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如何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第1张

一、赞生之长,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赞美学生时我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内容全面。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学习功能较差的学生,我更加慷慨的赠与他们溢美之词。通过赞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例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2、时机要恰当。我体会评价不宜过早,不等学生说完就给予鼓励,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应等学生说完再做评价,这样既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如果有些问题答错了,我也不忙于立即否定,而是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鼓励其它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全班学生的思维在争辨中发展,认识在争辨中深化,问题在争辨中解决,积极在争辨中提升。评价也不宜过迟,太迟了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了。 3、评价的语言要艺术。赞美要恰如其分,针对性强。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对某个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我只说:“很好!”,他们会感觉很失落,显然类似这样的赞美不够恰当。此时我会给矛更具体的赞美:“你的答案太棒了,很有创意!”,打破统一的模式,由衷的评价,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高质量发言的持续追求。反之则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 4、评价语言要有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的一个“好”字,既可以说的得平淡如水,让人沉得有勉强付会之嫌;也可以说得满怀激情,让人觉得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所以我便将“好”替换成“太有创意了!”“你真聪明!”“太棒了!”等等。我发现这些发自内心的赞美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都很大,内化成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我的语文教学评价也真正发挥了激励功能。 二、评价的方法要多样 课堂中除了我经常以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外,还尝试着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效果不错。 我作为教师用鼓励性语言或描述性语言对学生在语文课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他们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因人而异,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其敢读敢说;对基础好的学生,旨在激励他挑战创新。有时是一个赞许的眼神,有时是一个鼓励的爱抚,有时是一段赏识的话语,这些都令他们怦然心动,信心十足,都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比如让学生对完成的一份作业或回答的一个问题,独立思考判断自己有哪些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渐掌握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互评,我主要尝试过同学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这种方法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像照镜子一样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这一方式的关键在于首先我与学生通过民主讨论形成集体的标准,正确的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立的发展。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无论什么方式什么语言都要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运用,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更充分的发挥其激励作用。 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办错事、说错话或有一些不良习惯,教师除正面引导以外,必要的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现代教师都承认那些传统的挖苦、告状、预言、比较等粗暴的批评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代学生了。所以我总是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的使学生心悦诚服。 1、批评要灌注情感。 2、寓贬于褒的批评。学生都特别喜欢表扬,厌恶批评。课堂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常犯的毛病,一次我将课上听讲特别认真,回答问题又积极的同学中肯的表扬了一番,并特别强调这样做不仅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事半功倍。那些走神做小动作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老师也是在间接地批评他们,并且在用心良苦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便认真听起讲来。 3、建议性评价。中学生看起来个子高大,但还是有很多幼稚的地方。往往由于考虑不周,在主动学习或做好事时顾此失彼此时我就会热心的提出建议,使他们少走弯路找到成功的捷径。 4、要批评先表扬。要批评学生时有时我会先表扬他们,使他们了解在老师眼中除了他的缺点还有他的成绩,还有对他的期望。这样他们往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快的改正错误。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涉及一组相关概念,下面逐一介绍。

1、测量及其要素:

测量从广义上讲是指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认和描述的过程,如用秤或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或者用温度计测量环境的温度。史蒂文斯(SSStevens)曾说,广而言之,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即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测量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事物及其属性。这是测量的对象或目标。课堂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所测量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或外在表现特性,如学业成绩。但这种测量关注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隐含于所测的外显行为之中的个体的潜在特质水平,如学业能力等。所以说课堂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间接测量,因为它关注的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特质,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评价不注重教学行为,相反,我们只有通过对教与学的行为的科学有效的测量,才能获得对相应的心理品质的推论。

二是法则。即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它是测量的关键。如公认的长度单位(卷尺等)和标准化的智力量表等,卷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标准化的智力量表能够用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法则的好坏能够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准的卷尺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同样,不好的智力量表得到的智力分数也是不能够相信的。

