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西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曾巩的<西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曾巩长于古文,但同时也是北宋诗坛的"奔雷手"。这首《西楼》颇具遒劲阳刚之美,本首诗选取了"海滨雨前"这一"最富于包孕性的时刻",既表现了大自然壮美的景象的恢弘,同时也披示了作者豁达、开阔的胸襟。尤以"卧看千山急雨来"句,作者渲染"风吹、浪卷、云涌、雷鸣"的用意,是为了享受"急雨"带来的审美感受。而"卧"字的运用更是"造化用语"的范例。他不仅写出了作者激赏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时所特有的豪情,而且将作者那种力求上进、豪放潇洒、雍容大度的神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卧"字在此起了传达感情,揭示主旨的作用。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诗人通过用桃花、李花的容易凋谢和小草的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但生命力很脆弱;青草虽然朴素无华,但生命力却很强大。抒发了作者对平凡的生命力的感慨。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借人物表达了“失意”这一主题情感,对君王不报希望,却又不能离去。

诗原文:

明妃曲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白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小说,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而且,这些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王安石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参考资料:

http://sogushiwenorg/view_69084aspxWebShieldDRSessionVerify=etg6OmQ7qTMYlWEtM3Iw

江上怀介甫,曾巩。

江上信清华,月风一亦潇洒。

故人在千里,樽酒难独把。

由来懒拙甚,启免交游寡。

朱弦任尘埃,谁是知音者?

曾巩。列为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这首诗写的是曾巩怀念好友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描写的是怀念好友的感情。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叹嗟的网络解释是:叹嗟叹嗟是汉语词汇,拼音:tànjiē释义:1、嗟叹,叹息。2、赞叹。3、嗟叹。出自《秋夕仰赠从兄_南》。

叹嗟的网络解释是:叹嗟叹嗟是汉语词汇,拼音:tànjiē释义:嗟叹,叹息。赞叹。嗟叹。出自《秋夕仰赠从兄_南》。结构是:叹(左右结构)嗟(左右结构)。拼音是:tànjiē。注音是:ㄊㄢ_ㄐ一ㄝ。

叹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嗟叹。

二、引证解释

⒈嗟叹,叹息。引南朝梁何逊《秋夕仰赠从兄_南》诗:“抚弦乏欢娱,临_独叹嗟。”唐周繇《经故宅有感》诗:“昔年埏埴生灵地,今日生人为叹嗟。”⒉赞叹。引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引》:“今之新图有二马,_令识者久叹嗟。”唐罗邺《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诗:“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_鱼却叹嗟。”嗟叹。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及行之日,又赠序引,不以规而以赏识其愚,又_嗟其去。”清孙枝蔚《闲居感怀》诗之六:“坐久生_嗟,非嫌主情衰。”清金和《围城纪事六咏·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_嗟。”

三、国语词典

叹气。《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此身不幸堕烟花,最苦春来越叹嗟。」也作「叹吁」。

关于叹嗟的诗词

《叹嗟·夜叹不为__单》《护国寺·薄宦区区可叹嗟》《上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

关于叹嗟的诗句

漫叹嗟有恨无愁闲叹嗟一读兴叹嗟

关于叹嗟的成语

乐嗟苦咄扼腕兴嗟叹老嗟卑嗟来之食瞻望咨嗟咄嗟便办咄嗟之间嗟悔无及咄嗟立办咄嗟叱咤

关于叹嗟的词语

仰屋兴嗟嗟来之食叱嗟风云扼腕兴嗟咄嗟叱咤咄嗟立办嗟悔亡及咄嗟便办嗟悔无及抚髀兴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叹嗟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96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