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最美金乡—春游金平湖》800字

作文《最美金乡—春游金平湖》800字,第1张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诗的大致意思是:春天里,小孩子完成了学业,回家后放风筝的场面。这是古代学生对春游活动盼望和向往。我们现在的学生比起古人,可强多了。今天,我们去春游了,目的地是自然博物馆。

  我们来到博物馆,发现在它的周围有大片树和草,还有一个湖,树木环绕着湖水。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灰色的半圆。博物馆分为三层,在第一层我们看见了一具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据导游告诉我们,这副骨架是当时曾经在地球上称雄一世的最凶狠的肉食动物——霸王龙的骨骼化石。我们在乘坐轨道式观光电梯时,发现经过阳光的照射,圆形的博物馆穹顶像半透明似的,上面挂着正在“飞翔”的小翼龙。博物馆的第三层是非洲濒临灭绝动物展,在这里展品还真多:有非洲羚羊、有北部白犀牛、有非洲象、有非洲豪猪、有尼罗河鳄,还有狐猴……

  我们不仅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还在儿童剧场观看了木偶剧“爱说谎的匹诺曹”,说实在的,真没劲,因为这个故事,在我们襁褓时,长辈们就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现在有些烦了。在回来的路上,我就听到有同学讲,恐龙曾经统治过地球之类的话,便产生了疑问。我便带着疑问回了家,并且把这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他说得很对,看来他的课外知识很丰富。你要向他学习。”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也红了。这次春游我看到了许多的珍贵动物展览,并且还增长了许多相关知识。

《将进酒》

《静夜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望天门山》

《侠客行》

《菩萨蛮》

《菩萨蛮》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关山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古朗月行》

《登金陵凤凰台》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夜洛城闻笛》

《忆秦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难 其二》

《从军行》

《从军行》

《越中览古》

《秋思》

《秋思》

《把酒问月》

《玉阶怨》

古风 其十九》

《送别》

《送别》

《送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

《长歌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

《听蜀僧浚弹琴》

《金陵酒肆留别》

《赠孟浩然》

《杂诗》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怀古》

《陌上桑》

《乌夜啼》

《梁甫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山中问答》

《战城南》

《战城南》

《清溪行 ( 一》

《南陵别儿童入京》

《古意》

《北风行》

《送友人入蜀》

《襄阳歌》

《采莲曲》

《远别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

《客中行》

《白马篇》

《杨叛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

《妾薄命》

《白头吟》

《劳劳亭》

《梁园吟》

《对酒》

《对酒》

《江上吟》

《拟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哭晁卿衡》

《长门怨》

《江夏赠韦南陵冰》

《日出入行》

《临路歌》

《草书歌行》

《乌栖曲》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

《苏台览古》

《寄东鲁二稚子 》

《清平调词三首》

《悲歌行》

《登太白峰》

《秋浦歌十七首》

《上云乐》

《秋下荆门》

《哭宣城善酿纪叟》

《长门怨二首》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灞陵行送别》

《玉壶吟》

《塞上曲》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天马歌》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

《翰林读书言怀,呈》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

《雪谗诗赠友人》

《宣城见杜鹃花》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

《公无渡河》

《送杨山人归嵩山》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

《豫章行》

《九日》

《春怨》

《自遣》

《夜下征虏亭》

《折杨柳》

《胡无人》

《去妇词 ( 一》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九日登山》

《感兴其一》

《观猎》

《鞠歌行》

《鞠歌行》

《望夫石》

《塞下曲六首》

《金门答苏秀才》

《相逢行》

《出自蓟北门行》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张相镐其一 》

《赠宣城赵太守悦》

《闺情》

《阙题》

《阙题》

《赠从孙义兴宰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独漉篇》

《上留田行》

《独不见》

《猛虎行 ( 此》

《扶风豪士歌》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

《有所思》

《君子有所思行》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

《冬日归旧山》

《东海有勇妇 代》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江夏行》

《赠别从甥高五》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赠清漳明府侄聿》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

《军行》

《白纻辞 其一》

《白纻辞 其二》

《笑歌行 ( 以》

《赠僧崖公》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

《白鸠辞》

《上之回》

《赠张相镐其二》

《下途归石门旧居》

《古风其十八》

《北上行》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

《感遇其一》

《自代内赠》

《长相思二首》

《紫骝马》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

《过汪氏别业其一》

《送贺宾客归越》

《赠从弟冽》

《泾川送族弟□ 》

《登黄山凌□台送族》

《酬崔五郎中》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

《郢门秋怀》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

《结客少年场行》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送储邕之武昌》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

