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故事

关于中医的故事,第1张

曾经有一段时间,西医看不起中医,认为西医是从西方引进的,要比中医先进。甚至有些人认为西医有治疗见效快的优势,中医落后,中医不科学,有了先进的西医,还要中医做什么?

其实中医有中医的优势,中医中药对慢性病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有着西医所不能及的优势。

我并不是贬西医,有些地方西医就是不如中医。我看到一些西医不能治的病,常常让中医给治好了。

有个中医叫肖晖,他学过西医,可他喜欢中医,学了西医后,又考上湖南中医学院学了几年本科中医。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湘潭组织医疗队下乡,肖晖作为一个中医参加了医疗队。

医疗队在攸县老君潭碰上一个怪病人。

这个怪病人不停地发出怪叫,似小狗一样“呜汪,呜汪”狂吠不停。刚开始时,他到镇上赶集,人家听见他发出的怪叫,马上看猴子耍把戏一样围着他看。他到县里医院治过,也到长沙的大医院去治过,病没有治好,一路上让人家看足了笑话。从此他再不敢随便出门。

医疗队的西医都说这病真怪,都说没见过这种怪病,没法治。剩下一个中医肖晖还没说不能治。他看了看怪病患者的症状,也是觉得怪,西医们没见过这种病,自己以前也没听说过,阅读的古今中医药典书上,也没有这类怪病的记载,自然是找不到治疗该怪病的药方。可中医有中医的诊病方法,肖晖用中医辩证法一分析,依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去思考,认为这个怪病表面上怪异,实际上是气不正。肖晖采取补肾纳气和降气的办法,给患者大胆自批一张处方。怪病患者吃了几付中药后,怪叫变弱,接着又吃了几张方子,竟然不再发出怪叫了,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正常生活。怪病人不怪了,没人围着他看把戏了,怪病人对肖晖感恩不尽,对中医的神奇崇拜至极。

这个怪病一治好,一传十十传百,方圆一二十里都知道湘潭来了个治怪病的神医肖晖。有个谭姓农民带着他的妻子找到肖晖,说他妻子也有个怪病,不知肖神医能不能治好。

这个农民介绍,他妻子30来岁,两个小孩有七八岁了。有一回妻子来月经,突然昏倒在地。两个小孩围着娘哭,他也只好去妻子娘家报信准备后事。等妻子娘家人一来,妻子又醒过来了。自那后,妻子一来月经必昏死一回,至今已有5年时间。他每次在妻子昏死后提心吊胆,生怕妻子倒在地上永远不再起来。他为妻子找了几家医院,化验照片花了不少钱,什么指标都没有问题,治来治去就是不知是什么病。

医疗队的西医说这怪病没见过,无法诊断。肖晖看了这个谭姓农民的妻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把病因分析出来了。中医看病有句古话,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肖晖看这样的怪病望闻问切都用上了,认为她每逢月经昏死的怪病,实际上是血虚火旺。血经一下,肝火上冲,引起昏迷甚至昏死。肖晖想起以前在看中医古典书时,古书上曾介绍过一例此类怪病,当时他就留意记在心里,没想到这百年难遇的怪病,今天让他遇上了。肖晖马上给患者以四物汤中当归、白芍、川芎、生地补血养阴,加龙胆草、黄芩、枝仁清肝火。谭姓农民的妻子按肖晖开的方子一天吃一剂,吃了一个月后,来月经不再昏死了。

肖晖在攸县治好这两个怪病,名声大振。医疗队任务结束后回湘潭上班,等候肖晖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队。从那时起,中医师肖晖的诊室每天求医者不断。这天,有个病人一进肖晖的诊室就往地上一躺。有人喊:“快送急诊室!”患者睡在地上忙摇着手说:“不要送!不要送!我不看西医,我是来找肖医生看病的。”护士说:“你找肖大夫看病欢迎呀,到椅子上来坐,不要睡地上。”患者说:“我这是怪病。病一发就头痛,睡在地上就不痛了,起来就又会痛,站起来会更痛。”

肖晖给这个患者看了看,认为该患者是中气虚,清阳不升,所以站起来头痛,睡着才能缓解。肖晖给这个患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吃了几个月的药,这个患者再也不需睡地上了。

肖晖治怪病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西医看不好的疑难杂症患者都来找肖晖。一个姓张的女人因为不孕,带着几个不孕的女友来找肖晖。肖晖根据那几个女人的症状对症下药,一年后,她们都生小孩了,只有张女士仍然不孕。张女士说肖晖偏心,不想叫她怀上。肖晖也觉得奇怪,说,我给你开的药应该没问题,都是对症下药,为什么还不孕呢?你要你老公来检查一下吧。张女士带丈夫来到医院,经检查,原来是张女士的丈夫不射精。肖晖根据张女士丈夫的病情,开了几张方子。几个月后,张女士怀上了。一年后,夫妻俩高兴地抱着小孩向肖晖大夫道谢。

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湘潭女士小胡,吃了许多西药还是月经不调,慕名来找肖晖。肖晖给她看病时,发现她脸上有斑,认为她是气血不足导致虚火上升而月经不调。肖晖给小胡对症开药。小胡吃了几个方子后,月经正常了,奇怪的是,脸上的斑也不见了。小胡回到深圳,她的女同事发现她比原来更漂亮了,一个个羡慕得不得了。女人是爱美的。当小胡说她的病是肖晖治好的,几个女人结伴要小胡带她们专程来到湘潭,找肖晖给她们治斑美容。

有一个老人心血管顽固性心衰,到湘潭和长沙一些医院看了,住院吃了很多药,好了后回去,呆不得几天病发又来住院。住院的时间一多,有人开玩笑,叫他把户口迁来医院。后来,有人向老人建议用中药治疗。老人找到肖晖,肖晖针对他的病,采用西医的治疗原则:强心、利尿、扩血管,考虑老人用西药太多有副作用,建议不再服用西药,而用没有副作用的中药治疗。在征得老人同意,他用参麦散为老人强心,用五苓散为老人利尿,用红花蒲黄散为老人活血管。老人吃这些中药没有一点副作用,吃了一段时间,结果病情大有好转,不再要住医院了。

不仅国内的人喜欢中医中药,许多外国人也喜欢中医中药。

小王是湘潭大学毕业的,找了个日本丈夫。结婚后,她发现这个日本男人有痛风的毛病。小王要日本丈夫好好治疗。日本丈夫说,他在国内治了好多年,出国后也到处求医,找了许多医生,都没有治好。他说他爹、娘、姐姐都有这个病,他说除非碰上神医。小王说,湘潭有个中医,会治怪病,你去试试。日本丈夫随小王找到肖晖。肖晖给他开了张方子。小王的日本丈夫吃了一张方后,感觉很好,接着要肖晖开第二张。接连吃了几张方后,病情大有好转。一年后,小王的丈夫回到日本,竟然再没有发病。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说以前在日本都没治好,在中国湘潭吃几个中药方子就好了,中国的中医真是神啊。这个日本人的爹、娘、姐姐,全家人从日本赶到中国湘潭,找“神医”肖晖给他们看病。

韩国有个患者,拿了肖晖的药方回到韩国配药,不知是水土问题还是药的问题,韩药吃了反而不好,要求吃中药。肖晖大夫只好把药寄到韩国去。现在,除了国内的,还有一些美国、韩国、英国的患者,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的患者都不远万里慕名而来求医。这些外国人从肖晖这里,更加认识到中医中药的神奇功效,更加喜欢中医中药。

肖晖就是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用中药来治疗,他从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积累中,探索出治好西医治不好的怪病,不仅显示了他的灵性和悟性,他的中医辩证思维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也说明我国中医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这样丰富的宝藏,怎么能随意弃之呢?

