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反应与共情同感的关系

情感反应与共情同感的关系,第1张

因果关系。情感反应是因为共情同感之后参会产生的情感反应,两者相互影响,属于因果关系。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反情感转移(Countertransference)是一种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患者情感状态的反应和反感受过程。与情感转移不同,情感转移是患者将自己的情感和经验投射到治疗师身上的过程,而反情感转移是治疗师对患者的情感和经验投射到患者身上的过程。

造成反情感转移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治疗师的个人经验和情感状态:治疗师的个人经验和情感状态可能会影响到对患者的反应。例如,治疗师可能会感到愤怒或挫败感,如果患者的行为或话语触发了他们自己的类似经历或情感体验。

患者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患者的行为和情感状态会对治疗师产生影响,例如,患者的抱怨或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引起治疗师的防御和不满情绪

治疗师的个人特质和心理状态:治疗师的个人特质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患者的反应,例如,治疗师的个人价值观和信仰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患者行为的评价和反应。

治疗过程中的互动模式: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也会影响到反情感转移的出现。例如,治疗师可能会感到愤怒或失望,如果患者表现出依赖或反抗的行为。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该保持警觉,认识到自己的反情感转移,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恐惧是复合情绪

李克富 || 无知者无畏? - https://wwwjianshucom/p/25e4ce419c1b

作业:(1)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2)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一、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

(一)以问代答技术对于引导谈话方向非常实用。在咨询中克服自己好人为师、包办的心态,引导来访者积极思考。

(二) 1.释义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能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比如,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如果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您愿意谈一谈最初不能入睡时的内心感受吗?”

2.中断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中断的操作方法是,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行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反射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4.引导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求助者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二、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

害怕: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

恐惧,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

恐惧是人类基本的原始的情绪,是由于感到危险的迫近或意识到邪恶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痛苦和不安的情绪反应,是个体感到自身有被损害或者被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是因为关心某人或者某事是否安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其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想象的危险。

我所理解的害怕是面临险境当下的反映。

恐惧是复合情绪。通常我每周都会回父母家陪父母吃饭。因一件小事引发我对父母的怨念,上周没回父母家吃饭,计划这个周六晚上回父母家吃饭,老公说天气炎热,厨房做饭太热。在家吃过晚饭去父母家玩即可。没反对老公的提议,但之后感觉到了惶恐,我恐惧父亲会发怒,会不高兴。而现实情况是70岁的父亲不可能发怒,而我也已经48岁。我的恐惧来自想象的危险,我的恐惧不是现在我的恐惧,而是童年的我的恐惧。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MArnold)于本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该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阿诺德举例说:在森林里看到熊会产生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熊却不产生恐惧。情绪产生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和估价,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情景对人的意义。因此,阿诺德给情绪下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的倾向,这种体验倾向被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

依照阿诺德的学说,情绪是这样产生的: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官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产生对情境的评估。这时只要情境被评估为对有机体有足够重要的意义,皮层兴奋即下行激活丘脑系统,并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发生器官的变化。这时外周变化的反馈信息又通过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并与皮层最初的估价相结合,纯粹的认识经验即转化为情绪体验。

由此可见,阿诺德的学说接受了詹姆士—兰格学说的外周反馈观点,而不同意坎农关于丘脑抑制的观点。她认为整个情绪过程均为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她与詹姆士的不同可从如下模式中表明:

(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沙赫特与辛格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手心出汗、心率加快等;2个体必须对生理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即情绪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与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一、对外界信息进行知觉分析。二、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对外部产生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期望。三、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即认知比较器。是该模型的核心部分能够激活神经系统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答案:D

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也就是说,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常用方法包括:释义(内容反应)、适当停顿(中断)、情感反应和引导。多重提问是会谈中不恰当的一种提问方式。

联系: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可归之为心理咨询参与性技术中的反应技术。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往往结合起来使用。

区别:内容反应: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

情感反应:将求助者所陈述情绪情感经过概括与整理反馈给求助者。

参与性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和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重复技术:又称为复述技术、鼓励技术,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某些话,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95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