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将军传奇故事

陈赓将军传奇故事,第1张

在人民解放军中,陈赓将军是一位智勇双全、战功赫赫的人物。他从蒋介石

的禁锢中侥幸脱身,个中的原因是至今都无法揭开的谜团;他指挥过的战斗,事

隔半个世纪之后仍被军事学家们称颂为“妙笔神来”。尽管他有过失败,但他总

是最后的赢家。在他58年的人生中,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国***武装斗争的历史。

人们喜欢称陈赓为“乐天派将军”,他的乐观开朗甚至玩笑和恶作剧,在血

雨腥风的年代里是同事和战友们精神的调剂和安慰,而外表粗犷的他却并不掩饰

内心的细致,对妻子儿女他总有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柔情。

第一封情书“发表”在墙壁

1940年初夏,陈赓认识了文工团的傅涯,当即提出要交朋友,羞得傅涯满面

通红,说你得让我考虑考虑。陈赓说行,你考虑三年,我就等你三年。回来后,

陈赓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与人谈起自己的“艳遇”来,并信誓旦旦地说我非傅

**不娶,傅**非我不嫁。听完陈赓这通爱的宣言,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

要等三年呢?”这一问,牵出一段令陈赓悲伤不已的故事。

陈赓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传奇将军,并且还是一位富有罗曼蒂克情趣的将军。

他在1943年与傅涯喜结伉俪前,还曾有过一个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原配夫人王根英

。他俩那鲜为人知的恋爱经历,充满浪漫色彩。为此,陈赓被战友冠以“风流将

军”的美称。

1923年春,党在上海的工人区开办了平民夜校,年仅17岁的王根英成了夜校

学员。教员中有一位专从湖南派来的***员,他就是陈赓,时年20岁。课堂上

,陈赓言如流水,滔滔不绝,王根英听得如痴如醉。课余时间,陈赓又与学员们

打成一片,了解学员们的思想动态。面对和蔼可亲的老师加兄长,王根英找准一

个机会向陈赓倾吐了自己心中的一份苦闷。

原来,王根英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作主将她许配了人家,对于那人,她

既不认识,也不了解,更谈不上有一丝一毫的爱情了。那一纸婚约,像无形的枷

锁,捆住了姑娘的手脚,她在爱的苦闷中彷徨……听完王根英的述说,陈赓当天

就大胆地来到王家,向她的父母讲明道理。他振振有词地说:“大叔、大婶,根

英的婚约应当解除。做父母的,如果你们真正疼爱孩子,婚姻大事,应当由她自

己作主。如果你们抱着老观念不放,恕我直言,你们这是在折磨孩子,摧残孩子

。如此下去,你们将成为制造女儿婚姻悲剧的罪人……”陈赓的一席话对王根英

父母震动很大。不久,他们就决定废除婚约。从那以后,王根英心境豁然开朗,

她对陈赓也有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那年,上海平民夜校开办不久,就被反动派查封了,陈赓也受组织安排,回

到了湖南。

陈赓对王根英产生爱慕之情,除了被她那端庄清秀的容貌所吸引之外,更多

的是对她美好心灵和事业成就的敬重。王根英曾担任过上海怡和纱厂的第一任团

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后来,她又参加了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

起义,胜利后,王根英当选为新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

那一天听报告,陈赓瞅准时机,坐在离王根英不远的地方。然后,他掏出纸

笔,端端正正地写上一行:“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

给我!”写完,他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感觉非常不错。于是,他把纸条折成一只

小燕子,递给身边的同志,小声叮嘱:“请传给坐在墙边的那位姑娘。”然后,

他高高挺起胸脯,眼睛瞅着王根英,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纸条很快传到了王根英手中。她拆开一看,落款是“陈赓”。

看完纸条,王根英心想:陈赓啊陈赓,你要求婚就老老实实、正正当当来求

嘛!干嘛要这么鲁莽呢?难道要我也像战场上的敌人一样,被你一声吼,马上举

起手吗?好一个调皮的王根英,只见她向纸条背面轻轻啐了一点口水。转身扬起

胳膊,“啪”地一声,把纸条贴在墙上,

接着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继续听大会发言。陈赓一看大惊:怎么?你要公

布于众?!好!你贴墙上,我再写!他又伏下身,在纸上写道:“根英,我爱你

!我请求你作我的妻子!”纸燕又飞到了王根英手中。她展开,仅看了一眼,啐

点口水,转身又贴到了墙上。

陈赓一见更来劲了!你不反对,还怕别人不知道,那就是赞成了啊!好,你

贴,我再写!