我们是从3月2日开始上中医药与文学这门课程的,对于这门课,一个中医药,一个文学,都是我喜爱的,也是我所欢愉的。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是张觅老师,一个觅字,那是好啊,是百花丛中觅得一份清香之感。

老师出了很多书,与课相关的书叫做《药之沉香》,是老师用一年得时间,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拍了学校花草木之变化,看老师展示的照片,很美。

有梅花,玉兰,桃花,槐花,牡丹花,萱草等百花争艳,让人美感沉醉,似乎那些花儿就在你眼前,并挑逗你似的。

我喜欢这样的老师,也喜欢这样的花。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几个医学典故的由来,给我们讲了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悬壶济世的故事,在此之前,我是不知道杏林是什么意思的,上了这次课,我才知道,为什么有的公众号用杏林了,也知道了青囊的意思。

在古代,有很多文学作品,里面就写了中医药相关的东西,比如《小窗幽记》《遵生八笺》《延年笺》等小品文。比如《东坡志林》《山家清供》《梦溪笔谈》等笔记,还有大量的诗人用他们的诗句写过本草,也写过养生,如桃花园里桃花宴,满园金粉落松花,等,多美的额诗句的,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

难怪老师说,读诗可以治病, 读诗是一种很好的”神疗“。 那是真的是可以调节情志来治病啊。你看林焕彰就说到“写诗画画,都是玩玩而已。是多么的惬意,是多么的闲情逸致。人追求一生,还不是为了内心之宁静娴雅,充盈满愉。

来,让我们进入古诗词中中药之往事,药之风雅,嵇康在《游仙诗》里写到,采药钟山隅,服食致姿容,你看看,游仙啊,嵇康,好一位养生大家啊,也知道他弹古琴,写了养生的文章。晚辈在此向您学习啦。你看我辈,多少人焦虑啊。

学一份您的闲雅,那是怎样的内心愉悦啊!

那首著名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想必这个采药师也是位中医高手,不为名利,在这山隐中,独得其乐。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一句,吹花嚼蕊弄冰弦,让我全身发麻,让我无限向往,在春花里弹唱,在花丛里嚼蕊,在山花里浪漫,无尽之美,腻入心间。

你再看桃花,桃花依旧笑春风。美不殆哉啊。

老师给我们一个花儿一个花儿的介绍,这梅花分腊梅白梅红梅,腊梅在隆冬,红梅白梅在早春,有的可食用,有的只是观赏,杨万里一句老夫自要嚼梅花,写出了梅花的弄人和惹人爱。

那玉兰是怎么样的,那桃花又分几种,那樱桃花与樱桃的不同,那兰花的功效等等,老师都一一道来。

记得那三姊妹,蔷薇,月季和玫瑰,是那么的相似,那么的红颜,让你傻傻分不清楚。

桂花,那小黄小黄的花儿,它竟然那么的香,它的香总是不经意,然后引起你的注意,引起你的追寻,你去寻,抬头才发现,它在你侧头。

桂花酒,百度里说:桂花酒色泽浅黄,桂花清香突出,并带有山葡萄的特有醇香,酸甜适口,醇厚柔和,余香长久。

桃花,粉红粉红的,像极了春朝,你一人漫游在那春色里,桃花必会给分红的记忆。那桃花酒,老师给我们看李子柒视频,那制作过程,全程自然,全程绿色,田园里的醉醉巍巍之感。

那花馔,也是第一次听,意思是用花做的美食,在春游里,铺一个地毯,摆上花儿做成的糕饼,花卷等用花做的美食。这是惬意的,李子柒就给我们展示里春风里的花馔。

在云南,有食用花的习惯,比如玫瑰花饼,在酥脆里夹一股花黏。

那樱花雪糕,甚至成了去鼋头渚看樱花必吃的美食。

槐花炒鸡蛋,清炒,凉拌皆可宜。

红楼梦里的建莲红枣汤,酿酒清蒸鸭子,茄鲞,牛奶茯苓霜,玫瑰卤子与玫瑰清露。酸梅汤,枣泥山药糕藕粉桂花糕是那么的诱人,那视频里的老师傅做美食的过程,那淡点的音乐,让人沉醉。

通过学习中医药与文学这门课程,让我们享受了无限的美感,让我觉得生活之压力,烟消云散。

对于中医药,是我的工作和事业,对于文学,是我的心灵营养与寄托。

感谢老师为我们分享这门课。

1、张仲景蜂蜜治便秘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一天,送来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老师张伯祖诊断后认为属于“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

需用泻药帮助病人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竞没了主张。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开动脑筋思考。

忽然,他眉宇间闪现出一种刚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对老师说:“学生有一法子!”他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张伯祖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橙橙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就着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粘稠的团块。待其稍冷,张仲景便把它捏成—头稍尖的细条形状。

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净,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

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以后,张仲景在总结自己治疗经验,著述《伤寒杂病伦》时,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叫“蜜煎导方”。

2、钱乙黄土治肾病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他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

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

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宋种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

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在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出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

太子服下—帖后,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技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有很高荣誉的太医丞。

3、张景岳急智解危难

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人们都知道他善用温补,却很少知道他还有一段急智解危的故事。一户姓王的人家有个儿子,刚满一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

小孩不知,误塞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

恰好张景岳路过这里,他见状急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哇”地一声哭开了.景岳断定铁钉已入肠胃,小儿父母早吓得六神无主,迭声哀求张景岳想想办法。

张景岳陷入沉思中,他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一句话,想出一个治疗方案。他取来活磁石一钱,朴硝二钱,研为细末,然后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儿服下。

不久,小儿解下一物,大如芋子,润滑无棱,药物护其表面,拨开一看,里面正包裹着误吞下的那枚铁钉。小儿父母感激不已,请教其中的奥秘。

张景岳解释说:使用的芒硝、磁石、猪油、蜜糖四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芒硝若没有吸铁的磁石就不能跗在铁钉上;磁石若没有泻下的芒硝就不能逐出铁钉。

猪油与蜂蜜主要在润滑肠道,使铁钉易于排出——蜂蜜还是小儿喜欢吃的调味剂。以上四药同功合力,裹护铁钉从肠道中排出来。

小儿父母听完这番话,若有所悟地说:“有道理!难怪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原来各味药在方剂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哩!”