《落日忆山中》

《春日行》

《和卢侍御通塘曲》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

《学古思边》

《箜篌谣》

《少年行其三 (》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

《赠王汉阳》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

《留别广陵诸公 》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

《秋登巴陵望洞庭》

《王右军》

《上清宝鼎诗(前见》

《日出东南隅行》

《结袜子》

《夜坐吟》

《古风其三十九》

《来日大难》

《赠裴十四》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送杨少府赴选》

《商山四皓》

《纪南陵题五松山 》

《夜坐吟》

《登高丘而望远》

《古风其七》

《白纻辞 其三》

《门有车马客行》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

《赠嵩山焦炼师》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

《代寄情楚词体》

《登高丘而望远》

《咏苎萝山》

《望鹦鹉洲怀祢衡》

《古风其十四》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

《鹦鹉洲》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

《独酌》

《秋夜独坐怀故山》

《忆东山二首》

《嘲鲁儒》

《长信宫》

《春日醉起言志》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

《古风其四十七》

《飞龙引》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游敬亭寄崔侍御 》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

《古风其四》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六》

《山人劝酒》

《南都行》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

《赠范金卿其一》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赠新平少年》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

《游水西简郑明府》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

《上清宝鼎诗》

《上清宝鼎诗》

《野田黄雀行》

《雉朝飞》

《赠何七判官昌浩》

《醉後赠从甥高镇》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殷淑三首》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望庐山瀑布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效古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空城雀》

《发白马》

《流夜郎赠辛判官》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

《江上寄元六林宗》

《留别王司马嵩》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

《江夏别宋之悌》

《登瓦官阁》

《苏武》

《雉子斑 ( 一》

《秦女休行 ( 》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赠饶阳张司户燧》

《陈情赠友人》

《早春寄王汉阳》

《邯郸南亭观妓》

《天台晓望》

《过汪氏别业其二》

《南轩松》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对雨》

《久别离》

《怨歌行 长安见》

《赠崔侍郎 (郎》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题峰顶寺》

《古风其五十九》

《邺中赠王大 (》

《赠裴司马》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

《送杨山人归天台》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

《过四皓墓》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

《咏桂》

《双燕离》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五十四》

《白毫子歌》

《鸣皋歌送岑徵君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

《赠武十七谔》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书情寄从弟□州长》

《送族弟凝至晏□ 》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荆门浮舟望蜀江》

《月下独酌其四》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戏赠杜甫》

《小桃源》

《秋风清》

《古风其五》

《大堤曲》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

《赠僧行融》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

《送崔度还吴 度》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江上答崔宣城》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

《游谢氏山亭》

《大庭库》

《寻山僧不遇作》

《望月有怀》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

《别内赴征三首》

《桂殿秋》

《古风其八》

《飞龙引其二》

《君马黄》

《估客行 ( 行》

《赠瑕丘王少府》

《赠参寥子》

《赠张公洲革处士》

《赠闾丘宿松》

《对雪醉後赠王历阳》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

《江上望皖公山》

《越中秋怀》

《拟古其一》

《拟古其二》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

《对酒忆贺监二首》

《惧谗》

《古风其三十七》

《凤吹笙曲》

《对酒行》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别山僧》

《五松山送殷淑》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

《宿巫山下》

《天门山》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拟古其六》

《拟古其八》

《寄远其七》

《寄远其十》

《秋浦寄内》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

《初月》

《春感》

《草创大还,赠柳官》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

《秋夕旅怀》

《栖贤寺》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六》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二十六》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三十五》

《山鹧鸪词》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

《赠常侍御》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

《宣城青溪 (一》

《望黄鹤楼》

《上三峡》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

《岘山怀古》

《拟古其十》

《南奔书怀》

《寄远其十一》

《襄阳曲》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寓言三首》

《桃源》

《桃源》

《寻雍尊师隐居》

《中山孺子妾歌》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十五》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四十》

《黄葛篇》

《枯鱼过河泣》

《僧伽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赠郭将军》

《赠易秀才》

《赠僧朝美》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

《口号 (一作口》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

《送纪秀才游越》

《送二季之江东》

《金陵望汉江》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

《宿虾湖 》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

《拟古其十二》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代美人愁镜其一》

《相逢行二首》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

《沐浴子》

《阳春歌》

《古风其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司马将军歌 》

《入朝曲 ( 一》

《元丹丘歌》

《玉真仙人词》

《狱中上崔相涣》

《赠闾丘处士》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

《寄弄月溪吴山人》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送薛九被谗去鲁》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

