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生写过多少首诗?请写出诗的题目。

白居易一生写过多少首诗?请写出诗的题目。,第1张

长恨歌 大林寺桃花 琵琶行 忆江南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 赋得古原草送别

观刈麦 长相思 题岳阳楼 忆江南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早春闲行 采莲曲 花非花

春 岁暮道情二首 同十一醉忆元九 听琵琶劝殷协律酒

宿西林寺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同崔十八宿龙门兼寄令狐尚书冯常侍

十二时行孝文 早春即事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代春赠 答春 卖炭翁 直中书省 夏日 牡丹芳

句 赠牛思黯 七夕 句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登西山望硖石湖 木芙蓉 懒出

云门寺 江郎山 赞碎金 三月三日

隔浦莲 浪淘沙 采石墓 十二时行孝文

题新涧亭 辱牛仆射相公一札兼寄三篇寄怀雅意多兴味亦 别后寄美人 闺情

西岩山 醉后题李马二妓 江楼宴别 池上竹下作

赠隐士 任氏行 任氏行 杭州景致

春兴 同梦得醉后戏赠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行香子 新艳 赞崔氏夫人

题天柱峰 十二时行孝文 南岳横龙寺 杨柳枝

游紫霄宫七言八句 会二同年 题法华山天衣寺 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重阳日 赞崔氏夫人 任氏行 任氏行

辱牛仆射一札寄诗篇遇物寄怀情 对酒当歌 句 句

句 惜落花赠崔二十四 松树 南浦别

新妇石 闻裴李二舍人拜纶阁 早夏闲兴 寄卢协律

宫词 登观音台望城 离别难 母别子

早冬 移山樱桃 放言五首 并序 初到江州

听崔七妓人筝 中秋月 履道新居二十韵 喜与杨六侍御同宿

咏怀 南湖春早 问刘十九 杨柳枝

竹枝 井底引银瓶 初入峡有感 花下对酒二首

自咏 池上二绝 池上 谪居

官舍闲题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 庾楼晓望

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 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 赠鸟窠和尚诗 杂曲歌辞·忆江南

庭松 读史五首 早春 杨柳枝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急乐世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隋堤柳 夜雪

鸟窠和尚赞 寻春题诸家园林 湖亭望水 家园三绝

续古诗十首 寓意诗五首 杨柳枝 竹枝

东坡种花二首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自题小草亭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见紫薇花忆微之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予以长庆二年冬十月到杭州明年秋九月始与范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长相思 首夏 我身 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

垂钓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北亭招客 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杜三学士

二月二日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游宝称寺

闲游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江楼月 东林寺白莲

秋月 寄唐生 八骏图 江州雪

竹枝 浪淘沙 杨柳枝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寄之

宴桃源 宴桃源 访陶公旧宅 阴山道

和《大嘴乌》 秋思 村夜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

杭州春望 咏老赠梦得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

老来生计 白羽扇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重题

萧员外寄新蜀茶 望驿台 三月三十日 和春深二十首 青毡帐二十韵

答《桐花》 李夫人 涧底松 骊宫高

青石 天可度 春雪 贺雨

宴桃源 竹枝 一七令 秋霁

念金銮子二首 寄胡饼与杨万州 西掖早秋直夜书意 自此后中书舍人时作。 伤唐衢二首

村居苦寒 夏旱 杜陵叟 陵园妾

和《古社》 酬吴七见寄 赠能七伦 东园玩菊

马上作 山石榴,寄元九 咏所乐 寄卢少卿

饱食闲坐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秋晚 石榴树

孤山寺遇雨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自咏五首 题西亭

早春忆苏州寄梦得 早春题少室东岩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狂吟七言十四韵

看嵩洛有叹 吴中好风景二首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感白莲花 吟四虽 杂言。 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

何处难忘酒七首 池鹤二首 江南遇天宝乐叟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答谢家最小偏怜女 冬夜 和《分水岭》 和《思归乐》

盐商妇 谕友 寄王质夫 自觉二首

村居卧病三首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新制布裘 悲哉行

杂兴三首 买花 杂感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

西凉伎 寄李十一建 归田三首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 自此后诗为赞善大夫时所

泛湓水 秋雨中赠元九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截树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 登商山最高顶 自咏 放旅雁 元和十年冬作。

生离别 浩歌行 王夫子 思归 时初为校书郎。

客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暮立 江岸梨花

新秋病起 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 白发 宿竹阁

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 春日闲居三首 闲卧寄刘同州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

池上闲吟二首 送毛仙翁 江州司马时作。 偶作寄朗之 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

晚岁 湖亭晚归 东楼南望八韵 见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

题州北路傍老柳树 悲歌 重酬周判官 和新楼北园偶集

和自劝二首 偶作二首 答刘禹锡白太守行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 和浙西李大

山泉煎茶有怀 山枇杷花二首 赠内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山枇杷 寄皇甫七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宿蓝桥对月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秋虫 赠别宣上人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村雪夜坐 春眠 赠王山人 秋山

采诗官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紫毫笔 反鲍明远《白头吟》

答《四皓庙》 和《雉媒》 缭绫 红线毯

凶宅 梦仙 丘中有一士 命首句为题二首 议婚

伤宅 秋槿 夜雨有念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西楼夜 过昭君村 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不二门

对酒 夜雨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 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庭槐 放鱼 自此后诗到江州作。 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二

官牛 歌舞 和《阳城驿》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隐几 观稼 咏拙

赠杓直 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 下(圭阝)庄南桃花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

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 次用本韵 莲石

赠杨使君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西湖留别 池上夜境

池上闲咏 短歌行 哭崔常侍晦叔 重阳席上赋白菊

听幽兰 晚桃花 桥亭卯饮 醉中对红叶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题遗爱寺前溪松

早春 北楼送客归上都 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 花前叹

和送刘道士游天台 夜招周协律兼答所赠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独行

虚白堂 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 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 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

残酌晚餐 又题一绝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喜见刘同州梦得

香山避暑二绝 三月晦日晚闻鸟声 喜入新年自咏 时年七十一。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 哭微之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雨歇池上 东山寺 醉题候仙亭 东院

余杭形胜 江楼夕望招客 题清头陀 和寄乐天

和望晓 别苏州 卯时酒 喜雨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 寒闺怨 新居早春二首

王昭君二首 时年十七。 得钱舍人书问眼疾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昭君怨 偶然二首 四月池水满 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北窗三友 因梦有悟 夏日作 杭州回舫

池西亭 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 泛小(舟仑)二首 春老

紫薇花 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虎丘寺路 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 秋江送客

妇人苦 清龙寺早夏 劝酒寄元九 宿清源寺

小池二首 晚燕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社日关路作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朝归书寄元八 答故人 咏意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秋游原上 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适意两首