4、程钟龄施计治“足痿”

程钟龄是清代著名医家,他临证经验丰富,别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经他治疗常能奇迹般地康复,名噪康熙、雍正年间。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缓慢移步,服过许多药皆无效。

他久慕程钟龄的大名,让人抬了去求治。程钟龄见他六脉调和,得知病人遍服中药无效,断定这是心病,非药物所能治,决定施计治疗。他替病人收拾了一间房子,安顿病人住下。

程钟龄预先在病人住的房间里摆上许多古玩,并特意在病人坐凳旁放置一瓷瓶。他向病人介绍说:“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所藏之物皆属珍品。”他一一告诉病人它们的价值。

最后,他指着瓷瓶说:“这是我的传世之宝,十分稀罕,千金难求。”实际上,包括瓷瓶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是赝品,只是病人属于外行,被蒙在鼓里罢了。

病人在屋里闷坐了两天,见程钟龄既不处方,也不寒喧问暖,甚至回避见他,憋得心慌。第三天,他决定出去走走。因离开重物难以迈步,他只好就近抱着瓷瓶小心冀冀地起身。

岂知程钟龄在旁边窥视已久,待病人举步欲走时,程钟龄突然出现,猛喝道:“你好大的胆!竟敢偷走我家的宝瓶!“病人一惊,手一软,“当”的一声,瓷瓶从手中滑落到地上,摔得粉碎。

这下病人大惊失色,垂手痴立在那里。程钟龄见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心里十分高兴,暗自思忖:这病已去几分,应该趁热打铁。

于是,他上前握住病人的手说:“你别害怕,跟我来!“那人竟跟在程钟龄身后走出屋外,他举步平稳,行走如常,多年顽疾,一下子就治好了。

程钟龄这才告诉病人,他摔碎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稀世之宝,是为了解除心理上压力、转移注意力而设的计谋。病人恍然大悟,连声赞扬程钟龄的高明医术。

5、叶天士摸脚治红眼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病颇有高招。一次,他遇上一位两眼通红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满眼角,眼泪直往下淌,不断地用手去揩,显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

叶天士见状,详细地询问病情,然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依我看,你的眼病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帖药便会痊愈。严重的是你的两只脚底七天后会长出恶疮。

那倒是一个麻烦事儿,弄不好有生命危险!”病人一听,大惊失色,赶忙说:“好医生,既然红眼病不关紧要,我也没心思去治它了。请你快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难关”

叶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说道:“办法倒有一个,就怕你不能坚持。”病人拍着胸脯保证。于是叶天士向他介绍了一个奇特的治疗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脚底三百六十次。

再用右手摸左脚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坚持方能度过难关。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这是名医的治法,便老老实实地照看做,七天后果然脚底没长出毒疮。

更令他惊异的是:红眼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他高兴地向叶天士道谢,叶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盘托底,说道:“实话告诉你吧,脚底长毒疮是假的,我见你忧心忡忡,是惦记着眼病。

而你的眼疾恰恰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很大,于是我想出这个办法,将你的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别处。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病人听完,惊奇不已,连声赞叹叶天士医术高明。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神奇的中草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中草药》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胖大海等常见中药的名称及功效,了解它们简单的治病、保健作用。

 2在配药、泡药、尝药的过程中了解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菊花、胖大海等常见中药的名称及功效,了解它们简单的治病、保健作用。

 难点:在配药、泡药、尝药的过程中了解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小朋友一起参观中药店,初步感知常见的中草药,并完成常见中草药调查表。

 物质准备:陈皮、胖大海、菊花、板蓝根、竹叶与山楂等中药。铜称8个,每人一个透明塑料杯,每人一把小勺,包好的中药5包,包装纸一张,三壶热水,《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活动过程

 1“走进中药店”,引起兴趣。

 (1)布置一个微型中药店,请幼儿观看讨论。

 提问:谁去过中药店?中药店里都有什么?

 (2)带着问题;看一看我们的中药店里都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中药店。

 2分享调查表,简单认识常见的几种中草药。

 (1)出示调查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调查的中药名称及其作用。

 提问:你调查了哪些中药?他们有什么作用?

 (2)快速抢答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六味中草药。

 3角色体验,学以致用。

 (1)请幼儿扮演中医师,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开出对应药方的角色体验活动。

 (2)两人一组,互相“看病”、“开药方”。

 (3)按药方抓药,泡制中药并品尝,感受中药与人的健康的联系,并知道中药虽然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但是不能多吃更不能乱吃。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走进中药店,探索发现有关中药的小秘密。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中草药》教案2

 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也是幼儿从小感受中华医药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中草药,如喝过枸杞熬的粥、菊花茶海等;生病时吃过中药,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现象、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要求我们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感兴趣。本节活动我根据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运用视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从幼儿感兴趣的中草药入手,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巧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中草药的认知。

 视频课件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幼儿兴趣广泛、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演示了视频《鹿茸救母》的故事、《神奇的中草药》以及课件《老中医答疑》等引导幼儿感受中草药的奇特,同时知道中草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

 2实践体验,培养幼儿对中草药的观察和主动探究能力。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为此,活动中为充分让幼儿主动探索,我为幼儿提供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闻、尝,在探索中了解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和作用。幼儿园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幼儿看药方、配药、泡药、尝药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中草药在水中变化的神奇,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

 3联系生活,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我们在选取药材上,贴近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枸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讲解治病的作用时,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感受中草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视频《走进大药房》拉近现实,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4整合课程,融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于活动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由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过程中,运用故事向幼儿渗透了爱的教育;在与老中医互动、幼儿自主配药活动中,渗透了健康教育经验;在整个活动中重视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自主表达。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活动重点)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活动难点)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物质准备:视频《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课件《常见的中草药》《老中医互动》等;幼儿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

 (1)教师引出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教师小结: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2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特征。

 (2)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教师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出示课件《这些药材哪里来》,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教师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3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据药方尝试配药、泡药、尝药,感受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枸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观看《药材搭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教师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配几付中药,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药真神奇。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引导幼儿看懂药方,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

 教师小结:中草药中有的可以泡的,是保健药。但有些中草药是不能随便泡,更不能乱吃。

 4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教师小结:中草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草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视频演示《走进大药房》,进一步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中草药》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泡茶或搭配泡茶。(难点)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CD光盘。

 3幼儿(根据药材的量和种类进行分小组)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4教师课前查阅一般中草药的加工过程。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老师总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母亲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二、观看ppt,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视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及外形。

 老师总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形状也不一样。

 2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

 老师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老师总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三、结合CD光盘及ppt,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

 四、操作实验,进一步观察中草药

 1发放材料:用闻、捏等多种感官方法,观察中草药的特点。加深孩子对中草药的认识。

 幼儿代表发言。

 师总结: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2尝试泡茶。

 要求:泡茶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3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

 活动总结:有的中草药可以泡,是保健药,但有些中草药是不能随便泡的,更不能乱吃。让幼儿尝试泡茶或搭配泡茶,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延伸

 1开展区域:小小药店。一个小朋友当医生。其他小朋友当病人。

 2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蒲公英、竹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采集、清洗、晾晒等活动,认识更多的常见中草药。

 反思: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参观实物、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中草药》教案4

  活动目标:

 1、对中草药产生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药最早是人发现并使用的,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些常见的中草药实物,并知道其名称与作用。

 2、课件(1):中草药的由来与采制。课件(2):可以用作中草药的各种动植物及矿物质等。课件(3):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准备一些常见的中草药

  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些中草药,这几天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在哪儿找到这些中草药的呢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草药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从而激发幼儿探究中草药的愿望。

 二、展开部分

 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及作用

 师:老师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药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药店。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药材,看看你认识多少种呢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类的还是动物类的呢一会儿老师请你来介绍一下。(幼儿自由观看)

 (1)提问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药材的名称及其功效。

 (2)教师介绍名贵药材——灵芝

 师:老师也认识一种药材,它是生长在山林中的一种植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叫灵芝,可以治很多病,还可以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呢。据说千年灵芝还可以让快要死去的人活过来呢,神奇吧!