他又俯身写了第三张:“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纸条再次传到王根英手中后,她看也没看,直接翻过来啐点口水,转身又贴到了

墙上。

陈赓还想写,正巧会议休息。这时,会场内已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墙上的纸条

。一休会,就马上围了上来。大家读着陈赓的纸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人打趣道:“王根英,你这样处理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站

在圈外的陈赓挺得意地接口说:“我看总不是反对吧!她正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

陈赓正在向她求婚呢!”

王根英绷着脸反问:“你别太自信!我为什么要嫁给你?”

陈赓一听,嗬,好家伙,她终于发话了。他笑嘻嘻地答道:“你为什么要嫁

给我?这还不好回答?因为我爱你嘛!再说,我们郎才女貌兼女才郎貌,志同道

合且有感情基础呀!”王根英“噗哧”一笑,红着脸回答道:“脸皮真厚!”…

这次大会之后,陈赓写情书向王根英求婚之事被周恩来知道了。他点着陈赓

的鼻子,笑他不懂求婚的艺术,说:“陈赓呀,谈恋爱可不是打仗,强攻是不行

的。”陈赓说:“革命者光明磊落,爱情也不该鬼鬼祟祟。她贴我的情书,我不

怕,她再贴,我再写!”

周恩来说:“古人曰:欲速则不达。女孩子需要温柔。我教你个办法,先向

她道歉,态度要诚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在道歉中加深了解,建立

感情,比拼命写情书要可行得多。”陈赓说:“好,那我试试看吧。”

果然,陈赓照周恩来说的向王根英致歉之后,王根英就爽快地答应与陈赓建

立恋爱关系。

1927年5月,陈赓和王根英终于成为了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婚礼是在

汉口举行的。那时,陈赓24岁,王根英21岁。

1938年3月8日,王根英为了不使党内文件和公款落入敌人之手,英勇地献出

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陈赓正率领八路军386旅越平汉线西进,追击日军。

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时,性情刚强的陈赓悲痛万分,泪如泉涌,在日记本上写下一

句话:“三月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我的心将随她而

去。”

“巧遇”中撮合上一个“好人”

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贫寒的旧行伍之家。陈赓自小聪颖机智,随爷爷陈

翼怀练功习武,棍棒拳脚,样样精通。他常统领村前屋后“娃娃兵”,演阵比武

,指挥自如。或许是血液里尚武从军的渊源,14岁那年因为不愿意和一位比自己

大两岁的富家**成婚,陈赓离开了就读的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偷偷跑到湘军

招募处报了名,因怕家人追查,他将学名陈庶康改为陈赓。林伯渠当年在旧军队

里视察湘军时曾见到父亲,当时就感叹了一句:这么小的孩子也在这里当兵呀。

个头与枪一般高的陈赓,经历了四年南北军阀为争夺湖南的大小混战,目睹连年

的战争惨状,他开始对军阀战争产生了怀疑。

王根英的牺牲,着实让陈赓悲痛欲绝。不长时间,陈赓身患伤寒病,魁梧的

身躯里好像燃起一把熊熊大火,没日没夜烧了整整半个月不见好转,当时的名医

也无可奈何。这时,战友们认准,陈赓要从病魔中脱险,先得要医治好他失去妻

子的创伤,最好的药物就是帮他再找一个心爱的妻子。

傅涯和陈赓初识于1940年5月。当时抗大总校文艺工作团在山西武乡县蟠龙

镇演出。傅涯和剧社的两个女伴跟着总校训练队长王智涛去取道具,在王家“巧

遇”养病刚出院的陈赓旅长。姑娘们早就听说过陈赓的许多传奇故事,就围上来

让他讲战斗故事。陈赓讲:“会昌战斗受伤的时候,我当时真想开枪自杀。想想

自己还年轻,活着还能为共产主义奋斗,我就装死了……”陈赓没有丝毫的掩饰

,既直爽又沉稳,傅涯对他产生了尊敬感。事后,傅涯和陈赓才知道这是王队长

的有意安排。

不久,下部队演出,二人单独见面了。陈赓说:“我这个人有许多朋友,有

男朋友,也有女朋友,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傅涯犹豫了,参加革命前,

自己有过一个“男朋友”(表哥)。她已经去过几次信,可是“男朋友”热衷于

化学,坚持要科学救国,不肯来延安。于是,傅涯想等与“男朋友”的关系结束

后,再与陈赓交朋友,“让你我再考虑考虑”。

陈赓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一等就是三年。“这期间,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