松斋自题 时为翰林学士。 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 答《箭镞》 两朱阁

负冬日 玩松竹二首 湓浦竹 重赋

慈乌夜啼 桐花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 招萧处士

栽松二首 早蝉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渭村雨归

秋夕 白云泉 梦与李七、庾三十二同访元九 舟中雨夜

微雨夜行 自江州至忠州 送客回,晚兴 东楼竹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 赠内 放鹰 大水

秋池二首 虾蟆 和张十六。 寄隐者 羸骏

哭孔戡 叹鲁二首 感时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养拙 黑潭龙 秦吉了 鸦九剑

闲居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清夜琴兴 寄同病者

游蓝田山卜居 友人夜访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

南秦雪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凉夜有怀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

寄陆补阙 前年同等科。 夜雨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 立春后五日

山路偶兴 吾雏 食饱 闭关

郭虚舟相访 冀城北原作 春葺新居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早梳头 简简吟 送张山人归嵩阳 快活

秋寄微之十二韵 登阊门闲望 梦行简 别春炉

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 春寒 西行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思旧 风雪中作 池上有小舟

苦热 看采莲 春风 马上晚吟

小桥柳 白莲池泛舟 闲吟 山中问月

重赠李大夫 恼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龙昌寺荷池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 白牡丹 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 闻夜砧 板桥路 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 自此后在苏州作

和李势女 和雨中花 五月十五日夜月 与诸客携酒寻去年梅花有感

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 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 饮后夜醒 因岩亭

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 送沈仓曹赴江西 后宫词 池边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秋雨夜眠 即事重题 池上即事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涧中鱼 新沐浴 池上早夏

卖骆马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偶吟

杨柳枝词八首 闲卧有所思二首 能无愧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感所见 宴后题府中水堂赠卢尹中丞 昔予为尹日创造 夏日闲放 池鹤八绝句 

游赵村杏花 后序 闲夜咏怀因招周协律刘薛二秀才 和我年三首

中隐 知足吟 和崔十八未贫作。 太湖石 自问行何迟

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重题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勤政楼西老柳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荔枝楼对酒

阶下莲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 登郢州白雪楼 开元九诗书卷

阴雨 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 李白墓 山居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 六年秋重题白莲 问江南物 嵩阳观夜奏霓裳

和杜录事题红叶 销暑 酬思黯相公见过弊居戏赠 首夏

咏怀 早夏游宴 自喜 览镜喜老

小台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上日下文)清四上人 爱咏诗 吾庐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 香山寺石楼潭夜浴 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 柳絮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 春雪过皇甫家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 洛城东花下作

城东闲行因题尉迟司业水阁 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 眼病二首 六月三日夜闻蝉

清明夜 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 宴散 琴茶

寄通州元侍御、果州崔员外、澧州李舍人、凤 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 晓别 禁中秋宿

早秋曲江感怀 鹤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 寄江南兄弟

秋题牡丹丛 达理二首 望江楼上作 过紫霞兰若

感旧纱帽 帽即故李侍郎所赠。 晏起 仲夏斋戒月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过刘三十二故宅 乱后过流沟寺 过高将军墓 微之宅残牡丹

禁中闻蛩 答骑马入空台 亚枝花 题施山人野居

题流沟寺古松 问淮水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渭上偶钓

首夏病间 闻早莺 读谢灵运诗 北亭

舟行 江州路上作。 湓浦早冬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 病假中南亭闲望

时世妆 读张籍古乐府 感鹤 伤友 又云伤苦节士。

薛中丞 邓鲂、张彻落第 送王处士 登城东古台

哭王质夫 东城寻春 病中友人相访 司马宅

会昌春连宴即事 禽虫十二章 寄元九 以镜赠别

沐浴 有木诗八首 种荔枝 遗爱寺

仙娥峰下作 南湖晚秋 郡中 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采地黄者 纳粟 杏园中枣树 秦中吟十首序

文柏床 问友 赠樊著作 折剑头

立碑 轻肥 仙游寺独宿 前庭凉夜

官舍小亭闲望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禁中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题浔阳楼 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官舍内新凿小池 栽杉

晚春沽酒 兰若寓居 遣怀 自此后诗,在渭村作。 咏慵

闲居 感月悲逝者 曲江早春 江上笛

答山驿梦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

游仙游山 夜哭李夷道 重到毓材宅有感 留别吴七正字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醉歌 示妓人商玲珑。 春题华阳观 观即华阳公主故宅,有旧内人存 城东闲游

秋蝶 移家入新宅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 别萱桂

自望秦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 骆生弃官居此二十余年。 题座隅 山中独吟

烹葵 赎鸡 重到渭上旧居 寄题周至厅前双松 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

赠卖松者 留别 新秋 客中月

送春归 元和十一年三月三十日作。 山鹧鸪 忆洛中所居 醉题刘二十八使君

松斋偶兴 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杨侍郎门生合宴席上 松下琴赠客 听琵琶妓弹略略

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 寄殷协律 多叙江南旧游。 对酒五首 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

赠王山人 小院酒醒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 云和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 池上早秋 天竺寺七叶堂避暑 席上答微之

早春晚归 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 所居南邻即崔家池。 酬杨八 甬桥旧业

春游 七月一日作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筝

酬舒三员外见赠长句 衰荷 把酒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

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 老热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 赠晦叔忆梦得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履道池上作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 池上小宴问程秀才

晚起 观游鱼 咏闲 惜落花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五首 江亭夕望 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

遣怀 十二年冬江西温暖喜元八寄金石棱到因题此诗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崔二十四同

寄微之 醉吟二首 风雨晚泊 感樱桃花因招饮客

忆元九 还李十一马 酬卢秘书二十韵 时初奉诏除赞善大夫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逢旧 晏坐闲吟 西楼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

感春 九日题涂溪 闻雷 巴水

和张十八秘书谢裴相公寄马 三年别 小曲新词二首 闺怨词三首

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 紫薇花 九江北岸遇风雨 秋寒

郢州赠王八使君 双石 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 和祝苍华 苍华,发神名。

和晨兴因报问龟儿 城上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

代卖薪女赠诸妓 樟亭双樱树 答客说 鸡赠鹤

病中看经赠诸道侣 游丰乐招提佛光三寺 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 首夏南池独酌

对酒闲吟赠同老者 晚起闲行 池上寓兴二绝 雪夜小饮赠梦得

闲居贫活计 和李相公留守题漕上新桥六韵 同用黎字。 昨日复今辰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咏身 杂曲歌辞·竹枝 杂曲歌辞·生别离