 :原来,植物做成的药材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有些还可以治病呢!

 2、了解中药的由来与采制

 师: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个国家的人这么聪明发现的呢我们一下面的课件你就会找到答案的。播放课件(1)。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吗对!就是我们的祖先发现的,是我们人最早发现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们称这些药物为中药。你觉得我们祖先聪明吗他们的确非常聪明,不仅发现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还发现了许多动物和矿物质也可以做成药材用来治病呢!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做成药材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呢

 播放课件(2)

 师:原来,大自然中到处都可以找到用来制成中药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呢,又方便又便宜,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离不开大自然,我们要保护好大自然。

 3、介绍中药名医李时珍及其著作《本草纲目》播放课件(3)

 师:在明朝,有个非常有名的大夫,叫李时珍,为了给老百姓寻找治病的药材,不怕苦,不怕累,带着徒弟走遍了千山万水,亲自尝尽各种奇花异草,最后终于编写了著名的医药用书《本草纲目》,这本书里面记载了一万多种中草药的作用,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产物。因为中药的副作用特别小,所以很多外国人十分佩服我们的中医药,也来学习我们用中药来给病人治病。李时珍爷爷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呀!

 三、结束部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关于中草药的知识,谁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关于中草药的知识个别幼儿发言,教师(如:灵芝是名贵药材,中草药是人发现的,李时珍是一位名医等等)。

 四、拓展延伸: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中药店,增加对中草药的亲身体验。没有条件参观中药店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区域,请幼儿进行中药店的游戏。

  及反思: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参观实物、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中草药》教案5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用来泡茶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材料准备:中草药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过程情境表演“医院”。

  活动过程:

 ——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这些中草药朋友还能泡成茶水,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哦。

 ——你们在家里有没有看到过这些中草药茶?

 ——这是用什么中草药泡出来的,喝了有什么功效?

 ——我们来选择一些适合家里人喝的中草药。

 释疑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中草药》教案6

  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材料准备:中草药

 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

  过程

  情境表演“医院” ――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

 ――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释疑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1 有关仙女的故事

树上掉下个修仙女 完美情人

2 董永和7仙女的故事谁知道啊

就是董永娶了一个仙女啊,后来被王母发现,反对他们而去拆散他们,很感人的!

3 中国仙女的故事及出处

嫦娥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主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在那荒芜的月宫之中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

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着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

4 有谁知道有关个别中草药的神话故事

书 名 百味中草药的传说

作 者 尤荣开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书中记载了各种中草药的传说。

5 中国古代七个仙女的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1950年,这个传说有赖于黄梅**《天仙配》而大扬于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国邮政局发行的一套邮票《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更是扩大了这个传说在当代生活中的影响度。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对传说中的两个主人公董永与七仙女的来源则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来源于历史人物还仅是传说人物?唐宋以来,博兴、孝感、丹阳、东台、通州、蒲州、河间等地都称有董永遗迹,可见人们并不认为董永是可考的历史人物。至于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将之混同为织女,到头来,董永与牛郎之间的关系便难以理清。

董永遇仙传说发生于东汉中叶,支持这个结论的可靠材料过去只发现了三条,第一条见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东嘉祥县境内的武梁祠石刻,该石刻上有董永孝养父亲的画像,但是画像中还没有出现仙女的踪影。第二条是魏曹植乐府诗《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第三条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卷1:“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个女子,那女子要与他成亲,董永推脱不了,便一同来到主人家。妇人“能织”,“一旬织缣百匹”。帮助董永偿清债务后,便与之告别了。临行之时,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偿债尔。”

其实,董永是实有其人的。笔者发现,历代史料中至少记录了四个名叫董永的人。第一个董永记在《汉书》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个叫做董忠的人,因为告发别人的一个阴谋而立功,被汉宣帝封为高昌壮侯。后来他的儿子董宏、孙子董武又相继为侯。西汉末年,董武为王莽所废。幸运的是,27年之后,东汉光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复封被王莽所废的西汉故侯时,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孙)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汉书》明确记载,董永生活于“千乘”(今山东青州,即高昌侯国所在地),与《搜神记》所记完全一致:“汉董永,千乘人。”因这条材料记在《表》中,且非常简略:“侯永绍封”,历来不为人所知。第二个董永生活在东汉末年。最早记下这个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见于南宋人娄机所撰的《汉隶字原》卷1:“孟郁尧庙碑阴。碑云:刊碑勒谍。碑皆载仲氏父祖兄弟子孙所历所终之官,独有一董永为异姓。”若此碑文所录不误,可以确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东曹县(济阴)之地有一位大约五十上下的乡绅董永其人。第三个董永在唐代,《新唐书·孝友传》记载河间有一个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个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传》的传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亲叫董永。

以上四个董永,只有两汉之间的那个董永最有可能是传说主角的历史原型。董武被废后不久,正逢乱世,山东犹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艰难自不必说,即所谓“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所谓“遭”家贫,只能说明原先董永并不家贫,后来因发生变故,所以致贫;如若原就贫寒,父老岂有“遗财”?董永在贫寒中能“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体现。

高昌侯董永与传说中的董永之间至少有五点重要的吻合之处:(一)二人姓名相同。(二)从时间上看,前者与武梁祠壁画,曹植、干宝的记载均不矛盾。(三)从地点上看,前者与武梁祠画像题记、干宝《搜神记》所记完全一致,皆为“千乘人”。(四)二人都与“孝”有关。尽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笔者的推测,但“孝”作为高昌侯的传家宝却是史实,所以这种推测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条件有相似之处。高昌侯董永在父亲被废之后、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贫寒生活经历;传说中董永家境本来似乎不贫,后来才破财。因此可以认为,董永遇仙传说极有可能是以两汉之间的历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实为材料,杂糅东汉时期的神仙观念而形成的。因后人不知它的历史渊源,所以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以致到了东晋时,干宝只听说董永“少偏孤,与父居”的故事,而对他的家世则一无所知了。

至于七仙女,曹植之诗称她为“神女”,《搜神记》中她自称“天之织女”。而在《搜神记》成书的东晋时期,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今存晋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传说材料几乎是空白,也许正好说明牛女传说的巨大影响抑制了董永传说的传播。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既然牛郎已经与织女结缘,那么董永怎能再与之结为夫妇呢?

敦煌残卷《董永变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献。变文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织女已经从一个演变成三个了!董永的儿子董仲长到七岁,受人羞辱,要找母亲,一个道士孙宾告诉他说:“阿耨池边澡浴来,先于树下隐潜藏。三个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边旁。脱却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时纵见小儿郎。”织女变成三个的契机,一方面是为了与牛女传说划清界线,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为依据的。织女星本有三颗,位于银河岸边,三星呈三角形排列。虽然有了三个织女,到底还不能与牛郎之妻截然分开,也不能确认哪一个织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这个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明代人所编的一部载录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在中国早已失传,20世纪初由日本传回国内,书中保存着一篇完整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传》。董永的儿子董仲舒为了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从此之后,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织女一下子变成了七位,那么在天上,她们又是什么星宿的化身呢?

