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伶病酒写作文

以刘伶病酒写作文,第1张

1 刘伶病酒

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传记/野史《晋书 列传十九 刘伶》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世说新语 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明朝冯梦龙《古今笑》中也说他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答案补充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答案补充

1毁;摔破 具:准备 2他的妻子非常天真善良 3刘伶嗜酒的可爱之处表现在为酒可以欺骗妻子,可以不顾自己性命。

2 刘伶病酒

刘伶饮酒过度,害了一场大病。

可他还是馋酒喝,于是开口向夫人要。刘夫人很生气,她把酒倒在地上,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哭着劝刘伶道:“夫君喝酒太多,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好极了,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高兴的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因为爱酒才有大名声,一次要喝一斛,五斗哪里够用?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便醉熏熏的了。

3 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中所记的故事。

翻译 : 刘伶犯了酒瘾想喝酒,于是开口向夫人要。刘夫人很生气,她把酒倒在地上,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哭着劝刘伶道:“夫君喝酒太多,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好极了,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高兴的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因为爱酒才有大名声,一次要喝一斛,五斗哪里够用?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便醉熏熏的了。

出自 《世说新语·任诞》篇。原文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甚,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字义 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

著有《酒德颂》。《晋书》卷四十九有传。

1 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 2 捐:倒掉 3 摄生:养生 4 祝:祷告 5 斛:音[hú](胡),量器名,一斛为十斗。

6 酲:因饮酒过量而导致疾病。 7 隗然:隗通“颓”,醉倒的样子。

4 谈谈你对刘伶病酒的看法

1伶平时从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时便有说有笑,非常投机。

2嵇康、阮籍,尤其是刘伶,他们喝酒追求酩酊大醉,放浪形骸………其形态简直是醉生梦死。

3这些个狂狷,个个都是十足的酒徒,个个奢酒成性。这等癖好,大概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关联。魏晋时期,近乎于欧洲的中世纪,社会黑暗,恐怖色彩笼罩,百姓怨声载道,怒不敢言。

4借酒消愁便成了文人名士发泄内心不满与苦闷情绪的良药,酒成了文人墨客的寂寞饰物,且惟有酒才是他们灵魂短暂休憩的抚慰者。

5 刘伶病酒古文翻译

刘伶喝酒过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

(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夫人)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思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

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南宋时十斗=一斛)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醺醺的了。

6 刘伶病酒,可甚,从妇求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饮酒过度,害了一场大病。可他还是馋酒喝,于是开口向夫人要。刘夫人很生气,她把酒倒在地上,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哭着劝刘伶道:“夫君喝酒太多,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好极了,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高兴的说:“就按你的意思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因为爱酒才有大名声,一次要喝一斛,五斗哪里够用?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便醉熏熏的了。

7 刘伶病酒的魏晋风度

结合原文《刘伶醉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醉酒》体现了纵情酒药,寻求超脱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主要有 :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3寄情世外,仕不事事。 4纵情酒药,寻求超脱。

5坦然面对,视死若归。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 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

刘尹 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 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 通。

(《世说新语〃文学》)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 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

桓曰:“白 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 鸟。”

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 炊。”

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 “井上辘轳卧婴儿。”

殷有一参军在坐, 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世说 新语〃排调》) 辘 轳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 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 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

今四郊多 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 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 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 语〃言语》)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嵇康:“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 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

然则 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 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 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 也。”

(《难自然好学论》)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 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 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 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 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 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 若。 ( 《世说新语·任诞》 ) 《礼记〃间传》:“父母之丧,既虞, 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 后临决,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 废顿良久。(《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雪夜造访戴安道,经宿方至,不入 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乘兴而行, 兴尽而归,何必见戴?”(《世说新 语·任诞》)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 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 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世说新语·任诞》) 3寄情世外,仕不事事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 求为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 辄恸哭而反。

(《世说·栖逸》注引《魏 氏春秋》) 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 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 来,似是马曹。”

桓又问:“官有几 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 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 “‘未知生,焉知死。’”(《世说新 语·简傲》) 4纵情酒药,寻求超脱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 神明开朗。”

(《世说新语·言语》) 五石散: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 石、石琉黄等。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 兵”。

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 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 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 新语〃任诞》)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 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 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 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晋书·阮籍传》)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 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 祝鬼神,自誓断之尔。

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 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 听。”便引酒进肉,魄然已醉炙。

(《世说 新语·任诞》) (宋)叶梦得:“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 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方时艰 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盖自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流传 至嵇阮刘伶之徒,虽全欲用此为保身之 计。”

