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级开展责任教育

如何在班级开展责任教育,第1张

班级管理中渗透责任教育的途径

1 、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1)首先,充分利用晨会时间、班会课等教育学生的时机,宣讲责任教育,培养责任感。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

一次在以“责任意识大家谈”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畅谈责任意识的重要,强调这是一种人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课上,有一位同学讲述了一则新闻:大连的一位公交车司机,工作中,心脏病突发,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坚持着将车缓缓停在路边,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然后,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完成了他最后的责任。

当时,同学们都被新闻中的人物感动了,在嘘唏声中,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在逐渐觉醒。课后,一些同学做班级卫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其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统一目标,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明确责任教育的重要,使孩子在家里也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责任感。

(3)再次,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及时渗透责任教育。尤其是运动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最需要集体责任感。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集体负责,将责任感慢慢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4)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结合教学,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学生加强责任教育。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生在学习《荒岛余生》一课时,不仅学到了语文工具性的知识,还明白了鲁滨孙在荒岛上得以生活28年,是缘于他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明确学生的责任意识

(1)首先,从眼前事,从小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确目前要肩负的责任。在学校,求知、守纪、尊师、互助是必负的责任;在家里,要知礼仪,懂孝敬;在社会,要遵守公德,与人文明相处。同时,作为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值日生,还要肩负职务责任。

(2)其次,责任感要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我们知道,班级小干部的责任感要比普通同学强。这是因为老师给他们明确了责任,并予以信任。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责任就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分担责任。

例如,班委会成员要定期改选,当选班委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要给更多的学生创造当选的机会。我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了“今天我当班长”的值日班长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班长,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放学后记好“当班记录”,写好“当班感受”。全班同学每人一天,轮流管理班级。这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既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培养了班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及时做好“负责”的舆论宣传

为了使学生明确负责任的重要性,教师对勇于担当责任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对缺乏责任心,逃避责任的学生加以批评教育。一次,班里卫生没有做好,被扣了3分。卫生委员和值日班长都主动写出了书面检查,并自罚做卫生一周。检查中,她们说卫生扣分,是因为自己没尽到责任。

她们能自省、自查、自责的行为,给其他同学很大震动,那些平时懒散的同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为了扩大“负责”的舆论宣传,班级可以开展一些评比活动。比如,结合德育开展的“行为规范评比”,“争做学习标兵”,“争做文明小公民”,“我为班级做贡献”等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加强了责任教育。

离题了,肯定没有分数了,哪怕文采再好,书写再美观都全部扣掉,1分也不给。

一类 30—27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思考充分,感情真挚;内容充实,选材精当;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语言通畅。 符合题意;富有诗意;富有想象力,或有思辨;感情充沛;语言精练。

二类 26—24分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较明确;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思考较充分,感情真实;内容具体,选材合理;结构完整,思路较清晰;表达准确,语言通顺。 符合题意;有诗意;有想象力,或有一定思辨;感情较充沛;语言较精练。

三类 23—21分 基本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基本明确;中心基本明确;有一定思考,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思路尚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的诗意,有一定的想象力,有感情,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 21—19分 基本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较模糊,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 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没有诗意,想象力欠缺,感情贫乏,语言欠通顺。

五类 18分以下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判为五类文:

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

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

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300。 不符合题意,无诗意且少于8行。

扩展资料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作法都是偏题离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下文离题的问题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11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