笔者发现,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组:北斗七星、紫微垣华盖七星、太微垣常陈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东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车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轸宿青丘七星。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东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劝蚕也。”(《晋书·志一》、《隋书·志十四》)、“扶筐七星,为盛桑之器,主劝蚕也,一曰供奉后与夫人之亲蚕。明,吉;暗,凶;移徙,则女工失业。彗星犯,将叛。流星犯,丝绵大贵。”(《宋史·志三》)

得名较迟的“扶筐七星”,首见于《晋书》,而《晋书》、《隋书》均为唐人所修,则此星大致得名于六朝之后。唐宋时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确,为人间桑蚕、纺织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围如采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还说:“织女足常向扶筐,则吉;不向,则丝绵大贵。”元人所修的《宋史》对之记录甚明,可知当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蚕之功能在民间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传》正出于宋元之际。可知,扶筐七星的纺织功能及吉凶预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这种民俗认定与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首次出现七仙女身影在时间与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后,民间观念中织女与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传说与董永传说则自然分离开了。

不过,今天民间观念中的所谓“姑儿星”,其实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团),但在唐宋时代,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唐代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昴七星为髦头,胡星,亦为狱事。明,天下狱讼平;暗为刑罚滥。六星明与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摇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见,皆兵之忧也。”可能是,后来人们因为找不着“七仙女”的星宿身份,便将之附会到看上去挤成一团的昴七星身上。

6 谁知道炼丹仙女的故事

西王母与蟠桃仙子 杭州西湖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望仙桥。宋代绍兴年间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层中挖到过一块奇妙的铜牌,上面残留着隐隐约约的文字:“我有蟋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 董双成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望仙桥就是她丹成得道,自吹玉笙,驾鹤仙去的地方。 董双成本是西同时代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着一份灵秀的气韵。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在朝廷中也偶尔鉴往知来,抒谋献策。商朝亡后定居钱塘江畔,在飞来峰下种桃成林,结庐而居。每当初春桃花盛开时,嫣红一片,簇拥草庐,生活在其中不啻是神仙生活。 这种生活环境从小就陶冶着董双成,体似弱柳的董双成酷爱桃花,如痴如醉。看看董双成日渐长大,秀面明眸堪与繁花竟艳。有一天,忽然异想天开,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初时仅能清痰化气,日久生巧,屡加研究,逐渐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所提炼的丹药,竟然能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远远近近,前来飞来峰下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 从采集原料到守炉炼丹,董双成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偶有闲暇,便吹笙自娱,兴致来时还会高歌一曲“丹小凤”。据说当她吹笙时,会引来百鸟在空中翱翔,而当她唱歌时,更有仙鹤飞来聆听。 待至黄者之说兴起,倡言神仙导引之术,大大符合了贵胄后裔的胃口,于是选择了风景绝佳的地方,筑庐结庵,兴寄烟霞,吸取日月精华,提炼百卉的汁髓,以期在碌碌尘世中,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进而白昼飞升,得道成仙。董双成随同家人,在杭州西湖飞来峰下结庐炼丹,不能算是女道士,当时尚无道教之名,真正道家演变成一种宗教,设立道观,传授弟子,吸收信徒,是东汉未年的事,道家与道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道教是一种宗教,道教是挪用了道家的一些观点,更借用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来做自己的始祖。 东汉张道陵以符咒之法行世,北魏寇谦之,奉老子为教祖,张道陵为大宗,设立道观,宣扬教义,始成为一种正式的宗教,董双成生在西周,时间上已相去十万八千里,只能算是一种自发式的修行,还谈不上是女道士的身份。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董双成炼成了一炉“百花丹”,异香扑鼻,传播数里之外,自食数粒后,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取笙吹奏,百鸟群集,盘旋飞舞,董双成精神越来越清爽,越来越旺劲,忍不住高歌一曲,声彻云霄,引来仙鹤翩然而降,匍匐阶下,心有灵犀,董双成一步跨上鹤背,仙鹤驮着她冉冉飞升,惊倒附近的民众,都只知痴痴地傻看。 在西边昆仑山上的瑶池畔住着赫赫有名的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究竟是什么人呢?各种记载的说法颇有出入,有的说她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女王,蓬发虎齿,面目狰狞,仰天长啸一声,每使群兽惊荒而逃;有的说她姓杨名婉玲,住昆仑山上,得道成仙,代替玉帝执行天宫的任务,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半老徐娘。 周穆王十六年西征途中,路过昆仑山,传说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款待,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回来的路上想再度造访,但见山深林密,云雾缭绕,已经渺无踪迹可寻了。 神仙的事难以究诘,尤其是在神权时代,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大都受到神仙的约束与支配,抬头三尺有神明,使得芸芸众生有所戒俱,不敢肆意妄为,未尝不是人类社会保持安定的一项巨大力量。西王母娘是否代表玉帝执行天宫任务,事属玄虚,不得而知,但她居住在昆仑山上瑶池之畔,不但有迹可寻,而且历史上也多有记载。 那一只仙鹤载着董双成愈飞愈远,来到了昆仑山,董双成做了王母娘娘的“传达呣”,很像今天的机要秘书,王母娘娘有什么授意,均由董双成负责与众仙联系并沟通,在实质上算是王母娘娘的侍从人员,说得更具体一点,似属西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之流。西王母一共有四名贴身侍女,董双成之外,还有王子登、郭蜜香、纪维容三人,董双成的地位,在四位侍女之中,大约是居于领班的身份,之从历次西王母出现的态势可以得到印证。此外,从董双成受命看守蟠桃一事,更可概见她在仙宫受到的信任和重视。蟠桃是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三千年才结果一次是仙宫中的极品珍果,从平时的培养与保护,到果品的采摘和分配,均由董双成负全责,每值瑶池盛会,西王母赐给群仙的蟠桃,都是经由董双成伪纤纤玉手而来。 凡间吃过蟋桃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周穆王外,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戍晨,武帝迎西王母承华殿前,但见西王母在群仙女簇拥中冉冉从空中下降,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缓,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华髫,戴太真晨婴之冠,履元橘凤文之鞋,视之年可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神人也。” 西王母由一位云鬓花颜的仙女搀扶登上承华殿,这个仙女就是董双成。西王母与汉武帝相谈移时,抽出袖中的五岳真形图送给武帝,并命董双成送给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于是小心翼翼地将桃核收起,准备栽种,西王母笑道:“此桃三千年一结果,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汉武帝吃过一次蟠桃之后,对于这种难得一见的仙果念念不忘,它的美味,尤其是食后在体内所产生的奇异效果,使得汉武帝为之垂涎不已。 当时有一位著名人物叫东方朔,为人特别滑稽,他是以文章求仕的,在中国这样一个讲求谦虚的国家里,他居然极力表彰自己,文中写道:“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见,怔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如今二十有二,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是以冒死再拜以闻。” 当时汉武帝就认为他文辞不逊,高自夸饰,初仅令他待诏公车而已,但不久他竟然获得汉武帝的青睐,不次擢升,官至大中大夫。做官后东方朔劣性不改,时常捉弄朝中大臣,更有甚者,他酒醉之后,居然在殿柱上撒尿,这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荒唐行为,然而汉武帝竟然一笑了之,何以汉武帝对东方朔如此宽容呢?一般朝臣均不明就里,其实是因为东方朔曾经长途跋涉,登上昆仑山,为汉武帝偷过三次蟠桃的缘故。 东方朔能偷到蟠桃就与董双成有关。董双成是以二八年华成仙的,神仙永远不老,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也就仍然是二八年华。大家都认为神仙是很幸福的,事实上神仙也有说不出的苦,何况董双成充其量就是王母娘娘的侍婢,一切行动都不能自主,天天就见那几个人,做那几件事,对着偌大一个蟠桃园,真是说不出的寂寞与空虚。突然有一位英俊高大的男子前来跟她聊天,自然是芳心大慰,更何况这人说话又是如此风趣,董双成表面上也时常显得十分严肃,她内心里最爱听的还是东方朔那些越轨的、毫无顾忌的话,听得她脸上时红时白,东方朔也就顺手牵羊把蟠桃弄到手,所以有时一个人胆小就办不成事,东方朔敢于在皇帝面前放肆,敢于在神仙面前放肆,他就活得很潇洒。 汉武帝把吃过的桃核,一个个谨慎地收藏起来,一直传到明代。据《宛委余编》记载:“洪武时,出元代内库所藏蟠桃核,长五寸,广四寸七分,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十四字。”既然核长五寸,想来蟠桃的体积必然硕大无比,想想今天的水蜜桃,想想当年的蟠桃,该不会流口水吧。 明代以后,已经没有西王母与蟠桃仙子的任何记载。然而西王母是一位法力无边,雍容华贵的美妇人,蟠桃仙子更是一位绝世的美艳少女,已经深植人心。虽然历史中不再出现她们的事迹,然而舞台上及绘画中,却大量扮演及描摩她们的形象,杭州城里的望仙桥和昆仑山上的瑶池,总给人无限暇思。