(《石林诗话》) 5坦然面对,视死若归。 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

时袁山松出游,每 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谓:“张屋下陈尸, 袁道上行殡。”

(《世说新语·任诞》)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 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 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 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世说新 语·雅量》)。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不仅在文学上颇负盛名,而且个个是出了名的好酒者。有关其事迹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在传世名画和出土文物中也有反映。南京市西善桥东晋墓中,发现一幅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图上人物广袖长衫,衣领敞开,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中,嵇康抚琴,阮咸弹阮,刘伶捧杯,阮籍、山涛、王戎席地而坐,面前置酒杯,向秀似醉,颓然坐地。东晋画家史道硕所绘的《七贤图》,也是以竹林七贤为题材的。唐常粲的《七贤像》,形象地描绘了七贤各自独特的风姿。此外,上海博物馆收藏一幅唐代画家孙位的《竹林七贤图》,也称《高逸图》,此图织本设色,画面已残缺,仅剩下四个人物:上身 ,抱膝而坐的山涛,手持如意、赤足而坐的王戎,手握酒杯回首欲呕的刘伶和执尘尾扇、面露讥笑的阮籍,均刻画得入木三分。

 竹林七贤生活在晋王朝统治比较昏暗的年代,由于不满于当朝的统治者,常“饮酒昏酣”、“遗落世事”,颂扬老庄学说,纵酒清谈,正如杜甫所云“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悉绝”,除了借酒消愁,主要目的是隐于酒乡,遁世避祸。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言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嵇、阮、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竹林七贤以酒来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纠纷,常常做出一些怪诞癫狂的举动。

 刘伶以其善饮、豪饮而闻名于世。其酒量之大,举世无双,可称为中国古代的“醉星”。“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极广。

 据记载,刘伶平日少言寡语,惟以饮酒为乐事。常纵酒狂饮,数日不止,刘伶常带着酒,并命人拿着铁锹跟在后面,嘱令说,“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刘伶的妻子见他嗜酒如狂,苦苦劝说,刘伶对妻子说:“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总下不了决心,只能向鬼神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办酒肉敬鬼神吧!”妻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准备了酒肴,要刘伶对鬼神起誓,哪知刘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取过酒肉大吃狂喝,顷刻间,喝得烂醉如泥。某日,妻子酿制了一大缸酒,刘伶见了又要酒喝,妻子说:“待酒熟之后,让你喝个大醉。”酒熟了,妻子唤刘伶喝酒,刘伶兴冲冲地揭开了酒盖,酒香扑鼻,刘伶忍不住俯身就喝,妻子一把将他推进了酒缸,随即压上了盖子,气恼地对缸中的刘伶说:“这回叫你喝个够!”三天以后,刘伶妻听缸中寂然无声,急忙打开缸盖,发现缸中酒已见底,刘伶垂头坐于酒糟上,妻以为刘伶死了,急得大声呼叫,谁知刘伶慢慢地抬起头,笑着对妻子说:“你不是答应我让我喝个大醉吗?如今怎么让我闲坐在这里?”其妻啼笑皆非,知道无法让他把酒戒掉,只好任他日日长醉。

 刘伶性情旷达,不为礼教所拘束,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 ,裸体在屋里一边喝一边晃来晃去。一天,有人去访刘伶,见他如此模样,实在看不下去就讥讽他说:“你也是礼教中人,似这等行径实在有失体统。”刘伶听了,醉眼一翻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你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客人哑口无言。

 竹林七贤,莫不嗜酒。阮籍又是酒徒中巨擘之一。他为了逃避混乱政局的滋扰,便以酒避祸全身。据说,晋文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阮籍女,阮籍不敢直接回绝,只好一醉六十余天,天天酣睡,使司马昭始终找不到开口的机会而作罢。阮籍家附近有一小酒店,女店主颇有姿色,阮籍常去喝酒,醉了就躺在女店主身旁酣睡,虽有醉态却从无越轨行为。他母亲死时,他正与人下棋,棋友劝他赶紧回家,阮籍坚持下完棋,然后饮酒三斗放声大哭,口吐鲜血,几至昏厥。