《饯校书叔云》

《春日游罗敷潭》

《宴陶家亭子》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

《焦山望松寥山》

《奔亡道中其一》

《上元夫人》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

《望夫山》

《待酒不至》

《庐山东林寺夜怀》

《咏山樽二首 (》

《寄远其八》

《在浔阳非所寄内》

《金陵歌,送别范宣》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雨后望月》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

《淮海对雪赠傅霭 》

《赠薛校书》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

《赠友人其三》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

《江夏送张丞》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九月十日即事》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太原早秋》

《江行寄远》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

《拟古其七》

《感兴其五》

《紫藤树》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

《寄远其一》

《示金陵子 (一》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古风其二十四》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古风其五十》

《幽涧泉》

《君道曲 梁》

《渌水曲》

《赠范金卿其二》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二》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

《赠友人其一》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寄当涂赵少府炎》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

《酬张司马赠墨》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

《丹阳湖》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

《夏日山中》

《效古其二》

《秋夕书怀》

《避地司空原言怀》

《江南春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赠内》

《宣城哭蒋徵君华》

《晓晴》

《胡无人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

《代别情人》

《子夜四时歌:秋歌》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三十四》

《古风其五十五》

《鸣雁行》

《少年行其一》

《赤壁歌送别》

《赠徐安宜》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临□县令皓弟 》

《赠崔咨议》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江上寄巴东故人》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

《寄上吴王其三》

《夜别张五》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龚处士》

《南阳送客》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

《送蔡山人》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

《谒老君庙》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

《金陵其二》

《金陵白杨十字巷》

《姑孰溪》

《田园言怀》

《鲁东门观刈蒲》

《放後遇恩不沾》

《代美人愁镜其二》

《巴女词》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

《宿无相寺》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

《荆州歌》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五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七》

《赠韦秘书子春》

《赠郭季鹰》

《上李邕 ( 此》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赠卢司户》

《赠钱徵君少阳 》

《寄王汉阳》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

《寄上吴王其一》

《留别金陵诸公》

《赠别郑判官》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

《送王孝廉觐省》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

《宴郑参卿山池》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

《早望海霞边》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

《望木瓜山》

《奔亡道中其五》

《金陵其一》

《牛渚矶》

《月下独酌其一》

《月下独酌其二》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二》

《感遇其四》

《览镜书怀》

《题东溪公幽居》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寄远其六》

《代赠远》

《代秋情》

《思边》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送客归吴》

《三山望金陵,寄殷》

《张相公出镇荆州,》

《登庐山五老峰》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

《秀华亭》

《炼丹井》

《广陵赠别》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五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行行游且猎篇》

《宫中行乐词其五》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横江词其五》

《口号赠徵君鸿 》

《赠崔秋浦其一》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

《宿清溪主人》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送杨燕之东鲁》

《送鞠十少府》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

《金陵凤凰台置酒》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

《杜陵绝句》

《奔亡道中其四》

《谢公宅》

《灵墟山》

《感兴其二》

《感兴其六》

《感遇其三》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题宛溪馆》

《观胡人吹笛 (》

《白田马上闻莺》

《寄远其五》

《寄远其九》

《陌上赠美人》

《题许宜平庵壁》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

《阳春曲》

《太华观》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

《高句骊》

《横江词其一》

《赠崔司户文昆季》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历阳褚司马 》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羽林陶将军》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

《送侯十一》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舍弟》

《送郗昂谪巴中》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

《拟古其五》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题江夏修静寺》

《会别离》

《邹衍谷》

《捣衣篇》

《姑孰十咏·望夫山》

《句》

《句》

《句》

《句》

《句》

《句》

《句》

《句》

《少年行其二》

《于阗采花》

《子夜四时歌:春歌》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秦女卷衣》

《劳劳亭歌 在江》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别鲁颂》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

《九日龙山歌》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重忆一首》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

《舍利弗》

《初出金门,寻王侍》

《赠段七娘》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洛阳陌》

《古风其十一》

《东武吟 ( 一》

《丁都护歌 ( 》

《千里思》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四》

《横江词其六》

《怀仙歌》

《巴陵赠贾舍人》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

《别储邕之剡中》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

《庐江主人妇》

《醉题王汉阳厅》

《拟古其三》

《观放白鹰其二》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

《白胡桃》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

《湖边采莲妇》

《禅房怀友人岑伦》

《游南阳清泠泉》

《摩多楼子》

《题楼山石笋》

《古风其五十一》

《宫中行乐词其二》

《树中草》

《凤台曲》

《横江词其三》

《东山吟》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

《酬崔侍御》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

《铜官山醉後绝句》

《登新平楼》

《过崔八丈水亭》

《奔亡道中其三》

《月下独酌其三》

《观放白鹰其一》

《白鹭鸶》

《流夜郎闻酺不预》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越女词其五》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观鱼潭》