7 七仙女神话故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使董永受到伤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荫树下与董永泣别的故事。

小说颂扬了七仙女、董永、七仙女的姐妹们等角色人性光明美好的一面,也鞭蹋和抨击了玉皇大帝等角色的丑恶与黑暗,同时,也刻画了傅员外的儿子傅官保这些卑鄙小人的丑陋,而且,傅员外的儿子还有几份喜剧色彩。

这部神话小说表现了天上人间的真爱与真情,可以说,主题思想积极,内容健康向上,人物性格鲜明,故事跌宕起伏.精彩好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极强的好作品。

(7)中药仙女故事大全扩展阅读

民俗信仰

七仙神话来自民间。关于董永的传说遍布于全国各地,并不是某一地区产生的当地乡土神话。对照各地众多的口头传说。可见这一类传说,有些地点多在水泊处。

七仙女在水泊处或歌舞、或沐浴、或浣衣(在水中洗彩衣,可能跟彩虹吸水的典故有关)等。她们的形态常常在水鸟和人形之间转换。在神话中,水域多跟女性神的悲伤传说有关。

七姐妹的组合式形象、董七婚姻等元素,在文化风俗中也常有痕迹。如: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民间各处有奉祀带七仙元素的庙。有时七姐妹一起被奉祀,有时分开被奉祀,主祀陪祀都有。

8 有关中药的神话故事

神农尝百草,著黄帝内经

今天,我们去了中医药大学,非常有意义,受益匪浅。知道了许多药物知识,也了解了古人行医的用具。

我们先去了百草园,中间有一个喷泉,喷出水花,十分漂亮。旁边就是一大堆药草,有白芷,可以散风除湿,通窍止同痛。郭天委陵草,名字像我的同学。还有一些有毒的草呢,用来杀虫,比如,白花菜,垂序商陆,白英。这些草还长得挺可爱。这时,发生了一件趣事。我们发现了一种有果子的草,果子上有刺。有人好奇地摸了一下,可一看介绍,有毒!他吓死了,跑到喷泉边狂洗,那狼狈样,令我们捧腹大笑。

我们后来又进了中医药博物馆,我们先参观了药物展览,有许多药,有些是名贵药品,还有一种是野猪粪,真搞不懂,这也算药?忽然听到有人喊:“有巨型蜈蚣!”我连忙跑去看,一条长约12厘米的蜈蚣被浸在酒里,我不禁想起来小时候,去黄山时见到的一条蜈蚣,和这条差不多,也是红蜈蚣。这算什么巨型蜈蚣!我不禁有些不屑

到了二楼,我们看到了古人的行医用具。有银针,艾叶卷,还有装药的葫芦。针之所以用贵金属做,是因为这样更刺激穴位,疗效更好。据说,葫芦就代表中医,所以装药都用葫芦,但我却认为只是葫芦便于携带而已。接着我们来到了“仙丹”展柜前,这些“仙丹”都是重金属,有的红,有的黑,还有会致命的水银!古人认为吃了这些,可以永生,但这可以马上使他们死去。我们还了解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直达他最后死于尝了“雷公草”这种烈性毒药。作文

今天真有意义,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当然受益匪浅。

点击诗经情话 关注我们

诗经情话 可能是微信上最好的诗经、国学、哲理、情感、健康类微信公众号。这里的文字蕴含着智慧哲理,或能品味爱情,或能抚平伤痛,或能启迪心灵,或能激励人生。每日更新,精彩不断……

我导读

ღ 学中医有前途吗?我想有很多人都会这么问。中医其实是最具人性化的医学,没有之一。但是中医的传承一直我们头疼的话题。

去年11月下旬我在桂林讲课时,连续接到两个电话,都是告诉我,杨德明老师得了肺癌,而且是晚期,能不能想想办法。我的第一反映是找一位好中医。回到北京后,杨老师仍在北大医院接受化疗。一个多月的化疗下来,钱花了6万多,人瘦得皮包骨头。据医生说,化疗延缓了病情的发展,不过最多还有三、五个月时间。好在杨老师头脑还很清醒,我强烈建议杨老师接受中医治疗,杨老师欣然同意。但是,北大医院拒绝接受中医进场治疗,杨老师一时有些犹豫。

后来,科技部中医战略课题组的朋友推荐了王文奎医师,终于决定转出北大医院,单独接受中医治疗。一个多月后,我在家接到杨老师的一个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最新一次胸腔积水化验结果发现,积水中的癌细胞已经消失了,而原来在北大医院化验时,积水中癌细胞密度很高。现在,饭吃得下了,睡觉也有改善,精神状态好多了。这个好消息在朋友们中间立刻传开了,一位朋友说,看来,接受中医治疗是一个战略转折点。

我为什么对中医情有独钟呢?起因是5年前我母亲得胃癌去世。她的胃癌发现得很晚,多次做胃镜以为只是一般性的胃炎,最后一次从绍兴到北京来做胃镜,才发现癌细胞。北京肿瘤医院的一位大夫认为可以动手术切除,但一打开发现已经广泛扩散,只好合上等死。这期间,我目睹了母亲的痛苦万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西医一定要找到癌细胞才能确诊病情?在没有胃镜的时代,西医怎么诊断癌症?不能诊断,又怎么治疗?西方古代和近代的人得了病怎么办?