三是数字或符号。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数字本身具有区分性、等级性等逻辑运算的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所得到的数字来表示事物属性的类别、大小、多少等。

2、测验:

阿娜斯塔西(AAnastasi)认为,测验本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行为样本。我们知道,测量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数字标定,如智力118,要想得到这个118,就需要测量其智力行为;而智力行为是很多的,作为测量的一种的测验就要选取这一领域中有代表性的行为来考察其在智力领域中的特征,如果从这些有代表性的行为的测验中能够获得有关个体这方面属性的信息,那么这些代表性行为──行为样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对象。

其次,标准化。它是指测验这种获取事物属性量化特征的方式在编制、实施、计分及分数解释等方面有一套系统的程序。只有这样,测验才有统一的标准,使不同人的测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也才能够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使之更有效。

第三,客观测量的评价指标。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属于间接测量,因此标准化是其客观化的必然要求。换句话说,我们在测验时测的是行为样本,而行为样本是很多的(如大家熟知的考试时用的复本),通过这些样本所获得的测验数值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果测验没有标准化的话,那么这些测验数据将会差别很大,我们就会失去对测验结果的信任。而事实上,仅仅程序上的标准化是不够的,两个人完全按照标准程序来编制某个测验工具,其测验结果也会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还需要判断测验工具客观性的一些指标:

⑴ 对题目质量的分析,包括难度和区分度,这是筛选题目以构成一个好测验的基础。

⑵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程度。

⑶ 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程度,这是评价测验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3、评价:

评价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词,它泛指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评价的过程则是对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进行分析、衡量和判断的过程,评价过程一般来说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需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对事物或产品的价值进行评判。

教育评价。关于教育评价的概念,大体上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着眼于信息,强调通过评价收集信息,为教育决策服务;二是着眼于方法,强调评价是成绩考查或调查的方法;三是着眼于效果,强调通过评价判断教育目标或教育计划的实现程度;四是着眼于过程,强调评价是信息收集的过程、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判断效果的过程、教育优化的过程以及价值判断的过程等;五是强调价值,强调教育评价的关键在于价值判断。

尽管教育评价有很多定义方式,但通常在使用时,国内有关教育评价的定义则将其窄化了,把教育评价更多的看作是对学生(受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在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测量和测验是获取量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通常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内容相生相伴。

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教师、学生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之间相互有所包含,特别是那些测量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工作通常也会包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并涉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两个维度,因此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比较丰富。

1、目标理论:

包括泰勒(RWTyler)的行为目标模式和其后布卢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模式。

行为目标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的,故也称为“泰勒模式”。这种理论强调把学生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把教育方案、计划所达到的目标用可以进行观察、测验的学生的行为来表示,认为评价就是判断教育活动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同时,也就是找出教育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通过信息、反馈使教育活动尽可能逼近目标。

目标分类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评价的基础,而教育目标从整体上可以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目标系列。其中最为成熟的是认知领域的目标,该目标理论的提出,实际上解决了在教育和教学评价中测什么的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2、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至少由七种智力要素组成,即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识的智力。多元智力本身具有多元性、文化性、差异性、实践性、开发性等特征。多元智力理论给教育教学评价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从评价观来说,它认为个体具有不同的智力及其组合,如果给予适当的教育,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同时带动其他智力的同步发展,因而不存在智力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力类型和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由关注“学生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是什么”;就评价的目的而言,多元智力理论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其发展状况,而传统评价则以预定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选拔和鉴别;就评价的特征而言,评价是多元化的,这不仅体现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还体现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的多元化。

3、替代性评价:

替代性评价(alternative assessment)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种评价是传统纸笔标准化测验的一种替代方式,由于多数评价任务比较接近真实的生活,故又称为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表现性评价等。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传统学生评价中采用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更多地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而非应用能力,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替代性评价就成为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替代性评价被认为是对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进行测量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海曼(Herman)等人认为,替代性评价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⑴ 评价时要求学生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某事。