上,行动常变,不易通信,而陈赓不变的诚挚信息不停地传来。”今天,傅涯老

人这样讲,“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嫁给陈赓,不是因为他是位将军,而是他的

传奇经历,以及他对前妻王根英的那份厚重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1943年2月,陈赓向傅涯再次表白个人的心迹:“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

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二、也不会把你调到我的身边做秘书;三

、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陈赓就是这样一个感情丰富、爱情专一而又乐

观豁达的人,他尊重女性,耐心等待别人的选择,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不多久,陈赓和傅涯喜结良缘,刘伯承和邓小平腾出司令部的一间西屋为他

们办了喜事。婚礼上,能歌善舞的傅涯清唱了一段苏联民歌,爱说笑话的陈赓说

了不少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婚后,傅涯便随陈赓回到太岳军区工作。在那里,

陈赓给傅涯看他的日记,他在第一本日记前写道:“长征无日记,是我生平最大

的遗憾,我曾经不止一次下决心坚持写下去,但也不止一次半途而废。这是一种

要不得的惰性。从今天1937年8月7日起,我要坚决地把日记不间断地写下去,无

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战斗时也好,行军时也好,极度疲劳时也好,始终如一地写

下去。要使这次全部抗战的事迹,没有一点遗漏在我的记载以外。”傅涯说:“

当我看到这些虽经数年,但依然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日记时,我顿时感到他真

是细致,真是用功,我很喜欢他这个好习惯。”

战争年代分多聚少,分别时傅涯总要送给陈赓一个本子,以便他续写日记。

她非常珍惜陈赓用过的日记本,用灰粗布糊了包皮。千里行军,跋山涉水,她始

终珍藏在自己身旁。每到驻地,她都要先把日记本拿出来检查一下,在太阳光下

晒晒,在老乡热炕上烤烤。她说:“这些日记本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同国母宋庆龄的神交

大革命时期,陈赓在黄埔军校学习,现场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参加了

孙中山先生指挥的战斗。孙中山先生对革命青年倍加关心和爱护,找陈赓谈过话

,并且资助过陈赓从事革命活动。那时,陈赓便认识了宋庆龄。此后,一直保持

着对她的衷心崇敬。傅涯说:“陈赓去世时,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怕她太悲伤

,没敢把陈赓逝世的消息告诉她,并且,在她的收音机上制造了故障,扣下了登

着讣告的报纸……”

1933年3月陈赓因叛徒出卖被捕,曾被押赴南昌见蒋介石,他坚贞不屈,拒

绝投降。后经党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于5月底脱险到了中央苏区。陈赓自从这

次在狱中见到宋庆龄一面后,转战南北16年,于上海解放后才又相逢。宋庆龄特

设家宴招待陈赓夫妇。初次和宋庆龄见面的傅涯感受极深。记得1944年她和陈赓

同时患病,住在延安和平医院,当时缺医少药,环境艰苦,幸亏是宋庆龄为了支

援八路军从世界各地募集大批物资运往陕北根据地。得到医治的伤病员为了表达

自己的心情,联名给宋庆龄写了感谢信,陈赓和傅涯都在那2尺多长的白绸子上

签了名。这次见面,宋庆龄对陈赓从一个革命青年锻炼成长为身经百战的高级将

领,由衷高兴倍感欣慰之情,给傅涯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3年7月陈赓从朝鲜回国时,宋庆龄亲自到饭店订制点心,到果园买了葡

萄,邀请陈赓夫妇到她家里作客。那时傅涯和宋庆龄已经逐渐熟悉了。她和陈赓

谈朝鲜战争,和傅涯谈妇女工作和干部工作。他们发现宋庆龄对部队英雄模范充

满敬佩之情。此后,陈赓就留心为宋庆龄准备了几十枚各式各样的战役纪念章和

英模代表会议纪念章。当时陈赓因工作离京,嘱托傅涯把这些纪念章送给宋庆龄

。傅涯说:“那一天,我来到宋庆龄同志的住所,在一间朴素的客厅里,宋庆龄

同志接待了我。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份礼品,当场打开来,一枚一枚地仔细看。”