问鹤 西街渠中种莲叠石颇有幽致偶题小楼 春池上戏赠李郎中 初冬早起寄梦得

喜刘苏州恩赐金紫遥想贺宴以诗庆之 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新秋喜凉

闲适 又和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 久雨闲闷对酒偶吟 池上幽境

小阁闲坐 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 春暖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晚池泛舟遇景成咏赠吕处士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 池上逐凉二首 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

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 新与皇甫结姻。 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 长洲曲新词 杪秋独夜

四年春 白发 书事咏怀 问少年

重戏答 题赠平泉韦徵君拾遗 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 冬初酒熟二首

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 感春 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

宿天竺寺回 赠梦得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酬梦得霜夜对月见怀

八月三日夜作 南塘暝兴 酒熟忆皇甫十 杂曲歌辞·浪淘沙

读道德经 欢喜二偈 杨柳枝词 闲居

新秋夜雨 闲居自题戏招宿客 履道西门二首 偶吟

春池闲泛 以下律诗 北窗竹石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

鹤答鸢 鹅赠鹤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不与老为期

闲坐 湖上夜饮 赠沙鸥 自叹二首

竹楼宿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戏醉客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早行林下 湖中自照 晚兴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和除夜作 和知非 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 葺池上旧亭

崔十八新池 一叶落 落花 吉祥寺见钱侍郎题名

内乡县村路作 宿阳城驿对月 自此后诗赴杭州路中作。 逢张十八员外籍 江亭玩春

思妇眉 听弹湘妃怨 邻女 闺妇

移牡丹栽 夏夜宿直 晚庭逐凉 寄远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 连雨 竹枝词 留题开元寺上方

别桥上竹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 昭德王皇后挽歌词 太平乐词二首 已下七首,在翰林院时奉敕撰

送客之湖南 端居咏怀 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 百花亭

秋热 忆微之伤仲远 李三仲远去年春丧。 红鹦鹉 商山路逢。 江上吟元八绝句

途中感秋 夜坐 村居二首 九日寄行简

寄上大兄 以后诗在下(圭阝)村居作 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 重寄

病中早春 种桃杏 对镜吟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三月三日忆微之 春江闲步赠张山人 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 春生

题韦家泉池 醉中戏赠郑使君 时使君先归,留妓乐重饮。 戏问山石榴 湖上闲望

江南谪居十韵 寄绝句 寒食江畔 厅前桂

答梦得闻蝉见寄 令狐尚书许过弊居先赠长句 萧庶子相过 不如来饮酒七首

哭微之二首 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 斋居 行香归

过元家履信宅 酬别微之 临都驿醉后作。 六十拜河南尹 谕妓

南龙兴寺残雪 履道居三首 咏兴五首并序 代鹤

立秋夕有怀梦得 小庭亦有月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 送吕漳州

寒食 对琴酒 冬日早起闲咏 南池早春有怀

山游示小妓 答梦得秋日书怀见寄 凉风叹 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

七年春题府厅 感旧诗卷 东归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池上作 西溪、南潭皆池中胜处也。 何处堪避暑 自在 咏史 九年十一月作。

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 种桃歌 留题天竺灵隐两寺 重题别东楼

别周军事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 河南王尹初到以诗代书先问之 河阴夜泊忆微之

赠皇甫庶子 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时为河南尹。 对火玩雪 夕因题卷后封寄微之

苦热中寄舒员外 闲夕 答微之见寄 时在郡楼对雪。 郡西亭偶咏

宿湖中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苏州柳

吴樱桃 春尽劝客酒 仲夏斋居偶题八韵寄微之及崔湖州 宿裴相公兴化池亭 兼蒙借船舫游泛。

冬夜闻虫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座上赠卢判官 春词

山石榴花十二韵 闲出 虎丘寺路宴留别诸妓 想归田园

长安道 潜别离 照镜 题赠定光上人

初见白发 新栽竹 白发 春暮寄元九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新丰路逢故人 金銮子(日卒)日 曲江感秋 五年作。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 秋日怀杓直 时杓直出牧澧州。 食后 齐物二首

山下宿 喜陈兄至 闲居 思竹窗

自余杭归,宿淮口作 舟中李山人访宿 洛下卜居 洛中偶作 自此后诗在东都作。

除官去未间 枯桑 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 郡斋暇日,辱常州陈郎中使君《早春晚坐水西

四年春 白发 书事咏怀 问少年

重戏答 题赠平泉韦徵君拾遗 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 冬初酒熟二首

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 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 感春 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

宿天竺寺回 赠梦得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酬梦得霜夜对月见怀

八月三日夜作 南塘暝兴 酒熟忆皇甫十 杂曲歌辞·浪淘沙

读道德经 欢喜二偈 杨柳枝词 闲居

新秋夜雨 闲居自题戏招宿客 履道西门二首 偶吟

春池闲泛 以下律诗 北窗竹石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闲居偶吟招郑庶子皇甫郎中

鹤答鸢 鹅赠鹤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不与老为期

闲坐 湖上夜饮 赠沙鸥 自叹二首

竹楼宿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戏醉客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早行林下 湖中自照 晚兴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和除夜作 和知非 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 葺池上旧亭

崔十八新池 一叶落 落花 吉祥寺见钱侍郎题名

内乡县村路作 宿阳城驿对月 自此后诗赴杭州路中作。 逢张十八员外籍 江亭玩春

思妇眉 听弹湘妃怨 邻女 闺妇

移牡丹栽 夏夜宿直 晚庭逐凉 寄远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 连雨 竹枝词 留题开元寺上方

别桥上竹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 昭德王皇后挽歌词 太平乐词二首 已下七首,在翰林院时奉敕撰

送客之湖南

秋热 忆微之伤仲远 李三仲远去年春丧。 红鹦鹉 商山路逢。 江上吟元八绝句

途中感秋 夜坐 村居二首 九日寄行简

寄上大兄 以后诗在下(圭阝)村居作 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 重寄

病中早春 种桃杏 对镜吟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三月三日忆微之 春江闲步赠张山人 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 春生

题韦家泉池 醉中戏赠郑使君 时使君先归,留妓乐重饮。 戏问山石榴 湖上闲望

江南谪居十韵 寄绝句 寒食江畔 厅前桂

答梦得闻蝉见寄 令狐尚书许过弊居先赠长句 萧庶子相过 不如来饮酒七首

哭微之二首 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 斋居 行香归

过元家履信宅 酬别微之 临都驿醉后作。 六十拜河南尹 谕妓

南龙兴寺残雪 履道居三首 咏兴五首并序 代鹤

立秋夕有怀梦得 小庭亦有月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 送吕漳州

寒食 对琴酒 冬日早起闲咏 南池早春有怀

山游示小妓 答梦得秋日书怀见寄 凉风叹 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

故老复谁在,此邦嗟至今。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客散门庭寂,尘留几杖深。莆人颂遗爱,南望泪横襟。——宋代·黄公度《挽张直讲圣行二首》 挽张直讲圣行二首 故老复谁在,此邦嗟至今。