⑵ 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

⑶ 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

⑷ 唤起真实情景的运用。

⑸ 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

⑹ 要求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担任新的角色。

4、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研究的最初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由此对教师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观点。

伯利纳(DCBerliner)等通过研究阅读和数学教学,总结出了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其中有效的教学行为有:教师建设性地对学生的情绪和态度作出公开的言语或非言语的反应;教师认真听学生在讲什么,谈什么;教师给学生某种指导或警告,并且说到做到;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乐观的态度和情绪;教师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迹象预测意外事件;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并对学生课堂作业负责。无效的教学行为有:教师突然改变教学程序,如从教学转向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当众训斥学生;教师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无用的作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要表现自己。

盖奇(NLGage)等提出了四类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师行为:

⑴ 组织,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它与保持学生的注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及信息传递的效果有关,其作用在于发出信号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提示某些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线索。

⑵ 提问,它与学生学习的进行和结果直接相关,它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与当前学习有关的内容,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调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

⑶ 探究,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发现性,它有助于保持由组织、提问所引起的学习准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材料进行智慧加工,并通过这一加工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智慧活动的技能。

⑷ 奖励,指在课堂教学中用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或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给以肯定性的鼓励,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奖励时,其智慧活动进行得比较持久,效率也比较高。

美国的多伊尔(KODoyle)在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各个教学行为特征加以整理、分析和归并,提出了一套重要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表(如表1~1)。

表1~1重要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一览表:

1、帮助学生识别学习中的重点与非重点。  2、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趣。  3、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  4、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5、采取措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6、使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  7、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材料。  8、清楚地讲述教学内容。  9、提供数量合适的内容(既不过多也不过少)。  10、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有效的指导。  11、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  12、帮助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情境之中。  13、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学习成果。  14、使学生感到容易接近。  15、尊重学生。  16、理解学生。  17、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18、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  19、恰当处理重点难点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功能。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功能

1、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⑴ 多维性原则:

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多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即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堂教学都必须要完整地对所有的因素进行评价、或者所有的因素在每次评价中所占的权重都是一样的,而是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有侧重地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评价的目的,也要考虑到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理论前沿。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缺少课堂教学内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外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最后是评价方法的多维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表或者纸笔测验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但是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评价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内容脱节,不太适合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等。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中改变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方式,更多地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因为量化的评价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而质性评价却更关注复杂而丰富的课堂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及其间真实的表现。

⑵ 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

过程性原则强调以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对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过程。过程性原则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把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论这些活动是否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在方法论上,既倡导量化研究的方法,也给质性评价一定的位置;三是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它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⑶ 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在真实性评价中应该包括有真实性任务,即某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生活活动、表现或挑战。

美国学者戈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认为真实性评价有五个特征:一是评价既指向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而不仅仅是选拔与区分功能;二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中,给学生呈现复杂的、不确定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以及需要整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任务(即“有意义的真实性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占有程度;三是任何一个真实性评价都必须事先制订好用以评价学生的“量规”(rubrics)或“检核表”(checklists)。所谓“量规”,是一种界定清晰的、用来对学生的表现或作品进行评分或等级评定的评估工具。一个完整的“量规”应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具体的评估标准”“区分熟练水平”以及“明确的反馈”,学生应该提前知道评价的任务及具体标准,而不是像传统的测验那样需要保密;四是真实性评价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评估策略,以适应各种能力、各种学习风格以及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为展示他们的潜能与强项提供机会,而常规的考试与测验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且常常用来找出一个人的弱点,而不是他的长处;五是评价通常被整合在师生日常的课堂活动中,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在真实性评价中,评价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测验接受者,而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对同伴的评价或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

⑷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尽管不排除其检查、选拔和甄别的作用,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即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变化,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

