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过零丁洋》 两首词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异同?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过零丁洋》 两首词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异同?,第1张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过零丁洋》 两首词在表达方面的异同:

同:都是借诗句抒发对家国破亡的感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寄托。

异:《过零丁洋》 表述更为直接明了,通过激烈的言辞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怀。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是通过借寓的手法,通过三国的往事来比喻当下的实情。

《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与南乡子

供参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在鹅湖之会后、杭州重逢前的五年间。

关雎

•作者无考证

•周南

•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和蒹葭 (此两首诗还求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观沧海

•曹操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饮酒

•陶渊明

•东晋

•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

•表示了朋友之间共患难,坚定的友情

登幽州台歌

•唐代

•陈子昂

•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

•唐代

•王维

•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唐

• 李白

•表达对朋友关切之情的赠诗。作者容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真切的关怀。

行路难

•唐

•李白

其一: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其二: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

其三:此篇纯言退意

黄鹤楼

•唐代

•崔灏

•吊古怀乡

纯手工酿造

早期的词调、词牌,和所表达的内容是比较一致的,但后来词牌渐渐只是代表词调,也就是说词牌只表示词的长短节奏、音乐声韵形式,与内容关系渐远。但这并不是说,不管写什内容,都可以任意选用词调。

其实哪些词调,适合于抒发表达哪方面的情感,还是有一个较为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满江红》、《沁园春》、《六州歌头》等词调,就比较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情感,像岳飞的《满江红》、刘过的《沁园春》、贺铸的《六州歌头》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而像《满庭芳》、《一剪梅》等词调,就比较适合表现细腻伤惋的情思。所以选用词调,不要太随意,尤其不能望文生义。如有人填《贺新郎》词去恭喜别人新婚,用《千秋岁》词去祝贺老人的生日,懂词的人一看就会好笑。因《贺新郎》多用以抒写苍凉慷慨之情,《千秋岁》则多写忧郁悲伤的情绪。又如史达祖的《寿楼春》词,只看词牌名,会以为是喜庆的词,但实际是抒发悼亡情感,声情低抑,全作凄音。假如用来填贺寿词,那就大误了。

1.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钗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菩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

《忆旧游》、《高阳台》忧婉凄抑。

《阮郎归》情急凄苦,凄婉欲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音调缠绵,适宜表达凄抑情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2.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多用于男女相会。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情。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情感,表现友情。

《长相思》多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忆江南》、《浣溪沙》、《浪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3.豪放激壮类:

《永遇乐》激越情感。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水龙吟》激越,表达凄壮郁勃情感。

《清平乐》,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情。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情调。

《沁园春》、《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情感,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头》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钗头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激昂慷慨壮烈情感。

《水调歌头》、《满江红》,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4.其他: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荡气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一般短篇宜抒情,长篇宜铺叙。

一般上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如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上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情,如《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情。如《兰陵王》、《六丑》、《浪淘沙慢》。

初学者宜用书写精壮质朴之情的《八声甘州》;从容和婉柔情的《满庭芳》;以及《蓦山溪》、《减字木兰花》、《临江仙》、《蝶恋花》、《菩萨蛮》,比较好掌握。

陶渊明诗《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每句都是这个意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南乡子)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将进酒)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 江上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南岭别儿童入京)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千载身后名(李白 行路难)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满江红)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以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渊明 杂诗)

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是等闲(陆游 鹧鸪天)

当然还有毛主席的好多名句都很潇洒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采桑子)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

不关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作者:(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文章大意:(1)《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2)《江城子》: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3)《破阵子》: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上片感情:(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2)《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3)《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下片感情:(1)《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2)《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3)《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总体异同: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9043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