1961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36周年纪念日,正在上海治病的陈赓和傅

涯为了表示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买了一个花篮送到宋庆龄的住所。

不料几天之后,陈赓心肌梗塞症再次发作,终因抢救无效而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

人间。

尽管宋庆龄身边工作人员担心宋庆龄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尽量对她

“封锁”消息。后来,当傅涯护送陈赓的骨灰回到北京后,还是接到了宋庆龄从

上海发来的唁电,唁电中说:“陈赓为我们共同的事业,鞠躬尽瘁,他在各个方

面都堪称***人的楷模。”

天各一方的亲人坐牢只因是陈赓夫人

“3月16日,天很不好,窗外寒风呼啸。早上陈赓就肚子痛,我赶紧往医院

打电话。这时我看到陈赓脸色苍白,额头直冒冷汗,知道事情不好,赶紧往他嘴

里塞硝酸甘油。我只顾抓住他的手,药片吐了出来也不知道。当医生赶来时,已

经晚了……”傅涯说自己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再也忍不住

眼泪,失声痛哭。更为痛心的是,陈赓离世后的第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阴历二月

初一。

陈赓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傅涯都无法从悲痛中解脱,常常失眠。“我只能

用努力工作,来排遣心头的巨痛,同时思考着如何为他的身后做点事。可以说,

每一次整理和研究有关他的资料,都使我受到一次教育,更加深入地理解他,因

此也更加敬重他,思念他。”

陈赓共有五个子女,1961年当陈赓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时,最小的不到6岁。

傅涯顽强地把子女们培育成材。如今,四子一女个个事业有成:长子陈知非是陈

赓同王根英惟一的孩子,现为航天部高级工程师;次子陈知建现为重庆警备区副

司令员,身为少将;女儿陈知进现为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三子陈知庶

现为总参某部副部长;四子陈知涯现在国际战略基金会工作。傅涯牢记当年陈赓

的嘱托:“孩子们太小,他们不了解他们的爸爸,你要多和他们讲讲我们是怎样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子女们都遵循父母的教诲,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

成绩。

傅涯自从1938年奔赴延安,一直到1949年随军南下广州,便和家人就失去了

联系。到了广州后,通过南方局组织打听,才知道自己的爸妈、姐姐姐夫、弟弟

妹妹还有大嫂都去了台湾。“1980年,我收到了来自台湾亲人的信,信是我小妹

从美国发来的。这封家信虽说是在和平年代,可也不亚于万金啊,毕竟我们之间

已有30多年没有音信。”从信中傅涯得知,自己的爸妈已去世,他们留下遗言,

要求死后将骨灰运回大陆,葬在家乡。“看到这里,我放声大哭,悲伤不已。”

“小妹信中说,她已定居美国,她的几个孩子也都在美国工作。还说,她很

想念家乡的亲人,希望能回来看看。”1984年,傅涯的小妹从美国直飞上海,然

后到了北京,一见面两人紧紧地抱头痛哭,像是要把这30多年的相思泪流个畅快

淋漓。“小妹就住在我家里,我们白天聊,晚上也聊,老有说不完的话。从小妹

那里,我了解到30多年来一家人在台湾的情况。小妹说,开始时日子过得特别苦

,又因为我是陈赓的夫人,她和她的丈夫,还有我大嫂都坐过牢。后来日子才慢

慢好起来。”傅涯的父亲生前总是说,他想大陆,想家里的亲人。他嘱咐家人不

要把他的骨灰放在庙里,要把他的骨灰装进缸子里,然后扔进大海,随海浪漂到

大陆,漂回故乡。为了却爸妈的心愿,傅涯和小妹商量,决定将爸妈的骨灰运回

大陆。1 986年,父母终于回到了家乡。捧着爸妈的骨灰,傅涯欲哭无泪,亲

手将他们的骨灰合葬在杭州的西子湖畔。傅涯说:“尽管两岸隔绝30多年,但亲

情是割不断的啊。现在,每年都有台湾亲人过来。我每年都要接待好几回,心里

感到很幸福。我希望祖国能够早日实现统一,但愿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

人物档案

出生年月:1903年2月

籍贯:湖南湘乡

原名庶康,大将,“黄埔三杰”之一。1927年起,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

军特务营营长,第12军某营营长,红四军13师28团团长、12师师长,彭杨步兵学

校校长,军委干部团团长,红一军团1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一队队长,八路军

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

政委,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

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员、政委,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解放军副

