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仪的人物生平

孔令仪的人物生平,第1张

孔令仪1915年12月出生,被人称做“孔大**”。到晚年,她更成为孔家不折不扣的“大家长”,掌管家族的主要事务。

孔祥熙与宋霭龄共有4个孩子,最受孔祥熙宠爱的就是大女儿孔令仪了。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孔令仪长得与孔祥熙比较像,而且性格也与孔祥熙相似。

高中毕业后,孔令仪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是四个孩子中唯一没有留洋读书的。大学时代的孔令仪,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强烈热爱。虽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孔令仪对政治一点也不感兴趣。

孔令仪虽然不喜权势,但平日对穿戴极其讲究,完全是一副贵族大**的派头。据记载,她每天早餐要喝燕窝汤,并配有各种专门从香港空运来的高级点心。午餐则至少是六菜二汤。化妆用的香水、脂粉、唇膏一律法国货,衣服一天一换,连洗澡粉都用英国的。

孔祥熙、宋霭龄夫妇对大女儿的婚事甚是慎重,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也很高。孔令仪的婚事在孔宋两家曾经掀起了一些风波。由于姨妈宋美龄喜爱孔令仪,对她的婚事自然关心得很多。宋美龄在国民党军官中挑了又挑,最后认为深受蒋介石宠爱的胡宗南年轻有为又是单身,与孔令仪比较般配。于是她便跟大姐宋霭龄说了。宋霭龄旋即应允。大家都以为孔令仪会同意这门婚事,不想却遭到了孔令仪的拒绝。理由很简单,孔令仪说她见过胡宗南,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她不想为了一个虚名牺牲自己的青春。

1941年,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到重庆公干,当时卫立煌的妻子得病去世,虽然卫年纪大了点,但是是陆军上将,也是蒋介石的宠将。这时有人就想把卫立煌介绍给孔令仪,但又遭到她的拒绝。孔令仪认为他们俩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有一二十岁,嫁给他就像做个小老婆。

这两次拒绝使孔祥熙和宋霭龄明白了女儿的心思:想找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正在他们夫妇为女儿的婚事一筹莫展的时候,国民党新建的空军里出了个“英雄”。当时大军阀韩复榘手下有一个师长孙桐萱的弟弟孙桐岗曾在德国学习飞机驾驶。孙桐岗曾经只身一人驾驶德国教练机从柏林起飞,飞越地中海、印度洋,最后安全在南京降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孙桐岗当时三十出头,为了今后的荣华富贵,很希望能与当朝权贵孔祥熙攀上关系。而孔祥熙当时正从德国访问归来,又想当航空部长,因此对孙桐岗极为赏识。时任财政部参事的李毓万看出了孔祥熙的心意,便从中极力撮合。孔令仪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

就在孔令仪对自己的婚事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期待的那个人。一次孔令仪去跳舞,一个身着黑西服、扎着黑领花的小伙子邀她跳舞。舞曲结束,小伙子请她去喝咖啡,孔令仪欣然前往。不久,两人便坠入情网。

孔祥熙发觉此事后,立即派人打探这个小伙子的底细。小伙子名叫陈纪恩,当年刚从圣约翰大学毕业,父亲是一个舞场乐队的指挥,也曾留过洋,但家里却特别穷。孔祥熙、宋霭龄决心阻止孔令仪的冲动。不料,一向顺从的大女儿却一反常态,不仅坚持跟陈纪恩来往,甚至不惜与父母发生争执。最终,孔祥熙妥协了。但为了顾及家族面子,孔祥熙不久便任命陈纪恩为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的副局长。后又被公派到美国,成为中央银行在美国办事处的业务代理。

1943年,孔令仪以留学为名到了美国,在美国宣布与陈纪恩结婚。宋霭龄让财政部直接税署署长高秉坊的妻子组织财政部妇女工作队,连夜为其赶制嫁妆。一个星期后8个大樟木箱的嫁妆被送到重庆的珊瑚坝机场,孔祥熙包了一架专机,将这8箱嫁妆送往美国。不料这架专机刚起飞不久,便出了事故。8大箱嫁妆连同那架飞机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孔祥熙和宋霭龄又叫人连夜赶制了6箱嫁妆送到美国。