发展性原则有以下特征:首先,发展性原则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个体的和谐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其次,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第三,发展性原则在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由师生之间情感等的交互作用而使得课堂教学出现的偶发性和动态性;第四,发展性原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第五,发展性原则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质性评价的作用,强调用质性评价去统整定量评价,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会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2、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⑴ 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达到一系列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前的评价。教学前的评价可以是一节课开始之前的评价,也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课开始之前的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想弄清学生是否具备即将开始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即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它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通常有关准备状态的评价难度较低,同时评价的内容限定在学习应该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上。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往往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基础。它们主要被用于监测学习进步、检测学习中的错误,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这些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通常这些评价涵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教学内容,如某一章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实际应用中的形成性评价内容比较狭窄,对于那些也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就很少涉及,这是在形成性评价中要注意的。除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之外,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必须采用诊断性评价来确定问题之所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最后是教学结束时的评价。在一个教学阶段(如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结束时,我们关心的是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和达到的程度如何,要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也必须使用相应的评价。教学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如确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或等级分数可以为分流、安置学生等提供相应的信息。而单元测验在为学生提供反馈、激励他们从事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布置补偿性的作业、评价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评价不仅可以是形成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可能是预备评价。它们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成效的提高、师生的评价等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反馈信息。

⑵ 课堂教学评价与师生的发展: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评价能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力趋向、学业成就、态度、价值观、学业潜能等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应用到相应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技术。对于教师而言,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教师获取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是能够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能够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帮助,而且学生的不足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知道学生已经能够做什么,他们的学习准备情况怎样。二是监控学生的进步,即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进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之一就是评判学生是否正令人满意地朝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这样可以为是否进行教学调整提供信息,可以说能否及时监控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众多的研究表明,合理开发和应用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三是评估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决定是保留现行教学方案还是进行修订或者另起炉灶。

其次是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整合了有关教与学和师生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阵地。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它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某种抑制作用;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够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充分活动,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小结

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它涉及测量、测验、评价等一系列相关概念,还涉及教与学中的一系列理论,其中主要包括目标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替代性评价理论和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多维性、过程性、真实性和发展性的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促进和对师生发展的促进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评语吧,评语能激励被评价对象,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不断进取的信心。相信写评语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教师课堂教学评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课堂教学评语1

 (1)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2)教学思路较清晰;

 (3)能利用举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实施效果较好;

 (4)小亮点1:能创设小活动(不同同学用不同语速朗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会(验);

 (5)小亮点2:知识拓宽与汉语言文化节活动接轨;

 (6)注意板书(不能利用字幕代替板书及语言的“深情”表述)。

教师课堂教学评语2

 (1)课堂引入较好,能创设问题情境;

 (2)不能过多的多媒体代替板书;

 (3)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思路清晰,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实施较好,能基本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缺点:课堂容量不大,可增加教学容量,以训练接纳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评语3

 (1)语速有点快;

 (2)能以例贯穿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3)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注意不能过多使用媒体字幕代替板书;

 (4)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实施恰当,教学效果较好;

 (5)要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听课状态,深入到学生当中,激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6)知识拓展恰当,难度和范围适中。

教师课堂教学评语4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3、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5、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最后环节的设计很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7、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8、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9、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理解新知,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10、有“创新”和“创意”。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教师课堂教学评语5

 1、能采用类比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详细,对个别容易出错的地方能反复强调,及时反愧巩固。选题类型较全面,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待拓展。

 2、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较好,过程操作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分层教学,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作业的设置,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符合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智发展规律。教学过程清晰,能引导学生先想再算,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语言简练,平时扎实有效的教学工作在本课中初显成效。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

 4、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5、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6、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7、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8、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妥当,抓住鲁迅先生的人格特点来分析人物形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具有实效性。教学环节的安排、问题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环节的安排、问题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

 11、体验了课文的内含,又让学生在课文原有材料基础上进行拓展,使得生成与发掘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使得教材内容和体现的内含在课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功能出现了倍增效应。