《月夜金陵怀古》

《白鼻騧》

《蔡氏五弄·渌水曲》

《少年子》

《古风其一》

《忆秋浦桃花旧游,》

《白微时,募县小吏》

《赠江油尉》

《别匡山》

《咏方广诗》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四十二》

《王昭君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一》

《东鲁见狄博通》

《赠崔侍郎》

《赠华州王司士》

《赠卢徵君昆弟》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

《江上赠窦长史》

《赠柳圆》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赠友人其二》

《寄崔侍御》

《别中都明府兄》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

《送张秀才从军》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

《答友人赠乌纱帽》

《东鲁门泛舟其二》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

《奔亡道中其二》

《金陵其三》

《凌歊台》

《友人会宿》

《春日独酌其一》

《春日独酌其二》

《清溪半夜闻笛》

《拟古其四》

《感兴其四》

《流夜郎题葵叶》

《嵩山采菖蒲者》

《寄远其二》

《寄远其三》

《南流夜郎寄内》

《越女词其四》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

《走笔赠独孤驸马》

《姑孰十咏·天门山》

《古风其四十三》

《宫中行乐词其三》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

《戏赠郑溧阳》

《寄淮南友人》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

《送友人游梅湖》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江夏送友人》

《酬谈少府》

《慈姥竹》

《感兴其三》

《洗脚亭》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凤凰曲》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二》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三》

《赠任城卢主簿》

《赠崔郎中宗之 》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题情深树寄象公》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梁四归东平》

《桓公井》

《题元丹丘山居》

《越女词其二》

《金陵新亭》

《送袁明府任长沙》

《兴唐寺》

《殷十一赠栗冈砚》

《古风其二十一》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

《酬崔十五见招》

《越女词其一》

《暖酒》

《送友生游峡中》

《钓滩》

《乌牙寺》

《普照寺》

《古风其二》

《王昭君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寄上吴王其二》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

《东鲁门泛舟其一》

《游泰山六首(一作》

《江上秋怀》

《咏槿》

《巫山枕障》

《平虏将军妻》

《寄远其四》

《越女词其三》

《庭前晚开花》

《寒女吟》

《送韩准、裴政、孔》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

《送程、刘二侍郎兼》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

《谢公亭(盖谢脁、》

《姑孰十咏(一作李》

《秋日与张少府、楚》

《上崔相百忧章(时》

《题宝圌山》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北宋宰相赵普

《宋史》云: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头悬梁,锥刺骨

囊萤夜读

凿壁偷光

闻鸡起舞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篇后一语]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他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绝不能人云亦云。

金乡旅游景点大全推荐:山前胡庄民俗村、金济河奎星湖风景区、金水湖旅游区、金山公园、真武庙景区。

1、山前胡庄民俗村

山前胡庄民俗村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金乡县羊山镇葛山脚下。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胡氏一世祖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居金乡县城,后分支建村,因靠近羊山而称“靠山胡”。

2、金济河奎星湖风景区

风景区作为集山水自然风光、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和古国文化等珍贵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景区,有着历史性、文化性、科学性的显著特点,是周边县市知名的风景旅游区。景区内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游客游览休憩的理想场所。

3、金水湖旅游区

金水湖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金乡县城西北部。金水湖旅游区是以金水湖湿地公园为主体,依托大沙河和老万福河而建,总占地面积约15024亩,水域面积约1725亩,其中金水湖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1700亩,水域面积800亩。

4、金山公园

景区设计以山水为心,生态绿核,三区互动,功能复合,一环串联,八景辉耀。公园以山水互融为核心结构,以一条主要的自然园路串联公园的金山广场、金石峰、掘土成金、石景林滩、金泉叠水、起云台、游乐园、听风亭八个景点,做到移步换景,互相辉映。

5、真武庙景区

真武庙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金乡县城中心以北五华里。庙院前原有一处广场占地约12亩,有东西向大道一条,旧有庙会,香火十分兴旺。

