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人格,越爱,越疏离

回避型依恋人格,越爱,越疏离,第1张

回避型依恋人格在恋爱里会被认为 ‘作天作地’ ,根源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渴望亲密关系但如果太美好又会产生恐惧,怕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所以关系会破裂,于是产生逃避的心理。

大致表现如下:

1 想联系你,但绝对不会主动给你发消息。

2 很在意你,但是嘴上一直说不在意没有你也会过得好。

3 极度在意细节,你讲话的语气和表情,如果感觉到你的爱在变少,绝对会第一时间提出分手,因为要做先分手的那个人。

4 你向我走十步,我向你走一步,但是你要是后退一步,我可能下一秒就消失。

5 很亲密的时候,会想未来好遥远,人的感情怎么可能一成不变,与其终究要破灭,那现在的亲密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疏离

回避型依恋人格在恋爱里纠结于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需要伴侣给予大量的耐心和情感帮助建立安全感。

“假性疏离者”,一个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的名词,但最近又好似“忽如一夜春风来”般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大家对其看法也是大相径庭。

今天小编就同大家分享我自身对于“假性疏离者”看法和理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假性疏离者”

“假性疏离者”按照字义来解释可以理解为假装性的故意疏离彼此,心理学上称其为“回避依恋型人格”,意如其名,就是回避和依恋贯穿于此类人的一种人格特点。

“假性疏离者”在某种意义上是病态的,这类人往往心中十分渴望但又在表面上予以拒绝。情感上的矛盾冲突,精神上的高度内耗就是此类人群的典型特征。

他们往往感觉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是其心理活动的常态,内心无比挣扎渴望得到关爱,但当关怀降临时,自身却又躲之不及,拒之门外。

二、为什么造成“假性疏离者”

心理的病态终究是经历的坎坷的产物,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点。

家庭因素

人们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家庭的氛围终究会感染到下一代的心理健康。

在每一位“假性疏离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家庭带来了影子。长期缺乏父母家庭陪伴的孩子,心理终归是安全感荡然无存的最后归宿。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家庭疏远,他们学会了伪装自己,将真心隐藏起来,脸上装着若无其事,其实内心对爱的渴望比所以人都热烈。

社会因素

这个社会对人的要求太高了,以至于很多人真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都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假性疏离者”其实和我们平常人一样,他们也渴望自己内心的欲望,但奈何自身和社会的种种因素交织,让其无法如愿,所以他们被迫与现实妥协,被迫装作镇定和无所谓的态度,长此以往,渐渐也就造成了内心的病态扭曲。

个人因素

人生而不同,有些人天生就心理脆弱,胆小怕事的性格也是“假性疏离者”滋生的土壤

他们遇到事情可能想过如何去解决,但是其自身性格让他无从下手,习惯了把摆烂作为人生法则。逃避与不在乎似乎成为了“假性疏离者”的处事方式,害怕尝试,害怕失败,他们学会了克制,忍让,压制,这无形间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假性疏离者”。

三、怎样避免成为“假性疏离者”

潜意识的心理事务很难改变,但是我们能做的只有提前预防

从本质上来看,回避与依恋是“假性疏离者”的核心。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遇事不惧,处事不惊,追寻内心,大胆去爱,那么就可以做到对“假性疏离者”的预防。

在很多情况中,如果有做与不做的选择时,我的建议是能做就去做;在遇到爱的人时,大胆去爱,去说出自己的心声,去遵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积极向前看,勇敢做想做之事,大胆爱最爱之人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假性疏离者”的看法,希望能给帮助到你!