这样,我逐渐发现,20世纪西方医学界的进步首先是在诊断手段上。然而,严格地说,这种诊断手段的进步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医学的进步。例如,小肠镜是一粒类似感冒胶囊的东西,实际上是一架自带光源的微型摄像机,能够把小肠内部的情况拍摄下来,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身体外的接收器上,再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这是医学的进步吗?还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大医院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如CT、彩色B超、核磁共振等等,全都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当然,光机电技术不仅应用于诊断,还应用于治疗。

我有一位搞计算机的朋友,发明了一种电化学治癌仪。当时我很惊讶,一个根本不懂医学的人,怎么可能发明治疗癌症的仪器呢?现在明白了,治疗癌症的人并不需要懂得癌症的发病原因,亦即不需要懂得医学,只要能找到某种杀死癌细胞的技术手段就可以了。发明X光、CT、肠镜、胃镜的人,我相信都不懂得人体的复杂性,都只把人体看成一架由无数零部件构成的机器。用X光照射人体,就像海关用超声波探测集装箱里的走私货物一样。

西医第二大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是外科手术。20世纪的外科对于人体的骨胳、肌肉、神经、血管和各种器官的细微结构研究得更清楚了,然而,在人体观念上,仍然是19世纪尸体解剖学的观念,即把人体看成是一架静止的、结构复杂的机器,对于人体内部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则完全缺乏了解。

例如,有的人由于长期心情忧郁而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刻打开人体,外科技术能够发现这种联系吗?外科医生只能看到人体某一时刻的状态,严格地说,甚至某时刻都看不到。由于人体被打开,人体内部的各种状态就发生了重要变化。

打个比方说,人体是一条奇妙的不停运动的河流,外科医生甚至一次都不能踏进这条河流。非要踏进去,则河流必将发生改变。所以,外科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只能解决骨折等瞬间性、局部性的疾病。有人可能以为,对于那些长期积累形成的器质性病变,外科也是挺有效的呀,比如心脏搭桥,比如肾脏移植。

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器质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机理,中断甚至逆转这一进程,为什么要开刀呢?要知道,开刀并不能消除导致器质性病变的原因。这部分胃切除了,可能下一部分的胃又出问题了。这个肾换了,另一个肾又坏了。外科技术如此滥用,这究竟是病人的福音,还是病人的祸根?正如杨老师的肺癌,如果有药物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为什么要开刀,为什么要化疗、放疗?究竟是只能靠开刀算医学,还是能够诊断病因、病机,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中医算医学?

西医给人印象深刻的第三大成就是抗生素。现在通过肠镜、胃镜、CT、核磁共振,诊断结果出来了,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例如,结肠部分发现了一处炎症。为什么会发炎呢?按照中医理论,炎症只是一个结果,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只要调节好平衡,即调节好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炎症自然就消失了。

问题表现在局部,但原因可能在整体。问题表现在结肠,但原因可能在脾胃。这是对病情因果关系的一种整体论观点。但是按照西医的原子论观点,结肠发炎肯定是由于某种细菌引起的,只要找到能够专门杀死这种细菌的某种抗生素,炎症就会消失。正是按照这种理论,西医在20世纪发明了无数种抗生素、消炎药。现在医院药费收入中各类抗生素的销售额大约占40%--50%。

怎么知道某种药物能够杀死某种细菌呢?化学合成药物,在小白鼠身上做动物实验。因为人和小白鼠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能够杀死小白鼠身上的细菌,就能够杀死人身上的细菌。如果找不到某种特定的化学药物呢?病人就只好等待最新实验成果了。

事实上,据我所知,西医至今就没有找到治疗结肠炎的特定抗生素。靠一些广谱抗生素,服药时好了,药一停又犯。进一步,就算找到了某种特效抗生素,还会产生副作用。人体内部是一个百万细菌的生态俱乐部,抗生素杀死某种致病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起正常作用的其他细菌,破坏人体内部的各种微妙的转换和合成机制,产生广泛的副作用。

更加麻烦的问题是,细菌与抗生素之间还会“博弈”。很多人知道棉铃虫和杀虫剂的故事。一些棉铃虫被杀死了,另一些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棉铃虫生存下来,继续繁衍,需要研制新的杀虫剂。正是这种机制,迫使中国产棉区从华北平原迁移到新疆地区,因为山东一带的棉铃虫具有抗药性,而新疆地区的棉铃虫还不具有抗药性。同样,一些致病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了,另一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又产生了,需要研制新的抗生素。

由此,我以为,这第三大成就即种类繁多的抗生素的研制,实际上是化学的进步,而不是医学。化学的进步还表现在化验技术上,通过对人的各种体液如尿、血液、唾液等的化验分析,统计出人体的正常值和异常值。

综上所述,20世纪西医的成就主要是靠光、机、电、化学、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取得的,在医学观念上,则仍然停留于19世纪的原子论和机械论上,因而对人体内在的整体性、变化性还一无所知,对于解决复杂疾病无能为力。

相反,在缺乏光、机、电、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的古代,由于在人体哲学上持整体的、变化的观念,中医能够解释病因和病机,并发展出相应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能够治疗复杂疾病。事实上,我自身的结肠炎就是靠中医治好的。究竟什么时候好?靠什么药治好?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再做肠镜,就找不到炎症处了。

一位朋友听我讲了对中西医的看法后,告诉我一个发生在他夫人身上的故事。10年前,他夫人也得了癌症,西医告诉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位朋友病急乱投医,找到东直门中医院的施汉章大夫。病人已经失去信心,没敢去医院。就凭口述病情,施大夫开了处方。一个多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现在,他夫人还活得好好的。去年春节,我们两家还一起吃了饭。一旦认识到中西医在人体哲学上的不同,我便对中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终生抱憾!母亲生病时,我还不懂比较中西医优劣长短,我还像普通人一样迷信西医。如果西医宣布一个人的死刑,那就是科学在宣布一个人的死刑。现在我知道,西医宣布死刑,常常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无能,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人体哲学的错误。

我甚至认为,西方医学体系在错误的人体哲学支配下,正在从错误走向更深的错误,其具体表现就是从细胞生物学(产生抗生素理念)走向基因生物学(寻找犯罪基因、疾病基因),从基因生物学走向分子生物学。这是西方医学的原子论思维的继续。如果病因不能在细胞层被找到,就到基因层去找;如果基因层找不到,就到蛋白质层次去找。这样,很可能就根本上颠倒了疾病的因果关系。

现在,医学院的学生都把分子生物学当作未来医学的至高点,甚至一部分中医学院的学生也如此,这是非常值得担心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离单细胞生命越近,而离人体越远。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也有强烈的原子论倾向。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人体就是细胞决定整体,基因决定整体,直至分子决定整体,原子决定整体。窃以为,他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运动。在新中国,原子论的思维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更让我担忧的是,如此幼稚的原子论、机械论的人体哲学,居然统治了全世界的医学界。西医把自己宣布为唯一的科学,扼杀其他各种整体论、运动论的人体哲学指导下的传统医学,特别是扼杀中医。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病人该死;如果在中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医疗事故。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西医的科学性、必然性的结果;如果在中医的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偶然的、无科学根据的、不可重复的奇迹。

更加严重的是,即使中医能够按西医的统计标准可重复地治疗疾病,西医还是傲慢地拒绝承认。2003年的SARS疫情在广州爆发时,广州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到2003年5月中旬,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退烧时间3天,且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而钟南山院士所在的西医型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其中有71名病人接受中医介入治疗,仅一例死亡。也就是说,在人称“抗击非典第一功臣”的钟南山领导下的医院里,接受纯西医治疗的46名病人中,有9人死亡。[1]