-真武庙景区

金乡远古时称瀛州。 瀛洲系三国时代周瑜训练水军的“横屿船屯”范围之内,属“回浦地”。“小金乡”浮起于唐末。250年后,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建置了金舟乡,隶属于平阳县。至于为什么叫金舟乡,有人说是金舟乡从海面浮起时,有沉船之骸附金银珠宝;有人认为是因为金舟乡南面有金字山和复船山,各取一字而得名。从涌泉寺的兴衰、黄泥岙的石马、石翁仲陪葬饰物及梅岭的摩崖石刻,可知唐末至宋期间已商贾云集,逐渐繁荣。

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在金舟乡置卫筑城,改称金乡卫。明代的金乡卫,统率平阳县所有的水陆关寨,南至蒲门、壮士千户所;北至沙园(现属瑞安)、宁村(现属于瓯海)、海安(现属乐清)千户所。

金乡卫共设十一寨、十五堠。

十一寨为:庙后寨、屿门寨、巴艚寨、大岙寨、炎亭寨、大镬寨、小镬寨、石塘寨、石坪寨、大渔寨、小渔寨。

十五堠为:半塘堠、尖山堠、白崎堠、马迹堠、凤凰堠、猴头堠、上洋堠、毕湾堠、东冈堠、岭门堠、东山堠、蒙湾堠、兰头堠、巴艚山堠、奠山堠。

堠下还有许多墩。 如现存的大烟墩山古烟墩,位于大渔镇小岙村墩山巅,海拔约250米系明代抗倭的报警设施,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高约7米,极目海天,颇为壮观。现保存基本完整,是明代抗倭斗争的珍贵实物。1988年列为苍南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金乡卫城墙周长9里30步,计1420余丈,墙高19丈,趾厚2丈,堞1650口,窝铺43座。有城门四座,东,迎旭门;南,靖海门;西,来爽门;北,望京门。各设城楼。水门原有四座,现剩两座。城体结构用不规则条石垒迭,内夯黄土和砾石。因历史变故,今仅存部分城基、北、西城门和南、西水门及西水门之上的魁星阁。城墙外有完整的30至50米宽的护城河围绕。城内小河通过水门与护城河相通。护城河上有吊桥。

卫城内卫厅前面有广济大仓和小仓,计廒二十余间,收支卫所俸粮。卫厅在卫山(即狮山)上,设有了望台,既远眺海防,又近廒仓。仓前仓后还设土地庙,意为土地公公保佑仓储大事,平安无恙。 (2)八卦乾坤布局

信国公汤和设计的卫城有两大特点:一是军卫化;二是按刘基建南京紫禁城设计的“八卦乾坤布局。”

八卦中有“一卦六爻”,从北而南东西方向平行排列。金乡现称的第八巷为六爻中之初爻,第三巷为六爻中之上爻。爻有连续或断开。连为阳爻,断为阴爻。巷的建筑有续有断,阴阳相间,与卦中之阴爻阳爻对应。六爻组成了六十四卦中的一卦。根据《易经》取象比类手法,可以了解到刘基设卫的宗旨。譬如,如是《晋》卦,讲的是战备战术的问题。但由于年代久湮,世事沧桑,现已无法辨认哪一巷是属于阴或阳,所以也无法断定六爻巷当初是属于哪一卦,但卫城是八卦乾坤布局则是肯定无疑的。

按六爻巷:金乡该只有六条巷,为何有八条呢?事实上是六爻巷加马巷、牛巷(另称 墨林巷)。这两巷是建城以后的事,牛巷为戍卒进卫后,屠宰牛羊之处;马巷是将士砺兵秣马之场所,或为马厩之所在。牛巷与横街头平行,自鲤河街至天灯巷;马巷地址在文昌阁西首。至于现在民间称的南门第一、第二巷那是民国以后的事,以前并无此巷。四城门的命名也有文王后天八卦的痕迹:如震为东、为春,五行属木,日出东南隅,所以东城门为迎旭门。兑为西,为悦、为秋五行属金,所以西城门为来爽门。至于北望京门、南靖海门分明又渗入了后人的主观意识。

卫城除四门外,分别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设四水门,构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卦八门九宫格局。如西南方为死门,即现在甘溪义冢地之方位,是古代沙场遗址。此处是置敌于死地的最佳位置。如倭寇从大渔、小渔方向来犯金乡,守城将士从南门出击,必将倭寇直逼到甘溪沙场。此处两面环山别无它路,必将敌置于死地;如倭寇往西逃窜,那就将其诱入腹地,成了瓮中之鳖。