不久,《大公报》就以“谈孔**飞美结婚”为题,对此事做了评论,评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孔令仪嫁妆的花费,可以使2000名灾民一年有吃有穿,还可以使他们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把孔令仪的全部花费加起来,是可以救济万人以上的难民。财政部连夜为其加工制作嫁妆也实在令人惊叹。如果把财政部两次为孔令仪制作嫁妆的人力用来赶制前线将士的服装,大约供应两个师的被服不成问题。”这成为孔家一件极不光彩的事。

孔令仪与陈纪恩的婚姻最后仍以分手而宣告结束。对于那段时间的恩恩怨怨孔令仪很少向外人谈起。孔令仪的第二任丈夫黄雄盛曾在清华大学读书,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上了空军军官学校,成为第一批赴英国学习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教官。黄雄盛思维敏捷,善解人意。在蒋介石官邸当侍卫时,曾每日为蒋介石读报,由于黄雄盛口齿清楚,又每每能够圆满地解答蒋介石提出的有关当日新闻的一些问题,深得蒋介石的喜爱,是担任读报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侍卫。20世纪60年代初,黄雄盛被台湾派驻华盛顿担任驻美空军武官。也就是在这一期间,他与住在纽约的孔令仪相识。婚后两人一直生活在美国。

宋氏三姐妹中,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没有生孩子,只有大姐宋蔼龄生了四个孩子。

那这四个孩子又过着怎样的人生呢?他们几乎担当着小姨宋美龄左膀右臂的角色。

1长女-孔令仪

因为有个会挣钱的妈妈,孔令仪不用苦哈哈地工作,她在美国过着富二代的日子。

她性格温顺,容易相处,但唯独在婚姻这件事情上倔强的很。她看中了弟弟的同学,擅自作主,要跟他结婚。

因为家庭地位的悬殊,遭到了宋蔼龄的反对。但孔令仪却坚持要嫁。

宋蔼龄无奈,只得空运8箱嫁妆到美国。据记载,运送的飞机撞到山上了,嫁妆全部报废。宋蔼龄随后又空运了6箱到美国。有钱就是任性。

可是再多的钱也未能让这段婚姻长久。孔令仪离婚后就一直陪伴并照顾着宋美龄,直到养老送终。

2长子-孔令侃

因为老爸孔祥熙的关系,孔令侃还没到20岁,就在南京政府担任财政部秘书,后来又成为中央信托局的常务理事。

所谓中央信托局,就是专门帮蒋介石购买军huo的部门,油水丰厚。

后来去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在美国娶了他人之妻,无子嗣。

孔令侃还是很有能力的,宋美龄所有的演讲稿,都是出自这位大少爷之手。

宋美龄曾希望用孔令侃制衡蒋经国,但最终没有达到理想局面。后来孔令侃就把心思放在生意上。

他在美国曼哈顿买了一座公寓,专门为宋美龄养老居住。

3次女-孔令伟

孔二**是四个孩子中,最受小姨宋美龄得宠的。

解放后她并没有随父母定居美国,而是去了台湾,做了宋美龄的私人助理。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去美国定居,孔令伟仍然留在台湾,替姨妈照顾在台湾的资产。

孔二**年轻的时候闹出来不少事,一副男人的打扮,和很多女人传了绯闻,但是后来低调了很多。终身未嫁。

1995年,孔二**去世,终身未嫁。12年后,她被发现留下了28亿台币的巨额资产。

4次子-孔令杰

孔令杰在美国做炒股票、炒房、开采石油的生意。

他娶了美国好莱坞**明星为妻,并生有一子。这个孩子也是孔家唯一的后代。

但最终二人还是离婚了。她毕生累计财产超过一亿美元。

随着孔宋豪门的衰退,孔家人的传奇到这一代之后也就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美龄宫在南京市玄武区钟山的小红山上。