 12、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3、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4、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15、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16、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堂容量适当,符合学生认知;能有效创设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师生、生生互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参与性强,气氛融洽。

 17、通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还需优化。老师讲解较多,师生双边活动需增多。

 18、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20、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教师课堂教学评语6

 (1)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2)教学思路较清晰;

 (3)能利用举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实施效果较好;

 (4)小亮点1:能创设小活动(不同同学用不同语速朗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会(验);

 (5)小亮点2:知识拓宽与汉语言文化节活动接轨;

 (6)注意板书(不能利用字幕代替板书及语言的“深情”表述)。

教师课堂教学评语7

 (1)语速有点快;

 (2)能以例贯穿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3)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注意不能过多使用媒体字幕代替板书;

 (4)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实施恰当,教学效果较好;

 (5)要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听课状态,深入到学生当中,激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6)知识拓展恰当,难度和范围适中。

语文教学评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江总书记在全教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是管方向的。语文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地担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这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此其一。第二,对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要理解得宽泛一些。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审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第三,也是关键的一点,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譬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再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其间,文与道的关系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而思想、情感的升华,又促进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语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2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关系。

首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从思想上十分明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语文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即每个有差异的个体,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最终达到“用不着教”,能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有独立见解,有自学能力。

3知识、能力、情感的关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语文教学要克服“重分析、轻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目前的语文教学,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分别隔着一道高墙。今后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而且要加强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变封闭为开放,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在教学内容上,不唯书,现实生活中适合的语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学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增长智慧才干的皆可行。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

5提高教师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关键。提高教师素质,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要热爱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学生在你的指导下,不仅语文能力逐步提高,而且热爱生活,学习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学习如何做人,打下较好的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要素

语文评价一般分为六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

1、书面交流评价:老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机会,如借助学生的作文、日记、周记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信心、努力程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习方法、习惯等,从而在评语中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提出善意的批评,诚恳的建议,殷切的期望,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2、自我总结式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之一语文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后,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进行诊断诊断要以阶段测试成绩、 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师的语文学习要求为依据,认真检查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在学生上完成自我诊断之后,再引导学会进行自我比较反思,将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和状况与前一阶段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较差,自己应如何改进,从而达到自我提高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自主性与发展性策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

2、及时反馈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及时组织纠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3、访谈评价:访谈评价是师生沟通和评价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还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交谈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需要和教学要求来定,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尽可能使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

4、学生自我分析式评价:这是一种形成性学生自我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分析自己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思考的过程进行评定

5、两次测试法:单元检测中,学生如果对初测成绩感到不满意,经过复习后,可要求重测,并以较好的一次成绩为准,重测试卷难易程度原则上与上次初测试卷相当,但对少数水平较低的学生,可用较易的试卷

6、评价服务教育策略:通过研究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策略和方法,使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合作性评价的原则:设计愉快的互评方式,创设宽松的互评氛围,营造自由的互评空间

五、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个维度

1、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2、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六、其他

语文教研组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系统设计学习主题,确定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与任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自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按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例、备课,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都喜欢听,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止局限于课文的内容,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利器。

语文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2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关系。

3知识、能力、情感的关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5提高教师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注意这几项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该处理好以下关系: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是管方向的。语文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地担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这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此其一。第二,对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要理解得宽泛一些。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审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第三,也是关键的一点,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譬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再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其间,文与道的关系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而思想、情感的升华,又促进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语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2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关系。

首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从思想上十分明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语文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即每个有差异的个体,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最终达到“用不着教”,能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有独立见解,有自学能力。

3知识、能力、情感的关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语文教学要克服“重分析、轻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目前的语文教学,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分别隔着一道高墙。今后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而且要加强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变封闭为开放,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在教学内容上,不唯书,现实生活中适合的语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学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语文教学注意哪些问题