卫城东北、西北,八卦中属生门与开门,正北为休门。因金乡北门外至巴艚、麦城,当时是一马平川,正是我军将士休养生息的好地方。现在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江南百姓赖以生存的一片沃土,子孙代代生生息息繁衍于这片故土上。

以此看来,当时在金乡置卫,选择如此符合八门九宫格局的地理位置,不能不说是匠 心独俱。

朱洪武建国后的定国方针是刘基的“高筑墙、广积粮、稳称霸”九字战略国策,也是朱元璋命令汤和“并海置卫”,在全国沿海置五十九卫的历史背景。南京紫禁城的布城格局与金乡的格局如出一辙,也就是刘基的八卦城格局。南京有“玄武门”、“玄武湖”,就是采用八卦中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作为城门称谓的命名方式。

所以,金乡“掘田河”已巳年改建成池,金乡中学教师夏守安命名为“坎池”也是取八卦中“南离北坎”之义,又暗含消防之意,亦遵循了金乡是八卦城的宗旨。

与其说,金乡的布城格局是出乎阴阳风水的需要,还不如说是出于刘基的军事防卫之必要。六爻巷,严格地说,当时是六排军营,不为居民而设。阴阳爻,间隔断续,是军营的内部通道,便于相互接应,巷阔仅二、三米,两匹马不能并行而驰。这种布局最适合于巷战,可攻易守。一旦城门失守,还可利用自己熟悉地形与敌人展开搏斗,使敌人进入迷魂阵中。金乡卫的最中心为大仓桥和小仓桥。是部队屯积军粮之所在。三国曹操皆将粮草屯积在重兵把守之中。大仓桥、小仓桥的屯粮方式正是借鉴于这种军事策略。出于刘基的用兵之道,建城前为了运输储粮的需要,早于1384年就把南运河从河头延伸到金乡的大仓桥,现在大仓桥的桥石(洪武十七年建)、西水门的魁星阁,以及其他遗迹都可作历史的见证。

鲤河的设计不是为了排污,而是出于运粮的需要。当时四城门的吊桥在军事危急时是 吊起不通的。粮草主要是通过水门运到卫城腹地屯积。

七水井也是出于军需。不单是解决平时饮水,主要是防止在被围困的紧急情况下军民没有断水之虞,所以水井的挖掘都选于狮山之阳,便于城墙上守卫战士的饮用。诸多方面的考虑皆出于军事需要。汤和设卫于金乡可见刘基之用心。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李白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相关作品子夜秋歌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独坐敬亭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秋浦歌 望天门山 古风(其一) 古风(其三) 古风(其十五)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四)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三十四) 古风(其四十六) 乌夜啼 乌栖曲 行路难三首(其一) 关山月 长干行 古朗月行 妾薄命 塞下曲六首(其一) 玉阶怨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清平调词三首 丁都护歌 静夜思 从军行 春思 子夜吴歌 长相思 江上吟 临路歌 玉壶吟 横江词六首(其一) 横江词六首(其五)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峨眉山月歌 清溪行 赠孟浩然 赠钱征君少阳 赠汪伦 沙丘城下寄杜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寄东鲁二稚子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金陵酒肆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南陵别儿童入京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灞陵行送别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中问答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把酒问月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登太白峰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望天门山 客中作 夜下征虏亭 早发白帝城 秋下荆门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望鹦鹉洲悲祢衡 谢公亭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独坐敬亭山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忆东山二首(其一) 拟古十二首(其九)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听蜀僧浚弹琴 劳劳亭 春夜洛城闻笛 长门怨二首 哭晁卿衡 哭宣城善酿纪叟 春思 子夜四时歌(春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子夜四时歌(秋歌) 子夜四时歌(冬歌) 清平调三首之三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庭前晚花开 桂殿秋 清平调 连理枝 菩萨蛮 忆秦娥(一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 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将进酒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送殷淑三首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送蔡山人 送杨燕之东鲁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送纪秀才游越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 送侯十一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张秀才从军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送别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送贺宾客归越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羽林陶将军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灞陵行送别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留饮赠之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送族弟凝至晏堌(单父三十里)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时凝弟在席) 送薛九被谗去鲁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少府赴选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送友人游梅湖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送张舍人之江东 南阳送客 江夏别宋之悌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别山僧 南陵别儿童入京 别韦少府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 渡荆门送别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别郑判官 留别龚处士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别东林寺僧 金陵白下亭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留别金陵诸公 别储邕之剡中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广陵赠别 留别广陵诸公(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780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