找伴侣避坑疏离型人

什么是疏离型人格的人:就是对情感需求很小,而且非常独的人。这种人他不是不喜欢你,在感情中并没有犯很大的错,没有劈腿、没有不忠诚,就是对谁的情感需求都很小,这样的人在大城市中更多的通常是独居,个人能力不会很差。

他觉一个人看**、一个人旅行是一种享受,一个人做这些事可幸福了,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太爽了、太独了他根本就不需要情感的陪伴。正常情侣该做的事,他是不会去做的,比如每天分享日常,互相了解对方的状态,他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你才不做,而是他就不知道正常的情侣、正常的恋爱就是这么相处的,他自己也没有这个需求。

并且因为你的情感交流频次很低,所以这样的人很容易被误会他是在吊着你,或者不喜欢你,或者是在养鱼。其实都不是,在他的情感认知中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相处了,所以你的悲伤、烦恼、指责,在他看来就是莫名其妙的,他的共情能力是很差的,他觉得没必要如此的悲伤。

一般的男性比女性对情感的需求小,都多多少少有点这样,一般情况你可以去沟通可以去解决。但是有些人就会特别的极端,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了极端的人,那就直接远离吧他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底线问题,但是所有的情感沟通或者是结婚生娃,全部都是你独自努力,单打独斗的感觉,并且做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就没有什么情感需求。

虽然他们对自身情感缺乏表达,但事实上他们却对他人的感受超乎寻常的敏锐。比如突然消失、失联了一段时间,或者是吵架、冷漠,无意当中做出一些把恋人从自己身边推开的举动,要不就是玩起我逃你追的游戏,总之是一些破坏亲密关系质量的事情。你会发现,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越是“无为”的那一方,才是真正掌控这关系的人。

内心汹涌澎湃,外表看起来波澜不惊。跟ta相处很长时间,还不知道ta内心真正的需求。因为ta不善于表达,大多时间保持沉默,给人感觉话不多,内向、拘谨、谨慎……。回避性人格主要是怕被抛弃所以一直在逃,再亲密关系中会常常出现忽冷忽热或者逃离的现象。所以想和回避性人格的爱人在一起一定不要粘着他,给他足够的空间,这样他才不会压抑他才觉得舒服。

情绪稳定,有事业心有能力,聪明,温柔。同时外表是个小孩子,可爱,天真无邪,没有攻击性,时刻崇拜他,让他有自己很强大,自己在保护着我、照顾着我的成就感。但是心里却渴望得到对方的关怀和疼爱,当对方表现出过度的关心后却又下意识甚至不择手段地推开对方,总之,ta们需要的就是当我回避你时,你还能持续对我的爱,而且爱的程度不减反增。

回避型人格,指的是时常嘴巴上说的我要谈恋爱,但是真正的遇到了,却又情不自禁的对此产生抗拒。当对方失望离去了,又会产生无限的忧愁。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不是不在乎,是不自信害怕失去,害怕对方生气,害怕对方讨厌自己,不自信的人真是寸步难行,一个人无论外表学历能力如何,都要提高自信,培养强大的内心,做事才会游刃有余。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联就是同样不喜欢亲密关系,对他人持有怀疑感,常常会感到心情郁闷,难以走入他们的内心。

那又怎么区分这三种症状呢?

1疏离型: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低的人,是安全型;

焦虑感高、回避感低的人,是痴迷型;

焦虑感低、回避感高的人,是疏离型;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高的人,是恐惧型;

疏离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会表现得很热情,但是一旦亲密关系确立之后,Ta可能就会变得冷漠,会拒绝跟你过多的亲近。

他们在疏离别人之后,在独处的空间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但是他决不允许这种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给予之上;

他们不喜欢社交,但偶尔和几个朋友共度一个夜晚,还是挺快乐的;

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合作和争斗,他们会倾向于选择逃避;

他们不愿意向别人说出自己生活上有关的细节事情;

他们相信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的,会坚持亲自去学习和理解,而不信别人说的东西等等;

2爱无能:

什么是爱无能?