同样值得提及的,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没有后遗症,而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则大量出现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症。治疗费用对比也极其明显。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西医治疗调集了亚洲地区各国的呼吸机,每台呼吸机用完后就被焚烧销毁,仅此一项每人花费即达上万元。本来,广州中医治SARS疗效明显,应该可以在北京推广。但是,由于SARS后来被定为传染病,按规定病人只能由传染病院收治,北京各中医院就不敢收治病人了。因为没有哪个中医院的的领导敢保证,中医治疗不死人。西医治死多少人都是允许的,中医治死一个人就是医疗事故。按照西医理论,治疗SARS,需要研制出特效抗生素。然而,在至今仍无特效抗生素的情况下,某些领导机关仍然只允许西医治疗SARS,这就是非常令人奇怪的事了。

。。。。。。

昨天,我在电话中向一位朋友推荐王文奎大夫。这位朋友的父亲得了肺炎,也在北大医院接受治疗。肺炎固然有所好转,但其他脏器却出了问题。通话快结束时,我突然意识到,社会上的确普遍存在着西医迷信。如果作为儿女让父母接受中医治疗,父母和亲友都会私下里认为是孩子不孝。可悲啊!可惜啊!

中医沦落到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从直接原因看,因为中医里的良医少,庸医多。一剂中药几十味,像霰弹枪打麻雀,瞄得不准,总有一味对症的。一些病人也相信中医,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由于中医医疗费用低,受大城市的西医至上论的污染少,找中医看病,但是常常找的是庸医。虽然一时治不死病,但也治不好病。一来二去,病人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还是找西医开刀动手术,搞“暴力革命”。

然而,庸医为什么会这么多呢?这又与中医的西医化培养有关系。中医需要靠师传。因为中医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其中有无数层矛盾在发生作用,有主要的(系统级),有次要的(器官级),有二次要的(组织级),有三次要的(细胞级)。每一级矛盾中,有又主要矛盾至次要矛盾多个层次。其中每一对矛盾单独解决都比较容易,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

但是不同级别的不同矛盾相互作用,怎样能够辨证施治呢?单一的原则不行,多个原则在一起相互打架还有原则吗?所以,需要原则间的平衡、协调,需要找到主原则和次原则,理清阳和阴的关系。每一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即矛盾关系的组织不同。同样的病症,其病因可能完全不同;同样的病因,其表现的部位和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培养中医就像培养国家总理,既需要靠临床实践,也需要靠师传。这才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说法。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君药攻主要矛盾,臣药加强君药的力量,佐药攻次要矛盾并克制君药的毒副作用,使药调和药性。这就像整顿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不但要撤换主要***,整顿士气,调整市场战略,开发新产品,加强质量控制,还要循序渐进,防止在整顿期间失序,造成资金流失,客户流失,技术流失,亦即要懂得安抚人心,注意打击一小撮,保护大多数。

所以,单纯学院式的中医培养只能培养解决单一型问题的科级干部,培养不了总理。这种科级干部,就是那些守着一、二张方子吃一辈子的中医。这种中医守株待兔,碰到病情对他的方子了,他就成“神医”了,对不上,就成庸医了。从外部统计角度看,病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庸医。

真正的良医用药以变应变,出神入化。如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脑炎,名医蒲辅周先生治好了167例脑炎,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然而,西医领导的卫生部居然认为,正因为每个处方解决了不到2个人的问题,所以蒲先生的医术没有统计意义!用西医的这种机械论方法来领导、评价中医的整体论,如同让幼儿评价成人行为一样,可笑复可叹。

用西医的模式改造中医的结果是,据估计,解放初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没有学历、不懂得外语、却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将得不到营业资格。本文多次提到的王文奎大夫,严格地说,就没有卫生部认可的行医资格。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怎么到了医疗问题上,却成了西医是科学和真理的化身,有资格否定其他医学呢?

事实上,西医承认的只是原子论、机械论的科学,是牛顿力学时代的科学。遗憾的是,尽管牛顿力学开创了力学新时代,但其影响却过分扩展了。真理往前走一步便是谬误。自从牛顿力学诞生起,西方思想界和医学界便沉迷在牛顿力学中。思想界的洛克、斯密,其中一定程度上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在内,都深受牛顿力学影响。

然而,牛顿力学只适合一个确定的、可逆的、机械的、可分割可孤立(原子论)的宏观物理世界。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事实上很快就超越了牛顿力学世界。热力学、化学、生物进化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现打破了这个确定的、可逆的世界,带给我们一个高度复杂的、不可逆的、偶然性的世界。但是西方医学界完全与自然科学的变化相隔绝,停留在牛顿力学时代。

所以,从事系统论、控制论工作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大意):西医处于幼年时期,再有四五百年才能进入系统论,再发展四五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2]

然而,尽管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体和社会的认识都可能远远领先于西方,但是,近代中国被用牛顿力学思想武装起来的坚船利炮打败了。本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完全可能解决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问题,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被慈禧这样的“庸医”所统治,缺乏“中学之体”,在甲午海战中再度失败。全国舆论不分“庸医”“良医”,抛弃了“中学”,掀起全盘西化的浪潮。[3]

辛亥革命后,北洋 以“中西医难兼采”为由,“决意废弃中医,不用中药”。1929年南京 以“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开展”为由,通过“废止旧医案”。这些举措虽然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偃旗息鼓,但是,仍然给中医以巨大打击。解放后,尽管 倡导中西医结合,但是由于卫生部基本上是西医的一统天下,中西医结合的结果是西医为主结合了中医,使中医沦为二等公民。80年代后,全盘西化论再度甚嚣尘上,中医从二等公民再退而成为三等公民,甚至面临被灭绝的危险。

实际上,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只能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医可以防微杜渐,将绝大部分病情消灭在萌芽或成长状态,到病情发展到完全不可逆转的阶段,再用西医的“暴力革命”。至于何种病情为完全不可逆转,则需要取决于中医的治疗水平。对于像王文奎这样的医师来说,肺癌晚期仍然可以逆转。对于技低一筹的中医(也是良医,但医术水平稍低)来说,肺癌早期和中期可以逆转。如此,则可能形成一个以少数杰出良医,多数普通良医形成的中医网络,以远低于西医的成本,覆盖全国城乡。

同病相怜,猩猩相惜。在医学界,中医是非主流。在经济学界,我也是非主流。非主流的体验是相似的。在经济学界,一个数学出身的经济学博士,尽管他对经济史一窍不通,尽管他对经济和社会的复杂性毫无了解,但他可以玩弄统计数据做模型,可以写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可以凭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名声对经济政策指手划脚,就像一个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医学博士可以对一个病人任意处置一样。经济被搞坏了,病人被治死了,他们却是科学的化身,可以不负任何责任,他们责怪病人不是他们的典型病人。

呜呼!不如归去学中医。

<hr [1][2]摘引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总报告》

[3]有关论述,可参见我的:《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天涯》杂志2005年1月号。

<hr

诗经情话 shijingqinghua 来源于网络。本文选自“金兰中医学社”(微信号jinlanzhongyi),原载于《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05期。“诗经情话”(微信号shijingqinghua)搜集整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hr 投稿荐稿合作 : yiduolian@foxmail ❤ 发掘国学真善美,传播健康正能量 ❤

<h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99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