美龄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于1932年竣工,其原定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作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首都南京后,此处为蒋介石官邸,蒋介石常与宋美龄来此休息和度假,蒋介石也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国贵宾。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龄经常在这里做礼拜,与蒋介石在此下榻休息,便称之为“美龄宫”,名称沿用至今。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装饰以旋子彩绘,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四周林木藏盛,终年百花飘香。汽车可直抵宫门,楼底层为接待室、秘书办公室等,二楼西边是会客室、起居室,东边是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卧室。

众所周知,在我国两年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历朝历代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自春秋战国时“奖耕战、抑商贾”,到秦汉后“重农抑商”的正式形成,乃至明清时期大规模“海禁”的产生,无不是重农抑商之表现。 而伴随着封建王朝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国商人的地位也一直被压制,商人没有社会地位,就算成了首富也不会被官家记载入史,甚至其衣着出行都要受到当时法律的制约。

可以说自古以来商人的地位皆饱受质疑,民间普遍认为商人是“唯利是图”、“无商不奸”之辈,其政治地位自然无处可谈。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后,商人的社会地位才开始迎来巨大转变,由此就出现了像盛宣怀这样的红顶商人。 作为杰出的官办商人,盛宣怀这个名字就成了官僚买办资本家的代名词,其一生也创造了中国的诸多第一,被后世誉为“中国商父”。 然而,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洋务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史和洋务运动史的缩影。

盛宣怀字杏生,祖籍江苏江阴,出生于江苏常州市,其祖上世代为官宦之家。祖父盛隆清朝举人出身,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则是进士及第,履任庐州府、宁国府知府,官至布政使。 书香门第出身的盛宣怀,本应熟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一步步走向仕途,可事与愿违,他屡试考场就是考不上个举人。 最后科场的不顺让盛宣怀和其父亲都心灰意冷,幸好盛隆与晚清权臣李鸿章有交情,在父亲的引荐下26岁的盛宣怀投入李鸿章门下,协助李鸿章办洋务。

同治九年(1870年),湖广总督的李鸿章在陕西等地“防剿” 起义,身为李鸿章秘书的盛宣怀也开始崭露头角, 史载他十分勤勉“盛夏炎暑,日驰骋数十百里”而不畏劳苦,草拟文稿有“万言立就”的本领。 为此受到李鸿章的赏识,李鸿章给了盛宣怀去沿海津沪购买新式军用装备的机会,而正是这次与洋人深入接触的机会,年轻的盛宣怀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李鸿章控制的庞大事业中,盛宣怀参与最多的就是筹办洋务企业和外交事务。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盛宣怀被李鸿章委任会办,从此他开始正式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建立起他那庞大的商业大帝国。随后盛宣怀在办洋务的30余年中,他先后帮助李鸿章、张之洞“佐理”洋务,获实授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高级官衔, 掌握了当时的轮船、铁路、矿利、电报、银行、邮政、纺织等要业,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 他的个人财产也过千万之巨,被喻为“一只手捞十六颗明珠”的洋务大商。

盛宣怀作为洋务运动的一员干将,一生亦官亦商,亦中亦洋,创造了中国洋务史上的十余项“第一”(即第一家电报公司,第一家中国银行,第一所正规大学……),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工商业及教育文化的发展,并给后世培育大量的关键性人才。 民国五年(1916年),辉煌一生的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的临终遗嘱是将其家产的一半,无偿捐赠为慈善基金,帮助广大贫苦人家。 盛宣怀死后,其盛大的葬礼也堪比国葬,前后总耗资近30万两白银,轰动整个上海滩,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进行了临时交通管制。

作为晚清乃至民国初的首富,盛宣怀三个字就是当时财富的象征,在他死后留给子女的银子也足可以在北京购买数千座四合院。盛宣怀有八子八女,他们或秀美温婉,或风流倜傥,或多情缠绵,本身就留下了许多令人关注的故事; 而这些子女又都以盛家为中心,豪门联姻互相攀附,形成了一个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江南豪绅的典型的联姻政治。 不仅如此,就连盛宣怀家的佣人也有嫁入豪门的机会,据说盛宣怀对待女佣待遇非常好,等到女佣出嫁时,盛家还会出一些嫁妆,像嫁女儿一样的嫁出去。