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

客散门庭寂,尘留几杖深。

莆人颂遗爱,南望泪横襟。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黄公度

百年萧渚旧风流,明府重拈此话头。摘出涪翁诗里画,展开贺老鉴中秋。天空地迥红尘少,月白风清古调幽。莫遣双凫便飞去,试听欸乃在沧洲。——宋代·黄祁《题玉笥山邓仙》

题玉笥山邓仙

百年萧渚旧风流,明府重拈此话头。

摘出涪翁诗里画,展开贺老鉴中秋。

天空地迥红尘少,月白风清古调幽。

莫遣双凫便飞去,试听欸乃在沧洲。云埋凤林寺,浪打鹿门山。今日江风恶,郎船劝不还。——宋代·晃冲之《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

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

云埋凤林寺,浪打鹿门山。

今日江风恶,郎船劝不还。天佑熙朝世产贤,承平旧事并今传。莱公少避中元日,潞国同生丙午年。翰墨独传千古秘,声名倔在二公先。功成野服平原去,要伴灵龟巢碧连。——宋代·黄维之《寿益垣丙午中元日生》

寿益垣丙午中元日生

天佑熙朝世产贤,承平旧事并今传。

莱公少避中元日,潞国同生丙午年。

翰墨独传千古秘,声名倔在二公先。

功成野服平原去,要伴灵龟巢碧连。

海阳”这个近海产大蟹的地名最早见于历史文献是《周书》,这一点是所有现代历史研究者的共识。“海阳”一词出现于公元前1115-1091年。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前)首封异姓侯时,梅鋗部下的摇毋余等四位越将分别被封为海阳齐信侯、贳齐合侯、终陵齐侯和煑枣端侯。海阳这个封国(县)自摇毋余起,传了昭襄、建、省共四代57年。《前汉书》卷十六�6�1表第四《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记为“海阳齐信侯”。这样的表述说明“海阳”是封地的县名,“齐信侯”是侯名。

  《水经注》第220页有:“《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土地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前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辽西郡海阳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封大水、缓虚水皆南入海。有盐官。”同属辽西郡的令支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有孤竹城。莽曰令氏亭。应劭曰故伯夷国,今有令支城。令音铃。孟康曰支音秪。师古曰令又音郎定反。”(古代的伯夷在山东)

  《史记》卷十八�6�1年表第五《高祖功臣侯年表》“海阳”条载: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三月庚子日对东越族的摇毋余“以越队将从破秦,入汉(中),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封(海阳)1800户。”

  海阳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已是封县建制,而史载:“(高祖)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

  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记载:“海阳山去城20里,南望大洋,晋建县于山麓。”又记述:“海阳山在凤山之东,与竹竿山接,下则晋初建县,其在此乎?”

  《元和郡县图志》。它也是以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大簿规划的十道为纲领,配合当时的四十七镇,分镇记载府、州与属县的等级、户、乡的数目,四至八到的方里,开元、元和的贡赋,以及沿革、山川、盐铁、垦田、军事设施、兵马配备等项。

  其海阳县条记载:“海阳县,……本汉揭阳县地,晋于此立海阳县,属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置潮州,又立海阳县以属焉。……凤凰山,在县北140里。大海,在县东南113里。西津驿,在县西6里。”

  有记“海阳”这个地名的最早的古籍文献是《周书》,

  西汉高祖六年封了一个海阳齐信侯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记海阳县属辽西郡,

   山东海阳历史沿革

  汉设观阳县,明置大嵩卫。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海阳县,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东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后,属山东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和鲁东行署。

  1941年4月9日,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山东省胶东区东海专署。1945年5月属中海专署。同年9月裁中海专署,复属东海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属文登专署,1956年属莱阳专署。1958年10月属烟台专署(后改称烟台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改属烟台市。

  1996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行批[1996]27号文批复,撤销海阳县,设立海阳市(县级),仍属烟台市。

  1994年4月22日,撤销海阳县留格庄乡、大阎家乡,设立留格庄镇、大阎家镇。1994年9月29日,撤销海阳县二十里店乡、辛安乡,设立二十里店镇、辛安镇。

  1995年9月27日,撤销海阳县南城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村镇。撤销海阳县战场泊乡,将原战场泊乡的战场泊、李家岭、西楼子、东楼子、林山、璋夼、台城、东庄、择善、山角、三宝沙、油房沟、下十字夼、上十字夼等14个自然村划归郭城镇。将原战场泊乡的北姜格庄、周家沟、现子口、倪格庄、湖西等5个自然村划归发城镇。将原战场泊乡的庙后、宅家夼、当道、程家庄等4个自然村划归高家乡。撤销海阳县黄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水头乡。将泉水头乡的梁家庄、榆山夼、西土堆头等3个自然村划归北埠后乡,将泉水头乡的陶家沟、西拴马岛、上涝泊、东拴马岛、西乐畎、刘家疃、东刘家疃、锁子前、清泉夼、下涝泊等10个自然村划归朱保乡,将泉水头乡的李家疃、落叶山后、下虎龙头、苗家沟、上虎龙头、中虎龙头、西金 、大金 等8个自然村划归小纪镇。

  1997年1月29日,将海阳市小纪镇的荷叶山后、李家疃、下虎龙头、上虎龙头、中虎龙头、西金�、苗家沟、大金�8个自然村划归泉水头乡;将高家乡的庙后、当道、程家庄、宅家夼4个自然村划归郭城镇(鲁政函民字[1997]6号)。

  2000年12月19日,撤销山西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徐家店镇;撤销北埠后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发城镇;撤销泉水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小纪镇;撤销赵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行村镇;撤销大辛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留格庄镇;撤销大山所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安镇;撤销高家乡、朱吴乡,以原高家乡、朱吴乡行政区域设立朱吴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朱吴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东村镇,分别设立方圆街道办事处和东村街道办事处,将原东村镇的里口等40个村划归方圆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海阳路145号;将原东村镇的闫家庄等37个村划归东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海阳路31号(鲁政函民字[2000]85号)。

  2001年,全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辖12个镇、2个办事处、1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和1个旅游度假区,73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6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万人。

  2002年,全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辖12个镇、2个办事处、1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和1个旅游度假区,73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67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7万人。

