新房参观或者娱乐。

婚后礼:新婚夫妇于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这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

回门时,夫家备上礼品,包括烧猪、鸡和礼饼等。新婚夫妇必须于当天日落前返回夫家;且往返都要顺着迎亲时的原路走,不能“三天走两条道”。

婚后的礼仪 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各地跟各地的不大一样~~。

婚礼古名“六礼”,即《仪礼士婚礼》疏所说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是婚事进行过程中的六个程式。按照礼经规定,在行六礼之前应先遣媒人通辞,称为“下达”,获得准许後才能依此程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六礼各有不同作用,据《艺文类聚》卷四○《礼部下婚》引《郑氏婚礼谒文》采用较通俗的解释说:“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徵,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谓吉日将,亲迎谓成礼也。”尽管说得不够清楚,但总的看来不过是婚姻之家从初达成协定後不断往来接触,直至婚姻完成的一些名目。且六礼虽始终被列入历代朝廷正礼,在後世看来却并不完全实用,所以有些便不免空存其名,有些却被充实以不同内容,书仪中的通婚书便是其中之一。

通婚书又称通婚函书,在赵守俨先生的文章中曾经有过介绍,并认为颇似後世的庚贴,但对其与古婚姻六礼的关系语焉未详。敦煌书仪中出现的通婚书,其具体样式如P3442杜友晋《吉凶书仪》所示:

通婚书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

月日,名顿首顿首。阔叙既久,倾属良深。孟春犹寒,体履如何?愿馆舍清休。名诸疹少理,言展未即,惟增翘轸。愿敬德厚,谨遣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名第某息某乙,令淑,愿托高媛,谨因姓某官位,敢以礼[请]。姓名白。

相对通婚书,女家也有答婚书与之对应:

月日,名顿首顿首:乖展稍久,倾仰唯积。辱某月日书,用慰延伫。孟春犹寒,体内何如?愿馆舍休宜,名诸疹弊,言叙尚馀,唯增眷仰。愿敬重。谨还白书不具。姓名顿首顿首。

名白:第某女随言之)四德无闻,未闲礼则;承贤某息顾存姻好,不敢敬违。姓名白。

通婚书从内容而言即是求婚书,所说“皆两纸真书,往来并以函封”,据赵和平指出,乃是采用月日在前,一书两纸,每纸都有开头和结尾的复书形式。答婚书亦然,其两纸之分即依上分段所示。赵守俨先生指出,通婚书“一幅是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通问候的短函,另附别纸,才是婚礼的主体”;是非常正确的。但之所以这样做却是礼仪格式的要求。据同是杜氏所作的《新定书仪镜》引卢藏用《仪例一卷》说明,“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但唐朝经过改革,只有“通婚和重丧吊答量留复体”。相对於一书一纸、月日一般放在後面的单书,以真书也即楷书书写、有着函封的婚书采用复体形式显然是为了表示尊敬和郑重。後来吉凶复书的形式越来越少,唐後期婚书仪也常常改用单体,如P3502晚唐《新集诸家九族尊卑书仪》。但只是去掉两纸中间的尾语和开头,词句略简单一些,基本层次和内容并没有变,这样寒暄和求婚答婚实际也就和到了一起。

婚书往来的措辞自然都要用敬语,而且要用对等的关系。例如通婚书的信封封题写成“郡姓名白书谨谨通某姓位公”两行,其“郡姓名白书”下,还注明“若尊前人,即云某郡官姓名”。前人是指收书人即女方家长,郡指郡望,意思是说,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男方家长不但要称自己的郡望,还要加上官名。这样官族并重,一方面与称对方“姓位公”相当,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身份配得上对方,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但是答婚书却在封题“某官郡姓名白答谨谨还某姓位公阁下封”的“某官郡姓名白答”下,注明“前人卑不用某官”,这个前人自然是指原来求婚的男方,意思是如果男方家长官小或无官,女方家长不能自署官名,以免显得以势压人。这样的署名方式除了刻意尊重对方外,似乎也暗含著门当户对的意思。

通婚书之所以又称函书是因为有木质的“函”作包装,且其规格很不寻常。P2646张敖《新集吉凶书仪》称通婚书“切须好纸,谨楷书,紧卷於函中。函用梓木、黄杨木、楠木等为之。函长一尺二寸,函阔一寸二分,函板厚二分,函盖厚三分,函内阔八分”。尺寸有象徵意义的木函盖好後,“即于中心解作三道路子,以五色线缚”。写在面上的“封题函样”是“│谨谨上厶官阁下│全│厶官卫郡姓名封白”,三条竖线大概就代表了五色丝线分割成的三行。其中用了“谨谨上”的最高规格,对对方加以官名阁下敬称,自己也署明官衔郡望。中间有一个“全”字,意义不详,但封题署“全”字者书仪中只见有给皇帝的题表函面、婚书及下面将要提到的纳徵版,其隆重性可知。

通婚书为何要用黄杨木等上好的木质包装并用最高规格的礼函呢?如赵文所说,“通婚书不是议婚,而是婚事既定後的一种形式上的礼节”,其内容虽然似乎尚属求婚性质,但是婚书中都写明是男方的第几子配女方的第几女,且有来有往,有求有报,显然已不存在下达後还被女方拒绝的可能,这样的婚书不会是写在通媒的一开始,而是在谈婚论嫁已经有了一定眉目之後。《唐律书仪》卷一三《户婚律》有“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此条疏议曰:“许嫁女已报婚书者,谓男家致书礼请,女氏答书许启。”可见婚书是被作为双方正式缔结婚姻的凭证和必须遵守的婚约,甚至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这样的婚书恐怕是须男女双方慎重保存的。

喜报投门

拜上府泰山亲结大人

门下女婿顿首百拜

今则良辰迎娶令爱,结焉联姻。

并请众眷亲迎凤嫁,不胜焉望,门下女婿。

登门拜拜

扩展资料:

相关庚帖: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古代人对命理很是看重,婚配在成亲前是必做的,会把二人的属相、八字、家庭情况都了解清楚,然后进行合婚,看二二人是否相克,能否在一起,而合婚包括"问神祖”和“合八字”两个部分。

现在的人自由恋爱,不听媒妁之言,也不受父母干扰,看似选择性强、更加自由,却也存在着多种不稳定因素,因为现在的小年轻少有人会用双方八字进行合婚配对。

有些人虽然在性格上相合,但是命理上不一定相配。所以婚后也许就会出现问题,而古代婚前交换合婚庚帖,合过八字,利用双方八字中夫妻言、配偶星、属相、日主之间相互关系、大运、流年、八字中组合特点加以过运算分析,得以良配,就等同为爱情投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01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