而与其他家族选用女佣不同,盛宣怀家中的女佣绝大多数都是优中选优,很多都知书识礼之人。 盛宣怀对自己的仆人也很照顾,等这些女佣到了出嫁的年龄,盛宣怀就会给她们介绍夫君,而且都是比较有名望的人。 其中就有两个女佣十分出名,一个叫吕葆贞,另一个叫倪桂珍,出嫁后都成为民国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她们生下的子女也都不简单,女婿更是了不起。

吕葆贞是盛宣怀家的一个女佣,长相十分俊俏,等到出嫁的年龄,家主盛宣怀便为她寻找家世门第模样都出色的夫君。 后经过甄选,盛宣怀将其许配给了自己的老部下,交通部次长赵庆华。 当然,佣人出身的吕葆贞即使长得在美丽,在当时的封建礼教面前,也是当不上正室夫人的,况且当时赵庆华已经38岁早已有了结发妻子,吕葆贞嫁过去只能成为赵庆华的妾室。吕葆贞虽然身份低微,但她性情温婉娴静且不与人相争,遂赢得赵庆华的眷属和佣工们的敬重。

吕葆贞嫁到赵家后,先后为赵庆华生下了四子三女,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赵一荻(赵四**)。据说赵一荻出生时,海天交接处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霞,所以赵部长给女儿取名为绮霞。赵庆华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封建思想影响,虽然自己纳妾却极力反对自己女儿做小。后来, 赵一荻与张学良相恋,赵庆华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儿嫁入张家做小,愤然与其断绝一切往来,并登报公开启示。 赵庆华反对女儿去作妾,但吕葆贞却同情自己女儿的遭遇,暗中支持她,使得赵庆华大发雷霆,疏远了吕葆贞。晚年吕葆贞也长期跟随儿子居住,直到1953年,吕葆贞去世。

相较于吕葆贞,盛宣怀家另一位女佣倪桂珍的名气就更大了,她曾在盛家担任过养娘,这是一种介于家庭教师和乳娘、佣人之间的一种职业。 倪桂珍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毕业于上海女中,擅长数学,也弹得一手好钢琴,为此曾留校任教。 对于倪桂珍何时在盛宣怀家当女佣已经不得而知,像她这样受过西方教育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在中国简直是凤毛麟角,或许倪桂珍在盛家的工作只是一种临时帮佣。后来倪桂珍与一位宋姓牧师结婚,育有6个子女,分别是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个个都是出类拨萃人物。

作为一位母亲,倪桂珍对6个子女一视同仁,细心照料,共同传授知识。一般家庭,都是“严父慈母”,但在宋家则恰恰相反。倪桂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厉,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但倪桂珍却常说“养不教父之过,也是母之过”。后来在其母倪桂珍影响下,宋氏三姐妹始终盘着发。 而接受过西学的倪桂珍也不相信封建的孔孟之道,她认为女孩和男孩一样,都拥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最终在倪桂珍的开明教育下,宋氏子女多是赴美深造,成为民国时期杰出的代表。可以说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蒋、宋、孔都是她的儿子或女儿、女婿。

最后我们纵观晚清首富的一生,盛宣怀的确有过人之处。作为一代商贾,盛宣怀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晚年他又热衷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影响巨大。对待身边的亲朋,他也不予余力栽培手下之人,甚至身边的女佣。权臣李鸿章称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 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慈禧太后更是盛赞道:“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

清朝灭亡了,他作为满清重臣,不但没有遭到杀戮,而且保住了财产,这亦是盛宣怀左右逢源的结果。(据史料记载,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曾请枭雄袁世凯出山主持大局)而后来盛家能依旧叱咤上海滩,也多是缘于两个女佣,得到蒋家和宋家的关照!