就是人们大多不愿去恋爱、不会去浪漫、不懂得去爱。这种一般都是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大龄都市白领。

有调查现实,有超过一半的男人认为自己处于爱无能的边缘,其中20%表示已经心灰意冷。这一批人可能恰值婚龄,条件也不算差,却因为种种原因提不起恋爱的热情,眼看就一步步进入老僧入定的境界。导致“爱无能”的原因,其实都是各种经历、境遇、性格与压力造成的心理疾病,有病而不自知,从不想着去积极解决、找到出路,那么必将远走歧路、病入膏肓。其实只因太胆怯、太自我。

3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跳跃性的和不稳定的。可以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也可以有“过敏性幻觉”和“过敏性关系妄想”。

表现为前者,就常常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或者“恐惧症”等各种类型的神经症;表现为后者,会被一些粗心的医生诊断为“精神病”。

我认为很多情侣败给冷淡期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缺乏沟通和理解:在恋爱中,很多人常常会忽略沟通和理解对关系的重要性。如果双方在进入冷淡期后缺乏交流和共同理解,就容易导致情感疏离。

2 缺乏激情:恋爱初期往往充满激情,但是时间一长,这种激情也会逐渐消退。如果双方在进入冷淡期后,没有及时挖掘新的互动方式和生活乐趣,很容易让感情变得平淡无味。

3 个人成长和变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当其中一个人在恋爱关系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双方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目标产生巨大的差异,使得两人的关系变得疏离。

4 外界干扰和压力: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干扰和压力,例如工作、经济、家庭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双方的恋爱关系产生影响,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也会导致情感疏离。

5 恋爱观和期许不同:每个人的恋爱观和期许都不同,当两个人在进入冷淡期后发现彼此的恋爱观和期许不符合,就很容易出现情感疏离。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恋爱关系长久稳定,双方需要多沟通、多理解,发掘生活中新的互动方式和乐趣,同时也需要注意自己和对方的成长和变化,避免外界干扰和压力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支持和鼓励。

疏离型、爱无能、边缘型感觉所述的这三者不能是并列关系,疏离型和爱无能更偏向于表现,很多人格可能都会有这样的表现,而边缘型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并列归类。我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所以我概述一下边缘型的情况。就亲密关系而言,会有疏离型、爱无能的外在表现,但实际上却远非那么简单。边缘型是想渴望建立一段理想化的亲密关系,试图邂逅一个人能包容自己的一切,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一举一动都照顾自己的感受,永远爱着自己,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父母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私欲的尽心尽力的爱着自己。所以边缘型人格障碍总是会感到失望,这样的失望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疏离、甚至表面上的爱无能。所以边缘型渴望人际关系的温暖,但因为自身的幻想,又无法得到她想要的理想型的温暖,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会处于受伤的状态,尽管并没有人伤害自己,但她每时每刻都因为对方的拒绝感到痛楚和愤怒,这样时间长了,自然会本能的和人群保持距离,永远都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但边缘型真得是一只很可怜的没有坚硬毛皮厚实硬刺的小刺猬啊,这只没毛没刺的小刺猬敏感无比,在刺猬群中跌跌撞撞,被很多刺猬的硬刺伤害,毫无自保能力,被伤得体无完肤,失去理智,大喊大叫,歇斯底里,激怒一般的伤害他人,这情有可原,小刺猬因为没有保护自己的铠甲而被伤害,伤害完毕之后还要被指责。他人浑然无觉,还觉得小刺猬怪异。小刺猬大概就是边缘型人格所面临的处境。解决之道,便是不断地武装自己,努力的辨识真实的情况,确定好人际边界。

恐惧回避型依恋者的人际目的如下所示:

回避型依恋也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会将其分为疏离型回避和恐惧型回避。

疏离型回避一般会独来独往,与人关系淡漠,并且主观意识上并不太喜欢与异性接近,喜欢独处并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对于依恋关系及亲密关系的需要不是很强烈。

恐惧型回避也会表现为独来独往,不太与其他人接触,没有特别能交心的朋友,也难以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但是恐惧型回避在主观层面是对依恋关系及亲密关系有渴望的,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建立一段亲密关系,但是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会选择压制住自己建立亲密关系的欲望。

回避天生不会谈恋爱。和一个人关系开始亲密时感受到压迫,想要逃离,即使多次遇到想要一起当好朋友,会感到负担;开始有恋爱的苗头时就当缩头乌龟,逃得远远的。

好像更喜欢当一个性单恋者,一方面只想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人,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人格平等不会太热情对待自己的喜欢,发现对方可能对自己感兴趣了,慢慢的又冷静下来审视这个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67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