 听说步兵营厨人善酿酒,储酒数百斛,阮籍竟主动找晋文帝要求补步校尉之缺,此举颇为刘伶所不喜,阮籍笑对刘伶说:“校尉府中有美酒300石,够我们享用一番了。”从此二人躲在校尉府中日日酣饮,直到把酒喝光,阮籍又毫不含糊地提出辞职。司马昭的谋士钟会,每欲加害阮籍,但阮籍天天烂醉如泥,使钟会无法罗织罪名。阮籍靠酒的掩护,躲过一场又一场灾祸。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对酒的嗜好不下于叔父阮籍。“处世不交人士,惟其亲知弦歌酣宴而已。”据《世说新语》说,阮咸常与族人一起聚众饮酒,饮酒之具不用普通的杯、盏,而用大盆来盛酒,众人围坐肆意痛饮。有一天,大家正围坐喝酒忽然一群猪跑过来,挤在盆边喝酒,阮咸见了,并不哄赶,而是不在意地与猪同盆喝酒,共享快乐。

 阮咸之子阮孚也是一个酒徒。他身材矮小而秃顶。为人机敏诙谐,深得皇帝喜爱。皇帝曾将十余个酒瓶上都扣上帽子,置于室内以戏耍阮孚,意思是粗矮的酒瓶与阮孕的身材相仿。阮孕进屋见状,立刻装作诧异的样子说:“弟兄们为什么在此相对闲坐,还是趁早随我回家吧!”于是持酒而归,逗得皇帝抚掌大笑。后因将皇帝所赐的金貂换酒喝而遭弹劾。阮家父子皆可谓酒坛怪杰。

 山涛喝酒更有一绝。据说,山涛饮酒八斗而止,多一点都不喝。一次皇帝请山涛喝酒,为了证实山涛八斗之量,让人拿出八斗酒让山涛喝,趁山涛不注意时合人偷偷多加了一些酒进去,山涛喝够八斗,再也不喝了,皇帝也连连称奇。

刘伶公园。

刘伶雕像是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看他巍峨的身姿我们仿佛看到他饮美酒,论诗词的风流倜傥。古香古色的小凉亭,是大家休憩的场所。凭栏远眺,一片湖水尽收眼底,白天大家可以划船赏鱼,晚上也别有一番韵味。

徐水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管辖。于2015年4月28日由徐水县撤县设区而成。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属今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与司马氏多所牴牾。诗多五言,对当时黑暗现实多所讥刺,辞语隐约。著有《达生论》、《大人先生传》、《咏情诗》80余首。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籍尝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世志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人善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玄远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讥之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嵇康(223-262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后来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谋生。贵公子钟会有才善辨,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嵇康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没好气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拂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王戎与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

传记/野史

《晋书 列传十九 刘伶》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晋始平太守。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步兵校尉阮籍从子,阮瞻、阮孚之父。晋人所称的“竹林七贤”之一,是七人中最少受关注的一位。存世的阮咸生平事迹甚少,散见于世说新语、晋书和一些类书中。

阮咸年龄比王戎稍长,在竹林七贤中是第二小的。阮咸少有夙惠,曾与叔父阮籍一同饮酒宴游。历仕散骑侍郎山涛曾举荐阮咸为吏部郎,评之曰:“(咸)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武帝以其崇尚虚浮之谈、嗜酒如命为由不用。

阮咸为人放诞不拘礼法,为当世所讥。阮咸私幸其姑母家的鲜卑婢女。后来阮咸的母亲去世,阮咸服丧,姑母也要回夫家去。起初姑母答应将此婢女留下,但离开时又私自把她带走了。当时阮咸正在会客,闻之借客人的驴子去追。追上后还穿著丧服与婢女共骑一头驴子回来,说:“人种不可失”。阮孚即阮咸与此婢之子。

七月七日,按当时风俗,阮氏各家都把华贵的衣物拿出来晾晒。唯独阮咸在庭院里褂了一条寒酸的布犊鼻裈。别人问他,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儿。”

阮咸不喜与人结交,只喜与亲族一起饮酒弦歌取乐,尤其与从子阮修意气相投。曾与族人群聚饮宴,不用普通的酒杯饮酒,而是把酒盛在大瓮里,几个人围坐在瓮前相向而酌。此时有一群猪也来寻酒喝,阮咸便跟在猪群的后面共饮。

阮咸善弹琵琶,精通音律。据说阮咸改造了从龟兹传入的琵琶,后世亦称为阮咸,简称阮。中书监荀勖常与阮咸讨论音律,自叹弗如,由此嫉恨在心,迁阮咸为始平太守,故后人称之为阮始平。阮咸后以寿终,有二子阮瞻、阮孚。

向秀(?—约275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生平

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隐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他只好到洛阳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向秀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没注完就过世了,郭象则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著有《思旧赋》、《难养生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960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