孔令仪是孔宋二人最疼爱的女儿,也是她的姨妈宋美龄喜爱的侄女儿,她集娇宠于一生,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一丁点苦头,幼年时期被父母捧在手心,到了少女时期又被巴巴的送到身世低自己不知道多少个档次的丈夫----陈继恩手里。就因为她钟意这个男人,孔祥熙为了让这穷男人配得上他,二话不说把他任命为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副局长,还给派到美国去。这要是放在今天,意思就是,白富美嫁了凤凰男,凤凰男不用入赘不说,岳父大人还帮忙投资,可见孔令仪在家里被宝贝得是怎么样了。孔令仪是在山西出生的,这位大家闺秀在山西的家光是花园就有12亩。要学英文,学法文,学钢琴,学骑马,学得会学不会那是其次的事,要紧的是,各种能想象到的大家闺秀得会的东西,都得学。她从小就随家人出国四处旅行,见多识广;家里出入皆人物,形形色色达官贵人她不知道见了多少;甚至她在南京读中学的时期,是直接住在蒋介石宋美龄的公馆里的,到十二岁她就已经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做了小女伴,可以想象她的眼界是非常宽广的。但是这位女士是个真正的奇葩。按理说这样一个世家出生又受尽熏陶的女人,总该有想法有追求有理想吧,孔令仪女士没有的。大约是因为人生中样样好的都伸手就能拥有,而且在抗战结束以后孔令仪就移居美国纽约,此后国内的种种大事均与她没什么关系,什么土改文革自然灾害,她一样都没见识过,从没有过任何磨难,这位孔大**是个一派天真的女人,吃好用好穿好享受人生就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出生豪门让她天然的就懂得,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下午茶、华服、昂贵的化妆品、洋派的新事物,才是她所关心的(据说孔令仪终生都保留着喝下午茶和穿旗袍这两样习惯)。她想要的就要伸手去拿。孔令仪的第二任丈夫空军上校武官黄雄盛在与她相识的时候,是有家室有子女的,她想尽办法出力出钱让他离了婚后又嫁给了他,大**的天真做派可见一斑。在宋美龄去世之后,已经高龄的孔令仪做主把她生前居住过的房屋和使用过的一些器具拿出来拍卖,结果在国外的华人界以及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纷纷指责她不懂对传承、对珍贵历史的保护,然而,孔大**不屑一顾:那都是我们不要了的东西,我们要的早收起来了,你们有什么好心疼的?看吧,这便是一生被呵护疼爱、高高在上的大家闺秀对世事的不屑。

宋家三姐妹分别嫁给了民国最著名的三位人物,她们的婚姻好与坏都在被世人评说,而作为妹妹的宋庆龄,更是对中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07年,15岁的宋庆龄带着10岁的妹妹宋美龄远赴美国留学,第二年就入读著名的私立大学威里斯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此前两年,大姐宋蔼龄已经入读了该学院,如今三姐妹在一所学校上学,彼此间的情意更加亲厚。

初次见到孙中山的模样,是宋庆龄的好朋友阿莉帮了忙,她邀请宋庆龄去听老师所做的中国图解讲课,课上,老师拿出了孙中山的照片,这张俊朗的革命者照片,给宋庆龄留下了极深的影响。

一直到多年之后,宋庆龄给阿莉发去消息说:“当时我没有想过我们恋人之间会有超过朋友的关系,但这是命运。”

1912年,清朝帝制覆灭,民国初成,宋庆龄专门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对于有着莫大功劳的孙中山,宋庆龄心里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景仰。

事实上,宋庆龄一家与孙中山的渊源深厚,因为宋耀如是孙中山革命运动的热烈追求者,二人也是忠实的朋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孙中山都住在上海的宋家宅院。

