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民族感情?

如何对待民族感情?,第1张

让我想起一个词:地球村!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人们之所以有民族感情,都是社会交替产物,更多是权利集中的体现。

想想如果地球上的人一开始就居住在一起没有所谓大陆板块。人们可能还是会划分多种等级。美丑,高矮,或者胖瘦……这是人固有的一种意识也是世间法则赋予我们的一种本能。通俗说就是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

我们如何对待?就好比别人说,是什么虫就钻什么木。我们不要去主动纠结这个问题,更多是靠个人修养去克制。

我们反对暴力,反对腐败,反对不和谐……为什么还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像这样的很多问题一直矛盾并存着我们。上天赋予人类存在于万物的顶端,就交给了我们更多的任务,有思想去思考,也就带给我们比其他动物更多的烦恼。

结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民族问题处理不当,造成国家政局动荡,因为民族利益纷争,甚至造成国家分裂。

所以,如何解决好民族团结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极其关注的问题。

国当前的民族关系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正在顺利进行。

然而,不能忽视危害民族团结的潜在的因素和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以及国际反华势力加紧“分化”的现实危险性的存在。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有些人不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和利益,导致的民族纠纷时有发生,对国家的团结稳定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确立科学的民族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依据“中央和国家一系列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本着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利用课堂让学生加深对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各民族分布以及的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原则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现阶段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增强校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的实效性。

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2010年8月民汉合校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精神状态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通过全校民汉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校园里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整齐划一;

到处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看到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的情景。

运动场上,孩子们飞速的奔跑和欢声笑语……,这些场景无一不体现出十九中师生团结互助、积极上进的良好精神风貌。

工作中,在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尊重民族信仰的前提下,通过“民汉结对子”、“主办民汉联谊交流”等帮扶活动,增进了民汉师生的感情、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板报、绘画、手抄报、体育游戏等),使学生了解国及省各民族的构成、信仰、衣食住行、风土人情,初步理解各民族人民形成的“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谁也离不开谁”的历史关系,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

个人的情感,分为个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以及个人对自己的情感。

首先,个人的崇高情感有益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国家的兴旺。

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民族文化之间的额关系上,个人对民族文化主要是历史使命感,对国家主要是个人对于国家的爱国心、崇高的国家信仰。维护本国利益,弘扬民族文化。

最重要的是,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要高于个人情感,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得失之上。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有益于民族团结、国家兴旺富强的人。

其次,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兴旺富强,对于我们树立崇高的个人情感有引导作用。

一个民族的团结,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长久不衰;一个国家的强盛,会提高我们最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着56各民族的公民的自信心和荣耀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把个人对国家民族的感情置于个人情感至上。

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产业的空前发展,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不断地侵蚀着我们广大的青少年,尤其是他们的审美观令人担忧。这些学生从发式、衣着打扮,到饮食、生活等,都以某一歌星、明星为模式。个别学生表现为情感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自我、缺乏思想、否定自我的意识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音乐课的教学也同样遇到了阻力:一些学生对书本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只喜欢流行歌曲、迪斯科和摇滚乐,他们的审美观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长期下去,他们的民族意识就会淡化,甚至会忘了自己是什么人。音乐课具有着与其他学科(艺术类除外)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是最能培养人、陶冶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学校开展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在民族音乐中感受祖国的温馨,了解祖国的历史,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呢?下面,就音乐课教学中民族情感的渗透的内容和方法浅述如下:

  一、有效利用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一个民族传统继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都可以在民族音乐中找到它们的缩影。初中音乐教材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提升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而有效的途径。音乐教材中也较为广泛地涉及到了民族音乐的内容,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呢?

  1从音乐知识入手。

  音乐知识是音乐课教学的基础性知识,要想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传授好通俗易懂的音乐知识,并且力争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如初一下册的音乐知识中民歌与民歌的分类,教师可从民歌的产生、发展、体裁以及具有的基本特征来分析讲解。使学生们了解到我国民歌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韵味各异,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欣赏和学唱民歌是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

  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的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初中音乐教科书里的民歌有许多,有少数民族民歌也有外国民歌。如一首《绣红旗》表现了主人公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未来的坚定信念;一曲《阳光三叠》完整地再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赠别诗,把诗人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愁情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首《一杯酒》表达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赞美;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音乐,生动而感人地讲述了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礼教,热情地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二泉映月》的如泣如诉的旋律,激起学生们对黑暗社会的忿懑并唤起他们的同情心。教师通过分析作品意义,了解作品背景,学唱、欣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熏陶,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加强了民族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戏曲、歌剧、器乐的学习,对学生民族情感的渗透作用。

  1戏曲

  我国的戏曲音乐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他们在行腔、道白、武打、服饰等方面各具特点。例如初三教材中的音乐欣赏《老爹爹清晨起前去自首》,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渔民不堪恶霸压迫而反抗的自发斗争;《迎来春色换人间》表现了主人公扬子荣剿灭顽匪的坚定决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可能对此无动于衷,这不仅是戏曲与时代节奏有脱节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宣传的偏离和没有重视从小培养戏曲音乐的误区。中学音乐教师应利用好音乐课这一特定的优势条件,给学生们讲解一些戏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加上我们教师的推荐和教育,相信长久以往,学生们会喜欢上戏曲音乐的。

  2歌剧

歌剧是由欧洲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型剧种,是音乐、艺术、文学、舞蹈、美术等相结合的结合艺术。解放后,我国老一辈音乐家、剧作家共同创作了不少举世闻名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歌剧。如教材中的音乐欣赏《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绣红旗》(《江姐》)等,都是风格独特、脍炙人口的佳作,可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学唱来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器乐

  早在周朝时(约三千年前左右)就产生了民族乐器,品种达100余种,在世界上影响很大。初中音乐教材中有我国民族乐器与民族乐队的分类、中国古代乐器、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的知识讲解,再配以相关的音乐欣赏,这为我们学生学习器乐知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素材和更为感性的认识。用我国古老的乐器演奏的《流水》被送往太空,科学家希望这支琴曲在浩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我国的民族乐器的典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曾由美国冰上芭蕾舞团改编为《蝴蝶舞》;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旋律,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像古琴曲《高山流水》、二胡曲《二泉映月》、唢呐曲《百鸟朝凤》等著名乐曲让学生听赏,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对我国民族乐器产生情感。在我们教学生学习、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达到强化民族意识的目的。

  三、营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

  培养民族情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靠多方面的力量,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从学校来讲,不仅在音乐课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中,都要进行对学生民族情感的教育,例如:举办民族音乐知识和作品的讲座,组织民乐学习小组,学习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等;在家庭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学唱民歌、学习演奏民族乐器,给他们多听民族音乐;在社会方面,广播、电视、**都要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人们学习、热爱民族音乐。

  总之,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常以健康音乐、高雅音乐为伴,能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审美情趣,可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会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怀抱的幸福、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音乐课教学中,长期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它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是削弱流行歌曲在学生中严重泛滥的有力武器,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23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