1课堂教学中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俗话说:“思想引领着行动,理论指导着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则是盲目的”。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则出现了学科定位不明确,课堂中师生关系出现失衡的情况,文本解读过于随意等问题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认识上出现了问题,教学时,缺乏科学发展观的引领,而且还缺乏辩证思维的引导。 2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的落后,很多教师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的时候,采取单一的传播模式,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对新的教育理念没有领悟透彻,这些问题也都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3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有时候还会出现乱套的现象。由于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言堂”贯穿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压制着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展开教学,导致课堂的教学气氛不够活跃。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们负责听,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互动、交流。课堂氛围也是死气沉沉的,这样的教学也会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随之降到最低点。有些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课堂的活跃,放任学生自由行动,整节课都乱成一团,学生根本学不到实际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也会使得课堂走向另一个极端。众所周知,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玩爱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把握住课堂的环节,同时也要有调控好课堂程序的能力。过度地操纵或者是放任不管都能够使得课堂难以掌控,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既不可能学到知识,兴趣也不可能高,这样的后果是课堂教学效果极差。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设计到底应该设计什么?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选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评价、编制教学方案。这里着重谈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运用这三个主要方面。

创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完成意义的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法是让学习者自己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叫做基于问题教学。建构主义的这个理念应该渗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二、注意培养信息素养。语文综合素养包括了信息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快速地搜集信息,正确的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学生就将被信息社会所淘汰。这是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言的。在探究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信息素养就会得到展现,我们自己也要通过自己的较高的信息素养去了解学生,在必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

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类型的评价

教学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

4、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 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5、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 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简述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定量法,定性法,性量结合法。内容是授课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反馈。

教学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总的来说,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以学论教”是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进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

课程与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一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编辑本段]教学评价的作用 1、 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2、 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3、 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4、 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编辑本段]教学评价的要求 1、 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 2、 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 3、 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 4、 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 [编辑本段]教学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编辑本段]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1)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 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哪些

一、量表评价法 (一)概述 1概念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 (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 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 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 (3)依据课堂教学中

教学评价是什么?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一、导向功能首先,要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科教兴国要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应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念,建立科学评价标准。二、激励功能通过教学评价肯定学生的达标速度,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的成绩,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自信。  新课程评价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学习方法,只有智力特征各异的学生群体,不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而成为人才;评价还强调应尽可能关注各类学生,其标准应涵盖学习过程、能力、成果等方方面面,既可促使社会和学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展,又为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智力领域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三、反馈调控功能新课程教学评价强调及时反馈,以利及时发现、弥补、矫正学生的知识缺陷和认知错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反馈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输出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自我反馈环境,进行自我反馈训练,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方法,要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我矫正打下坚实的基础。四、鉴定功能新课程教学评价从根本上促进了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促进了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转化,利于调节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师生改进、调节以后的教与学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尹江平(学员) 最后发表时间为: 2010-12-18 09:23:25

(一)发展、激励功能

(二)诊断、导向功能

(三)调整、反思功能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1学生学习状态评价。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学生的思维状态。

(3)学生的达成状态。

2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新课程评价并不完全否定原有课堂教学评价,它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从更全面的角度关注教师的教,是对原有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超越。

(1)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手段是否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内容。

(2)教师的权威活动时间是否尽可能压缩,力求讲解精要、恰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不回避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

(3)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地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者标新立异?

(4)教师能否提出高质量的思考题?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是否正确、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5)教师能否及时调控课堂,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间应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对话,教师要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向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教师能否对所有学生表现出尊重和赞赏的情感,用富有 的教态、语言来激发学生内潜的情绪,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稳定持久的“乐学”状态?

由此从评价的机制和评价的方式上,促进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观点,激发引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著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 (一)定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张大均:《教育心理学》,6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进步所进行的评价,与第二种评价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可能的收获,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则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考试等测量手段来进行的。 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往往同学生评价相联系,而且是学生评价的重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种评价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是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是课后进行评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评价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506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