1914年,宋庆龄从美国学成,却无法归国,因为二次革命失败,宋耀如一家追随孙中山,被迫流亡去了日本,就这样,宋庆龄在东京与孙中山首次见面。

起初,宋庆龄是与大姐宋蔼龄去见孙中山的,然后姐妹二人再一起离去,后来见面的次数十分频繁,有时候一天见面数次。

同年的5月24日,宋庆龄第一次单独去拜访孙中山,从那时开始,她单独探访孙中山的次数增多。

期间,孙中山也不时的去宋宅拜访,宋庆龄也开始参与一些事务,比如替姐姐处理孙中山的英文信件、文稿等等。

9月份,孔祥熙与宋蔼龄成婚,宋庆龄便接替姐姐做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二人长时间的相处,已经对彼此都有了好感,11月时,宋庆龄跟随新婚的大姐回国,这让孙中山一段时间都很失落,他看书时忘记翻页,就连吃饭时也没食欲。

好友德子察觉到了孙中山的变化,便在私下里托人去给宋庆龄带信,并诉说了孙中山对其的心意,这时候的孙中山也不再坐以待毙,他接连给宋庆龄写信,迫切的表达希望她回日本协助自己工作的愿望,宋庆龄也从信件里看出了思念之情。

1915年的1月份,孙中山派遣香山同乡朱卓文去上海,他此行去上海表面是为了革命,实则是试探宋庆龄的心意。

得知孙中山的用意后,宋庆龄含蓄地表示:“极愿效力党事,且急盼党事之成,”此话算是默认了孙中山的追求。

3月17日,宋庆龄从上海返回日本,孙中山提前一个小时去车站等候,随后,宋庆龄随孙中山一起回到了住所,一直到晚上八点左右才离开,几天之后,二人约着好友出去游玩,又多了许多单独在一起的机会。

宋耀如对女儿与好友的恋情,似乎并不清楚,于此同时,孙中山也开始了和原配卢慕贞的离婚事项,一方面又在试探宋耀如的态度。

其实孙中山试探宋耀如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是他与宋耀如年纪差不多,二是自己有妻子还未离婚,而宋家又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信奉一夫一妻制,对于女儿与孙的恋情,宋耀如必然会反对到底。

于是在孙中山寄给宋耀如的信中,三番五次的出现了关于宋庆龄的事,大多都是孙中山试探的询问宋庆龄的动向,然而宋耀如从未察觉孙中山的意图,于是胆大的孙中山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动作。

他写信给宋耀如,说宋庆龄可能会和一个archtraitor(大叛逆者)结婚,宋耀如认真的读完了这封信,并且用英文写了回信,但是宋耀如会错了意,因为英文archtraitor有大叛徒和大卖国贼的意思,这让宋耀如把大叛逆者当成了袁世凯之流的人物。

虽然宋耀如的这番话不是针对孙中山,可是也让孙中山意识到了原有婚姻的重要性。

孙中山的原配叫做卢慕贞,是个裹小脚的旧式女子,生育了一子二女,其中一女早亡,她带着女儿和母亲一直居住在澳门,与孙中山也是聚少离多。

当朱卓文去上海试探过宋庆龄的心意后,便去澳门说服卢慕贞离婚。

对此要求,卢慕贞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很体谅的同孙中山离了婚,在她看来,自己学识不够,又裹着小脚,实在是帮不上孙中山,离婚是最好的选择。

孙中山离婚之后,朱卓文携带孙中山的离婚证明和卢慕贞同意离婚的证明,再次去了上海,而宋庆龄也与父母摊牌,请求让她和孙中山结婚,双方争执起来,宋庆龄激动之下竟晕厥在地。

对于此次风波,宋庆龄回忆起来也是十分难受:“这时,父亲发火了,母亲流了眼泪,我自己不知怎么被人抬到楼上,醒来后发现卧室的门被反锁了,我在女佣的帮助下逃离了家里,趁着夜色,同朱卓文登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并在10月24日抵达了东京。”

女儿私奔,还是同自己最好的朋友,这让宋耀如大受打击,他曾写信给美国好友步惠廉说道:“我一生从未受过这样的打击,我自己的女儿和我最好的朋友。”

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东京牛道区袋町5号日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举行结婚仪式,二人签订婚姻誓约书后,又办理了结婚登记,随后便举行了婚宴,当时的宋庆龄只有22岁,而孙中山已经49岁。