  2003年,撤销凤城镇,以原凤城镇行政区域设立凤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3]9号)(海阳市人民政府2003年5月8日 海政发[2003]34号)。2003年,全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千米。辖东村、方圆、凤城3个街道办事处及徐家店、发城、小纪、行村、留格、辛安、朱吴、郭城、二十里店、大闫家、盘石店11个镇,3个区。共有732个行政村。年底全市总人口67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4万人。

1 关于亲戚朋友的诗句

关于亲戚朋友的诗句 1亲人和朋友韵友情诗句

1、不管怎么样,你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相信期待就会成真,无论碰到什么挫折,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如愿以偿。

2、友情的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

3、岁月如海,友情如歌。

4、有一把伞雨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友情,希望到永远。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心底保留。这段经典的文字再次读过,还是会令我的心灵激起惜缘的花火,点点温暖

5、友情是人最保贵的财富,无论你走到哪,身处何方,都会有一段温馨的回忆伴随着你。友情是金子,友情不像铁,越练,越氧化,最后化成一缕轻烟。它像块金子,越练,越纯,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友情是一瓶

2送别亲人·朋友的诗句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送亲人好友的古诗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师虏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左思《咏史》八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罗隐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送别(长亭外)弘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五二、阳关三别含泪与君别,多少春秋音尘绝?终日望君君不见,唯见夕阳斜。

含泪与君别,肝肠寸断又奈何?梦里问君君不语,醒来空自嗟。含泪与君别,寂寞孤独非豪杰。

明月伴君君何去?一路山巍峨。奉泽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腹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名言啊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晓出。

4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友人的诗句(10句)

人不寐,凭君传语报平安,无家问死生,万里送行舟?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忍死须臾待杜根,四面边声连角起。

夕阳西下。

浊酒一杯家万里?归思方悠哉。

柳条折尺花飞尽。

何日归家洗客袍。行行无别语。千嶂里,不知秋思落谁家,天涯何处是神州, 霜鬓明朝又一年,小桥流水人家。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

已恨碧山相阻隔, 客心何事转凄然,但悲不见九州同?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碧山还被暮云遮。明朝望乡处,寒梅着花未。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应知故乡事。红了樱桃,何日复归来。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古道西风瘦马?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雨又潇潇,林昏瘴不开,楼上帘招。银字笙调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传闻至此回。

王师北定中原日。我行殊未已。

江静潮初落,望极天涯不见家,秋来处处割愁肠。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家书十五行? 共谁争岁月。

月下飞天镜。来日绮窗前。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燕然未勒归无计。流光容易把人抛。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云生结海楼,衡阳雁去无留意。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风又飘飘。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今夜月明人尽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赢得鬓边丝,散上峰头望故乡,双袖龙钟泪不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借问行人归不归,冷露无声湿桂花。淮南秋雨夜, 归来何太迟。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江上舟摇。仍怜故乡水,心字香烧,长烟落日孤城闭。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

有弟皆分散,去留肝胆两昆仑。寄书常不达,应见陇头梅。秋娘渡与泰娘桥。

马上相逢无纸笔,只道早还乡。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边雁一秋声,杨花漫漫搅天飞。

故乡今夜思千里。

我自横刀向天笑,绿了芭蕉,高斋闻雁来,来从楚国游。

四万万人齐下泪,家祭无忘告乃翁,况乃未休兵,今向苍冥一哭休,断肠人在天涯。

若为化得身千亿

5描写亲人的诗句

古人经常借以诗词形式抒发情感,其中以远离家乡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挑选写经典的诗句与您分享: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9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lín林sì寺nán南wàng望láng

郎shì士yuán元

xī溪shàng上yáo遥wén闻jīng精shè舍zhōng钟,bó泊zhōu舟wēi微jìng径dù度shēn深sōng松。qīng青shān山jì霁hòu后yún云yóu犹zài在,huà画chū出xī西nán南sì四wǔ五fēng峰。

