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都这么晚结婚?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这么晚结婚?,第1张

近日,某经济学家发文称,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另外,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他就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

其中,“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这一观点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建议的几条前面说挺好,早婚的这条就算了,糊里糊涂结婚,离婚率只会更高”。

还有网友认为“不支持改,20岁都早了”、“法定结婚年龄降了有啥用,生育率又不会提上去”、“年轻人不结婚是因为生活压力,还是应该尽快提高居民收入”。不过,也有人持赞同观点,认为“确实应该降低”、“支持18岁结婚”……

随后,该专家再次发文称,最近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引发社会讨论和争议,其实这是很常识的问题,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性22岁、女性20岁,日本男性18岁、女性16岁,美国男性18岁、女性18岁,印度男性21岁、女性18岁,德国、法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男性18岁、女性18岁,可见中国法定结婚年龄偏大,影响年轻人婚姻、生育等一系列问题。

他表示,超低生育率以及年轻人口的迅速萎缩,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要提升生育率,政府部门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成本。此外,社会各方也需要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共同关心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更多的单身青年走进婚姻、建立家庭。

我国面临出生人口减少等现实问题

事实上,“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建议并非第一次出现,此前也有人提及,如今再次引发关注。这背后,是我国生育率的走低和出生人口的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据悉,这也是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分析表示,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减少。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另外,已公布人口数据的部分省市去年出生人口数较2021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来看,甘肃省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211万人;重庆为192万人;江西为325万人;青海为63万人,贵州省出生人口为425万人。2021年上述5省市出生人口分别为2416万人、2083万人、3770万人、67万人和4692万人。

“出生人口下降的最根本原因是育龄人群规模缩小,特别是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群大规模缩小。”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崔树义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另外,宏观环境的变化,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生育成本偏高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育率。

多地探索育儿补贴制度

面对生育率下降等问题,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印发,明确指出,当前,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地方层面,更多省市陆续开始探索育儿补贴制度。

1月10日,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生育第三孩累计补贴19万元。

济南市发布公告,落济南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稍早之前,云南省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新出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并按年度发放800元育儿补助。

湖南省长沙市对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根据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

中国网财经注意到,在各地生育补贴政策上,虽然也有部分地方叠加住房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但更多的是进行现金补贴。

对此,崔树义分析称,因为现金补贴的方式最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操作起来也更简单,大众也更容易接受。

对于现行的生育补贴力度所能起到的效果,崔树义表示:“目前很难判断,至少短期内不会起到很明显的作用。”他分析,一方面,考虑到目前实际的生育成本和所投入的精力,一般的家庭不一定会因为每月几百元的现金补贴就去生育孩子;另一方面,延长产假、增加陪护假等措施对于大量自由就业者、个体户上的打工人来说,作用并不明显。此外,政策的显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过,崔树义也表示,生育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下降,是一个自然规律。及时关注生育率下降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是好的,但不必过于担忧。

中国的离婚率确实在近年来有所上升,但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40%或者44%那么高。

这些数字是指离婚率与结婚率的比值,而不是真正的离婚率。真正的离婚率是指某年离婚对数与某年的平均人口数的比值,按照这个计算方法,中国2020年的离婚率是31‰,也就是说每千人中有31对离婚。这个数字虽然比2000年的096‰高了很多,但还是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例如,美国2019年的离婚率是29%,也就是说每百人中有29对离婚。中国离婚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社会变化、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个人观念等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婚姻没有信心或没有责任感,而是说明中国人更加重视自己的幸福和选择权,不愿意忍受不合适或不幸福的婚姻。同时,中国也有很多稳定和幸福的婚姻,只是没有被统计或报道出来。

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中国现在离婚的很多,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国离婚率现状如下:

2022年年初,民政部官网公布的名为《2021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当中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2139万对夫妻完成离婚登记。这一登记量为2020年(3733万对)的5730%,少了1594万对。

在更早一些的2019年,4043万对夫妻完成离婚登记,2018年有3801万对夫妻完成离婚登记,2017年的这项数据为3693万对。

2021年全国结婚登记数相比2013年峰值数据减少583万对,为1986年以来最低。而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初婚人数,从2013年的238596万人峰值持续下降 至2020年12286万人,下降幅度达485%。

报告显示,2000-2020年全国结婚率数据呈“先升后降”趋势。2020年结婚率58‰相比2013年最高点99‰下降了414%。与此同时,离婚率则从2000年096‰上升至2020年31‰,最高点2019年340‰相比最低点2002年09‰,飙升近3倍。

分地区来看,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结婚率38‰全国最低,其次是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离婚率方面,2020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市,达到493‰,其次是重庆、贵州、吉林、黑龙江。

年轻女性的未婚和已婚率,是反映当代社会结构和人口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职业发展、教育和婚姻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也对未婚和已婚率产生了影响。

目前,随着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职业发展的机会增多,对于婚姻的认识也趋于理性和开放,因此未婚率逐步上升。同时,社会对于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也是未婚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女性选择延迟结婚的原因也包括经济压力、个人发展和婚姻观念等。

然而,已婚率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虽然未婚率增加,但是婚姻仍然是许多人生中的重要选择。目前已婚率的变化也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已婚率通常会逐渐上升。与此同时,社会也对于家庭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也有利于促进已婚率的增加。

总之,年轻女性的未婚和已婚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程度、职业发展、经济状况、婚姻观念等。未婚率增加的趋势正在逐渐明显,但是已婚率仍然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它们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和人口趋势的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52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