无论这是革命时代的爱情,还是宋庆龄口中罗曼蒂克的念头,这段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都已成了定局。

在得知女儿私奔后,宋耀如和妻子急匆匆赶去了日本,当看到二人的结婚证时,这个老父亲也无可奈何,他踌躇半晌,只留下一句: “我那个愚钝的女儿,就拜托您了,麻烦您好好照顾她。”

回国前,爱女亲切的宋耀如,还给宋庆龄补上了一封丰厚的嫁妆,算是默认了这段婚姻,而因私奔对父母满怀歉意的宋庆龄,得知父亲谅解自己后,也是如释重负,她从心里感到高兴。

而婚后的孙中山,也没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他四处奔波,开启了事业航程。

婚后,宋庆龄周旋于孙家人之间,对于自己和孙家人的关系,宋庆龄既表现了人情味,又保持了适当的距离,虽然卢慕贞表示可以和宋庆龄姐妹相称,可是宋庆龄则避免与她接触,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相当聪明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这带给了宋庆龄很大的打击,也让她对待生活有了新的改观。

1929年的6月份,宋庆龄在宋蔼龄和宋美龄的陪同下,第一次登上了庐山,庐山的风光暂时缓和了姐妹之间的不快,却更加坚定了宋庆龄在政治上的主张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之前,宋庆龄两次上庐山,都住在这栋别墅里。

1953年8月上旬,宋庆龄第四次上庐山,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宋庆龄这次上庐山,也可以说是由毛泽东和周恩来促成的,从1924年开始,宋庆龄就和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人,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

再加上宋庆龄和毛泽东是同年出生,一个年头,一个年尾,两人数十年来每一次关键时刻都互相支持,互相敬仰和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独居生活多年,宋庆龄在事业上也有了不小的成就,她还获得了斯大林和平奖金,解放初期,国家及华东局、上海市的许多重大事情都要听取宋庆龄的意见,由于工作繁忙,公务缠身,宋庆龄的高血压使得毛泽东和周恩来牵挂于心。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特意请周恩来安排宋庆龄去南昌视察工作,顺便请她到刚刚修好登山公路的路上休息一段时间,此次出行,宋庆龄在此居住了一个多礼拜,也使得她感慨良多,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8月中旬那一天,宋庆龄又上了庐山,当她看到自己的别墅旧居被工作人员整理得很好时,便对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随后她找到庐山管理局的书记沈坚说:“我决定将这栋小楼交给国家,由管理局统一管理,为来庐山休养的英模提供方便,我个人不再需要它了。”

沈坚听完后十分惊愕,随即马上拒绝,他想起解放初期时,对于没有房主或者战犯的别墅,都是采取统一管理的方法,可这别墅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别墅,他怎么能这样处理呢?

面对沈坚的拒绝,宋庆龄当时没有多说什么,可是第二天上午,宋庆龄就派秘书去管理局房管科上交了别墅的证明,又叫秘书向管理员补交了1949年到1953年的房地产税,还补发了看房工人的工资,秘书代表宋庆龄请庐山收回别墅服务于人民的心愿。

随后,宋庆龄又把自己的黑色小轿车,一同赠送给了庐山管理局使用,面对宋庆龄的如此热情,庐山管理局只得接受。

20世纪40年代初,日裔美国人有吉幸治曾经跟随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抗日战争,由于宋庆龄与史迪威的关系很好,有吉幸治同宋庆龄也有了一些交往。

后来美国政府实行麦卡锡主义,制裁亲共人员,有吉幸治被抓捕入狱,消息传到北京后,宋庆龄焦急万分,她立即决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却苦于当时两国的关系十分紧张而一筹莫展。

尽管那时候的宋庆龄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但依然无法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帮助有吉幸治出狱,即便如此,她依旧怀着一颗营救朋友的心,思来想去之下,她无奈的把珍藏多年的一套绣服,托人带去美国交给了有吉幸治的家人,希望他们把这件衣服变卖,在拿所得的款项支付律师费用。