请采纳~

大林寺桃花 琵琶行 忆江南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 赋得古原草送别 观刈麦 长相思 题岳阳楼 忆江南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早春闲行 采莲曲 花非花 江南春 岁暮道情二首 同十一醉忆元九 听琵琶劝殷协律酒 宿西林寺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同崔十八宿龙门兼寄令狐尚书冯常侍 十二时行孝文 早春即事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代春赠 答春 卖炭翁 直中书省 邯郸冬至夜思家 潮 忆江南 樱桃花下叹白发 句 句 望江州 浪淘沙 送客南迁 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 答山侣 早朝思退居 残春曲 禁中口号。 伤春词 期不至 题新居寄元八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因戏赠绝句 初着绯戏赠元九 和韩侍郎苦雨 晚春重到集贤院 后宫词 寄题杨万州四望楼 野行 代州民问 春江 别种东坡花树两绝 恻恻吟 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 商山路有感 题庐山山下汤泉 晚出西郊 红藤杖 杖出南蛮 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 题王处士郊居 岁晚旅望 浦中夜泊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舟中读元九诗 题四皓庙 罢药 白鹭 闻虫 寒食夜有怀 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 村居寄张殷衡 病中得樊大书 叹元九 眼暗 得袁相书 曲江夜归闻元八见访 病中答招饮者 初贬官过望秦岭 自此后诗江州路上作。 韩公堆寄元九 听水部吴员外新诗因赠绝句 重到华阳观旧居 恒寂师 靖安北街赠李二十 重伤小女子 累土山 高亭 赋得听边鸿 东楼醉 寄微之 时微之为虢州长史。 嘉庆李 白槿花 东城春意 新秋 夜入瞿唐峡 赠康叟 赠江客 残暑招客 浔阳秋怀赠许明府 九日醉吟 题崔使君新楼 戏答诸少年 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 吴宫辞 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 钟陵饯送 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 闻龟儿咏诗 闲意 兴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岁暮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 听李士良琵琶 人各赋二十八字。 九江春望 赠内子 自题 寻郭道士不遇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梦微之 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戏赠李十三判官 彭蠡湖晚归 酬赠李炼师见招 登西楼忆行简 罗子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箬岘东池 雨夜赠元十八 上香炉峰 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除夜 闻乐感邻 结之 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 赠皇甫宾客 归履道宅 赠梦得 答尉迟少尹问所须 自题 陕府王大夫相迎偶赠 劝酒十四首并序 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 即事 偶咏 醉中重留梦得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 晚归府 夜宴惜别 归来二周岁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题平泉薛家雪堆庄 和微之道保生三日 天津桥 不准拟二首 府中夜赏 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 舟中夜坐 看采菱 夭老 秋池 日高卧 自咏 洛阳春 过温尚书旧庄 无梦 对小潭寄远上人 尝黄醅新酎忆微之 神照上人 照以说坛为佛事。 老慵 醉吟 招客 天宫阁早春 晚归早出 重修府西水亭院 与诸公同出城观稼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岁暮言怀 睡觉 和梦得冬日晨兴 雪夜对酒招客 解印出公府 出府归吾庐 再授宾客分司 三适赠道友 洛阳有愚叟 张常侍相访 岁暮 自问 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闻歌者唱微之诗 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 送考功崔郎中赴阙 罢府归旧居 自此后重授宾客归履道宅作。 睡觉偶吟 问支琴石 早春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苏州刘郎中 洛中春游呈诸亲友 酬李二十侍郎 赠草堂宗密上人 犬鸢 开襟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偶作二首 诏下 晚凉偶咏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时梦得 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 时为河南尹。 戏招诸客 茅城驿 洛下寓居 味道 除夜寄微之 重寄别微之 问远师 答微之上船后留别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安稳眠 寄情 吴宫辞 祭社宵兴灯前偶作 渡淮 自咏 题笼鹤 拣贡橘书情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 对酒吟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船夜援琴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题新馆 西楼喜雪命宴 酬刘和州戏赠 小舫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病中多雨逢寒食 城上夜宴 题东虎丘寺六韵 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和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百竿拆壁开轩旦夕对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 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 观幻 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 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 双鹦鹉 读鄂公传 僧院花 老戒 斋月静居 寄答周协律 来诗多叙苏州旧游。 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 奉诏撰进。 雨中招张司业宿 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 题崔常侍济源庄 池窗 逢旧 恨词 喜与韦左丞同入南省因叙旧以赠之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临都驿答梦得六言二首 洛下诸客就宅相送偶题西亭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 赋得边城角 姚侍御见过戏赠 寄太原李相公 奉使途中戏赠张常侍 秘省后厅 晚寒 百日假满 题报恩寺 宿灵岩寺上院 酬别周从事二首 江上对酒二首 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卷后 自喜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 过敷水 秋斋 涂山寺独游 登灵应台北望 和郭使君题枸杞 惜(木有)李花 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 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 东墟晚歇 时退居渭村。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 王居仙游山。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 秋日 和元九悼往 感旧蚊帱作。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初出城留别 夜琴 赠苏少府 池畔二首 三年为刺史二首 山雉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戏题新栽蔷薇 时尉周至。 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 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 宿杨家 醉中留别杨六兄弟 三月二十日别。 感故张仆射诸妓 除夜宿洺州 长安送柳大东归 长安闲居 早春独游曲江 时为校书郎。 秘书省中忆旧山 除夜寄弟妹 寒食卧病 宴周皓大夫光福宅 座上作。 晚秋夜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感发落 重酬钱员外 答张籍因以代书 寄陈式五兄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 送元八归凤翔 雨雪放朝因怀微之 咏怀 曲江独行 自此后在翰林时作。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 绝句代书赠钱员外 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寒食夜 晚秋闲居 秋暮郊居书怀 长安早春旅怀 寄湘灵 及第后忆旧山 题元十八溪亭 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 哭刘敦质 登乐游园望 委顺 宿溪翁 时初除郎官赴朝。 衰病无趣因吟所怀 废琴 开元寺东池早春 郊下 遗怀 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上二首 早蝉 早秋晚望兼呈韦侍御 哭李三 别李十一后重寄 自此后江州路上作。 赠别崔五 渐老 送幼史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西原晚望 感镜 旱热二首 寄韬光禅师 不能忘情吟 逸老 哭师皋 梦裴相公 燕诗示刘叟 海漫漫-戒求仙也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捕蝗-刺长吏也 昆明春-思王泽之广被也 携诸山客同上香炉峰,遇雨而还,沾濡狼藉,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 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 春晚寄微之 杏园花落时招钱员外同醉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 独酌忆微之 时对所赠盏。 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 初到洛下闲游 赠楚州郭使君 喜罢郡 南院 闲咏 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 望亭驿酬别周判官 酒筵上答张居士 鹦鹉 河亭晴望 九月八日。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 偶眠 酬皇甫宾客 答苏庶子 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梦得 宿窦使君庄水亭 龙门下作 和刘郎中伤鄂姬 赠东邻王十三 答林泉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闲出 题洛中第宅 伊州 早朝 答裴相公乞鹤 晚从省归 北窗闲坐 曲江有感 杏园花下赠刘郎中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 微之就拜尚书居易续除刑部因书贺意兼咏离怀 华州西 从陕至东京 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 魏堤有怀 代梦得吟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建,善诗者。 杨家南亭 早寒 不出 和刘郎中曲江春望见示 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 自题新昌居止因招杨郎中小饮 赋得乌夜啼 送河南尹冯学士赴任 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 听田顺儿歌 咏怀 重咏 重题小舫赠周从事兼戏微之 奉送三兄 官宅 马坠强出赠同座 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新载梅 正月三日闲行 夜归 答刘和州禹锡 访皇甫七 偶饮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 宣武令狐相公以诗寄赠传播吴中聊用短章用伸 闲卧 早春忆微之 失鹤 自感 诗解 闻歌妓唱严郎中诗因以绝句寄之 严前为郡守 柘枝妓 醉戏诸妓 北院 酬微之夸镜湖 雪中即事答微之 醉封诗筒寄微之 卧疾 远师 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 留题郡斋 别州民 好听琴 途中题山泉 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 梦刘二十八因诗问之 秋池独泛 座中戏呈诸少年 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 辨味 变法 劝行乐 自问 夜调琴忆崔少卿 闲吟二首 独游玉泉寺 三月三十日。 赠邻里往还 王子晋庙 晚起 宗实上人 实即樊司空之子,舍官位妻子出 清闲上人 自蜀入洛,于长寿寺说法度人。 弹秋思 早出晚归 魏王堤 分司初到洛中偶题六韵兼戏呈冯尹 钵塔院如大师  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 和微之十七与君别及胧月花枝之咏 和微之叹槿花 思往喜今 登天宫阁 新雪二首 寄杨舍人。 闲忙 题西亭 哭崔儿 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 哭皇甫七郎中 (氵是) 除夜 府西池 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 夜从法王寺下归岳寺 宿龙潭寺 任老 勉闲游 答苏六 秋游 偶作 游平泉赠晦叔 不出门 叹病鹤 临都驿送崔十八 对镜 期宿客不至 问移竹 答崔十八 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 答苏庶子月夜闻家僮奏乐见赠 偶吟 病免后喜除宾客 五凤楼晚望 六年八月十日作。 寄刘苏州 送客 老病 忆晦叔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 戏答皇甫监 时皇甫监初丧偶。 池边即事 酬梦得秋夕不寐见寄 题周家歌者 忆梦得 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 赠同座 赠韦炼师 春去 自悲 晚题东林寺双池 赠写真者 刘十九同宿 时淮寇初破。 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辞命 夜送孟司功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病起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洪州逢熊孺登 初著刺史绯答友人见赠 又答贺客 别草堂三绝句 浔阳宴别 此后忠州路上作。 戏赠户部李巡官 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 湖亭与行简宿 山中戏问韦侍御 送萧炼师步虚词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 题峡中石上 东亭闲望 听竹枝赠李侍御 和行简望郡南山 留北客 东楼招客夜饮 醉后戏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竞渡 见杨弘贞诗赋因题绝句以自谕 送人贬信州判官 看花屋 裴五 仇家酒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诏 见元九 高相宅 张十八 答劝酒 雨夜忆元九 雨中携元九诗访元八侍御 赠杨秘书巨源  发商州 梦旧 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 病中作 渭村酬李二十见寄 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 舟行阻风寄李十一舍人 雨中题衰柳 题李山人 读庄子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 过郑处士 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 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 送高侍御使回因寄杨八 奉酬李相公见示绝句 时初闻国丧。 喜山石榴花开 去年自庐山移来。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 钱虢州以三堂绝句见寄因以本韵和之 三月三日 寒食夜 酬严中丞晚眺黔江见寄 和元少尹新授官 朝回和元少尹绝句 重和元少尹 中书夜直梦忠州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行简初授拾遗同早朝入阁因示十二韵 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因以戏赠 题新昌所居 长洲苑 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 独眠吟二首 吴七郎中山人待制班中偶赠绝句 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 暮归 新秋早起有怀元少尹 钱侍郎使君以题庐山草堂诗见寄因酬之 慈恩寺有感 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曲江独行招张十八 元家花 送冯舍人阁老往襄阳 惜小园花 萧相公宅遇自远禅师有感而赠 喜张十八博士除水部员外郎 与沈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 劝我酒 对镜吟 寄崔少监 醉题沈子明壁 经溱洧 和寄问刘白 时梦得与乐天方舟西上。 