总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61年3月在上海

病逝。

《大地》 〔2003年 第13期〕

傅抱石 傅抱石出生江西南昌,曾留学日本,后回国任教中央大学,是我国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山 上》《钟馗》《屈原》《江山如此多娇》等。

傅抱石简介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考察了傅抱石留日期间创作的和归国后摹仿日本画家的人物故事画之后,并不能以充分实证的方式确认其对日本历史画直接的仿摹与复写。

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傅抱石几个老婆

1926年,傅抱石从南昌省一师艺术科毕业后,因成绩突出留校做了附小教员。后来一师改成省一中,傅抱石在高中部的艺术科教国画、篆刻、画论等。

班里的女生中,罗时慧虽然个头不高,但身材苗条。一头利落短发,一张鹅蛋脸,皮肤白皙,还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气质高雅。她见多识广,说话直言快语,常常向傅抱石提出一些难解的问题,傅抱石总是对答如流。傅抱石对这位“带刺的玫瑰”心里颇有好感,罗时慧对学识渊博、为人真诚的傅老师也是心有灵犀。罗时慧经常跟傅抱石开玩笑,常常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傅抱石也不生气。愈是如此,罗时慧对傅抱石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更是留心,他的堂堂相貌和潇洒举止总是在她的心头荡漾……

罗时慧对傅抱石心生爱意后,曾到他家去看过,还见过傅妈妈,没想到老师会住在这样一个繁杂的地方。她觉得傅妈妈为人直率,说话也和气,心中颇有好感。后来傅抱石也常到罗家走动,罗父对这位温文尔雅、经纶满腹的老师也从内心里喜欢。后来罗时慧让傅抱石找自己的母亲求婚,罗母说需要时慧毕业之后才可以。傅罗二人订婚不久,罗时慧患了胃炎,腹痛难忍,傅抱石忙里忙外傅抱石简介,把未婚妻送到了高档医院,每天守护在床前,罗时慧的病前后经过两个月才算痊愈。

1930年正月,傅抱石与罗时慧结成连理。这年傅抱石26岁,罗时慧虚岁20,婚前双方议定,傅家搬到罗家居住。结婚这天,傅抱石请德高望重的一中校长罗九经老先生为证婚人,罗时慧则请曾经住在自己家里的数学老师吴洞周先生为介绍人。婚礼上同学们请两人介绍恋爱经过,傅抱石也不拘束,放声言道:“我们认识的全部过程,你们谁人不知,谁个不晓?人嘛,都要走这条路。成了家就要尽责任。人好比骆驼,驼重不驼轻,要保家就得背着包袱,有个压力只有拼命工作……”话音未落,便迎得一片掌声。从此,傅罗二人步入新的生活,他们或花前月下,或浅酌低唱,或读书论艺,相互尊敬,和谐恩爱。此后的几十年里,罗时慧把精力全部用于丈夫酷爱的艺术事业,傅抱石则像一头骆驼,身载重负傅抱石简介,一步一个脚印,行进在广阔的艺术天地。

康乃馨花语:热情、魅力、使人柔弱的爱、真情、母亲我爱你、温馨的祝福、热爱着你、慈祥、不求代价的母爱、宽容、母亲之花、浓郁的亲情、亲情思念、清纯的爱慕之情、热恋、热心、伤心与懊悔、伟大、神圣,慰问、心灵的相通、真挚、走运、思念。

不同花色的康乃馨代表的花语会略有差异。

白色康乃馨的花语是纯洁的爱、雅致的爱、真情、尊敬等等;粉色康乃馨的花语是美丽、年青、我永远不会忘了你、祝母亲永远美丽、母爱等等;

红色康乃馨的花语是崇拜、热烈的爱、相信你的爱、思念、祝母亲健康长寿等等;

**康乃馨的花语是你让我感到失望、永远感谢、对母亲的感谢之恩等等。最常见的是红色康乃馨和粉色康乃馨。

为什么康乃馨被当做母亲之花?1907年,美国费城的安娜_贾维斯在母亲去世周年的纪念会上,她希望大家都佩戴白色的康乃馨,并提议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于是,她给许多有影响的人写了无数信。1908年5月10日,她的家乡费城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1934年5月,美国发行了母亲节纪念邮票,以母亲河康乃馨为主题。从此,康乃馨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了象征母爱的鲜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70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