这套绣服包括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因为是手工针织的所以十分昂贵,当初倪桂珍嫁入宋家时,穿得就是这套衣服,倪桂珍很疼二女儿宋庆龄,所以在得知她与孙中山成婚后,便把这套衣服作为嫁妆补给了她。

其实对于这套衣服,宋庆龄是十分珍视的,因为这是母亲所给嫁妆中最珍贵的一件,也是她的家族承认她与孙中山婚姻的证物,然而此次把这套衣服捐出,宋庆龄也有很大的苦衷。

在她的一生中,她在经济上没有接受过家里的任何财物,孙中山也没有给她留下任何财产,她完全靠自己的工资来过日子,而工资很大一部分都被宋庆龄花在了外事活动方面。

本来国家每个月都要给宋庆龄300块补贴,可是宋庆龄从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就连国家安排给宋庆龄的保姆,宋庆龄都坚持自己补贴工资给她,从不让国家操一份心。

在这种清贫度日的情况下,这套衣服便成了宋庆龄最宝贵的财物。

然而,为了解决朋友的燃眉之急,宋庆龄毅然决定献出了它,当有吉幸治的妻子接到这套绣服时,内心十分感动,她没有把衣服变卖,而是把这套衣服珍藏了起来,直到丈夫出狱。

1970年,有吉幸治出狱后,受到宋庆龄的邀约,当他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随着他一同前往中国的,还有宋庆龄送的那套绣服。

有吉幸治见到宋庆龄之后,立即奉上了装绣服的箱子,并深情地说:“在我遭遇不幸的日子里,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但这套衣服太贵重了,所以我要送还给您。

宋庆龄以平静而坚定的口气说:“这东西我已经给了你,现在它属于你,我不能再收回。”

有吉幸治只好把这套衣服又带回了夏威夷,并将它仔细地收藏了起来,还将这个故事说给了小儿子听,同时,为了感谢宋庆龄的帮助,有吉幸治给宋庆龄寄了两大箱子名叫鹅掌红的鲜花。

1976年,有吉幸治在美国去世后,其儿子又将这套绣服送回了中国,当时是交给了廖承志先生,廖承志又把它送回了宋庆龄的故居,就这样,这套几次远渡重洋的绣服,最后还是回到了宋庆龄的身边。

沈粹缜,是我国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也是邹韬奋的夫人,更是宋庆龄的挚友,尤其是宋庆龄晚年的时候,二人更是来往频繁,亲如姐妹,宋庆龄一直称沈粹缜为沈大**,实际上沈粹缜的年纪比宋庆龄还要小。

1980年5月17日,宋庆龄致信给沈粹缜,信中说道:“我要交给您5000元,不要客气,但我是自己人,”沈粹缜却回信给宋庆龄表示拒绝,宋庆龄知道好友的脾性,也知道她有困难时绝对会找自己帮忙,便也没有提起这事。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病情恶化,抢救无效离世,终年88岁,6月份,在执行宋庆龄遗嘱“八人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沈粹缜提起了宋庆龄曾要给她5000元的事情。

9月29日,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管理处处长孙志远与曾负责宋庆龄后勤保障工作的李家炽,一同去了沈粹缜家中,将处理宋庆龄后事的钱里拿出了500元交给沈粹缜。

沈粹缜当即表示:“由李家炽同志到我家交给我5000元钱,我愧对庆龄同志的信任,不能接受这笔钱,我决定将这笔钱捐赠给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管理处。”

虽然李家炽再三表示要沈粹缜将这笔钱留下,由她自己安排,但是沈粹缜还是决定将这笔钱捐给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管理处,无奈,孙志远只好遵从她的意愿,为了郑重起见,孙志远当时还给沈粹缜开具了临时收据,以后又送了正式收据给她。

1986年5月,上海也成立了邹韬奋基金会,这5000元又改捐给上海宋庆龄基金会。

宋庆龄的一生是伟大的,她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献身革命,更是三次捐出财物做了无产者,这种崇高的精神,受到了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与爱戴,也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赏,也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293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