二月五日花下作 病中宴坐 残春咏怀赠杨慕巢侍郎 闲居春尽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 寄杨六侍郎 时杨初授户部,予不赴同州。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其日独游香山 答梦得秋庭独坐见赠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雪中酒熟欲携访吴监先寄此诗 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 香山下卜居 无长物 以诗代书寄户部杨侍郎劝买东邻王家宅 晓眠后寄杨户部 幽居早秋闲咏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 同梦得暮春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 喜小楼西新柳抽条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戏贺兄嫂二绝 闲游即事 六十六 令公南庄花柳正盛欲偷一赏先寄二篇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菩提寺上方晚眺 且游 家酿新熟每尝辄醉妻侄等劝令少饮因成长句以 岁暮病怀赠梦得 时与梦得同患足疾。 感旧石上字 斋戒 酬梦得见喜疾瘳 枕上作 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 病中五绝句 送嵩客 罢灸 问皇甫十 早春独登天宫阁 追欢偶作 天宫阁秋晴晚望 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听歌 所怀 初冬即事呈梦得 苏州故吏 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 送蕲春李十九使君赴郡 自题酒库 新岁赠梦得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 梦得卧病携酒相寻先以此寄 早夏晓兴赠梦得 奉和思黯相公雨后林园四韵见示 寄李蕲州 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 题谢公东山障子 谢杨东川寄衣服 自咏 梦微之 时热少见客因咏所怀 石上苔 林下樗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题香山新经堂招僧 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 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 病入新正 卧疾来早晚 病后寒食 乐世 一名六幺。 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 三年除夜 心重答身 病后喜过刘家 赠举之仆射 今春与仆射三为寒食之会。 卢尹贺梦得会中作 题朗之槐亭 劝梦得酒 寄潮州杨继之 雪暮偶与梦得同致仕裴宾客王尚书饮 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韵戏之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洞中蝙蝠 自戏三绝句  失题 戏和微之答窦七行军之作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 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画竹歌 惜牡丹花二首 客中守岁 百炼镜-辨皇王鉴也 宿紫阁山北村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游悟贞寺回山下别张殷衡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香山寺二绝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香山居士写真诗 三谣·素屏谣 樱桃花下有感而作 大社观献捷诗 无可奈何歌 池上篇 和河南郑尹新岁对雪 劝酒 南阳小将张彦硖口镇税人场射虎歌 寿安歇马重吟 西还寿安路西歇马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别杨同州后却寄 与裴华州同过敷水戏赠 招韬光禅师 三谣·蟠木谣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 继之尚书自余病来寄遗非一,又蒙览醉吟先生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 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 过裴令公宅二绝句 杨六尚书频寄新诗,诗中多有思闲相就之志, 赠思黯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 代林园戏赠 冬日平泉路晚归 闲园独赏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 和梦得 二月一日作,赠韦七庶子 途中作 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 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 寄生衣与微之,因题封上 蜀路石妇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月夜登阁避暑 七夕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胡旋女-戒近习也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短歌行 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苦热喜凉 竹窗 曲江感秋二首 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喜晴联句 即事寄微之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入峡次巴东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 浔阳春三首·春来 琵琶 商山路有感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 燕子楼三首 新春江次 东城桂三首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 吾土 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 吟前篇,因寄微之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 恨去年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华城西北雉堞最高,崔相公首创楼台,钱左丞 有小白马乘驭多时,奉使东行至稠桑驿,溘然 题喷玉泉 出使在途,所骑马死,改乘肩舆,将归长安, 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 送陕府王大夫 酬严给事 柘枝词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谨书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 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百竿,拆壁开 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 琴酒 卧听法曲霓裳 失婢 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 想东游五十韵 长乐亭留别 答崔十八见寄 池上即事 予与微之,老而无子,发于言叹,著在诗篇。 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 故衫 朝课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 府斋感怀酬梦得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 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 酬微之 答微之咏怀见寄 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辄 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萧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 紫阳花 崔湖州赠红石琴荐焕如锦文,无以答之,以诗 题灵岩寺 题道宗上人十韵 劝酒 六年春赠分司东都诸公 答崔宾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见寄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新楼北园偶集,从孙公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望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 唤笙歌 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 重答刘和州 九日寄微之 齐云楼晚望偶题十韵兼呈冯侍御,周、殷二协 留别微之 答次休上人 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喜与杭越邻郡,因成长 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 酬周协律 埇桥旧业 酬皇甫庶子见寄 赠侯三郎中 秋晚 分司 临池闲卧 晚春寄微之并崔湖州 蓝桥驿见元九诗 江夜舟行 红藤杖 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题山石榴花 宿西林寺,早赴东林满上人之会因寄崔二十二 百花亭晚望夜归 咏怀 早发楚城驿 正月十五日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蓝田杨主簿 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酉殳)酒,相次 醉中酬殷协律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忘筌亭 赴杭州重宿棣华驿,见杨八旧诗,感题一绝 不睡 初罢中书舍人 元十八从事南海,欲出庐山临别旧居,有恋泉 对酒 题诗屏风绝句 答微之 对酒 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 问韦山人山甫 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 黄石岩下作 西河雨夜送客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 龙花寺主家小尼 空闺怨 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白槿花 冬至夜 答州民 醉后赠人 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诰,与王十一、李七、元九 醉后 西省北院新构小亭,种竹开窗,东通骑省,与 旧房 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以药术为事,与 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 城西别元九 陈家紫藤花下赠周判官 游小洞庭 赠言 泛春池 禁中月 祇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兼睹新诗,吟讽 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逍遥咏 叹老三首 观儿戏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酬哥舒大见赠 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途中寒食 寒闺夜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 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 寄内 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 李十一舍人松园饮小酎酒,得元八侍御诗,叙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杏为梁-刺居处僭也 古冢狐-戒艳色也 永崇里观居 松声 寄张十八 过李生 招东邻 对酒示行简 咏怀 湖亭晚望残水 邓州路中作 朱藤杖紫骢吟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 新池 南池 宿池上 翻经台 寄题上强山精舍寺 一字至七字诗 九老图诗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 青冢 思子台有感二首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 尝新酒忆晦叔二首 题王家庄临水柳亭 拜表回闲游 玉泉寺南三里涧下,多深红踯躅,繁艳殊常,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 读老子 诗酒琴人,例多薄命,予酷好三事,雅当此科 赠谈客 尝酒听歌招客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 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 吴秘监每有美酒,独酌独醉,但蒙诗报,不以 龙门送别皇甫泽州赴任、韦山人南游 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枝舞衫,偶 韦七自太子宾客再除秘书监,以长句贺而饯之 酬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寒食日相过,同宴见赠 过永宁 往年稠桑,曾丧白马,题诗厅壁,今来尚存, 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闻韦宾客、皇甫郎中饮 醉游平泉 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 杨柳枝二十韵 醉后听唱桂华曲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 东城晚归 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 慕巢尚书书云室人欲为置一歌者,非所安也。 同梦得和思黯见赠,来诗中先叙三人同宴之欢 自罢河南,已换七尹,每一入府,怅然旧游, 西楼独立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又于洛 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 又戏答绝句 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 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 酬裴令公赠马相戏 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 听歌六绝句·听都子歌 听歌六绝句·想夫怜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 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 和思黯居守独饮偶醉见示六韵,时梦得和篇先 病中辱崔宣城长句见寄,兼有觥绮之赠,因以 前有别杨柳枝绝句,梦得继和云春尽絮飞留不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 在家出家 因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 感事 和裴令公南庄绝句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 河阳石尚书破回鹘、迎贵主、过上党射鹭鶿, 予与山南王仆射起、淮南李仆射绅,事历五朝 偶题邓公 早入皇城赠王留守仆射 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 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俱夸胜绝,然去城稍远 感旧 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话及翰林旧 闰九月九日独饮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 岁暮夜长,病中灯下闻卢尹夜宴,以诗戏之且 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 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 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 醉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问贫乏 赠薛涛 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 听芦管 送滕庶子致仕归婺州 送刘郎中赴任苏州 福先寺雪中饯刘苏州 除夜言怀,兼赠张常侍 送张常侍西归 三谣·朱藤谣 窗中列远岫 玉水记方流 和柳公权登齐云楼 毛公坛 灵岩寺 闲游 狐泉店前作 赠卢绩 曲江 岁夜咏怀,兼寄思黯 寒食日过枣团店 宿张云举院 惜花 雨中访崔十八 梦得得新诗 初见刘二十八郎中有感 夜题玉泉 拜表早出,赠皇甫宾客 赠郑尹 赠张处士山人 池畔闲坐,兼呈侍中 初冬即事忆皇甫十 小庭寒夜寄梦得 阴雨 喜雨 过故洛城 吹笙内人出家 醉中见微之旧卷有感 齿落辞 秋霖即事联句三十韵

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

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

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为蚀余山,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

山的中、下部分布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盖有玄武岩。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峨眉山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为侵蚀地貌(峨眉山区)和堆积地貌(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

1、构造地貌

峨眉山主体地质基础为南北向短背斜,四周为断裂所围限,系“褶皱断块山。

”东南面有峨眉逆冲大断层,与峨眉山背斜斜交切割,断距甚大。

金顶三峰,就是沿峨眉山大断裂而抬升,并经过长期的重力崩塌,强烈的流水切割,侵蚀残留下来的峨眉山背斜西翼的一个单面山,东陡西缓。

2、流水地貌

峨眉山位于中国多雨区,流水侵蚀作用十分活跃,切割深度可达1000米,相对高峨眉山地貌峨眉山地貌差达2649米,山高、谷深、沟长,谷源几近分水岭,山下为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故属深切中山区。

由于峨眉山区地壳自新生代以来,不断地间歇抬升,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十分显著,河谷狭窄幽深,形成龙门洞深峡、白云峡“一线天”嶂谷、范店“一线天”嶂谷、两河口深切(嵌入)河曲以及流水差异侵蚀形成的——“普贤石船”等流水地貌景观。

3、岩溶地貌

在峨眉山区,特别是二峨山和四峨山区,碳酸盐岩层广布,累计厚度达2000余米,且被纵横交错的断裂穿插、切割。

沿断裂带裂隙十分发育,岩层破碎,为山区的地下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古冰川地貌

川西山地分布着现代山岳冰川,在第三纪更新世冰期中,冰川分布范围更为广泛。

从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资料来考,足以证明古冰川地貌在峨眉山的存在。

作为冰蚀地貌的冰川槽谷——“U”形谷的残迹在峨眉山及其周围分布广泛。

龙门峡上方、黑龙江一线天嶂谷上方、万年寺到清音阁、白龙江上游、自雷洞坪到蕨坪坝上方,均有两壁直立的“U”形槽谷。

5、扇状洪积平原

峨眉山麓系为冲洪积扇连成的坡积裙。

峨眉平原主要由源于峨眉山的峨眉河及其支流符汶河与临江河等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与其北面的夹江平原、彭(山)、眉(山)平原、成都平原连成一体。

6、剥蚀夷平面

峨眉山曾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

由于不均衡的相对升降,形成数次地层沉积间断,在峨眉山区的地貌形态中,有几个较为显著的夷平面,标志着间歇抬升中的侵蚀基准面。

-峨眉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22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